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折叠限位结构 |
申请号 | CN202220969907.9 | 申请日期 | 2022-04-25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A47C17/86 | IPC分类号 | A;4;7;C;1;7;/;8;6;;;A;4;7;C;1;9;/;0;2;;;A;4;7;C;1;9;/;1;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苏适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惠路36号2号楼一楼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苏适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苏适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谢武;陶文洪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限位结构,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相互折叠可于折叠状态与水平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处于水平状态时形成有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为弯曲结构,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上位于所述贴合面的同一侧均形成有缺口,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由水平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时,两个所述缺口相互靠近。本实用新型的折叠限位结构,通过将贴合面设置为弯曲结构,从而使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处于水平状态受到压力作用时,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的折叠处不会出现塌陷的情况,进而折叠限位结构不易损坏。
1.一种折叠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限位结构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相互折叠可于折叠状态与水平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处于水平状态时形成有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为弯曲结构,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上位于所述贴合面的同一侧均形成有缺口,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由水平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时,两个所述缺口相互靠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靠近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侧形成有抵持部和第一避让部,所述第二框架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形成有贴合部和第二避让部,所述抵持部与所述贴合部相贴合,且所述抵持部搭接在所述贴合部上,所述贴合面由所述抵持部和所述贴合部形成,两个所述缺口由所述第一避让部和所述第二避让部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一平面,所述贴合部包括第二斜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贴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由所述第一框架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二斜面由所述第二框架向外凸出形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部与所述第二避让部均呈三角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连接有铰接件,所述铰接件包括连接片和连接件,所述连接片和所述连接件均具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片及所述第一框架后使用螺母连接,另外一个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片及所述第二框架后使用螺母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框架的底部均设置有多个支撑腿,其中两个所述支撑腿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远离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侧,另外两个所述支撑腿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最后两个所述支撑腿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靠近所述贴合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件,所述贴合部靠近所述抵持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二加强件相贴合。
一种折叠限位结构\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折叠限位结构。\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智能床、智能沙发等智能家居上均具有折叠功能,因此,智能家居上一般设有折叠结构,该折叠结构由两个折叠构件组成,通过两个折叠构件之间铰接,从而可以通过相对折叠的方式使其呈水平状态或者叠放状态。当两个折叠构件处于水平状态时,由于两个折叠构件的接触面均为平面,因此,两个折叠构件在受到较大压力后,可能会出现塌陷的情况,进而导致折叠限位结构损坏。\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易损坏的折叠限位结构。\n[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限位结构,所述折叠限位结构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相互折叠可于折叠状态与水平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处于水平状态时形成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为弯曲结构,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上位于所述贴合面的同一侧均形成有缺口,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由水平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时,两个所述缺口相互靠近。\n[000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靠近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侧形成有抵持部和第一避让部,所述第二框架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形成有贴合部和第二避让部,所述抵持部与所述贴合部相贴合,且所述抵持部搭接在所述贴合部上,所述贴合面由所述抵持部和所述贴合部形成,所述缺口由第一避让部和所述第二避让部形成。\n[0006] 进一步地,所述抵持部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一平面,所述贴合部包括第二斜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贴合。\n[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面由所述第一框架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二斜面由所述第二框架向外凸出形成。\n[000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避让部与所述第二避让部均呈三角状结构。\n[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连接有铰接件,所述铰接件包括连接片和连接件,所述连接片和所述连接件均具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片及所述第一框架后使用螺母连接,另外一个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片及所述第二框架后使用螺母连接。\n[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框架的底部均设置有多个支撑腿,其中两个所述支撑腿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远离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侧,另外两个所述支撑腿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最后两个所述支撑腿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n[0011] 进一步地,所述抵持部靠近所述贴合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件,所述贴合部靠近所述抵持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二加强件相贴合。\n[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限位结构,通过将贴合面设置为弯曲结构,从而使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处于水平状态受到压力作用时,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的折叠处不会出现塌陷的情况,进而折叠限位结构不易损坏。\n附图说明\n[001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n[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n[0015] 图2是图1所示折叠限位结构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n[0016] 图3是图1所示折叠限位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n[0017] 图4是图3所示折叠限位结构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n[0018] 图5是图1所示折叠限位结构的俯视图;\n[0019] 图6是图5所示折叠限位结构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n[0020]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其编号分别为:\n[0021] 第一框架1 抵持部11 第一避让部12\n[0022] 第二框架2 贴合部21 第二避让部22\n[0023] 第一加强件10 第二加强件20 第一斜面111\n[0024] 第一平面112 第二斜面211 第二平面212\n[0025] 铰接件3 连接片31 连接件32\n[0026] 支撑腿4\n具体实施方式\n[0027]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n[0028]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限位结构,其包括第一框架 1、第二框架2以及铰接件3,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通过铰接件3铰接设置,且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通过铰接件3可于水平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n[0029] 第一框架1靠近第二框架2的一侧形成有抵持部11和第一避让部12,第二框架2靠近第一框架1的一侧形成有贴合部21和第二避让部22,当第一框架1 和第二框架2处于水平状态时,抵持部11和贴合部21相贴合形成有贴合面,此时,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上位于所述贴合面的同一侧均形成有缺口,当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处于折叠状态时,抵持部11与贴合部21分开,且第一避让部12与第二避让部22相互靠近,两个所述缺口由第一避让部12和第二避让部22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避让部12与第二避让部22均呈三角状结构。\n[0030] 为了防止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的铰接处发生损坏,抵持部11和贴合部 21均为弯曲状结构,抵持部11包括第一斜面111和第一平面112,贴合部21 包括第二斜面211和第二平面212,其中,第一斜面111与第二斜面211相贴合,第一平面112与第二平面212相贴合。\n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斜面111由第一框架1向内凹陷形成,第二斜面211由第二框架2向外凸出形成。\n[003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抵持部11和贴合部21均为连续弯曲状结构,抵持部 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斜面,贴合部2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斜面,多个所述第一斜面与多个所述第二斜面贴合且对应,具体地,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数量相同,且一个所述第一斜面与一个所述第二斜面相对应。\n[0032] 铰接件3铰接设置在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之间,铰接件3包括连接片 31和连接件32,连接片31和连接件32均具有两个,两个连接片31分别设置在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个连接件32的一端依次穿过连接片31及第一框架1后使用螺母连接,另外一个连接件32的一端依次穿过连接片31及第二框架2后使用螺母连接。安装时,两个连接片31与两个连接件 32的配合用于连接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从而能够保证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2为插销。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2还可以是螺栓。\n[0033] 进一步地,第一框架1的底部与第二框架2的底部均设置有多个支撑腿4,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腿4具有六个,具体地,其中两个支撑腿4设置在第一框架1远离第二框架2的一侧,另外两个支撑腿4设置在第二框架2远离第一框架1的一侧,最后两个支撑腿4设置在第二框架2靠近第一框架1的一侧,从而能够对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的铰接处进行支撑。可以理解地,第一斜面111由第一框架1向内凹陷形成,第二斜面211由第二框架2向外凸出形成,从而使得第一斜面111搭接在第二斜面211上,进而使得第一框架1搭接在第二框架2上,第一框架1得到支撑,进而防止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铰接处在受到重力作用时,第一框架1靠近第二框架2的一侧塌陷。\n[0034] 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最后两个支撑腿4还可以设置在第一框架1 靠近第二框架2的一侧,此时,第一斜面111由第一框架1向外凸出形成,第二斜面211由第二框架2向内凹陷形成,从而使得第二斜面211搭接在第一斜面111上,进而使得第二框架2搭接在第一框架1上,第二框架2得到支撑,进而防止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铰接处在受到重力作用时,第二框架2靠近第一框架1的一侧塌陷。\n[0035] 进一步地,抵持部11靠近贴合部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件10,贴合部 21靠近抵持部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件20,当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加强件10与第二加强件20相贴合。设置第一加强件10和第二加强件20,从而能够在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由折叠状态转换为水平状态时,第一加强件10和第二加强件20相互靠近,进而能够加强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铰接处。\n[0036] 当需要将所述折叠限位结构进行折叠时,只需将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 进行对折即可。该折叠限位结构适用于折叠电动床、折叠电动沙发或者折叠电动躺椅等智能家居。\n[003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限位结构,通过将抵持部11和贴合部21设置为弯曲结构,从而使得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处于水平状态受到压力作用时,第二框架2和第一框架1的折叠处不会出现塌陷的情况,进而折叠限位结构不易损坏。\n[0038]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