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带M+-挡的拨钮按键式电子换挡操纵机构 |
申请号 | CN201910433951.0 | 申请日期 | 2019-05-23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6877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16H59/12 | IPC分类号 | F16H59/12;F16H61/0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高彬;赵禾苗;石建伟;张静;马天水;孟小龙;王杰 |
代理机构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M+-挡的拨钮按键式电子换挡操纵机构,通过一按键和一拨钮的组合实现电子换挡的至少包括P、R、N、D、M、M+、M‑挡的挡位切换操作,有效减小了电子换挡操纵机构所需的布置空间。该机构包括拨钮、拨钮本体、竖向运动座、按键、电路板部件。通过竖向运动座的设置,可以实现自动挡模式和手动模式的切换操作,十分方便。
一种带M+-挡的拨钮按键式电子换挡操纵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换挡操纵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M+-挡的拨钮按键式电子换挡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各个控制单元越来越趋近于电气化,电控化。为了匹配整车自动化和电气化的进程,电子外换挡技术已逐步代替传统的机械式拉锁换挡,出现在各种车型上,尤其是电动车已全部被电子换挡机构所替代。而市场上目前能看到的电子换挡主要有按键式换挡、摇杆式换挡、旋钮式换挡、怀挡等结构形式,这些换挡结构形式中,只有摇杆式换挡很容易布置M、M+、M-挡位,其它换挡结构由于自身的操作方式等限制,很难将M、M+、M-挡的三个操作布置进去,导致了这些结构形式很难被带有手动模式的车型(M 挡)采用。而拨钮式换挡目前很少有车型使用,现有的拨钮式换挡机构上都没有集成手动(M 挡)模式。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带M+-挡的拨钮按键式电子换挡操纵机构,通过一按键和一拨钮的组合实现电子换挡的至少包括P、R、N、D、M、M+、M-挡的挡位切换操作,有效减小了电子换挡操纵机构所需的布置空间。
[0004]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带M+-挡的拨钮按键式电子换挡操纵机构,包括:
[0005] 拨钮:所述拨钮的顶部设有供驾驶员操作的拨动部分,拨钮底部的中部与竖向运动座铰接,拨钮底部与拨钮本体的上部的限位驱动段连接;
[0006] 拨钮本体:所述拨钮本体包括上部的限位驱动段以及底部的驱动杆,所述限位驱动端套设在所述拨钮的底部,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底面分别与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连接;
[0007] 竖向运动座:所述竖向运动座可竖向运动的限位固定在电子换挡操纵机构的壳体内,竖向运动座的底部两端与第三微动开关和第四微动开关连接;
[0008] 按键:所述按键设置所述拨钮的前端位置,按键的底部与第五微动开关连接;
[0009]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定在电子换挡操纵机构的壳体内,电路板上设置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第三微动开关、第四微动开关、第五微动开关。
[0010] 其中,竖向运动座的底部两端,既可通过上提方式与第三微动开关和第四微动开关连接,此时第三微动开关和第四微动开关设置在电路板的下端面;竖向运动座的底部两端也可通过下压方式与第三微动开关和第四微动开关连接,此时第三微动开关和第四微动开关设置在电路板的上端面。
[0011] 本发明的带M+-挡的拨钮按键式电子换挡操纵机构主要有以下四种工况:
[0012] 工况一:按下P挡按键,第五微动开关闭合,通过电路板的电路处理,将P挡按键的信号发送至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进行处理,如果当前整车挡位是P挡,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判断后保持P挡,如果当前整车挡位是非P挡,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判断后整车挂入P挡;
[0013] 工况二:当驾驶员向前拨动拨钮1时,第一微动开关闭合,通过电路处理将向前推的动作信号发送给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进行处理,如果当前整车挡位是P挡或D挡,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判断后整车挂入N挡,如果当前整车挡位是N挡,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判断后整车挂入R挡;如果当前整车挡位是R挡,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判断后整车保持R挡;
[0014] 工况三:当驾驶员向后拨动拨钮1时,第二微动开关闭合,通过电路处理将向前推的动作信号发送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进行处理,如果当前整车挡位是P挡或R挡,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判断后整车挂入N挡,如果当前整车挡位是N挡,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判断后整车挂入D挡;如果当前整车挡位是D挡,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判断后整车保持D挡;
[0015] 工况四:若当前整车挡位为P/R/N挡时,驾驶员向上提拨钮1,整车不做响应,维持当前挡位;若当前整车挡位为D挡时,驾驶员向上提拨钮1,第三微动开关和第四微动开关闭合,整车挂入手动模式的M挡,此时向前推拨钮1,整车挡位升一挡,即M+挡,向后推拨钮1,整车挡位降一挡,即M-挡;若当前整车挡位为M挡时,驾驶员向上提拨钮1,第三微动开关和第四微动开关闭合,则整车挂入自动模式的D挡。
[0016]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运动座包括底部的上提杆,所述上提杆的两侧向上延伸有一对定位面,所述定位面的顶部与所述拨钮底部铰接,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定位面之间,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三微动开关和第四微动开关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下端面,所述第三微动开关和第四微动开关分别与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的竖向位置相对应。当竖向运动座采用上提方式时,竖向运动座通过两侧的定位面与壳体配合,由壳体提供竖向运动座的限位,保证上提杆上的上下运动的稳定性,并且第三微动开关和第四微动开关分别与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的竖向位置相对应,有利于电路板的受力平衡,保证微动开关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0017]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运动座包括底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两侧向上延伸有一对定位连接面,所述定位连接面的顶部与所述拨钮底部铰接,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驱动杆的下端,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三微动开关和第四微动开关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下端面,所述驱动杆设有供所述拨钮本体穿过的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位于所述第三微动开关和第四微动开关之间。
当竖向运动座采用下压方式时,即拨扭拨动时,通过第二镂空部供拨钮本体穿过,可以避免拨钮本体对竖向运动座的干涉,配合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的位置,可以保证驱动杆对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的顺利接触。
[0018] 进一步的,所述拨钮上设有供上提的镂空部。通过镂空部可以供驾驶员手指穿过,方便施力将拨钮上提。
[0019] 进一步的,所述拨钮的后端位置设有第二按键,所述第二按键的底部与第六微动开关连接,所述第六微动开关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在拨钮的后端位置还可以设置一个按键位,为增配S挡等键位留出升级位置。
[0020]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的后端设有用于整车信号交互的接插件。整个电子换挡操纵机构通过接插件与整车信号进行交互,安装拆卸十分方便。
[0021] 进一步的,所述按键的按压表面为波浪形的弧面结构,该处的弧面结构,可以在拨钮的前后两侧形成凹陷,既有利于形成操作空间,又降低了拨钮的相对高度,节省了空间的同时减少了误操作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的零部件爆炸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的等轴视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的换挡操作原理图。
[0026] 其中图示:1、拨钮;11、拨动部分;12、镂空部;2、拨钮本体;21、限位驱动段;22、驱动杆;3、竖向运动座;31、上提杆;32、定位面;4、壳体;5、按键;6、电路板;61、接插件;a1、第一微动开关;a2、第二微动开关;a3、第三微动开关;a4、第四微动开关;a5、第五微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8] 如图1-3,本发明的拨钮按键式电子换挡操纵机构,包括:
[0029] 拨钮1:拨钮1的顶部设有供驾驶员操作的拨动部分11,拨钮1底部的中部与竖向运动座2铰接,拨钮1底部与拨钮本体2的上部的限位驱动段21连接;
[0030] 拨钮本体2:拨钮本体包括上部的限位驱动段21以及底部的驱动杆22,限位驱动端
21套设在拨钮1的底部,驱动杆22的两端底面分别与第一微动开关a1和第二微动开关a2连接;
[0031] 竖向运动座3:竖向运动座3可竖向运动的限位固定在电子换挡操纵机构的壳体4内,竖向运动座3的底部两端与第三微动开关a3和第四微动开关a4连接;
[0032] 按键5:按键5设置拨钮1的前端位置,按键5的底部与第五微动开关a5连接;
[0033] 电路板6:电路板6固定在电子换挡操纵机构的壳体4内,电路板6上设置第一微动开关a1、第二微动开关a2、第三微动开关a3、第四微动开关a4、第五微动开关a5。
[0034] 其中,竖向运动座3的底部两端,既可通过上提方式与第三微动开关a3和第四微动开关a4连接,此时第三微动开关a3和第四微动开关a4设置在电路板6的下端面,即本实施例的结构;竖向运动座的底部两端也可通过下压方式与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连接,此时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设置在电路板的上端面,该结构与本实施例的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0035] 本发明的带M+-挡的拨钮按键式电子换挡操纵机构主要有以下四种工况,其具体原理和换挡示意如图4所示:
[0036] 工况一:按键5为P挡按键,按下P挡按键,第五微动开关a5闭合,通过电路板6的电路处理,将P挡按键的信号发送至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进行处理,如果当前整车挡位是P挡,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判断后整车仍为P挡,如果当前整车挡位是非P挡,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判断后整车挂入P挡;
[0037] 工况二:当驾驶员向前拨动拨钮1时,第一微动开关a1闭合,通过电路处理将向前推的动作信号发送给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进行处理,如果当前整车挡位是P挡或D挡,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判断后整车挂入N挡,如果当前整车挡位是N挡,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判断后整车挂入R挡;如果当前整车挡位是R挡,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判断后整车保持R挡;
[0038] 工况三:当驾驶员向后拨动拨钮1时,第二微动开关a2闭合,通过电路处理将向前推的动作信号发送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进行处理,如果当前整车挡位是P挡或R挡,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判断后整车挂入N挡,如果当前整车挡位是N挡,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判断后整车挂入D挡;如果当前整车挡位是D挡,则变速箱处理单元和/或整车控制器判断后整车保持D挡;
[0039] 工况四:若当前整车挡位为P/R/N挡时,驾驶员向上提拨钮1,整车不做响应,维持当前挡位;若当前整车挡位为D挡时,驾驶员向上提拨钮1,第三微动开关a3和第四微动开关a4闭合,整车挂入手动模式的M挡,此时向前推拨钮1,整车挡位升一挡,即M+挡,向后推拨钮
1,整车挡位降一挡,即M-挡;若当前整车挡位为M挡时,驾驶员向上提拨钮1,第三微动开关a3和第四微动开关a4闭合,则整车挂入自动模式的D挡。
[0040]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竖向运动座3包括底部的上提杆31,上提杆31的两侧向上延伸有一对定位面32,定位面32的顶部与拨钮1底部铰接,电路板6设在定位面32之间,第一微动开关a1和第二微动开关a2位于电路板6的上端面,第三微动开关a3和第四微动开关a4位于电路板6的下端面,第三微动开关a3和第四微动开关a4分别与第一微动开关a1和第二微动开关a2的竖向位置相对应。当竖向运动座3采用上提方式时,竖向运动座3通过两侧的定位面32与壳体4配合,由壳体4提供竖向运动座3的限位,保证上提杆31上的上下运动的稳定性,并且第三微动开关a3和第四微动开关a4分别与第一微动开关a1和第二微动开关a2的竖向位置相对应,有利于电路板6的受力平衡,保证微动开关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0041] 优选的,拨钮1上设有供上提的镂空部12。通过镂空部12可以供驾驶员手指穿过,方便施力将拨钮1上提。
[0042] 优选的,电路板6的后端设有用于整车信号交互的接插件61。整个电子换挡操纵机构通过接插件61与整车信号进行交互,安装拆卸十分方便。
[0043] 优选的,按键5的按压表面为波浪形的弧面结构,该处的弧面结构,可以在拨钮1的前后两侧形成凹陷,既有利于形成操作空间,又降低了拨钮1的相对高度,节省了空间的同时减少了误操作的可能。
法律信息
- 2020-10-09
- 2019-10-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16H 59/12
专利申请号: 201910433951.0
申请日: 2019.05.23
- 2019-09-0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6-11-23
|
2015-11-30
| | |
2
| | 暂无 |
2018-05-29
| | |
3
| |
2016-07-27
|
2016-04-14
| | |
4
| |
2018-11-30
|
2018-09-19
| | |
5
| |
2017-12-22
|
2017-07-26
| | |
6
| | 暂无 |
2016-12-09
| | |
7
| | 暂无 |
2017-05-05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