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吊篮装置中的吊挂台车移动机构 |
申请号 | CN200410085054.9 | 申请日期 | 2004-10-12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711945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日本比索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东京都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日本比索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日本比索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荒木千博;津山茂久 |
代理机构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强 |
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成使移动方向与移动量不同的吊挂台车和平衡重联动的吊篮装置中的吊挂台车移动机构。吊篮装置(1)构成为,通过由备有后部滑轮机构(31)、前部滑轮机构(32)、和环形卷绕机(33)构成的联动移动机构,将吊运车(13)和平衡重(19)连结。后部滑轮机构构成为,基端固定在悬臂(12)的后端侧的驱动绳(31W)卷绕在设于平衡重上的后部移动滑轮(31M)上并反向,并且卷绕在设于悬臂的后端侧的后部固定滑轮(31F)上并反向,前端结合在吊运车上,前部滑轮机构构成为,基端固定在悬臂的前端侧的连结绳(32W)卷绕在设于平衡重上的前部移动滑轮(32M)上并反向,并且卷绕在设于悬臂的前端侧的前部固定滑轮(32F)上并反向,前端结合在吊运车上。
1.一种吊篮装置中的吊挂台车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下述吊 篮装置中,即,该吊篮装置在由支撑柱部件支撑为可旋转的吊臂部件 上沿着该吊臂部件可移动地设置有吊挂台车,通过从该吊挂台车垂下 的吊绳部件可升降地悬挂支撑作业台而构成,
通过由第一滑轮机构、第二滑轮机构、和驱动机构构成的联动移 动机构,连结着上述吊挂台车、和在比上述吊臂部件的由上述支撑柱 部件支撑的被支撑部靠后的后端侧沿着该吊臂部件可移动地设置的平 衡重部件,
上述第一滑轮机构构成为,基端固定在上述吊臂部件的后端侧的 第一驱动索,卷绕在设于上述平衡重部件上的第一移动滑轮部件上并 反向,并且卷绕在设于上述吊臂部件的后端侧的第一固定滑轮部件上 并反向,前端结合在上述吊挂台车上,
上述第二滑轮机构构成为,基端固定在上述吊臂部件的前端侧的 第二驱动索,卷绕在设于上述平衡重部件上的第二移动滑轮部件上并 反向,并且卷绕在设于上述吊臂部件的前端侧的第二固定滑轮部件上 并反向,前端结合在上述吊挂台车上,
上述驱动机构由驱动上述第一驱动索或第二驱动索在其配索方向 上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篮装置中的吊挂台车移动机构,其特征 在于,
构成为,上述吊挂台车备有垂下横梁部件,该垂下横梁部件在其 长度方向中央可以绕相对于水平面垂直的摆动轴摆动,支撑上述作业 台的上述吊绳从该垂下横梁部件的两端分别垂下,
上述联动移动机构中,第一组的第一驱动索和第二驱动索各自的 前端于夹着上述摆动轴的右侧分别连结在上述垂下横梁部件的前后, 第二组的第一驱动索和第二驱动索各自的前端于夹着上述摆动轴的左 侧分别连结在上述垂下横梁部件的前后,
通过上述两联动移动机构的同步驱动能够使上述吊挂台车沿着上 述吊臂部件移动,并且通过上述两联动移动机构的差动能够使上述垂 下横梁部件摆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吊篮装置中的吊挂台车移动机构,其 特征在于,
构成为,备有检测上述左右联动移动机构的平衡重部件的相对位 置的检测机构,基于该检测机构获得的上述左右联动移动机构的平衡 重部件的相对位置信息来检测上述垂下横梁部件的摆动角度。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吊篮装置中的吊挂台车移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装置,是通过利用绳轮的旋转使卷绕位置移 动来操作卷绕在受驱动机构驱动旋转的绳轮上的驱动索移动的环形卷 绕机。
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在由支撑柱部件可旋转地支撑的吊臂部件上沿着该 吊臂部件可移动地设有吊挂台车、通过从该吊挂台车垂下的吊绳部件 可升降地悬挂支撑作业台而构成的吊篮装置中,将吊挂台车移动的机 构。\n背景技术\n在进行高层建筑物的窗户清扫或外墙面的维护检查等时,使用由 从建筑物的上部垂下的悬挂绳可升降地悬挂支撑作业台的吊篮装置。\n作为这种吊篮装置,有例如特许文献1所公示的技术。它是将备 有卷取机构和可俯仰·旋转的吊臂的台车沿着沿外墙面铺设的导轨可 移动地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上而成,通过将沿着吊臂配索的悬挂支撑 吊篮箱的吊绳用卷取机构卷取·放出而使吊篮箱升降,并且通过沿着 台车的轨道行驶来沿着墙面进行水平移动,进而,通过吊臂的俯仰/旋 转来进行吊篮箱在与墙面分离或接近方向上的水平移动。\n可是,在心架的周围伸出地板而构筑的用心架工程方法(コァェ 法)建成的建筑物中,因屋顶地板的强度的关系而不能在周缘部配设 备有卷取机构的台车的情况较多,对于这种建筑物,使用由其心架部 分的中央上部将吊臂部件支撑为可旋转并且水平而构成的如水平旋臂 式吊车那样的结构(以下称为旋转臂式)的吊篮装置。\n该装置如图9的示意图所示,在以水平状态由立设于建筑物2′的 心架上的支撑柱91支撑为可旋转的作为吊臂部件的吊杆92上,沿着 该吊杆92可移动地设置吊运车(吊挂台车)93,通过从该吊运车93 垂下的吊绳94悬挂支撑吊篮箱(作业台)95。吊篮箱95的升降是通 过由设在吊杆92的被支撑部附近的卷取机构96将吊绳94卷取/放出 来进行的,吊篮箱95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前后左右的移动)是通过吊 杆92的旋转和吊运车93沿着吊杆92的移动来进行的。\n吊运车93的移动机构构成为.将在吊杆92的前后端之间配索为 环状的驱动索97结合在吊运车93上,通过用驱动装置(未图示)驱 动该驱动索绕周向移动,来驱动吊运车93移动。\n在吊运车93上,垂下横梁93A可绕垂直轴摆动地设置在其中央, 吊绳94从该垂下横梁93A的两端分别垂下、结合在吊篮箱95的两端 上,通过垂下横梁93A的摆动,能够使吊篮箱95在水平平面内改变姿 势。\n此外,在夹着吊杆92的被支撑部的后端侧,沿着该吊杆92可移 动地设有平衡重98,使该平衡重98与吊运车93反向联动以保持整个 吊杆92的重量平衡。平衡重98的重量相对于吊运车93及吊篮箱95 的合计重量而设定得较重,构成为能够以较小的移动量对应吊运车93 的较大范围的移动。\n【特许文献1】特开2000-320133号公报\n但是,在如上述那样以前构成的旋转臂式的吊篮装置中,由于吊 运车93与平衡重98移动方向相反,并且移动量也与两者的重量比相 对应而不同,所以需要分别独立配备吊运车93的驱动机构和平衡重98 的驱动机构,并且需要使两者的驱动机构同步地动作,有驱动机构较 复杂、控制也较麻烦的问题。\n此外,必须将用于操作吊运车93所备有的垂下横梁93A摆动的动 力源(电力或油压等)的供给线缆、或用于摆动量控制的控制线缆沿 着吊杆92配设直到吊运车93,这些线缆之类需要做成由挂钩悬挂支撑 等的繁琐的构成以允许吊运车93移动。\n发明内容\n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 构成使移动方向与移动量不同的吊挂台车和平衡重联动的吊篮装置中 的吊挂台车移动机构。\n有关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吊篮装置中的吊挂台 车移动机构,是在由支撑柱部件支撑为可旋转的吊臂部件上,吊挂台 车沿着该吊臂部件可移动地设置着,通过从该吊挂台车垂下的吊绳部 件可升降地悬挂支撑作业台而构成的吊篮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由 第一滑轮机构、第二滑轮机构、和驱动机构构成的联动移动机构,连 结着上述吊挂台车,和在比上述吊臂部件的由上述支撑柱部件支撑的 被支撑部靠后的后端侧沿着该吊臂部件可移动地设置的平衡重部件, 上述第一滑轮机构构成为,基端固定在上述吊臂部件的后端侧的第一 驱动索,卷绕在设于上述平衡重部件上的第一移动滑轮部件上并反 向,并且卷绕在设于上述吊臂部件的后端侧的第一固定滑轮部件上并 反向,前端结合在上述吊挂台车上,上述第二滑轮机构构成为,基端 固定在上述吊臂部件的前端侧上的第二驱动索,卷绕在设于上述平衡 重部件上的第二移动滑轮部件上并反向,并且卷绕在设于上述吊臂部 件的前端侧的第二固定滑轮部件上并反向,前端结合在上述吊挂台车 上,上述驱动机构由驱动上述第一驱动索或第二驱动索在其配索方向 上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构成。\n在该构成中,第一滑轮机构和第二滑轮机构夹着吊挂台车在吊臂 部件的前后对称地配设,分别成为设在平衡重部件上的移动滑轮部件 (第一移动滑轮部件、第二移动滑轮部件)相对于吊挂台车的移动而 相互反向地移动的动滑轮。因此,即使由驱动装置驱动驱动索在前后 任一方向上移动,吊挂台车也在其驱动方向上移动与驱动量相同的 量,另一方面,平衡重在反向移动吊挂台车的移动量除以驱动索(第 一驱动索、第二驱动索)的移动滑轮部件和固定滑轮部件之间的往复 条数的量。即、位于夹着吊臂部件的支撑柱部件的被支撑部的位置的 吊挂台车和平衡重部件是以因驱动装置的驱动而不同的移动量联动分 离或接近的,因而,通过适当地设定平衡重部件的位置和重量,能够 不受限于吊挂台车的位置而通过平衡重部件保持整个吊臂部件的重量 平衡。\n有关技术方案2的吊篮装置中的吊挂台车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上述吊挂台车备有在长度方向中央可以绕垂直的摆动轴摆动 的垂下横梁部件,分别将支撑上述作业台的上述吊绳从该垂下横梁部 件的两端垂下,上述联动移动机构并排地设置两组,在夹着上述摆动 轴的左右两侧、于上述垂下横梁部件的前后分别连结着第一驱动索和 第二驱动索的前端。通过上述两联动移动机构的同步驱动能够使上述 吊挂台车沿着上述吊臂部件移动,并且通过上述两联动移动机构的差 动能够使上述垂下横梁部件摆动。\n在该构成中,通过左右的联动移动机构的同向的同步驱动,使吊 挂台车沿着吊臂部件前后移动,通过左右联动移动机构的差动驱动而 使垂下横梁部件摆动。\n有关技术方案3的吊篮装置中的吊挂台车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备有检测上述左右联动移动机构的平衡重部件的相对位置的 检测机构,基于该上述检测机构获得的上述左右联动移动机构的平衡 重部件的相对位置信息来检测上述垂下横梁部件的摆动角度。\n在该构成中,由于左右平衡重部件的相对位移与垂下横梁部件的 摆动角度对应,所以基于由检测机构得到的左右联动移动机构的平衡 重部件的相对位置信息,可以知道垂下横梁部件的摆动角度。\n有关技术方案4的吊篮装置中的吊挂台车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装置,是通过利用绳轮的旋转使卷绕位置移动来 操作卷绕在由驱动机构驱动旋转的绳轮上的驱动索移动的环形卷绕 机。\n在该构成中,通过利用驱动机构驱动绳轮旋转而操作卷绕在绳轮 上的驱动索移动的卷绕机,驱动前后移动机构的驱动索移动,从而使 吊挂台车及平衡重部件移动。\n根据有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吊篮装置中的吊挂台车移动机 构,能够通过一个驱动装置使吊挂台车和平衡重部件相互分离或接近 而移动,并且由于设在平衡重部件上的移动滑轮部件为动滑轮,所以 能够将平衡重部件的移动量相对于吊挂台车的移动量设定得较小,能 够以简单的构成使移动量不同的吊挂台车和平衡重联动、从而保持整 个吊臂的重量平衡。\n根据有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吊篮装置中的吊挂台车移动机 构,通过同步驱动左右联动移动机构能够使吊挂台车沿着吊臂部件移 动,并且通过差动驱动左右联动移动机构能够使垂下横梁部件摆动。 由此,能够用同一个机构进行吊挂台车的移动和垂下横梁部件的摆 动,并且不需要将用于操作垂下横梁部件摆动的动力源的供给线缆之 类沿着吊臂部件配设直至吊挂台车,由于不再需要这些线缆之类的支 撑构造,所以能够将构成简化。此外,吊臂部件的长度的变更也变得 容易。\n根据有关技术方案3的吊篮装置中的吊挂台车移动机构,通过基 于左右联动移动机构的平衡重部件的相对位置信息来检测垂下横梁部 件的摆动角度,不需要将用于垂下横梁部件的摆动控制信息的控制线 缆之类沿着吊臂部件配设直至吊挂台车,因为不再需要这些线缆之类 的支撑构造,所以能够将构成简化,并且吊臂部件的长度的变更也变 得容易。\n根据有关技术方案4的吊篮装置中的吊挂台车移动机构,由于驱 动机构的驱动装置为环形卷绕机,驱动机构构成得非常小型、轻量, 能够将整个吊篮装置小型、轻量地构成。\n附图说明\n图1是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吊篮装置的移动机构的一构成例的吊 篮装置的侧视图。\n图2是吊篮装置的俯视图。\n图3是支撑台车的放大图。\n图4是悬臂的放大剖视图。\n图5是联动移动机构的示意图。\n图6是前后移动机构的示意图。\n图7是设于吊运车上的垂下横梁的立体图。\n图8是表示使垂下横梁的摆动角度为可检测的平衡重的配置构造 的立体图。\n图9是概示作为以前例的旋转臂式吊篮装置的图。\n具体实施方式\n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n图1是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吊篮装置中的吊挂台车移动机构的一 构成例的吊篮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其俯视图。\n图示的吊篮装置1配置在铺设于建筑物2的屋顶上的轨道2A上, 在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台车11上的作为吊臂部件的悬臂12上、沿着 该悬臂12可移动地设置作为吊挂台车的吊运车13,通过从该吊运车 13垂下的作为吊绳部件的吊绳14可升降地悬挂支撑作为作业台的吊 篮箱15。此外,还备有:沿着轨道2A行驶的行驶驱动机构16,驱动 悬臂12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17,驱动吊篮箱15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 18,和驱动吊运车13沿着悬臂12移动的前后移动机构20。\n建筑物2是通过心架工程方法构筑的,在其心架的屋顶部位上铺 设轨道2A.用心架部位支撑吊篮装置1。其上部的外墙面2B相对于下 部的外墙面2C形成有阶差,此外,下部的外墙面2C俯视为直线状, 与此相对,上部的外墙面2B呈曲线状。即、外墙面2B和外墙面2C的 位置及形状不同。\n吊篮装置1沿着支撑台车11的轨道2A相对于这种建筑物2行驶, 通过由悬臂12的旋转及沿着吊运车13的悬臂12的移动而使吊篮箱15 在水平面内的移动,和由吊篮箱15的升降而在垂直面内的移动,使吊 篮箱15对应到建筑物2的外墙面31A、32A的任意位置,来进行对这 些外墙面31A、32A的清扫或修补等作业。\n下面详细地说明吊篮装置1的各部分。\n支撑台车11如图3中以放大图所示,在台车基座11A的上侧备有 作为支撑柱部件的旋转支撑部11B,并且在台车基座11A的下侧备有行 驶驱动机构16。\n旋转支撑部11B通过油压升降机11C可升降地设置在支撑台车11 上,经由轴承结合在悬臂12的作为被支撑部的承载部12A上,旋转自 如地支撑悬臂12。在其附近设有驱动悬臂12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17。\n行驶驱动机构16由可以沿着轨道2A移动而卡合的车轮组16A、和 驱动该车轮组16A的驱动马达16B构成,通过由驱动马达16B驱动车 轮组16A的车轮旋转,使其沿着轨道2A行驶。\n旋转驱动机构17构成为,固定在设于悬臂12的承载部12A上的 旋转马达17A的旋转轴上的小齿轮与旋转支撑部11B的周围的大径齿 轮17B啮合,通过旋转马达17A的旋转能够驱动悬臂12相对于旋转支 撑部12旋转。\n悬臂12是将多个钢材的桁架构造单元连结在一起而构成为规定的 长度,通过在比其长度方向中央靠后端一侧形成的承载部12A可旋转 地支撑支撑台车11(旋转支撑部11B)。在比该承载部12A靠前端一 侧,如放大剖视图的图4所示,在下面的左右两侧沿着该悬臂12铺设 有卡合支撑吊运车13的导轨12B,此外,在比承载部12A靠后端一侧, 可沿着该悬臂12移动地设有作为平衡部件的平衡重19。\n吊运车13如图4所示,用设于左右两侧的卡合车轮卡合在悬臂12 的导轨12B上,可沿着该导轨12B移动地设在悬臂12上。此外,备有 作为垂下横梁部件的垂下横梁13A。\n垂下横梁13A详细地讲,如后述的图7所示,通过垂直的摆动轴Z 在其长度方向中央可摆动地轴安装在吊运车13上,从其两端分别垂下 吊绳14。\n吊绳14,前端结合在吊篮箱15上,经由吊运车13(垂下横梁13A), 通过悬臂12的下侧布设在邻接于悬臂12的承载部12A的后端侧配设 的升降驱动机构19上。另外,在图1及图3中,该吊绳14由于与上 述移动机构20的驱动索(驱动绳31W)重叠而难以分开,所以省略了 一部分。\n升降驱动机构18没有详细地图示,它备有驱动各个吊绳14的两 个环形卷绕机,通过各环形卷绕机的协调驱动将吊绳14拉回或放出来 而使吊篮箱15升降。\n环形卷绕机省略了其构造的详细的说明,它是如下的装置:使移 动索(此时是吊绳14)卷绕在经由减速机与作为驱动机构的马达连结 的作为绳轮的驱动滑轮上,通过由马达驱动的驱动滑轮的旋转使移动 索相对于驱动滑轮的卷绕位置相对地移动,来驱动移动索移动。该构 成对于后述的联动移动机构30的环形卷绕机33也是同样的。\n前后移动机构20,通过图5中的示意图所示的联动移动机构30, 将吊运车13和平衡重19可联动地连结。\n联动移动机构30由作为第一滑轮机构的后部滑轮机构31、作为第 二滑轮机构的前部滑轮机构32、和作为驱动机构的环形卷绕机33构 成。\n后部滑轮机构31,是在设在平衡重19上的作为第一移动滑轮的后 部移动滑轮31M和设在悬臂12的后端侧上的作为第一固定滑轮的后部 固定滑轮31F之间,绕上作为第一驱动索的驱动绳31W而构成的,该 驱动绳31W,基端固定在悬臂12的后端侧,并且前端与吊运车13结合。 即构成为,基端固定在悬臂12的后端侧的驱动绳31W,卷绕在设于平 衡重19上的后部移动滑轮31M上并反向,同时卷绕在设于悬臂12的 后端侧的后部固定滑轮31F上并反向,前端结合在吊运车13上。在该 构成中,设于平衡重19上的后部移动滑轮31M为动滑轮,如果操作驱 动绳31W的前端(吊运车13)使其向悬臂12的前端侧移动,则后部移 动滑轮31M(平衡重19)向反向(悬臂12的后端侧)移动上述移动量 的1/2。\n前部滑轮机构32,是在设在平衡重19上的作为第二移动滑轮的前 部移动滑轮32M和设在悬臂12的前端侧的作为第二固定滑轮的前部固 定滑轮32F之间,绕上作为第二驱动索的连结绳32W而构成的,该连 结绳32W基端固定在悬臂12的前端侧,并且前端与吊运车13结合。 即构成为,基端固定在悬臂12的前端侧的连结绳32W,卷绕在设于平 衡重19上的前部移动滑轮32M上并反向,同时卷绕在设于悬臂12的 前端侧的前部固定滑轮32F上并反向,前端结合在吊运车13上。由此, 设于平衡重19上的前部移动滑轮32M为动滑轮,如果操作连结绳32W 的前端(吊运车13)使其向悬臂12的后端侧移动,则前部移动滑轮 32M(平衡重19)向反向(悬臂12的前端侧)移动上述移动量的1/2。\n环形卷绕机33设置在后部滑轮机构31的驱动绳31W的后部固定 滑轮31F和吊运车13之间,固定设置在悬臂12上,能够驱动驱动绳 31W向其配索方向的前后任一个方向移动。\n在如上述构成的联动移动机构30中,后部滑轮机构31与前部滑 轮机构32夹着平衡重19前后对称地构成,由于各自的移动索(驱动 绳31W,联动绳32W)的前端结合在吊运车13上,所以无论通过环形 卷绕机33驱动驱动绳31W向前后哪一个方向移动,都能够使吊运车13 与平衡重19以2∶1的移动比例相互反向地联动移动。\n即、在使吊运车13向悬臂12的后端侧移动时,通过环形卷绕机 33驱动后部滑轮机构31的驱动绳31W向后方(图中右侧)移动。由此, 吊运车13向后端侧移动与驱动绳31W的移动量相同的量,通过该吊运 车13的移动,操作前部滑轮机构32的联动绳32W的前端向悬臂12的 后端侧移动,前部滑轮机构32的动滑轮即前部动滑轮32M向悬臂12 的前端侧移动其操作量的1/2,平衡重19向悬臂12的前端侧移动吊运 车13的移动量的1/2。此时,被从环形卷绕机33向悬臂12的后端侧 放出的驱动绳31W,由于在平衡重19向悬臂12的前端侧的移动中消 耗,所以不会产生松弛。\n另一方面,在使吊运车13向悬臂12的前端侧移动时,通过环形 卷绕机33驱动后部滑轮机构31的驱动绳31W向前方(图中左侧)移 动。由此,后部滑轮机构31的后部动滑轮31M(平衡重19)受驱动绳 32W牵引,被操作而向悬臂12的后端侧移动驱动绳31W的移动量的 1/2,通过该前方滑轮机构32的前方动滑轮32M向悬臂12的后端侧移 动,联动绳32W的前端(吊运车13)向悬臂12的前端侧移动前方动滑 轮32M的移动量(平衡重19的移动量)的2倍(即由环形卷绕机33 驱动驱动绳31W的移动量)。\n即、根据该联动移动机构30,能够通过一个机构使吊运车13和平 衡重19向相互反方向以不同的移动比例(2∶1)联动,由此,通过将 平衡重19的重量设定为吊运车13及其悬挂支撑的吊篮箱的合计重量 的2倍,并且使平衡重19距离悬臂12的支点(受旋转支撑部11B支 撑的被支撑部:承载部12A)的位置相对于吊运车13为1/2,能够维 持整个悬臂12的平衡而使吊篮箱15(吊运车13)向前后移动。此外, 由于平衡重19的位置与吊运车13的位置以一定的关系对应,所以通 过检测其位置就能够知道吊运车13的位置,这样能够使吊运车13的 位置检测构成简单化。\n另外,该构成例是分别备有一组后部滑轮机构31的后部动滑轮 31M和后部固定滑轮31F、以及前部滑轮机构32的前部动滑轮32M和 前部固定滑轮32F,用一个动滑轮操作平衡重19移动而使吊运车13 与平衡重19以2∶1的比例沿相互反向联动的,但通过将动滑轮与固 定滑轮做成两组以上并在它们上面绕上驱动索(驱动绳31W,联动绳 32W),就能够将吊运车13和平衡重19的移动比例设定为2∶1以上。\n在此,前后移动机构20,是将如上述构成的联动移动机构30如图 6所概示那样并列地装备左右两组(30L,30R),通过该两个联动移 动机构30L、30R的一起作用,来驱动吊运车13移动。两联动移动机 构30L、30R的平衡重19的重量设定为,使其与吊运车13及吊篮箱15 的合计重量平衡。另外,图中两联动移动机构30L、30R的构成的各部 分标记,是在与上述联动移动机构30相同的标记后面加上L和R。\n各联动移动机构30L、30R的驱动绳31WL、31WR及联动绳32WL、 32WR,如该部位的立体图即图7所示,连结在连结配件13B上,该连 结配件13B分别在设于吊运车13上的垂下横梁13A的左右前端侧的前 后两端上设置。连结配件13B沿着在垂下横梁13A上在其长度方向上 形成的导引槽13C可移动地配设,由此,驱动绳31WL、31WR及联动绳 32WL,32WR的与垂下横梁13A的结合部能够在该垂下横梁13A的长度 方向上移动。\n在这样构成的前后移动机构20中,通过驱动左右的联动移动机构 30L、30R同步地在同方向上等量移动,能够使吊运车13前后移动,并 且通过左右联动移动机构30L、30R的差动,能够使垂下横梁13A摆动。\n即、通过驱动一个联动移动机构(例如30L)向使吊运车13后退 一侧移动规定量、并驱动另一个联动移动机构(同30R)向使吊运车 13前进一侧等量移动,能够不使吊运车13前后移动而如图7中假想线 所示使垂下横梁13A绕Z轴摆动。此外,虽然即使通过在使一个联动 移动机构固定的状态下仅驱动另一个联动移动机构移动规定量也能够 使垂下横梁13A摆动,但此时吊运车13会稍微移动。另外,在垂下横 梁13A摆动时,各联动移动机构30L、30R的各驱动索(驱动绳31WL、 31WR及联动绳32WL、32WR)的与该垂下横梁13A的结合位置如果固定, 则配索线路就变得倾斜,但由于各驱动索经由可相对于垂下横梁13A 移动的连结配件13B结合,所以连结配件13B随着垂下横梁13A的摆 动而移动,能够如图7所示那样保持直线的配索线路。\n垂下横梁13A的摆动角度由联动移动机构30L、30R的驱动量的差 决定,由于各自的驱动量反映着平衡重19L、19R的位置,所以平衡重 19L、19R的前后的相对位移量与垂下横梁13A的摆动角度相对应。因 此,如图8所示,将左右的联动移动机构30L、30R的平衡重19L、19R 上下重合配置,通过用检测机构检测该上下平衡重19L、19R的前后的 相对位移量,能够知道垂下横梁13A的摆动角度。图8是如下的构成, 在位于下侧的平衡重19L的前后分别隔开规定间隔而配设限位开关 19S,如果上侧的平衡重19R相对于下侧的平衡重19L的相对位移量成 为规定以上,则操作限位开关19S,检测到垂下横梁13A的摆动界限。 如果将这些限位开关19S替换为位置检测传感器,则通过其检测信息 能够知道垂下横梁13A的摆动角度。\n根据如上述那样的前后移动机构20,即使在吊运车13上不装备操 作垂下横梁13A摆动的马达等的操作驱动装置也可以,因而,也不需 要进行向该操作驱动装置供给油压或电力等的动力源的线缆等的配 索。此外,由于通过检测平衡重19可以了解吊运车13的位置及垂下 横梁13A的摆动角度,所以也不需要进行将来自吊运车13的位置信息 向该吊篮装置1的控制装置电传送的控制系的线缆的配索。即、不需 要通过线缆之类将吊运车13与支撑台车11连接,结果,仅改变驱动 索(驱动绳31W、联动绳32W)的长度就能够容易地适应不同长度的悬 臂12,具有极高的通用性。
法律信息
- 2011-12-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47L 3/02
专利号: ZL 200410085054.9
申请日: 2004.10.12
授权公告日: 2008.11.12
- 2008-11-12
- 2006-02-22
- 2005-12-2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95-11-23
| | |
2
| | 暂无 |
2002-05-23
| | |
3
| | 暂无 |
2000-12-22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