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通信电源用黄绿双色接地软电缆 |
申请号 | CN201020510975.6 | 申请日期 | 2010-08-31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IPC分类号 | H;0;1;B;9;/;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环科园俊知路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姚文讯 |
代理机构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平 |
摘要
一种通信电源用黄绿双色接地软电缆,包括内导体(1),内导体(1)外设有隔离层(2),隔离层(2)外设有绝缘层(3),绝缘层(3)外设有护套(4),其特征是所述护套(4)外设有聚氯乙烯色条(5)。本实用新型采用耐寒阻燃聚氯乙烯绝缘料、黄绿双层挤出颜色耐寒阻燃聚氯乙烯护套料,替代原产品中使用的聚氯乙烯绝缘料和聚氯乙烯护套料,制成的电缆具有耐低温、使用时易于识别、低温环境中易于敷设、低温环境中电缆的使用寿命达到25年以上等优点。
1.一种通信电源用黄绿双色接地软电缆,包括内导体(1),内导体(1)外设有隔离层(2),隔离层(2)外设有绝缘层(3),绝缘层(3)外设有护套(4),其特征是所述护套(4)外设有聚氯乙烯色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用黄绿双色接地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1)为绞合的退火软铜线或铜包铝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用黄绿双色接地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2)为非吸湿性无纺点子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用黄绿双色接地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3)为耐寒阻燃聚氯乙烯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用黄绿双色接地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4)为耐寒阻燃聚氯乙烯护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用黄绿双色接地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条(5)为耐寒阻燃聚氯乙烯护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用黄绿双色接地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条(5)宽度为电缆截面周长的25%至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用黄绿双色接地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条(5)为一条或多条沿电缆纵向设置的色条。
一种通信电源用黄绿双色接地软电缆 \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缆范畴,主要是一种通信电源用具有黄绿双色接地标志的耐寒阻燃软电缆,本实用新型实属于通信电源用电力软电缆,电缆的额定工作电压为:\n600/1000V。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作高原通信局(站)、耐寒要求较高的铁塔、较为寒冷的地区等电源输、配电系统的接地电缆。 \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国内企业生产制造的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执行的标准是YD/T1173-2001,标准里没有规定接地电缆颜色和技术要求。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生产厂家采用黑色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缆作为接地线。 \n[0003] 这种现行的电缆颜色和性能不能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1、不利于辨别电缆接线方式。因黑色电缆可能作为零线或火线使用,而黄绿双色线一定作为接地使用,极易辨别。\n2、不易敷设安装。因普通电缆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材料不耐寒(敷设环境温度为-15~+60℃),在-2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绝缘层和护套层比较硬,不易弯曲敷设且弯曲时极易破损开裂。3、电缆的使用年限亦有降低。因普通电缆PVC绝缘和护套材料在-2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机械物理性能和低温抗开裂、冲击试验都会超出YD/T 1173-2001标准参数要求,电缆的老化和开裂速度会加快,电缆的使用寿命会远小于正常使用的20年时间。 发明内容\n[0004]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通信电源用具有黄绿双色接地标志耐寒阻燃软电缆。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利于辨别电缆接线方式、易于敷设、延长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n[0006] 本实用新型采用耐寒阻燃聚氯乙烯绝缘料、黄绿双层挤出颜色耐寒阻燃聚氯乙烯护套料,替代原产品中使用的聚氯乙烯绝缘料和聚氯乙烯护套料。 \n[0007] 一种通信电源用黄绿双色接地软电缆,包括内导体,内导体外设有隔离层,隔离层外设有绝缘层,绝缘层外设有护套,所述护套外设有聚氯乙烯色条。 \n[0008] 所述内导体为绞合的退火软铜线或铜包铝线。 \n[0009] 所述隔离层为非吸湿性无纺点子布。 \n[0010] 所述绝缘层为耐寒阻燃聚氯乙烯绝缘层。绝缘层的颜色为红、黄、绿、浅蓝或黑色。 [0011] 所述护套为黄色耐寒阻燃聚氯乙烯护套。 \n[0012] 所述色条为绿色耐寒阻燃聚氯乙烯护套。 \n[0013] 所述色条的宽度为电缆截面周长的25%至35%。 \n[0014] 所述色条为一条或多条沿电缆纵向设置的色条。 \n[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n[0016] 本实用新型采用耐寒阻燃聚氯乙烯绝缘料、黄绿双层挤出颜色耐寒阻燃聚氯乙烯护套料,替代原产品中使用的聚氯乙烯绝缘料和聚氯乙烯护套料。 \n[0017] (1)本实用新型通信电源用黄绿双色接地软电缆,具有低温下柔软性能、低温环境中机械物理性能和低温抗开裂、冲击试验均优于YD/T1173-2001标准要求。制造成的电缆具有耐低温、使用时易于识别、低温环境中易于敷设、低温环境中电缆的使用寿命达到25年以上。 \n[0018] (2)本实用新型通信电源用黄绿双色接地软电缆,采用耐寒聚氯乙烯电缆绝缘料和耐寒阻燃聚氯乙烯电缆护套料制造而成的。耐寒聚氯乙烯电缆料是以专 用聚氯乙烯树脂为基料,加入增塑剂、稳定剂、耐寒剂、着色剂等助剂,经混合、塑化、造粒而制得的粒状料。 \n[0019] (3)耐寒阻燃聚氯乙烯和普通聚氯乙烯护套材料的性能对比如表1: [0020] 表1.耐寒阻燃聚氯乙烯和普通聚氯乙烯护套材料的性能对比表 \n[0021] \n附图说明\n[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n[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n[0025]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n具体实施方式\n[002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n[0027] 如图1,一种通信电源用黄绿双色接地软电缆,包括内导体1,内导体1外设有隔离层2,隔离层2外设有绝缘层3,绝缘层3外设有护套4,护套4外设有聚氯乙烯色条5。 [0028] 内导体1为绞合的退火软铜线或铜包铝线。 \n[0029] 隔离层2为非吸湿性无纺点子布。 \n[0030] 绝缘层3为耐寒阻燃聚氯乙烯绝缘层。绝缘层3的颜色为红、黄、绿、浅蓝或黑色。 [0031] 护套4为黄色耐寒阻燃聚氯乙烯护套。 \n[0032] 色条5为绿色耐寒阻燃聚氯乙烯护套。 \n[0033] 色条5为的色条宽度为电缆截面周长的25%至35%。 \n[0034] 色条5为一条或多条沿电缆纵向设置的色条。 \n[0035] 实施例一。 \n[003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色条5的数量为两条,分别设置在护套层4的两侧,色条5与护套层4的外表面融合为一圆滑整体。 \n[0037] 实施例二。 \n[0038]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色条5的数量为三条,分别均匀分布设置在护套层4上,色条5与护套层4的外表面融合为一圆滑整体。 \n[0039] 实施例三。 \n[0040]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如图4结构,色条5的数量为一条,设置在护套层4的一侧,色条5与护套层4的外表面融合为一圆滑整体。 \n[0041] 在软电缆束丝工序生产时,采用GB/T 3956-2008标准规定的5类导体所要求的不超过最大铜丝直径的退火软铜丝,按IEC电缆设计规范导体绞距标准规定的节距束合而成。绞线工序生产时采用非吸湿性无纺点子布紧密地绕包在电缆导体表面。绝缘工序生产时采用耐寒阻燃聚氯乙烯电缆绝缘料替代原先使用的普通聚氯乙烯电缆绝缘料紧密地挤包在电缆绞线隔离层外面。护套工序生产时按照附图说明中电缆纵截面示意图要求采用黄绿双层挤出颜色耐寒阻燃聚氯乙烯护套料替代原产品中使用黑色聚氯乙烯护套料挤包在电缆绝缘层外面,绿色色条宽度控制在电缆截面周长的25%至35%范围内。 [0042] 本实用新型通信电源用具有黄绿标志的耐寒阻燃接地软电缆,有较好的耐低温性能、阻燃性能、电缆低温下柔软易安装敷设、容易识别、且电缆在低温环境中能够保证25年以上的使用寿命,确保具有黄绿标志的耐寒阻燃接地软电缆安装使用方便、易识别、产品品质优异且稳定可靠。 \n[0043]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法律信息
- 2020-09-25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
IPC(主分类): H01B 9/00
专利号: ZL 201020510975.6
申请日: 2010.08.31
授权公告日: 2011.05.25
- 2011-05-25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5-12-17 | 2015-12-17 | | |
2 | | 2010-08-31 | 2010-08-31 | | |
3 | | 2015-12-17 | 2015-12-1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