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上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底板(3)以及嵌设在所述上模底板(3)中的脱料块(6),所述脱料块(6)的上端固定有脱料板(4),所述脱料板(4)上端固定有脱料柱(5),所述脱料柱(5)的上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脱料柱(5)下行的第一驱动件,使得所述脱料板(4)与所述脱料块(6)同步向下运动以脱料;所述脱料柱(5)沿竖直方向穿设有顶杆(7),所述顶杆(7)的下端穿设在所述脱料板(4)中且能够向下运动以脱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上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料柱(5)设置有用于所述顶杆(7)复位的复位部,所述复位部采用弹簧(8),所述顶杆(7)外周固定有限位板(702),所述顶杆(7)穿设在所述弹簧(8)中,所述限位板(702)压设在所述弹簧(8)上用以向上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上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料柱(5)中开设有容纳槽(501),所述弹簧(8)和所述限位板(702)设置在所述容纳槽(501)中,且所述顶杆(7)贯穿所述容纳槽(5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上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7)的下端设置有顶料头(701),所述脱料板(4)的下侧面开设有收纳槽(401),所述顶料头(701)在自然状态下收纳在所述收纳槽(40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上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7)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顶杆(7)向下运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脱料板(4)上;所述脱料板(4)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上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料柱(5)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细缝(502),所述细缝与所述容纳槽(501)连通,所述顶杆(7)套设有下压环板(9),所述下压环板(9)一端延伸到所述细缝(502)的外部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连接,所述下压环板(9)设置在所述限位板(702)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上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料柱(5)的上端设置有小头(503),所述上模底板(3)固定连接有上模固定板(1),所述上模固定板(1)开设有通孔(101),所述小头(503)与所述通孔(101)对齐,所述小头(503)与所述脱料柱(5)形成限位台阶,使得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小头(503)定位在所述通孔(101)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上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固定板(1)上固定有固定柱(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上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底板(3)设置有导向复位杆(12),所述脱料板(4)固定在所述导向复位杆(12)上用于导向和复位。
10.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冲切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上模组件。
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上模组件以及冲切模具\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切,具体是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上模组件以及冲切模具。\n背景技术\n[0002] 因全自动冲模的产品结构大小不一致,冲切深度不一样,脱板顶出来深度也不一\n样,导致冲床中心的顶杆要单独增加螺丝连接杆,才能满足深度不一样的产品。\n[0003] 因此,调式冲模不一致造成的脱料顶出高低调节,在生产过程中,中心顶杆长期使\n用会导致顶杆内螺牙受力损坏,不易下次调节,拆装模不方便。\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上模组件以及\n冲切模具,本实用新型生产安装调试简单快捷,匹配结构大小不一致的产品,对设备中心顶\n杆也不会造成损坏,充分保护设备寿命,减少全自动调试时间。\n[0005]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上模\n组件,包括上模底板以及嵌设在所述上模底板中的脱料块,所述脱料块的上端固定有脱料\n板,所述脱料板上端固定有脱料柱,所述脱料柱的上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脱料柱下行的\n第一驱动件,使得所述脱料板与所述脱料块同步向下运动以脱料;所述脱料柱沿竖直方向\n穿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穿设在所述脱料板中且能够向下运动以脱料。\n[0006] 进一步地,所述脱料柱设置有用于所述顶杆复位的复位部,所述复位部采用弹簧,\n所述顶杆外周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顶杆穿设在所述弹簧中,所述限位板压设在所述弹簧上\n用以向上复位。\n[0007] 进一步地,所述脱料柱中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弹簧和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容纳\n槽中,且所述顶杆贯穿所述容纳槽。\n[0008]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的下端设置有顶料头,所述脱料板的下侧面开设有收纳槽,所\n述顶料头在自然状态下收纳在所述收纳槽内。\n[0009]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顶杆向下运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n驱动件设置在所述脱料板上;所述脱料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开关。\n[0010] 进一步地,所述脱料柱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细缝,所述细缝与所述容纳槽连\n通,所述顶杆套设有下压环板,所述下压环板一端延伸到所述细缝的外部与所述第二驱动\n件固定连接,所述下压环板设置在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n[0011] 进一步地,所述脱料柱的上端设置有小头,所述上模底板固定连接有上模固定板,\n所述上模固定板开设有通孔,所述小头与所述通孔对齐,所述小头与所述脱料柱形成限位\n台阶,使得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小头定位在所述通孔中。\n[0012]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固定板上固定有固定柱。\n[0013]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底板设置有导向复位杆,所述脱料板固定在所述导向复位杆\n上用于导向和复位。\n[0014] 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冲切模具,包括上模组件。\n[001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n[0016] 1、本实用新型将原来的螺丝连接杆代替为本装置的脱料柱,设置脱料柱运动的距\n离为固定距离,匹配不同尺寸的产品,不再需要重新调试、拧螺丝等操作,减少全自动调试\n时间;同时脱料柱不会产生损坏,没有螺牙损坏的风险;\n[0017] 2、本实用新型在脱料柱中增设顶杆,在一些产品脱料困难或者需要人工干预时,\n利用气缸驱动顶杆来辅助脱料,无需人工的干预,实现全自动化;\n[0018] 3、本实用新型节省螺丝,每次安装调试时间节省约1小时,保护设备不受损坏。\n附图说明\n[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冲切模具示意图;\n[0020] 图2是图1的侧视图;\n[0021] 图3是图2的剖面示意图;\n[0022]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n[0023] 图5是图3中不加装第二驱动件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n[0025]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n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n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n[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n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n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n的限制。\n[0027]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n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n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n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n[0028]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n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n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n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n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n[0029]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n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n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n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n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n[0030] 实施例:\n[0031] 如图1所示是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冲切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当冲切模\n具冲切完毕后,上模组件上行离开下模组件,然后接料板(未图示)前进到上模组件的下方,\n用以接料。此时,利用上模组件将产品下顶使得产品落入到接料板中。\n[0032] 如图2和图3、图4所示,一种提高脱料效率的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底板3,上模底板3\n固定连接有上模固定板1,以及嵌设在上模底板3中的脱料块6,脱料块6的上端固定有脱料\n板4,脱料板4上端固定有脱料柱5,脱料柱5的上端连接有用于驱动脱料柱5下行的第一驱动\n件(未图示),使得脱料板4与脱料块6同步向下运动以脱料;\n[0033] 当第一驱动件动作时,脱料柱5被驱动着下行,同时带动脱料板4以及脱料块6下\n行,脱料块6沿着上模底板3向下运动以将产品脱出。\n[0034] 本装置中,脱料板4与上模底板3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即第一驱动件的驱动距离\n是固定的,该固定距离设置为该类产品的最大距离,当该类产品尺寸较小时,脱料块6下顶\n的距离大于该小尺寸产品脱料所需的距离,能够将小尺寸产品顺利脱下,当该类产品尺寸\n较大时,脱料块6下顶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该小尺寸产品脱料所需的距离,同样能够将大尺\n寸产品顺利脱下,匹配不同尺寸的产品。本装置利用脱料柱代替原有的螺丝连接杆,匹配结\n构大小不一致的产品,对设备中心顶杆也不会造成损坏,充分保护设备寿命,减少全自动调\n试时间。\n[0035] 如图2所示,上模底板3设置有导向复位杆12,导向复位杆12采用弹簧、导向柱、导\n向套等结构能够复位和导向,脱料板4固定在导向复位杆12上用于导向和复位。当产品脱出\n后,脱料柱5、脱料板4以及脱料块6上行复位。\n[0036] 如图4所示,脱料柱5的上端设置有小头503,上模固定板1开设有通孔101,小头503\n与通孔101对齐,小头503与脱料柱5形成限位台阶,使得在自然状态下小头503定位在通孔\n101中。\n[0037] 大部分的产品利用脱料块6即可脱下,有些产品尺寸较大,或者被夹紧在模腔中,\n用脱料块6有时能够脱下有时需要借助人工再次脱料,即仅仅利用脱料块6无法保证所有的\n产品都能够脱下,因此,本装置中设置顶杆7,用于辅助脱料。\n[0038] 脱料柱5沿竖直方向穿设有顶杆7,顶杆7的下端穿设在脱料板4中且能够向下运动\n以辅助脱料。\n[0039] 如图4所示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脱料柱5设置有用于顶杆7复位的复位部,复\n位部采用弹簧8,顶杆7外周固定有限位板702,顶杆7穿设在弹簧8中,限位板702压设在弹簧\n8上用以向上复位。为了更好的安装弹簧8以及不占用额外的空间,脱料柱5中开设有容纳槽\n501,弹簧8和限位板702设置在容纳槽501中,且顶杆7贯穿容纳槽501。\n[0040] 如图4所示,顶杆7的下端设置有顶料头701,脱料板4的下侧面开设有收纳槽401,\n还开设有能够让顶杆7穿过的通孔,顶料头701在自然状态下收纳在收纳槽401内,自然状态\n即不需要脱料的状态。如图4所示的状态即自然状态,此时,整个顶杆处于脱料板4和脱料柱\n5中。\n[0041] 顶杆7连接有用于驱动顶杆7向下运动的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设置在脱料板4\n上;其中,第二驱动件采用气缸10(图2中未示出气缸10,仅示出了细缝502),气缸10的端部\n固定有下压环板9,利用下压环板9将顶杆7下拉以使得顶料头701下行离开脱料板4后接触\n到产品,将产品下顶。\n[0042] 进一步地,脱料柱5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细缝502,细缝与容纳槽501连通,顶\n杆7套设有下压环板9,下压环板9一端延伸到细缝502的外部与第二驱动件的气缸10固定连\n接,下压环板9设置在限位板702的上表面。\n[0043] 当气缸10动作回缩时,下压环板9随之下行用以下压限位板702,从而使得顶杆7克\n服弹簧力下行运动,使得顶料头701下行脱料。当脱料完毕后,气缸动作上行,下压环板9上\n行,顶杆7在弹簧力作用下上行复位,使得顶料头701收纳到收纳槽401中。\n[0044] 脱料板4上设置有第二驱动件的开关,包括固定在上模底板3上的遮挡块15,脱料\n板4的下侧面开设有槽孔402,槽孔402中设置有一组红外线传感器16,当脱料板4下行接触\n到上模底板3时,遮挡块15进入到槽孔402中阻挡红外线传感器的接收,传感器将该遮挡信\n号发送至气缸10,气缸10工作。\n[0045] 另外,如图5所示,当该批次冲切产品为小尺寸产品时,可以不加装气缸10和下压\n环板9。\n[0046] 上模固定板1上固定有固定柱13,固定连接冲床(未图示)。\n[0047] 工作原理:\n[0048] 不加装气缸10和下压环板9时:当冲切完毕后,冲床将上模组件向上提起,使得上\n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分开,接料板(未图示)进入到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第一驱动件动\n作将脱料柱5下顶,脱料柱5带动脱料板4和脱料块6下顶,将产品顶下,产品落在接料板上,\n第一驱动板离开后,脱料柱5在导向复位杆12作用下复位。\n[0049] 加装气缸10和下压环板9时:当冲切完毕后,冲床将上模组件向上提起,使得上模\n组件和下模组件分开,接料板(未图示)进入到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第一驱动件动作\n将脱料柱5下顶,脱料柱5带动脱料板4和脱料块6下顶,当脱料板4抵接上模底板3时,遮挡块\n15阻挡红外线传感器的接收,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气缸10,气缸10动作带动下压环板9下行,\n使得顶杆7下行,将产品顶下,产品落在接料板上,第一驱动板离开后,脱料柱5在导向复位\n杆12作用下复位,气缸10带动下压环板9上行,顶杆7在弹簧力下复位。\n[0050] 本装置给出两种实施方案,即:当某些尺寸的产品很容易脱料时,可以不使用顶杆\n7,将红外线传感器关闭或者拆除气缸10即可,当某些尺寸的产品需要人工辅助或者不太容\n易脱料时,利用顶杆7的辅助作用实现顺利脱料。\n[0051]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n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n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