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光伏支架的连接件及光伏系统 |
申请号 | CN202221616722.6 | 申请日期 | 2022-06-27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2S20/25 | IPC分类号 | H;0;2;S;2;0;/;2;5;;;F;2;4;S;2;5;/;6;1;3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北京中科中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2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北京中科中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北京中科中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石建春 |
代理机构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玉兵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的连接件及光伏系统,包括上接触板,其上设有上安装孔,连接件通过螺栓穿过上安装孔与导轨固定连接;还包括下接触板,其上设有下安装孔,连接件通过螺栓穿过下安装孔与夹具固定连接;上接触板和下接触板之间设有支撑连接件用以对上接触板和下接触板进行支撑。采取连接件的上接触板、下接触板分别与导轨以及彩钢瓦上的夹具固定连接,这样能够将光伏支架上的光伏组件离屋顶的进行高度的增加,提高散热空间,达到光伏组件降温散热目的。
1.一种光伏支架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包括上接触板(31),所述上接触板(31)上设有上安装孔(32),所述连接件(3)通过螺栓穿过上安装孔(32)与导轨(4)固定连接;
还包括下接触板(35),所述下接触板(35)上设有下安装孔(34),所述连接件(3)通过螺栓穿过下安装孔(34)与夹具(2)固定连接;
还包括支撑连接件(33),所述上接触板(31)和下接触板(35)通过与支撑连接件(33)连接用以对上接触板(31)和下接触板(35)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触板(31)和下接触板(35)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孔(32)和下安装孔(34)均设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33)具有一条,所述连接件(3)为C字型、Z字型或工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33)具有两条,并沿上接触板(31)和下接触板(35)的相对两侧边缘延伸设置,所述连接件(3)为矩形框。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加强筋(6),所述加强筋(6)一端连接于上接触板(31)的侧端部,另一端连接于下接触板(35)的侧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加强筋(6),所述上接触板(31)与支撑连接件(33)通过加强筋(6)相连接;所述下接触板(35)与支撑连接件(33)通过加强筋(6)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33)的纵向高度不超过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触板(31)、下接触板(35)、支撑连接件(33)的厚度为2‑3mm。
10.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3)。
一种光伏支架的连接件及光伏系统\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支架的连接件及光伏系统。\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彩钢屋面进行光伏系统的安装,而光伏支架作为光伏系统中支撑光伏组件的重要结构主要由夹具、导轨、压块、螺栓等构件组成,但是光伏系统通过现有的光伏支架结构安装完成后,会使光伏系统中的光伏组件距离屋面板较低,这种情况会导致在夏季或者厂房内部有热源,彩钢屋面的面板温度升高的情况下,由于光伏系统中的光伏组件与屋面的空间狭小,导致光伏组件散热效果差。\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支架的连接件,提高现有支架系统总体高度,在夏季或者厂房内部有热源导致屋面板温度较高时,加大散热的空间,从而提升光伏组件散热效果。\n[0004]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n[0005] 一种光伏支架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上接触板,所述上接触板上设有上安装孔,所述连接件通过螺栓穿过上安装孔与导轨固定连接;\n[0006] 还包括下接触板,所述下接触板上设有下安装孔,所述连接件通过下螺栓穿过下安装孔与夹具固定连接;\n[0007] 还包括支撑连接件,所述上接触板和下接触板通过与支撑连连接用以对上接触板和下接触板进行支撑。\n[0008] 作为优选,所述上接触板和下接触板平行设置。\n[0009] 作为优选,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均设有多个。\n[0010]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连接件具有一条,并沿上接触板和下接触板的延伸设置,所述连接件为C字型、Z字型或工字型。\n[0011]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连接件具有两条,分别沿上接触板和下接触板的相对两侧边缘延伸设置,所述连接件为矩形框。\n[0012] 作为优选,还包括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一端连接于上接触板的侧端部,另一端连接于下接触板的侧端部。\n[0013] 作为优选,还包括多条加强筋,所述上接触板与支撑连接件通过加强筋相连接;所述下接触板与支撑连接件通过加强筋相连接。\n[0014]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连接件的纵向高度不超过100mm。\n[0015] 作为优选,所述上接触板、下接触板、支撑连接件的厚度为2‑3mm。\n[0016]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光伏系统,所述光伏系统包括上述连接件。\n[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取连接件的方式将光伏支架的部件进行连接,上接触板、下接触板分别与导轨以及彩钢瓦上的夹具固定连接,能够将光伏支架上原本的高度进行增加,这样能够将光伏支架上的光伏组件与屋顶的距离进行高度的增加,提高散热空间,达到光伏组件降温散热目的。\n附图说明\n[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支架的连接件与夹具和导轨连接的示意图;\n[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支架的连接件与夹具和导轨连接的左视图;\n[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C字型连接件的示意图;\n[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Z字型连接件的示意图;\n[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矩形框型连接件的示意图;\n[0023]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工字型连接件的示意图;\n[0024]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C字型连接件上接触板与下接触板连接加强筋的示意图;\n[0025]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Z字型连接件上接触板与下接触板连接加强筋的示意图;\n[0026]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矩形框型连接件上接触板与下接触板连接加强筋的示意图;\n[0027]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工字型连接件上接触板与下接触板连接加强筋的示意图;\n[0028]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C字型连接件上接触板与下接触板分别与支撑连接件连接加强筋的示意图;\n[0029]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Z字型连接件上接触板与下接触板分别与支撑连接件连接加强筋的示意图;\n[0030]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工字型连接件上接触板与下接触板分别与支撑连接件连接加强筋的示意图;\n[0031]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矩形框型连接件上接触板与下接触板分别与支撑连接件连接加强筋的示意图。\n[0032] 图中:\n[0033] 1‑彩钢瓦、2‑夹具、3‑连接件、31‑上接触板、32‑上安装孔、33‑支撑连接件、34‑下安装孔、35‑下接触板、4‑导轨、5‑光伏组件、6‑加强筋。\n具体实施方式\n[003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n[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n[0036]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n[0037]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n[0038] 如图1和2所示,用于提升光伏组件整体高度的连接件3安装于彩钢瓦1上的夹具2的上部,连接件3中的下接触板35通过其上设置的多个下安装孔34与夹具2通过螺栓与螺帽进行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用的圆孔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腰孔、方孔等其他常见孔型。可选的,孔的数量为多个,采用多孔数量,能够在现场使用时进行需要的调整,同时作为平行设置的板材,这些多孔形式也能适当的为连接件3减重,适宜的减轻整体系统对彩钢瓦\n1的压力。\n[0039] 上接触板31与下接触板35互相平行设置,下接触板35与上接触板31互相平行设置能够更好的对光伏组件5进行支撑,使其支撑的更加平稳,上接触板31通过其上设置的多个上安装孔32与用于安置光伏组件5的导轨通过螺栓与螺帽进行连接。同上,本实施例中上安装孔32用的圆孔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腰孔、方孔等其他常见孔型。可选的,孔的数量为多个。\n[0040] 上接触板31和下接触板35之间通过支撑连接件33连接用以对上接触板31和下接触板35进行支撑。本实施例中,支撑连接件33设于上接触板31和下接触板35的一端,可以形成如图3所示的C字型连接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如图4、6所示的可以形成Z字型连接件、工字型。而另外的实施例中支撑连接件33可以设置成两条,并沿上接触板31和下接触板35的相对两侧边缘延伸设置,则如图5所示可以形成矩形框型连接件。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接触板31、下接触板35与支撑连接件33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采用分步进行单独焊接的形式形成整体的连接件3。\n[0041]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的C字型连接件的上接触板31的侧端部与下接触板35的侧端部连接有多根加强筋6,此外也可以如图11所示C字型连接件的上接触板31与下接触板35分别与支撑连接件33连接多根加强筋6。\n[0042] 而另外几种实施例可以如图8、9、10所示,Z字型、工字型、矩形框型连接件的上接触板31的侧端部与下接触板35的侧端部连接有多根加强筋6。此外也可如图12、13、14所示Z字型、工字型、矩形框型连接件的上接触板31与下接触板35分别与支撑连接件33连接多根加强筋6。其中连接件3中的加强筋6可以和连接件3一体成型,也可后期进行焊接。通过加强筋6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对上接触板31与下接触板35进行支撑,增强支撑连接件33的支撑力度,同时也可以对上接触板31与下接触板35分别与支撑连接件33的夹角处形成支撑,防止压力过大,经过一段时间的损耗后上接触板31与下接触板35分别与支撑连接件33的连接处出现断裂造成危险的形成。\n[0043] 本实施例中上接触板31、下接触板35、支撑连接件33的厚度为2‑3mm,而支撑连接件33的纵向高度不超过100mm。如采用钣金加工成型则上接触板31、下接触板35、支撑连接件33的厚度为2‑3mm,支撑连接件33的纵向高度最佳为60mm,也可以采用定制的铝合金型材,则接触板31、下接触板35、支撑连接件33的厚度为2.5‑3mm,支撑连接件33的纵向高度最佳为60mm。连接件3采用此高度设置既可以提升整体的高度,增加空间光伏组件与彩钢瓦的空间距离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又不会因为支撑过高发生危险,而厚度的设置是在尽量减轻重量的基础上能够保证支撑强度,防止支撑不牢发生危险。\n[0044]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包括附图3‑14所示的任意一种连接件3。\n[0045]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