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阻尼轴(5)并充满阻尼液,阻尼轴(5)上设置有至少两片阻尼挡片(6),阻尼轴(5)能驱动阻尼挡片(6)转动,阻尼挡片(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阀门(6‑1),阻尼阀门(6‑1)上铰接有叶片(6‑5),阻尼液能推动叶片(6‑5)转动使阻尼阀门(6‑1)打开,阻尼阀门(6‑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第一限位结构(6‑2)用于在阻尼轴(5)正转时对叶片(6‑5)的转动限位,使阻尼阀门(6‑1)处于第一打开档位,第二限位结构(6‑3)用于在阻尼轴(5)反转时对叶片(6‑5)的转动限位,使阻尼阀门(6‑1)处于第二打开档位,第一打开档位的流液通道大于第二打开档位的流液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叶片(6‑5)与阻尼阀门(6‑1)的铰接轴与阻尼轴(5)平行,铰接轴位于叶片(6‑5)的中部,叶片(6‑5)能绕其铰接轴双向摆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分别位于阻尼阀门(6‑1)的前后两侧,第二限位结构(6‑3)位于铰接轴与阻尼轴(5)相背的一侧,叶片(6‑5)的一个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相对,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叶片(6‑5)与阻尼阀门(6‑1)的铰接轴与阻尼轴(5)平行,铰接轴位于叶片(6‑5)的中部,叶片(6‑5)能绕其铰接轴双向摆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分别位于阻尼阀门(6‑1)的前后两侧,第二限位结构(6‑3)位于铰接轴与阻尼轴(5)相对的一侧,叶片(6‑5)的一个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相对,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叶片(6‑5)与阻尼阀门(6‑1)的铰接轴与阻尼轴(5)平行,铰接轴位于叶片(6‑5)的中部,叶片(6‑5)能绕其铰接轴双向摆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位于阻尼阀门(6‑1)的前侧或后侧,叶片(6‑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相对,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叶片(6‑5)与阻尼阀门(6‑1)的铰接轴与阻尼轴(5)平行,铰接轴位于叶片(6‑5)的中部,叶片(6‑5)能绕其铰接轴双向摆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位于阻尼阀门(6‑1)的前侧或后侧,叶片(6‑5)的一个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相对,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叶片(6‑5)与阻尼阀门(6‑1)的铰接轴与阻尼轴(5)垂直,叶片(6‑5)位于铰接轴一侧的面积大于叶片(6‑5)位于铰接轴另一侧的面积,叶片(6‑5)能绕其铰接轴双向摆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分别位于阻尼阀门(6‑1)的前后两侧,叶片(6‑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相对,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叶片(6‑5)与阻尼阀门(6‑1)的铰接轴与阻尼轴(5)垂直,叶片(6‑5)位于铰接轴一侧的面积大于叶片(6‑5)位于铰接轴另一侧的面积,叶片(6‑5)能绕其铰接轴双向摆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分别位于阻尼阀门(6‑1)的前后两侧,叶片(6‑5)的一个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相对,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叶片(6‑5)与阻尼阀门(6‑1)的铰接轴与阻尼轴(5)垂直,叶片(6‑5)位于铰接轴一侧的面积大于叶片(6‑5)位于铰接轴另一侧的面积,叶片(6‑5)能绕其铰接轴双向摆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位于阻尼阀门(6‑1)的前侧或后侧,叶片(6‑5)的一个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相对,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结构(6‑2)设置成两个凸块,两个凸块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在的直线与铰接轴平行,两个凸块分别位于阻尼阀门(6‑1)内相对的两侧;或者第一限位结构(6‑2)是柱状结构,柱状结构与铰接轴平行,柱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与阻尼阀门(6‑1)内相对的两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第二限位结构(6‑3)设置成两个凸块,两个凸块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在的直线与铰接轴平行,两个凸块分别位于阻尼阀门(6‑1)内相对的两侧;或者第二限位结构(6‑3)是柱状结构,柱状结构与铰接轴平行,柱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与阻尼阀门(6‑1)内相对的两侧连接。
一种阻尼铰链\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铰链的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阻尼铰链。\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智能家居的逐渐普及,各类家居产品上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阻尼铰链,如窗帘、卷帘、投影幕布、晾衣架、电饭锅盖等各种需要伸缩、升降、翻盖类的产品上,阻尼铰链利用阻尼油液在密闭容器中定向流动来达到缓冲效果,具有防震、降低噪声的效果,能提升产品的档次,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另外,为了满足客户在使用产品时的急切要求,应用在产品上的阻尼铰链还需要在正反转时具有不同的阻尼力,能实现快速正转、慢速反转的效果,现有技术的阻尼铰链需要借助弹簧与油液槽进行阻尼调节,结构复杂,铰链的使用寿命受弹簧制约,一旦弹簧失效,则铰链也将不能再使用。\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尼铰链,能实现快速正转、慢速反转的效果,而且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成本也低。\n[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阻尼铰链,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阻尼轴并充满阻尼液,阻尼轴上设置有至少两片阻尼挡片,阻尼轴能驱动阻尼挡片转动,阻尼挡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阀门,阻尼阀门上铰接有叶片,阻尼液能推动叶片转动使阻尼阀门打开,阻尼阀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用于在阻尼轴正转时对叶片的转动限位,使阻尼阀门处于第一打开档位,第二限位结构用于在阻尼轴反转时对叶片的转动限位,使阻尼阀门处于第二打开档位,第一打开档位的流液通道大于第二打开档位的流液通道。\n[000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阻尼铰链有以下优点:需要使阻尼铰链实现快速正转的时候,驱动阻尼轴正向转动,阻尼挡片随阻尼轴同步转动,阻尼液对阻尼挡片产生阻滞力,使得阻尼液相对阻尼挡片反向运动,因此,阻尼液推动阻尼阀门上的叶片也相对阻尼挡片反向运动,直至叶片被第一限位结构限位,此时阻尼阀门处于第一打开档位,第一打开档位相对第二打开档位,流液通道大,即阻尼阀门的打开程度大,单位时间内,阻尼液通过阻尼阀门的流通量大,使阻尼液对阻尼挡片的阻滞力减弱,阻尼铰链内部的阻尼力小,呈现弱阻尼状态,阻尼铰链可以实现快速正转;需要使阻尼铰链实现慢速反转的时候,驱动阻尼轴反向转动,阻尼挡片随阻尼轴同步转动,阻尼液对阻尼挡片产生阻滞力,并推动阻尼阀门上的叶片相对阻尼挡片反向运动,直至叶片被第二限位结构限位,此时阻尼阀门处于第二打开档位,第二打开档位相对第一打开档位,流液通道小,即阻尼阀门的打开程度小,单位时间内,阻尼液通过阻尼阀门的流通量也小,使阻尼液对阻尼挡片的阻滞力减弱程度小,阻尼铰链内部的阻尼力大,呈现强阻尼状态,阻尼铰链可以实现慢速反转。阻尼阀门是设置在阻尼挡片上的结构,且阻尼变换完全由阻尼液的流向自行控制,不需要借助弹簧控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成本也低,阻尼铰链所有的零件均在壳体内,使用寿命也长。\n[0006] 优选的,叶片与阻尼阀门的铰接轴与阻尼轴平行,铰接轴位于叶片的中部,叶片能绕其铰接轴双向摆动,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分别位于阻尼阀门的前后两侧,第二限位结构位于铰接轴与阻尼轴相背的一侧,叶片的一个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相对,第一限位结构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n[0007] 采用此结构,叶片的一个侧面始终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相对,该侧面与阻尼轴相背,当阻尼轴转动时,阻尼液对阻尼挡片产生阻滞力,由于离心力原理,叶片远离阻尼轴一侧的受力要大于叶片靠近阻尼轴一侧的受力,当阻尼挡片随阻尼轴同步正向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反向摆动,直至叶片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相对的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相抵触,第一限位结构对叶片限位,阻尼液对叶片的推力与第一限位结构对叶片的作用力平衡,阻尼阀门会稳定在第一打开档位,单位时间内,阻尼液通过阻尼阀门的流通量稳定,由于第一限位结构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则此时叶片与阻尼挡片的夹角大,阻尼阀门打开的程度也大,阻尼铰链稳定的快速正转;当阻尼挡片随阻尼轴同步反向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正向摆动,直至叶片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相对的侧面与第二限位结构相抵触,第二限位结构对叶片限位,阻尼液对叶片的推力与第二限位结构对叶片的作用力平衡,阻尼阀门会稳定在第二打开档位,单位时间内,阻尼液通过阻尼阀门的流通量稳定,相比叶片与第一限位结构抵触的时候,此时叶片与阻尼挡片的夹角小,阻尼阀门打开的程度也小,阻尼铰链稳定的慢速反转。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可以位于铰接轴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位于铰接轴的两侧,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位于叶片转动至与阻尼挡片垂直的平面内,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能阻止叶片转动至与阻尼挡片重合或平行的平面内,使得阻尼阀门常开。\n[0008] 优选的,叶片与阻尼阀门的铰接轴与阻尼轴平行,铰接轴位于叶片的中部,叶片能绕其铰接轴双向摆动,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分别位于阻尼阀门的前后两侧,第二限位结构均位于铰接轴与阻尼轴相对的一侧,叶片的一个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相对,第一限位结构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n[0009] 这种结构与上述的优选方案类似,区别在于,叶片上始终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相对的侧面与阻尼轴相对,采用此结构,当阻尼轴转动时,阻尼液对阻尼挡片产生阻滞力,同样由于离心力原理,叶片远离阻尼轴一侧的受力要大于叶片靠近阻尼轴一侧的受力,当阻尼挡片随阻尼轴同步正向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反向摆动,直至叶片与阻尼轴相对的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相抵触,使阻尼阀门稳定在第一打开档位,阻尼铰链快速正转;\n当阻尼挡片随阻尼轴同步反向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正向摆动,直至叶片与阻尼轴相对的侧面与第二限位结构相抵触,使阻尼阀门稳定在第二打开档位,阻尼铰链慢速反转。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可以位于铰接轴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位于铰接轴的两侧,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位于叶片转动至与阻尼挡片垂直的平面内,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能阻止叶片转动至与阻尼挡片重合或平行的平面内,使得阻尼阀门常开。\n[0010] 优选的,叶片与阻尼阀门的铰接轴与阻尼轴平行,铰接轴位于叶片的中部,叶片能绕其铰接轴双向摆动,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位于阻尼阀门的前侧或后侧,叶片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相对,第一限位结构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n[0011] 采用此结构,叶片始终位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之间,当阻尼轴转动时,阻尼液对阻尼挡片产生阻滞力,同样由于离心力原理,叶片远离阻尼轴一侧的受力要大于叶片靠近阻尼轴一侧的受力,当阻尼挡片随阻尼轴同步正向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反向摆动,直至叶片与第一限位结构相对的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相抵触,使阻尼阀门稳定在第一打开档位,阻尼铰链快速正转;当阻尼挡片随阻尼轴同步反向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正向摆动,直至叶片与第二限位结构相对的侧面与第二限位结构相抵触,使阻尼阀门稳定在第二打开档位,阻尼铰链慢速反转。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可以位于铰接轴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位于铰接轴的两侧,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位于叶片转动至与阻尼挡片垂直的平面内,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能阻止叶片转动至与阻尼挡片重合或平行的平面内,使得阻尼阀门常开。\n[0012] 优选的,叶片与阻尼阀门的铰接轴与阻尼轴平行,铰接轴位于叶片的中部,叶片能绕其铰接轴双向摆动,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位于阻尼阀门的前侧或后侧,叶片的一个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相对,第一限位结构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n[0013] 采用此结构,叶片的一个侧面始终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相对,叶片可以摆动至与阻尼挡片重合或平行的平面内,即使阻尼阀门关闭,当阻尼阀门关闭时,阻尼铰链可以自行停止转动;当阻尼轴转动时,阻尼液对阻尼挡片产生阻滞力,同样由于离心力原理,叶片远离阻尼轴一侧的受力要大于叶片靠近阻尼轴一侧的受力,当阻尼挡片随阻尼轴同步正向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反向摆动,直至叶片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相对的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相抵触,使阻尼阀门稳定在第一打开档位,阻尼铰链快速正转;当阻尼挡片随阻尼轴同步反向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正向摆动,直至叶片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相对的侧面与第二限位结构相抵触,使阻尼阀门稳定在第二打开档位,阻尼铰链慢速反转;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可以位于铰接轴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位于铰接轴的两侧,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位于叶片转动至与阻尼挡片垂直的平面内,第一限位结构可以与铰接轴平齐。\n[0014] 优选的,叶片与阻尼阀门的铰接轴与阻尼轴垂直,叶片位于铰接轴一侧的面积大于叶片位于铰接轴另一侧的面积,叶片能绕其铰接轴双向摆动,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分别位于阻尼阀门的前后两侧,叶片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相对,第一限位结构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n[0015] 采用此结构,叶片始终位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之间,在阻尼液的推动下,叶片可以在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之间摆动,叶片可以摆动至与阻尼挡片重合或平行的平面内,即使阻尼阀门关闭,当阻尼阀门关闭时,阻尼铰链可以自行停止转动;当阻尼轴转动时,阻尼液对阻尼挡片产生阻滞力,叶片位于铰接轴一侧面积较大的部分受到阻尼液的推力要大于叶片位于铰接轴另一侧面积较小的部分受到阻尼液的推力,如此可以避免叶片两端由于受力平衡导致叶片的转动方向不确定的问题;当阻尼挡片随阻尼轴同步正向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反向摆动,直至叶片与第一限位结构相对的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相抵触,使阻尼阀门稳定在第一打开档位,阻尼铰链快速正转;当阻尼挡片随阻尼轴同步反向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正向摆动,直至叶片与第二限位结构相对的侧面与第二限位结构相抵触,使阻尼阀门稳定在第二打开档位,阻尼铰链慢速反转;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可以位于铰接轴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位于铰接轴的两侧,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位于叶片转动至与阻尼挡片垂直的平面内,第一限位结构可以与铰接轴平齐。\n[0016] 优选的,叶片与阻尼阀门的铰接轴与阻尼轴垂直,叶片位于铰接轴一侧的面积大于叶片位于铰接轴另一侧的面积,叶片能绕其铰接轴双向摆动,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分别位于阻尼阀门的前后两侧,叶片的一个侧面分别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相对,第一限位结构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n[0017] 采用此结构,叶片的一个侧面始终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相对,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能阻止叶片转动至与阻尼挡片重合或平行的平面内,即使阻尼阀门常开;当阻尼轴转动时,阻尼液对阻尼挡片产生阻滞力,叶片位于铰接轴一侧面积较大的部分受到阻尼液的推力要大于叶片位于铰接轴另一侧面积较小的部分受到阻尼液的推力,如此可以避免叶片两端由于受力平衡导致叶片的转动方向不确定的问题;当阻尼挡片随阻尼轴同步正向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反向摆动,直至叶片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相对的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相抵触,使阻尼阀门稳定在第一打开档位,阻尼铰链快速正转;当阻尼挡片随阻尼轴同步反向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正向摆动,直至叶片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相对的侧面与第二限位结构相抵触,使阻尼阀门稳定在第二打开档位,阻尼铰链慢速反转;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可以位于铰接轴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位于铰接轴的两侧,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位于叶片转动至与阻尼挡片垂直的平面内。\n[0018] 优选的,叶片与阻尼阀门的铰接轴与阻尼轴垂直,叶片位于铰接轴一侧的面积大于叶片位于铰接轴另一侧的面积,叶片能绕其铰接轴双向摆动,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位于阻尼阀门的前侧或后侧,叶片的一个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相对,第一限位结构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n[0019] 采用此结构,由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位于阻尼阀门的前侧或后侧,且同位于叶片的一侧,叶片可以摆动至与阻尼挡片重合或平行的平面内,即使阻尼阀门关闭,当阻尼阀门关闭时,阻尼铰链可以自行停止转动;当阻尼轴转动时,阻尼液对阻尼挡片产生阻滞力,叶片位于铰接轴一侧面积较大的部分受到阻尼液的推力要大于叶片位于铰接轴另一侧面积较小的部分受到阻尼液的推力,如此可以避免叶片两端由于受力平衡导致叶片的转动方向不确定的问题;当阻尼挡片随阻尼轴同步正向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反向摆动,直至叶片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相对的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相抵触,使阻尼阀门稳定在第一打开档位,阻尼铰链快速正转;当阻尼挡片随阻尼轴同步反向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正向摆动,直至叶片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相对的侧面与第二限位结构相抵触,使阻尼阀门稳定在第二打开档位,阻尼铰链慢速反转;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可以位于铰接轴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位于铰接轴的两侧,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位于叶片转动至与阻尼挡片垂直的平面内。\n[0020] 优选的,第一限位结构设置成两个凸块,两个凸块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在的直线与铰接轴平行,两个凸块分别位于阻尼阀门内相对的两侧;或者第一限位结构是柱状结构,柱状结构与铰接轴平行,柱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与阻尼阀门内相对的两侧连接。采用此结构,第一限位结构能同时与叶片上相对的两端抵触,保证第一限位结构对叶片的作用力能与阻尼液对叶片的推力平衡,使阻尼阀门稳定处于第一打开档位。\n[0021] 优选的,第二限位结构设置成两个凸块,两个凸块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在的直线与铰接轴平行,两个凸块分别位于阻尼阀门内相对的两侧;或者第二限位结构是柱状结构,柱状结构与铰接轴平行,柱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与阻尼阀门内相对的两侧连接。采用此结构,第二限位结构能同时与叶片上相对的两端抵触,保证第二限位结构对叶片的作用力能与阻尼液对叶片的推力平衡,使阻尼阀门稳定处于第二打开档位。\n附图说明\n[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铰链的结构示意图。\n[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铰链的实施例1的爆炸图。\n[0024] 图3为图2的A‑A方向剖视图。\n[0025]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铰链的实施例2中阻尼铰链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n[0026]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铰链的实施例3中阻尼铰链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n[0027]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铰链的实施例4中阻尼铰链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n[0028]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铰链的实施例5中阻尼铰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n[0029]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铰链的实施例5中阻尼阀门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n[0030]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铰链的实施例6中阻尼阀门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n[0031]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铰链的实施例7中阻尼阀门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n[0032] 如图中所示:1、外壳,2、前端盖,3、后端盖,4、隔油环,5、阻尼轴,6、阻尼挡片,6‑1、阻尼阀门,6‑2、第一限位结构,6‑3、第二限位结构,6‑4、铰接销,6‑5、叶片,7、连接头。\n具体实施方式\n[0033] 为了更好得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n[0034]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物体的厚度、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非严格按比例绘制。\n[0035]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具有”、“包含”、“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改列表中的单独元件。\n[0036] 实施例1:\n[0037]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阻尼铰链包括圆柱形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阻尼轴5并充满阻尼液,壳体包括外壳1和分别位于外壳1前后两侧的前端盖2和后端盖3,外壳1与后端盖3是一体式结构,前端盖2与外壳1焊接,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者卡扣连接,前端盖2和后端盖3的中部均设置有连接孔,阻尼轴5的前后两端均套接有隔油环4,前后隔油环4的内圈均与阻尼轴5过盈配合,阻尼轴5的前后两端各自穿过隔油环4后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前端盖2和后端盖3上的连接孔中,隔油环4的外圈均与外壳1过盈配合,壳体内的阻尼液被隔油环4密封,不会沿外壳1或者阻尼轴5从前端盖2和后端盖3的连接孔中泄露出去;阻尼轴5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头7,连接头7穿过前端盖2的连接孔并显露在外,连接头7上设置有对外连接的外螺纹,也可以根据对外连接的对象在连接头7上设置键槽或者卡扣。\n[0038] 如图2和3中所示,阻尼轴5上设置有3片阻尼挡片6,阻尼轴5受驱动转动能带动阻尼挡片6同步转动,每片阻尼挡片6上均设置有2个阻尼阀门6‑1;阻尼阀门6‑1上铰接有叶片\n6‑5,叶片6‑5通过铰接销6‑4铰接在阻尼阀门6‑1内,铰接销6‑4即为叶片6‑5的铰接轴,铰接销6‑4与阻尼轴5平行,铰接销6‑4位于叶片6‑5的中部;阻尼阀门6‑1上设置有两个长短不同的条状结构,两个条状结构分别位于阻尼阀门6‑1的前后两侧,且均位于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背的一侧,叶片6‑5的一个侧面与两个条状结构均相对,叶片6‑5的这个侧面设置为抵靠面。本申请中所述的阻尼阀门6‑1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对应阻尼挡片6的前后两个侧面。\n[0039] 其中一个较长的条状结构,一端与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一限位结构6‑2,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相对,第一限位结构6‑2用于在叶片6‑5向第一限位结构6‑2转动时与叶片6‑5的抵靠面抵触,使叶片6‑5被限位,阻尼阀门6‑1稳定处于第一打开档位。另一个较短的条状结构,一端也与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二限位结构6‑3,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相对,并用于在叶片6‑5向第二限位结构6‑3转动时与叶片6‑5的抵靠面抵触,使叶片6‑5被限位,阻尼阀门6‑1稳定处于第二打开档位。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则叶片6‑5抵靠在第一限位结构6‑2上时,叶片6‑5与阻尼挡片6之间的夹角较大,而叶片6‑5抵靠在第二限位结构6‑3上时,叶片6‑5与阻尼挡片6之间的夹角较小。\n[0040] 也就是说,阻尼阀门6‑1处于第一打开档位时,阻尼阀门6‑1的打开程度大,流液通道大,单位时间内,阻尼液通过阻尼阀门6‑1的流通量大,使阻尼液对阻尼挡片6‑1的阻滞力减弱,阻尼铰链内部的阻尼力小,呈现弱阻尼状态;而当阻尼阀门6‑1处于第二打开档位时,阻尼阀门6‑1的打开程度小,流液通道小,单位时间内,阻尼液通过阻尼阀门6‑1的流通量也小,使阻尼液对阻尼挡片6‑1的阻滞力减弱的程度小,阻尼铰链内部的阻尼力大,呈现强阻尼状态。\n[0041] 本实施例的阻尼铰链工作原理是:驱动阻尼轴5转动时,阻尼挡片6转动阻尼液对阻尼挡片6产生阻滞力,使得阻尼液相对阻尼挡片6产生反向流动,阻尼液对阻尼阀门6‑1上的叶片6‑5有推力,由于离心力原理,叶片6‑5远离阻尼轴5的一侧受到的阻尼液的推力要大于叶片6‑5靠近阻尼轴5的一侧受到的阻尼液的推力,因此,阻尼液能推动阻尼阀门6‑1上的叶片6‑5转动使阻尼阀门6‑1打开,叶片6‑5绕铰接销6‑4向前转动或者向后转动则由阻尼液相对阻尼挡片6的流动方向控制。以图3中的结构为例,阻尼轴5逆时针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6‑5顺时针转动,直至叶片6‑5的抵靠面与第一限位结构6‑2抵触,使阻尼阀门6‑1处于第一打开档位,此时阻尼铰链能实现快速逆时针转动;阻尼轴5顺时针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6‑5逆时针转动,直至叶片6‑5的抵靠面与第二限位结构6‑3抵触,使阻尼阀门6‑1处于第二打开档位,此时阻尼铰链能实现慢速顺时针转动;设定阻尼轴5逆时针转动为正转,顺时针转动为反转,则本实施例的阻尼铰链能实现快速正转、慢速反转的效果。\n[0042]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所在的较长的条状结构可以只设置一条,与铰接销\n6‑4的一端相对或者与铰接销6‑4的中部相对,如此,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仅有一个接触点,也可以不设置条状结构,直接在第一限位结构6‑2的位置设置一个与叶片\n6‑5的抵靠面相对的凸块来替代第一限位结构6‑2;该较长的条状结构也可以设置两条,分别与铰接销6‑4的两端相对,如此,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有两个隔空相对的接触点,也可以不设置条状结构,直接在第一限位结构6‑2的位置设置两个隔空相对的凸块,两个凸块与叶片6‑5的抵靠面均相对。第一限位结构6‑2还可以设置成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的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销6‑4平行,第一限位结构6‑2的两端分别与阻尼阀门6‑1内相对的两侧连接,如此,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实现线接触。\n[0043] 同理,第二限位结构6‑3所在的较短的条状结构可以只设置一条,与铰接销6‑4的一端相对或者与铰接销6‑4的中部相对,如此,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仅有一个接触点,也可以不设置条状结构,直接在第二限位结构6‑3的位置设置一个与叶片6‑5的抵靠面相对的凸块来替代第二限位结构6‑3;该较短的条状结构也可以设置两条,分别与铰接销6‑4的两端相对,如此,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有两个隔空相对的接触点,也可以不设置条状结构,直接在第二限位结构6‑3的位置设置两个隔空相对的凸柱,两个凸柱与叶片6‑5的抵靠面均相对。第二限位结构6‑3还可以设置成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的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平行,第二限位结构6‑3的两端分别与阻尼阀门6‑1内相对的两侧连接,如此,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实现线接触。\n[0044]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能阻止叶片6‑5转动至与阻尼挡片6重合或平行的平面内,使叶片6‑5只能绕铰接销6‑4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阻尼阀门常开,阻尼铰链可以方便地正转或者反转。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位于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背的一侧,叶片6‑5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时会经过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的平面,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时,流液通道达到最大,阻尼铰链内部的阻尼力最小,阻尼铰链改变转动方向时,内部的阻尼力会先减小再增大。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形,较长的条状结构可以适当延长,使第一限位结构6‑2位于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对的一侧,但是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仍旧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这样叶片6‑5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时,不会经过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的平面,阻尼铰链改变转动方向时,内部的阻尼力会逐渐减小或者逐渐增大。\n[0045] 本实施例的阻尼阀门6‑1是设置在阻尼挡片6上的结构,阻尼变换完全由阻尼液的流向自行控制,不需要借助弹簧控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成本也低,阻尼铰链所有的零件均在壳体内,使用寿命也长。\n[0046] 实施例2:\n[0047] 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阻尼铰链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阻尼阀门6‑1上设置的两个长短不同的条状结构分别位于阻尼阀门6‑1的前后两侧,且均位于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对的一侧。叶片6‑5的一个侧面与两个条状结构均相对,同时也与阻尼轴5相对,叶片\n6‑5的这个侧面设置为抵靠面。\n[0048] 阻尼阀门6‑1上设置的较长的条状结构,一端与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一限位结构6‑2,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相对,第一限位结构6‑2用于在叶片6‑5向第一限位结构6‑2转动时与叶片6‑5的抵靠面抵触,使叶片6‑5被限位,阻尼阀门6‑1稳定处于第一打开档位。另一个较短的条状结构,一端也与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二限位结构6‑3,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相对,并用于在叶片6‑5向第二限位结构6‑3转动时与叶片6‑5的抵靠面抵触,使叶片6‑5被限位,阻尼阀门6‑1稳定处于第二打开档位。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则叶片6‑5抵靠在第一限位结构6‑2上时,叶片6‑5与阻尼挡片6之间的夹角较大,流液通道也较大,而叶片6‑5抵靠在第二限位结构6‑3上时,叶片6‑5与阻尼挡片6之间的夹角较小,流液通道也较小。\n[0049]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能阻止叶片6‑5转动至与阻尼挡片6重合或平行的平面内,使叶片6‑5只能绕铰接销6‑4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阻尼阀门常开,阻尼铰链可以方便地正转或者反转。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位于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对的一侧,叶片6‑5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时会经过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的平面,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时,流液通道达到最大,阻尼铰链内部的阻尼力最小,阻尼铰链改变转动方向时,内部的阻尼力会先减小再增大。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形,较长的条状结构可以适当延长,使第一限位结构6‑2位于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背的一侧,但是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仍旧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这样叶片6‑5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时,不会经过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的平面,阻尼铰链改变转动方向时,内部的阻尼力会逐渐减小或者逐渐增大。\n[0050]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所在的较长的条状结构可以只设置一条,与铰接销\n6‑4的一端相对或者与铰接销6‑4的中部相对,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仅有一个接触点,也可以不设置条状结构,直接在第一限位结构6‑2的位置设置一个与叶片6‑5的抵靠面相对的凸块来替代第一限位结构6‑2;该较长的条状结构也可以设置两条,分别与铰接销6‑4的两端相对,如此,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有两个隔空相对的接触点,也可以不设置条状结构,直接在第一限位结构6‑2的位置设置两个隔空相对的凸块,两个凸块与叶片6‑5的抵靠面均相对。第一限位结构6‑2还可以设置成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的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销6‑4平行,第一限位结构6‑2的两端分别与阻尼阀门6‑1内相对的两侧连接,如此,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实现线接触。\n[0051] 同理,第二限位结构6‑3所在的较短的条状结构可以只设置一条,与铰接销6‑4的一端相对或者与铰接销6‑4的中部相对,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仅有一个接触点,也可以不设置条状结构,直接在第二限位结构6‑3的位置设置一个与叶片6‑5的抵靠面相对的凸块来替代第二限位结构6‑3;该较短的条状结构也可以设置两条,分别与铰接销\n6‑4的两端相对,如此,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有两个隔空相对的接触点,也可以不设置条状结构,直接在第二限位结构6‑3的位置设置两个隔空相对的凸块,两个凸块与叶片6‑5的抵靠面均相对。第二限位结构6‑3还可以设置成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的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平行,第二限位结构6‑3的两端分别与阻尼阀门6‑1内相对的两侧连接,如此,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实现线接触。\n[0052] 本实施例的阻尼铰链工作原理,驱动阻尼轴5转动时,阻尼挡片6转动阻尼液对阻尼挡片6产生阻滞力,使得阻尼液相对阻尼挡片6产生反向流动,阻尼液对阻尼阀门6‑1上的叶片6‑5有推力,由于离心力原理,叶片6‑5远离阻尼轴5的一侧受到的阻尼液的推力要大于叶片6‑5靠近阻尼轴5的一侧受到的阻尼液的推力,以图4中的结构为例说明,阻尼轴5逆时针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6‑5顺时针转动,直至叶片6‑5的抵靠面与第一限位结构6‑2抵触,使阻尼阀门6‑1处于第一打开档位,此时阻尼铰链能实现快速逆时针转动;阻尼轴5顺时针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6‑5逆时针转动,直至叶片6‑5的抵靠面与第二限位结构6‑3抵触,使阻尼阀门6‑1处于第二打开档位,此时阻尼铰链能实现慢速顺时针转动;设定阻尼轴5逆时针转动为正转,顺时针转动为反转,则本实施例的阻尼铰链能实现快速正转、慢速反转的效果。\n[0053] 实施例3:\n[0054] 如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阻尼铰链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阻尼阀门\n6‑1的一侧(前侧或后侧)设置有两个凸柱,分别为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叶片6‑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相对,这两个侧面分别为第一档位抵靠面和第二档位抵靠面,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n[0055] 当叶片6‑5向第一限位结构6‑2转动时,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第一档位抵靠面抵触,使叶片6‑5被限位,阻尼阀门6‑1稳定处于第一打开档位;当叶片6‑5向第二限位结构6‑3转动时,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第二档位抵靠面抵触,使叶片6‑5被限位,阻尼阀门6‑1稳定处于第二打开档位。叶片6‑5抵靠在第一限位结构6‑2上时,叶片6‑5与阻尼挡片6之间的夹角较大,流液通道也较大,而叶片6‑5抵靠在第二限位结构6‑3上时,叶片6‑5与阻尼挡片6之间的夹角较小,流液通道也较小。\n[0056]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能阻止叶片6‑5转动至与阻尼挡片6重合或平行的平面内,使叶片6‑5只能绕铰接销6‑4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阻尼阀门常开,阻尼铰链可以方便地正转或者反转。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位于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对的一侧,叶片6‑5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时,不会经过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的平面,阻尼铰链改变转动方向时,内部的阻尼力会逐渐减小或者逐渐增大。第一限位结构6‑\n2也可以设置在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背的一侧,但是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仍旧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这样叶片6‑5在第一限位结构\n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时,会经过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的平面,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时,流液通道达到最大,阻尼铰链内部的阻尼力最小,阻尼铰链改变转动方向时,内部的阻尼力会先减小再增大。\n[0057]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所在的凸柱可以只设置一个,与铰接销6‑4的一端相对,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仅有一个接触点,第一限位结构6‑2也可以设置成条状结构,该条状结构的一端与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连接,第一限位结构6‑2就在该条状结构的另一端;第一限位结构6‑2也可以设置两个凸柱,分别与铰接销6‑4的两端相对,如此,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有两个隔空相对的接触点,第一限位结构6‑2也可以设置成两个条状结构,两个条状结构分别与铰接销6‑4的两端相对,两个条状结构上,其中一个端部均与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连接,第一限位结构6‑2就设置在另一个端部。\n第一限位结构6‑2还可以设置成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的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销6‑4平行,第一限位结构6‑2的两端分别与阻尼阀门6‑1内相对的两侧连接,如此,第一限位结构6‑\n2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实现线接触。\n[0058] 同理,第二限位结构6‑3所在的凸柱可以只设置一个,与铰接销6‑4的一端相对,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仅有一个接触点,第二限位结构6‑3也可以设置成条状结构,该条状结构的一端与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连接,第二限位结构6‑3就在该条状结构的另一端;第二限位结构6‑3也可以设置两个凸柱,分别与铰接销6‑4的两端相对,如此,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有两个隔空相对的接触点,第二限位结构6‑3也可以设置成两个条状结构,两个条状结构分别与铰接销6‑4的两端相对,两个条状结构上,其中一个端部均与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连接,第二限位结构6‑3就设置在另一个端部。第二限位结构6‑3还可以设置成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的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平行,第二限位结构6‑3的两端分别与阻尼阀门6‑1内相对的两侧连接,如此,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实现线接触。\n[0059] 本实施例的阻尼铰链工作原理,驱动阻尼轴5转动时,阻尼挡片6转动阻尼液对阻尼挡片6产生阻滞力,使得阻尼液相对阻尼挡片6产生反向流动,阻尼液对阻尼阀门6‑1上的叶片6‑5有推力,由于离心力原理,叶片6‑5远离阻尼轴5的一侧受到的阻尼液的推力要大于叶片6‑5靠近阻尼轴5的一侧受到的阻尼液的推力,以图5中的结构为例说明,阻尼轴5顺时针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6‑5逆时针转动,直至叶片6‑5的第一档位抵靠面与第一限位结构6‑2抵触,使阻尼阀门6‑1处于第一打开档位,此时阻尼铰链能实现快速顺时针转动;阻尼轴5逆时针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6‑5顺时针转动,直至叶片6‑5的第二档位抵靠面与第二限位结构6‑3抵触,使阻尼阀门6‑1处于第二打开档位,此时阻尼铰链能实现慢速逆时针转动;设定阻尼轴5顺时针转动为正转,逆时针转动为反转,则本实施例的阻尼铰链能实现快速正转、慢速反转的效果。\n[0060] 实施例4:\n[0061] 如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阻尼铰链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阻尼阀门6‑1的一侧(前侧或后侧)设置有两个凸柱,分别为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叶片6‑5的一个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相对,这个侧面为抵靠面,第一限位结构\n6‑2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n[0062] 当叶片6‑5向第一限位结构6‑2转动时,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抵触,使叶片6‑5被限位,阻尼阀门6‑1稳定处于第一打开档位;当叶片6‑5向第二限位结构6‑3转动时,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抵触,使叶片6‑5被限位,阻尼阀门6‑1稳定处于第二打开档位。叶片6‑5抵靠在第一限位结构6‑2上时,叶片6‑5与阻尼挡片6之间的夹角较大,流液通道也较大,而叶片6‑5抵靠在第二限位结构6‑3上时,叶片6‑5与阻尼挡片6之间的夹角较小,流液通道也较小。\n[0063] 本实施例中,叶片6‑5绕铰接销6‑4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的过程中,叶片6‑5可以摆动至与阻尼挡片6重合或平行的平面内,即使阻尼阀门6‑1关闭,当阻尼阀门6‑1关闭时,阻尼铰链可以自行停止转动,如此,将阻尼轴5转动至任意角度后反向转动,就可以使阻尼铰链停止并维持当前的状态。\n[0064]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位于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对的一侧,叶片6‑5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时,会经过叶片6‑\n5与阻尼挡片6垂直的平面,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时,流液通道达到最大,阻尼铰链内部的阻尼力最小,阻尼铰链改变转动方向时,叶片6‑5由向第二限位结构6‑3转动转变为向第一限位结构6‑2转动,则内部的阻尼力会经历增大、减小、增大的过程,叶片6‑5由向第一限位结构6‑2转动转变为向第二限位结构6‑3转动,则内部的阻尼力会经历减小、增大、减小的过程。第一限位结构6‑2也可以设置在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背的一侧,但是第一限位结构\n6‑2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仍旧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这样叶片\n6‑5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时,不会经过叶片6‑5与阻尼挡片\n6垂直的平面,阻尼铰链改变转动方向时,内部的阻尼力会先增大再减小。\n[0065]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所在的凸柱可以只设置一个,与铰接销6‑4的一端相对,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仅有一个接触点,也可以设置一个条状结构,该条状结构与铰接销6‑4的一端相对,条状结构的一端设置为第一限位结构6‑2,另一端设置为第二限位结构6‑3;第一限位结构6‑2也可以设置两个凸柱,分别与铰接销6‑4的两端相对,如此,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有两个隔空相对的接触点,也可以设置成两个条状结构,两个条状结构分别与铰接销6‑4的两端相对,两个条状结构上,其中一个端部设置为第一限位结构6‑2,另一个端部设置为第二限位结构6‑3。第一限位结构6‑2还可以设置成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的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销6‑4平行,第一限位结构6‑2的两端分别与阻尼阀门6‑1内相对的两侧连接,如此,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实现线接触。\n[0066] 同理,第二限位结构6‑3所在的凸柱可以只设置一个,与铰接销6‑4的一端相对,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仅有一个接触点;第二限位结构6‑3也可以设置两个凸柱,分别与铰接销6‑4的两端相对,如此,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有两个隔空相对的接触点。第二限位结构6‑3还可以设置成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的第二限位结构\n6‑3与铰接销6‑4平行,第二限位结构6‑3的两端分别与阻尼阀门6‑1内相对的两侧连接,如此,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实现线接触。\n[0067] 本实施例的阻尼铰链工作原理,驱动阻尼轴5转动时,阻尼挡片6转动阻尼液对阻尼挡片6产生阻滞力,使得阻尼液相对阻尼挡片6产生反向流动,阻尼液对阻尼阀门6‑1上的叶片6‑5有推力,由于离心力原理,叶片6‑5远离阻尼轴5的一侧受到的阻尼液的推力要大于叶片6‑5靠近阻尼轴5的一侧受到的阻尼液的推力,以图6中的结构为例说明,阻尼轴5逆时针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6‑5顺时针转动,直至叶片6‑5的抵靠面与第一限位结构6‑2抵触,使阻尼阀门6‑1处于第一打开档位,此时阻尼铰链能实现快速逆时针转动;阻尼轴5顺时针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6‑5逆时针转动,直至叶片6‑5的抵靠面与第二限位结构6‑3抵触,使阻尼阀门6‑1处于第二打开档位,此时阻尼铰链能实现慢速顺时针转动;设定阻尼轴5逆时针转动为正转,顺时针转动为反转,则本实施例的阻尼铰链能实现快速正转、慢速反转的效果。\n[0068] 实施例5:\n[0069] 如图7和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阻尼铰链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叶片6‑5与阻尼阀门6‑1的铰接销6‑4与阻尼轴5垂直,叶片6‑5位于铰接销\n6‑4一侧的面积大于叶片6‑5位于铰接销6‑4另一侧的面积,阻尼阀门6‑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柱状结构,两个柱状结构均与铰接销6‑4平行,两个柱状结构的两端均分别与阻尼阀门6‑1内相对的两侧连接,其中一个柱状结构是第一限位结构6‑2,另一个柱状结构是第二限位结构6‑3,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位于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对的一侧,叶片6‑5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相对,这两个侧面分别为第一档位抵靠面和第二档位抵靠面,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n[0070] 当叶片6‑5向第一限位结构6‑2转动时,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第一档位抵靠面抵触,使叶片6‑5被限位,阻尼阀门6‑1稳定处于第一打开档位;当叶片6‑5向第二限位结构6‑3转动时,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第二档位抵靠面抵触,使叶片6‑5被限位,阻尼阀门6‑1稳定处于第二打开档位。叶片6‑5抵靠在第一限位结构6‑2上时,叶片6‑5与阻尼挡片6之间的夹角较大,流液通道也较大,而叶片6‑5抵靠在第二限位结构6‑3上时,叶片6‑5与阻尼挡片6之间的夹角较小,流液通道也较小。\n[0071] 本实施例中,叶片6‑5绕铰接销6‑4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的过程中,叶片6‑5可以摆动至与阻尼挡片6重合或平行的平面内,即使阻尼阀门6‑1关闭,当阻尼阀门6‑1关闭时,阻尼铰链可以自行停止转动,如此,将阻尼轴5转动至任意角度后反向转动,就可以使阻尼铰链停止并维持当前的状态。\n[0072]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位于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背的一侧,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能阻止叶片6‑5转动至与阻尼挡片6垂直的平面内,叶片6‑5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时,不会经过叶片\n6‑5与阻尼挡片6垂直的平面,阻尼铰链改变转动方向时,内部的阻尼力会先增大再减小。第一限位结构6‑2也可以设置在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对的一侧,但是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仍旧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这样叶片6‑5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时,会经过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的平面,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时,流液通道达到最大,阻尼铰链内部的阻尼力最小,阻尼铰链改变转动方向时,叶片6‑5由向第二限位结构6‑3转动转变为向第一限位结构6‑2转动,则内部的阻尼力会经历增大、减小、增大的过程,叶片6‑5由向第一限位结构6‑2转动转变为向第二限位结构6‑3转动,则内部的阻尼力会经历减小、增大、减小的过程。\n[0073]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设置成柱状结构,使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实现线接触。也可以在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上柱状结构的第一限位结构6‑2所在的位置设置一个凸块,该凸块与铰接销6‑4的中部相对,凸块的端部即为第一限位结构6‑\n2,这样,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第一档位抵靠面仅有一个接触点。也可以在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上柱状结构的第一限位结构6‑2所在的位置设置两个隔空相对的凸块,两个凸块均与铰接销6‑4的中部相对,两个凸块的端部即为第一限位结构6‑2,如此,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第一档位抵靠面可以有两个隔空相对的接触点。\n[0074] 同理,第二限位结构6‑3设置成柱状结构,使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实现线接触。也可以在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上柱状结构的第二限位结构6‑3所在的位置设置一个凸块,该凸块与铰接销6‑4的中部相对,凸块的端部即为第二限位结构6‑3,这样,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第二档位抵靠面仅有一个接触点。也可以在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上第二限位结构6‑3所在的位置设置两个隔空相对的凸块,两个凸块均与铰接销\n6‑4的中部相对,两个凸块的端部即为第二限位结构6‑3,如此,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第二档位抵靠面可以有两个隔空相对的接触点。\n[0075] 本实施例的阻尼铰链工作原理,当阻尼轴5转动时,阻尼液对阻尼挡片6产生阻滞力,叶片6‑5位于铰接销6‑4一侧面积较大的部分受到阻尼液的推力要大于叶片位于铰接销\n6‑4另一侧面积较小的部分受到阻尼液的推力,如此可以避免叶片6‑5两端由于受力平衡导致叶片的转动方向不确定的问题。以图8中的结构为例说明,阻尼轴5逆时针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6‑5顺时针转动,直至叶片6‑5的第一档位抵靠面与第一限位结构6‑2抵触,使阻尼阀门6‑1处于第一打开档位,此时阻尼铰链能实现快速逆时针转动;阻尼轴5顺时针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6‑5逆时针转动,直至叶片6‑5的第二档位抵靠面与第二限位结构6‑3抵触,使阻尼阀门6‑1处于第二打开档位,此时阻尼铰链能实现慢速顺时针转动;设定阻尼轴5逆时针转动为正转,顺时针转动为反转,则本实施例的阻尼铰链能实现快速正转、慢速反转的效果。\n[0076] 实施例6:\n[0077] 如图9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阻尼铰链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叶片6‑5的一个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相对,同时,这个侧面与阻尼轴5相背,叶片6‑5的这个侧面设置为抵靠面。\n[0078] 当叶片6‑5向第一限位结构6‑2转动时,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抵触,使叶片6‑5被限位,阻尼阀门6‑1稳定处于第一打开档位;当叶片6‑5向第二限位结构6‑3转动时,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抵触,使叶片6‑5被限位,阻尼阀门6‑1稳定处于第二打开档位。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叶片6‑5抵靠在第一限位结构6‑2上时,叶片6‑5与阻尼挡片6之间的夹角较大,流液通道也较大,而叶片6‑5抵靠在第二限位结构6‑3上时,叶片6‑5与阻尼挡片6之间的夹角较小,流液通道也较小。\n[0079]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能阻止叶片6‑5转动至与阻尼挡片6重合或平行的平面内,使叶片6‑5只能绕铰接销6‑4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阻尼阀门常开,阻尼铰链可以方便地正转或者反转。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位于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背的一侧,叶片6‑5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时会经过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的平面,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时,流液通道达到最大,阻尼铰链内部的阻尼力最小,阻尼铰链改变转动方向时,内部的阻尼力会先减小再增大。第一限位结构6‑2可以设置在铰接销6‑\n4与阻尼轴5相对的一侧,但是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仍旧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这样叶片6‑5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时,不会经过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的平面,阻尼铰链改变转动方向时,内部的阻尼力会逐渐减小或者逐渐增大。\n[0080]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设置成柱状结构,使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实现线接触。也可以在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上柱状结构的第一限位结构6‑2所在的位置设置一个凸块,该凸块与铰接销6‑4的中部相对,凸块的端部即为第一限位结构6‑\n2,这样,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第一档位抵靠面仅有一个接触点。也可以在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上柱状结构的第一限位结构6‑2所在的位置设置两个隔空相对的凸块,两个凸块均与铰接销6‑4的中部相对,两个凸块的端部即为第一限位结构6‑2,如此,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第一档位抵靠面可以有两个隔空相对的接触点。\n[0081] 同理,第二限位结构6‑3设置成柱状结构,使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实现线接触。也可以在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上柱状结构的第二限位结构6‑3所在的位置设置一个凸块,该凸块与铰接销6‑4的中部相对,凸块的端部即为第二限位结构6‑3,这样,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第二档位抵靠面仅有一个接触点。也可以在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上第二限位结构6‑3所在的位置设置两个隔空相对的凸块,两个凸块均与铰接销\n6‑4的中部相对,两个凸块的端部即为第二限位结构6‑3,如此,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第二档位抵靠面可以有两个隔空相对的接触点。\n[0082] 本实施例的阻尼铰链工作原理,当阻尼轴5转动时,阻尼液对阻尼挡片6产生阻滞力,叶片6‑5位于铰接销6‑4一侧面积较大的部分受到阻尼液的推力要大于叶片位于铰接销\n6‑4另一侧面积较小的部分受到阻尼液的推力,如此可以避免叶片6‑5两端由于受力平衡导致叶片的转动方向不确定的问题。以图9中的结构为例说明,阻尼轴5顺时针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6‑5逆时针转动,直至叶片6‑5的抵靠面与第一限位结构6‑2抵触,使阻尼阀门6‑1处于第一打开档位,此时阻尼铰链能实现快速顺时针转动;阻尼轴5逆时针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6‑5顺时针转动,直至叶片6‑5的抵靠面与第二限位结构6‑3抵触,使阻尼阀门6‑1处于第二打开档位,此时阻尼铰链能实现慢速逆时针转动;设定阻尼轴5顺时针转动为正转,逆时针转动为反转,则本实施例的阻尼铰链能实现快速正转、慢速反转的效果。\n[0083] 实施例7:\n[0084] 如图10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阻尼铰链与实施例5和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阻尼阀门6‑1的一侧(前侧或后侧)设置有两个柱状结构,两个柱状结构均与铰接销6‑4平行,两个柱状结构的两端均分别与阻尼阀门6‑1内相对的两侧连接,其中一个柱状结构是第一限位结构6‑2,另一个柱状结构是第二限位结构6‑3,叶片6‑5的一个侧面与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均相对,这个侧面为抵靠面,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n[0085] 当叶片6‑5向第一限位结构6‑2转动时,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抵触,使叶片6‑5被限位,阻尼阀门6‑1稳定处于第一打开档位;当叶片6‑5向第二限位结构6‑3转动时,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抵触,使叶片6‑5被限位,阻尼阀门6‑1稳定处于第二打开档位。叶片6‑5抵靠在第一限位结构6‑2上时,叶片6‑5与阻尼挡片6之间的夹角较大,流液通道也较大,而叶片6‑5抵靠在第二限位结构6‑3上时,叶片6‑5与阻尼挡片6之间的夹角较小,流液通道也较小。\n[0086] 本实施例中,叶片6‑5绕铰接销6‑4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的过程中,叶片6‑5可以摆动至与阻尼挡片6重合或平行的平面内,即使阻尼阀门6‑1关闭,当阻尼阀门6‑1关闭时,阻尼铰链可以自行停止转动,如此,将阻尼轴5转动至任意角度后反向转动,就可以使阻尼铰链停止并维持当前的状态。\n[0087]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位于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对的一侧,第二限位结构6‑3位于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背的一侧,叶片6‑5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n6‑3之间来回摆动时,不会经过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的平面,阻尼铰链改变转动方向时,内部的阻尼力会先增大再减小。第一限位结构6‑2也可以设置在铰接销6‑4与阻尼轴5相背的一侧,但是第一限位结构6‑2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仍旧小于第二限位结构6‑3与铰接销6‑4之间的距离,叶片6‑5在第一限位结构6‑2和第二限位结构6‑3之间来回摆动时,会经过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的平面,叶片6‑5与阻尼挡片6垂直时,流液通道达到最大,阻尼铰链内部的阻尼力最小,阻尼铰链改变转动方向时,叶片6‑5由向第二限位结构6‑3转动转变为向第一限位结构6‑2转动,则内部的阻尼力会经历增大、减小、增大的过程,叶片6‑5由向第一限位结构6‑2转动转变为向第二限位结构6‑3转动,则内部的阻尼力会经历减小、增大、减小的过程。\n[0088]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6‑2设置成柱状结构,使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实现线接触。也可以在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上柱状结构的第一限位结构6‑2所在的位置设置一个凸块,该凸块与铰接销6‑4的中部相对,凸块的端部即为第一限位结构6‑\n2,这样,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第一档位抵靠面仅有一个接触点。也可以在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上柱状结构的第一限位结构6‑2所在的位置设置两个隔空相对的凸块,两个凸块均与铰接销6‑4的中部相对,两个凸块的端部即为第一限位结构6‑2,如此,第一限位结构6‑2与叶片6‑5的第一档位抵靠面可以有两个隔空相对的接触点。\n[0089] 同理,第二限位结构6‑3设置成柱状结构,使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抵靠面可以实现线接触。也可以在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上柱状结构的第二限位结构6‑3所在的位置设置一个凸块,该凸块与铰接销6‑4的中部相对,凸块的端部即为第二限位结构6‑3,这样,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第二档位抵靠面仅有一个接触点。也可以在阻尼阀门6‑1的内侧壁上第二限位结构6‑3所在的位置设置两个隔空相对的凸块,两个凸块均与铰接销\n6‑4的中部相对,两个凸块的端部即为第二限位结构6‑3,如此,第二限位结构6‑3与叶片6‑5的第二档位抵靠面可以有两个隔空相对的接触点。\n[0090] 本实施例的阻尼铰链工作原理,当阻尼轴5转动时,阻尼液对阻尼挡片6产生阻滞力,叶片6‑5位于铰接销6‑4一侧面积较大的部分受到阻尼液的推力要大于叶片位于铰接销\n6‑4另一侧面积较小的部分受到阻尼液的推力,如此可以避免叶片6‑5两端由于受力平衡导致叶片的转动方向不确定的问题。以图10中的结构为例说明,阻尼轴5顺时针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6‑5逆时针转动,直至叶片6‑5的抵靠面与第一限位结构6‑2抵触,使阻尼阀门6‑\n1处于第一打开档位,此时阻尼铰链能实现快速顺时针转动;阻尼轴5逆时针转动时,阻尼液推动叶片6‑5顺时针转动,直至叶片6‑5的抵靠面与第二限位结构6‑3抵触,使阻尼阀门6‑1处于第二打开档位,此时阻尼铰链能实现慢速逆时针转动;设定阻尼轴5顺时针转动为正转,逆时针转动为反转,则本实施例的阻尼铰链能实现快速正转、慢速反转的效果。\n[0091]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