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含多抗霉素与噁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杀菌组合物由有效活性成分及助剂组成,有效活性成分多抗霉素与噁唑菌酮的重量比为64:1至1:64。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多抗霉素与噁唑菌酮的重量比为16:1至1: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多抗霉素与噁唑菌酮的重量比为8:1至1:8。
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占总重量的1~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占总重量的10~80%。
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禾谷类作物上的病害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害为霜霉病、灰霉病、疫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立枯病、恶苗病。
一种含多抗霉素与噁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多抗霉素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在作物病害上的应用。\n技术背景\n[0002] 多抗霉素(polyoxin),分子式:C17H25N5O14,化学名称:肽嘧啶核苷。\n[0003] 结构式:\n[0004] 多抗霉素广谱性抗生素类,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干扰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芽管和菌丝体接触药剂后,局部膨大,破裂,溢出细胞内含物,而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死亡,还有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作用,该药对动物没有毒性,对植物没有药害。主要防治对象有小麦白粉病,烟草赤星病,黄瓜霜霉病,瓜类枯萎病,人参黑斑病,水稻立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草莓及工葡萄灰霉病,林木枯梢及梨黑斑病等多种真菌病害。\n[0005] 噁霜灵(oxadixy),分子式为C14H18N2O4,化学名称:2-甲氧基-N-(2-氧代-1,\n3-恶唑烷-3-基)乙酰-2′,6′-二甲基替苯胺。\n[0006] 噁霜灵为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且持效期长。对霜霉目病原菌有特效。\n[0007] 噁霉灵(hymexazol),分子式为C4H5NO2,化学名称:3-羟基-5-甲基异恶唑。\n[0008] 噁霉灵是内吸性杀菌剂,同时又是一种土壤消毒剂。该药与土壤中的铁、铝离子结合,抑制孢子的发芽。恶霉灵能被植物的根吸收及在根系内移动,在植株内代谢产生两种糖苷,对作物有提高生理活性的效果,从而能促进植株生长,根的分孽、根毛的增加和根的活性提高。\n[0009] 噁唑菌酮(famoxadone),分子式为C22H18N2O4,化学名称:3-苯胺基-5-甲基-5-(4-苯氧基苯基)-1,3-唑啉-2,4-二酮。\n[0010] 噁唑菌酮为能量抑制剂即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对复合体III中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多种抑制呼吸的杀菌剂抑制作用比较(IC50,ppb):JE874(4.5);\nICIA 5504(170.0);BAS 490F(75.0);SSF-126(3500.0)。其它作用机理在进一步研究中,其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n[0011] 不管是多抗霉素、噁霜灵、噁霉灵、噁唑菌酮或是其他高效杀菌剂,长期单独使用,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的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延缓病害产生抗药性常用的方法,并根据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效果,来判断此复配是增效作用还是拮抗作用。复配作用较明显的配方,可以明显提高防效,大大降低农药的用药量,还可扩大杀菌谱,提高杀菌效率。本发明组合物中两种活性成分作用机理点不同,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且有关多抗霉素与噁霜灵、噁霉灵、噁唑菌酮的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n发明内容\n[0012]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有多抗霉素的杀菌组合物。\n[0013]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n[0014] 一种含多抗霉素与噁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杀菌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多抗霉素与噁霜灵、噁霉灵、噁唑菌酮的重量比为64∶1至1∶64,更优选的重量比为\n16∶1至1∶16。\n[0015]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多抗霉素与噁霜灵的重量比为16∶1至\n1∶16,优选为8∶1至1∶8。\n[0016]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多抗霉素与噁霉灵的重量比为16∶1至\n1∶16,优选为8∶1至1∶8。\n[0017]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多抗霉素与噁唑菌酮的重量比为16∶1至\n1∶16,优选为8∶1至1∶8。\n[0018] 本发明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时也与目标真菌有关。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1~90%,较佳的为10%~80%。\n[0019]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入相应助剂及赋形剂,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较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水剂。\n[0020] 所述的助剂及赋形剂选自: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粘结剂、抗冻剂、填料之一种或多种。\n[0021]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脂肪胺聚氧乙烯嘧、脂肪酸聚氧乙烯酯、酯聚氧乙烯嘧中的一种或多种。\n[0022] 所述的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n[0023]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葡萄糖、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n[0024] 所述的粘结剂选自:硅藻土、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n[0025] 所述的抗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n[0026] 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碳酸钙、去离子水中的一种或多种。\n[0027] 所述的含多抗霉素与噁霜灵、噁霉灵、噁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子中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的病菌所致病害,尤其是对霜霉病、灰霉病、疫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立枯病、恶苗病均有很好的防效。\n[002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n[0029] (1)本发明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多抗霉素与噁霜灵、噁霉灵、噁唑菌酮属于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两者相互混配不会产生抵触;\n[0030] (2)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防效高于单剂,用药量小;\n[0031] (3)本发明不使用有机溶剂,不易产生药害,便于运输及储藏;\n[0032] (4)本发明组合物对霜霉病、灰霉病、疫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立枯病、恶苗病等有特效。\n具体实施方式\n[0033]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n[0034]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n[0035] 实施应用例一 实施配方例\n[0036] 实施例1 70%多抗霉素·噁霜灵可湿性粉剂\n[0037] 多抗霉素8%、噁霜灵62%、木质素磺酸盐5%、皂角粉3%、白炭黑7%、淀粉加至\n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70%多抗霉素·噁霜灵可湿性粉剂。\n[0038] 实施例2 50%多抗霉素·噁霜灵可湿性粉剂\n[0039] 多抗霉素5%、噁霜灵4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0%多抗霉素·噁霜灵可湿性粉剂。\n[0040] 实施例3 20%多抗霉素·噁霜灵可湿性粉剂\n[0041] 多抗霉素15%、噁霜灵5%、木质素磺酸盐5%、润湿渗透剂F 3%、高岭土加至\n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20%多抗霉素·噁霜灵可湿性粉剂。\n[0042] 实施例4 80%多抗霉素·噁霜灵水分散粒剂\n[0043] 多抗霉素10%、噁霜灵7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木质素磺酸盐3%、十二烷基硫酸钠4%、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80%多抗霉素·噁霜灵水分散粒剂。\n[0044] 实施例5 60%多抗霉素·噁霜灵水分散粒剂\n[0045] 多抗霉素20%、噁霜灵40%、聚羧酸盐3%、脂肪酸聚氧乙烯酯3%、十二烷基硫酸钠4%、碳酸氢钠3%、氯化钠5%、硅藻土加至100%,混合制得60%多抗霉素·噁霜灵水分散粒剂。\n[0046] 实施例6 20%多抗霉素·噁霜灵水分散粒剂\n[0047] 多抗霉素10%、噁霜灵1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5%、十二烷基苯磺酸盐3%、淀粉\n10%、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20%多抗霉素·噁霜灵水分散粒剂。\n[0048] 实施例7 80%多抗霉素·噁霉灵可湿性粉剂\n[0049] 多抗霉素15%、噁霉灵65%、聚羧酸盐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无患子粉2%、淀粉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80%多抗霉素·噁霉灵可湿性粉剂。\n[0050] 实施例8 50%多抗霉素·噁霉灵可湿性粉剂\n[0051] 多抗霉素5%、噁霉灵45%、木质素磺酸盐5%、皂角粉3%、白炭黑7%、硅藻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0%多抗霉素·噁霉灵可湿性粉剂。\n[0052] 实施例9 10%多抗霉素·噁霉灵可湿性粉剂\n[0053] 多抗霉素8%、噁霉灵2%、烷基酚聚氧乙烯嘧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白炭黑\n8%、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10%多抗霉素·噁霉灵可湿性粉剂。\n[0054] 实施例10 70%多抗霉素·噁霉灵水分散粒剂\n[0055] 多抗霉素15%、噁霉灵5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脂肪酸聚氧乙烯酯3%、十二烷基硫酸钠4%、硫酸铵2%、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70%多抗霉素·噁霉灵水分散粒剂。\n[0056] 实施例11 50%多抗霉素·噁霉灵水分散粒剂\n[0057] 多抗霉素10%、噁霉灵40%、聚羧酸盐3%、木质素磺酸盐3%、十二烷基硫酸钠\n4%、碳酸氢钠3%、膨润土8%、高岭土加至100%,混合制得50%多抗霉素·噁霉灵水分散粒剂。\n[0058] 实施例12 18%多抗霉素·噁霉灵水分散粒剂\n[0059] 多抗霉素16%、噁霉灵2%、烷基酚聚氧乙烯嘧4%、十二烷基苯磺酸4%、尿素\n10%、硅藻土加至100%,混合制得18%多抗霉素·噁霉灵水分散粒剂。\n[0060] 实施例13 55%多抗霉素·噁霉灵水剂\n[0061] 多抗霉素15%、噁霉灵4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55%多抗霉素·噁霉灵水剂。\n[0062] 实施例14 35%多抗霉素·噁霉灵水剂\n[0063] 多抗霉素5%、噁霉灵30%、聚羧酸盐3%、木质素磺酸钠4%、聚乙二醇3%、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5%多抗霉素·噁霉灵水剂。\n[0064] 实施例15 15%多抗霉素·噁霉灵水剂\n[0065] 多抗霉素10%、噁霉灵5%、木质素磺酸盐4%、十二万基硫酸钠3%、丙二醇3%、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5%多抗霉素·噁霉灵水剂。\n[0066] 实施例16 60%多抗霉素·噁唑菌酮可湿性粉剂\n[0067] 多抗霉素15%、噁唑菌酮4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n3%、无患子粉2%、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0%多抗霉素·噁唑菌酮可湿性粉剂。\n[0068] 实施例17 50%多抗霉素·噁唑菌酮可湿性粉剂\n[0069] 多抗霉素10%、噁唑菌酮40%、木质素磺酸盐5%、皂角粉3%、硅藻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0%多抗霉素·噁唑菌酮可湿性粉剂。\n[0070] 实施例18 20%多抗霉素·噁唑菌酮可湿性粉剂\n[0071] 多抗霉素5%、噁唑菌酮1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20%多抗霉素·噁唑菌酮可湿性粉剂。\n[0072] 实施例19 70%多抗霉素·噁唑菌酮水分散粒剂\n[0073] 多抗霉素15%、噁唑菌酮5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脂肪酸聚氧乙烯酯3%、十二烷基硫酸钠4%、硫酸铵2%、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70%多抗霉素·噁唑菌酮水分散粒剂。\n[0074] 实施例20 50%多抗霉素·噁唑菌酮水分散粒剂\n[0075] 多抗霉素10%、噁唑菌酮40%、聚羧酸盐3%、木质素磺酸盐3%、十二烷基硫酸钠\n4%、尿素3%、膨润土6%、高岭土加至100%,混合制得50%多抗霉素·噁唑菌酮水分散粒剂。\n[0076] 实施例21 10%多抗霉素·噁唑菌酮水分散粒剂\n[0077] 多抗霉素8%、噁唑菌酮2%、烷基酚聚氧乙烯嘧4%、十二烷基苯磺酸4%、尿素\n10%、硅藻土加至100%,混合制得10%多抗霉素·噁唑菌酮水分散粒剂。\n[0078] 实施应用例二:多抗霉素与噁霜灵、噁霉灵、噁唑菌酮复配对靶标菌室内毒力测定[0079]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n[0080] 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靶标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n[0081]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n[0082] \n[0083]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n[0084] \n[0085] \n[0086] 其中:a、b分别为多抗霉素和噁霜灵、噁霉灵、噁唑菌酮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n[0087] A为多抗霉素\n[0088] B为噁霜灵、噁霉灵、噁唑菌酮\n[0089] 试验结果如表所示:\n[0090] 毒力测定结果一:\n[0091] 表1 多抗霉素、噁霜灵及其复配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0092] \n[0093] \n[0094] 由表1可知,多抗霉素、噁霜灵对黄瓜霜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1.26mg/L和1.14mg/L。多抗霉素与噁霜灵两者在64∶1至1∶64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当多抗霉素与噁霜灵重量比在8∶1至1∶8范围内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n[0095] 毒力测定结果二:\n[0096] 表2 多抗霉素、噁霉灵及其复配对水稻立枯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0097] \n[0098] 由表2可知,多抗霉素、噁霉灵对水稻立枯病菌的EC50分别为1.15mg/L和1.07mg/L。多抗霉素与噁霉灵两者在64∶1至1∶64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当多抗霉素与噁霉灵重量比在8∶1至1∶8范围内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n[0099] 毒力测定结果三:\n[0100] 表3 多抗霉素、噁唑菌酮及其复配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0101] \n[0102] \n[0103] 由表2可知,多抗霉素、噁唑菌酮对番茄早疫病病菌的EC50分别为1.14mg/L和\n1.05mg/L。多抗霉素与噁霉灵两者在64∶1至1∶64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当多抗霉素与噁唑菌酮重量比在8∶1至1∶8范围内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n[0104] 实施应用例三 多抗霉素与噁霜灵、噁霉灵、噁唑菌酮及其复配防治黄瓜枯萎病药效试验\n[0105]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蒲城县,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市购)、8%噁霜灵可湿性粉剂(市购)、15%噁霉灵水剂(市购)、6%噁唑菌酮水分散粒剂。\n[0106] 于黄瓜枯萎病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施药前调查病情指数,第2次施药后10天、2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校正防效,试验结果如下:\n[0107] 表3 多抗霉素与噁霜灵、噁霉灵、噁唑菌酮及其复配防治黄瓜枯萎病药效试验[0108] \n[0109] \n[0110] 由表3可以看出,多抗霉素、噁霜灵、噁霉灵、噁唑菌酮能有效的防治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用药量小,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危害。\n[0111] 实施例应用四 多抗霉素与噁霜灵、噁霉灵、噁唑菌酮及其复配防治西瓜炭疽病药效试验\n[0112]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大荔县,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市购)、8%噁霜灵可湿性粉剂(市购)、15%噁霉灵水剂(市购)、6%噁唑菌酮水分散粒剂。\n[0113] 药前调查西瓜炭疽病病情指数,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第三次施药后7天、15天、30天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n[0114] 表4 多抗霉素与噁霜灵、噁霉灵、噁唑菌酮及其复配防治西瓜炭疽病药效试验[0115] \n[0116] \n[0117] 由表4可以看出,多抗霉素与噁霜灵、噁霉灵、噁唑菌酮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西瓜炭疽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持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n[0118] 实施应用例五 多抗霉素、噁霜灵、噁霉灵、噁唑菌酮及其复配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试验\n[0119] 本实验安排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
法律信息
- 2019-02-1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01N 47/12
专利号: ZL 201110043636.0
申请日: 2011.02.23
授权公告日: 2014.03.05
- 2017-05-10
著录事项变更
发明人由张伟 高超 曹巧利变更为钟忠 刘岸 黄雄 曹军阳邓松
- 2017-05-10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7.04.21
专利权人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变更为湖南鑫盛华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由715500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农化基地工业园区变更为414000 湖南省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巴陵东路农资种子市场4栋11号
- 2014-03-05
- 2013-12-25
著录事项变更
申请人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变更为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地址由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金桥国际广场C座15层变更为715500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农化基地工业园区
- 2013-02-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N 47/12
专利申请号: 201110043636.0
申请日: 2011.02.23
- 2011-05-25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6-07-19
|
2006-01-24
| | |
2
| |
2010-08-11
|
2009-12-31
| | |
3
| | 暂无 |
1991-06-03
| | |
4
| | 暂无 |
2008-12-19
| | |
5
| |
2007-03-21
|
2006-10-01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