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带弹簧推动结构的电磁继电器 |
申请号 | CN200510052291.X | 申请日期 | 2005-02-03 |
法律状态 | 暂无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200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652278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1H51/04 | IPC分类号 | H;0;1;H;5;1;/;0;4;;;H;0;1;H;5;0;/;5;6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北部工业区东林路560-564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刘金枪 |
代理机构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摘要
带弹簧推动结构的电磁继电器,涉及磁保持继电器。提供一种带弹簧推动结构的电磁继电器。设磁路部分、静簧、动簧、底座、中间机构,磁路部分的线圈与轭铁依靠轭铁定位在底座上,衔铁、静簧和动簧设在底座上,静簧由静触点与静簧片铆接组成,动簧由两片动簧片对叠后与引出片铆接而成,头部铆接动触点形成电路的通道、铆接铆钉形成定位弹簧的凸起结构;中间机构由推动块和弹簧组成,弹簧的一端装在推动块上部分的窗口内的凸起结构上,另一端装在动簧组合头部的凸起结构上。其中间机构由推动块和弹簧组成,触点超行程不由动簧的变形直接产生,而是由弹簧的压缩变形产生。能满足继电器特定的触点超行程设计要求,也解决因动簧变形产生高周疲劳等问题。
1.带弹簧推动结构的电磁继电器,设有磁路部分、静簧组合、动簧组合、底座、中间 机构和外壳,磁路部分由线圈、轭铁和衔铁组成,线圈与轭铁相互插装后依靠轭铁定位在底 座的定位槽上,衔铁依靠其中心的转轴定位在底座的轴孔上,其特征在于静簧组合和动簧组 合设在底座上,静簧组合由静触点与静簧片铆接组成,动簧组合由两片动簧片对叠后与引出 片铆接而成,动簧片的自由端铆接动触点形成电路的通道,铆接铆钉形成定位弹簧的凸起结 构;中间机构由推动块和弹簧组成,推动块一端为窗口形状,窗口内设与所述的动簧自由端 的凸起结构相对的凸起结构,弹簧的一端装在所说的推动块窗口内凸起结构上,另一端装在 所说的动簧组合自由端的凸起结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弹簧推动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块设单 向凸起结构,所述的中间机构的弹簧只装在所述的动簧自由端的一表面的凸起结构上,静簧 组合设上静簧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弹簧推动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块设双 向凸起结构,所述的中间机构的弹簧同时装在所述的动簧自由端的两表面的凸起结构上,静 簧组合设上静簧组合和下静簧组合。
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尤其是一种带弹簧推动结构的电磁继电器。\n背景技术\n当前,电子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高可靠、大功率、低功耗、小体积、低成本等。 磁保持继电器作为一种机电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控制、电力系统、办公设备、家用 电器、通讯设备、航天航空等领域。特别是当磁保持继电器工作时,磁路部分中的永磁铁 磁性代替了普通电磁继电器的线圈产生的电磁,线圈无须长期通电励磁,使其具有接近“0” 功耗的特性,在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其应用日趋广泛。\n图1为已有的一种小型大功率磁保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专利号:99202168.5)。它 由磁路部分、底座部分和中间机构构成,底座部分包括底座16、静簧组合17、动簧组合 18,磁路部分由线圈12、轭铁13和衔铁组合14构成,衔铁组合可沿其中心插装的金属转 轴19转动。中间机构仅由一个两边带卡槽的推动块15担当。当线圈通电后驱动衔铁转动 时,衔铁带动推动块直接推动动簧组合末端的小动簧变形,实现触点的切换和产生触点的 超行程。因此,这种结构的继电器要求动簧具备足够的柔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动簧的载 流能力,同时容易造成动簧组合末端的小动簧因为变形而产生高周疲劳,发生机械参数变 化甚至断裂等失效问题。如何解决动簧的高周疲劳,又保证必要的触点超行程,这些问题 成为这类磁保持继电器设计的一个难点。\n发明内容\n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弹簧推动结构的电磁继电器。该种类型的继电器的中间 机构由推动块和弹簧共同组成,触点超行程不是由动簧的变形直接产生,而是通过弹簧的 压缩变形产生。因此,既能够满足继电器特定的触点超行程的设计要求,也解决了因为动 簧的变形产生高周疲劳等问题。\n本发明设有磁路部分、静簧组合、动簧组合、底座、中间机构和外壳。磁路部分的结 构类似图1所示的结构,由线圈、轭铁和衔铁组成,线圈与轭铁相互插装后依靠轭铁定位 在底座的定位槽上,衔铁依靠其中心的转轴定位在底座的轴孔上;静簧组合和动簧组合设 在底座上,静簧组合由静触点与静簧片铆接组成,动簧组合由动簧片与引出片铆接而成, 自由端铆接动触点形成电路的通道,铆接铆钉形成定位弹簧的凸起结构;中间机构由推动 块和弹簧组成,推动块一端为窗口形状,窗口内设与所说的动簧自由端的凸起相对的凸起 结构,弹簧的一端装在所说的推动块窗口内凸起结构上,另一端装在所说的动簧组合自由 端的凸起结构上,从而建立了动簧组合与推动块之间的联系,推动块的下部分的拉杆结构 中设卡槽与衔铁组合的头部配合。因此,使中间机构成为连接衔铁组合与底座部分的中间 传动机构。\n所说的中间机构的弹簧装在推动块窗口的下方,形成单刀单掷(SPST)型产品,静簧 组合设上静簧组合;或者所说的中间机构的弹簧装在窗口的上方和下方,形成单刀双掷 (SPDT)型产品,静簧组合设上静簧组合和下静簧组合。\n本发明中,在推动块的上部分的窗口内安装了弹簧。当线圈驱动衔铁组合绕着转轴旋 转时,同时带动了中间机构动作。中间机构通过弹簧的压缩驱动动簧组合动作,实现触点 的接通和产生触点的超行程,解决了传统结构中依靠动簧变形来产生触点的超行程导致动 簧疲劳的问题。\n本发明中,为了使弹簧在动作中不会脱离既定的工作位置,保证弹簧工作的可靠性, 在推动块的上部分窗口内和动簧组合上同时设凸起结构来定位弹簧。\n本发明中,针对单刀单掷和单刀双掷两种类型的产品,中间机构的形式和工作原理稍 有不同:单刀单掷(SPST)型产品的中间机构,弹簧只装在推动块窗口的下方,触点的分 断由推动块窗口的上窗缘拉动动簧组合来实现,触点的接通和触点的超行程则依靠弹簧的 压缩力量来实现;单刀双掷(SPDT)型产品的中间机构的弹簧则同时装在窗口的上方和下 方,触点的开断和接通均通过上、下弹簧压缩后的压力差拉动动簧组合来实现。\n附图说明\n图1为已有的一种小型大功率磁保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n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单刀双掷型)的结构示意图。\n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单刀单掷型)的结构示意图。\n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单刀双掷型)的中间机构结构图。\n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单刀单掷型)的中间机构结构图。\n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单刀双掷型)的推动块结构图。\n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单刀单掷型)的推动块结构图。\n图8为本发明的动簧组合结构图。\n具体实施方式\n如图2所示,本发明(单刀双掷型)由底座部分、中间机构、磁路部分和外壳组成。 其中:底座部分由上静簧组合2、下静簧组合4和动簧组合3直接插装到底座1上装配而 成;中间机构由推动块6加装弹簧5组成;磁路部分由线圈9、轭铁8和衔铁组合7组成, 线圈与轭铁相互插装后依靠轭铁定位在底座的定位槽上,衔铁组合则依靠其中心的转轴定 位在底座的轴孔上;中间机构通过弹簧与动簧组合连接,通过推动块下部分拉杆结构的卡 槽与衔铁组合连接。当线圈驱动衔铁组合绕着转轴10转动时,同时带动了推动块动作,进 而通过压缩弹簧驱动动簧组合动作,实现触点的接通和产生触点的超行程。\n与图2所示的单刀双掷型产品类似,图3给出单刀单掷型的产品结构,其区别在于底 座部分的静簧组合仅采用上静簧组合11(注:SPST型无该部件),中间机构由推动块11加装 弹簧。\n如图4、5所示,针对单刀双掷和单刀单掷两种类型的产品,中间机构的形式和工作 原理稍有不同:单刀双掷(SPDT)型产品的中间机构(参见图4)的弹簧则同时装在窗口 的上方和下方,触点的开断和接通均通过上、下弹簧压缩后的压力差拉动动簧组合来实现。\n单刀单掷(SPST)型产品的中间机构(参见图5)中,弹簧只装在推动块窗口的下方, 触点的分断由推动块窗口的上窗缘拉动动簧组合来实现,触点的接通和触点的超行程则依 靠弹簧的压缩力量来实现;\n如图6所示,单刀双掷(SPDT)型推动块的上部分为窗口形状结构6.1,窗口的上、 下窗缘均设凸起6.2作为弹簧的定位结构。推动块的下部分为拉杆结构并设卡槽6.3与衔铁 组合连接。\n如图7所示,单刀单掷(SPST)型推动块的上部分为窗口形状结构11.1,窗口的下窗 缘设凸起11.2作为弹簧的定位结构。推动块的下部分为拉杆结构并设卡槽11.3与衔铁组合 连接。\n如图8所示的动簧组合,由两片动簧片对叠后与引出片铆接而成,头部采用铆接铆钉 或其它形式的方法形成定位弹簧的凸起结构3.1。
法律信息
- 2016-04-13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6.03.25
专利权人由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地址由361021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北部工业区孙坂南路91-101号变更为361021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北部工业区东林路560-564号
- 2010-07-1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人由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变更为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由361021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北部工业区孙坂南路91-101号变更为361021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北部工业区孙坂南路91-101号
- 2008-07-16
- 2005-10-05
- 2005-08-10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3-09-10
|
2001-05-10
| | |
2
| | 暂无 |
1999-11-13
| | |
3
| | 暂无 |
1999-01-15
| | |
4
| | 暂无 |
2005-02-03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