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便携式终端系统 |
申请号 | CN01132560.7 | 申请日期 | 2001-09-04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343045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东京都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森右京 |
代理机构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栾本生;傅康 |
摘要
一种便携式终端系统具有:一个便携式终端设备和一个用于将来自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电信号转变为声波信号的外部扬声器(6)其中将该便携式终端设备(21)和外部扬声器部分(19)装有第一和第二连接器(20),(2)并将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电连接,将来自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电信号传送到外部扬声器(6)。第一连接器(20)和外部扬声器(6)有传输孔(18),(8)用于将由外部扬声器(6)根据电信号转换的声波信号传送到该便携式终端设备侧。
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终端系统,装有一个便携式终端设备,如 便携式电话(蜂窝电话)等,和一个外部的扬声器,用于将来自便携 式终端设备的电信号转换成声波信号。\n背景技术\n到目前为止,由蜂窝电话所代表的各种便携式终端设备一直被要 求增进来自通信方话音的声音和呼叫接收声音质量,也要求尺寸上更 加小型化。为了使便携式终端设备小型化,需要减小便携式终端设备 中内装式扬声器的尺寸和厚度。\n随着内装式扬声器的尺寸和厚度的减小,通信方话音的声音和呼 叫接收声音质量被大大降质,声音音量也被大大降低。另外,对便携 式终端设备小型化的要求使得增加内装式扬声器的尺寸是困难的。因 此,在此对便携式终端设备提供一个外部的扬声器而在便携式终端设 备中不安装内装式扬声器的技术是已知的。\n依据这种技术,将外部的扬声器紧固到便携式终端设备,因此需 要对信号侧端和接地侧端实现有线连接以便将外部的扬声器和便携 式终端设备相互连接。而且,需要为外部的扬声器重新提供一个包装 盒。结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具有便携式终端设备和外部扬声器的便 携式终端系统必须被设计成较大的尺寸。\n 发明内容\n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装有外部扬声器的紧凑尺寸 的便携式终端系统。\n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依据本发明,一种便携式终端系统包括:\n一个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一个外壳和一个第一连接器;\n一个外部扬声器部分,用于将来自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电信号转换 成声波信号,该外部扬声器部分包括一个外部扬声器和一个第二连接 器;\n传输孔,将由该外部扬声器从电信号转换成的声波信号通过它传 送到便携式终端设备,传输孔被构成在第一连接器和外部扬声器中;\n其中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在电气上相互连接,以便把电信号从该便 携式终端设备传送到该外部扬声器。\n依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系统,第一和第二连接器被装备到 便携式终端设备系统,以使对信号侧端和接地侧端实行有线连接是不 必要的。而且,依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系统,通过提供传输孔, 将该便携式终端设备用作外部扬声器的包装盒。\n 附图说明\n图1是示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一种便携式终端系统概 貌的简图;\n图2是示出在图1的扬声器系统附近机壳后面的剖面图;\n图3是示出图1的扬声器系统分开的透视图;\n图4是图3的剖面图;和\n图5是示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一种便携式终端系统的 扬声器系统分开的剖面图。\n 具体实施方式 \n将参考附图描述依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n(第一实施方案)\n图1是示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一种便携式终端系统 的简图。\n在这种实施方案中,扬声器系统30被安装在便携式终端设备 21,如蜂窝电话,PHS(个人手持电话系统),如图1中所示的发送 接收机等的机壳背面22(外壳的背面)上。扬声器系统30的安装位 置被放在机壳背面22,因为它并不妨碍便携式终端设备21的操作, 扬声器系统30的安装位置可被装在便携式终端设备21的侧面(外壳 的侧面)。\n当便携式终端系统被设计成这样,以致扬声器系统30可被安装 在机壳后面22的上部,如图1中所示时,握紧便携式终端设备21的 用户的手在便携式终端设备处于电话呼叫或操作之下时被防止靠近 扬声器系统30。因此,用户握持便携式终端设备21是容易的。\n图2是示出图1的扬声器系统30附近机壳背面22的剖面图。图 3A和3B示出扬声器系统30被分开的透视图。图4A和4B是分别沿 着图3A的A-A’方向和图3B的B-B’方向取下的剖面图。\n扬声器系统30包括外部扬声器部分19和接收侧连接器20。在 这种实施方案中,螺杆螺纹被构成在外部扬声器部分19(第二连接 器)的端子2上,与螺杆螺纹对应的被攻丝的孔构成在接收侧连接器 20(第一连接器)中。通过螺杆螺纹和被攻丝的孔之间的啮合,外部 扬声器部分19和接收侧连接器20在电气上被相互连接,从而将电信 号从便携式终端设备21传送到外部扬声器部分19。便携式终端设备 21包括一个机壳(外壳)和接收侧连接器20(第一连接器)。\n在以上的实施方案中,螺杆螺纹被构成在外部扬声器部分侧,对 应于螺杆螺纹的被攻丝的孔被构成在接收侧的连接器侧。然而,螺杆 螺纹可被构成在接收侧的连接器侧,而对应于螺杆螺纹的被攻丝的孔 被构成在外部扬声器部分侧。简短地说,螺杆螺纹和被攻丝的孔可用 任何方式构成,只要外部扬声器部分19和接收侧连接器20可通过啮 合被牢固地相互连接。\n如图2中所示,外部扬声器部分19装有动态扬声器6,包括信 号电流流过的话音线圈9,产生磁通的磁铁12,用于调节话音线圈9 内部的磁通方向的极靴11,用于调节话音线圈9外部的磁通方向的 轭7,用于辐射声波信号的振动板13,用于使低频段的声波信号被极 好地辐射的隔音板10,作为传输孔起作用的空气孔8,用于将声波信 号传送到便携式终端设备21,和用于固定以上部件的绝缘框架1。\n外部扬声器部分19还包括绝缘体3,物理上被与端子2,4和框 架1耦合,电气上将端子2和4相互隔离,和导线14,5,被提供在 框架1中并被用于分别将端子2,4连到话音线圈9。导线14,5被 连到话音线圈9的不同端。\n接收侧连接器20包括绝缘体17,在物理上被与端子15,16耦 合,电气上将端子15和16相互隔离。空气孔18作为传输孔起作用, 被构成与空气孔8面对,导线23用于电气上将端子15连接输出信号 的接地侧,和导线24用于电气上将端子16连到输出信号的信号侧。\n在图3A和3B中,空气孔18被设计成U-型。然而,空气孔18 的形状并不限于U型,空气孔18可被设计成任何形状,只要当外部 扬声器部分19和接收侧连接20相互螺纹连接时,通过空气孔8传送 的声波信号达到便携式终端设备21。\n如图2中所示,当外部扬声器部分19和接收侧连接器20被相互 螺纹连接时,端子2和端子15在电气上被相互连接,而端子4和端 子16在电气上被相互连接。在这种状态下,被动态扬声器6转换的 声波信号被允许通过利用空气作为声音媒介经空气孔8和空气孔18 传送到便携式终端设备21。\n因此,当由便携式终端设备21从一个导体(未示出)接收到的 话音所对应的接地侧信号或与呼叫接收声音对应的接地侧信号被传 送时,接地侧信号流经导线23,端子15,2和导线14进入话音线圈 9。而且,当由便携式终端设备21从一个导体(未示出)接收到的话 音所对应的电信号或与呼叫接收声音的对应的电信号被传送时,电信 号流经导线24,端子16,4和导线5进入话音线圈9。\n当这些信号流入话音线圈9时,根据Fleming左手规则,力被施 加到话音线圈,直接连到话音线圈9的振动板13被振动。按照以上 的步骤,动态扬声器6被驱动,将来自便携式终端设备21的电信号 转换成声波信号并辐射声波信号。由动态扬声器6所转换的声波信号 被通过空气孔8和18传送到便携式终端设备21。此时,便携式终端 设备21被用作外部扬声器6的包装盒。\n(第二实施方案)\n图5A和5B是示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便携式终端系统的 扬声器系统被分开的剖面图,与图4A和4B对应。在图5A和5B中, 与图4A和4B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n依据本实施方案,如图5A和5B中所示,外部扬声器部分26和 接收侧连接器27可用端子4和16之间接触面的摩擦力,端子24和 25之间的接触面的摩擦力相互固定。利用这种结构,对外部扬声器 部分26和接收侧连接器27提供螺杆螺纹和被攻丝的孔是不必要的, 因此可以减少制造步骤数。\n最好对端子16提供一个弹簧,当外部扬声器部分19和接收侧连 接器20被相互螺纹连接时,在端子4和16之间的物理接触和电气连 接之间的强度被增强。\n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便携式终端设备和外部扬声器的外壳被 分别装有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利用这些连接器便携式终端设备和外部 扬声器可被电连接,第一连接器和外部扬声器装有传输孔,通过该传 输孔由外部扬声器产生的声波信号被传送到便携式终端设备侧。因 此,对信号侧端子和接地侧端子专门实行有线连接并也以新的方式提 供包装盒是不必要的。这样,便携式终端系统可被小型化。
法律信息
- 2011-11-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H04B 1/38
专利号: ZL 01132560.7
申请日: 2001.09.04
授权公告日: 2004.04.14
- 2004-04-14
- 2002-04-03
- 2001-12-1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