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雾化器,用于雾化第一雾化基质以产生气溶胶,所述第一雾化器包括第一电极;
电源组件,用于提供所述第一雾化器产生所述气溶胶所需的电能;
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组件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用于输送所述电能的第二电极;
连接组件,包括可导电的连接件;
其中,所述第一雾化器和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同一侧;
其中,所述连接件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连接件可分离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均能够与所述连接件的同一侧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雾化器和所述电路板并列设置,所述连接组件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雾化器和所述电路板的底端之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片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凸沿,所述凸沿围绕所述连接件的至少局部而设置,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可分离连接处设置在所述凸沿之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均为弹簧金属顶针,分别与所述连接件弹性抵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均为金属顶针,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弹性件,所述连接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弹性抵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盖,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连接盖上,所述气溶胶生成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具有用于装配所述第一雾化器的装配口,所述连接盖可活动地遮盖或者显露所述装配口;在所述连接盖遮盖所述装配口时,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盖显露所述装配口时,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连接件断开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盖遮盖所述装配口时,所述连接盖支撑所述第一雾化器使其保持在所述外壳内部;在所述连接盖显露所述装配口时,所述第一雾化器能够通过所述装配口从所述外壳内移除。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推拉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推拉件上,所述推拉件相对于所述外壳至少设置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推拉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接触;在所述推拉件被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脱离接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件经构造能够通过平移或者呈角度旋转往返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13.一种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一雾化器和电源组件;以及
一活动式连接于所述外壳的连接盖;
所述第一雾化器包括第一电极,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的第二电极;
所述外壳具有一装配口,所述第一雾化器可通过所述装配口收容至所述外壳内或者通过所述装配口从所述外壳内移除;
所述连接盖配置为在第一状态下遮盖所述装配口且将所述第一雾化器保持在所述外壳内,在第二状态下打开所述装配口;其中,所述连接盖在第一状态下能够导通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具有连接件,在所述连接盖在第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所述连接件电连接,在所述连接盖在第二状态下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连接件分离,从而使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断开,所述连接件设置在连接盖朝向所述装配口的一侧上。
15.一种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雾化器,用于产生气溶胶,所述第一雾化器包括第一电极;
电源组件,用于提供所述第一雾化器产生所述气溶胶所需的电能;
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组件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用于输送所述电能的第二电极;
连接组件,包括可导电的连接件;
其中,所述连接件呈长条状,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另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连接件可分离地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器还包括第二雾化器,所述第二雾化器用于雾化第二雾化基质以产生气溶胶,所述第二雾化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器还包括气路,所述气路连通所述第一雾化器和所述第二雾化器,所述第二雾化器位于所述第一雾化器沿气流方向的下游。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雾化器包括能够收容固体雾化基质的腔室以及用于加热固体雾化基质使其产生气溶胶的加热器。
19.一种气溶胶生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一雾化器、电路板、电源组件、出气口和装配口;以及
导电的连接件;
所述装配口与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外壳相对的两端;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雾化器的侧边设置有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雾化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且通过所述装配口,沿着所述装配口的轴向方向进入或者离开所述外壳;所述第一雾化器上的第一电极沿所述装配口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连接件沿所述装配口径向方向设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极抵接,且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二电极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雾化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气溶胶生成器\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气溶胶产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气溶胶生成器。\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的气溶胶生成器通常包含壳体,壳体内部设有雾化器和电源组件,雾化器工作时可产生气溶胶,气溶胶可进入吸嘴中,而电源组件则为雾化器供电;当前一次性的气溶胶生成器中,通常采用引线焊接的方式,将雾化器与电源组件进行电连接;而对于可拆卸雾化器的情况,现有雾化器通常位于电路板以及电源组件的上端,雾化器的电极朝下设置,与电源组件连接的电路板的电极朝上设置,当雾化器从壳体上端进入壳体,雾化器的底部的电极与电路板的电极直接接触,即可实现雾化器与电源组件的电连接,结构简单。当雾化器和电路板被要求并行设置时,则如何使雾化器与电路板电连接,同时又不使电路板影响雾化器的装卸,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n实用新型内容\n[000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器,第一雾化器与电路板之间可以通过连接组件间接地电连接,同时不影响第一雾化器的装卸操作。\n[000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溶胶生成器,包括:\n[0005] 第一雾化器,用于雾化第一雾化基质产生气溶胶,所述第一雾化器包括第一电极;\n[0006] 电源组件,用于提供所述第一雾化器产生所述气溶胶所需的电能;\n[0007] 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组件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用于输送所述电能的第二电极;\n[0008] 连接组件,包括可导电的连接件;\n[0009] 其中,所述第一雾化器和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同一侧;\n[0010] 其中,所述连接件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连接件可分离地连接。\n[001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气溶胶生成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一雾化器和电源组件;以及\n[0012] 一活动式连接于所述外壳的连接盖;\n[0013] 所述第一雾化器包括第一电极,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的第二电极;\n[0014] 所述外壳具有一装配口,所述第一雾化器可通过所述装配口收容至所述外壳内或者通过所述装配口从所述外壳内移除;\n[0015] 所述连接盖配置为在第一状态下遮盖所述装配口且将所述第一雾化器保持在所述外壳内,在第二状态下打开所述装配口;其中,所述连接盖在第一状态下能够导通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n[001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溶胶生成器,包括:\n[0017] 第一雾化器,用于产生气溶胶,所述第一雾化器包括第一电极;\n[0018] 电源组件,用于提供所述第一雾化器产生所述气溶胶所需的电能;\n[0019] 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组件连接,所述电路板包括用于输送所述电能的第二电极;\n[0020] 连接组件,包括可导电的连接件;\n[0021] 其中,所述连接件呈长条状,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另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连接件可分离地连接。\n[002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气溶胶生成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一雾化器、电路板、电源组件、出气口和装配口;以及\n[0023] 导电的连接件;\n[0024] 所述装配口与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外壳相对的两端;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雾化器的侧边设置有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雾化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且通过所述装配口,沿着所述装配口的轴向方向进入或者离开所述外壳;所述第一雾化器上的第一电极沿所述装配口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连接件沿所述装配口径向方向设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极抵接,且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二电极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雾化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n[0025] 以上气溶胶生成器,由于第一雾化器和电路板相对于连接组件位于同一侧,通过连接组件上的连接件将第一雾化器的第一电极和电路板上的第二电极进行间接地电连接,同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连接件可分离,可以在第一雾化器需要拆卸的时候,断开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也可以在第一雾化器装入的时候,实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以提供电源组件的电能给第一雾化器工作使用;通过这样的电连接设计方案,可以实现电路板与第一雾化器之间的间接连接,而且不会影响第一雾化器的装卸。\n附图说明\n[0026]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n[0027]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示意图;\n[0028]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器的分解示意图;\n[0029]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器的另一分解示意图;\n[0030]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器的又一分解示意图;\n[0031]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器的剖视图;\n[0032]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雾化器的示意图;\n[0033]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雾化器的另一示意图;\n[0034]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雾化器的剖视图;\n[0035]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固定座的示意图;\n[0036]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雾化器的示意图;\n[0037]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连接端子的示意图;\n[0038] 图中:\n[0039] 1、连接组件;11、连接盖;12、连接件;121、正极连接件;122、负极连接件;13、第一进气孔;14、止退结构;15、凹槽;\n[0040] 2、第一雾化器;21、内胆;211、储液空间;22、导油件;23、第一电极;24、密封件;\n241、过液道;242、负压孔;243、负压塞;25、安装座;251、第二进气孔;252、吸液件;26、储液槽;\n[0041] 3、固定座;31、主体部;311、装配口;32、延伸部;321、通孔;322、充电孔;323、第一部分;324、第二部分;325、阶梯面;\n[0042] 4、电源组件;41、电池固定座;42、电池;43、电路板;44、第二电极;441、绝缘部;\n442、导电部;\n[0043] 5、第二雾化器;51、加热元件;511、弧形片;52、导线;53、烟支;\n[0044] 6、外壳;\n[0045] 7、连接座;71、气室;72、密封腔;73、贯孔;74、气流传感器;\n[0046] 8、连接端子;9、气路。\n具体实施方式\n[0047]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n[0048]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次序。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n[0049]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n[0050]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能同时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n[0051]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包括导电部分和绝缘部分。连接组件具有间接导电作用,通过使其导电部分本身具有一定的长度,使在空间上错位的第一导电体(如雾化器)与第二导电体(如电路板)分别与导电部分连接,就能够实现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之间间接式的电连接,尤其是使在空间上不具备直接接触条件的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之间来实现电连接;连接组件的导电部分与其所连接的导电体接触连接,容易断开电连接,也容易通过接触而导通电连接;尤其适用于所连接的导电体需要被断开电连接和被导通电连接两种状态的场景中,使用者通过绝缘部分可以方便地操作而改变导电部分的位置,使得导电部分与其所连接的导电体之间实现接触与不接触。\n[0052]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器,包括外壳、用于产生气溶胶的第一雾化器、用于提供电能给气溶胶生成器多个组件工作使用的电源组件,用于承载多种电子元器件(包括电源输出接口)的电路板,和连接组件,其中电路板和电源组件位于外壳内,而连接组件可以位于外壳之内,也可以位于外壳之外,也可以被限定为外壳中的一部分;而第一雾化器可以根据整体造型的需要,整体设置在外壳之内,或者局部设置在外壳之内。\n[0053] 第一雾化器可以为内含液体气溶胶基质的雾化器,也可以为内含固体气溶胶基质的雾化器,也可以是用于固定和烘烤烟支及类似物的雾化器,第一雾化器用于在电导通的时候工作并发热,从而使其内部的气溶胶基质或者被其固定的烟支产生气溶胶。\n[0054]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8,第一雾化器2为内含液体气溶胶基质的雾化器,第一雾化器2包括储液空间211,用来存储液体气溶胶基质。第一雾化器2包括导油件22和发热体,导油件22可接触储液空间211中的液体气溶胶基质,并将液体气溶胶基质通过毛细现象或者渗透现象等传导至发热体的加热范围内,发热体可在导电时产生热量,该热量可以使液体气溶胶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第一雾化器2包括气路9,用于将产生的气溶胶传导出第一雾化器2;第一雾化器2包括第一电极23,用于与发热体电连接,为发热体发热供电;\n[0055] 如图6和8所示的实施例中,导油件22为陶瓷芯,发热体包括印刷在陶瓷芯上的片状体和位于片状体两端的正极和负极,上述第一电极23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电极端子,分别为发热体的正极和负极;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导油件可以为棉芯,而发热体可以是缠绕在棉芯外的电阻丝或者包裹住棉芯的网管状电阻等。\n[0056] 第一雾化器2包括密封件24,密封件24用于密封储液空间211,密封件24上具有过液道241,通过使导油件22穿过该过液道241接触储液空间211中的液体气溶胶基质,或者通过使液体气溶胶基质穿过该过液道241接触导油件22,来实现液体气溶胶基质与导油件241接触,密封件24上还可以设有负压孔242和气压塞243,负压孔242贯穿密封件24且凸伸入储液空间211中,气压塞243内部具有通道,气压塞243具有弹性,位于储液空间211中且局部套在负压孔242的凸伸部上,通道自下而上逐渐收拢,从而使通道大致为锥形结构,在正常情况下,气路不能从气压塞243的收拢处通过;或者气压塞243局部收拢,使在正常情况下,气流不能通过收拢处。随着储液空间211中液体气溶胶基质的消耗,储液空间211中的负压会越来越大,从而外界空气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可冲破气压塞243的收拢处进入储液空间211中,来平衡储液空间211内外气压,防止气溶胶基质不能被导油件22传导。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储液空间也可以配合其他形式的气压平衡装置。\n[0057] 第一雾化器2包括安装座25,安装座25固定导油件22和发热体,其中第一电极23可伸出安装座25而显露,安装座25上设有与外壳进气孔(可以是外壳6连接盖11上的第一进气孔13)连通的第二进气孔25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进气孔251的数量可以与外壳进气孔具有不同的数量,例如图5中,第二进气孔有3个。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第二进气孔251均与第一进气孔13错开,从而可以对自第一进气孔13进入的空气进行简单的过滤;\n[0058] 第一雾化器2还包括吸液件,用于吸收储液空间211泄漏的液体气溶胶基质和第一雾化器2内部或者吸嘴内部所产生的气溶胶冷凝液,防止液体气溶胶基质和气溶胶冷凝液泄漏。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液件252位于安装座25中。\n[0059] 请参照图2‑5,电源组件4包括电池固定座41和电池42,电池42固定在电池固定座\n41中,受到电池固定座41的限位和保护。\n[0060] 电路板包括控制芯片及其电路、电源控制及管理芯片及其电路和用于为电子雾化器装置内部的多个元器件供电的供电电路等,电路板通过供电电路连接用电元器件(如第一雾化器2),电池42的输出端与电路板电连接,以通过电路板对外输出符合用电元器件需要的电能。请参照图2‑5,输出电极中具有第二电极44(正极及负极),第二电极44与连接组件1电连接。在如图3‑4所示的实施例中,电路板43通过螺钉或者螺栓或者卡扣固定在电池固定座41上,其固定的位置可以为电路板43的相对两端,如上、下两端。如图3所示,第二电极44包括绝缘部441和导电部442,导电部442的一端为固定端,固定在绝缘部441中并局部显露在绝缘部外,以在绝缘部441固定在电路板43上时与电路板43电连接,导电部442的另一端为连接端,用于与连接组件1电连接,绝缘部441固定在电路板43上。\n[0061] 请参照图2‑5,电路板43和第一雾化器2位于连接组件1的同一侧。具体的,电路板\n43的底端与第一雾化器2的底端大致齐平,连接组件1横向设置于第一雾化器2和电路板43的底端之侧,即第一雾化器2和电路板43并列设置于连接组件1侧边。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电路板43的侧端与第一雾化器2的侧边大致齐平时,也可以将连接组件1横跨于第一雾化器\n2与电路板43两者的侧边之旁。此时,电路板43的第二电极44与第一雾化器2的第一电极23可以与连接组件1的同一个侧面接触;当然将第一电极23与第二电极44分别接触连接组件1的两侧或者端部,也是可行的。\n[0062] 请参照图2‑5,电路板43位于电池固定座41和第一雾化器2之间。电路板43与第一雾化器2之间具有间隙,电路板43至少局部(例如中间区域)与电池固定座41和电池4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的间隙有助于电路板43上的元器件散热;尤其是电路板43与第一雾化器2的壳体之间的间隙存在,还可以使第一雾化器2在脱离或装入外壳6时,电路板43不会对第一雾化器2脱离外壳6或者装入外壳6造成阻碍。\n[0063] 请参照图1,连接组件1包括连接盖11和连接件12。连接盖11为绝缘的,可用于固定或收容连接件12;连接件12由导电材料(例如铜)制成,起到导电作用。连接件12至少局部嵌合在连接盖11中,从而使连接件12被连接盖11固定,连接件12的一个侧面显露在连接盖11上。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44与连接件12所显露出的侧面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如图1所示,连接件12包括相互独立的正极连接件121和负极连接件122,正极连接件121用于连接各导电体的高电位点或正向输出/输入端(例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正极端),负极连接件122用于连接各导电体的低电位点或负向输出/输入端(例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负极端)。正极连接件121和负极连接件122可以对称地设置在连接盖11中。\n[0064] 连接组件1同时连接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44,由于第一雾化器2需要被拆卸进行清洁或者更换,而在拆卸第一雾化器2之前,需要先断开第一电极23与第二电极44之间的电连接,所以连接件12与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44中的至少一个是可分离地连接。具体的,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1与外壳6之间是可拆卸地活动连接或者可移动或者可滑动地连接,因此,在连接组件1被拆卸下来之后或者到达一定的位置时,连接件12自然与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44均分离,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44之间断开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与第一电极之间设置为固定连接(例如焊接或者固定插接等),但连接组件与第二电极之间是可拆卸地连接,当需要拆卸第一雾化器时,连接组件与第一雾化器一同被拆卸,此时连接组件与第二电极分离,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断开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与第二电极之间设置为固定连接,连接组件与第一电极可拆卸地连接,当需要拆卸第一雾化器时,移动或者滑动等方式来操作连接组件,使得连接组件与第一电极分离,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断开电连接。\n[0065] 请参照图1,连接件12可以为片状结构,具有面积较大的侧面,其一面积较大的侧面可以被嵌合入连接盖11中,另一面积较大的侧面至少局部显露出来,从而具有较大的连接面积,可以更好地与第一电极23或第二电极44接触而实现电连接,由于气溶胶生成器中各器件可能会存在装配公差的问题,或者不同型号尺寸偏差而选择同用同一个连接组件物料,或者用户在装第一雾化器而产生装配不到位的情况,均可能会产生第一电极23或者第二电极44与连接件12之间的接触位置(例如图1中a点和b点)不同,而连接件12具有面积较大的侧面可以满足第一电极23或者第二电极44的不同接触位置的需求。其中该片状结构可以为直线型片状结构,可以为折线型片状结构(如图1所示),还可以为弯折的片状结构,具体的片状结构可以结合连接盖的形态以及其上的其他元件而调整,也可以结合第一电极或者第二电极可能存在的接触位置而相应设计。\n[0066] 连接组件还包括凸沿,凸沿围绕连接件12与第一电极23和/或者第二电极44的接触点(例如图1中a点和b点)而设置,尤其是围设第一电极23或第二电极44中与连接件12之间的可分离连接处的外围,可以防止因装配不良,或者因晃动而导致移位而引发导电不良的情况出现。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连接盖11上设有凹槽15,此时凹槽15的槽壁形成了一圈完整的凸沿,连接件12嵌合在凹槽15中,从而被固定在连接盖11。经设置,连接件12与第一电极23或第二电极44的连接处(例如图1中a点和b点)位于凹槽15的开口内。当然,仅仅围绕着可分离连接的接触位置而设置首尾不相接的一段凸沿也是可行的。\n[0067]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连接件12的可分离连接的第一电极23或者第二电极44可以为弹簧金属顶针,而连接件12的至少局部可以为硬质平面或者硬质凹面或者硬质凸面或者硬质凹凸面,以实现第一电极23或者第二电极44的弹性抵接,以实现良好导电。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可以包括弹性体(例如弹簧、弹片、弹性橡胶、海绵等),与连接件固定;或者连接件本身为弹性材料制成(例如连接盖上设置有弹性形变空间的金属薄片),而第一电极23或者第二电极44为没有弹性的金属顶针,以实现第一电极23或者第二电极44的弹性抵接,以实现良好导电。其他能实现连接件与第一电极或者第二电极的良好接触的方式均可在本申请中使用。\n[0068] 请参照图1,连接盖11被至少一第一进气孔13贯穿,第一进气孔13有4个,呈弧形地排列在连接盖11上,第一进气孔13可以具有相同的孔径,可以具有相同的孔深,第一进气孔\n13与连接件12错开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孔也可以设置在外壳上。\n[0069] 请参照图1,连接盖11覆盖外壳6上设置的装配口311,第一雾化器2通过装配口311进入外壳6内或者通过装配口311脱离至外壳6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6上的装配口311在第一雾化器2出气口的相反方向上,通常气溶胶生成器的出气口朝上,以方便用户抽吸,而将装配口311设置在出气口的相反方向上,可以避免装配口311容易被用户观测到。此时以外壳6为参照物,装配口311和出气口相对设置与外壳6的两端。此时以装配口311为参照物,第一雾化器2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壳6内,且沿着装配口311的轴向方向而穿过装配口311,以进入或者离开外壳6,当第一雾化器2装设在外壳6内部时,第一雾化器2的第一电极23是沿着装配口311的轴向方向延伸,而连接件12则沿着装配口311的径向方向设置,此时连接件\n12与第一电极23发生抵接。而电路板43上的第二电极44也与连接件12连接,可以是焊接等固定连接的方式,也可以与第一电极23相同的可分离式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转动式的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43设置在第一雾化器2的侧边,第二电极44也是沿着装配口\n311的轴向方向延伸,同时与第一电极23发生抵接,可以保持三者之间的良好导电,也可以简化内部结构。\n[0070] 请参照图1,连接组件1为片状,可以理解为此时连接盖11与连接片12平行设置,具体的,均横向设置在装配口的径向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可以为异形,譬如连接盖可以为具有盖沿的筒状装配盖,而连接片则为片状。请参照图1,连接盖11上设有止退结构14,该止退结构14可以为凸起或者凹陷,从而可与外壳6或者固定座3上的配套结构之间,通过卡扣相互固定,以保持连接件12与第一电极23或者第二电极44之间的良好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止退结构可以为磁性件,以与相应的外壳或者固定座上的磁性感应件之间通过磁吸而相互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止退结构可以为螺纹,通过螺纹连接来实现固定。\n[0071]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中所包含的连接件,呈长条状,即具有跨越一定的长度的两端,其一端与第一雾化器的第一电极连接,另一端与电路板上的第二电极,并且至少一端可以是可分离地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雾化器与电路板的间接式导电。长条状的连接件既可以使用如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的,例如在第一雾化器与电路板设置在连接组件同一侧的气溶胶生成器中,当然也可以使用在第一雾化器与电路板设置在连接组件两侧的气溶胶生成器中,只需要第一雾化器与电路板的位置相对错开的情况均可以使用。\n[0072]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的位置或角度可相对连接盖变化,连接组件还具有推拉件,通过推拉件推拉连接件可以使连接件从第一位置被推拉至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被推拉至第一位置,连接件被推拉至第一位置时,连接件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从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连接件实现电连接。连接件被推拉至第二位置时,连接件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脱离接触,使得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断开。\n[007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中所包含的连接盖上具有推拉件,通过推拉件推拉连接盖可以使连接盖在与外壳连接的同时相对外壳移动或者转动,从而使连接盖可以从第一位置移动或转动至第二位置,连接件固定在连接盖上,连接盖被推拉至第一位置时,连接件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从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连接件实现电连接。连接盖被推拉至第二位置时,连接件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脱离接触,使得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断开。\n[0074] 由于连接盖用于覆盖或显露外壳上设置的装配口,所以进一步的,可以通过推拉连接盖,将连接盖推拉至第一位置,使连接盖覆盖装配口,致使连接盖与第一雾化器接触,从而连接盖可对第一雾化器提供支撑力,将第一雾化器保持在外壳中;也可以通过推拉连接盖,将连接盖推拉至第二位置,使连接盖远离装配口,致使连接盖与第一雾化器脱离接触,从而连接盖对第一雾化器的支撑消失,装配口显露,第一雾化器可自装配口离开外壳。\n即,在连接盖在处于第一位置时,连接件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连接件实现电连接,同时,连接盖通过支撑第一雾化器而将第一雾化器保持在外壳中不能脱离;而在连接盖在处于第二位置时,连接件至少与第一电极脱离接触,使得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断开,同时,连接盖不再接触第一雾化器而对第一雾化器的支撑消失,且连接盖处于第二位置时,装配口显露,使得第一雾化器可以通过装配口脱离外壳。\n[0075] 请参照图2‑4,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盖11与外壳6可拆卸地连接,同时,固定连接盖11上的连接件12与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33之间均可分离地连接,故而,在连接盖11与外壳6分离时,固定在连接盖11上的连接件12同时与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33之间的连接断开,且在连接盖11与外壳6分离时,第一雾化器2因失去连接组件1的支撑而可脱离外壳6。\n[0076]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为柔性导线,第二电极的一端电连接电路板本体,另一端与连接组件中的连接件电连接,导线不能对连接件施加足够的抵接力,也不能承受连接件的抵接力。由于连接盖与外壳可拆卸地连接,连接件与第一电极可分离地电连接,在连接盖与外壳分离时,固定在连接盖上的连接件与第一电极分离,导线仍与连接件电连接,导线具有足够的长度,从而使连接盖在脱离外壳时具有足够的让位空间来使在第一雾化器脱离或装入装配口时不受连接盖的阻挡。同时,在导线始终连接电路板主体和连接件的作用下,在连接盖脱离外壳时,连接盖仍与电路板保持连接,从而可以防止连接盖丢失。\n[0077] 请参照图2‑5和9,外壳6包括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内的固定座3。固定座3用于将定位第一雾化器2、电源组件4和电路板43,并且隔开第一雾化器1和电路板43,使第一雾化器2与电路板43不能直接接触。\n[0078] 请参照图2‑5和9,固定座3包括主体部31和延伸部32,主体部31可用于收容第一雾化器2,延伸部32可用于固定电源组件4和电路板43,延伸部32与主体部31并列设置,即延伸部32位于主体部31的侧方。主体部31具有中空腔体,中空腔体贯穿主体部31,装配口311位于主体部31的中空腔体上。主体部31位于壳体内部的偏下区域,中空腔体下端的敞开口靠接壳体下端的敞开口,从而在连接盖远离装配口311而对第一雾化器2的支撑消失后,第一雾化器2可从中空腔体的下端敞开口脱离主体部31,并且从壳体下端的敞开口脱离壳体,从而实现脱离外壳。连接盖11可以通过与壳体连接来覆盖装配口311,也可以通过与主体部31连接来覆盖装配口311,还可以同时与壳体和主体部31连接来覆盖装配口311。\n[0079] 请参照图2所示的实施例,电池固定座41和电路板43通过螺钉、螺栓或卡扣等方式固定在延伸部32上,延伸部32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321(可参照图4、9),通孔321可以与第二电极44一一对应,从而第二电极44的连接端可从与之对应的通孔321中穿过而与连接组件1中的连接件12电连接,通孔321的数量可以少于第二电极44的数量,从而多个第二电极44可以从同一通孔321中穿过,然后与连接组件1中的连接件12电连接。延伸部32上还可以开设有充电孔322,电路板43上具有充电电路和与充电电路电连接的充电接口,充电接口至少局部位于充电孔322中,充电插头插入充电孔322中即可与充电接口电连接,进而可对电源组件4充电。请参照图2和5所示的实施例,电路板43与第一雾化器2之间具有主体部31的侧壁,从而在连接盖11被推拉至第二位置或者脱离外壳6时,在第一雾化器2在脱离或装入主体部31的过程中,电路板43不会对该第一雾化器2的脱离和装入运动产生力的干扰。\n[0080] 进一步的,可参照图2、9,延伸部32的下侧包括第一部分323和第二部分324,第一部分323和第二部分324阶梯式分布,第一部分323连接主体部31和第二部分324,并且与主体部31的下侧基本平齐,第二部分324相对第一部分323向下凸出,第一部分323与第二部分\n324通过阶梯面325连接,连接组件1的一部分遮盖主体部31下方的至少局部,另一部分遮盖第一部分323的至少局部,连接组件1中的连接盖11可抵接延伸部32中的第一部分323与第二部分324之间的阶梯面325,通孔321位于第一部分323,从而可以被连接组件1遮盖,充电孔322位于第二部分324,从而可一直显露。\n[0081] 可以参照图3,连接组件1上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均位于连接件12的上表面,固定座3的装配口311朝下设置,外壳6也具有朝下的敞开口,且装配口311的位置对应外壳6的敞开口所在位置设置,即第一雾化器2可从气溶胶生成器的下端取出和装入,连接组件1位于装配口311的下方,从而拆卸连接组件1或者滑动/滚动连接组件1或者转动连接组件1可以显露装配口311或者更多的显露装配口311,使装配口311具有足够的可以允许第一雾化器2进出的敞开度时,第一雾化器2可以在自身的重量作用下或者其他作用力下自装配口\n311中脱离,从而方便第一雾化器2的取出。将外壳6的敞开口朝下设置,可以使气溶胶生成器的外壳6的侧表面保持完整性,从而具有更加舒适的视觉效果和美感,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通过使连接组件1中的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朝上设置,不仅可以通过活动连接组件1来断开第一雾化器2与电路板43之间的电连接,而且可以使连接组件1对第一雾化器2的限制消失,使第一雾化器2可以自固定座3中的装配口311脱离,而且在连接件12与第一雾化器2之间的电连接为可分离地电连接,第一雾化器2与电路板43之间无连接时,电路板43与第一雾化器2之间可以无连接力和牵绊力,所以在使第一雾化器2与装配口311相脱离的过程中和将第一雾化器2装配入装配口311的过程中,连接件12和第二电极\n44均不会对这两个过程的进行产生干扰,方便第一雾化器2的更换。\n[008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口朝向外壳的侧表面,第一电极垂直于电路板,可与电路板本体上的第二电极直接抵接,在外壳的侧表面的相应位置也开设有敞开口,以供更换第一雾化器,并且可以设置一盖体,来遮盖该敞开口,以将第一雾化器保持在外壳中。\n[008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与第二电极可分离地电连接,从而在连接组件与第二电极分离时,可以更换电源组件。\n[0084]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器还包括至少一第二雾化器,第二雾化器可以是与第一雾化器相同类型的雾化器,比如可以都是内含液体气溶胶基质的雾化器,第二雾化器也可以是与第一雾化器不同类型的雾化器,比如第一雾化器是内含液体气溶胶基质的雾化器,第二雾化器是能够固定和烘烤烟支及类似物的雾化器,或者是内含固体气溶胶基质的雾化器。\n[0085]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5,第二雾化器5位于第一雾化器2的上方,从而与第一雾化器2并排设置,电路板43位于第一雾化器2的侧方,从而与第一雾化器2并列设置,第二雾化器5亦位于电路板43的侧方。外壳6内部具有与第一收容空间并排设置的第三收容空间,还具有与第一收容空间并列设置的第二收容空间,第一收容空间可用于收容第一雾化器2,第二收容空间可用于收容电路板43,第三收容空间可用于收容第二雾化器5,第一收容空间与第三收容空间的体积之和可以约等于第二收容空间的体积。连接组件1可部分位于第一空间,部分位于第二空间,且连接组件1位于第一雾化器2和电路板43的下方。\n[0086]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第一雾化器2与第二雾化器5通过气路相通,第一雾化器2产生的气溶胶离开第一雾化器2后进入第二雾化器5中,与第二雾化器5中的气溶胶混合形成混合的气溶胶,然后混合的气溶胶沿气路流动至吸嘴处,吸嘴用于被衔于嘴中,抽吸吸嘴可促使气溶胶沿气路向吸嘴行进。\n[0087]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气路可以具有至少两条,包括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第一气路与连接组件上的第二进气孔连通,然后经过第一雾化器的内部,再然后绕过第二雾化器进入吸嘴附近的混合室中,第二气路与连接组件上的第一进气孔连通,然后绕过第一雾化器进入第二雾化器中,再然后进入吸嘴附近的混合室中,第一雾化器产生的气溶胶和第二雾化器产生的气溶胶在混合室中混合后再进入吸嘴中。\n[008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雾化器中无独立的加热元件,第一雾化器与第二雾化器通过气路连通,第一雾化器生成的高温气溶胶进入第二雾化器后,其高温可使第二雾化器中的气溶胶基质产生挥发物,然后该挥发物与第一雾化器产生的气溶胶混合,最终进入吸嘴。\n[0089]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5、10,第一雾化器2与第二雾化器5通过气路连通,为了防止第一雾化器1产生的气溶胶沿气路行进时因温度下降等原因而在第二雾化器5中冷凝,第二雾化器5中设置有加热元件51,通过该加热元件51为第一雾化器2产生的气溶胶进行二次加热,和/或者通过该加热元件51加热第二雾化器5中的气溶胶基质使之挥发。请参照图10,第二雾化器5中设有加热元件51,第二雾化器51中的气溶胶基质可以为固体的气溶胶基质(如烟草、烟支等),该加热元件51通过导电体与电路板43电连接,以从电路板43上取电,该导电体包括为加热元件51供电以使加热元件51发热的导电体,还可以包括连接加热元件51中的温度传感器与电路板43,以传递采集的温度信号的导电体。\n[009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10,连接电路板43的输出电极与第二雾化器5的加热元件51以使加热元件51发热的导电体为导线52,连接电路板43的输出电极与第二雾化器5的温度传感器的导电体亦为导线52。\n[0091] 可选的,可以参照图2‑5,电路板43具有与电池固定座41大致相同的高度,故部分电路板43位于第一收容空间的侧方,其余部分电路板43位于第三收容空间的侧方,导线52一端位于第三收容空间,一端位于第二收容空间,导线52全部位于第三收容和第二收容空间中,无导线52进入第一收容空间,从而可防止导线52进入第一收容空间而影响组装固定座3和更换第一雾化器2。\n[0092] 可选的,可参照图2‑5和10,固体的气溶胶基质为烟支53,吸嘴位于烟支53上,烟支\n53可分离地装在第二雾化器5中,从而在烟支53中的可挥发物质消耗殆尽时,更换烟支53即可。\n[009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具有多个,部分第一电极连接第一雾化器和连接组件,且与连接组件可分离地电连接,部分第一电极连接第二雾化器和连接组件,且亦与连接组件可分离地电连接,即连接电路板的第二电极与第二雾化器的加热元件的以使加热元件发热的导电体为部分的第一电极,第一雾化器和第二雾化器可以相互并联,从而既可以在第一雾化器中的气溶胶基质消耗殆尽或者在第一雾化器出现故障时将第一雾化器从外壳中取出以进行更换,又可以在第二雾化器中的气溶胶基质消耗殆尽或者在第二雾化器出现故障时将第二雾化器从外壳中取出以进行更换。第二雾化器的更换口可以避开外壳的侧表面而开设在外壳的上端,也可以开设在外壳侧表面相应的位置。\n[0094]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具有多个,部分第一电极连接第二雾化器和连接组件,且与连接组件可分离地电连接,部分第一电极连接第一雾化器和连接组件,且与连接组件不可分离地电连接,第一雾化器和第二雾化器可以相互并联,从而可以在第二雾化器中的气溶胶基质消耗殆尽或者在第二雾化器出现故障时将第二雾化器从外壳中取出以进行更换。第二雾化器的更换口可以避开外壳的侧表面而开设在外壳的上端,也可以开设在外壳侧表面相应的位置。\n[0095] 为了方便第一雾化器中的气溶胶进入第二雾化器中,可选的,可参照图10,第二雾化器5的加热元件51为筒状加热体,可以由至少一弧形片511围成,围成筒状加热体的弧形片511可以首尾相接,也可首尾相互间隔,固体的气溶胶基质被弧形片511环绕,故该加热元件51从周向对固体的气溶胶基质,固体的气溶胶基质之间具有供气溶胶通过的空隙,第一雾化器2产生的气溶胶进入第二雾化器5的固体气溶胶基质的空隙中,并直接与固体气溶胶基质接触,然后从固体气溶胶基质的上端进入吸嘴中。\n[0096]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参照图5、10、11,外壳6内还设有中空的连接座7,连接座7内部具有气室71,连接座7的一端连接第一雾化器2,并使气室71与第一雾化器2中的气路连通,连接座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雾化器5,并使第二雾化器5中的气路与气室71连通,故,气室71构成气溶胶生成器气路的一部分。连接座7的侧边设有密封腔72,密封腔72的侧壁上开设有贯孔73,该贯孔73连通密封腔72和气室71,连接座7上固定有气流传感器74,气流传感器74被密封腔72收容且密封,贯孔73对应气流传感器74的检测端设置,从而在吸嘴处具有抽吸动作时,密封腔72内的气流沿贯孔73依次进入气室71、第二雾化器5和吸嘴,从而在密封腔\n72中形成可被气流传感器74检测的负压,当负压超过阈值时,气流传感器74得出吸嘴处具有抽吸动作的判定结论,进而激活电路板43上的相应电路,使气溶胶生成器中的相应元件做出响应,如第一雾化器2和第二雾化器5中的加热元件发热,如呼吸灯闪烁,如马达震动等。\n[0097] 进一步的,可以参照图11,外壳6内还设有连接端子8,连接端子8的一端与连接座7连接,并且与连接座7中气流传感器74电连接,另一端与电路板43电连接,通过连接端子8,气流传感器74与电路板43电连接,连接端子8具有抵顶作用,分别抵顶连接座7和电路板43,以使气流传感器74插入密封腔中,连接端子具有弹性,电路板与连接座通过连接端子弹性连接,连接端子在被抵顶时可收缩,从容避免电路板被抵顶到过度变形而出现断裂等意外。\n[0098]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参照图5、7,第一雾化器2的壳体上设有储液槽26,储液槽26对应气室71设置,用于回收在气室71中因温度降低等原因形成的冷凝液。\n[0099]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器的组装方法,可用于组装上述的气溶胶生成器,包括:\n[0100] S1:活动连接组件1以显露或者更多地显露装配口311。\n[0101] 活动连接组件的方式如下方式之一:1、从外壳上或者固定座上将连接组件拆卸下来,使连接组件脱离外壳或者固定座;2、连接组件与外壳或者固定座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或滚动连接,从而通过滑动或者滚动连接组件,使连接组件与敞开口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3、连接组件与外壳或者固定座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从而通过转动连接组件,使连接组件与敞开口之间的相对位置或者相位角发生变化。\n[0102] S2:将第一雾化器2通过装配口311装入外壳6内部。\n[0103] S3:活动连接组件使其至少遮盖装配口311的局部,直至连接组件中的连接件桥接第一雾化器和电源组件。\n[0104] 连接件桥接第一雾化器和电源组件是指:第一雾化器和电源组件以连接作为连接的桥梁而间接地电连接。\n[0105] 以上气溶胶生成器,由于第一雾化器和电路板相对于连接组件位于同一侧,通过连接组件上的连接件将第一雾化器的第一电极和电路板上的第二电极进行间接地电连接,同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与连接件可分离,可以在第一雾化器需要拆卸的时候,断开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也可以在第一雾化器装入的时候,实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以提供电源组件的电能给第一雾化器工作使用;通过这样的电连接设计方案,可以实现电路板与第一雾化器之间的间接连接,而且不会影响第一雾化器的装卸。\n[0106] 以上气溶胶生成器通过连接组件,可以通过连接组件将两个并行空间中的第一雾化器和电路板进行电连接,同时可以通过连接组件至少将第一雾化器限位在外壳中,且通过连接组件可使第一雾化器与电路板之间无直接接触,从而电路板对第一雾化器的装入和取出不产生影响和干扰,不会对第一雾化器产生妨碍第一雾化器装入外壳或退出外壳的阻尼,有助于对第一雾化器进行更换。同时,连接组件被设置成装配盖,从而在取下该连接组件或者转动该连接组件或者滑动该连接组件或者滚动该连接组件时,不仅可以断开电路板与第一雾化器之间的电连,还可以至少显露第一雾化器,从而更换第一雾化器。\n[0107] 以上气溶胶生成器的组装方法,通过活动连接组件,可在断开第一雾化器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的同时,敞开外壳,从而可更换第一雾化器,从而使气溶胶生成器的组装和第一雾化器的更换更加简单、有趣。\n[0108] 以上气溶胶生成器,通过设置连接组件来使并行的第一雾化器与电路板电连接,可克服在具有多个雾化器的前提下,在体积有限且需能够更换其中至少一雾化器的情况下雾化器位置刁钻,难以实现雾化器与电路板电连接的问题;同时通过连接组件桥接雾化器和电路板,使电路板与雾化器之间无接触、无力的作用,从而在更换雾化器时,电路板不会对雾化器产生阻挠。\n[0109]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