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马铃薯拌种剂 |
申请号 | CN201110293694.9 | 申请日期 | 2011-09-2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9114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IPC分类号 | C05G3/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宁夏农林科学院 | 申请人地址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5***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宁夏农林科学院 | 当前权利人 | 宁夏农林科学院 |
发明人 | 沈瑞清;郭成瑾;张丽荣;张萍;康萍芝;刘浩;张华普 |
代理机构 |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古玲玉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拌种剂,尤其是涉及一种马铃薯拌种剂,其特征在于:其是由50%烯酰吗啉、80%代森锰锌和72%农用链霉素首先混合,然后加入吸附缓释剂及助剂即可,其中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农用链霉素的重量百分比含量配比为1.2-3.2、0.1-0.64、0.06-0.16,上述吸附缓释剂为膨润土,其重量百分比含量为84-92.64,上述助剂为磷酸二氢钾,其重量百分比含量为6-12;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马铃薯重茬地土壤带菌问题,通过引入低毒、高效、低残留药剂,辅以微量元素和优质营养物质等制成一种拌种剂,有效阻隔土壤中有害物质对种薯侵染,并抑制种薯表面病原菌侵染、提高种薯出苗率、增强马铃薯抗病能力、为保证马铃薯增产。
1.一种马铃薯拌种剂,其特征在于:其是由50%烯酰吗啉、80%代森锰锌和72%农用链霉素首先混合,然后加入吸附缓释剂及助剂即可,其中50%烯酰吗啉、80%代森锰锌和
72%农用链霉素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2-3.2、0.1-0.64、0.06-0.16,上述吸附缓释剂为膨润土,其重量百分比含量为84-92.64,上述助剂为磷酸二氢钾,其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6-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拌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50%烯酰吗啉、80%代森锰锌、72%农用链霉素的最佳重量百分比含量为2.4、0.48、0.12,膨润土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87,磷酸二氢钾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0。
马铃薯拌种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拌种剂,尤其是涉及一种马铃薯拌种剂。
背景技术
[0002] 宁夏是我国北方马铃薯主要产区之一,长期以来马铃薯是宁夏南部各县的粮菜兼用作物,种植面积已超过400万亩。宁夏马铃薯病害中主要以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危害较大。近年来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连作现象较为普遍,且农户防病治病意识薄弱,马铃薯病害大面积发生。据统计,宁夏每年马铃薯病害发病率达30%左右,严重年份达50%以上,产量损失可达20%以上。防治措施主要以病害发生期进行化学药剂喷雾防治,防治率较低,防治效果不理想。对于马铃薯种薯处理的方法,目前生产上常用草木灰进行拌种,或是利用单纯的化学药剂进行拌种。这些方法对马铃薯种薯附着力较差,持效期较短,容易产生药害,影响出苗,对马铃薯病害防治方面效果并不显著。
[0003] 马铃薯是一种需要轮作倒茬的作物。马铃薯常见病害病菌可在土壤、病残体和薯块表面越冬,如果连续种植马铃薯,势必加重马铃薯病害的发生。近几年,由于宁南地区马铃薯产业逐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也不断增加,导致马铃薯重茬率增大,这势必存在马铃薯病害大发生的隐患。本发明针对宁夏目前马铃薯病害发生严重的事实,主要以马铃薯重茬现象为研究对象,引入低毒、高效、低残留药剂,辅以微量元素和优质营养物质等制成一种拌种剂,用来抑制病原菌活动,增强马铃薯抗病能力,达到预防马铃薯病害的目的。
[0004] 根据相关文献: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到1.5亿亩,总产2亿吨以上,预计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作物之一。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降低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率,近些年已研制和开发出了一些对马铃薯种薯进行处理的方法。申请号为03111188.2马铃薯供氧包膜剂和申请号200710145394.X马铃薯种衣剂主要从马铃薯种衣剂剂型方面进行研究发明,为马铃薯种薯提供氧分,以及在生长期提供高效、缓释等作用。申请号为200810006918.1一种纯中药马铃薯种衣剂、申请号为
200710066457.2一种薯处理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和申请号为201010139216.8一种马铃薯种衣剂分别从不同角度针对种薯处理和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发明,提高适应马铃薯种子抑菌防腐烂,提出简单易行、低成本、高效益的处理方法。上述发明的特点主要是单纯以解决马铃薯种薯处理剂型、供养以及防病等方面为目标,但未涉及马铃薯重茬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对马铃薯重茬地土壤带菌问题,通过引入低毒、高效、低残留药剂,辅以微量元素和优质营养物质等制成一种拌种剂,有效阻隔土壤中有害物质对种薯侵染,并抑制种薯表面病原菌侵染、提高种薯出苗率、增强马铃薯抗病能力、为保证马铃薯增产的一种马铃薯拌种剂。
[0006] 本发明通过如下方法实现:
[0007] 一种马铃薯拌种剂,其特征在于:其是由50%烯酰吗啉、80%代森锰锌和72%农用链霉素首先混合,然后加入吸附缓释剂及助剂即可,其中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农用链霉素的重量百分比含量配比为1.2-3.2、0.1-0.64、0.06-0.16,上述吸附缓释剂为膨润土,其重量百分比含量为84-92.64,上述助剂为磷酸二氢钾,其重量百分比含量为6-12;
[0008] 50%烯酰吗啉、80%代森锰锌、72%农用链霉素的最佳重量百分比含量配比为
2.4、0.48、0.12,膨润土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87,磷酸二氢钾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0。
[0009] 本发明有如下效果:
[0010] 1)原料独特、且针对性强:本发明采用50%烯酰吗啉,是指含有效成分为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是指有效成分为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农用链霉素是指有效成分为72%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三种药剂。烯酰吗啉:主要抑制种皮及土壤里卵菌的活动,减少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发展;代森锰锌:广谱的保护性杀菌剂,杀菌范围广、不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杀菌剂,防治马铃薯多种真菌病害,有效控制病害发生,质量稳定、可靠;农用链霉素:是一种抗菌素药剂,易溶于水,对人畜低毒。有内吸作用,可防治马铃薯细菌和真菌性病害。磷酸二氢钾:提高马铃薯种薯免疫能力,增强植株后期生长,粉质细腻,附着能力强,可有效阻隔土壤里真菌及细菌侵入种薯;最主要是为减轻重茬障碍,提高产量,从而达到防病目的。马铃薯拌种剂进行拌种,可在薯块表面形成保护层,有效阻隔来自土壤中病原菌的侵入,同时也可抑制薯块自身所带病原菌,从而使马铃薯早期生长免受各种病害的侵染,这将增强马铃薯出苗率和马铃薯植株的生长,降低马铃薯晚疫病病害发生率,最终达到增产效果。
[0011] 2)本发明操作简单,只需在播前切块,将拌种剂散在薯块上,混匀,放在通风阴凉处摊开晾干,即可播种。施用量为0.5kg/亩。
[0012] 下面通过马铃薯拌种剂的试验过程来进一步详述本项发明的效果。
[0013] 试验例1:马铃薯拌种剂的室内筛选试验
[0014] 一、材料与方法
[0015] 选用品性优良的脱毒种薯(青薯168),经低温催芽,每块重量以30-50g,切种后用所选的4种拌种剂进行拌种,放在通风处晾干,待切口愈合后播种。4个处理,设1个空白对照(未使用拌种剂),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不同生长时期,测定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分枝数等指标。
[0016] 表1-1不同拌种剂及拌种剂量
[0017]
[0018] 二、试验结果
[0019] 表2-1不同处理的马铃薯株高
[0020]
[0021] 表2-2不同处理的马铃薯茎粗
[0022]
[0023] 表2-3不同处理的马铃薯分枝数
[0024]
[0025] 表2-1至表2-3可知,不同处理的马铃薯在株高、茎粗和分枝数三项生长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在各处理比较,处理1与处理2明显优于处理3与处理4。其中,处理2效果最明显,株高比CK增加25.64%,茎粗比CK增加31.11%,分枝数比CK增加20.33%;其次为处理1,株高比CK增加15.38%,茎粗比CK增加20%,分枝数比CK增加9.34%。
[0026] 试验例2:马铃薯拌种剂的田间小区筛选试验
[0027] 一、材料与方法
[0028] 试验地选择在宁夏西吉县新营乡连续三年种植马铃薯的重茬旱田。拌种方法同
2
上,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共20个小区,小区面积2m×10m=20m。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相连五株,共25株,测定各小区马铃薯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和分枝数,并记录各小区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对相对防效进行新复极差显著性分析。收获时测产。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期其它栽培措施同示范田。
[0029] 病级数采用国际马铃薯中心9级分级标准。
[003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各级代表数值)/(样本总数×最高级代表数值)×100%
[0031] 相对防效=(对照病情-处理病情)/对照病情×100%
[0032] 二、试验结果
[0033] 2.1不同拌种剂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0034] 表2-1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0035]
[0036] 由表2-1可知,经拌种剂处理后的马铃薯种薯出苗较齐,出苗率高。处理2出苗情况最佳,出苗率在86.78%,比对照增加52.3%,其次为处理1和处理3,依次为78.23%、
74.26%。在薯块膨大期调查发现,使用拌种剂的马铃薯在株高、茎粗和分枝数方面都比对照高,植株叶大茎粗,叶色深绿,分枝数多,横向增大。可见,拌种剂对马铃薯植株具有促生作用。综合分析,处理2效果最明显,茎粗0.943cm,株高40.33cm,分枝数12.71个。
[0037] 2.2不同拌种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效果
[0038] 表2-2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效果
[0039]
[0040] 由表2-2可知,拌种剂对马铃薯晚疫病有一定的防控作用。各处理的相对防效以处理2最高,相对防效达55.3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1和处理2在防效方面与处理
3和处理4差异显著。测产结果表明,处理1和处理2比对照增产了30.56%,而处理3和处理4只增产了22.22%和11.11%。处理2的商品薯率最高,为91.49%,其余三个处理商品薯率也均在80%以上。
[0041] 试验例3:马铃薯拌种剂的田间大区筛选试验
[0042] 一、材料与方法
[0043] 试验地选择在宁夏西吉县新营乡陈阳川连续三年种植马铃薯的重茬旱田。选用品性优良的脱毒种薯(青薯168),经低温催芽,每块重量以30-50g,切种后用通过室内与田间实验筛选出的2种拌种剂进行拌种,放在通风处晾干,待切口愈合后播种。设空白对照(未
2
使用拌种剂),3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300m。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相连五株,共25株,测定各区马铃薯的出苗率,在生育期测定株高、茎粗、分枝数和根长,收获时测产。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期其它栽培措施同示范田。
[0044] 二、试验结果
[0045] 2.1拌种剂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0046] 表2-1拌种剂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0047]
[0048] 由表2-1可知,经拌种剂处理后的马铃薯出苗较齐,出苗率高。处理2出苗情况最佳,出苗率为95%。在马铃薯生育期调查,使用拌种剂的马铃薯在株高、茎粗、分枝数及根长方面都比对照高,植株叶色浓绿,茎粗,分枝多,根长,综合分析,处理2效果最明显,平均茎粗1.12cm,株高29.4cm,分枝数1.8个,根长19.2cm。
[0049] 2.2拌种剂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0050] 表2-2拌种剂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0051]
[0052] 测产结果表明(表2-2),拌种剂处理的马铃薯测产结果均高于对照。其中,处理2比对照增产了15.77%,商品薯率为67.35%,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处理1。
[0053] 通过室内和大田的筛选试验,4种拌种剂对马铃薯的生长均有促生作用,并对马铃薯晚疫病有一定的防控作用,提高了产量和商品率,其中以处理2(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和农用链霉素有效成分复配成粉剂,加入适量的吸附缓释剂膨润土及助剂磷酸二氢钾),效果最佳。
[0054] 2007~2009年,马铃薯拌种剂通过在全区四县市连续三年的试验、示范,表现出对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黑胫病和环腐病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同时经拌种剂处理的马铃薯种薯发芽率高,在95%以上,出苗整齐,苗期长势健壮。
[0055]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实施例一:一种马铃薯拌种剂,其是由50%烯酰吗啉、80%代森锰锌和72%农用链霉素首先复配成粉剂,然后加入吸附缓释剂及助剂即可,其中50%烯酰吗啉、80%代森锰锌、72%农用链霉素的重量百分比含量配比为1.2、0.1、0.06,上述吸附缓释剂为膨润土,其重量百分比含量为92.64,上述助剂为磷酸二氢钾,其重量百分比含量为6。
[0057] 该拌种剂的施用量为:0.5kg/亩。
[0058] 在播前切块,将该拌种剂散在薯块上,混匀,放在通风阴凉处摊开晾干,即可播种。
[0059] 实施例二:一种马铃薯拌种剂,其是由50%烯酰吗啉、80%代森锰锌和72%农用链霉素首先混合,然后加入吸附缓释剂及助剂即可,其中50%烯酰吗啉、80%代森锰锌、
72%农用链霉素的重量百分比含量配比为1.6、0.1、0.1,上述吸附缓释剂为膨润土,其重量百分比含量为88.2,上述助剂为磷酸二氢钾,其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0。
法律信息
- 2013-05-22
- 2012-06-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05G 3/00
专利申请号: 201110293694.9
申请日: 2011.09.29
- 2012-04-0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