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 |
申请号 | CN202221835889.1 | 申请日期 | 2022-07-14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IPC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4;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珠海正友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联港工业区红灯片永安路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珠海正友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珠海正友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伍都兵 |
代理机构 | 佛山市顺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关健垣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包括后模组件和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包括后模架以及嵌装在后模架上的后模仁,前模组件包括前模架以及嵌装在前模架上的前模仁,后模组件和前模组件共同围成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模腔,成型注塑模具还包括热流道,前模组件上开设有进胶孔,热流道与进胶孔连通,使得成型的智能机械手外壳4美观无需要加工水口,减少成型冷却时间;成型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一斜顶组件、第二斜顶组件、第三斜顶组件以及用于固定其三者的固定板,第一斜顶组件、第二斜顶组件和第三斜顶组件分别与成型在成型模腔上的智能机械手外壳接触并顶出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保证了智能机械手外壳顺畅脱模。
1.一种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包括后模组件(1)和前模组件(2),所述后模组件(1)包括后模架(101)以及嵌装在所述后模架(101)上的后模仁(102),所述前模组件(2)包括前模架(201)以及嵌装在所述前模架(201)上的前模仁(202),所述后模组件(1)和前模组件(2)共同围成智能机械手外壳(4)的成型模腔(5),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注塑模具还包括热流道(11),所述前模组件(2)上开设有进胶孔(203),所述热流道(11)与所述进胶孔(203)连通;所述成型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一斜顶组件(6)、第二斜顶组件(7)、第三斜顶组件(8)以及用于固定其三者的固定板(9),所述第一斜顶组件(6)、所述第二斜顶组件(7)和所述第三斜顶组件(8)分别与成型在所述成型模腔(5)上的智能机械手外壳(4)接触并顶出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顶组件(6)至少设有二个,所述第一斜顶组件(6)包括第一斜顶杆(601)、第一斜顶座(602)和第一滑座(603),所述第一斜顶座(602)设置在所述后模架(101)上,所述第一斜顶杆(601)底端穿过所述第一斜顶座(602)后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座(603)内,所述第一斜顶杆(601)顶端设有第一抵持面(6011),所述第一抵持面(6011)与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4)的第一端面(401)接触配合,所述第一斜顶杆(601)一侧设有第一凸块(6012),所述第一凸块(6012)与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4)的凸台(402)侧壁接触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顶杆(601)的底端穿设有第一销轴(604),所述第一滑座(603)设有第一滑槽(6031),所述第一斜顶杆(601)通过所述第一销轴(604)滚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603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顶组件(7)至少设有六个,所述第二斜顶组件(7)包括第二斜顶杆(701)、第二斜顶座(702)和第二滑座(703),所述第二斜顶座(702)设置在所述后模架(101)上,所述第二斜顶杆(701)底端穿过所述第二斜顶座(702)后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座(703)内,所述第二斜顶杆(701)顶端设有第二抵持面(7011),所述第二抵持面(7011)与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4)的第二端面(403)接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顶杆(701)的底端穿设有第二销轴(704),所述第二滑座(703)设有第二滑槽(7031),所述第二斜顶杆(701)通过所述第二销轴(704)滚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槽(703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斜顶组件(8)至少设有二个,所述第三斜顶组件(8)包括第三斜顶杆(801)、第三斜顶座(802)、第三滑座(803)和连接杆(806),所述第三斜顶座(802)设置在所述后模架(101)上,所述连接杆(806)一端与所述第三斜顶杆(801)底端连接,所述连接杆(806)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斜顶座(802)后安装在所述第三滑座(803)内,所述第三斜顶杆(801)顶端设有第三抵持面(8011)和第二凸块(8012),所述第三抵持面(8011)与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4)的第三端面(404)接触配合,所述第二凸块(8012)与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4)的第一侧壁(405)接触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806)一端上固设有连接座(804),所述连接座(804)左右两侧设有第三销轴(8041),所述第三销轴(804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滚轮(805),所述第三滑座(803)设有第三滑槽(8031),所述连接座(804)安装在所述第三滑槽(8031)内,且所述滚轮(805)滚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滑槽(8031)内;所述第三滑槽(8031)为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注塑模具还包括顶针(10),所述顶针(10)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9)上,所述后模架(101)和所述后模仁(102)设有通孔,所述顶针(10)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后,以将所述成型模腔(5)上的智能机械手外壳(4)顶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注塑模具还包括镶件(3),所述镶件(3)安装在所述前模组件(2)上,所述镶件(3)用于成型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4)的开孔(40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仁(202)内开设有第一循环水路(12),所述后模仁(102)靠近所述成型模腔(5)内开设有第二循环水路(13)。
一种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n具。\n背景技术\n[0002] 如图10所示,智能机械手外壳分为是上智能机械手外壳和下智能机械手外壳,现\n有技术中,一方面,由于智能机械手外壳结构复杂,一般采用顶针方式顶出智能机械手外\n壳,但该方式不利于智能机械手外壳脱模,且容易造成成型出来的智能机械手外壳有缺陷,\n需要二次加工;另一方面,智能机械手外壳一般采用大水口进胶,这样只能设计1*1,水口加\n工也不美观,生产无法提高,成型周期慢,成本高。\n[0003] 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以克服\n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其可保证智能机械手外壳美观、无需加工水口和成型周期快。\n[0005]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包括后模组件和前模组\n件,所述后模组件包括后模架以及嵌装在所述后模架上的后模仁,所述前模组件包括前模\n架以及嵌装在所述前模架上的前模仁,所述后模组件和前模组件共同围成智能机械手外壳\n的成型模腔,所述成型注塑模具还包括热流道,所述前模组件上开设有进胶孔,所述热流道\n与所述进胶孔连通;所述成型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一斜顶组件、第二斜顶组件、第三斜顶组件\n以及用于固定其三者的固定板,所述第一斜顶组件、所述第二斜顶组件和所述第三斜顶组\n件分别与成型在所述成型模腔上的智能机械手外壳接触并顶出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n[0006] 所述第一斜顶组件至少设有二个,所述第一斜顶组件包括第一斜顶杆、第一斜顶\n座和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斜顶座设置在所述后模架上,所述第一斜顶杆底端穿过所述第一\n斜顶座后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座内,所述第一斜顶杆顶端设有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一抵持面\n与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的第一端面接触配合,所述第一斜顶杆一侧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n一凸块与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的凸台侧壁接触配合。\n[0007] 所述第一斜顶杆的底端穿设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滑座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n斜顶杆通过所述第一销轴滚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内。\n[0008] 所述第二斜顶组件至少设有六个,所述第二斜顶组件包括第二斜顶杆、第二斜顶\n座和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斜顶座设置在所述后模架上,所述第二斜顶杆底端穿过所述第二\n斜顶座后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座内,所述第二斜顶杆顶端设有第二抵持面,所述第二抵持面\n与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的第二端面接触配合。\n[0009] 所述第二斜顶杆的底端穿设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滑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n斜顶杆通过所述第二销轴滚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槽内。\n[0010] 所述第三斜顶组件至少设有二个,所述第三斜顶组件包括第三斜顶杆、第三斜顶\n座、第三滑座和连接杆,所述第三斜顶座设置在所述后模架上,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三\n斜顶杆底端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斜顶座后安装在所述第三滑座内,所述\n第三斜顶杆顶端设有第三抵持面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三抵持面与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的第\n三端面接触配合,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的第一侧壁接触配合。\n[0011] 所述连接杆一端上固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左右两侧设有第三销轴,所述第三\n销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第三滑座设有第三滑槽,所述连接座安装在所述第\n三滑槽内,且所述滚轮滚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滑槽内;所述第三滑槽为倾斜设置。\n[0012] 所述成型注塑模具还包括顶针,所述顶针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后\n模架和所述后模仁设有通孔,所述顶针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后,以将所述成型模腔上的智\n能机械手外壳顶出。\n[0013] 所述成型注塑模具还包括镶件,所述镶件安装在所述前模组件上,所述镶件用于\n成型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的开孔。\n[0014] 所述所述前模仁内开设有第一循环水路,所述后模仁靠近所述成型模腔内开设有\n第二循环水路。\n[0015] 上述实施例的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通过热流道,使得成型的智能机\n械手外壳美观无需要加工水口,减少成型冷却时间;采用第一斜顶组件、第二斜顶组件和第\n三斜顶组件,保证了智能机械手外壳顺畅脱模。\n附图说明\n[0016]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n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n[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n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n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n获得其他的附图。\n[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后模组件、前模组件和智能机械手外壳分解的示意\n图。\n[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热流道、第一斜顶组件、第二斜顶组件和第三斜顶组\n件的剖视图。\n[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循环水路和第二循环水路的剖视图。\n[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顶针的剖视图。\n[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斜顶组件、第二斜顶组件和第三斜顶组件的结\n构示意图。\n[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斜顶组件、第二斜顶组件和第三斜顶组件的分\n解结构示意图。\n[0024]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斜顶组件的剖视图。\n[0025]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斜顶组件的剖视图。\n[0026]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三斜顶组件的剖视图。\n[0027] 图10和图11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机械手外壳的示意图。\n[0028] 其中,图1‑图1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n[0029] 1‑后模组件,101‑后模架,102‑后模仁,2‑前模组件,201‑前模架,202‑前模仁,\n203‑进胶孔,3‑镶件,4‑智能机械手外壳,401‑第一端面,402‑凸台,403‑第二端面,404‑第\n三端面,405‑第一侧壁,406‑开孔,5‑成型模腔,6‑第一斜顶组件,601‑第一斜顶杆,6011‑第\n一抵持面,6012‑第一凸块,602‑第一斜顶座,603‑第一滑座,6031‑第一滑槽,604‑第一销\n轴,7‑第二斜顶组件,701‑第二斜顶杆,7011‑第二抵持面,702‑第二斜顶座,703‑第二滑座,\n7031‑第二滑槽,704‑第二销轴,8‑第三斜顶组件,801‑第三斜顶杆,8011‑第三抵持面,\n8012‑第二凸块,802‑第三斜顶座,803‑第三滑座,8031‑第三滑槽,804‑连接座,8041‑第三\n销轴,805‑滚轮,806‑连接杆,9‑固定板,10‑顶针,11‑热流道,12‑第一循环水路,13‑第二循\n环水路。\n具体实施方式\n[0030]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n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n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n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n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n[0031] 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智能机械手外壳的成型注塑模具,包括后模组件1和\n前模组件2,后模组件1包括后模架101以及嵌装在后模架101上的后模仁102,前模组件2包\n括前模架201以及嵌装在前模架201上的前模仁202,后模组件1和前模组件2共同围成智能\n机械手外壳4的成型模腔5,成型注塑模具还包括热流道11,前模组件2上开设有进胶孔203,\n热流道11与进胶孔203连通;成型注塑模具还包括第一斜顶组件6、第二斜顶组件7、第三斜\n顶组件8以及用于固定其三者的固定板9,第一斜顶组件6、第二斜顶组件7和第三斜顶组件8\n分别与成型在成型模腔5上的智能机械手外壳4接触并顶出所述智能机械手外壳4。\n[0032] 具体地,通过热流道11,使得成型的智能机械手外壳4美观无需要加工水口,减少\n成型冷却时间;采用第一斜顶组件6、第二斜顶组件7和第三斜顶组件8,保证了智能机械手\n外壳4顺畅脱模。\n[0033] 进一步来说,如图2、图5、图6、图7和图11所示,第一斜顶组件6至少设有二个,第一\n斜顶组件6包括第一斜顶杆601、第一斜顶座602和第一滑座603,第一斜顶座602设置在后模\n架101上,第一斜顶杆601底端穿过第一斜顶座602后安装在第一滑座603内,第一斜顶杆601\n顶端设有第一抵持面6011,第一抵持面6011与智能机械手外壳4的第一端面401接触配合,\n第一斜顶杆601一侧设有第一凸块6012,第一凸块6012与智能机械手外壳4的凸台402侧壁\n接触配合。\n[0034] 进一步来说,如图2、图5、图6、图7和图11所示,第一斜顶杆601的底端穿设有第一\n销轴604,第一滑座603设有第一滑槽6031,第一斜顶杆601通过第一销轴604滚动连接在第\n一滑槽6031内。\n[0035] 进一步来说,如图2、图5、图6、图8和图11所示,第二斜顶组件7至少设有六个,第二\n斜顶组件7包括第二斜顶杆701、第二斜顶座702和第二滑座703,第二斜顶座702设置在后模\n架101上,第二斜顶杆701底端穿过第二斜顶座702后安装在第二滑座703内,第二斜顶杆701\n顶端设有第二抵持面7011,第二抵持面7011与智能机械手外壳4的第二端面403接触配合。\n[0036] 进一步来说,如图2、图5、图6、图8和图9所示,第二斜顶杆701的底端穿设有第二销\n轴704,第二滑座703设有第二滑槽7031,第二斜顶杆701通过第二销轴704滚动连接在第二\n滑槽7031内。\n[0037] 进一步来说,如图2、图5、图6、图9和图11所示,第三斜顶组件8至少设有二个,第三\n斜顶组件8包括第三斜顶杆801、第三斜顶座802、第三滑座803和连接杆806,第三斜顶座802\n设置在后模架101上,连接杆806一端与第三斜顶杆801底端连接,连接杆806另一端穿过第\n三斜顶座802后安装在第三滑座803内,第三斜顶杆801顶端设有第三抵持面8011和第二凸\n块8012,第三抵持面8011与智能机械手外壳4的第三端面404接触配合,第二凸块8012与智\n能机械手外壳4的第一侧壁405接触配合。\n[0038] 进一步来说,如图2、图5、图6、图9和图11所示,连接杆806一端上固设有连接座\n804,连接座804左右两侧设有第三销轴8041,第三销轴804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滚轮\n805,第三滑座803设有第三滑槽8031,连接座804安装在第三滑槽803内,且滚轮805滚动连\n接在第三滑槽8031内;第三滑槽8031为倾斜设置。\n[0039] 进一步来说,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智能机械手外壳4顺畅脱模,成型注塑模具还包\n括顶针10,顶针10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板9上,后模架101和后模仁102设有通孔,顶针10另\n一端穿过通孔后,以将成型模腔5上的智能机械手外壳4顶出。\n[0040] 进一步来说,如图1和图2所示,成型注塑模具还包括镶件3,镶件3安装在前模组件\n2上,镶件3用于成型智能机械手外壳4的开孔406。\n[0041] 进一步来说,如图1和图3所示,前模仁202内开设有第一循环水路12,后模仁102靠\n近成型模腔5内开设有第二循环水路13。\n[0042] 具体地,后模组件1和前模组件2采用立高导热型钢材,第一循环水路12和第二循\n环水路13快速导热减少成型冷却时间,使得智能机械手外壳4成型周期可达到25秒。\n[004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n度”、“厚度”、“上”、“下”、“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n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n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n的限制。\n[0044]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n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n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n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n[0045]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 “连接”、“固\n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n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n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n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n[0046]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n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n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n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n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n[0047]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n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n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n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n方式。\n[0048]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n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n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n内,在此不作限定。\n[0049]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n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n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n[0050]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n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n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n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