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氧化锰的制备装置 |
申请号 | CN202220815266.1 | 申请日期 | 2022-04-11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IPC分类号 | B;0;1;J;1;9;/;1;8;;;B;0;1;J;4;/;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贵州金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灯塔工业园区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贵州金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贵州金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发明人 | 罗文宗;康凯;李建;龙景勇 |
代理机构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大保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化锰领域,具体为一种氧化锰的制备装置,包括反应箱,所述反应箱的顶部可拆卸式固定有箱盖,所述反应箱的外壁固定有控制器,所述箱盖的顶部中间处转动贯穿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下侧外壁固定连通有多个空心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外壁开设有孔洞。本实用新型通过液泵抽取液态的催化剂然后进入空心轴,然后再进入空心的搅拌杆,通过搅拌杆表面的孔洞进入原料中,从而实现了快速均匀的扩散,同时再通过搅拌,使得催化剂能够快速且充分的反应,从而显著的提升了效率,同时均布的催化剂也提升了反应的效果,并且利用曝气盘能够进一步提升混合的充分性,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1.一种氧化锰的制备装置,包括反应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1)的顶部可拆卸式固定有箱盖(3),所述反应箱(1)的外壁固定有控制器(13);
所述箱盖(3)的顶部中间处转动贯穿有空心轴(4),所述空心轴(4)的下侧外壁固定连通有多个空心的搅拌杆(14),所述搅拌杆(14)的外壁开设有孔洞(15),所述箱盖(3)的底部固定有液位计(17),所述空心轴(4)的上侧外壁固定有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的外壁啮合有第二齿轮(6),所述第二齿轮(6)固定于电机(7)的传动轴外端且电机(7)固定于箱盖(3)的顶部,所述空心轴(4)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旋转接头(8),所述旋转接头(8)的外端通过导管(9)和液泵(10)连通,所述液泵(10)的外壁连通有外接液管(11),所述导管(9)的外壁固定有流量计(12),所述反应箱(1)的内腔底部固定有曝气盘(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计(12)、液位计(17)的信号输出端和控制器(1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13)的信号输出端和液泵(10)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3)的顶部后侧开设有进料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1)的背面下侧固定连通有出料管(16),所述出料管(16)的外壁固定有控制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8)的固定部通过稳固杆和箱盖(3)顶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1)的两侧壁均固定有支腿(2)。
一种氧化锰的制备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化锰领域,具体为一种氧化锰的制备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氧化锰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MnO,灰白色到暗绿色无定形粉末,经常出现于软锰矿及锰结核中。不溶于水,溶于酸和氯化铵。\n[0003] 现有氧化锰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反应装置对原料进行混合反应,现有的在反应的过程中,是在反应箱内加入原料后,然后将催化剂投入反应箱进行搅拌反应,但是催化剂的混合效果直接影响其反应的效率以及效果,现有的液态催化剂直接导入,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搅拌才能够反应充分,从而影响其加工的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氧化锰的制备装置。\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锰的制备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氧化锰的制备装置,包括反应箱,所述反应箱的顶部可拆卸式固定有箱盖,所述反应箱的外壁固定有控制器;\n[0006] 所述箱盖的顶部中间处转动贯穿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下侧外壁固定连通有多个空心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外壁开设有孔洞,所述箱盖的底部固定有液位计,所述空心轴的上侧外壁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壁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电机的传动轴外端且电机固定于箱盖的顶部,所述空心轴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外端通过导管和液泵连通,所述液泵的外壁连通有外接液管,所述导管的外壁固定有流量计,所述反应箱的内腔底部固定有曝气盘。\n[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流量计、液位计的信号输出端和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和液泵的信号输入端连接。\n[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箱盖的顶部后侧开设有进料孔。\n[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反应箱的背面下侧固定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外壁固定有控制阀。\n[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旋转接头的固定部通过稳固杆和箱盖顶部固定连接。\n[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反应箱的两侧壁均固定有支腿。\n[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n[0013] 1.本实用新型的氧化锰的制备装置,通过液泵抽取液态的催化剂然后进入空心轴,然后再进入空心的搅拌杆,通过搅拌杆表面的孔洞进入原料中,从而实现了快速均匀的扩散,同时再通过搅拌,使得催化剂能够快速且充分的反应,从而显著的提升了效率,同时均布的催化剂也提升了反应的效果,并且利用曝气盘能够进一步提升混合的充分性。\n[0014] 2.本实用新型的氧化锰的制备装置,通过流量计能够精准的控制催化剂的导入量,同时利用液位计能够监测原料的量,从而利用控制器进行配比,从而实现精准配比,进而进一步的保证反应的充分性。\n附图说明\n[0015]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n[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氧化锰的制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n[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氧化锰的制备装置的反应箱背面结构示意图。\n[0018] 图中:1、反应箱;2、支腿;3、箱盖;4、空心轴;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电机;8、旋转接头;9、导管;10、液泵;11、外接液管;12、流量计;13、控制器;14、搅拌杆;15、孔洞;16、出料管;17、液位计。\n具体实施方式\n[0019]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氧化锰的制备装置,包括反应箱1,所述反应箱1的顶部可拆卸式固定有箱盖3,所述反应箱1的外壁固定有控制器13;\n[0020] 所述箱盖3的顶部中间处转动贯穿有空心轴4,所述空心轴4的下侧外壁固定连通有多个空心的搅拌杆14,所述搅拌杆14的外壁开设有孔洞15,所述箱盖3的底部固定有液位计17,所述空心轴4的上侧外壁固定有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的外壁啮合有第二齿轮6,所述第二齿轮6固定于电机7的传动轴外端且电机7固定于箱盖3的顶部,所述空心轴4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旋转接头8,所述旋转接头8的外端通过导管9和液泵10连通,所述液泵10的外壁连通有外接液管11,所述导管9的外壁固定有流量计12,所述反应箱1的内腔底部固定有曝气盘18,曝气盘18和外界的曝气装置利用管道连接,从而能够在使用中进行曝气。\n[0021] 本实施例中,液泵10抽取液态的催化剂然后进入空心轴3,然后再进入空心的搅拌杆14,通过搅拌杆14表面的孔洞15进入原料中,从而实现了快速均匀的扩散,同时再通过搅拌,使得催化剂能够快速且充分的反应,从而显著的提升了效率,同时均布的催化剂也提升了反应的效果,并且利用曝气盘能够进一步提升混合的充分性。\n[0022] 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计12、液位计17的信号输出端和控制器1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13的信号输出端和液泵10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实现了自动化的连接,能够实现精准控制配比。\n[0023] 本实施例中,所述箱盖3的顶部后侧开设有进料孔,方便导入原料。\n[0024]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箱1的背面下侧固定连通有出料管16,所述出料管16的外壁固定有控制阀,方便将反应后的物料导出。\n[0025]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接头8的固定部通过稳固杆和箱盖3顶部固定连接,保证了旋转接头8的稳定性。\n[0026]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箱1的两侧壁均固定有支腿2,用于支撑装置整体。\n[0027]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箱盖3顶部后侧的加料孔,加入原料,通过液位计17能够将原料的量反馈给控制器13,然后通过液泵10抽取催化剂导入空心轴4,空心轴4内的催化剂进入搅拌杆14,然后通过孔洞15进行均匀扩散,同时电机7带动第二齿轮6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齿轮5转动,进而使得空心轴4带动搅拌杆14转动,从而对原料和催化剂充分搅拌,使得混合反应充分,同时利用外接的曝气装置工作,进而利用曝气盘16进行曝气,进一保证了混合的充分性,使得得到充分的反应,同时在加入催化剂时,根据原料的量,控制器13会得到精准配比,从而流量计12计量的量达到配比量后,反馈信号给控制器13,控制器13停止液泵10工作,从而停止加入催化剂,保证配比精准。\n[0028] 另外,本实用新型一种氧化锰的制备装置包括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在本装置空闲处,将上述中所有电器件,其指代动力元件、电器件以及适配的监控电脑和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手段,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器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