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 |
申请号 | CN201310540080.5 | 申请日期 | 2013-11-05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9542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IPC分类号 | C;0;2;F;3;/;1;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朝阳西路5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 | 当前权利人 | 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 |
发明人 | 徐军;王开春;董自斌;李学字;云干;杨志林;刘志奎;李坤;张彬彬;赵焰 |
代理机构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喜莲 |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富集培养、闷曝两个阶段;富集培养是以高盐环境样品中耐盐微生物群为富集培养对象进行培养,得到含耐盐微生物群的混合液;闷曝是对富集培养得到的混合液在曝气条件下继续培养,促使耐盐微生物群形成菌胶团,并最终培养得到可泥水分离的活性污泥,即耐盐好氧活性污泥;整个培养过程为耐盐微生物群的混合培养,培养体系中无机盐浓度为1~25%,且培养在敞开环境下进行。利用本发明培养得到的耐盐好氧活性污泥,耐盐范围宽、抗盐度冲击能力强,可用于总盐1~25%的高盐有机废水的生化处理。
1.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富集培养和闷曝两个阶段,其中:
(1)富集培养是以高盐环境样品中耐盐微生物群为富集培养对象进行培养,得到含耐盐微生物群的混合液;富集培养阶段得到混合液中的耐盐微生物群的生物量MLSS>500mg/L后,再降低有机负荷进行闷曝;
(2)闷曝是对富集培养得到的混合液在曝气条件下继续培养,促使耐盐微生物群形成菌胶团,并最终培养得到可泥水分离的活性污泥,即耐盐好氧活性污泥;闷曝阶段的F/M低于富集培养阶段的F/M;
(3)整个培养过程为耐盐微生物群的混合培养,培养体系中无机盐浓度为1 25%,且培~
养在敞开环境下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盐环境样品来源但不限于:海洋、死海、微咸水湖、咸水湖、盐湖、盐田、盐碱地、盐矿、盐井、晒盐场、腌制品、高盐废水、土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所用的有机碳来源按需要添加;且B/C≥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C≥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过程中按需添加N、P、K、S、Ca、Mg、Fe、Ni、Co、Cu、Zn、Mo、Mn、B及其它营养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过程中按需要添加牛肉膏、蛋白胨、酵母粉、果汁、蔬菜汁、血清、牛奶或其它生物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过程中pH为5.0~9.5;温度为5~15℃或者15~40℃或者40℃~55℃;溶解氧为0.5~5.0mg/L。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过程中pH为7.5~8.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体系中的无机盐为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钙及其它无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培养得到的耐盐好氧活性污泥进一步培养驯化,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浓度和降解有机物的能力。
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废水生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含盐有机废水生化处理所需的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高盐废水是指水中无机盐质量分数大于1%的废水,其来源包括:(1)海水利用:海水加工、海产养殖和海水代用排放产生的废水;(2)工业废水:食品、石油、化工、印染、造纸、皮革、制药、发酵等行业广泛产生高含盐高浓有机废水;(3)其它:船舶压舱水、废水最小化产生的含盐水(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排水)、大型船舰生活污水。高盐废水量大来源广,直接排放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n[0003] 目前高盐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化方法、生化方法及其组合工艺。物化方法包括蒸发、膜分离、离子交换、高级氧化、电解等,大部分是先除盐再生化处理。由于除盐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均很高,而且除盐产生的蒸发母液、固体盐、反渗透浓缩液仍然量大而且有机物浓度更高,最终变成固废需要进一步处理。因此,目前针对高盐废水的除盐工艺大多只是将污染物转移,未根本解决高盐废水的污染问题。若要将除盐产生的浓缩物进行处理,处理费用将在蒸发费用的基础上再增加几倍。\n[0004] 在沿海地区,若能将高盐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降低到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以下,直接排海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大的影响;在内陆地区,必须同时除去高盐废水中的无机盐、有机物和营养物才能排放,否则任何偏颇的处理或管理方式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在沿海地区,若采用生化方法及其组合工艺将高盐废水中的污染物物和营养物处理到排放标准限值以下,可直接排放,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高盐废水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在内陆地区,若采用基于生化及其组合工艺将高盐废水净化处理后,再采用膜法、蒸发或其它工艺进行除盐,,回收得到的无机盐稍作精制或不做精制即可作为较高纯度的工业盐,由此可抵消部分除盐投资和运行费用,而且从根本上避免了固废的产生、污染物的转移和二次污染的可能性。\n[0005] 相对于物化方法,生化处理一般更为经济友好,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的首要选择;但是,传统观点和工程实践均认为:高盐浓度对普通微生物细胞的生长代谢具有抑制或毒害作用,高盐环境下生化处理效率和稳定性都较差。因此,普通生化法不能直接用于高盐废水处理,必须获得耐盐微生物或提高活性污泥的耐盐能力,才能够适应高盐废水生化处理的需要。目前,高盐废水生化处理的主要方法包括:盐度驯化、稀释生化、选择耐盐度高的生化工艺、接种嗜盐菌强化生物处理。\n[0006] 盐度驯化普通活性污泥可以使其获得一定的耐盐能力,但依靠驯化获得的耐盐能力很有限,一般不超过3.5%,最高不超过5%;而且,驯化获得的活性污泥耐盐能力不稳定、抗盐度冲击能力差;其缺点还包括驯化时间长、在高盐环境下处理效率下降、出水浑浊、污泥沉降性差、受淡水冲击后耐盐能力容易丧失等。先稀释再生化可以避免高盐浓度对微生物的抑制和毒害作用,但废水处理投资和运行费用都增加,只适用于水量小且有其它低盐废水来源进行稀释的情况。不同生化工艺的耐盐能力不同,同济大学环境生物教学实验室指出,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它膜法工艺具有相对较高的耐盐能力。嗜盐菌能够在高盐环境下进行正常的生长代谢,因此嗜盐菌处理高盐废水不会受到高浓度无机盐的抑制。目前有关接种嗜盐菌菌剂到普通活性污泥中处理高盐有机废水的相关研究愈来愈多,但相关成熟的工程成功案例仍然很少,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n[0007]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历史100年有余,但高盐废水处理领域却鲜有进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方法具有一些认识、理论或实现方法上的缺陷,导致目前仍然没有出现一种简单且能工程化实施的耐盐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n[0008] (1)耐盐微生物和非耐盐微生物的耐盐范围和耐盐能力具有本质区别。普通活性污泥长期处理低盐废水,因此其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构成中缺乏耐盐能力强的嗜盐微生物,只有少部分弱耐盐微生物;因此盐度驯化虽可以使活性污泥获得一定耐盐能力,但会造成大量非耐盐微生物的死亡,而那些具有一定耐盐能力的微生物,其生长代谢能力仍然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n[0009] (2)生化处理系统发挥稳定的处理效果依赖于活性污泥法中多种微生物种群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盐度驯化破坏了普通非耐盐微生物形成的高度稳定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盐度驯化过程促使活性污泥中的少数弱嗜盐微生物和耐盐微生物获得竞争优势,但由于种类太少、驯化时间往往不够,而难以形成稳定的种群群落结构,从而导致处理效率不高且效果不稳定。\n[0010] (3)包括活性污泥在内,环境微生物大多以互利共生的方式生存,99%以上不能被分离和纯培养;与此同时,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降解是不同功能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结果,与实验室污染物被一种细菌降解的机理和过程往往不同。因此,从环境中筛选分离嗜盐菌纯菌株并构建嗜盐菌菌剂的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只能够分离得到高盐环境中的少数嗜盐菌,绝大部分对污染物具有降解作用的耐盐和嗜盐的细菌、真菌、古菌及原生动物都不能分离培养得到;而且,一种或几种可分离培养的嗜盐菌菌群难以形成稳定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具有对污染物进行协同降解作用的耐盐微生物群基础,因而其处理效果或稳定性往往差强人意。\n[0011] (4)嗜盐菌的分离培养、生理生化试验、菌剂构建及工程化应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很大的工作量,一旦失败就需要从头开始。因此到目前为止,用于处理高盐废水的嗜盐菌菌剂的嗜盐菌种类最多不超过4种。由于这种嗜盐菌种群上的简单化,使得即使成功的嗜盐菌菌剂也只能用于特定高盐废水的处理,不能够适应废水水质的大幅度变化,能难以适应规模应用的需要。\n发明内容\n[0012]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高盐废水生化处理方法的缺陷和局限性,提出一种简单易实施的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而且所培养的耐盐好氧活性污泥不仅具有很好的耐盐能力、抗盐度冲击能力和有机物降解能力,且能够在高盐环境下对高盐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稳定高效的降解而不受到盐浓度的抑制。\n[001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富集培养和闷曝两个阶段,其中:\n[0014] (1)富集培养是以高盐环境样品中耐盐微生物群为富集培养对象进行培养,得到含耐盐微生物群的混合液;\n[0015] (2)闷曝是对富集培养得到的混合液在曝气条件下继续培养,促使耐盐微生物群形成菌胶团,并最终培养得到可泥水分离的活性污泥,即耐盐好氧活性污泥;\n[0016] (3)整个培养过程为耐盐微生物群的混合培养,培养体系中无机盐浓度为1 25%,~\n且培养在敞开环境下进行。\n[0017] 本发明所述的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是:\n[0018] 1. 本发明方法所述高盐环境,包括以下三类:\n[0019] (1)自然高盐环境:海洋、死海、盐湖、盐田、盐碱地、盐矿、地下卤水等。这些高盐环境形成时间较长,耐盐微生物种类高度丰富,微生物的耐盐能力强,耐盐微生物种群与所处高盐环境的实际含盐量和其它环境特征相适应。\n[0020] (2)半自然高盐环境:晒盐场、盐碱地、腌制品、长期存放的高盐废水、高盐废水污染的土壤、河流、湖泊等。这些高盐环境形成的时间长短不一,而且盐环境特征会发生变化。\n[0021] (3)土壤:农田土壤、草地土壤、森林土壤等。土壤环境整体含盐量不高,但由于土壤环境的非均质性,以及干湿变化、矿化、风化、淋溶等作用的长期存在,使得土壤环境中存在大量局部高盐环境,这些微域高盐环境足以支持各种耐盐微生物的生存。\n[0022] 所以,本发明所述高盐环境样品来源但不限于:海洋、死海、微咸水湖、咸水湖、盐湖、盐田、盐碱地、盐矿、盐井、晒盐场、腌制品、高盐废水、土壤;\n[0023] 2.培养所用的有机碳来源按需要添加;且B/C≥0.2,进一步优选B/C≥0.4。\n[0024] 3.培养过程中按需添加N、P、K、S、Ca、Mg、Fe、Ni、Co、Cu、Zn、Mo、Mn、B及其它营养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n[00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过程中按需添加牛肉膏、蛋白胨、酵母粉、果汁、蔬菜汁、血清、牛奶或其它生物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5.闷曝阶段的F/M低于富集培养阶段的F/M;\n[0026] 6.培养过程中pH为5.0~9.5,进一步优选为7.5~8.5;温度为5~15℃或者15~40℃或者40℃~55℃;溶解氧为0.5~5.0mg/L;\n[0027] 7.培养体系中的无机盐为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钙及其它无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n[0028] 8.还可以对培养得到的耐盐好氧活性污泥进一步驯化培养,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浓度和降解有机物的能力;\n[0029] 9.富集培养阶段得到混合液中的耐盐微生物群的生物量MLSS>500mg/L后,再降低有机负荷进行闷曝。\n[0030] 以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本发明的原理是:在开放高盐环境下,通过提供适合耐盐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物质、营养和环境条件,对耐盐微生物群进行混合共培养,构建一个以耐盐微生物为主,包括嗜盐细菌、嗜盐真菌、嗜盐古菌、嗜盐微型动物、耐盐细菌、耐盐真菌等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该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因此具有良好的耐盐能力、抗盐度冲击能力和有机物降解能力。本发明方法从本质上不同于普通活性污泥盐度驯化、嗜盐菌接种等方法。\n[0031] 本发明方法中的富集培养,是对高盐环境样品中的耐盐微生物群进行富集培养,使耐盐微生物群在高盐富集培养液中生长繁殖,并达到所需的浓度。富集培养可以选择低负荷长期培养和高负荷短期培养两种策略。低负荷长期培养,就是在较低的COD和营养环境中进行培养,并逐步提高COD和营养的含量进行培养,有助于使更多种类的耐盐微生物被富集培养。高负荷短期培养,是在高COD和高营养环境中进行培养,可以使部分耐盐微生物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其结果是缩短了培养周期,但富集培养得到的耐盐微生物种类,可能低于低负荷长期培养策略。可分别采用这两种策略的原因在于:环境中微生物大部分都只能在很低的物质和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和代谢,而且生长代谢速率较慢;但这种生理特性可以通过缓慢的过程进行逐步驯化;而环境中只有少部分微生物能够在高底物浓度和营养物质环境下进行迅速的生长繁殖和代谢。\n[0032] 本发明中的闷曝,是在曝气条件下,采用低于富集培养阶段F/M的进水有机负荷对耐盐微生物群进一步培养,促使耐盐微生物群形成菌胶团,并最终形成可见的活性污泥。闷曝培养前,耐盐微生物群应具有一定的生物量浓度。因此,富集培养可能需要进行较长的一段时间,或反复进行多次。根据本发明人的经验,富集培养阶段得到耐盐微生物群的生物量浓度MLSS>500mg/L,再降低有机负荷进行闷曝培养,容易培养出活性污泥。\n[0033] 本发明中的驯化培养,是在曝气条件下,对闷曝培养形成的活性污泥在稳定的进水负荷下继续培养,提高活性污泥的浓度,使其耐盐能力和有机物降解能力得到保持,泥水分离性能和沉降性能得到加强。驯化培养可采用传统生化的各种好氧工艺,连续进水或间歇进水均可。\n[0034] 本发明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所需有机碳,其来源可以是单一有机物,也可以是有机物的混合物;且培养过程中有机碳的来源越多、有机碳越容易被微生物生长所利用,耐盐活性污泥的培养效果越好。因此,从有利于本发明实施角度,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有机碳来源至少为1种,优选2种及以上;有机碳源的生化性优选满足:B/C≥0.2,进一上优选B/C≥0.4。\n[0035] 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需为耐盐微生物群的生长繁殖提供充分的营养条件,不同的耐盐微生物需要的营养条件可能不同;而且在本发明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水源、培养液或其它材料中往往含有一定浓度的营养因子浓度;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一般需添加N、P、K和其它需求量较大的营养元素,对于S、Fe、Ca、Mg、Mn、B、Zn、Ni、CO、Cu、Mo及其它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需要根据其所用培养液和添加物中的含量,按需要补加一种或多种。\n[0036] 耐盐活性污泥培养的目的是对耐盐微生物群进行培养,而不是对单一种的耐盐微生物进行培养。耐盐微生物群的生长,不仅需要有机碳源和各种营养元素,还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生长因子。当耐盐微生物群达到一定规模,通过微生物的各种代谢过程和不同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之间能够互相提供一些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因子;但是在培养初期阶段,耐盐微生物群中各种耐盐微生物的细胞数量较少,这种相互作用较弱。因此,在本发明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在富集培养初始阶段,添加一些生物提取物,可以提高对耐盐微生物群的富集培养效果;具体来说有助于通过富集培养将更多种类的耐盐微生物富集到培养液中并使其生长繁殖。生物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N、P等营养元素、特殊因子。\n常见的生物提取物包括:牛肉膏、蛋白胨、酵母粉、果汁、蔬菜汁、血清、牛奶等。\n[0037] 本发明优选适用的盐浓度范围为1~25%,其中无机盐可以是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钾及其它无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优选适用的pH范围为5.0~9.5,进一步优选为7.5~8.5。\n[0038] 本发明在常温下实施即可,优选适用的温度范围为5~55℃。本发明实施过程中,考虑到气温、水温和维持温度需要的能耗,最佳温度范围不一定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敞开环境下任何温度范围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都具有实际意义。尽管如此,仍然可以将可实施温度范围分为4类:若培养耐低温耐盐好氧活性污泥,培养过程中温度控制为5~15℃;若培养常温耐盐好氧活性污泥,温度控制为15~30℃;若培养中温耐盐好氧活性污泥,温度控制为30~40℃;若培养嗜热耐盐好氧活性污泥,温度控制为40~55℃。\n[0039] 本发明实施过程中,溶解氧控制为0.5~5.0mg/L。根据本发明人的经验,不同培养阶段,所需要的最佳溶解氧不同。例如:富集培养阶段,溶解氧控制为0.5~1.5mg/L;闷曝培养阶段,溶解氧控制为1.0~2.0mg/L;驯化培养阶段,溶解氧控制为2.0~5.0mg/L。\n[0040] 本发明适用的盐浓度范围为1~25%、pH 5.0~9.5、温度5~55℃。但是,在本发明任意一次实施过程中,应当维持盐浓度、pH、温度及其它环境参数的相对稳定。因为不同耐盐微生物种的最佳生长代谢盐浓度范围、pH范围和温度范围均存在差异;因此,环境参数微小变化可能造成培养过程中耐盐微生物群图谱变化,不利于培养出活性污泥。\n[0041] 在实施本发明过程中,除需关注上述物质、营养和环境条件外,还需要密切注意培养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并通过这些状态参数的变化综合判断耐盐好氧活性污泥培养所达到的阶段,及时对具体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这些参数包括:\n[0042] (1)微生物相:光学显微镜观察。可判断菌胶团的形成情况;菌胶团的大小和致密程度;原生动物;后生动物。\n[0043] (2)污泥相:MLSS、MLVSS、SV、SVI。\n[0044] (3)水质指标:进出水COD、TOC、SS、BOD5、NH3-N、TN、TP等。\n[0045] 本发明实施过程中所选定的的高盐环境样品、有机碳源、营养液、pH、温度、溶解氧及其它与培养有关的条件和参数,可根据所培养的耐盐活性污泥需要处理的高盐废水的盐浓度、污染物成分等特征,并结合本发明技术方案和有关参数择优确定。而且,所选定的组合参数或条件有所不同,最终培养得到的耐盐好氧活性污泥中优势耐盐微生物会有所不同;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所获得的耐盐活性污泥能够在很宽的盐浓度范围处理不同水质的高盐废水。\n[004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n[0047] (1)本发明方法可在盐浓度1~25%范围内实施并培养出耐盐好氧活性污泥。\n[0048] (2)利用本发明方法培养的耐盐好氧活性污泥,其耐盐范围可达1~25%,可用于处理盐浓度为1~25%的高盐有机废水。\n[0049] (3)利用本发明方法培养的耐盐好氧活性污泥,具有很强的抗盐度冲击能力和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不会因为进水盐浓度的突然升高或降低而丧失耐盐能力,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有机物降解能力。\n[0050] (4)利用本发明培养的耐盐好氧活性污泥,适用于各种高盐有机废水的生化处理。\n对于B/C>0.3的高盐有机废水,可直接利用本发明得到的耐盐好氧活性污泥进行生化处理。\n[0051] (5)本发明方法实施条件简单,实施周期较短,可直接工程化实施。\n具体实施方式\n[005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是在开放的高盐环境下,采用混合共培养的方法直接培养耐高盐好氧活性污泥。本发明从原理上不同于传统的活性污泥盐度驯化方法和分离纯化嗜盐菌构建嗜盐菌菌剂处理高盐废水的方法。因此,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能够看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非常多,在此难以全部列举。因此,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和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对本发明具体实施的有关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概括性说明和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几项典型的具体实施例。\n[0053] 实施例1,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闷曝两个阶段,其中:\n[0054] (1)富集培养是以高盐环境样品中耐盐微生物群为富集培养对象进行培养,得到含耐盐微生物群的混合液;\n[0055] (2)闷曝是对富集培养得到的混合液在曝气条件下继续培养,促使耐盐微生物群形成菌胶团,并最终培养得到可泥水分离的活性污泥,即耐盐好氧活性污泥;\n[0056] (3)整个培养过程为耐盐微生物群的混合培养,培养体系中无机盐浓度为1 25%,~\n且培养在敞开环境下进行。\n[0057] 所述高盐环境样品来源但不限于:海洋、死海、微咸水湖、咸水湖、盐湖、盐田、盐碱地、盐矿、盐井、晒盐场、腌制品、高盐废水、土壤。\n[0058] 培养所用的有机碳来源按需要添加;且B/C≥0.2,优选B/C≥0.4。\n[0059] 培养过程中按需添加N、P、K、S、Ca、Mg、Fe、Ni、Co、Cu、Zn、Mo、Mn、B及其它营养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n[0060] 闷曝阶段的F/M低于富集培养阶段的F/M。\n[0061] 培养过程中pH为5.0~9.5;温度为5~15℃或者15~40℃或者40℃~55℃;溶解氧为0.5~5.0mg/L。\n[0062] 培养体系中的无机盐为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钙及其它无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n[0063] 对培养得到的耐盐好氧活性污泥进一步驯化培养,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浓度和降解有机物的能力。\n[0064] 富集培养阶段得到混合液中的耐盐微生物群的生物量浓度达到MLSS>500mg/L后,再降低有机负荷进行闷曝。\n[0065] 实施例2,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闷曝两个阶段,其中:\n[0066] 高盐环境样品取自近海海底淤泥,取回后4℃冷藏保存。\n[0067] 营养元素:(NH4)2SO4 0.1~1.2g/L、K2HPO4 0.2~1.4g/L、KH2PO4 0.05~0.6g/L、MgSO4 0.05~0.15g/L、CaCl2 0.05~0.2g/L。\n[0068] 微量元素:MnCl2 0.000001~0.00004g/L、H3BO3 0.00001~0.0004g/L、CoCl2 \n0.00001~0.0002g/L、CuCl2 0.000005~0.0002g/L、NiCl2 0.000005~0.0002g/L、Na2MoO4 \n0.00001~0.0003g/L、ZnCl2 0.000005~0.0002g/L,FeSO4 0.0001~0.0002g/L、EDTA \n0.003~0.006g/L。\n[0069] 有机碳源:甲醇、苯酚。生物提取营养物:牛肉膏。富集培养基:营养元素、微量元素、甲醇、苯酚、牛肉膏,3~6%NaCl或Na2SO4,蒸馏水配制,pH为6.5~8.5。无机盐培养基:营养元素、微量元素、甲醇、苯酚,3~6%NaCl或Na2SO4,蒸馏水配制,pH为6.5~8.5。\n[0070] 培养步骤:\n[0071] (1)富集培养:250mL三角瓶中,加入50mL 富集培养基,其中甲醇50~100mg/L、苯酚5~20mg/L、牛肉膏100~500mg/L、蛋白胨100~500mg/L,再加入约1~10g海泥,置于恒温摇床于5~15℃、15~20℃、20~25℃、25~30℃、30~35℃、35~40℃、40~50℃或50~55℃、150~300rpm条件下培养48~72h。静置半小时,取悬浮混合液悬液5mL加入的三角瓶中,再补充50mL富集培养基,于15~30℃、180rpm培养12~48h。如此转接培养2~6个周期,其中甲醇浓度增加至200~500mg/L、苯酚浓度增加至20~100mg/L、牛肉膏和蛋白胨浓度增加至\n500~5000mg/L。\n[0072] (2)闷曝培养:将富集培养所获菌液收集在一起,倒入8L有机玻璃柱反应器,加入\n6L无机盐培养基,其中甲醇50~150mg/L、苯酚20~50mg/L,鼓风曝气培养,控制温度为15~\n20℃、20~25℃、25~30℃、30~35℃、35~40℃、40~50℃或50~55℃,溶解氧控制为0.5~\n5.0mg/L。曝气12~48h后,补加甲醇使浓度为100~200mg/L,苯酚为50~100mg/L,仍然曝气\n12~48h;再补加甲醇100~200mg/L、苯酚50~150mg/L,曝气12~48h;如此类推,在闷曝培养过程增加甲醇和苯酚浓度,维持负荷≤0.8kgCOD/(kgMLSS.d),并使溶解氧为0.5~\n5.0mg/L。如此连续培养2~6天,便能明显观察到有絮体形成,MLSS>1500mg/L。\n[0073] 最终培养得到可泥水分离的活性污泥,即耐盐好氧活性污泥。\n[0074] 在闷曝培养后还可以进行驯化培养:停止曝气后,静置2h,排出1/2上清液,开始按照间歇运行的方式进行曝气培养。培养周期为24~72h,瞬时进水,曝气约22~68h,静止1h,排水1h。以自配废水为进水,其中NaCl或Na2SO4浓度为3~6%,污染物成分甲醇和苯酚,浓度分别为500~1000mg/L和200~500mg/L,N源为尿素、P源和K源为磷酸氢二钾,且进水COD∶N∶P∶K≈100∶5∶1∶1,污泥负荷为0.4~1.2kgCOD/(kgMLSS.d)。驯化培养过程中控制温度为15~30℃,维持溶解氧0.1~4mg/L。经过7~15周期的培养,MLSS增加到4000mg/L以上,TOC或COD去除率>90%,酚去除率>90%,且出水酚浓度<0.5mg/L。\n[0075] 实施例3,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闷曝两个阶段,其中:\n[0076] 高盐环境样品取自近海海底淤泥,取回后4℃冷藏保存。\n[0077] 营养元素:(NH4)2SO4 0.1~1.2g/L、K2HPO4 0.2~1.4g/L、KH2PO4 0.05~0.6g/L、MgSO4 0.05~0.15g/L、CaCl2 0.05~0.20g/L。\n[0078] 有机碳源:葡萄糖、苯酚。生物提取营养物:蛋白胨。富集培养基:营养元素、甲醇、苯酚、蛋白胨,13~17%NaCl,自来水配制,pH为6.5~8.5。无机盐培养基:营养元素、甲醇、苯酚,13~17%NaCl,自来水配制,pH为6.5~8.5。\n[0079] 培养步骤:\n[0080] (1)富集培养:250mL三角瓶中,加入50mL 富集培养基,其中葡萄糖50~100mg/L、苯酚5~20mg/L、牛肉膏100~500mg/L、蛋白胨100~500mg/L,再加入约1~10g海泥,置于恒温摇床于温度5~15℃、15~30℃、30~40℃或40~50℃、150~300rpm培养24~240h。静置半小时,取悬浮混合液悬液5mL加入的三角瓶中,再补充50mL富集培养基,于温度5~15℃、\n15~30℃、30~40℃或40~50℃、150~300rpm培养24~72h。如此转接培养2~5个周期,其中葡萄糖浓度增加至500~1000mg/L、苯酚浓度增加至20~100mg/L、牛肉膏和蛋白胨浓度增加至500~5000mg/L。\n[0081] (2)闷曝培养:将富集培养所获菌液收集在一起,倒入8L有机玻璃柱反应器,加入\n6L无机盐培养基,其中葡萄糖200~500mg/L、苯酚20~50mg/L,鼓风曝气培养,温度控制为5~15℃、15~30℃、30~40℃或40~50℃,溶解氧控制为0.5~5.0mg/L,pH控制为6.5~8.5。\n曝气24~72h后,补加葡萄糖使浓度为200~600mg/L,苯酚为30~60mg/L,仍然曝气24~\n72h;再补加葡萄糖200~600mg/L、苯酚30~60mg/L,曝气24~72h;如此类推,在闷曝培养过程增加葡萄糖和苯酚浓度,维持负荷≤0.6kgCOD/(kgMLSS.d),并维持溶解氧为0.5~\n5.0mg/L。如此连续培养6~15周期,便能明显观察到有絮体形成,MLSS>1000mg/L。\n[0082] 最终培养得到可泥水分离的活性污泥,即耐盐好氧活性污泥。\n[0083] 在闷曝培养后还可以进行驯化培养:停止曝气后,静置2h,排出1/2上清液,开始用蠕动泵连续进水,进水流量6L/d,进水为自配废水,其中葡萄糖浓度为200~1000mg/L,苯酚浓度50~300mg/L,NaCl浓度为13~17%,N源为尿素,P源和K源为磷酸氢二钾,且进水COD∶N∶P∶K≈100∶5∶1∶1,污泥负荷为0.2~0.8kgCOD/(kgMLSS.d)。驯化培养过程中温度控制为5~\n15℃、15~30℃、30~40℃或40~50℃,溶解氧为0.1~5mg/L、pH为6.5~8.5。经过10~30天的培养,MLSS增加到4000mg/L以上,TOC去除率>90%,酚去除率>90%,且出水酚浓度<\n0.5mg/L。\n[0084] 实施例4,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闷曝两个阶段,其中:\n[0085] 高盐环境样品取自近海海底淤泥,取回后4℃冷藏保存。\n[0086] 营养元素:NH4Cl 0.1~1.2g/L、K2HPO4 0.2~1.4g/L、KH2PO4 0.05~0.6g/L、MgSO4 \n0.05~0.15g/L、CaCl2 0.05~0.2g/L。\n[0087] 有机碳源:葡萄糖、苯酚。生物提取营养物:酵母粉。富集培养基:营养元素、甲醇、苯酚、酵母粉,8~12%NaCl或Na2SO4,河水配制,pH为6.5~8.5。无机盐培养基:营养元素、甲醇、苯酚,8~12%NaCl或Na2SO4,河水配制,pH为6.5~8.5。\n[0088] 培养步骤:\n[0089] (1)富集培养:250mL三角瓶中,加入50mL 富集培养基,其中葡萄糖50~100mg/L、苯酚5~20mg/L、牛肉膏100~500mg/L、蛋白胨100~500mg/L,再加入约1~10g海泥,置于恒温摇床于温度为5~15℃、15~25℃、25~35℃、35~45℃或45~55℃,转速为150~300rpm培养24~120h。静置半小时,取悬浮混合液悬液5mL加入的三角瓶中,再补充50mL富集培养基,于温度5~15℃、15~25℃、25~35℃、35~45℃或45~55℃、转速为150~300rpm培养24~72h。如此转接培养2~6个周期,其中葡萄糖浓度增加至500~1000mg/L、苯酚浓度增加至\n20~200mg/L、牛肉膏和蛋白胨浓度增加至500~5000mg/L。\n[0090] (2)闷曝培养:将富集培养所获菌液收集在一起,倒入8L有机玻璃柱反应器,加入\n6L无机盐培养基,其中葡萄糖200~500mg/L、苯酚20~100mg/L,鼓风曝气培养,温度控制为\n5~15℃、15~25℃、25~35℃、35~45℃或45~55℃,溶解氧控制为0.5~5.0mg/L。曝气24~72h后,补加葡萄糖使浓度为300~600mg/L,苯酚为50~150mg/L,仍然曝气24~72h;再补加葡萄糖400~800mg/L、苯酚75~200mg/L,曝气24~72h;如此类推,在闷曝培养过程增加葡萄糖和苯酚浓度,维持负荷≤0.8kgCOD/(kgMLSS.d),并维持溶解氧为0.5~5.0mg/L。如此连续培养4~10周期,便能明显观察到有絮体形成,MLSS>1500mg/L。\n[0091] 最终培养得到可泥水分离的活性污泥,即耐盐好氧活性污泥。\n[0092] 在闷曝培养后还可以进行驯化培养:停止曝气后,静置2h,排出1/2上清液,开始用蠕动泵连续进水,进水流量6L/d,进水中葡萄糖200~1000mg/L,苯酚50~300mg/L,Na2SO4 或NaCl为8~12%,N源为尿素,P源和K源为磷酸氢二钾,且进水COD∶N∶P∶K≈100∶5∶1∶1,污泥负荷为0.2~1.0kgCOD/(kgMLSS.d)。驯化培养过程中控制温度为5~15℃、15~25℃、25~\n35℃、35~45℃或45~55℃,溶解氧为0.1~4mg/L。经过8~40天的培养,MLSS增加到\n4000mg/L以上,COD或TOC去除率>90%,酚去除率>90%,且出水酚浓度<0.5mg/L。\n[0093] 实施例5,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闷曝两个阶段,其中:\n[0094] 高盐环境样品取自青海某盐田土壤,取回后4℃冷藏保存。\n[0095] 营养元素:(NH4)2SO4 0.1~1.2g/L、K2HPO4 0.2~1.4g/L、KH2PO4 0.05~0.6g/L、MgCl20.05~0.15g/L、CaCl2 0.05~0.2g/L。\n[0096] 微量元素:MnCl2 0.000001~0.00004g/L、H3BO3 0.00001~0.0004g/L、CoCl2 \n0.00001~0.0002g/L、CuCl2 0.000005~0.0002g/L、NiCl2 0.000005~0.0002g/L、Na2MoO4 \n0.00001~0.0003g/L、ZnCl2 0.000005~0.0002g/L,FeSO4 0.0001~0.0002g/L、EDTA \n0.003~0.006g/L。\n[0097] 有机碳源:葡萄糖、甲醇、甘油、苯酚。生物提取营养物:酵母粉、牛肉膏、蛋白胨、土豆汁。富集培养基:营养元素、微量元素、葡萄糖、甲醇、甘油、苯酚、酵母粉,牛肉膏、蛋白胨、土豆汁、25~33%NaCl,海水配制,pH为7.5~8.5。无机盐培养基:营养元素、葡萄糖、甲醇、甘油、苯酚、酵母膏、牛肉膏、蛋白胨、土豆汁、25~33%NaCl,海水配制,pH为7.5~8.5。\n[0098] 培养步骤:\n[0099] (1)富集培养:250mL三角瓶中,加入50mL 富集培养基,其中葡萄糖1~5mg/L、甲醇\n1~5mg/L、甘油1~5mg/L、苯酚0.5~1.0mg/L、牛肉膏2~5mg/L、蛋白胨2~5mg/L、酵母粉2~5mg/L、土豆汁2~5mg/L,再加入约1~10g盐田土壤,置于恒温摇床于25~35℃、180rpm培养48~240h。静置半小时,取悬浮混合液悬液5mL加入三角瓶中,再补充50mL富集培养基,控制温度为5~15℃、15~25℃、25~35℃、35~45℃、45~55℃,转速为150~300rpm培养48~\n120h。如此转接培养6~15个周期,其中葡萄糖浓度增加至10~100mg/L、甲醇浓度增加至10~100mg/L、甘油浓度增加至10~100mg/L、苯酚浓度增加至2~20mg/L、牛肉膏浓度增加至\n20~200mg/L、蛋白胨浓度增加至20~200mg/L、酵母粉浓度增加至20~200mg/L、土豆汁浓度增加至20~200mg/L。\n[0100] (2)闷曝培养:将富集培养所获菌液收集在一起,倒入8L有机玻璃柱反应器,加入\n6L无机盐培养基,其中葡萄糖20~50mg/L、甲醇20~50mg/L、甘油20~50mg/L、苯酚2~5mg/L、牛肉膏20~50mg/L、蛋白胨20~50mg/L、酵母粉20~50mg/L、土豆汁20~50mg/L,鼓风曝气培养,维持温度为5~15℃、15~25℃、25~35℃、35~45℃或45~55℃,溶解氧为0.5~\n5.0mg/L。曝气24~120h后,补加葡萄糖50~100mg/L、甲醇50~100mg/L、甘油50~100mg/L、苯酚5~10mg/L、牛肉膏20~50mg/L、蛋白胨20~50mg/L、酵母粉20~50mg/L、土豆汁20~\n50mg/L,仍然曝气24~120h;再补加葡萄糖75~150mg/L、甲醇75~150mg/L、甘油75~\n150mg/L、苯酚8~20mg/L、牛肉膏20~50mg/L、蛋白胨20~50mg/L、酵母粉20~50mg/L、土豆汁20~50mg/L,曝气24~120h;如此类推,在闷曝培养过程增加葡萄糖、甲醇、甘油和苯酚浓度,保持牛肉膏、蛋白胨、酵母粉和土豆汁浓度不变,维持负荷≤0.2kgCOD/(kgMLSS.d),并维持溶解氧为0.5~4.0mg/L、温度为5~15℃、15~25℃、25~35℃、35~45℃或45~55℃。\n如此连续培养5~10个周期,便能明显观察到有絮体形成,MLSS>1500mg/L。\n[0101] 最终培养得到可泥水分离的活性污泥,即耐盐好氧活性污泥。\n[0102] 在闷曝培养后还可以进行驯化培养:停止曝气后,静置2h,排出1/2上清液,按照间歇运行的方式培养,每周期24~72h,其中曝气20~70h,瞬时进水,停止1~2h,排水1~2h,进水用自来水配制,其中葡萄糖200~500mg/L、甲醇200~500mg/L、甘油200~500mg/L、苯酚20~50mg/L、25~33%NaCl,N源为尿素,P源和K源为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且进水COD∶N∶P∶K≈100∶5∶1∶1,污泥负荷为0.2~0.5kgCOD/(kgMLSS.d),同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驯化培养过程中控制温度为5~15℃、15~25℃、25~35℃、35~45℃或45~55℃,维持溶解氧\n0.1~4mg/L、pH为7.5~8.5。经过15~30周期的培养,MLSS增加到4000mg/L以上,TOC去除率>90%,酚去除率>90%,且出水酚浓度<0.5mg/L。\n[0103] 实施例6,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闷曝两个阶段,其中:\n[0104] 高盐环境样品取自晒盐池底泥,夏季取样,取回后4℃冷藏保存。\n[0105] 营养元素:(NH4)2SO4 0.1~1.2g/L、K2HPO4 0.2~1.4g/L、KH2PO4 0.05~0.6g/L、MgCl20.05~0.15g/L、CaCl2 0.05~0.2g/L。\n[0106] 微量元素:MnCl2 0.000001~0.00004g/L、H3BO3 0.00001~0.0004g/L、CoCl2 \n0.00001~0.0002g/L、CuCl2 0.000005~0.0002g/L、NiCl2 0.000005~0.0002g/L、Na2MoO4 \n0.00001~0.0003g/L、ZnCl2 0.000005~0.0002g/L,FeSO4 0.0001~0.0002g/L、EDTA \n0.003~0.006g/L。\n[0107] 有机碳源:葡萄糖、苯酚、乙酸钠、甘油、邻苯二甲酸氢钾、柠檬酸钠。生物提取营养物:蛋白胨、酵母粉、番茄汁。\n[0108] 富集培养基:营养元素、微量元素、葡萄糖、甲醇、甘油、苯酚、酵母粉,牛肉膏、蛋白胨、土豆汁、18~23%NaCl,自来水配制,pH为7.5~8.2。\n[0109] 无机盐培养基:营养元素、微量元素、葡萄糖、甲醇、甘油、苯酚、酵母粉,牛肉膏、蛋白胨、土豆汁、18~23%NaCl,自来水配制,pH为7.5~8.2。\n[0110] 培养步骤:\n[0111] (1)富集培养:250mL三角瓶中,加入50mL 富集培养基,其中葡萄糖1~5mg/L、乙酸钠1~5mg/L、甘油1~5mg/L、邻苯二甲酸氢钾1~5mg/L、柠檬酸钠1~5mg/L、苯酚1.0~\n2.0mg/L、蛋白胨2~5mg/L、酵母粉2~5mg/L、番茄汁2~5mg/L,再加入约1~10g海泥,置于恒温摇床于5~15℃、15~25℃、25~35℃、35~45℃或45~55℃、转速为150~300rpm培养\n72~240h。静置半小时,取悬浮混合液悬液5mL加入三角瓶中,再补充50mL富集培养基,在温度为5~15℃、15~25℃、25~35℃、35~45℃或45~55℃、转速为150~300rpm培养24~\n72h。如此转接培养6~15个周期,其中葡萄糖浓度增加至10~100mg/L、乙酸钠浓度增加至\n10~100mg/L、甘油浓度增加至10~100mg/L、邻苯二甲酸氢钾浓度增加至10~100mg/L、柠檬酸钠10~100mg/L、苯酚浓度增加至4~20mg/L、蛋白胨浓度增加至20~200mg/L、酵母粉浓度增加至20~200mg/L、番茄汁浓度增加至20~200mg/L。\n[0112] (2)闷曝培养:将富集培养所获菌液收集在一起,倒入8L有机玻璃柱反应器,加入\n6L无机盐培养基,其中葡萄糖20~50mg/L、乙酸钠20~50mg/L、甘油20~50mg/L、邻苯二甲酸氢钾20~50mg/L、柠檬酸钠20~50mg/L、苯酚5~10mg/L、蛋白胨20~100mg/L、酵母粉20~100mg/L、番茄汁20~100mg/L,鼓风曝气培养,控制温度为5~15℃、15~25℃、25~35℃、\n35~45℃或45~55℃,溶解氧为0.5~4.0mg/L。曝气24~72h后,补加葡萄糖40~100mg/L、乙酸钠40~100mg/L、甘油40~100mg/L、邻苯二甲酸氢钾40~100mg/L、柠檬酸钠40~\n100mg/L、苯酚5~10mg/L、牛肉膏20~50mg/L、蛋白胨20~50mg/L、酵母粉20~50mg/L、番茄汁20~50mg/L,仍然曝气24~72h;再补加葡萄糖50~150mg/L、乙酸钠50~150mg/L、甘油50~150mg/L、邻苯二甲酸氢钾50~150mg/L、柠檬酸钠50~150mg/L、苯酚10~20mg/L、牛肉膏\n20~50mg/L、蛋白胨20~50mg/L、酵母粉20~50mg/L、番茄汁20~50mg/L,曝气24~72h;如此类推,在闷曝培养过程增加葡萄糖、甲醇、甘油和苯酚浓度,保持牛肉膏、蛋白胨、酵母粉和土豆汁浓度不变,维持负荷≤0.3kgCOD/(kgMLSS.d),并维持溶解氧为0.5~4.0mg/L、温度为5~15℃、15~25℃、25~35℃、35~45℃或45~55℃。如此连续培养5~10个周期,便能明显观察到有絮体形成,MLSS>1500mg/L。\n[0113] 最终培养得到可泥水分离的活性污泥,即耐盐好氧活性污泥。\n[0114] 在闷曝培养后还可以进行驯化培养:停止曝气后,静置2h,排出1/2上清液,采用蠕动泵连续进水,进水流量6L/d,进水中葡萄糖50~300mg/L、乙酸钠50~300mg/L、甘油50~\n300mg/L、邻苯二甲酸氢钾50~300mg/L、柠檬酸钠50~300mg/L、苯酚10~50mg/L,NaCl浓度为18~23%,N源为尿素,P源和K源为磷酸氢二钾,且进水COD∶N∶P∶K≈100∶5∶1∶1,污泥负荷为0.3~0.6kgCOD/(kgMLSS.d)。驯化培养过程中控制温度为5~15℃、15~25℃、25~35℃、\n35~45℃或45~55℃,维持溶解氧0.1~4.0 mg/L。经过15~60天的培养,MLSS增加到\n4000mg/L以上,COD去除率>90%,酚去除率>90%,且出水酚浓度<0.5mg/L。\n[0115] 实施例7,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闷曝两个阶段,其中:\n[0116] 高盐环境样品为西藏某盐湖湖水,夏季取样,取回后4℃冷藏保存。\n[0117] 营养元素:(NH4)2SO4 0.1~1.2g/L、K2HPO4 0.2~1.4g/L、KH2PO4 0.05~0.6g/L、MgCl20.05~0.15g/L、CaCl2 0.05~0.2g/L。\n[0118] 有机碳源:葡萄糖。生物提取营养物:酵母粉、土豆汁。富集培养基:营养元素、葡萄糖、酵母粉、土豆汁、5~10%NaCl或Na2SO4,自来水配制,pH为8.0~9.5。无机盐培养基:营养元素、葡萄糖、酵母粉、土豆汁、5~10%NaCl或Na2SO4,自来水配制,pH为8.0~9.5。\n[0119] 培养步骤:\n[0120] (1)富集培养:250mL三角瓶中,加入50mL 富集培养基,其中葡萄糖20~50mg/L、酵母粉20~50mg/L、土豆汁20~50mg/L,再加入约1~10mL盐湖湖水,置于恒温摇床于温度为\n20~30℃、30~40或40~50℃、转速为150~300rpm培养24~120h。静置半小时,取悬浮混合液悬液5mL加入三角瓶中,再补充50mL富集培养基,在温度为20~30℃、30~40或40~50℃、转速为150~300rpm培养24~120h。如此转接培养6~15个周期,其中葡萄糖浓度增加至500~2000mg/L、酵母粉浓度增加至500~2000mg/L、土豆汁汁浓度增加至50~2000mg/L。\n[0121] (2)闷曝培养:将富集培养所获菌液收集在一起,倒入8L有机玻璃柱反应器,加入\n6L无机盐培养基,其中葡萄糖200~1000mg/L、酵母粉200~1000mg/L、土豆汁200~1000mg/L,鼓风曝气培养,维持温度为20~30℃、30~40℃或40~50℃,溶解氧控制为0.1~4.0mg/L。曝气24~48h后,补加葡萄糖500~1500mg/L、酵母粉200~1000mg/L、土豆汁200~\n1000mg/L,仍然曝气24~48h;再补加葡萄糖1000~2000mg/L、酵母粉200~1000mg/L、土豆汁200~1000mg/L,曝气24~48h;如此类推,在闷曝培养过程增加葡萄糖的浓度,保持酵母粉和土豆汁浓度不变,维持负荷≤1.0kgCOD/(kgMLSS.d),并维持溶解氧为0.1~4.0mg/L。\n如此继续培养3~10个周期,便能明显观察到有絮体形成,MLSS>1000mg/L。\n[0122] 实施例8,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闷曝两个阶段,其中:\n[0123] 高盐环境样品为稻田土壤或海泥,取回后4℃冷藏保存。\n[0124] 营养元素:NH4Cl 0.1~1.2g/L、K2HPO4 0.2~1.4g/L、KH2PO4 0.05~0.6g/L、MgCl20.05~0.15g/L、CaCl2 0.05~0.2g/L。\n[0125] 有机碳源:葡萄糖。生物提取营养物:酵母粉。富集培养基:营养元素、葡萄糖、酵母粉、8~15%NaCl或Na2SO4,自来水配制,pH为6.0~7.0。无机盐培养基:营养元素、葡萄糖、8~\n15%NaCl或Na2SO4,自来水配制,pH为6.0~7.0。\n[0126] 培养步骤:\n[0127] (1)富集培养:250mL三角瓶中,加入50mL 富集培养基,其中葡萄糖20~50mg/L、酵母粉20~50mg/L、土豆汁20~50mg/L,再加入1~10g稻田土或海底淤,置于恒温摇床于温度为20~30℃、30~40℃或40~50℃、转速为150~300rpm培养72~240h。静置半小时,取悬浮混合液悬液5~10mL加入三角瓶中,再补充50mL富集培养基,温度为20~30℃、30~40℃或\n40~50℃、转速为150~300rpm培养24~72h。如此转接培养6~15个周期,其中葡萄糖浓度增加至500~2000mg/L、酵母粉浓度增加至500~2000mg/L、土豆汁汁浓度增加至500~\n2000mg/L。\n[0128] (2)闷曝培养:将富集培养所获菌液收集在一起,倒入8L有机玻璃柱反应器,加入\n6L无机盐培养基,其中葡萄糖200~1000mg/L,鼓风曝气培养,维持温度为20~30℃、30~40℃或40~50℃,溶解氧控制为0.1~4.0mg/L。曝气24~72h后,补加葡萄糖1500mg/L,仍然曝气24~72h;再补加葡萄糖500~4000mg/L,曝气24~72h;如此类推,在闷曝培养过程增加葡萄糖的浓度或保持不变,维持负荷≤1.0kgbCOD/(kgMLSS.d),并维持溶解氧为0.1~4.0mg/L。如此继续培养3~10个周期,便能明显观察到有絮体形成,MLSS>1500mg/L。\n[0129] 实施例9,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闷曝两个阶段,其中:\n[0130] 高盐环境样品取自某盐碱地表层土壤,取回后4℃冷藏保存。\n[0131] 营养元素:(NH4)2SO4 0.1~1.2g/L、K2HPO4 0.2~1.4g/L、KH2PO4 0.05~0.6g/L、MgSO4 0.05~0.15g/L。\n[0132] 微量元素:MnCl2 0.000001~0.00004g/L、H3BO3 0.00001~0.0004g/L、CoCl2 \n0.00001~0.0002g/L、CuCl2 0.000005~0.0002g/L、NiCl2 0.000005~0.0002g/L、Na2MoO4 \n0.00001~0.0003g/L、ZnCl2 0.000005~0.0002g/L,FeSO4 0.0001~0.0002g/L、EDTA \n0.003~0.006g/L。\n[0133] 有机碳源:甲醇、苯酚。生物提取营养物:果汁。富集培养基:营养元素、微量元素、果汁、甲醇、苯酚,3~8%CaCl2,自来水配制,pH为5.5~7.5。无机盐培养基:营养元素、微量元素、甲醇、苯酚,3~8%CaCl2,自来水配制,pH为5.5~6.5。\n[0134] 培养步骤:\n[0135] (1)富集培养:250mL三角瓶中,加入100mL 富集培养基,其中甲醇50~100mg/L、苯酚5~20mg/L、果汁100~500mg/L,再加入约1~5g盐碱土,置于恒温摇床于温度为5~15℃、\n15~25℃、25~35℃、35~45℃或45~55℃、转速为150~300rpm培养24~120h。静置半小时,取悬浮混合液悬液5~10mL加入三角瓶中,再补充50mL富集培养基,于温度为5~15℃、\n15~25℃、25~35℃、35~45℃或45~55℃、转速为150~300rpm培养24~120h。如此转接培养2~5个周期,其中甲醇浓度增加至200~500mg/L、苯酚浓度增加至20~100mg/L、果汁浓度增加至200~1000mg/L。\n[0136] (2)闷曝培养:将富集培养所获菌液收集在一起,倒入8L有机玻璃柱反应器,加入\n6L无机盐培养基,其中甲醇50~200mg/L、苯酚50~100mg/L、果汁200~1000mg/L,鼓风曝气培养,温度控制为5~15℃、15~25℃、25~35℃、35~45℃或45~55℃,溶解氧控制为0.5~\n5.0mg/L。曝气24~72h后,补加甲醇100~200mg/L,苯酚50~100mg/L,仍然曝气24~72h;再补加甲醇100~500mg/L、苯酚50~200mg/L,曝气24~72h;如此类推,在闷曝培养过程增加甲醇和苯酚浓度,维持负荷≤0.8kgCOD/(kgMLSS.d),并使溶解氧为0.5~5.0mg/L、pH为5.5~6.5。如此连续培养3~6周期,便能明显观察到有絮体形成,MLSS>1000mg/L。\n[0137] 最终培养得到可泥水分离的活性污泥,即耐盐好氧活性污泥。\n[0138] 在闷曝培养后还可以进行驯化培养:停止曝气后,静置2h,排出1/2上清液,开始按照间歇运行的方式进行曝气培养。培养周期为24~72h,瞬时进水,曝气约22~72h,静止1h,排水1h。以自配废水为进水,其中CaCl2浓度为3~8%,污染物成分甲醇和苯酚,浓度分别为\n500~1000mg/L和200~500mg/L,N源为尿素、P源和K源为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且进水COD∶N∶P∶K≈100∶5∶1∶1,污泥负荷为0.4~1.0kgCOD/(kgMLSS.d)。驯化培养在室温下进行,维持溶解氧0.1~4mg/L,pH为5.5~6.5。经过5~10周期的培养,MLSS增加到4000mg/L以上,TOC去除率>90%,酚去除率>90%,且出水酚浓度<0.5mg/L。\n[0139] 实施例10,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闷曝两个阶段,其中:\n[0140] 高盐环境样品取自沿海某市海滨浴场,取回后4℃冷藏保存。\n[0141] 营养元素:(NH4)2SO4 0.1~1.2g/L、K2HPO4 0.2~1.4g/L、KH2PO4 0.05~0.6g/L、MgSO4 0.05~0.15g/L、CaCl2 0.05~0.20g/L。\n[0142] 微量元素:MnCl2 0.000001~0.00004g/L、H3BO3 0.00001~0.0004g/L、CoCl2 \n0.00001~0.0002g/L、CuCl2 0.000005~0.0002g/L、NiCl2 0.000005~0.0002g/L、Na2MoO4 \n0.00001~0.0003g/L、ZnCl2 0.000005~0.0002g/L,FeSO4 0.0001~0.002g/L、EDTA 0.003~0.006g/L。\n[0143] 有机碳源:甲醇、葡萄糖。生物提取营养物:蛋白胨。富集培养基:营养元素、微量元素、蛋白胨、甲醇、苯酚,2~8%(NH4)2SO4,自来水配制,pH为5.0~6.5。无机盐培养基:营养元素、微量元素、蛋白胨、甲醇、苯酚,2~8%(NH4)2SO4,自来水配制,pH为5.0~6.5。\n[0144] 培养步骤:\n[0145] (1)富集培养:250mL三角瓶中,加入100mL 富集培养基,其中甲醇50~100mg/L、葡萄糖100~200mg/L、蛋白胨100~500mg/L,再加入约5mL海水,置于恒温摇床于15~25℃或\n25~35℃、150~300rpm培养72~240h。静置半小时,取悬浮混合液悬液5~10mL加入三角瓶中,再补充100mL富集培养基,于15~25℃或25~35℃、150~300rpm培养24h。如此转接培养\n5~10个周期,其中甲醇浓度增加至200~500mg/L、葡萄糖浓度增加至200~1000mg/L、蛋白胨浓度增加至500~5000mg/L。\n[0146] (2)闷曝培养:将富集培养所获菌液收集在一起,倒入8L有机玻璃柱反应器,加入\n6L无机盐培养基,其中甲醇200~500mg/L、葡萄糖200~1000mg/L、蛋白胨500~5000mg/L,鼓风曝气培养,温度为15~25℃或25~35℃,溶解氧控制为0.5~5.0mg/L。曝气24~72h后,补加甲醇300~600mg/L、葡萄糖300~1200mg/L,仍然曝气24~72h;再补加甲醇300~\n600mg/L、葡萄糖300~1200mg/L,曝气24~72h;如此类推,在闷曝培养过程增加甲醇和苯酚浓度,维持负荷≤0.5kgCOD/(kgMLSS.d),并使溶解氧为0.5~5.0mg/L、pH为5.0~6.5。如此连续培养4~8周期,便能明显观察到有絮体形成,MLSS>1000mg/L。\n[0147] 最终培养得到可泥水分离的活性污泥,即耐盐好氧活性污泥。\n[0148] 在闷曝培养后还可以进行驯化培养:停止曝气后,静置2h,排出1/2上清液,开始按照间歇运行的方式进行曝气培养。培养周期为24~72h,瞬时进水,曝气约22~70h,静止1h,排水1h。以自配废水为进水,其中(NH4)2SO4浓度为2~8%,甲醇为400~800mg/L、葡萄糖为\n400~1500mg/L,N源为尿素、P源和K源为磷酸氢二钾,且进水COD∶N∶P∶K≈100∶5∶1∶1,污泥负荷为0.2~0.5kgCOD/(kgMLSS.d)。驯化培养在室温下进行,维持溶解氧0.1~4mg/L,pH为\n5.0~6.5。经过5~10天的培养,MLSS增加到4000mg/L以上,TOC去除率>90%,酚去除率>\n90%,且出水酚浓度<0.5mg/L。\n[0149] 实施例11,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闷曝两个阶段,其中:\n[0150] 高盐环境样品取自某盐湖沉积物,取回后4℃冷藏保存。\n[0151] 营养元素:(NH4)2SO4 0.1~1.2g/L、K2HPO4 0.2~1.4g/L、KH2PO4 0.05~0.6g/L、MgSO4 0.05~0.15g/L、CaCl2 0.05~0.20g/L。\n[0152] 微量元素:MnCl2 0.000001~0.00004g/L、H3BO3 0.00001~0.0004g/L、CoCl2 \n0.00001~0.0002g/L、CuCl2 0.000005~0.0002g/L、NiCl2 0.000005~0.0002g/L、Na2MoO4 \n0.00001~0.0003g/L、ZnCl2 0.000005~0.0002g/L,FeSO4 0.0001~0.0002g/L、EDTA \n0.003~0.006g/L。\n[0153] 有机碳源:葡萄糖、苯酚。生物提取营养物:蛋白胨。富集培养基:营养元素、微量元素、蛋白胨、葡萄糖、苯酚,3~9%K2HPO4,自来水配制,pH为9.0~12.0。无机盐培养基:营养元素、微量元素、蛋白胨、甲醇、苯酚,3~9%K2HPO4,自来水配制,pH为9.0~12.0。\n[0154] 培养步骤:\n[0155] (1)富集培养:250mL三角瓶中,加入100mL 富集培养基,其中苯酚50~100mg/L、葡萄糖100~200mg/L、蛋白胨100~500mg/L,再加入约1~5g盐湖沉积物,置于恒温摇床于5~\n15℃、15~25℃、25~35℃、35~45℃或45~55℃、150~300rpm培养72~240h。静置半小时,取悬浮混合液悬液5~10mL加入三角瓶中,再补充100mL富集培养基,于温度为5~15℃、15~25℃、25~35℃、35~45℃或45~55℃、转速为150~300rpm培养24~72h。如此转接培养3~6个周期,其中苯酚浓度增加至50~200mg/L、葡萄糖浓度增加至200~1000mg/L、蛋白胨浓度增加至500~5000mg/L。\n[0156] (2)闷曝培养:将富集培养所获菌液收集在一起,倒入8L有机玻璃柱反应器,加入\n6L无机盐培养基,其中葡萄糖200~500mg/L、苯酚50~100mg/L、蛋白胨为200~500mg/L,鼓风曝气培养,温度控制为5~15℃、15~25℃、25~35℃、35~45℃或45~55℃,溶解氧控制为0.5~5.0mg/L。曝气24~72h后,补加葡萄糖300~600mg/L、苯酚50~100mg/L,仍然曝气\n24h;再补加甲醇400~800mg/L、苯酚100~200mg/L,曝气24~72h;如此类推,在闷曝培养过程增加甲醇和苯酚浓度,维持负荷≤0.4kgCOD/(kgMLSS.d),并使溶解氧为0.5~5.0mg/L,pH为9.0~12.0。如此连续培养4~8周期,便能明显观察到有絮体形成,MLSS>1500mg/L。\n[0157] 最终培养得到可泥水分离的活性污泥,即耐盐好氧活性污泥。\n[0158] 在闷曝培养后还可以进行驯化培养:停止曝气后,静置2h,排出1/2上清液,开始按照间歇运行的方式进行曝气培养。培养周期为24h,瞬时进水,曝气约22h,静止1h,排水1h。\n以自配废水为进水,其中K2HPO4浓度为3~9%,葡萄糖为500~1000mg/L、苯酚为100~500mg/L,N源为尿素、P源和K源为磷酸氢二钾,且进水COD∶N∶P∶K≈100∶5∶1∶1,污泥负荷为0.3~\n0.6kgCOD/(kgMLSS.d)。驯化培养过程中温度控制为5~15℃、15~25℃、25~35℃、35~45℃或45~55℃,维持溶解氧0.1~4mg/L,pH为9.0~12.0。经过10~20天的培养,MLSS增加到\n4000mg/L以上,TOC去除率>90%,酚去除率>90%,且出水酚浓度<0.5mg/L。\n[0159] 实施例12,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闷曝两个阶段,其中:\n[0160] 高盐环境样品取自海产养殖塘,取回后4℃冷藏保存。\n[0161] 营养元素:(NH4)2SO4 0.1~1.2g/L、K2HPO4 0.2~1.4g/L、KH2PO4 0.05~0.6g/L、MgSO4 0.05~0.15g/L、CaCl2 0.05~0.20g/L。\n[0162] 有机碳源:葡萄糖、苯酚。生物提取营养物:蛋白胨。富集培养基:营养元素、蛋白胨、葡萄糖、苯酚,5~10%KCl,海虾养殖水配制,pH为7.0~9.0。无机盐培养基:营养元素、蛋白胨、葡萄糖、苯酚,5~10%KCl,海虾养殖水配制,pH为7.0~9.0。\n[0163] 培养步骤:\n[0164] (1)富集培养:250mL三角瓶中,加入100mL 富集培养基,其中苯酚50~100mg/L、葡萄糖100~200mg/L、蛋白胨100~500mg/L,再加入约1~5g海产养殖塘底泥,置于恒温摇床于10~20℃、20~30℃、30~40或40~50℃、150~300rpm培养120h。静置半小时,取悬浮混合液悬液5~10mL加入三角瓶中,再补充100mL富集培养基,于10~20℃、20~30℃、30~40或40~50℃、150~300rpm培养24h。如此转接培养3~6个周期,其中苯酚浓度增加至50~\n200mg/L、葡萄糖浓度增加至200~1000mg/L、蛋白胨浓度增加至500~5000mg/L。\n[0165] (2)闷曝培养:将富集培养所获菌液收集在一起,倒入8L有机玻璃柱反应器,加入\n6L无机盐培养基,其中葡萄糖100~300mg/L、苯酚20~100mg/L、蛋白胨500~2000mg/L,鼓风曝气培养,控制水温10~20℃、20~30℃、30~40或40~50℃,溶解氧控制为0.5~5.0mg/L。曝气24~48h后,补加葡萄糖100~300mg/L、苯酚50~100mg/L,仍然曝气24~48h;再补加葡萄糖200~400mg/L、苯酚10~200mg/L,曝气24~48h;如此类推,在闷曝培养过程增加葡萄糖和苯酚浓度,维持负荷≤0.6kgCOD/(kgMLSS.d),并使溶解氧为0.5~4.0mg/L,pH为7.0~9.0。如此连续培养4~10周期,便能明显观察到有絮体形成,MLSS>1000mg/L。\n[0166] 最终培养得到可泥水分离的活性污泥,即耐盐好氧活性污泥。\n[0167] 实施例13,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闷曝两个阶段,其中:\n[0168] 高盐环境样品取自某盐矿,取回后4℃冷藏保存。\n[0169] 营养元素:(NH4)2SO4 0.1~1.2g/L、K2HPO4 0.2~1.4g/L、KH2PO4 0.05~0.6g/L、MgSO4 0.05~0.15g/L、CaCl2 0.05~0.20g/L。\n[0170] 微量元素:MnCl2 0.000001~0.00004g/L、H3BO3 0.00001~0.0004g/L、CoCl2 \n0.00001~0.0002g/L、CuCl2 0.000005~0.0002g/L、NiCl2 0.000005~0.0002g/L、Na2MoO4 \n0.00001~0.0003g/L、ZnCl2 0.000005~0.0002g/L,FeSO4 0.0001~0.0002g/L、EDTA \n0.003~0.006g/L。\n[0171] 有机碳源:葡萄糖、甲醇、苯酚。生物提取营养物:蛋白胨、酵母粉。富集培养基:营养元素、微量元素、蛋白胨、酵母粉、葡萄糖、甲醇、苯酚;1~4%NaCl,自来水配制,pH为6.8~\n8.2。无机盐培养基:营养元素、微量元素、葡萄糖、甲醇、苯酚,1~4%NaCl,自来水配制,pH为\n6.8~8.2。\n[0172] 培养步骤:\n[0173] (1)富集培养:8L有机玻璃装置,加入6000mL 富集培养基,其中甲醇50~100mg/L、酚10~50mg/L、葡萄糖100~200mg/L、蛋白胨100~500mg/L、酵母粉100~500mg/L,再加入约1~10g盐湖沉积物,置于恒温摇床于温度为10~15℃、15~25℃、20~30℃、30~40℃或\n40~50℃、转速为150~300rpm培养72~240h。静置半小时,排出上层混合液悬液5000mL,再补充5000mL富集培养基,于温度10~15℃、15~25℃、20~30℃、30~40℃或40~50℃、转速\n150~300rpm培养24~48h。如此转接培养3~6个周期,其中甲醇浓度增加至100~500mg/L、苯酚浓度增加至50~200mg/L、葡萄糖浓度增加至200~1000mg/L、蛋白胨浓度增加至500~\n5000mg/L、酵母粉浓度增加至500~5000mg/L。\n[0174] (2)闷曝培养: 仍然静置半小时后,排出上层混合悬液5000mL,再补充5000mL无机盐培养基,其中甲醇200~500mg/L、葡萄糖200~1000mg/L、苯酚50~100mg/L,微孔曝气培养,维持温度10~15℃、15~25℃、20~30℃、30~40℃或40~50℃,溶解氧控制为0.5~\n5.0mg/L。曝气24~48h后,补加甲醇300~600mg/L、葡萄糖300~600mg/L、苯酚100~200mg/L,仍然曝气24~48h;再补加甲醇400~800mg/L、葡萄糖400~800mg/L、苯酚150~300mg/L,曝气24~48h;如此类推,在闷曝培养过程增加甲醇、葡萄糖和苯酚浓度,维持负荷≤\n0.8kgCOD/(kgMLSS.d),并使溶解氧为0.5~5.0mg/L,pH为6.8~8.2。如此连续培养4~8周期,便能明显观察到有絮体形成,MLSS>1000mg/L。\n[0175] 最终培养得到可泥水分离的活性污泥,即耐盐好氧活性污泥。\n[0176] 在闷曝培养后还可以进行驯化培养:停止曝气后,静置1~2h,排出1/2上清液,开始按照间歇运行的方式进行曝气培养。培养周期为24~48h,瞬时进水,曝气约22~46h,静止1h,排水1h以自配废水为进水,其中NaCl浓度为1~4%,葡萄糖500~2000mg/L、甲醇200~\n1500mg/苯酚100~500mg/L,N源为尿素、氯化铵、硫酸铵或碳酸氢铵、P源和K源为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且进水COD∶N∶P∶K≈100∶5∶1∶1,污泥负荷为0.2~0.8kgCOD/(kgMLSS.d)。\n驯化培养在室温下进行,维持溶解氧0.1~4mg/L,pH为9.0~12.0。经过5~15个周期的培养,MLSS增加到4000mg/L以上,TOC去除率>90%,酚去除率>90%,且出水酚浓度<0.5mg/L。\n[0177] 整个培养过程中将无机盐的浓度换成是1~4%Na2SO4、3~7%NaCl、3~7%Na2SO4、7~13%NaCl、7~13%Na2SO4、12~18%NaCl、12~18%Na2SO4、18~22%NaCl、20~24%NaCl、23~\n27%NaCl或28%~32%NaCl,均可以成功培养得到耐盐好氧活性污泥。\n[0178] 高盐环境样品还可以来自受污染河流,来源于存放时间超过2年的泡菜、榨菜或其它腌制环境,来自普通土壤。在富集培养这一步骤也可以采用至少2种不同来源的高盐环境样品,均能成功培养得到耐盐好氧活性污泥。\n[0179] 也可以采用2种以上的富集培养基分别按照以上任意实施例中的富集培养步骤进行富集培养,然后将所得到的富集培养液混合后,再按照以上实施例中的闷曝培养和换水培养步骤进行培养,均可培养得到耐盐活性污泥。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保持总盐度和无机盐种类保持相对稳定。\n[0180] 实施例14,一种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闷曝两个阶段,按如下方法进行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的批量培养:\n[0181] 首先在50~250mL三角瓶中进行富集培养,然后将每个周期获得的富集培养液逐\n3 3\n渐转移到250~1000mL、1000~5000mL、10~50L、100~500L、1~5m、10~100m和更大规模的装置中进行梯级放大富集培养,然后按照以上实施例的步骤进行闷曝培养和富集培养,可成功培养得到耐盐好氧活性污泥。\n[0182] 例如:在1个1000m3装置中培养得到的好氧活性污泥中NaCl为2~5%,处理进水流\n3\n量50~200m/d、进水COD为10000~25000mg/L的实际高盐废水,出水COD为500~1500mg/L。\n[0183] 例如:在1个5000m3装置中培养得到的好氧活性污泥中NaCl为5~7%,平均为6%,处理进水流量400m3/d,进水COD为16000~25000mg/L的实际高盐废水,出水COD小于500mg/L。\n[0184] 例如:在1个3000m3装置中培养得到的好氧活性污泥中Na2SO4为6~10%,平均为8%,处理进水流量为1000m3/d,进水COD为4200~4500mg/L的实际高盐废水,出水COD小于\n350mg/L。\n[0185] 例如:在1个100m3装置中培养得到的好氧活性污泥中NaCl为5%,处理进水流量为\n50m3/d,进水COD为2000mg/L~4000mg/L,出水TOC<30mg/L。\n[0186] 再例如:在1个3m3装置中培养得到的好氧活性污泥中NaCl为20%,处理进水流量1~2m3/d、进水TOC为1000~2000mg/L的甘油废水,出水可溶性TOC<50mg/L。\n[0187] 实施例15,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盐度冲击试验.\n[0188] 为研究本发明方法所培养的耐盐好氧污泥的抗盐度冲击能力,首先在300L有机玻璃污水处理装置中培养得到成熟的耐受5%NaCl好氧活性污泥,然后将其部分分装到7个6L有机玻璃装置中。试验处理设置进水盐浓度分别为0%、1%、3%、5%、8%、10%和15%,其中5%盐浓度进水为对照;以甲醇和苯酚为模拟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进水COD和酚浓度分别为3000mg/L和700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试验分为2个阶段:盐度冲击阶段和盐度恢复阶段,分别进行1个月。在盐度冲击阶段,分别按照0%、1%、3%、5%、8%、10%和15%盐浓度进水,每次换水\n3000mL;在盐度反转恢复阶段,所有处理恢复5%进水盐浓度。通过测定出水CODmn、酚浓度、SV30、MLSS和MLVSS、污泥生物相来反映盐度冲击造成的影响。\n[0189] 试验结果表明,在1%~15%进水盐浓度冲击下:耐盐好氧活性污泥能够很好的抵抗盐度冲击,盐度冲击未对COD和酚的降解效果产生显著影响。\n[0190] 实施例16,应用以上实施例制得的耐盐好氧活性污泥处理某化工企业的高盐含酚废水,废水盐浓度2~7%NaCl、CODcr10000~13000mg/L。预处理后废水CODcr降为5000~\n6000mg/L,直接利用本发明方法,以海水为耐盐微生物群来源,在5%NaCl条件下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然后在好氧条件处理该废水,出水CODcr为100~300mg/L。\n[0191] 实施例17,应用以上实施例制得的耐盐好氧活性污泥处理某化工企业的高盐废水,废水盐浓度为6 ~ 15%Na2SO4、CODCr平均20000mg/L,废水可生化性为0.15。首先利用高效络合萃取剂将废水中难生化的大部分酚类和其它难降解物质除掉,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至0.45,然后直接利用本发明方法在8~10%Na2SO4条件下培养耐盐好氧活性污泥,采用萃取+单级好氧+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出水COD小于500mg/L。\n[0192] 实施例18,应用以上实施例制得的耐盐活性污泥处理某化工企业的高盐废水,废水含盐量4~5%CaCl2,CODcr为1000~1500mg/L,废水生化性为0.35。利用本发明方法,以普通土壤为耐盐微生物群来源,直接在4%CaCl2条件下培养出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然后处理该废水,出水COD<80mg/L。\n[0193] 实施例19,某化工高盐废水,废水含盐量18~26%NaCl,TOC平均>10000mg/L,废水B/C为0.3~0.4。采用青海某盐湖沉积物为耐盐微生物群来源,按照本发明方法培养在22%NaCl浓度下培养出耐盐好氧活性污泥,然后处理该废水,TOC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
法律信息
- 2017-10-03
- 2015-06-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02F 3/12
专利申请号: 201310540080.5
申请日: 2013.11.05
- 2015-05-1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