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补气养精中药茶及其制备方法 |
申请号 | CN201310070673.X | 申请日期 | 2013-03-06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5636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IPC分类号 | A;2;3;F;3;/;1;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黄冠榕 | 申请人地址 |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城西安北路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黄冠榕 | 当前权利人 | 黄冠榕 |
发明人 | 黄冠榕 |
代理机构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春生;于宝庆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补气养精中药茶,其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甘草1~2份,白术3~5份,山药3~4份,淫羊藿4~5份,红茶3~5份。还提供一种补气养精中药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甘草、白术、山药、淫羊藿清洗后自然晾干,之后进行消毒处理,将消毒处理后的中草药原料分别粉碎并与红茶按配方比例进行混合,最后进行成品包装。本发明通过选取上述中药原料制成茶饮,具有补气养精、平衡阴阳、调畅气血、滋肾健脾、益肺生津、提神强脑、解除疲劳的作用,实现调理、调和、调养功效,特别适用于亚健康人群。此外本发明的中药茶原料来源广泛,制造工艺简单,便于携带,口感良好,饮用方便。
1.一种中药茶,其原料以重量份计,由甘草1~2份、白术3~5份、山药3~4份、淫羊藿4~5份和红茶3~5份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茶,其原料以重量份计,由甘草2份、白术4份、山药4份、淫羊藿4份和红茶3份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茶,其原料以重量份计,由甘草1份、白术4份、山药4份、淫羊藿4份和红茶4份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茶,其原料以重量份计,由甘草1份、白术4份、山药3份、淫羊藿5份和红茶5份组成。
5.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茶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1)以重量份计,按照甘草1~2份,白术3~5份,山药3~4份,淫羊藿4~5份,红茶3~5份,分别称取甘草、白术、山药、淫羊藿及红茶;
(2)将所称取的甘草、白术、山药、淫羊藿分别洗净,并自然晾干;
(3)对晾干后的甘草、白术、山药、淫羊藿分别进行消毒处理;
(4)将消毒处理后的甘草、白术、山药、淫羊藿分别用粉碎机粉碎,然后与所称取的红茶进行混合并用搅拌机搅拌均匀;以及
(5)将搅拌均匀的混合物进行成品包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红茶选自末茶、碎茶及叶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3)中,所述消毒处理为在40℃进行紫外线恒温烘干消毒,消毒次数不少于二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4)中,所述粉碎达到60~100目出料粒度。
补气养精中药茶及其制备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茶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亚健康人群的补气养精中药茶及其制备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的各种亚健康症状也越来越多,如何提高生命质量、消除亚健康状态,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人们关注的焦点。\n[0003] 近几年,青壮年知识分子、白领女性、政府官员、企业家中因亚健康造成“过劳死”的现象屡见报道并有急剧增多之势。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亚健康是21世纪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调查结果,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为疾病的人也只占2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上班族占48%,尤以青壮年知识分子、白领女性、政府官员、企业家居多。又据中国卫生部对北京中关村地区的一项调查表明,该区域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只有53.34岁。亚健康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真正的隐形杀手。\n[0004] 亚健康症状多表现为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焦虑不安、易激怒、头痛、胸痛、胃纳不佳、懒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亚健康人群普遍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罹患各种疾病。对于亚健康,临床上暂无特殊药物可治,多采用一些神经调节剂,仅能达到短期缓解症状的效果,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上述亚健康症状,还容易带来副作用。\n[0005] 中医理论认为健康人应是平衡协调的有机体,正常机体在一定限度内通过自我调节,维持人体阴阳气血、升降出入的相对平衡。出现一定限度内的偏失,未成显著疾病的状态即为亚健康。采用中医方法选取中药原料以茶饮的形式方便、长期地服用,可通过补充气血,养精固本来实现机体内在根本性的调节,改善体质,从而消除亚健康的外在表现症状,解决亚健康的问题。\n[0006] CN101703125公开了一种肉苁蓉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其配方为肉苁蓉、枸杞、甘草、淫羊藿、牛至、红茶,具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增加免疫力、抗疲劳、抗衰老、消炎抑菌、利尿解毒、保肝护肝、降脂降压、增强记忆力、防止老年痴呆症、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等作用。\n但该肉苁蓉红茶补气功效不明显,且主要原料肉苁蓉较为昂贵,不利于长期服用。\n发明内容\n[0007]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补气养精中药茶,其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甘草1~2份,白术3~5份,山药3~4份,淫羊藿4~5份,红茶3~5份。\n[0008]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补气养精中药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0009] (1)以重量份计,按照甘草1~2份,白术3~5份,山药3~4份,淫羊藿4~5份,红茶3~5份,分别称取甘草、白术、山药、淫羊藿及红茶;\n[0010] (2)将所称取的甘草、白术、山药、淫羊藿分别洗净,并自然晾干;\n[0011] (3)对晾干后的甘草、白术、山药、淫羊藿分别进行消毒处理;\n[0012] (4)将消毒处理后的甘草、白术、山药、淫羊藿分别用粉碎机粉碎,然后与所称取的红茶进行混合并用搅拌机搅拌均匀;\n[0013] (5)将搅拌均匀的混合物进行成品包装。\n[0014]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红茶选自末茶、碎茶及叶茶。\n[0015] 在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中在步骤(3)中,消毒处理为在40℃进行紫外线恒温烘干消毒,消毒次数不少于二次。\n[0016] 在本发明方法的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中在步骤(4)中,粉碎达到60~100目出料粒度。\n[0017] 根据本发明的补气养精中药茶,其各原料组分的药效为:\n[0018]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生津、清热解毒、润肺滑痰、调和药性功能,并能提升口感;\n[0019] 白术:味甘苦、性温,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功能;\n[0020] 山药:味甘、性平,具有补气、健脾胃止泻、补肺肾功能;\n[0021]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功能;\n[0022] 红茶:可以提神消疲、生津清热,具有瘦身减脂、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抗衰老的功效。\n[0023] 本发明通过选取上述中药原料制成茶饮,具有补气养精、平衡阴阳、调畅气血、滋肾健脾、益肺生津、提神强脑、解除疲劳的作用,实现调理、调和、调养功效,特别适用于亚健康人群。此外本发明的中药茶原料来源广泛,制造工艺简单,便于携带,口感良好,饮用方便。\n具体实施方式\n[0024]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n[0025] 实施例1\n[0026] 称取甘草2kg,白术4kg,山药4kg,淫羊藿4kg以及红茶(末茶)3kg,洗净甘草、白术、山药、淫羊藿,并自然晾干,将晾干后的甘草、白术、山药、淫羊藿在40℃进行紫外线恒温烘干消毒,消毒次数大于2次,将消毒处理后的甘草、白术、山药、淫羊藿用粉碎机按60~\n100目出料粒度粉碎,然后与所选取的红茶进行混合并用搅拌机搅拌均匀,最后将搅拌均匀的混合物进行成品包装。\n[0027] 实施例2\n[0028] 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所用原料为:甘草1kg,白术4kg,山药4kg,淫羊藿\n4kg,红茶(碎茶)4kg。\n[0029] 实施例3\n[0030] 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所用原料为:甘草1kg,白术4kg,山药3kg,淫羊藿\n5kg,红茶(叶茶)5kg。\n[0031] 具有亚健康症状的三百人服用本发明的补气养精中药茶90天后,观察其服用效果,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服用者体质增强,精神状态提升,免疫力提高,其中针对虚汗无力的症状有效率达到88%以上,针对精神不振的症状有效率达到85%以上,针对免疫力差的症状有效率达到80%。
法律信息
- 2020-03-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23F 3/14
专利号: ZL 201310070673.X
申请日: 2013.03.06
授权公告日: 2014.03.05
- 2014-03-05
- 2013-07-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23F 3/14
专利申请号: 201310070673.X
申请日: 2013.03.06
- 2013-06-05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6-11-29
|
2006-06-28
| | |
2
| |
2010-05-12
|
2009-12-04
| | |
3
| |
2012-09-19
|
2012-04-17
| | |
4
| |
2011-11-16
|
2010-05-10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