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显示装置的组装结构与组装方法 |
申请号 | CN201010514052.2 | 申请日期 | 2010-10-08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4338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IPC分类号 | G;0;2;F;1;/;1;3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翔安北路1689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颜资源;王璐璐;叶长青;何夜泉;汪拓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显示装置的组装结构及组装方法,用于组装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组装结构包括机台以及至少三个定位柱。机台具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用以放置背光模组;该些定位柱设置于第一凹槽的至少两个相邻侧,该些定位柱用以将液晶显示面板放置于背光模组上对位组装时定位液晶显示面板,且该些定位柱与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相切。本发明的组装结构及组装方法,可于背光模组放置于组装结构后确认其表层异物状况并做异物粘取动作,而且能通过定位柱将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间尺寸限定达成组装精度。
1.一种显示装置的组装结构,用于组装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组装结构包括
机台,具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用以放置该背光模组;以及
至少三个定位柱,该些定位柱设置于该第一凹槽的至少两个相邻侧,该些定位柱用以将该液晶显示面板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对位组装时定位该液晶显示面板,且该些定位柱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相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机台包括平台以及板体,该第一凹槽设置在该平台上,该板体具有通孔或缺口,该通孔或缺口对应该第一凹槽,且该些定位柱设置于该板体上并位于该板体形成该通孔或缺口的侧边;或者,
该机台包括平台以及板体,该板体叠置于该平台上,且该板体上具有该通孔或缺口以与该平台形成该第一凹槽,且该些定位柱设置于该板体上并位于该板体形成该通孔或缺口的侧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机台上还具有按钮,按压该按钮时,该平台下降与该板体分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定位柱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的相切处相对该定位柱所在的该第一凹槽的边缘突出第一距离,该第一距离满足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组的组装精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机台上还具有卡块,该卡块可活动地设置于该机台上并紧邻该第一凹槽的角落,以定位该背光模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机台的相对两侧还具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与该第一凹槽连通,用以取放该背光模组或该液晶显示面板。
7.一种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用以组装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方法包括:
提供组装结构,该组装结构包括机台以及至少三个定位柱,该机台具有第一凹槽,该些定位柱设置于该第一凹槽的至少两个相邻侧;
放置该背光模组于该第一凹槽内;
将该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该背光模组放置于该些定位柱之间,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与该些定位柱相切;
按压该液晶显示面板,以组装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组形成显示装置;以及取出该显示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机台包括平台以及板体,该第一凹槽设置在该平台上,该板体具有通孔或缺口,该通孔或缺口对应该第一凹槽,且该些定位柱设置于该板体上并位于该板体形成该通孔或缺口的侧边;或者,
该机台包括平台以及板体,该板体叠置于该平台上,且该板体上具有该通孔或缺口以与该平台形成该第一凹槽,且该些定位柱设置于该板体上并位于该板体形成该通孔或缺口的侧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机台上还具有按钮,该组装方法于取出该显示装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按压该按钮,使该平台下降与该板体分离。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机台上还具有卡块,该卡块可活动地设置于该机台上并紧邻该第一凹槽的角落以定位该背光模组,且该组装方法于放置该背光模组于该第一凹槽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移开该卡块;以及该组装方法于取出该显示装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移开该卡块。
显示装置的组装结构与组装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关于一种组装结构与组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与组装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如下。首先,准备液晶显示面板:撕除液晶显示面板(Panel)上的下偏光板保护膜;将液晶显示面板放于Panel机台上。准备背光模组:撕除背光模组(BL)的保护膜;将背光模组放于BL机台上。接着,利用吸嘴吸取液晶显示面板后,并采用图像攫取单元(CCD)抓取液晶显示面板的定位边;\n利用吸嘴移动液晶显示面板至BL机台后下压完成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装动作。\n最后,机台退出,BL放置人员取出成品。\n[0003] 但是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中容易带入杂质或颗粒(particle)的工序较多,如将Panel与BL放置于机台上的动作以及吸嘴吸取Panel的动作等;且目前机台组装内部机构清洁不方便,光靠机台擦拭及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来料无法克服组装时带入异物。\n发明内容\n[0004]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组装结构及组装方法,可于背光模组或液晶显示面板放置于组装结构后确认其表层异物状况并做异物粘取动作,而且能通过定位柱将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间尺寸限定达成组装精度。\n[0005]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组装结构,用于组装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该组装结构包括机台以及至少三个定位柱。机台具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用以放置该背光模组;该些定位柱设置于该第一凹槽的至少两个相邻侧,该些定位柱用以将该液晶显示面板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对位组装时定位该液晶显示面板,且该些定位柱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相切。\n[0006]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机台包括平台以及板体,该第一凹槽设置在该平台上,该板体具有通孔或缺口,该通孔或缺口对应该第一凹槽,且该些定位柱设置于该板体上并位于该板体形成该通孔或缺口的侧边;或者,该机台包括平台以及板体,该板体叠置于该平台上,且该板体上具有通孔或缺口以与该平台形成该第一凹槽,且该些定位柱设置于该板体上并位于该板体形成该通孔或该缺口的侧边。\n[0007]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机台上还具有按钮,按压该按钮时,该平台下降与该板体分离。\n[0008]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每一该定位柱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的相切处相对该定位柱所在的该第一凹槽的边缘突出第一距离,该第一距离满足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组的组装精度。\n[0009]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机台上还具有卡块,该卡块可活动地设置于该机台上并紧邻该第一凹槽的角落,以定位该背光模组。\n[0010]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机台的相对两侧还具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与该第一凹槽连通,用以取放该背光模组或该液晶显示面板。\n[001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用以组装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该组装方法包括:提供组装结构,该组装结构包括机台以及至少三个定位柱,该机台具有第一凹槽,该些定位柱设置于该第一凹槽的至少两个相邻侧;放置该背光模组于该第一凹槽内;\n将该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该背光模组放置于该些定位柱之间,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与该些定位柱相切;按压该液晶显示面板,以组装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组形成显示装置;\n以及取出该显示装置。\n[0012]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机台包括平台以及板体,该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平台上,该板体具有通孔或缺口,该通孔或缺口对应该第一凹槽,且该些定位柱设置于该板体上并位于该板体形成该通孔或缺口的侧边;或者,该机台包括平台以及板体,该板体叠置于该平台上,且该板体上具有该通孔或缺口以与该平台形成该第一凹槽,且该些定位柱设置于该板体上并位于该板体形成该通孔或缺口的侧边。\n[0013]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机台上还具有按钮,该组装方法于取出该显示装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按压该按钮,使该平台下降与该板体分离。\n[0014]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机台上还具有卡块,该卡块可活动地设置于该机台上并紧邻该第一凹槽的角落以定位该背光模组,且该组装方法于放置该背光模组于该第一凹槽内的步骤以该取出该显示装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移开该卡块。\n[0015]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每一该定位柱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的相切处相对该定位柱所在的该第一凹槽的边缘突出第一距离,该第一距离满足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组的组装精度。\n[0016]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机台的相对两侧还具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与该第一凹槽连通,用以取放该背光模组或该液晶显示面板。\n[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组装结构及组装方法,可于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放置于组装结构后确认其表层异物状况并做异物粘取动作,而且能通过设置于机台上的定位柱将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间尺寸限定达成组装精度。\n[0018]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n附图说明\n[0019]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组装结构的示意图;\n[0020] 图2A所示为沿图1中EE线的组装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n[0021] 图2B所示为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利用图2A中的组装结构组装时的示意图;\n[0022] 图3A所示为沿图1中EE线的组装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n[0023] 图3B所示为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利用图3A中的组装结构组装时的示意图;\n[0024] 图4A所示为沿图1中EE线的组装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n[0025] 图4B所示为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利用图4A中的组装结构组装时的示意图;\n[0026] 图5所示为按压按钮时第三实施方式的组装结构与显示装置的示意图;\n[0027] 图6所示为组装结构移开卡块时的示意图;\n[0028] 图7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9] 请参见图1-图2B,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组装结构的示意图,图2A所示为沿图1中EE线的组装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B所示为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利用图2A中的组装结构组装时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组装结构1,组装结构1用于组装液晶显示面板2与背光模组3以形成显示装置。组装结构1包括机台4以及至少三个定位柱5。机台4具有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用以放置背光模组3。该些定位柱\n5设置于第一凹槽6的至少两个相邻侧,该些定位柱5用以将液晶显示面板2放置于背光模组3上对位组装时定位液晶显示面板2,且该些定位柱5与液晶显示面板2的边缘21相切。本实施方式中,以组装结构1具有三个定位住5为例,且这三个定位柱5分设于第一凹槽6的相邻两侧。\n[0030]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6是自机台4的表面下凹形成,且该些定位柱5均设置于机台4上。这三个定位柱5分设于机台4形成第一凹槽6的相邻两侧边61、62。此外,在实际组装中,由于液晶显示面板2的尺寸会略小于背光模组3,因而每一定位柱5与液晶显示面板2的边缘21的相切处相对定位柱5所在的第一凹槽6的边缘突出第一距离D,第一距离D满足液晶显示面板2与背光模组3的组装精度,例如,定位柱5与液晶显示面板2的边缘21的相切处会稍微突出于机台4形成第一凹槽6的侧边61第一距离D,一般来说,第一距离为0.5-0.6mm较为合适,这是由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规格决定的。其中,第一凹槽6的边缘亦即机台4形成第一凹槽6的侧边61、62。\n[0031] 此外,机台4的相对两侧还具有第二凹槽32,第二凹槽32与第一凹槽6连通,用以方便取放背光模组3或液晶显示面板2。\n[0032] 请参见图3A和图3B,图3A所示为沿图1中EE线的组装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3B所示为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利用图3A中的组装结构组装时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的组装结构1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组装结构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组装结构\n10的机台4包括平台14以及板体11,第一凹槽6设置在平台14上,板体11具有通孔或缺口12,通孔或缺口12对应第一凹槽6,且该些定位柱15设置于板体11上并位于板体11形成通孔或缺口12的侧边。\n[0033] 请参见图4A和图4B,图4A所示为沿图1中EE线的组装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4B所示为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利用图4A中的组装结构组装时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的组装结构2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组装结构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组装结构\n20的机台包括平台40以及板体41,板体41叠置于平台40上,且板体41上具有通孔或缺口42以与平台40形成第一凹槽26,且该些定位柱25设置于该板体41上并位于板体41形成通孔或缺口42的侧边。\n[0034] 请参见图5,图5所示为按压按钮时,第三实施方式的组装结构与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另请同时参见图1,机台上还具有按钮30,按压按钮30时,机台的平台40会下降与板体41分离,而液晶显示面板2与背光模组3组成的显示装置会随着板体41一起下降,从而方便取出显示装置。\n[0035] 当然,本发明也并不以图5中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取出方式为限,例如,请参见图6,图6所示为组装结构移开卡块时的示意图。机台4上还具有卡块31,卡块31可活动地设置于机台4上并紧邻第一凹槽6(或26)的角落,以定位背光模组3。当需要放入背光模组\n3于第一凹槽6时或者需要取出显示装置时,可拉开卡块31,如图6所示;当完成背光模组\n3的放置或者完成显示装置的取出动作时,可移动卡块31回到原来的位置,如图1中所示。\n其中较佳地,卡块31为L型,可更好地定位背光模组3。\n[0036] 请参见图7,图7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用以组装液晶显示面板2与背光模组3,该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0037] 首先,如步骤S1,提供组装结构1,该组装结构1包括机台4以及至少三个定位柱\n5,机台4具有第一凹槽6,该些定位柱设置于第一凹槽6的至少两个相邻侧;\n[0038] 接着,如步骤S2,放置背光模组3于第一凹槽6内,放置时背光模组3可以先稍微倾斜的放入定位柱5所在侧,以避开定位柱5,然后再全部放入。\n[0039] 然后,如步骤S3,将液晶显示面板2相对背光模组3放置于该些定位柱5之间,液晶显示面板2的边缘21与该些定位柱5相切;\n[0040] 随后,如步骤S4,按压液晶显示面板2,以组装液晶显示面板2与背光模组3形成显示装置;以及\n[0041] 最后,如步骤S5,取出该显示装置。\n[0042] 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6是自机台4的表面下凹形成,且该些定位柱5均设置于机台4上。此外,在实际组装中,由于液晶显示面板2的尺寸会略小于背光模组3,因而每一定位柱5与液晶显示面板2的边缘21的相切处相对定位柱5所在的第一凹槽6的边缘突出第一距离D,第一距离D满足液晶显示面板2与背光模组3的组装精度,例如,定位柱\n5与液晶显示面板2的边缘21的相切处会稍微突出于第一凹槽6的侧边61第一距离D,一般来说,第一距离为0.5-0.6mm较为合适。其中,第一凹槽6的边缘亦即机台4形成第一凹槽6的侧边61、62。\n[0043] 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A和3B所示,机台4上还设置有板体11,板体11具有通孔或缺口12,通孔或缺口12对应第一凹槽6,且该些定位柱15设置于板体11上并位于板体\n11形成通孔或缺口12的侧边。\n[0044] 再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A和4B所示,组装结构20的机台包括平台40以及板体41,板体41叠置于平台40上,且板体41上具有通孔或缺口42与平台40形成第一凹槽26,且该些定位柱25设置于该板体41上并位于板体41形成通孔或缺口42的侧边。\n[0045] 此外,如图5所示,该机台上还具有按钮30,该组装方法于取出该显示装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按压该按钮30,使机台的平台40下降与板体41分离,而液晶显示面板2与背光模组3组成的显示装置会随着板体41一起下降,从而方便取出显示装置。\n[0046] 另一实施方式中,机台4上还具有卡块31,卡块31可活动地设置于机台4上并紧邻第一凹槽6(或26)的角落,以定位背光模组3。当需要放入背光模组3于第一凹槽6时或者需要取出显示装置时,可拉开卡块31,如图6所示;当完成背光模组3的放置或者完成显示装置的取出动作时,可移动卡块31回到原来的位置,如图1中所示。其中较佳地,卡块\n31为L型,可更好地定位背光模组3。\n[0047] 此外,机台4的相对两侧还具有第二凹槽32,第二凹槽32与第一凹槽6连通,用以方便取放背光模组3或液晶显示面板2。\n[0048] 当然,组装方法还包括有撕除液晶显示面板的偏光板保护膜以及背光模组的保护膜等步骤,由于与现有技术相似,在此不在叙述。\n[0049]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组装结构及组装方法,可于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面板放置于组装结构后确认其表层异物状况并做异物粘取动作,而且能通过设置于机台上的定位柱将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间尺寸限定达成组装精度。
法律信息
- 2021-09-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2F 1/13
专利号: ZL 201010514052.2
申请日: 2010.10.08
授权公告日: 2012.03.14
- 2012-03-14
- 2011-05-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2F 1/13
专利申请号: 201010514052.2
申请日: 2010.10.08
- 2011-04-0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5-09-21
|
2004-03-20
| | |
2
| |
2005-06-29
|
2005-01-28
| | |
3
| | 暂无 |
2002-12-17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