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 |
申请号 | CN200710138080.7 | 申请日期 | 2007-08-08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3173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D05B65/00 | IPC分类号 | D;0;5;B;6;5;/;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高林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中国台湾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高林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高林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林培嘉 |
代理机构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方挺;沈锦华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包括针板结构、捕线机构、切线机构及摇臂连杆机构。其中针板结构包括针板台及针板,在针板上设有针眼孔及刀刃插通孔。捕线机构、切线机构及摇臂连杆机构皆连接在针板台下方。捕线机构包括上捕捉板及下捕捉板,上、下捕捉板上分别成形有对应于针眼孔的勾部。切线机构包括上刀刃及下刀刃,上、下刀刃介于针板及上、下捕捉板之间。摇臂连杆机构包括摇臂及连接于摇臂与上刀刃的连杆。这样,可对从梭子所拉出的下线进行稳定的夹持与剪断,并使得剪线后的线头长度大幅缩短。
1.一种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板结构,包括针板台及固定于所述针板台上方的针板,在所述针板上开设有针眼孔及刀刃插通孔;
捕线机构,连接于所述针板台下方,所述捕线机构包括上捕捉板及形成于所述上捕捉板下方的下捕捉板,所述上捕捉板和所述下捕捉板上分别成形有对应于所述针眼孔的勾部;
切线机构,也连接于所述针板台下方,所述切线机构包括上刀刃及连接于所述上刀刃的下刀刃,所述上刀刃和所述下刀刃介于所述针板及所述上捕捉板之间;以及摇臂连杆机构,连接于所述针板台下方,所述摇臂连杆机构包括摇臂及连接于所述摇臂及所述切线机构的上刀刃的连杆,在所述摇臂上分别设有对应所述下捕捉板的推杆,以驱使所述上捕捉板和所述下捕捉板的勾部作相对夹线动作,而所述连杆驱使所述上刀刃和所述下刀刃在所述针眼孔下方作切线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其中所述针板结构还包括护板,所述护板被夹掣于所述针板台与所述针板之间,并于所述护板上设有对应所述针眼孔及所述插通孔的通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其中所述针板台上开设有贯穿空间,所述的切线机构容设于所述贯穿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其中所述针板台下方连接有第一定位柱,所述下捕捉板包括摆动板,并于所述摆动板上成形有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止挡部,以相互卡掣限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其中所述针板台下方连接有第二定位柱,所述捕线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上捕捉板一侧的可调式定位板,并于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柱的第一挡块,以相互卡掣限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板还设有第二挡块,所述的推杆一侧连接有对应所述第二挡块的限位柱,以相互卡掣限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其中所述下捕捉板包括连接于摆动板一侧的倒线臂,所述勾部形成于所述倒线臂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其中形成于所述倒线臂的勾部呈平底U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其中形成于所述上捕捉板的勾部呈V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其中所述针板台下方连接有固定柱,所述捕线机构还包括上拉伸弹簧及下拉伸弹簧,所述上拉伸弹簧和所述下拉伸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柱上,另一端则分别连接于所述上捕捉板和所述下捕捉板的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其中所述切线机构还包括贴接于所述下刀刃的底面的压线片,所述下刀刃可相对于所述上刀刃及压线片作旋转摆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其还包括拨杆,所述拨杆连接于针板台下方且对应于切线机构配置,所述拨杆的一端用于推动所述下刀刃相对于所述上刀刃作张开作动。
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 \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缝锁扣眼的锁扣眼机。 背景技术\n[0002] 公知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主要包括直立状倒线杆及下线切断装置,其中倒线杆固定于针板台下方,且与来自被缝制物且通过形成在缝纫机针板上的针眼而到达梭子的下线相嵌合。倒线杆沿着与下线相交叉的方向拉近下线,并从梭子拉出预定量的下线。下线切断装置借着配置在针板下方的断线动作,将由倒线杆拉出的下线在针眼附近切断。切断装置包括下线捕捉构件及捕捉构件移动装置,捕捉构件配置于针板与下线切断装置之间,并且可移动于一位针眼下方,从而使自布料至切断位置的下线长度得以缩短。另外,捕捉构件与针眼相互隔开,在待机位置时也不妨碍针的上下动作。下线捕捉构件移动装置使下线捕捉构件在缝制时位于待机位置,且于缝制后、在下线切断装置的断线动作之前,从待机位置移动至作用位置。 \n[0003] 然而,公知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虽能在剪线后缩短线头长度,但在实际使用上仍存在下述缺点:首先,由于其倒线杆呈直立状,在与捕捉构件共同对下线进行捕捉时,易因下线的材料、弹力或粗细等原因,而产生固持不稳定或夹线不良现象;其次,其倒线杆与捕捉构件之间是借助凸轮部和突出部相互推抵作动,常常因组件的加工误差及配合问题,而徒增装配的人力时间及成本。 \n发明内容\n[0004]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其可借助各组成机构之间的相互配置,对从梭子所拉出的下线进行稳定的夹持与剪断,并使得剪线后的线头长度大幅缩短。\n[000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其通过设置可调式定位板,使得其可根据各组成组件的加工误差作相应的调整移动,从而简化组装过程并提升装配性。 \n[0006]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包括:针板结构,包括针板台及固定于所述针板台上方的针板,在所述针板上开设有针眼孔及刀刃插通孔;捕线机构,连接于所述针板台下方,所述捕线机构包括上捕捉板及形成于所述上捕捉板下方的下捕捉板,所述上捕捉板和所述下捕捉板上分别成形有对应于所述针眼孔的勾部;\n切线机构,也连接于所述针板台下方,所述切线机构包括上刀刃及连接于所述上刀刃的下刀刃,所述上刀刃和所述下刀刃介于所述针板及所述上捕捉板之间;以及摇臂连杆机构,连接于所述针板台下方,所述摇臂连杆机构包括摇臂及连接于所述摇臂及所述切线机构的上刀刃的连杆,在所述摇臂上分别设有对应所述下捕捉板的推杆,以驱使所述上捕捉板和所述下捕捉板的勾部作相对夹线动作,而所述连杆驱使所述上刀刃和所述下刀刃在所述针眼孔下方作切线动作。 \n[0007]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一方面可借助各组成机构之间的相互配置,对从梭子所拉出的下线进行稳定的夹持与剪断,并使得剪线后的线头长度大幅缩短;\n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可调式定位板,使得其可根据各组成组件的加工误差作相应的调整移动,从而简化组装过程并提升装配性。 \n[0008] 附图说明\n[0009]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n[0010] 图2是本发明的组合仰视图; \n[0011] 图3是本发明应用于缝纫机的立体分解图; \n[0012] 图4是本发明应用于缝纫机的车缝状态各组件位置图; \n[0013] 图5是本发明应用于缝纫机的捕、切线状态图(一); \n[0014] 图6是本发明应用于缝纫机的捕、切线状态图(二)。 \n[0015] 图7是本发明应用于缝纫机的捕、切线状态图(三)。 \n[0016]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n[0017] 【本发明】 \n[0018] 针板结构10 \n[0019] 针板台11 贯穿空间111 \n[0020] 第一定位柱113 第二定位柱114 \n[0021] 固定柱115 针板12 \n[0022] 针眼孔121 插通孔122 \n[0023] 护板13 通槽131 \n[0024] 捕线机构20 \n[0025] 上捕捉板21 勾部211、223 \n[0026] 下捕捉板22 摆动板221 \n[0027] 倒线臂222 止挡部224 \n[0028] 抵接块225 定位板23 \n[0029] 第一挡块231 第二挡块232 \n[0030] 上拉伸弹簧24 下拉伸弹簧25 \n[0031] 切线机构30 \n[0032] 上刀刃31 下刀刃32 \n[0033] 压线片33 \n[0034] 摇臂连杆机构40 \n[0035] 摇臂41 推杆411 \n[0036] 限位柱412 连杆42 \n[0037] 拨杆50 \n[0038] 缝纫机8 \n[0039] 机体81 底座82 \n具体实施方式\n[004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然而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n[0041] 图1和2分别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及组合仰视图。如图所示,按照本发明提供的缝纫机的下线切断装置,主要包括针板结构10、捕线机构20、切线机构30及摇臂连杆机构40。其中: \n[0042] 针板结构10包括针板台11、针板12及护板13,于针板台11的中央区域开设有贯穿空间111,并于贯穿空间111的周围设有多个不等孔径的螺孔。在针板台11下方连接有第一定位柱113、第二定位柱114及固定柱115。在针板12上开设有长形针眼孔121及与针眼孔121的长边方向垂直的刀刃插通孔122。针板12通过螺丝固定于针板台11上方。\n护板13被夹掣在针板台11与针板12之间,且其设有对应前述针眼孔121及插通孔122的通槽131。 \n[0043] 捕线机构20包括上捕捉板21、形成于上捕捉板21下方的下捕捉板22及固定于上捕捉板21一侧的可调式定位板23。上捕线板21和下捕捉板22通过螺栓穿设连接在针板台11下方。另在上捕捉板21和下捕捉板22的一侧分别通过螺柱连接有上拉伸弹簧24和下拉伸弹簧25。上拉伸弹簧24和下拉伸弹簧25的另一端则套接于前述固定柱115上,从而分别控制上捕捉板21和下捕捉板22的复位功能。本实施例的下捕捉板22由摆动板\n221及连接摆动板221一侧的倒线臂222组合而成,同理其也可为一体构成的型态(图中未示)。在上捕捉板21及倒线臂222上分别成形有对应于前述针眼孔121的V形勾部211及平底U形勾部223。另在摆动板221上成形有对应第一定位柱113用于限位的止挡部224,又在止挡部224一侧凸伸成形有抵接块225。可调式定位板23具有第一挡块231及第二挡块232,并在定位板23上开设有两长形孔233。第一挡块231对应于前述第二定位柱114,以实现限位,而长形孔233使定位板23位置的可移动调整。 \n[0044] 切线机构30包括上刀刃31、连接于上刀刃31下方的下刀刃32、及一贴接于下刀刃32的底面的压线片33。上刀刃31和下刀刃32介于针板12及上捕捉板21和下捕捉板\n22之间,并容设于针板台11的贯穿空间111内,可通过螺栓穿设于上刀刃31的一端而将其连接在针板台11下方。下刀刃32可相对于上刀刃31及压线片33作旋转摆动而进行剪切线。 \n[0045] 摇臂连杆机构40包括摇臂41及连接于摇臂41及前述切线机构30的上刀刃31的连杆42。摇臂连杆机构40可通过螺栓穿设于摇臂41而连接于针板台11下方。摇臂41上分别设有对应前述下捕捉板22的抵接块225的推杆411。另在摇臂41一侧连接有对应前述定位板23的第二挡块232的限位柱412,摇臂41的底端通过驱动机构(图未示)传动。 \n[0046] 此外,本发明还包括有拨杆50,可通过螺栓穿设于拨杆50而将其连接于针板台11下方且对应于切线机构30配置。拨杆50的一端用于推动下刀刃32相对于上刀刃31作张开作动。 \n[0047] 图3和4分别为本发明应用于缝纫机的立体分解图及车缝状态各组件位置图,本发明的下线切断装置装设在锁扣眼缝纫机8上,缝纫机8具有机体81及连接于机体81下方的底座82。切断装置预先组装后,再通过螺丝穿设固定于底座82的左侧处。在进行车缝的过程中,由驱动机构(图中未示)驱动摇臂41逆时针旋转,通过连杆42带动上刀刃31作顺时针旋转,同时借助限位柱412推动定位板23的第二挡块232,而使上捕捉板21作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样,即可使上捕捉板21及切线机构30远离针板12的针眼孔121及插通孔\n122,从而不妨碍车针(图中未示)的车缝动作及切布刀(图中未示)的裁切工作。此外,当摇臂41作逆时针旋转时,可借助另一驱动机构驱动拨杆50作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使下刀刃32的末端与上刀刃31及压线片33的末端呈一张开型态,以作为预剪线的准备。 [0048] 图5、图6和图7分别为本发明应用于缝纫机的捕、切线状态图(一)、(二)及(三)。当完成前述的车缝及裁布动作后,可通过踏板(图未示)的反踩动作,而使驱动机构驱动摇臂41作顺时针旋转,此时上捕捉板21将通过定位板23的第二挡块232脱离限位柱412的限制作用及上拉伸弹簧24的弹力作用,而使上捕捉板21的勾部211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并往针眼孔121的中央处下方靠拢。同时切线机构30通过连杆42的旋转移动,使上刀刃31和下刀刃32所形成的开口也朝向针眼孔121的中央处下方靠拢(如图5所示)。\n当摇臂41持续作顺时针旋转时,推杆411将推动下捕捉板22的抵接块225,使下捕捉板22顺时 针旋转,并可利用其勾部223稳定地勾拉住从梭子(图中未示)送出的下线,通过上捕捉板21和下捕捉板22的相对动作而将下线夹持固定。同时,上刀刃31和下刀刃32通过连杆42的旋转移动,而使下刀刃32的末端相对于上刀刃31及压线片33闭合并将下线剪断。这样,能使得剪线后的线头长度大幅缩短。 \n[0049]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所做出的各种等效结构变化皆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n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
法律信息
- 2016-09-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D05B 65/00
专利号: ZL 200710138080.7
申请日: 2007.08.08
授权公告日: 2012.02.01
- 2012-02-01
- 2009-04-15
- 2009-02-11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2-10-30
|
2001-03-26
| | |
2
| |
2002-07-10
|
2001-12-05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