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 |
申请号 | CN201410269933.0 | 申请日期 | 2014-06-17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1230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IPC分类号 | A;6;1;M;5;/;1;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玉环县东美塑机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经济开发区银湖大道39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玉环县东美塑机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玉环县东美塑机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郑素球 |
代理机构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洪勋 |
摘要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设置于组装机的机架上,机架上具有用于夹持塑针的定位夹具,塑针侧部具有兰盖孔,所述校正装置包括驱动件一和校正杆一,驱动件一固连在机架上且位于定位夹具上部,校正杆一内端与驱动件一相联且驱动件一能带动校正杆一下移至定位夹具处,校正杆一外端具有能顺畅插入兰盖孔的导向部,校正杆一中部具有能与兰盖孔端口相接触的校正部。本发明校正精度比较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安全。
1.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设置于组装机的机架上,所述的机架上具有用于夹持塑针的定位夹具,塑针侧部具有兰盖孔,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驱动件一和校正杆一,所述的驱动件一固连在机架上且位于定位夹具上部,所述校正杆一内端与所述驱动件一相联且驱动件一能带动校正杆一下移至所述定位夹具处,所述的校正杆一外端具有能顺畅插入兰盖孔的导向部,所述校正杆一中部具有能与兰盖孔端口相接触的校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上固连有连接架,所述驱动件一固连在连接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架上还具有驱动件二和顶板,所述驱动件二固连在连接架上,所述顶板与驱动件二相联且顶板与所述的定位夹具正对。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部呈圆锥状。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部呈棱柱形的尖角状。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校正部为沿校正杆一径向凸出的平面。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校正杆一为阶梯轴,校正杆一的内端直径大于其外端直径,所述的校正部为所述阶梯轴沿其径向凸出的平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上连接有能转动的转盘,所述的定 位夹具固连在转盘上,所述的机架上还固连有支架,所述的支架上固连有驱动件三和与驱动件三相联的校正杆二,当转盘带动定位夹具转动至支架处后,所述的驱动件三能带动校正杆二插入被定位在定位夹具上塑针的兰盖孔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校正杆二端部具有呈斜面或者圆弧面的导向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件三上连接有预紧架,所述预紧架上具有一段水平设置的连接部,所述校正杆二的数量为若干根且其呈一字排列均布固连在所述的连接部处。
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输液作为一种重要治疗方式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病例中。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输液过程中通过输液器调整注射液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n[0003] 在医疗输液行业中,一次性输液器由于使用方便和安全卫生的优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输液时不需要进行消毒,使用者只需要拆开包装将输液器和静脉针连接在一起即可。但是,不洁的输液器不仅会使药物的药效减弱,更可能导致交叉感染,极大的损害了病人的健康。可以看出,保证输液器的洁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n[0004] 塑针是输液器中重要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塑针本体和位于塑针本体侧部的兰盖孔(也称为排气嘴)。现有的输液器组装通常是操作者手工进行组装的,特别是塑针件与滴斗件组装。由于塑针的形状为非规则性,普通的输送装置无法对其进行有序输送。\n[0005] 可以看出,塑针件组装只能依靠人工进行取拿,使得输液器的装配效率低,且易造成二次污染。\n[0006] 虽然市场上出现了塑针的组装机,但是,现有技术中塑针的排气口位置无法统一,导致组装过程中需要另外对其进行校正,其组装效率较低。\n发明内容\n[0007] 为了克服现有输液器组装机的校正准确性差及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精确校正塑针兰盖孔位置的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n[0008]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输液器组装机中塑针兰盖孔的校正装置,设置于组装机的机架上,所述机架上具有用于夹持塑针的定位夹具,塑针侧部具有兰盖孔,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驱动件一和校正杆一,所述的驱动件一固连在机架上且位于定位夹具上部,所述校正杆一内端与所述驱动件一相联且驱动件一能带动校正杆一下移至所述定位夹具处,所述的校正杆一外端具有能顺畅插入兰盖孔的导向部,所述校正杆一中部具有能与兰盖孔端口相接触的校正部。塑针定位在定位夹具上,初始状态时校正杆一位于定位夹具上方。需要对位于定位夹具上的塑针进行校正时,定位夹具轻微松开。此时,塑针只能轻微转动,而不能沿其轴向移动。驱动件一带动校正杆一下移,通过导向部校正杆一能顺畅的插入塑针的兰盖孔处。校正杆一继续下移过程中通过其上的校正部与兰盖端口接触,由于兰盖端口为平面,校正部与兰盖端口两者平面接触后,由于受到平面的推挤作用塑针不能移动只能转动,因此,将塑针的兰盖孔位置校正。当然,校正完毕后驱动件一带动校正杆一上移,使校正杆一由塑针兰盖孔处脱离。\n[0009] 进一步,所述的机架上固连有连接架,所述驱动件一固连在连接架上,连接架能将驱动件一牢固的固连在定位夹具上方。\n[0010] 进一步,所述的驱动件一可以是油缸,也可以采用气缸,甚至采用步进电机。\n[0011]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架上还具有驱动件二和顶板,所述驱动件二固连在连接架上,所述顶板与驱动件二相联且顶板与所述的定位夹具正对。\n[0012] 进一步,所述的驱动件二可以是油缸,也可以采用气缸,甚至采用步进电机;塑针的兰盖孔在进行校正过程中,驱动件二带动顶板伸出,塑针的两端分别被定位夹具和顶板定位,避免校正过程中塑针沿其轴向移动。当然,顶板也起到对塑针进行预紧的作用。\n[0013] 进一步,所述的导向部呈圆锥状。\n[0014] 进一步,所述的导向部呈棱柱形的尖角状。\n[0015] 不论是圆锥状还是尖角,它们都能使校正杆顺畅的插入兰盖孔处。\n[0016] 进一步,所述的校正部为沿校正杆一径向凸出的平面,凸出平面的校正部与塑针兰盖孔端口处平面接触,由于塑针只能转动,平面挤压接触能将塑针校正。\n[0017] 进一步,所述的校正杆一为阶梯轴,校正杆一的内端直径大于其外端直径,所述的校正部为所述阶梯轴沿其径向凸出的平面,阶梯轴的中部具有凸出的平面,该平面为校正部。校正杆一移动后通过校正部与塑针兰盖端口处平面面接触,从而使塑针转动至设定的方向,即:兰盖孔的朝向一致。\n[0018] 进一步,所述的机架上连接有能转动的转盘,所述的定位夹具固连在转盘上,所述的机架上还固连有支架,所述的支架上固连有驱动件三和与驱动件三相联的校正杆二,当转盘带动定位夹具转动至支架处后,所述的驱动件三能带动校正杆二插入被定位在定位夹具上塑针的兰盖孔处,转盘转动后,能使定位夹具位于校正杆一或者校正杆二处。当然,转动方向是由校正杆二至校正杆一方向转动的,这样能使塑针得到预先校正后,再进行精确校正。\n[0019] 进一步,所述的校正杆二端部具有呈斜面或者圆弧面的导向面,导向面能使校正杆二顺畅的插入兰盖孔处,避免因抵靠在塑针外侧而影响校正作业。\n[0020] 进一步,所述的驱动件三上连接有预紧架,所述预紧架上具有一段水平设置的连接部,所述校正杆二的数量为若干根且其呈一字排列均布固连在所述的连接部处,驱动件三通过预紧架带动所有的校正杆二移动,从而一次对多个塑针的兰盖孔进行预先校正。\n[00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校正装置是通过校正杆一对塑针的兰盖孔进行校正的,校正过程中不会有较大的力对塑针进行冲击;同时,校正过程中是校正部与兰盖孔端口面接触实现校正,过程缓慢柔和,因此,它的校正精准度比较高;位于定位夹具上的塑针先经过预校正后再进行精确校正,进一步提高了其校正精准度,方便塑针的下道工序组装;校正杆一的导向部不仅能保证校正杆一顺畅插入兰盖孔,而且,假设兰盖孔没有与校正杆一对齐时,校正杆一抵靠在非兰盖孔处的塑针外侧,校正杆一无法下移,此时,装置不进行校正作业,或者装置发出声音警报、灯光闪烁警报。\n附图说明\n[0022]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n[0023] 图2是本发明支架处的结构示意图。\n[0024] 图3是本发明连接架处的结构示意图。\n[0025] 图4是本发明校正杆的结构示意图。\n[0026] 图5是本发明校正杆插入兰盖孔的结构示意图。\n[0027] 图6是本发明塑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n[0029] 参照图1,输液器组装机包括机架1、转盘2和定位夹具3,转盘2连接在机架1上且能转动。当然,为了使转盘2转动在机架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转盘2的电机。定位夹具3为普通的夹具,它固连在转盘2上,定位夹具3打开后能将塑针的端部和中部定位,使塑针的另一端和兰盖孔暴露在定位夹具3外。\n[0030] 参照图2和图3,所述校正装置设置在组装机的机架上,包括驱动件一4、校正杆一\n5、连接架6、驱动件二7和顶板8。\n[0031] 驱动件一4固连在连接架6上并且驱动件一4位于定位夹具3的上部,校正杆一5的内端与驱动件一4相联,驱动件一4能带动校正杆一5上下移动,当带动校正杆一5下移后,校正杆一5能移动至定位夹具3处。\n[0032] 参照图4和图5,校正杆一5外端具有导向部51,导向部51呈圆锥状;根据实际情况,导向部51呈棱柱形的尖角状也是可行的。校正杆一51中部具有能与兰盖孔端口相接触的校正部52。本实施例中,校正杆一51为阶梯轴,校正杆一51的内端直径大于其外端直径,校正部52为阶梯轴上沿其径向凸出的平面。根据实际情况,校正部52为沿校正杆一5径向凸出的平面这种方案也是可行的。\n[0033] 驱动件二7也固连在连接架6上,顶板8的内端与驱动件二7相联,顶板8外端与定位夹具3正对。\n[0034] 机架11上还固连有支架9,支架9上固连有驱动件三10和与驱动件三10相联的校正杆二11,支架9与连接架6相邻,转盘2转动后能移动至支架9处或者连接架6处。驱动件三10能带动校正杆二11插入被定位在定位夹具3上塑针的兰盖孔处。本实施例中,校正杆二11端部具有呈斜面或者圆弧面的导向面111。\n[0035] 另外,在驱动件三10上连接有预紧架12,预紧架12的下端固连在驱动件三10上,预紧架12的上端具有一段水平设置的连接部121。校正杆二11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校正杆11其呈一字排列均布固连在连接部121处。\n[0036] 参照图1,塑针的一端和中部被定位在定位夹具3上,塑针的另一端和其侧部的兰盖孔暴露在外。转盘2转动带动定位夹具3先移动至支架9处,待移动到位后转盘2停止转动。\n[0037] 此时,驱动件三10带动校正杆二11下移,通过校正杆二11端部的导向部111使校正杆二11顺利的插入兰盖孔处,对塑针的兰盖孔预定位。当然,如果兰盖孔没有与校正杆二11对齐,校正杆二11是不能插入兰盖孔的,此时,校正杆二11抵靠在塑针外侧无法下移,装置不进行校正作业,或者装置发出声音警报、灯光闪烁警报。\n[0038] 待塑针的兰盖孔得到预校正后,驱动件三10带动校正杆二11由塑针的兰盖孔处脱离。\n[0039] 转盘2再带动定位有塑针的定位夹具3转动,待定位夹具3位于连接架6处后转盘2停止转动。当然,初始状态时校正杆一5是位于定位夹具3上方的。定位夹具3随转盘2转动到位后,驱动件二7带动顶板8移动抵靠在塑针的另一端。这样能使塑针在校正过程中不会倾斜。\n[0040] 参照图6,驱动件一4带动校正杆一5下移,校正杆一5下移时在导向部51的作用下,校正杆一5能顺畅的插入塑针的兰盖孔处。校正杆一5继续下移过程中通过其上的校正部52与兰盖端口接触,兰盖端口为平面,校正部52与兰盖端口两者平面接触后,由于受到平面的推挤作用塑针不能移动只能转动,因此,将塑针的兰盖孔位置校正。\n[0041] 当然,校正完毕后驱动件一4带动校正杆一5上移,使校正杆一5由塑针兰盖孔处脱离。\n[0042] 本实施例中,塑针18是与滴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塑针组件,然后塑针组件再定位在定位夹具上。当然,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将护套套在塑针的穿刺部处。
法律信息
- 2016-04-20
- 2014-10-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61M 5/14
专利申请号: 201410269933.0
申请日: 2014.06.17
- 2014-08-2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