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超快速漏电测量电路 |
申请号 | CN202122077229.3 | 申请日期 | 2021-08-31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IPC分类号 | G;0;1;R;3;1;/;5;2;;;G;0;1;R;3;1;/;5;4;;;G;0;1;R;3;5;/;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新驰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柳市镇新光工业区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新驰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新驰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张飞;夏初阳;岳磊;王星宇;姜祝平;叶鑫 |
代理机构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宏闯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超快速漏电测量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一接口与第一电阻的一端串联,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采样信号串联,所述第一采样信号与第一电容的一端并联,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地线串联,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串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另一端与VCC串联,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并联,所述第四电阻与第一运算放大器并联,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二接口与第五电阻的一端串联,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第四电容的一端并联,漏电检测和快速时重中之重,本实用提高了漏电检测时间的速度及保护时间,还可以长期判断互感器是否损坏,大大提高了人身保障安全。
1.一种超快速漏电测量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1)的第一接口与第一电阻(3)的一端串联,所述第一电阻(3)的另一端与第一采样信号(5)串联,所述第一采样信号(5)与第一电容(4)的一端并联,所述第一电容(4)的另一端与第一地线(22)串联,所述第一电容(4)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6)串联,所述第一二极管(6)的另一端与VCC(8)串联,所述第一电阻(3)的一端与第四电阻(13)的一端并联,所述第四电阻(13)与第一运算放大器(1)并联,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1)的第二接口与第五电阻(14)的一端串联,所述第五电阻(14)的一端与第四电容(17)的一端并联,所述第四电容(17)大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21)串联,所述第五电阻(14)的另一端与第一零序互感器接口(18)串联,所述第一零序互感器接口(18)与第六电阻(16)的一端并联,所述第一零序互感器接口(18)与第三电容(15)的一端并联,所述第三电容(15)的另一端与REF(19)串联,所述REF(19)与第六电阻(16)的另一端并联,所述REF(19)与第十电阻(30)的一端并联,所述REF(19)与第五电容(21)的一端并联,所述第五电容(21)的另一端与第二零序互感器接口(20)串联,所述第二零序互感器接口(20)与第十电阻(30)的另一端并联,所述第二零序互感器接口(20)与第七电阻(23)的一端并联,所述第二零序互感器接口(20)与三极管(25)的第三接口并联,所述三极管(25)的第一接口与第八电阻(26)的一端串联,所述第八电阻(26)的一端与TEST(27)串联,所述第八电阻(26)的一端与第九电阻(28)的一端并联,所述三极管(25)的第二接口与第二地线(29)串联,所述第二地线(29)与第九电阻(28)的另一端并联,所述第七电阻(23)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24)的一端串联,所述第六电容(24)的另一端与第一地线(22)串联,所述第一地线(22)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2)的第二接口并联,所述第六电容(24)的一端与第三电阻(12)的一端并联,所述第三电阻(12)与第二运算放大器(2)的第二接口并联,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2)的第一接口与第二电阻(11)的一端串联,所述第二电阻(11)的一端与第三电阻(12)的另一端并联,所述第二电阻(1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10)的另一端与第一地线(22)串联,所述第二电容(10)的一端与第二采样信号(9)并联,所述第二电容(10)的一端与第二二极管(7)的一端并联,所述第二二极管(7)的另一端与VCC(8)串联,所述第二二极管(7)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6)的另一端并联,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1)的第三接口与第二运算放大器(2)的第三接口串联,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2)的第三接口与第一地线(22)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快速漏电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1)与第二运算放大器(2)为反向放大器,第一接口分别接第一电阻(3)、第二电阻(11),第三接口与第一地线(22)连接,第二接口接第一零序互感器接口(18)、第二零序互感器接口(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快速漏电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TEST(27)为零序互感器好坏的测量信号。
一种超快速漏电测量电路\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快速漏电测量电路。\n背景技术\n[0002] 自从人类发明并使用电以来,电不仅能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方便,也能给人类带来\n灭顶之灾。它可能烧坏电器,引起火灾,或者使人触电,如果有一种设备可以使人们安全地\n使用电,将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快速漏电测量电路,具备快\n速检测电路漏电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n[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快速漏电测量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n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一接口与第一电阻的一端串联,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采\n样信号串联,所述第一采样信号与第一电容的一端并联,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地\n线串联,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串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另一端与VCC串联,所\n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并联,所述第四电阻与第一运算放大器并联,所述第\n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二接口与第五电阻的一端串联,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第四电容的一端\n并联,所述第四电容大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串联,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零序互感\n器接口串联,所述第一零序互感器接口与第六电阻的一端并联,所述第一零序互感器接口\n与第三电容的一端并联,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REF串联,所述REF与第六电阻的另一端\n并联,所述REF与第十电阻的一端并联,所述REF与第五电容的一端并联,所述第五电容的另\n一端与第二零序互感器接口串联,所述第二零序互感器接口与第十电阻的另一端并联,所\n述第二零序互感器接口与第七电阻的一端并联,所述第二零序互感器接口与三极管的第三\n接口并联,所述三极管的第一接口与第八电阻的一端串联,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TEST串\n联,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第九电阻的一端并联,所述三极管的第二接口与第二地线串联,\n所述第二地线与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并联,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的一端串联,\n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地线串联,所述第一地线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二接\n口并联,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并联,所述第三电阻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n第二接口并联,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一接口与第二电阻的一端串联,所述第二电阻的\n一端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并联,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地线串\n联,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第二采样信号并联,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一端\n并联,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与VCC串联,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另一\n端并联,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三接口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三接口串联,所述第二运\n算放大器的第三接口与第一地线并联。\n[0005] 精选的,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与第二运算放大器为反向放大器,第一接口分别接\n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接口与第一地线连接,第二接口接第一零序互感器接口、第二零\n序互感器接口。\n[0006] 精选的,所述TEST为零序互感器好坏的测量信号。\n[0007] 与现有设备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n[0008] 该超快速漏电测量电路,通过第一零序互感器接口、第二零序互感器接口经第六\n电阻和转换成电压信号,REF提供偏置电压,把负半周抬升为正电压,转换出来的信号分别\n经第五电阻和第七电阻进入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由反向放大\n器信号处理后经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分别输出第一采样信号和第二采样信号,第一采样\n信号和第二采样信号同时采样,采样时间ms,并能测量出漏电值,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n为钳位电压,防止过大信号击穿AD采样管脚,第一采样信号和第二采样信号脚无漏电信号\n时,信号TEST定时输出高电平,信号TEST为高电平时,经过第八电阻至三极管的基极,三极\n管导通,拉低互感器脚,互感器脚上由于有REF偏置电压的存在,互感器正常时,第一采样信\n号和第二采样信号都为低电平,如果互感器任意开路,检测出第一采样信号信号为高电平,\n第二采样信号为低电平时,则判定互感器开路,控制电路报警或预警输出,随后REF信号置\n低电平,三极管不导通,检测完成,漏电检测和快速时重中之重,本实用提高了漏电检测时\n间的速度及保护时间,还可以长期判断互感器是否损坏,大大提高了人身保障安全。\n附图说明\n[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示意图;\n[0010] 图中:1、第一运算放大器;2、第二运算放大器;3、第一电阻;4、第一电容;5、第一采\n样信号;6、第一二极管;7、第二二极管;8、VCC;9、第二采样信号;10、第二电容;11、第二电\n阻;12、第三电阻;13、第四电阻;14、第五电阻;15、第三电容;16、第六电阻;17、第四电容;\n18、第一零序互感器接口;19、REF;20、第二零序互感器接口;21、第五电容;22、第一地线;\n23、第七电阻;24、第六电容;25、三极管;26、第八电阻;27、 TEST;28、第九电阻;29、第二地线;30、第十电阻。\n具体实施方式\n[001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n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n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n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12] 请参阅图1,一种超快速漏电测量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1,第一运算放大器1\n的第一接口与第一电阻3的一端串联,第一电阻3的另一端与第一采样信号5串联,第一采样\n信号5与第一电容4的一端并联,第一电容4 的另一端与第一地线22串联,第一电容4的一端\n与第一二极管6串联,第一二极管6的另一端与VCC8串联,第一电阻3的一端与第四电阻13的\n一端并联,第四电阻13与第一运算放大器1并联,第一运算放大器1的第二接口与第五电阻\n14的一端串联,第五电阻14的一端与第四电容17的一端并联,第四电容17大的另一端与第\n五电容21串联,第五电阻14的另一端与第一零序互感器接口18串联,第一零序互感器接口\n18与第六电阻16的一端并联,第一零序互感器接口18与第三电容15的一端并联,第三电容\n15的另一端与 REF19串联,REF19与第六电阻16的另一端并联,REF19与第十电阻30的一端\n并联,REF19与第五电容21的一端并联,第五电容21的另一端与第二零序互感器接口20串\n联,第二零序互感器接口20与第十电阻30的另一端并联,第二零序互感器接口20与第七电\n阻23的一端并联,第二零序互感器接口20 与三极管25的第三接口并联,三极管25的第一接\n口与第八电阻26的一端串联,第八电阻26的一端与TEST27串联,第八电阻26的一端与第九\n电阻28 的一端并联,三极管25的第二接口与第二地线29串联,第二地线29与第九电阻28的\n另一端并联,第七电阻23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24的一端串联,第六电容24的另一端与第一\n地线22串联,第一地线22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2的第二接口并联,第六电容24的一端与\n第三电阻12的一端并联,第三电阻12与第二运算放大器2的第二接口并联,第二运算放大器\n2的第一接口与第二电阻11的一端串联,第二电阻11的一端与第三电阻12的另一端并联,第\n二电阻1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10的另一端与第一地线22串联,第二电容 10的一端与第二\n采样信号9并联,第二电容10的一端与第二二极管7的一端并联,第二二极管7的另一端与\nVCC8串联,第二二极管7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6的另一端并联,第一运算放大器1的第三接\n口与第二运算放大器2的第三接口串联,第二运算放大器2的第三接口与第一地线22并联。\n[0013] 其中,第一运算放大器1与第二运算放大器2为反向放大器,第一接口分别接第一\n电阻3、第二电阻11,第三接口与第一地线22连接,第二接口接第一零序互感器接口18、第二\n零序互感器接口20。\n[0014] 其中,TEST27为零序互感器好坏的测量信号。\n[0015] 工作原理:使用时,第一零序互感器接口18、第二零序互感器接口20经第六电阻16\n和30转换成电压信号,REF19提供偏置电压,把负半周抬升为正电压,转换出来的信号分别\n经第五电阻14和第七电阻23进入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运算放大器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2,由反\n向放大器信号处理后经第一电阻 3和第二电阻11,分别输出第一采样信号5和第二采样信\n号9,第一采样信号 5和第二采样信号9同时采样,采样时间10ms,并能测量出漏电值,第一\n二极管6和第二二极管7为钳位电压,防止过大信号击穿AD采样管脚,第一采样信号5和第二\n采样信号9脚无漏电信号时,信号TEST27定时输出高电平,信号TEST27为高电平时,经过第\n八电阻26至三极管25的基极,三极管25 导通,拉低互感器脚,互感器脚上由于有REF19偏置\n电压的存在,互感器正常时,第一采样信号5和第二采样信号9都为低电平,如果互感器任意\n开路,检测出第一采样信号5信号为高电平,第二采样信号9为低电平时,则判定互感器开\n路,控制电路报警或预警输出,随后REF19信号置低电平,三极管 25不导通,检测完成。\n[001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n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n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n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n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n所固有的要素。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n“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n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n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且在本\n实用新型的附图中,填充图案只是为了区别图层,不做其他任何限定。\n[001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n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n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