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高速线材合格成品线卷的卸卷对齐方法 |
申请号 | CN201010233071.8 | 申请日期 | 2010-07-22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1027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21C47/24 | IPC分类号 | B;2;1;C;4;7;/;2;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卸甲甸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黄辉;黄立志;张欢;赵智刚 |
代理机构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姚姣阳 |
摘要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的卸卷对齐方法,是一种高速线材合格成品线卷的卸卷对齐方法,当PF线卸卷站有盘卷要卸卷时,卸卷小车在卸料位升起,把盘卷托起,小车托着盘卷往卸料台架行走,行走到光电管PH4有信号且小车行走距离L大于或等于L3,小车停止前进下降,把盘卷卸到卸料台架上。卸第二卷时,小车停止位置L4=L3-LPJ-L0,到位后,小车下降,把盘卷卸到卸料台架上。卸第三卷时,光电管PH3有信号,且L大于或等于L5=L4-LPJ,L5要大于LMIN。本发明不需要增加昂贵的检测设备即可实现上述的卸卷对齐方法,避免了盘卷因卸卷带来的擦伤问题;并且卸卷能力加强,满足了生产的需要。
1.高速线材合格成品线卷的卸卷对齐方法,包括卸卷小车和卸卷台架,其特征在于:
按以下步骤进行:
(1)在卸卷小车和卸卷台架之间,在同一垂直面上,安装两个光电管,第一光电管在高处,第二光电管在低处,第一光电管在卸卷小车最高面和位于卸卷小车上的线卷的最高面之间,第二光电管在卸卷小车最高面之下;
(2)在卸卷台架上方一前一后安装两个光电管,第三光电管在前,第四光电管在后;
(3)在卸卷小车传动轴上加装一增量型编码器,与光电管通信;
(4)当卸卷站有线卷要卸卷时,卸卷小车在卸料位升起,把第一线卷托起,卸卷小车托着第一线卷往卸料台架行走,根据当第一光电管有信号时增量型编码器的码值与当第一光电管无信号时增量型编码器的码值之差,得出第一线卷的长度,根据当第二光电管一有信号时卸卷小车行走的距离与第一光电管一有信号时卸卷小车行走的距离之差,得出第一线卷端面与卸卷小车边缘的距离,卸卷小车行走到第四光电管有信号时,卸卷小车停止前进,卸卷小车停下降把第一线卷卸到卸料台架上,并测出卸卷小车行走的距离;
(5)卸第二线卷时,卸卷小车停止位置为步骤(4)中卸卷小车行走的距离减去第一线卷的长度,再减去第一线卷端面与卸卷小车边缘的距离,卸卷小车到位后,卸卷小车在卸料位升起,把第二线卷托起,卸卷小车托着第二线卷往卸料台架行走,到位后把第二线卷卸到卸料台架上;
(6)卸第三卷时,第三光电管有信号,且小车行走距离大于或等于小车卸第三卷时的停止位置;
(7)卸完第三卷后,卸料台架移动,换另一组卸卷通道,再重复步骤(4)~步骤(6)。
高速线材合格成品线卷的卸卷对齐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的卸卷对齐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高速线材合格成品线卷的卸卷对齐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在轧钢高速线材厂轧制成线卷,经打包机打包、称重后,需要卸卷小车把线卷运送到卸卷抬架上,再经过行车吊离。\n[0003] 高速线材合格成品线卷典型的卸卷方法是经过卸卷小车把线卷依次运送到卸卷抬架上,卸卷台架上有A、B两通道,每个通道可分别放两卷线卷,当其中一个通道放满时自动换为另一通道,卸卷小车在一个通道里卸卷时,只是通过按在卸卷台架上的光电管信号来放置盘卷,因此,在同一通道的两个盘卷间距很大,行车在进行吊装入库或发货时,还需要进行二次吊装,把两个盘卷对齐贴紧,便于码堆。行车在二次对齐过程中盘卷与地面摩擦,盘卷与行车吊钩摩擦撞击,不仅造成盘卷表面擦伤严重,影响了线材的表面质量,而且很容易发生掉卷砸坏卸卷设备的设备安全事故,造成设备停机。\n[0004] 另外,随着生产节奏的大大提高,行车在进行二次对齐过程中耗用了大量的时间,使得卸卷节奏严重滞后了生产节奏。\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高速线材合格成品线卷的卸卷对齐方法,\n[0006] 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n[0007] 高速线材合格成品线卷的卸卷对齐方法,包括卸卷小车和卸卷台架,按以下步骤进行:\n[0008] (1)在卸卷小车和卸卷台架之间,在同一垂直面上,安装两个光电管,第一光电管在高处,第二光电管在低处,第一光电管在卸卷小车最高面和位于卸卷小车上的线卷的最高面之间,第二光电管在卸卷小车最高面之下;\n[0009] (2)在卸卷台架上方一前一后安装两个光电管,第三光电管在前,第四光电管在后;\n[0010] (3)在卸卷小车传动轴上加装一增量型编码器,与光电管通信;\n[0011] (4)当卸卷站有盘卷要卸卷时,卸卷小车在卸料位升起,把第一盘卷托起,卸卷小车托着第一盘卷往卸料台架行走,根据当第一光电管有信号时卸卷小车编码器的码值与当第一光电管无信号时小车编码器的码值之差,得出第一盘卷的长度,根据当第二光电管一有信号时卸卷小车行走的距离与第一光电管一有信号时卸卷小车行走的距离之差,得出第一盘卷端面与卸卷小车边缘的距离,卸卷小车行走到第四光电管有信号时,卸卷小车停止前进,卸卷小车停下降把第一盘卷卸到卸料台架上,并测出卸卷小车行走的距离;\n[0012] (5)卸第二卷时,卸卷小车停止位置为步骤(4)中卸卷小车行走的距离减去第一盘卷的长度,再减去第一盘卷端面与卸卷小车边缘的距离,卸卷小车到位后,卸卷小车在卸料位升起,把第二盘卷托起,卸卷小车托着第二盘卷往卸料台架行走,到位后把第二盘卷卸到卸料台架上;\n[0013] (6)卸第三卷时,第三光电管有信号,且小车行走距离大于或等于小车卸第三卷时的停止位置;\n[0014] (7)卸完三卷后,卸料台架移动,换另一组卸卷通道,再重复步骤(4)~步骤(6)。\n[0015]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不需要增加昂贵的检测设备即可实现上述的卸卷对齐方法,避免了盘卷因卸卷带来的擦伤问题;并且卸卷能力加强,满足了生产的需要。\n附图说明\n[0016] 图1是本发明的位置关系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7] 实施例一\n[0018] 在卸卷处加装两光电管PH1、PH2,在小车传动轴上加装一增量型编码器S1,如图\n1所示,PH1、PH2的安装位置必须在小车和卸卷台架之间,且在同一垂直面上,PH1在高处,PH2在低处,PH1的高度为小车最高面和线卷最高面之间,PH2的高度为小车最高面的下方。\n当盘卷卸在卸卷小车上时,小车向上料台架方向行走,这时若盘卷端面与小车边缘对齐即L0=0,则PH1和PH2几乎同时有信号,L1是当2#光电管一有信号小车行走的距离L2与\n1#光电管一有信号时小车行走的距离L1差,即L0=L2-L1。\n[0019] 要保证后一卷能紧靠前一卷,靠近卸料台架侧盘卷面必须伸出小车面或齐平,即L0>=0,但不能过大,以免掉卷。若L0<0,则小车面伸出盘卷,小车在卸第二卷时,由于小车面已经贴紧了前一卷,因此,这时两盘卷是不能紧靠的,留有L0的间隙。由于各盘卷的打捆长度不一样,因此盘卷的中心点也不一致,要保证盘卷面必须伸出小车面或齐平,小车每次退回的位置也不一致。此位置根据装在小车的编码器码值算出。\n[0020] 小车的零位到卸卷台架的距离是恒定的,所以小车在卸第一卷时,小车的行走距离L3是恒定的,即小车行走到L3时停止,卸卷到此处。根据光电管PH1可算出盘卷的长度LPJ。即当PH1有信号时小车编码器的码值LPH11和当PH1无信号时小车编码器的码值LPH12之差,LPJ=LPH12-LPH11则小车在卸第二卷的停止位置L4=L3-LPJ。依次类推可算出第三卷的卸卷位置。\n[0021] 在卸料台架上装有两个光电管PH3、PH4,如图1所示,小车在卸第一卷时光电管PH4必须有信号,且小车行走距离L必须大于或等于L3。当卸第三卷时,光电管PH3必须要有信号,且L必须大于或等于LMIN。判断编码器工作是否正常,以每秒钟检测编码器的脉冲变化量,若无变化或变化小于一定数值则编码器工作异常,反之,若变化过大编码器工作也异常。出现这种状况时,则会停止卸卷且发出报警告之操作工。\n[0022] 本实施例的高速线材合格成品线卷的卸卷对齐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n[0023] 当PF线卸卷站有盘卷要卸卷时,卸卷小车在卸料位升起,把盘卷托起,小车托着盘卷往卸料台架行走,行走到光电管PH4有信号且小车行走距离L大于或等于L3,小车停止前进下降,把盘卷卸到卸料台架上;\n[0024] 卸第二卷时,小车停止位置L4=L3-LPJ-L0,到位后,小车下降,把盘卷卸到卸料台架上;\n[0025] 卸第三卷时,光电管PH3有信号,且小车行走距离L大于或等于小车卸第三卷时的停止位置L5=L4-LPJ;\n[0026] 卸完三卷后,卸料台架移动,换另一组通道,再重复进行第一步骤。\n[0027] 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同等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20-07-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21C 47/24
专利号: ZL 201010233071.8
申请日: 2010.07.22
授权公告日: 2012.02.29
- 2012-02-29
- 2011-03-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21C 47/24
专利申请号: 201010233071.8
申请日: 2010.07.22
- 2011-01-12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