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电池堆,包括:
多个电池单元,堆叠在一起形成流体电池;以及
压缩系统,包括:
两个压板,所述压板在所述电池单元相对端上;
拉杆,所述拉杆延伸穿过所述多个电池单元和所述两个压板;
多个弹簧,每个所述弹簧作用在所述压板中的一个压板上以将所述电池单元压缩在一起;
支点,每个所述弹簧上都有两个所述支点,且每个所述弹簧上的两个所述支点的位置都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堆,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筋,每个所述筋位于所述弹簧和所述压板之间,并且在一对所述拉杆之间延伸;
其中,所述支点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筋和所述弹簧之间,并且当压缩被释放时,所述支点能够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堆,其中,所述弹簧是包括一个或多个板簧元件的板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堆,其中,所述板簧元件包括平面矩形杆,所述平面矩形杆的长度大于宽度,所述宽度大于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堆,其中,所述拉杆设有螺纹并通过绕其中心纵轴旋转被紧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堆,其中,仅一对所述支点与仅一对所述拉杆配合,其中多对所述拉杆和多对所述支点压缩所述电池堆。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堆,其中,所述支点位于由所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形成的外壁和所述弹簧的内壁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堆,其中,所述支点被选择以使得与不提供支点相比在所述弹簧的长度方向上更均匀地分布所述弹簧在所述电池堆上产生的载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堆,其中每个所述电池单元的形状是矩形的并且被堆叠成最短边缘具有厚度,并且所述最短边缘与其他电池单元的其他边缘对齐以形成所述电池堆的壁,所述拉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电池单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堆,其中,多个单独弹簧和多对所述拉杆以及多对所述支点压缩所述电池堆,其中所述弹簧是平面的且全部位于共同的平面上,且所述拉杆全部彼此平行对齐。
11.一种电池系统,包括:
流体电池,所述流体电池具有在电池壳体中堆叠在一起的多个电池单元以及多个拉杆,所述多个拉杆彼此平行地延伸穿过所述多个电池单元并夹紧多个弹簧,所述多个弹簧作用在所述流体电池的两端以将所述电池单元压缩在一起,每个所述弹簧接触位于所述拉杆之间的至少两个支点,每个所述弹簧所接触的所述至少两个支点的位置不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流体电池还包括插入所述电池壳体的下游面上的孔的堵头,以阻塞所述电池壳体上的所述孔。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当压缩被释放时,所述支点能够移动,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弹簧包括一个或多个板簧元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板簧元件包括平面矩形杆,所述平面矩形杆的长度大于宽度,所述宽度大于厚度。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拉杆设有螺纹并通过绕其中心纵轴的旋转被紧固。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仅一对所述支点与仅一对所述拉杆配合,其中多对所述拉杆和多对所述支点压缩电池堆。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支点位于由所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形成的外壁和所述弹簧的内壁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每个所述电池单元的形状是矩形的并且被堆叠成最短边缘具有厚度,并且所述最短边缘与其他电池单元的其他边缘对齐以形成所述电池堆的壁,所述拉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电池单元。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多个单独弹簧和多对所述拉杆以及多对所述支点压缩所述电池堆,其中所述弹簧是平面的且全部位于共同的平面上,且所述拉杆全部彼此平行对齐。
20.一种电池系统,包括:
流体电池,所述流体电池具有在电池壳体中堆叠在一起的多个电池单元以及多个拉杆,所述多个拉杆彼此平行地延伸穿过所述多个电池单元并夹紧多个弹簧,所述多个弹簧作用在所述流体电池两端的一对压板上以将所述电池单元压缩在一起,每个所述弹簧接触位于所述拉杆之间的至少两个支点,其中,当压缩被释放时,所述支点能够移动,当所述压板被压缩时,所述支点位于不同的位置,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弹簧是板簧,所述板簧包括一个或多个板簧元件,并且其中多个弹簧和多对所述拉杆以及多对所述支点压缩所述多个电池单元,其中所述多个弹簧是平面的,且所述拉杆全部彼此平行对齐。
板簧压缩系统设计\n[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n[0002] 本申请要求2017年2月13日提交的、名称为“板簧压缩系统设计”、申请号为62/\n458,446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为了所有目的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n技术领域\n[0003] 本说明书总的涉及用于固定流体电池系统的电池堆(battery cell stack)的板簧压缩系统的方法和系统。\n[0004] 背景技术和发明内容\n[0005] 还原‑氧化(氧化还原)流体电池是一种电化学设备,其通过反向氧化还原反应将存储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当化学能耗尽时,通过施加电流以引发反向氧化还原反应来恢复电池单元中的化学能。\n[0006] 通常,氧化还原流体电池包括包含在电池堆内的负电极和正电极。这些电极参与用于储存和释放电池中的化学能的电化学反应,从而影响电池性能和总成本。实践中,多个电池单元以电串联方式层叠在一起,以产生期望的电压或功率水平。可以在堆叠的电池单元之间布置周边间隔物,以在允许电池堆的电连接的同时提供电池单元之间的缓冲。使用压缩系统在两个刚性端板之间压缩每个电池堆,该压缩系统旨在提供足够的力来密封电池堆并压缩电池堆的有效区域(active area),而不会过度压迫组件。压缩系统还试图适应在工作期间电池堆的热膨胀和收缩引起的电池堆高度的变化,尽管这些目标可能在足够但不过度的压缩力的平衡上妥协。\n[0007] Blanchet在US6,413,665中示出了一种示例性压缩系统。该系统包括弹簧和连杆机械组件,结合使用拉杆和拉条以压缩燃料电池堆。连杆机构包括杠杆和销钉以将弹簧组件施加的压缩载荷通过拉杆和拉条(连接到捆绑在电池堆底部的端板)传递到燃料电池堆。\n此外,弹簧组件包括多个弹簧,所述多个弹簧被配置为当燃料电池堆由电池单元致密化而被压缩时提供降低的载荷分布。其他电池堆压缩系统可包括连接到捆绑在流体电池的电池堆周围的端板的大型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被设计成将压缩载荷从连杆机构(link mechanism)传递到电池堆。\n[0008] 然而,发明人已经认识到这种用于电池堆的压缩系统的潜在问题。例如,仅施加在电池堆的一端的压缩载荷可能产生电池堆的不对称载荷,并且可能过早地产生结构劣化。\n此外,与压缩载荷和膨胀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的问题对流体电池系统来说是特别的。\n[0009] 作为另一示例,被设计用于在弹簧的底部和电池堆的周缘周围提供载荷的螺旋弹簧可能产生电池堆的不均匀载荷,从而引起大于所允许挠度的挠度。过大的挠度可能导致电池堆内的不稳定状况,影响流体电池的性能。\n[0010] 在此,发明人已经认识到上述问题并开发了各种电池堆压缩系统。在一个示例中,包括拉杆组件的压缩系统可以与加强筋、多个弹簧(例如板簧)和支点一起使用,以在连接到流体电池的电池堆的压板上施加压缩载荷。可以调节所述拉杆组件以产生期望的压缩载荷,所述压缩载荷可以通过所述板簧传递到所述电池堆。位于每个所述板簧后的支点对可以被配置为将所述拉杆组件施加的所述压缩载荷重定向到所述电池堆的有效区域,以保持所述电池堆上的均匀载荷。通过重定向施加在所述电池堆上的所述压缩载荷,所述压缩系统可以减少所述电池堆的不均匀载荷,同时将所述电池堆系统中的挠度维持在阈值水平。\n[0011] 所描述的方法可以带来几个优点。例如,所述压缩系统可以被设计为在较宽范围的工作条件下为所述电池堆提供均匀的载荷。此外,可以调节所述压缩系统以允许所述电池堆在工作期间的膨胀和收缩,同时将所述电池堆系统的挠度保持在可允许的水平内并且使总成本最小化。\n[0012] 上述讨论包括发明人的认知,并非承认是众所周知的。应当理解,提供以上发明内容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介绍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其并不意味着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或必要特征,其范围由具体实施方式之后的权利要求唯一地限定。此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不限于解决上文或本公开的任何部分中提到的任何缺点的实施方式。\n附图说明\n[0013] 图1示出了示例性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的示意图。\n[0014] 图2示出了流体电池系统的电池堆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n[0015] 图3示出了电池堆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n[0016] 图4A示出了流体电池系统的电池堆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n[0017] 图4B示出了电池堆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n[0018] 图5示出了电池堆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n[0019] 图6示出了电池堆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n[0020] 图7示出了具有工作载荷和支点的示例性板簧,该支点被定位成分散施加在电池堆上的载荷。\n[0021] 图8示出了置于电池堆顶部、中部和底部的示例性板簧的挠度。\n[0022] 图9示出了由堵头封闭的壳体孔的示例。\n具体实施方式\n[0023] 以下描述涉及用于弹簧压缩系统的系统和方法,所述弹簧压缩系统包括用于将多个诸如板簧的弹簧固定在流体电池系统的电池堆上的拉杆组件系统。弹簧系统可以配置成在电池堆上产生均匀的载荷、最小化连接至电池堆的压板的挠度,并且在降低总成本的同时提高流体电池的性能。在一示例性结构配置中,多个板簧可以被耦接到压板的顶部、中部和底部,该压板利用多个拉杆组件固定在电池堆的一侧或两侧。支点对可以被置于每个板簧后侧,以将来自拉杆组件对的载荷重定向到电池堆的有效区域,同时最小化电池堆的挠度。\n[0024] 如图1中的示例所示,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可包括全铁混合氧化还原流体电池(all‑iron hybrid redox flow battery,IFB)、锌溴流体电池(Zn‑Br2flow battery)或Zn‑NiOOH(MnO2)电池,并且可包括电极。在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中,该电极可用作电镀电极、氧化还原电极或这两种电极。图2示出了流体电池的电池堆的第一实施例。电池堆在两侧用拉杆组件系统固定,拉杆组件系统向安装在电池堆的第一侧上的一组板簧上施加压缩力。图3示出了电池堆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多个支点置于连接到电池堆顶部、中部和底部位置的一组板簧后侧的不同距离处。支点可以置于每个板簧后侧,以沿着电池堆的有效区域引导施加在电池堆上的载荷,从而最小化连接至电池堆上的压板的挠度。\n[0025] 图4A中示出了电池堆的第二实施例。电池堆通过包括拉杆组件、加强筋和板簧的系统保持在一起。压板可以位于电池的每一侧,并且利用可沿电池堆长度延伸的拉杆固定在一起。第一压板可以位于电池堆的上游端,且第二压板可以位于电池堆的下游端。第一拉杆组可以将多个板簧固定在电池堆的第一侧,并且可以穿过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延伸至安装在电池堆第二侧上的多个板簧。第二拉杆组可以将板簧固定在电池堆的第一侧,并且可以沿着电池堆延伸至安装在电池堆第二侧上的板簧。图4B示出了电池堆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其中第一拉杆组和第二拉杆组从电池堆的第一侧延伸到第二侧。图5示出了电池堆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电池堆上的板簧可以安装在顶部、中部和底部位置,如图5所示。紧邻每个叶片可以设置有一对支点以沿着电池堆的有效区域引导施加在电池堆上的压缩力。顶部弹簧上的第一组支点可以位于距离将板簧固定至电池堆的拉杆的第一距离处。中部弹簧上的第二组支点可以位于距离将第二板簧固定至电池堆的拉杆的第二距离处。底部弹簧上的第三组支点可以位于距离将第三板簧固定至电池堆的拉杆的第三距离处。以这种方式,顶部板簧、中部板簧和底部板簧上的支点可以被适当地定位以重新分配施加在电池堆上的载荷,同时将电池堆上的挠度保持在允许的阈值内。\n[0026] 图6示出了电池堆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电池堆可以使用延伸穿过板簧(保持在加强筋中)的拉杆和位于电池堆的两侧上的压板组装在一起。另外,可以提供包括衬套、轴环和轴的锁定组件,以封闭或遮挡电池堆中的开口。图7示出了示例性板簧(描绘为梁),其具有工作载荷和支点,该支点定位为沿电池堆的有效区域引导压缩载荷(施加在电池堆上)。图8示出了图2‑图4A中所示的电池堆的示例性板簧的挠度。如图3和5所示,示例性板簧可以位于每个电池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支点沿每个板簧位于选定位置。\n[0027] 图1‑图6示出了具有电池堆的各种部件的相对定位的示例配置。如果示出直接彼此接触或直接耦合,则这些元件可以至少在一个示例中被称为分别直接接触或直接耦合。\n类似地,示出为彼此邻接或相邻的元件可以至少在一个示例中分别彼此邻接或彼此相邻。\n作为示例,放置为彼此共面接触的部件可以被称为共面接触。作为另一个示例,彼此分开地布置且彼此间仅有空间而没有其他部件的元件可以在至少一个示例中称为如此。作为又一个示例,示出为彼此在上下侧、彼此在相对侧或彼此在左右侧的元件可以称为彼此如此相对定位。此外,如图所示,在至少一个例子中,元件的最顶部元件或点可以被称为部件的“顶部”,并且元件的最底部元件或点可以被称为部件的“底部”。如本文所使用的,顶部/底部、上部/下部、上方/下方,可以相对于附图的垂直轴并且用于描述附图的元件相对于彼此的定位。这样,在一个示例中,示出为在其他元件上方的元件垂直地定位在其他元件的上方。\n作为又一个示例,图中描绘的元件的形状可以指其具有那些形状(例如,诸如圆形、直线形、平面形、弯曲形、圆化形、倒角形、成角形等)。此外,示出的彼此交叉的元件可以在至少一个示例中被称为交叉元件或彼此交叉。此外,示出为在另一元件内的元件或在另一元件外部的元件可以在一个示例中指代如此。图1‑图6是按比例绘制的,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相对尺寸。\n[0028] 转到图1,提供了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10的示例性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单个氧化还原电池单元18。单个氧化还原电池单元通常包括负电极室20、正电极室22和隔板24。隔板\n24位于负电极室和正电极室之间。在一些示例中,多个氧化还原电池堆18可以串联和/或并联组合,以在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中产生更高的电压和/或电流。\n[0029] 负电极室20可包括负电极26和包含电活性材料的第一电解液,也称为负电极电解液。类似地,正电极室22可包括正电极28和包含电活性材料的第二电解液,也称为正电极电解液。\n[0030] 隔板24可包括电绝缘的离子导电屏障。隔板用于防止负电极室20中的第一电解液与正电极室22中的第二电解液大量混合,同时仍允许特定离子通过其传导。在一个示例中,隔板24可包括离子交换膜。在另一个示例中,隔板24可包括微孔膜。\n[0031] 电解液通常可以储存在氧化还原电池单元18外部的槽中。电解液可以通过泵30和泵32分别泵送通过负电极室20和正电极室22。在本文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电解液储存在第一电解液源50处,该第一电解液源50可进一步包括外部第一电解液槽(未示出),且第二电解液储存在第二电解液源52处,该第二电解液源52可进一步包括外部第二电解液槽(未示出)。\n[0032] 在电池充电期间,电流被施加至负极电池端40和正极电池端42。在充电期间,正电极电解液在正电极28处被氧化,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并且负电极电解液在负电极26处被还原,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n[0033] 在电池放电期间,相对于充电反应的反向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电极处。因此,在放电期间,正电极电解液在正电极28处被还原,并且负电极电解液在负电极26处被氧化。在一个示例中,正电极和负电极可以是下面描述的碳涂层塑料网状电极(the carbon coated plastic mesh electrode)。\n[0034] 负电极室20和正电极室22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保持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上的电势差,并且可以在反应持续时引起电流通过导体。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存储的能量、电容可能受到用于放电的电解液中的电活性材料的量的限制。电活性材料的量基于电解液的总体积和电活性材料的溶解度。此外,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存储的能量的量可能受到负极可存储的固态铁的量的限制。\n[0035] 在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工作期间,传感器和探针可用于监测和控制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例如电解液pH值、浓度、电荷状态等。例如,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可包括传感器60和传感器62,传感器60和传感器62可被定位以分别监测第一电解液源50和第二电解液源52处的电解液状况。作为另一个例子,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可以包括传感器70和传感器72,传感器70和传感器72可以定位成分别监测负电极室20和正电极室22处的状况。\n[0036] 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还可包括位于整个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的其他位置的其他传感器,以监测电解液的化学性质和其他性质。例如,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可包括设置在外部酸槽内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其中的酸可通过外部泵供应到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以减少电解液中的沉淀物形成。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可以监测外部酸槽内的酸的体积或pH值。可以包括附加的外部槽和传感器,用于向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供应其他添加物。\n[0037] 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包括控制器80的控制系统控制。控制器\n80可以从位于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内的各种传感器接收传感器信息。例如,控制器80可以致动泵30和泵32,以控制电解液流经氧化还原电池单元18。因此,控制器80可对位于整个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系统中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和/或探针作出响应。\n[0038] 在混合流体电池系统中,负电极26可以被称为电镀电极,而正电极28可以被称为氧化还原电极。电池的负电极室20(这里也称为电镀侧)内的负电极电解液可称为电镀电解液,并且正电极室22(这里也称为氧化还原侧)内的正电极电解液可称为氧化还原电解液。\n[0039] 如前所述,混合流体电池的一个例子是IFB,其使用铁作为用于电镀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电解质。IFB可包含温和电解液,其中包括铁盐。温和电解液不会过酸(pH<0)或过碱(pH>14)并且可以具有接近中性的pH,例如:IFB负电解液在pH 3‑4之间工作。如本文所用,中性附近的一段pH提供了pH范围,在此范围中用于所公开的电极的塑料网材料在氧化还原流体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期间施加的电势下不会在电解液中降解。IFB包括电镀电极,在那里铁在充电期间沉积并且在放电期间被退镀;氧化还原电极,在那里铁和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隔板,其防止电解液混合并提供离子通路;以及电解液,其中存储IFB的能量。IFB电池的电容可以由存储在外部槽中的电解液的量以及在负极上镀有的铁的量来驱动。\n[0040] 用于IFB电池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总结在反应式(1)和(2)中,其中正向反应(从左到右)表示电池充电期间的电化学反应,反向反应(从右到左)表示电池放电期间的电化学反应。\n[0041]\n[0042]\n[0043] 在IFB的电镀侧,电镀电解液提供足够量的Fe2+,使得在充电期间,Fe2+从负电极获\n0 0 0\n得两个电子以形成Fe ,Fe 被电镀到基板上。在放电期间,电镀的Fe 失去两个电子,被电离\n2+\n成Fe 并溶解回电镀电解液中。负电极反应的平衡电位为‑0.44V,因此,反应(1)为IFB系统\n2+ 2+\n提供负极端。在IFB的氧化还原侧,氧化还原电解液在充电期间提供Fe ,Fe 在氧化还原电\n3+ 3+ 2+\n极失去一个电子并氧化成Fe 。在放电期间,Fe 从氧化还原电极获得电子,产生Fe 。正极反应的平衡电位为+0.77V,因此,反应(2)为IFB系统提供了正极端。\n[0044] 参考图2,示出了可以用作流体电池10的电池堆18的电池堆200的第一实施例的三维视图。电池堆200包括与本文公开的实施例一致的多个反应器单元202。反应器单元202可以通过在反应器单元两侧安装压板207和保持板簧206A‑206C的加强筋208A‑208C,并使用拉杆组件203和拉杆组件204固定电池堆而被保持在一起。电池堆200可包括多个开口216。\n开口216可以通过锁定组件或其他合适的封闭机构(例如帽、堵头等)封闭或遮挡。\n[0045] 如图2所示,电池堆中的反应器单元202可以使用多个拉杆组件203和拉杆组件204固定在一起,拉杆组件203和拉杆组件204可以是可调节的,以在电池堆上施加均匀的压缩载荷。可选地,电池堆中的反应器单元202可以使用多个定制的螺栓或其他合适的紧固件固定在一起。板簧206A‑206C可以分别使用拉杆组件203和拉杆组件204固定在加强筋208A‑\n208C内,并且每个加强筋208A‑208C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电池堆200的第一侧212或第二侧214上的压板207,例如,使用过盈配合、紧固件、焊接、胶合或其他机械装配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使用螺母、垫圈和螺栓组件将压板207牢固地固定到加强筋208A‑208C。在可选示例中,压板207可以使用铆钉与加强筋208A‑208C固定。在其他示例中,压板207可以焊接到加强筋208A‑208C上。在其他示例中,可以采用过盈配合将压板207和加强筋208A‑208C固定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压板207可以通过例如施加在电池堆的每个板簧上的压缩力与加强筋208A‑208C固定。与每个加强筋208A‑208C板内的两个支点(未示出)接触放置的每个板簧206A‑206C,可以通过拧紧拉杆组件203和拉杆组件204的螺母205在拉杆位置\n209处被压缩,螺栓的光滑部分穿过电池堆至直接连接到在电池堆的第二侧214上的压板\n207的加强筋211A‑211C。多个螺母(未示出)可以被紧固在第二侧214的每个拉杆组件上,从而在电池堆上提供额外的压缩力。\n[0046] 施加在板簧206A‑206C上的压缩力可以在支点处重定向至电池堆的有效区域,以减小压板207的挠度。沿每个板簧206A‑206C的支点位置可以基于所期望的电池堆载荷分布和其他结构的考虑通过迭代来选择。作为示例,支点可以是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形成通过迭代确定的最终形状。在一个示例中,支点的最终形状可以将施加在板簧206A‑206C上的载荷分散在压板207上,从而提供期望的载荷分布。支点可以连接到每个加强筋208A‑208C上,或直接布置在压板207上。在另一个例子中,支点可以形成在压板207或加强筋208A‑208C中。在其他示例中,板簧206A‑206C可以形成为以预弯曲弹簧的形式提供支点表面。加强筋\n208A‑208C可以是U形通道或管道,封装(encased)或包覆成型(over‑molded)到压板207上。\n在可选实施例中,板簧206A‑206C可以直接连接到压板207,而不使用加强筋208A‑208C。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压板207可以具有用作支点的凸面。此外,可以在电池堆200上的不同高度处设置两个或更多个支点,以符合板簧206A‑206C的弯曲形状。\n[0047] 板簧206A‑206C可以在不同高度固定到电池堆200的第一侧212或第二侧214上的压板207上。可选地,板簧206A‑206C可以在不同位置固定到电池堆200的第一侧212和第二侧214。在一个示例中,被封装在每个加强筋208A‑208C内的每个板簧206A‑206C可以在顶部、中部和底部位置处连接到电池堆200的压板207;每个板簧具有彼此不同的支点位置,例如,中部的支点比相对于中部的顶部/底部支点位置更靠近中心210。在其他示例中,板簧\n206A‑206C可以提供为各种形状和尺寸。例如,第一尺寸的板簧可以布置在电池堆200的顶部和底部位置,而第二尺寸的板簧可以布置在中部位置。顶部、中部和底部板簧的支点位置可以是可调节的,以适应不同的电池堆载荷,同时将弹簧挠度保持在允许的限度内。以这种方式,板簧可以设计成在流体电池的工作期间在电池堆上提供均匀的载荷。板簧布置和支点位置的细节将在下面参考图3中进一步公开,图3描绘了沿穿过电池堆的平面301的剖视图。\n[0048] 参考图3,示出了沿流体电池10的电池堆200的平面301的剖视图300。如图所示,多个板簧206A‑206C可以在不同位置处连接到压板207,并且固定在电池堆的第一侧或第二侧(例如,图2中所示的电池堆200的第一侧212或第二侧214)。可选地,板簧206A‑206C可以在不同位置连接到电池堆的第一侧和第二侧。顶部板簧206A、中部板簧206B和底部板簧206C可分别保持在加强筋208A‑208C中,并通过拧紧拉杆组件203和拉杆组件204上的螺母而安装到压板207上。可选地,可以使用定制的螺栓将电池堆上的板簧206A‑206C固定到压板207上。顶部板簧206A具有两个在距离308处布置的支点302。中部板簧206B可以保持在加强筋\n208B中,并通过拧紧中部板簧206B的拉杆组件上的螺母而安装到电池堆200的中部,每个叶片具有在距离312处布置的两个支点304。同样地,底部板簧206C具有位于距离310处的一对支点302,可以保持在加强筋208C内,并通过拧紧底部板簧206C上的拉杆组件203和拉杆组件204的螺母而安装到电池堆的底部。中部板簧206B的支点304可以分别比顶部板簧206A和底部板簧206C的支点更靠近中心210布置。\n[0049] 顶部、中部和底部板簧的尺寸可以基于预期的电池堆载荷分布来确定。每个板簧的载荷分布类型和挠度范围可取决于施加在拉杆组件上的压缩载荷的大小、板簧几何形状(即,每个叶片的形状、宽度和幅度(breadth))以及沿每个板簧206A‑206C的支点距离。在一个示例中,顶部板簧206A和底部板簧206C可以被选择为具有相似的压缩载荷和几何形状,并且每个板簧中的支点可以布置在相似的距离处。由于具有相似的压缩载荷、几何形状和支点位置,顶部板簧和底部板簧中产生的载荷分布可能是相似的。同样地,中部板簧206B的压缩载荷、尺寸和每个中部叶片的支点距离可以选择为类似的,从而产生相同的载荷分布。\n可选地,顶部板簧206A和底部板簧206C可以被选择为具有不同的压缩载荷、板簧尺寸,并且每个叶片中的支点可以布置在不同的距离处。在这种情况下,顶部板簧206A中的载荷分布可以不同于底部板簧206C的载荷分布。同样地,可以选择中部板簧206B上的不同的压缩载荷、板簧尺寸和支点距离,以在每个板簧上产生不同的载荷分布。\n[0050] 通过为顶部板簧、中部板簧和底部板簧选择不同的板簧尺寸,并基于期望的载荷分布选择支点位置(在每个板簧中),这样可以将电池堆的挠度降低到阈值水平,同时提高流体电池的性能。\n[0051] 参考图4A,示出了电池堆400的第二实施例的三维视图,其可以用作流体电池10的电池堆18。电池堆400包括缠绕在电池壳体403周围的多个反应器单元402,它们通过安装在电池壳体两侧的压板404和加强筋408A‑408C(保持板簧406A‑406C)被保持在一起,并使用螺栓409固定。电池壳体403可包括具有升高部分407的横向构件405。当缠绕在电池壳体403周围时,反应器单元402可以与横向构件405的升高部分407共面接触,并且可以形成多个重叠接缝413。多个锁定组件417可以提供封闭电池堆400中的开口(例如图2中所示的开口\n216)的装置。每个锁定组件417包括衬套418、轴环420和轴422。例如,锁定组件417可以定位在电池堆的顶部和底部位置。板424可以插入形成在压板404中的槽中,压板404安装在电池堆的第一侧412上。电池堆400还可包括延伸部件427和侧面部件428。\n[0052] 如图4A所示,电池堆400中的反应器单元402可以使用多个螺栓409固定在一起,这些螺栓409可以是可调节的,以在电池堆上施加均匀的压缩载荷。可选地,可以使用多个拉杆或其他合适的紧固件将电池堆中的反应器单元402固定在一起。板簧406A‑406C可以分别使用螺栓409固定在加强筋408A‑408C内,并且每个加强筋408A‑408C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电池堆400的第一侧412和第二侧414上的压板404,例如,使用过盈配合、紧固件、焊接、胶合或其他机械组装方式连接。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螺母、垫圈和螺栓组件将每个压板404牢固地固定到加强筋408A‑408C。在一可选示例中,每个压板404可以使用铆钉固定到加强筋408A‑408C。在其他示例中,每个压板404可以焊接到加强筋408A‑408C。在其他示例中,可以采用过盈配合将每个压板404和加强筋408A‑408C固定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每个压板404可以通过施加在每个板簧406A‑406C上的压缩力固定到加强筋408A‑\n408C。\n[0053] 放置为与加强筋408A‑408C的板内两个支点(未示出)接触的每个板簧406A‑406C,可以分别在杆位置411处通过拧紧螺栓409的螺母410来被压缩,螺栓的光滑部分沿电池堆的外围延伸至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电池堆的第二侧414上的压板404的加强筋408A‑408C。\n可选地,通过拧紧与螺栓409配合使用的螺母410,每个板簧406A‑406C可以在杆位置411处被压缩,其中螺栓的光滑部分穿过电池堆中的开口416到达加强筋408A‑408C,加强筋408A‑\n408C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电池堆的第二侧414上的压板404。多个螺母(未示出)可以在第二侧414处紧固在螺栓409上,从而在电池堆上提供额外的压缩力。\n[0054] 参考图4B,示出了电池堆400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401。如图4B所示,通过拧紧每个螺栓409上的螺母410,顶部板簧406A可以在杆位置处被压缩,其中螺栓的光滑部分沿着电池壳体403的长度方向延伸到加强筋408B,加强筋408N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电池堆的第二侧414上的压板404。通过拧紧每个螺栓409上的螺母410,中部板簧406B可以在杆位置处被压缩,其中螺栓的光滑部分穿过电池堆中的开口(例如图4A中所示的开口416)至位于电池堆的第二侧414上的加强筋408。可以拧紧电池堆400的第二侧414上的每个拉杆组件上的螺母432以充分地固定电池堆。\n[0055] 回到图4A,施加在板簧406A‑406C上的压缩力可以在支点处重定向到电池堆的有效区域,以减小压板404的挠度。沿每个板簧406A‑406C的支点位置可以基于所期望的电池堆载荷分布和其他结构上的考虑通过迭代来选择。作为示例,支点可以是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形成通过迭代确定的最终形状。在一个示例中,支点的最终形状可以将施加在板簧\n406A‑406C上的载荷分散在压板404上,从而提供期望的载荷分布。支点可以连接到每个加强筋408A‑408C或直接布置在压板404上。在另一个例子中,支点可以形成在压板404或加强筋408A‑408C中。在其他示例中,板簧406A‑406C可以形成为以预弯曲弹簧的形式提供支点表面。加强筋408A‑408C可以是U形通道或管道,被封装或包覆成型到压板207上。在可选实施例中,板簧406A‑406C可以直接连接到压板404,而不使用加强筋408A‑408C。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压板404可以具有用作支点的凸面。此外,可以在电池堆400上的不同高度处设置两个或更多个支点,以符合板簧406A‑406C的弯曲形状。板簧406A‑406C可以在不同高度固定到电池堆400的第一侧412和第二侧414的压板404上。可选地,板簧406A‑406C可以在不同位置固定到电池堆400的第一侧412或第二侧414。在一个示例中,被包围在每个加强筋\n408A‑408C内的每个板簧406A‑406C可以在顶部、中部和底部位置处连接到电池堆400两侧的压板404;每个板簧具有彼此不同的支点位置,例如,中部的支点比相对于中部的顶部/底部支点位置更靠近中心426。在其他示例中,板簧406A‑406C可以提供为各种形状和尺寸。例如,第一尺寸的板簧可以布置在电池堆400的顶部和底部位置,而第二尺寸的板簧可以布置在中部位置。顶部板簧、中部板簧和底部板簧的支点位置可以是可调节的,以适应不同的电池堆载荷,同时将弹簧挠度保持在允许的限度内。以这种方式,板簧可以设计成在流体电池的工作期间在电池堆400上提供均匀的载荷。板簧布置和支点位置的细节将在下面参考图5中进一步公开,图5示出了电池堆沿着平面430的剖视图。\n[0056] 参考图5,示出了沿着流体电池10的电池堆400的平面430的剖视图500。多个板簧\n406A‑406C可以在不同位置处连接到压板404,并且固定在电池堆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例如,图4A中所示的电池堆400的第一侧412和第二侧414)。可选地,板簧406A‑406C可以在不同位置连接到电池堆的第一侧或第二侧。顶部板簧406A、中部板簧406B和底部板簧406C可分别保持在加强筋408A‑408C中,并通过拧紧螺栓409上的螺母而安装到压板404上。可选地,可以使用诸如图2中所示的拉杆组件203和拉杆组件204的拉杆将电池堆上的板簧406A‑406C固定到压板404上。每个板簧406A‑406C可包括多个槽510以接纳额外的螺栓或其他合适的紧固件。\n[0057] 如图5所示,顶部板簧406A具有布置在与板簧上的螺栓相距距离512的一对支点\n504。中部板簧406B可以保持在加强筋408B中并通过拧紧螺栓409上的螺母而安装到电池堆\n400的中部,每个叶片具有在距中部板簧上的螺栓409距离514处布置的一对支点506。同样地,底部板簧406C具有位于距底部板簧406C上的螺栓409的距离516处的两个支点508,底部板簧406C可以保持在加强筋408C内并通过拧紧螺栓409上的螺母而安装到电池堆的底部。\n中部板簧406B的支点506可以分别比顶部板簧406A和底部板簧406C的支点更靠近中心426布置。\n[0058] 顶部板簧、中部板簧和底部板簧可以基于预期的电池堆载荷分布来确定尺寸。每个板簧的载荷分布类型和挠度范围可取决于施加在螺栓和螺母组件上的压缩载荷的大小、板簧的几何形状(即,每个叶片的形状、宽度和幅度)以及沿每个板簧的支点距离。在一个示例中,顶部板簧和底部板簧可以被选择为具有相似的压缩载荷和几何形状,并且每个板簧中的支点可以布置在相似的距离处。由于具有相似的压缩载荷、几何形状和支点位置,顶部板簧和底部板簧中产生的载荷分布可能是相似的。同样地,中部板簧406B的压缩载荷、尺寸和每个中部叶片的支点距离514可以选择为相似的,并且可以产生相同的载荷分布。可选地,顶部板簧和底部板簧可以被选择为具有不同的压缩载荷、板簧尺寸,并且每个叶片中的支点可以布置在不同的距离处。在这种情况下,顶部板簧406A中的载荷分布可以不同于底部板簧406C的载荷分布。同样地,可以选择中部板簧406B的不同的压缩载荷、板簧尺寸和支点距离,以在每个中部板簧上产生不同的载荷分布。\n[0059] 通过为顶部板簧、中部板簧和底部板簧选择不同的板簧尺寸,并基于所需的载荷分布选择支点位置(在每个板簧中),这样可以将电池堆的挠度降低到阈值水平,同时提高流体电池的性能。\n[0060] 参考图6,示出了电池堆400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600。示出了电池堆400,其中电池堆的不同部件处于未组装的位置。如图6所示,反应器单元402可以缠绕在电池壳体403周围。\n[0061] 电池堆可以通过在电池壳体403的上游面和下游面安装压板404来组装。例如,电池壳体的上游面可以位于电池堆的第一侧412上,下游面可以位于电池堆的第二侧414上。\n当安装到电池壳体403时,压板404的大部分内表面604可以与电池壳体403的上游面和下游面共面接触。作为示例,压板404可以通过板施加的压力被固定到电池壳体403。在其他示例中,压板404可以胶合、焊接或铆接到电池壳体403。接下来,加强筋408A‑408C可以在电池堆的第一侧412和第二侧414安装到压板404的外表面606。作为示例,加强筋408A‑408C可以被置于电池堆40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加强筋\n408A‑408C的内表面608可以与压板404的外表面606共面接触。在一个示例中,在电池堆400的第一侧412和第二侧414,加强筋408A可以被置于第一位置处,加强筋408B可以被置于第二位置处,并且加强筋408C可以被置于第三位置处。加强筋408A‑408C可以利用杆和压板之间的压力,或者使用其他例如胶接、焊接、铆钉等合适的方式固定到压板404。板簧406A‑\n406C可以安装在分别位于电池堆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加强筋408A‑C的内部。作为示例,每个板簧406A‑406C可以安装在电池堆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每个加强筋408A‑408C内,每个板簧406A‑406C与每个加强筋408A‑408C的外表面610面接触。在一个示例中,当安装在每个加强筋408A‑408C的外表面610内时,每个板簧406A‑406C可以与每对支点504‑508共面接触。当安装在加强筋408A‑408C内时,每个板簧406A‑406C上的槽612可以与槽614(在每个加强筋408A‑408C上)和压板404上的槽620沿着对准轴线618对准。\n[0062] 接下来,在电池堆的第二侧414上,螺栓409可以穿过垫圈622插入,并且延伸穿过每个板簧406A‑406C上的槽612,并穿过每个加强筋408A‑408C上的槽614。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螺栓409上的垫圈622可以与每个板簧406A‑406C的第一面623共面接触。螺栓409可以沿着电池堆进一步延伸到电池堆的第一侧412的压板404上的槽620。在可选示例中,螺栓409可以进一步延伸(通过电池堆上的开口416)到电池堆的第一侧412。随后,螺栓409可以沿着对准轴线618延伸穿过电池堆400的第一侧412上的加强筋408A‑408C的槽614。螺栓409可以进一步延伸穿过安装在电池堆400的第一侧412上的每个加强筋408A‑408C内部的每个板簧\n406A‑406C。当进一步延伸时,每个螺栓409的远端626可以从电池堆的第一侧412上的每个板簧406A‑406C的第二面624伸出。随后,垫圈622和螺母410可以固定到每个螺栓409的远端\n626,该螺栓409在电池堆的第一侧412处延伸穿过每个板簧406A‑C。作为示例,当垫圈622和螺母410固定到每个螺栓409的远端626时,垫圈622可以与每个板簧406A‑406C的第二面624共面接触。以这种方式,电池堆可以牢固地保持在一起,以将压板404的挠度保持在允许的阈值内。\n[0063] 接下来,每个锁定组件417的轴422可以插入到电池壳体403的上游面上的每个开口216中。随后,连接到每个锁定组件417的轴环420的每个衬套418可以耦合到插入到电池壳体403的上游面上的每个开口216中的轴422上。作为示例,第一对锁定组件417可以定位在电池壳体403上的第一位置,并且第二对锁定组件417可以定位在电池壳体上的第二位置。以这种方式,每组锁定组件可用于封闭或遮挡电池堆的电池壳体403中的每对开口216。\n多个堵头628可以穿过电池壳体403的下游面上的孔(参见图9,孔900)插入,以封闭或阻塞电池壳体上的孔。\n[0064] 参考图7,示出了承受不同载荷的电池堆200和电池堆400的示例性板簧700。示例性板簧702上的载荷可表示在使用拉杆组件(例如图2‑3中所示的拉杆203和拉杆204)固定到电池堆上的顶部板簧、中部板簧和底部板簧(例如,图2‑3中所示的板簧206A‑206C或图\n4A‑图5中所示的板簧406A‑C)上观察到的载荷反应。每个板簧可以保持在加强筋中,该加强筋可以固定到安装在电池堆上的压板(例如,图2中所示的压板207)上。\n[0065] 如图7所示,板簧702可以在边缘处被压缩地加载载荷704和载荷706。作为示例,施加在板簧702上的载荷704和载荷706可以相等。在可选示例中,施加在板簧702上的载荷704和载荷706可以不相等。一对支点708和支点710可以以支点距离712和支点距离714布置在板簧702下面,以沿板簧与压板接触的部分重新定向由载荷704和载荷706施加的压力,该压板压缩电池堆的有效区域。在一个示例中,沿板簧702的支点距离712和支点距离714可以相等,从而产生第一载荷分布。在可选示例中,沿板簧的支点距离712和支点距离714可以是不相等的,从而产生与第一载荷分布不同的第二载荷分布。\n[0066] 沿穿过板簧702的平面716的剖视图示出了板簧的尺寸。板簧702的宽度和深度可以分别表示为b和d。板簧702上的载荷经由位于距叶片基部一定距离yna的板簧的中性轴被定向。在施加的载荷下,板簧702可以弯曲以产生挠度y。所产生的挠度可以基于经典的梁理论(beam theory)从以下等式确定。\n[0067]\n[0068]\n[0069]\n[0070]\n[0071] 施加在板簧702上的应力可以表示为σ,w是施加到板簧上的载荷,a是支点距离,z是沿板簧的垂直距离,x是沿板簧计算挠度的水平距离,l是板簧长度,I是板簧的惯性矩,E是构成板簧的材料的弹性模量。\n[0072] 表1中示出了布置在电池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的示例性板簧的设计变量和结构特性的概要。示例性板簧可以使用冷拔钢(cold drawn steel)4142制造,其具有屈服强度(σy),最大应力(σm),弹性模量(E),并且每个板簧具有如表1中所示的安全系数(SF)。将每个板簧屈服强度与最大应力的比值计算为安全系数。在该示例中,电池堆中使用的板簧由冷拔钢构成。在其他示例中,板簧可以由其他合适的材料构成,例如铸铁、合金钢、碳钢、不锈钢、铝、铝合金、热固性聚合物、热塑性聚合物和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在可选实例中,板簧可由蒙乃尔合金(Monel)、铬镍铁合金(Inconel)、铍铜合金、磷青铜等构成。\n[0073] 表1:布置在电池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的示例性板簧的设计变量和结构特性的概要\n[0074]\n[0075]\n[0076] 参考图8,示出了布置在流体电池的电池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位置处的示例性板簧的示例性图形输出800。第一个曲线图表示布置在电池堆的顶部和底部的板簧(例如图3中所示的板簧206A和206C)的挠度802。第二个曲线图表示布置在电池堆的中部的板簧(例如,图3中所示的板簧206B)的挠度804。顶部板簧、中部板簧和底部板簧的挠度沿垂直轴方向增加。对于两个曲线图,水平轴表示沿板簧的距离,在该距离处计算挠度。沿每个板簧的距离从每个图的左侧到每个图的右侧增加。\n[0077] 参考第一个曲线图,顶部板簧和底部板簧中的挠度(802)显示为非线性地变化。在板簧的左边缘处观察到的大的负挠度与在A点处的第一拉杆组件的位置一致。通过拧紧拉杆组件上的螺母,可以对板簧施加压缩载荷,导致板簧向内偏转。挠度可以随着沿每个叶片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并且到达位置B处的拐点,在拐点B处挠度从负变为正。板簧上的最小挠度发生在B点处的第一支点位置(例如图7中所示的支点载荷708的位置)。支点被设计成将压缩载荷朝向电池堆的有效区域重新定向,同时保持叶片的挠度在允许的限度内。在通过支点位置转向后,沿叶片的挠度在正方向上增加并在C点达到最大挠度。最大挠度发生在板簧的中心(位于C点)。超过C点后,挠度可以逐渐减小并且在第二支点位置(例如图7中所示的支点载荷710的位置)处到达另一个最小值点(未示出),在该最小值点挠度可以从正转变为负。在通过第二支点位置转向之后,挠度可以在负方向上增加,在第二拉杆组件所在的板簧的右端处达到大的负挠度值。\n[0078] 转到第二张图,示出了中部板簧中非线性变化的挠度(804)。在板簧的左边缘处观察到大的负挠度。大的负挠度与在D点处的第一拉杆组件的位置一致。拉杆组件在D点处提供的压缩载荷导致叶片向内偏转。挠度可沿着叶片减小并在E点处的到达拐点位置。沿板簧的最小挠度发生在E点处,即第一支点的位置(例如图7中所示的支点载荷708的位置)。同样,支点可以被设计成将压缩载荷朝向电池堆的有效区域重新定向,同时保持板簧中的挠度在允许的水平内。在E点处,挠度从负变为正,并且在正方向上增加,在F点处获得最大挠度。板簧中的最大正挠度发生在沿板簧的中间的F点处。超过F点,挠度可以逐渐减小并在第二支点位置(例如图7中所示的支点载荷710的位置)到达另一个最小值点(未示出),在该最小值点挠度可以从正转变为负。在通过第二支点位置转向之后,挠度可以在负方向上增加,并且在第二拉杆组件所在的板簧的右端处达到大的负挠度值。\n[0079] 如图8所示,位于电池堆顶部和底部的板簧上的载荷分布可以不同于连接在电池堆中部的板簧上的载荷分布。上面讨论的示例性板簧的载荷分布的差异可归因于压缩载荷(施加在拉杆组件上)、板簧几何形状(长度、宽度和厚度)以及沿每个叶片的支点位置的差异。考虑以上讨论的布置在电池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的示例性板簧。所示出的电池堆的顶部和底部板簧中的最大正挠度(802)大于中部板簧中的最大正挠度(804)。由于中部板簧与顶部板簧和底部板簧相比更宽和更厚,因此中部板簧能够以最小的挠度承受更大的压缩载荷。此外,沿每个板簧的支点位置影响载荷分布,如顶部板簧和底部板簧的挠度曲线802和中部板簧的挠度曲线804所示。\n[0080] 通过为顶部板簧、中部板簧和底部板簧选择不同尺寸的板簧并沿着每个板簧选择合适的支点位置,电池堆压缩系统可以减少电池堆的不均匀载荷,同时将电池堆中的挠度保持在阈值水平并提高流体电池的性能。\n[0081] 在一个示例中,电池堆包括:堆叠在一起以形成流体电池的多个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拉杆的压缩系统,拉杆延伸穿过所述多个电池单元并夹紧弹簧,弹簧作用在相对的两端以将电池单元压缩在一起,所述弹簧接触位于所述拉杆之间的至少两个支点元件。在前面的示例中,附加地或可选地,当压缩被释放时,支点是可移动的。在任何或所有前述示例中,附加地或可选地,弹簧是包括一个或多个板簧元件的板簧。在任何或所有前述示例中,附加地或可选地,板簧元件包括平面矩形杆,所述平面矩形杆的长度大于宽度,宽度大于厚度。在任何或所有前述实例中,附加地或可选地,拉杆有螺纹并通过绕其中心纵轴旋转被紧固。\n[0082] 在前述的示例中,附加地或可选地,仅有一对支点与仅一对拉杆配合,其中多对杆和多对支点压缩电池堆。在任何或所有前述示例中,附加地或可选地,支点位于由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形成的外壁以及弹簧的内壁之间。在任何或所有前述示例中,附加地或可选地,支点被选择以使得与不提供支点相比在弹簧的长度方向上更均匀分布弹簧在电池堆上产生的载荷。在任何或所有前述示例中,附加地或可选地,每个电池单元的形状是矩形的并且被堆叠成最短边缘具有厚度,并且所述最短边缘与其他电池单元的其他边缘对齐以形成电池堆的壁,拉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延伸穿过电池单元。在任何或所有前述示例中,附加地或可选地,多个单独弹簧和多对拉杆以及多对支点压缩电池堆,其中弹簧是平面的且全部位于共同的平面上,且拉杆全部彼此平行对齐。\n[0083] 注意到这里包括的示例方法和系统可以与各种流体电池系统配置一起使用。这里描述的特定例程可以表示任何数量的处理策略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事件驱动、中断驱动、多任务、多线程等。这样,所示的各种动作、操作和/或功能可以以所示顺序执行、并行执行、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省略。同样地,处理顺序不一定是实现本文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特征和优点所必需的,而是为了便于说明和描述而提供的。可以根据所使用的特定策略重复执行所示动作、操作和/或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n[0084] 应当理解,本文公开的配置和程序本质上是示例性的,并且这些具体实施例不应被视为具有限制意义,因为许多变化是可能的。例如,上述技术可以应用于氧化还原流体电池、混合流体电池系统和其他流体电池类型。本公开的主题包括各种系统和配置的所有新颖和非显而易见的组合和子组合,以及本文公开的其他特征、功能和/或特性。\n[0085] 以下权利要求特别指出了被认为是新颖和非显而易见的某些组合和子组合。这些权利要求可以提到“一个”元件或“第一”元件或其等同物。这些权利要求应理解为包括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元件的结合,既不要求也不排除两个或更多个这样的元件。所公开的特征、功能、元件和/或特性的其他组合和子组合可以通过修改本权利要求或通过在该申请或相关申请中提出新的权利要求来要求保护。这些权利要求,无论是否与原始权利要求的范围相比更宽、更窄、相同或不同,也被认为包括在本公开的主题内。
法律信息
- 2022-12-06
- 2020-03-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1M 8/248
专利申请号: 201880011708.3
申请日: 2018.02.07
- 2019-10-0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