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车床的工件夹持及退出结构 |
申请号 | CN201020262315.0 | 申请日期 | 2010-07-12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23B13/00 | IPC分类号 | B;2;3;B;1;3;/;0;0;;;B;2;3;B;1;5;/;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许世桦;张炳勇 | 申请人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芦洲市永平街32巷12弄3号1楼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许世桦,张炳勇 | 当前权利人 | 许世桦,张炳勇 |
发明人 | 张炳勇 |
代理机构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武晨燕;周义刚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床的工件夹持及退出结构,包括:滑动套管、夹持组件及退料组件;滑动套管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车床内,其内具有容置孔,容置孔的前端成型有锥形孔;夹持组件容置于滑动套管内,夹持组件前端延伸出两个以上弹性夹爪,弹性夹爪的外表面形成与锥形孔相互配合的锥状部;退料组件容置于夹持组件内且包含套筒、凸伸出套筒外的推杆及弹性推抵该推杆的弹簧;当滑动套管朝向夹持组件滑动并使锥形孔迫紧锥状部时,弹性夹爪能够夹持工件;滑动套管远离夹持组件时,弹性夹爪松开工件,弹簧以其弹力驱使推杆将工件顶出工件夹持孔外;借此,能够快速简单地进行工件的夹持与退出,不需要徒手取出工件,借此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并提高生产速率。
1.一种车床的工件夹持及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
滑动套管,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车床内,该滑动套管内具有容置孔,该容置孔的前端成型有锥形孔;
夹持组件,容置于该滑动套管内,该夹持组件的前端延伸出两个以上弹性夹爪,这些弹性夹爪的外表面形成与该锥形孔相互配合的锥状部,且这些弹性夹爪围设出工件夹持孔,该夹持组件的后端具有容槽,并在该容槽及该工件夹持孔之间开设有穿孔;
退料组件,包含固定于该容槽内的套筒、容置于该套筒内并凸伸于该工件夹持孔内的推杆、及弹性抵靠该推杆的弹簧;
其中该滑动套管朝向该夹持组件滑动并使该锥形孔迫紧该锥状部时,该弹性夹爪能够夹持所述工件;该滑动套管远离该夹持组件时,该弹性夹爪松开所述工件,该弹簧以其弹力驱使该推杆将所述工件顶出该工件夹持孔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床的工件夹持及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的后端还螺接有帽盖,所述套筒容置于所述夹持组件及该帽盖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床的工件夹持及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前端螺接有旋塞件,该旋塞件设有位于后端的埋孔及位于前端并与该埋孔相通的穿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床的工件夹持及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具有杆体及凸伸自该杆体后段的挡块,该杆体的外径等于所述旋塞件的所述穿孔的内径,该挡块的外径等于所述旋塞件的所述埋孔的内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床的工件夹持及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的后侧面供所述该弹簧的一端抵靠,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靠该套管的后侧内壁。
车床的工件夹持及退出结构\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车床,尤指一种车床的工件夹持及退出结构。\n背景技术\n[0002] 车床是一种常用的机械加工机具,其主要包括滑座,在滑座的滑轨一端设有夹头;\n夹头是由多个弹性夹爪所构成,且以这些弹性夹爪共同夹持住工件,夹头的前侧安装有多个刀具架,每一个刀具架上设有不同的刀具以便将工件切削成想要的形状与尺寸。\n[0003] 在车床运作期间,操作人员每次徒手将工件放入夹头内夹紧以进行切削,且切削完之后必须徒手松开夹头以取出工件,相当麻烦且影响生产速率;而且,夹头的周围安装有刀具,如果操作人员徒手松开夹头并取出工件的话,可能会不慎被刀具割伤;倘若工件在切削完成之后能够退出夹头外的话,将增加整个车床作业的安全性。\n[0004]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实用新型所改良的目标。\n实用新型内容\n[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车床的工件夹持及退出结构,其能够以快速简单的操作进行工件的夹持与退出,借此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并提高生产速率。\n[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床的工件夹持及退出结构,该结构包括:\n[0007] 滑动套管,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车床内,该滑动套管内具有容置孔,该容置孔的前端成型有锥形孔;\n[0008] 夹持组件,容置于该滑动套管内,该夹持组件的前端延伸出两个以上弹性夹爪,这些弹性夹爪的外表面形成与该锥形孔相互配合的锥状部,且这些弹性夹爪围设出工件夹持孔,该夹持组件的后端具有容槽,并在该容槽及该工件夹持孔之间开设有穿孔;\n[0009] 退料组件,包含固定于该容槽内的套筒、容置于该套筒内并凸伸于该工件夹持孔内的推杆、及弹性抵靠该推杆的弹簧;\n[0010] 其中该滑动套管朝向该夹持组件滑动并使该锥形孔迫紧该锥状部时,该弹性夹爪能够夹持所述工件;该滑动套管远离该夹持组件时,该弹性夹爪松开所述工件,该弹簧以其弹力驱使该推杆将所述工件顶出该工件夹持孔外。\n[0011]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n[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操作人员只要使滑动套管朝向夹持组件滑动并使锥形孔迫紧锥状部,就能够使弹性夹爪夹持所述工件;当切削完毕之后,操作人员只要使滑动套管远离夹持组件并使弹性夹爪松开工件,退料组件内的弹簧便会驱使推杆将工件顶出工件夹持孔外;因此,在工件的夹持及退出过程中,操作相当简单快速,并不会影响车床的生产速率;\n而且,由于工件会被推杆顶出工件夹持孔外,所以操作人员不需要徒手取出工件,可保护操作人员免于被刀具割伤。\n附图说明\n[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分解图;\n[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与进料匣及尾座一起使用的示意图;\n[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与进料匣的配置示意图;\n[0016] 图4为与本实用新型结构一起使用的进料匣的立体分解图;\n[0017] 图5为与本实用新型结构一起使用的内部容置有工件的进料匣的立体图;\n[0018]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操作剖面示意图,其显示了尾座欲接近夹持组件的情形;\n[0019]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操作剖面示意图,其显示了尾座已经将进料匣内的工件推入夹持组件的情形;\n[0020]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操作剖面示意图,其显示了尾座及进料匣分别远离夹持组件而工件准备接受切削的情形;\n[0021]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操作剖面示意图,其显示了退料组件的推杆已经将工件顶出夹持组件外的情形。\n[0022] 附图标记说明\n[0023] 1车床的工件夹持及退出结构 10滑动套管\n[0024] 11容置孔 12锥形孔\n[0025] 20夹持组件 21弹性夹爪\n[0026] 211锥状部 22工件夹持孔\n[0027] 23容槽 231穿孔\n[0028] 24帽盖 30退料组件\n[0029] 31套筒 311内螺纹\n[0030] 32推杆 321杆体\n[0031] 322挡块 33弹簧\n[0032] 34旋塞件 341外螺纹\n[0033] 342埋孔 343穿孔\n[0034] 100车床 200进料匣\n[0035] 210进料口 220导引滑槽\n[0036] 230固持钩 240安装部\n[0037] 241螺孔 250滑门\n[0038] 251凸肋 260轨道\n[0039] 270插孔 280辅助钩\n[0040] 281螺丝 300尾座\n[0041] 310顶杆 400刀具架\n[0042] 410刀具 500螺丝\n[0043] W工件\n具体实施方式\n[0044]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作为说明用,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n[0045]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床的工件夹持及退出结构1(以下简称为“结构1”),如图2所示,该结构1安装于车床100内且与进料匣200及尾座300配合使用,工件W容置于进料匣200内(如图5所示),尾座300前端的顶杆310将进料匣200中的工件W顶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1内。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1的前侧周围设置有多个不同方位的刀具架400,每一个刀具架400上均固定有刀具410,用以对工件W进行切削加工。\n[0046]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1主要包括:滑动套管10、夹持组件20、及退料组件30。\n[0047] 由于尾座300的结构并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故省略其说明以免赘述;在此,仅先说明进料匣200的结构,如图2及图3所示,通过支架(如图2虚线所示),进料匣200被安装于夹持组件20的前侧而介于车床100与尾座300之间。\n[0048] 参考图4及图5,进料匣200大致呈矩形中空状并设有进料口210,进料口210连接导引滑槽220,进料匣200底部具有固持钩230以固持工件W并使工件W对齐夹持组件\n20的中心(如图6所示)。进料匣200的一个侧面成型有安装部240,该安装部240上设有螺孔241,通过螺丝500(如图3所示)穿过螺孔241并锁入支架内,则可以将进料匣200锁固于支架上。\n[0049] 进料口210与导引滑槽220之间设有滑门250,用以选择性开启或关闭进料口\n210,借此允许或禁止工件W进入进料口210内;更明确地说,在进料口210两侧的进料匣\n200壁体上,设有两个相向的轨道260,而滑门250两侧则成型有与两个该轨道260相互配合的两个凸肋251,借此使滑门250能够在进料口210上下滑动而开启或关闭进料口210。\n[0050] 进料匣200的底部邻近固持钩230的壁面上设有插孔270,该插孔270的内径大致等于顶杆310的外径,致使顶杆310能够插入此插孔270并将工件W推入夹持组件20的中心。\n[0051] 选择性地,在进料匣200的底部邻近固持钩230处装设有辅助钩280,利用螺丝\n281将辅助钩280锁固于进料匣200的底部且比固持钩230更接近夹持组件20的中心,以确保工件W前端在进入夹持组件20内之前不会下垂或左右偏移,而使工件W能够更加准确地被送入夹持组件20内。\n[0052] 接着,再次参考图1,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1的各部位的细节。\n[0053] 滑动套管10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车床100内(如图6所示),滑动套管10内具有容置孔11,容置孔11的前端成型有锥形孔12。\n[0054] 夹持组件20容置于滑动套管10内,夹持组件20的前端延伸出两个以上弹性夹爪\n21,这些弹性夹爪21的外表面形成与锥形孔12相互配合的锥状部211,且这些弹性夹爪21围设出工件夹持孔22,夹持组件20的后端具有容槽23,并在容槽23及工件夹持孔22之间开设有穿孔231。夹持组件20的后端另外螺接有帽盖24,借此将退料组件30固定于容槽\n23内。\n[0055] 退料组件30包含固定于容槽23内的套筒31、容置于套筒31内并凸伸于工件夹持孔22的推杆32、及弹性抵靠该推杆32的弹簧33,该套筒31容置于该夹持组件20及该帽盖24之间;为了使推杆32及弹簧33更容易安装在退料组件30内,套筒31的前端螺接有旋塞件34,为此,套筒31前端内壁设有内螺纹311,而旋塞件34的外表面则具有与内螺纹\n311相互螺接的外螺纹341,并且旋塞件34设有位于后端的埋孔342及位于前端并与该埋孔342相通的穿孔343。\n[0056] 推杆32及弹簧33容置于套筒31内,推杆32具有杆体321及凸伸自该杆体321后段的挡块322,杆体321的外径大致等于旋塞件34的穿孔343的内径,挡块322的外径则大致等于埋孔342的内径,故此,推杆32可以在套筒31内前后滑动,但由于挡块322的限制而无法完全脱离套筒31。\n[0057] 推杆32的挡块322除了阻挡推杆32完全凸伸出套筒31之外,挡块322的后侧面还用以供弹簧33的一端抵靠,而弹簧33的另一端则抵靠套管31的后侧内壁。\n[0058] 参考图6至图9,以下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1的操作过程。\n[0059] 在工件W如图5所示从导引滑槽220进入进料匣200的进料口210而承托于固持钩230上之后,此时最下面的工件W对齐由弹性夹爪21围设的工件夹持孔22及推杆32;然后,如图6所示,尾座300朝夹持组件20方向移动(如图6朝右箭头所示),直到尾座300的顶杆310接触并推挤最下面的工件W为止。\n[0060] 如图7所示,尾座300的顶杆310继续推挤工件W,而将固持钩230上所承托的工件W推入夹持组件20内并接触退料组件30的推杆32。此时,推杆32受到工件W的挤压而朝向套筒31内部缩回并压缩弹簧33,借此在工件W的两侧达成力量平衡。然后,滑动套管\n10朝向夹持组件20的弹性夹爪21滑动并使锥形孔12迫紧锥状部211,致使弹性夹爪21能够牢牢夹持住工件W。\n[0061] 如8图所示,在工件W被牢牢夹持住之后,尾座300及进料匣200分别远离夹持组件20;接着,刀具架400接近夹持组件20并以其上的刀具410对工件W进行切削作业。\n[0062] 如图9所示,在刀具410对工件W进行切削作业完成之后,滑动套管10远离夹持组件20,此时弹性夹爪21不再受到滑动套管10的锥形孔12的压迫,所以弹性夹爪21便得以松开工件W;之后,原本受到挤压的弹簧33借由其本身的弹力而驱使推杆32将工件W顶出工件夹持孔22外。\n[006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15-09-0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23B 13/00
专利号: ZL 201020262315.0
申请日: 2010.07.12
授权公告日: 2011.03.16
- 2011-03-1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1-12-05 | 2011-12-05 | | |
2 | | 2011-12-05 | 2011-12-05 | | |
3 | | 2011-12-05 | 2011-12-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