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 |
申请号 | CN02147904.6 | 申请日期 | 2002-10-28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4-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493985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6F11/00 | IPC分类号 | G;0;6;F;1;1;/;0;0;;;G;0;6;F;1;1;/;2;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罗立春 |
代理机构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肖鹂 |
摘要
一种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以支援多种音响模式。首先判断所设定的音响模式是否为立体声,若是则限定喇叭接头为双声道输出端,限定麦克风接头为音响输入端。若音响模式非立体声,便接着进行4声道或5.1声道的判断。若音响模式为4声道,则限定麦克风接头为前置音响输出端,限定喇叭接头为环绕音响输出端。若音响模式为5.1声道,则限定麦克风接头为重低音暨置中音响输出端,限定喇叭接头为环绕音响输出端,内建喇叭为前置音响输出。
1.一种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用以依据一音响模式限定输出声 道,该笔记本电脑配置有一5.1声道音响芯片、一内建喇叭、一麦克风接头 及一喇叭接头,该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判断该音响模式是否为立体声,若是则限定该喇叭接头为双声道输 出端,限定该麦克风接头为音响输入端,若否则执行步骤b;
b.判断该音响模式为4声道或5.1声道,若为4声道则执行步骤c,若 为5.1则执行步骤d;
c.限定该麦克风接头为前置音响输出端,限定该喇叭接头为环绕音响 输出端;以及
d.限定该麦克风接头为重低音暨置中音响输出端,限定该喇叭接头为 环绕音响输出端,该内建喇叭为前置音响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其中该音响模式 是由该笔记本电脑的控制面板加以设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其中该音响模式 是由运作于该笔记本电脑的操作系统下的应用程序加以设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其中该喇叭接头 可支持自动检测功能以禁能该内建喇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其中该麦克风接 头可支持自动检测功能以判断所插入的一音响装置的类型,以禁能该内建喇 叭。
6.一种笔记本电脑的音向处理方法,用以依据一音响模式限定输出声 道,该笔记本电脑配置有一5.1声道音响芯片、一内建喇叭、一麦克风接头 及一喇叭接头,该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判断该音响模式是否为立体声,若是则限定该内建喇叭为双声道输 出端,限定该麦克风接头为音响输入端,若否则执行步骤b;
b.判断该音响模式为4声道或5.1声道,若为4声道则执行步骤c,若 为5.1则执行步骤d;
c.限定该麦克风接头为前置音响输出端,限定该喇叭接头为环绕音响 输出端;以及
d.限定该麦克风接头为重低音暨置中音响输出端,限定该喇叭接头为 环绕音响输出端,该内建喇叭为前置音响输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其中该音响模式 是由该笔记本电脑的控制面板加以设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其中该音响模式 是由运作于该笔记本电脑的操作系统下的应用程序加以设定。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其中该喇叭接头 可支持自动检测功能以禁能该内建喇叭。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其中还包括:当 音响模式为立体声,且一第一外接喇叭与该喇叭接头连接时,将该内建喇叭 禁能,并以该第一外接喇叭为立体声音响输出装置。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其中该麦克风接 头可支持自动检测功能以判断所插入的一音响装置的类型,以禁能该内建喇 叭。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其中还包括:当 音响模式为4声道,而一第一外接喇叭与该喇叭接头连接,且一第二外接喇 叭与该麦克风接头连接时,将该内建喇叭禁能,以该第一外接喇叭为环绕音 响输出装置,并以该第二外接喇叭为前置音响输出装置。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其中还包括:当 音响模式为5.1声道,而一第一外接喇叭与该喇叭接头连接,且一第二外接 喇叭与该麦克风接头连接时,以该内建喇叭为前置音响输出装置,且以该第 一外接喇叭为环绕音响输出装置,并以该第二外接喇叭为重低音暨置中音响 输出装置。
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一种音响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 方法。\n背景技术\n多媒体应用一直是推动电脑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机,无论是VCD、 DVD或电脑游戏,影音效果的极致表现正不断地被超越、被取代,意味着 多媒体时代早已正式到来。\n昔日在聆听中才有的环绕音场感受,也因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 PC)的普及而移到了书房。除了市售的音响卡早已支持5.1声道输出外,就 连主机板上内建的音响芯片多半也具有这样的功能,让使用者通过能以低廉 的代价享受到科技带来的舒适与便利。但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者可能就没有这 么幸运了,目前笔记本电脑的多媒体功能仍局限于双声道的立体声输出,仅 能满足使用者最普通的音响需求。在高品质的多媒体效果越来越受重视的今 天,若无法让笔记本电脑营造出4声道或5.1声道的环绕音场,所呈现的多 媒体效果势必光芒尽失,也使笔记本电脑背负“不适合担任多媒体平台”的不 白罪名。因此,如何让笔记本电脑营造出环绕音场效果,已是刻不容缓的当 务之急。\n发明内容\n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以营造出环绕 音场效果。\n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用以 依据一音响模式限定输出声道,该笔记本电脑配置有一5.1声道音响芯片、 一内建喇叭、一麦克风接头及一喇叭接头,该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na.判断该音响模式是否为立体声,若是则限定该喇叭接头为双声道输 出端,限定该麦克风接头为音响输入端,若否则执行步骤b;\nb.判断该音响模式为4声道或5.1声道,若为4声道则执行步骤c,若 为5.1则执行步骤d;\nc.限定该麦克风接头为前置音响输出端,限定该喇叭接头为环绕音响 输出端;以及\nd.限定该麦克风接头为重低音暨置中音响输出端,限定该喇叭接头为 环绕音响输出端,该内建喇叭为前置音响输出。\n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用以依据一音响模式限 定输出声道,该笔记本电脑配置有一5.1声道音响芯片、一内建喇叭、一麦 克风接头及一喇叭接头,该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a.判断该音响模式是否为立体声,若是则限定该内建喇叭为双声道输 出端,限定该麦克风接头为音响输入端,若否则执行步骤b;\nb.判断该音响模式为4声道或5.1声道,若为4声道则执行步骤c,若 为5.1则执行步骤d;\nc.限定该麦克风接头为前置音响输出端,限定该喇叭接头为环绕音响 输出端;以及\nd.限定该麦克风接头为重低音暨置中音响输出端,限定该喇叭接头为 环绕音响输出端,该内建喇叭为前置音响输出。\n具体地讲,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此方法的 操作步骤如下:\n首先判断所设定的音响模式是否为立体声,若是则限定喇叭接头为双声 道输出端,限定麦克风接头为音响输入端。若音响模式非立体声,便接着进 行4声道或5.1声道的判断。若音响模式为4声道,则限定麦克风接头为前 置音响输出端,限定喇叭接头为环绕音响输出端。若音响模式为5.1声道, 则限定麦克风接头为重低音暨置中音响输出端,限定喇叭接头为环绕音响输 出端,内建喇叭为前置音响输出。\n另一方面,麦克风接头及喇叭接头皆可支持自动检测功能,以提高操作 便利性。例如喇叭接头的自动检测功能可判断是否有喇叭插入,若音响模式 设定为立体声或4声道时将外接喇叭插入喇叭接头,可自动禁能内建喇叭, 而以外接喇叭作为音响输出的装置。此外,麦克风接头的自动检测功能可判 断所插入的音响装置的类型,例如可识别出所插入的音响装置为麦克风或喇 叭。若音响模式设定为4声道时将外接喇叭插入麦克风接头,可自动禁能内 建喇叭。\n附图说明\n图1为环绕音场的组成示意图;\n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环绕音响组成示意图;\n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法流程图。\n具体实施方式\n请参照图1,其绘示环绕音场的组成示意图。若聆听者居中,则构成前 置(front)音响的左声道喇叭110与右声道喇叭120分别设置于聆听者的左前 方与右前方,构成环绕(surround)音响的左环绕喇叭130与右环绕喇叭140 分别设置于聆听者的左后方与右后方,此为4声道的配置方式。若在左、右 声道喇叭之间加上置中(center)喇叭150,并搭配重低音(subwoofer)喇叭160 则构成5.1声道的配置。由于低音不具方向性,因此重低音喇叭160的摆放 位置并无硬性规定,可依聆听者的喜好随意设置。当然最普通的音场是单纯 由左声道喇叭110与右声道喇叭120构成的立体声(或称为双声道输出, stereo),适合对音响要求较低的使用者。\n接着请参照图2,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环绕音响组 成示意图,适于架设在笔记本电脑上。以音响接头而言,麦克风接头(Mic-in Jack)及喇叭接头(line-out Jack)为笔记本电脑上的标准配备,故本发明以5.1 声道音响芯片200搭配麦克风接头210及喇叭接头220为较佳实施例,实现 单纯的双声道音响,或营造出4声道及5.1声道的环绕音场。\n5.1声道音响芯片200具有多种音响处理能力,以支持立体声、4声道 及5.1声道等功能。当系统的音响模式被设定为立体声时,可限定喇叭接头 220为双声道输出端,并可以接上喇叭SRSP1、SRSP2作为左、右声道喇叭, 实现双声道输出;此时麦克风接头210被限定为音响输入端,可接收来自于 麦克风Mic的声音信号。\n其中,喇叭接头220具有自动检测功能,可以判断是否有外接喇叭与其 连接。当音响模式设定为立体声时,经喇叭接头220检测,若无其他装置与 喇叭接头220连接,则以内建喇叭INSP1、INSP2作为立体声音响的输出装 置。若经喇叭接头220检测,而有外接喇叭SRSP1、SRSP2经由喇叭接头 220与电脑系统连接,则自动将内建喇叭INSP1、INSP2禁能,并以外接喇 叭SRSP1、SRSP2作为立体声音响的输出装置。\n当系统的音响模式被设定为4声道时,可将麦克风接头210限定为前置 音响输出端,并以与麦克风接头210连接的外接喇叭SP1、SP2作为左、右 声道喇叭;而且将喇叭接头220限定为环绕音响输出端,此时可以与喇叭接 头220连接的外接喇叭SRSP1、SRSP2作为左、右环绕喇叭,实现4声道输 出。\n其中,麦克风接头210与喇叭接头220类似,也具有自动检测功能,可 以判断所插入的音响装置的类型,例如可识别出所插入的音响装置为麦克风 或喇叭。当音响模式设定为4声道时,将外接喇叭SP1、SP2插入麦克风接 头210,可以自动将内建喇叭INSP1、INSP2禁能,并以外接喇叭SP1、SP2 作为前置音响的输出装置,而与喇叭接头220连接的外接喇叭SRSP1、SRSP2 则是作为环绕音响的输出装置。\n当系统的音响模式被设定为5.1声道时,可将笔记本电脑的内建喇叭 INSP1,INSP2分别作为左、右声道喇叭,而且将麦克风接头210限定为重 低音暨置中音响输出端,以喇叭SP1,SP2分别作为重低音喇叭及置中喇叭 ;此外,并将喇叭接头220限定为环绕音响输出端,以喇叭SRSP1,SRSP2 作为左、右环绕喇叭,实现5.1声道输出。\n如前所述,麦克风接头210与喇叭接头220都具有自动检测功能。当音 响模式设定为5.1声道时,内建喇叭INSP1、INSP2可作为立体声音响的输 出装置,与麦克风接头210连接的外接喇叭SP1、SP2则是作为重低音暨置 中音响的输出装置,而与喇叭接头220连接的外接喇叭SRSP1、SRSP2可作 为环绕音响输出的装置。\n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立体声、4声道或5.1声道的音响模式可利用一运 作于笔记本电脑的操作系统下的应用程序来设定之,或也可利用笔记本电脑 上控制面板的按键加以设定。\n接着请参照图3,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笔记本电脑 的音响处理方法流程图。首先判断所设定的音响模式是否为立体声(步骤 310),若是则限定喇叭接头220为双声道输出端,限定麦克风接头210为音 响输入端(步骤320)。若音响模式非立体声,便接着进行4声道或5.1声道的 判断(步骤330)。若音响模式为4声道,则限定麦克风接头210为前置音响 输出端,限定喇叭接头220为环绕音响输出端(步骤340)。若音响模式为5.1 声道,则限定麦克风接头210为重低音暨置中音响输出端,限定喇叭接头 220为环绕音响输出端,内建喇叭INSP1,INSP2为前置音响输出。\n另一方面,麦克风接头210及喇叭接头220都可支持自动检测 (auto-detection)功能,以提高操作便利性。更清楚地说,喇叭接头220的自 动检测功能可判断是否有喇叭插入,若音响模式设定为立体声或4声道时将 喇叭插入喇叭接头220,可自动禁能(disable)内建喇叭INSP1,INSP2。此外, 麦克风接头210的自动检测功能可判断所插入的音响装置的类型,例如可识 别出所插入的音响装置为麦克风或喇叭。若音响模式设定为4声道时将喇叭 插入麦克风接头210,可自动禁能内建喇叭INSP1,INSP2。\n本发明效果在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笔记本电脑的音响处理方 法,可利用笔记本电脑现有的内建喇叭、麦克风接头及喇叭接头实现立体声、 4声道或5.1声道等音场效果,让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者拥有优质的聆听感受。\n综上所述,虽然结合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定 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 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就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法律信息
- 2018-10-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6F 11/00
专利号: ZL 02147904.6
申请日: 2002.10.28
授权公告日: 2006.05.24
- 2006-05-24
- 2004-07-07
- 2004-05-05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