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U铁凹槽车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设在机架(1)上的进料机构(2)、连接在进料机构(2)上的送料机构(3)、设在送料机构(3)一侧的夹持机构(4)、设在夹持机构(4)一侧与夹持机构(4)配合车削的刀座运送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铁凹槽车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2)包括振动盘(21)、连接在振动盘(21)上的导流线(22)、连接在导流线(22)尾端的导流槽(23),所述导流线(22)的尾端伸入导流槽(2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U铁凹槽车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盘(21)的底部设有升降台(6),所述升降台(6)包括竖直设立的螺杆(61),所述螺杆(61)上螺接有高度不一的平台(62),所述振动盘(21)设在最上层的平台(6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铁凹槽车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3)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第一支撑壁(31)、设在第一支撑壁(31)上的第一滑轨(32)、滑接在第一滑轨(32)内的L形滑板(33),所述L形滑板(33)的主体部分滑接在第一滑轨(32)内,凸出部分与主体部分垂直,所述第一支撑壁(31)后部连接设有第一气缸(34),所述第一气缸(34)的伸缩杆固定在L形滑板(33)的凸出部分上,所述L形滑板(33)的前部设有卡槽(3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U铁凹槽车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滑板(33)前部并位于卡槽(33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壁(35),所述第二支撑壁(35)上固定设有第二气缸(36),所述第二气缸(36)的活塞杆对准卡槽(331)的中心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U铁凹槽车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壁(31)上并位于第一滑轨(32)的上方设有与第一滑轨(32)平行的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的中央位置开口并与导流槽(23)的底部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U铁凹槽车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设在第一滑轨(32)尾部的电机(41)、连接在电机(41)上由电机(41)带动转动的夹盘(42)、设在电机(41)侧部的用于收紧夹盘(42)的第四气缸(4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U铁凹槽车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41)顶部设有第三气缸(44),所述夹盘(42)的背部中央连接设有顶杆(45),所述第三气缸(44)通过连接杆(46)与顶杆(45)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U铁凹槽车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运送装置(5)包括设在电机(41)一侧的第二滑轨(51)、滑接在第二滑轨(51)上的刀座(52)、螺接在刀座(52)上的相互配合夹持的夹件(53)、设在机架(1)上并作用在刀座(52)上的第五气缸(54),所述第二滑轨(51)方向垂直于夹盘(42)并位于夹盘(42)的正前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铁凹槽车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于检测加工过程的显示屏(8)。
一种U铁凹槽车削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零部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铁凹槽车削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扬声器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扬声器的性能优劣对音质的影响很大,扬声器在音响设备中是一个最薄弱的器件,而对于音响效果而言,它又是一个最重要的部件,扬声器的种类繁多,而且价格相差很大,音频电能通过电磁,压电或静电效应,使其纸盆或膜片振动并与周围的空气产生共振而发出声音,扬声器尺寸越大越好,大口径的低音扬声器能在低频部分有更好的表现,这是在选购之中可以挑选的,用高性能的扬声器制造的音箱意味着有更低的瞬态失真和更好的音质。U铁是扬声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起着承载其他部件的作用,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扬声器整体的音质,U铁在初步加工完成后得到半成品,需要继续车削打磨进行精加工才能获得最终产品,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手动逐个打磨,非常耗费劳动力,且工作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同时,逐个手工打磨的U铁品质不稳定,易受其他外部因素的干扰。\n发明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U铁凹槽车削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简便,工作效率高,能够实现自动化,减少劳动力的耗费,降低成本,提高U铁精加工的工作效率,满足生产要求,保证U铁成品品质的稳定,提高U铁成品品质的可控性。\n[0004]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U铁凹槽车削装置,包括机架、设在机架上的进料机构、连接在进料机构上的送料机构、设在送料机构一侧的夹持机构、设在夹持机构一侧与夹持机构配合车削的刀座运送装置,U铁半成品通过进料机构进入送料机构,继而被送到夹持机构中,由刀座运送装置上的刀片进行打磨,从而实现了U铁精加工自动化,减少了劳动力的耗费,降低了成本,提高了U铁精加工的工作效率,满足了生产要求,保证了U铁成品品质的稳定,提高了U铁成品品质的可控性。\n[0005]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机构包括振动盘、连接在振动盘上的导流线、连接在导流线尾端的导流槽,所述导流线的尾端伸入导流槽内,U铁半成品通过振动盘的振动而缓缓前进,并整齐排列在导流线上,导流线根据U铁的特殊结构进行设计,能够稳定地夹持住,使U铁不至掉落,U铁最终进入导流槽内。\n[0006] 作为优选,所述振动盘的底部设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包括竖直设立的螺杆,所述螺杆上螺接有高度不一的平台,所述振动盘设在最上层的平台上,能够根据不同使用环境设定振动盘的高度,适用性较广。\n[0007] 作为优选,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一支撑壁、设在第一支撑壁上的第一滑轨、滑接在第一滑轨内的L形滑板,所述L形滑板的主体部分滑接在第一滑轨内,凸出部分与主体部分垂直,所述第一支撑壁后部连接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固定在L形滑板的凸出部分上,所述L形滑板的前部设有卡槽,工作时,U铁经由导流槽并进入L形滑板的卡槽内,第一气缸启动,推动L形滑板在第一滑轨上整体向前运动,从而带动U铁半成品前进进入夹持机构,能够准确定位,使加工操作连续不断,保证设备工作的稳定性。\n[0008] 作为优选,所述L形滑板前部并位于卡槽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壁,所述第二支撑壁上固定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对准卡槽的中心位置,在U铁被推至夹持机构正前端时,第二气缸启动,将U铁压入夹持机构内,从而能够使U铁稳定地进入夹持机构,避免U铁在加工的过程中掉落,能够保证加工操作稳定进行。\n[0009]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壁上并位于第一滑轨的上方设有与第一滑轨平行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中央位置开口并与导流槽的底部相对,由于导流线的方向并非垂直,因此沿着导流线落下的U铁半成品不一定是垂直落下的,从而导致不能够准确进入卡槽内,容易使U铁半成品掉落,影响加工的连续性,限位块的设计能够使U铁半成品垂直落下,准确无误地进入卡槽内。\n[0010]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在第一滑轨尾部的电机、连接在电机上由电机带动转动的夹盘、设在电机侧部的用于收紧夹盘的第四气缸,由于U铁加工时需要保持稳定,待U铁进入夹盘之后,第四气缸启动带动夹盘收紧,从而能够使U铁半成品稳定地被夹持在夹盘内,电机的设计是在车削时给夹盘提供动力,使夹盘转动,从而完成车削。\n[0011]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顶部设有第三气缸,所述夹盘的背部中央连接设有顶杆,所述第三气缸通过连接杆与顶杆固定连接,在U铁完成车削后,由于U铁被夹盘紧紧夹住,需要一个推力将U铁成品推出,此时,第三气缸启动,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伸缩,从而使顶杆往前顶,将U铁成品顶出夹盘,从而能够顺利完成操作。\n[0012] 作为优选,所述刀座运送装置包括设在电机一侧的第二滑轨、滑接在第二滑轨上的刀座、螺接在刀座上的相互配合夹持的夹件、设在机架上并作用在刀座上的第五气缸,所述第二滑轨方向垂直于夹盘并位于夹盘的正前方,在U铁半成品夹入夹盘后,第五气缸启动,推动刀座在第二滑轨上滑动,直至推动至夹盘前方,夹件上的刀头与夹盘自身的旋转配合,从而对U铁半成品进行加工。\n[0013]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检测加工过程的显示屏,能够轻松观测操作的过程,并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调控,使操作更加便利。\n[0014] 有益效果:\n[0015]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U铁凹槽车削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简便,工作效率高,能够实现自动化,减少了劳动力的耗费,降低了成本,提高了U铁精加工的工作效率,满足了生产要求,保证了U铁成品品质的稳定,提高了U铁成品品质的可控性。\n附图说明\n[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n[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n[0018] 图中,机架1、进料机构2、振动盘21、导流线22、导流槽23、送料机构3、第一支撑壁31、第一滑轨32、L形滑板33、卡槽331、第一气缸34、第二支撑壁35、第二气缸36、夹持机构4、电机41、夹盘42、第四气缸43、第三气缸44、顶杆45、连接杆46、刀座运送装置5、第二滑轨51、刀座52、夹件53、第五气缸54、升降台6、螺杆61、平台62、限位块7、显示屏8。\n具体实施方式\n[0019] 如图1-2所示,一种U铁凹槽车削装置,包括机架1、设在机架1上的进料机构2、连接在进料机构2上的送料机构3、设在送料机构3一侧的夹持机构4、设在夹持机构4一侧与夹持机构4配合车削的刀座运送装置5,U铁半成品通过进料机构2进入送料机构3,继而被送到夹持机构4中,由刀座运送装置5上的刀片进行打磨,从而实现了U铁精加工自动化,减少了劳动力的耗费,降低了成本,提高了U铁精加工的工作效率,满足了生产要求,保证了U铁成品品质的稳定,提高了U铁成品品质的可控性。\n[0020] 进料机构2包括振动盘21、连接在振动盘21上的导流线22、连接在导流线22尾端的导流槽23,导流线22的尾端伸入导流槽23内,U铁半成品通过振动盘21的振动而缓缓前进,并整齐排列在导流线22上,导流线22根据U铁的特殊结构进行设计,包括由四条铁丝组合而成的夹层,分别作用住U铁的两边,将U铁的边沿处夹在夹层内,能够稳定地夹持住,使U铁不至掉落,U铁最终进入导流槽23内。\n[0021] 振动盘21的底部设有升降台6,升降台6包括竖直设立的螺杆61,螺杆61上螺接有高度不一的平台62,振动盘21设在最上层的平台62上,能够根据不同使用环境设定振动盘21的高度,适用性较广。\n[0022] 送料机构3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第一支撑壁31、设在第一支撑壁31上的第一滑轨32、滑接在第一滑轨32内的L形滑板33,L形滑板33的主体部分滑接在第一滑轨32内,凸出部分与主体部分垂直,第一支撑壁31后部连接设有第一气缸34,第一气缸34的伸缩杆固定在L形滑板33的凸出部分上,L形滑板33的前部设有卡槽331,工作时,U铁经由导流槽23并进入L形滑板33的卡槽331内,第一气缸34启动,推动L形滑板33在第一滑轨32上整体向前运动,从而带动U铁半成品前进进入夹持机构4,能够准确定位,使加工操作连续不断,保证设备工作的稳定性。\n[0023] L形滑板33前部并位于卡槽33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壁35,第二支撑壁35上固定设有第二气缸36,第二气缸36的活塞杆对准卡槽331的中心位置,在U铁被推至夹持机构4正前端时,第二气缸36启动,将U铁压入夹持机构4内,从而能够使U铁稳定地进入夹持机构4,避免U铁在加工的过程中掉落,能够保证加工操作稳定进行。\n[0024] 第一支撑壁31上并位于第一滑轨32的上方设有与第一滑轨32平行的限位块7,限位块7的中央位置开口并与导流槽23的底部相对,由于导流线22的方向并非垂直,因此沿着导流线22落下的U铁半成品不一定是垂直落下的,从而导致不能够准确进入卡槽331内,容易使U铁半成品掉落,影响加工的连续性,限位块7为形状规整的长方体结构,限位块\n7的设计能够使U铁半成品垂直落下,准确无误地进入卡槽331内,为了防止U铁从限位块\n7的中央位置开口处掉出,限位块7的中央位置开口处外侧可以设有挡件,可以是网格或者加固板。\n[0025] 夹持机构4包括设在第一滑轨32尾部的电机41、连接在电机41上由电机41带动转动的夹盘42、设在电机41侧部的用于收紧夹盘42的第四气缸43,由于U铁加工时需要保持稳定,待U铁进入夹盘42之后,第四气缸43启动带动夹盘42收紧,从而能够使U铁半成品稳定地被夹持在夹盘42内,电机41的设计是在车削时给夹盘42提供动力,使夹盘42转动,从而完成车削。\n[0026] 电机41顶部设有第三气缸44,夹盘42的背部中央连接设有顶杆45,第三气缸44通过连接杆46与顶杆45固定连接,在U铁完成车削后,由于U铁被夹盘42紧紧夹住,需要一个推力将U铁成品推出,此时,第三气缸44启动,第三气缸44的活塞杆伸缩,从而使顶杆\n45往前顶,将U铁成品顶出夹盘42,从而能够顺利完成操作。\n[0027] 刀座运送装置5包括设在电机41一侧的第二滑轨51、滑接在第二滑轨51上的刀座52、螺接在刀座52上的相互配合夹持的夹件53、设在机架1上并作用在刀座52上的第五气缸54,第二滑轨51方向垂直于夹盘42并位于夹盘42的正前方,在U铁半成品夹入夹盘42后,第五气缸54启动,推动刀座52在第二滑轨51上滑动,直至推动至夹盘42前方,夹件53上的刀头与夹盘42自身的旋转配合,从而对U铁半成品进行加工。\n[0028] 机架1上设有用于检测加工过程的显示屏8,能够轻松观测操作的过程,并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调控,使操作更加便利。\n[0029]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n[0030]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机架1、进料机构2、振动盘21、导流线22、导流槽23、送料机构3、第一支撑壁31、第一滑轨32、L形滑板33、卡槽331、第一气缸34、第二支撑壁35、第二气缸36、夹持机构4、电机41、夹盘42、第四气缸43、第三气缸44、顶杆45、连接杆46、刀座运送装置5、第二滑轨51、刀座52、夹件53、第五气缸54、升降台6、螺杆61、平台62、限位块7、显示屏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4-09-16 | 2014-09-16 | | |
2 | | 2014-09-16 | 2014-09-1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