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空调室外机 |
申请号 | CN202220741277.X | 申请日期 | 2022-03-31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24F1/24 | IPC分类号 | F;2;4;F;1;/;2;4;;;F;2;4;F;1;/;2;8;;;F;2;4;F;1;1;/;8;9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株洲路15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孙合庆;逯成林;张家栋;孟庆刚 |
代理机构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栾瑜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电装盒;电装盒包括盒盖,其上设置有连接件;盒体,盒体的底部设置有管路支架;PCB板,其上设置有发热元件;散热管,其安装于管路支架上,散热管一端空调室外机的节流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空调室外机的低压气管相连通;散热板,其一侧与散热管相配合,另一侧与发热元件相配合,以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管;管路压板,其固定于散热板远离发热元件的一侧;第一固定件,其依次穿设连接件、PCB板、发热元件、散热板和管路压板。本申请利用冷媒吸收电装盒释放的热量,电装盒的发热元件被控制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能够避免其高温老化,进而提高使用可靠性,提高空调室外机的运行可靠性。
1.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限定出容置腔;
电装盒,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电装盒包括:
盒盖,其上设置有连接件;
盒体,与所述盒盖相配合,所述盒体的底部设置有管路支架;
PCB板,其上设置有发热元件;
散热管,其安装于所述管路支架上,所述散热管一端所述空调室外机的节流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低压气管相连通;
散热板,其一侧与所述散热管相配合,另一侧与所述发热元件相配合,以将所述发热元件所释放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管;
管路压板,其固定于所述散热板远离所述发热元件的一侧;
第一固定件,其依次穿设所述连接件、所述PCB板、所述发热元件、所述散热板和所述管路压板,以将所述散热管连接在所述散热板和所述管路压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上设有凹槽,所述管路压板与所述凹槽共同限定出管路通道,所述散热管安装于所述管路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上形成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凹槽配合限定出所述管路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及第三管段;其中,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支架包括第一管路支架和第二管路支架,所述第一管路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管段相适配;所述第二管路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管段安装于其中一个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三管段安装于另一个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为弧形,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管段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卡勾,所述第一卡勾固定所述第二管段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对应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卡勾,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管段的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所述第二卡勾固定所述第一管段于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对应于所述第三管段的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所述第二卡勾固定所述第三管段于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固定有元件支架,所述发热元件安装于所述元件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向靠近所述盒体一侧凹陷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槽底与所述PCB板的靠近所述盒盖的端面相配合。
空调室外机\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室外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空调的普及,空调的使用温度要求上限也越来越高。在高温环境下制冷的情\n况下,空调室外机暴露在室外高温环境中。而在工作过程中,空调室外机将与外界空气换热\n来释放热量。但是,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温度将更高,而在空调室外\n机中电控盒内的电器部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更不容易散热,进而使得电控盒内的电器\n部件一直处于高温状态而发生老化和损坏,导致空调室外机的使用可靠性降低。\n[0003]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n[0005]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n[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n[0007] 空调室外机,包括:\n[0008] 机壳,其限定出容置腔;\n[0009] 电装盒,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电装盒包括:\n[0010] 盒盖,其上设置有连接件;\n[0011] 盒体,与所述盒盖相配合,所述盒体的底部设置有管路支架;\n[0012] PCB板,其上设置有发热元件;\n[0013] 散热管,其安装于所述管路支架上,所述散热管一端所述空调室外机的节流装置\n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低压气管相连通;\n[0014] 散热板,其一侧与所述散热管相配合,另一侧与所述发热元件相配合,以将所述发\n热元件所释放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管;\n[0015] 管路压板,其固定于所述散热板远离所述散热板的一侧;\n[0016] 第一固定件,其依次穿设所述连接件、所述PCB板、所述发热元件、所述散热板和所\n述管路压板,以将所述散热管连接在所述散热板和所述管路压板之间。\n[0017] 本申请利用冷媒吸收电装盒释放的热量,电装盒的发热元件被控制在合理的温度\n范围内,能够避免其高温老化,进而提高使用可靠性,提高空调室外机的运行可靠性。\n[0018]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上设有凹槽,所述管路压板与所述凹槽共\n同限定出管路通道,所述散热管安装于所述管路通道内。\n[0019]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板上形成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凹槽配\n合限定出所述管路通道。\n[002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及\n第三管段;其中,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同一侧。\n[002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路支架包括第一管路支架和第二管路支架,所\n述第一管路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管段相适配;所述第二\n管路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管段安装于其中一个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n三管段安装于另一个所述第二安装槽内。\n[002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为弧形,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管段安装\n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n[0023]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卡勾,所述第一卡勾\n固定所述第二管段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n[002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对应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n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卡勾,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管段的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所述第二卡勾\n固定所述第一管段于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对应于所述第三管段的所述第二安\n装槽的所述第二卡勾固定所述第三管段于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n[002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PCB板上固定有元件支架,所述发热元件安装于所\n述元件支架上。\n[0026]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向靠近所述盒体一侧凹陷的连接\n槽;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向靠近所述盒体一侧凹陷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槽底与所述PCB板\n的靠近所述盒盖的端面相配合。\n附图说明\n[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室外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n[00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室外机的电器盒结构示意图;\n[0029]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室外机的电器盒剖视图;\n[003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室外机的内部元件拆分示意图一;\n[0031]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n[0032] 图6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n[0033]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室外机的内部元件拆分示意图二;\n[0034]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室外机的内部俯视图;\n[0035] 图9为图8中C‑C向的剖视图;\n[0036]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室外机的散热板、散热管、管路压板的装配示意图;\n[0037]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室外机的散热板、散热管、管路压板的拆分示意图。\n[0038] 以上各图中:风机10;压缩机11;隔板12;第一腔13;第二腔14;电装盒2;散热管3;\n凹槽4;散热板5;盒体21;盒盖22;容纳腔23;连接件 24;第一管段31;第二管段32;第三管段\n33;PCB板71;发热元件72;元件支架73;第一管路支架741;第二管路支架742;管路压板75;\n第一卡勾76;固定槽77;第二卡勾78;连接槽79;第一固定件81;第一安装槽82;第二安装槽\n83;第三卡勾84;第一隔离间隙91。\n具体实施方式\n[0039]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n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n方式中。\n[0040] 本申请中,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n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n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n[0041]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n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n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n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n[0042] 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n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n外机中。\n[0043]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n时,空调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n器。\n[0044]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n[0045] 一种空调室外机,如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机壳限定出容置腔,用于包围\n空调室外机机身并保护其内部设备;机壳包括具有出风口的前面板(图中未示出)。容置腔\n内设有隔板12,隔板12将容置腔分隔为第一腔13和第二腔14;其中,第一腔13与设置于前面\n板上的出风口相连通,且第一腔13内安装有风机10,第二腔14内安装有压缩机11和电装盒\n2。\n[0046] 如图2‑图11所示,电装盒2包括盒体21和盒盖22;盒盖22与盒体21相配合,共同限\n定出容纳腔23。其中,盒盖22上形成有连接件24,且盒盖22上固定有PCB板71,PCB板71上安\n装有发热元件72,发热元件72位于PCB板 71靠近盒体2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72安\n装于元件支架73上,元件支架73与PCB板71固定连接。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元件支架73\n通过第三卡勾安装于PCB板71上,用于支撑发热元件72。本实施例中,元件支架73设置为镂\n空状,使元件支架73一方面能够有效支撑发热元件72,另一方面利于散热,减少热量在发热\n元件72周围的积聚。\n[0047] 盒体21内的底部上设置有管路支架,管路支架上安装有散热管3,散热管 3一端与\n空调室外机的节流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与空调室外机的低压气管相连通;冷媒流经散热\n管3时吸收热量,吸收由电装盒2释放出的热量,以实现对电装盒2的散热。散热管3远离管路\n支架的一侧即散热管3远离盒体的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板5,散热板5一侧与散热管3相配\n合,另一侧与发热元件72 相配合,以将发热元件72释放出的热量传递至散热管3内的冷媒。\n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元件72与散热板5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可设置为螺\n钉,通过螺钉将发热元件72与散热板5固定。通过第二固定件依次穿设散热板5和发热元件\n72,使散热板5与发热元件72紧密贴合,提高散热效率。\n[0048] 本实施例中,在散热管3的与散热板5配合的一侧的相对侧设置有管路压板75,即\n管路压板75和管路支架设置在相对于散热板的同一侧。散热板5上设置有凹槽4,管路压板\n75与凹槽4共同限定处管路通道,散热管3安装于管路通道内。作为一种实施的方式,管路压\n板75呈平板状,散热管3安装于凹槽4 内的管段与凹槽4的截面相一致。作为另一种实施的\n方式,管路压板75上形成有固定槽77,固定槽77与凹槽4配合限定出管路通道,散热管3的形\n状与管路通道的形状相一致。\n[0049] 管路压板7574与盒体21的底部之间具有第一隔离间隙91。以上第一隔离间隙91有\n效隔离盒体21与管路压板7574;第一隔离间隙91可有效隔离盒体 21的底部与散热板5,从\n而增大散热板5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板5的散热效率,实现对发热元件72的高效降温。\n[0050]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散热板5上设置有两个凹槽4;散热管3包括依次相连接的\n第一管段31、第二管段32及第三管段33;其中,第一管段31与第三管段33位于第二管段32的\n同一侧;第一管段31安装于其中一个凹槽4内,第三管段33安装于另一个凹槽4内。可设置\n的,两个凹槽4并列设置,并贯穿散热板5的相对两端部。以上设置多个凹槽4增加了散热管3\n的长度及散热管3 与散热板5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n[0051] 本实施例中,凹槽4的截面呈弓形,且弓形弧为优弧;以增加凹槽4与散热管3的接\n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并增加了两者的连接牢固性。\n[0052] 本实施例中,管路支架设置为两个,两个管路支架分别设置在管路压板75 上的固\n定槽77的轴向的两端,两个管路支架包括第一管路支架和第二管路支架,第一管路支架对\n应于第二管段32设置,第二管路支架对应于散热管3的与第一管路支架的相对端。第一管路\n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82,第一安装槽82与第二管段32相适配,第一安装槽82设置为弧\n形或U形,至少部分或全部第二管段32安装在第一安装槽82内。第一管路支架上设置有第一\n卡勾76,第一卡勾 76将第二管段32固定在第一安装槽82内,以限制散热管3向靠近盒盖22\n的方向窜动,即限制了散热管3在上下方向上的窜动。\n[0053] 第二管路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槽83,第一管段31安装于其中一个第二安装\n槽83内,第三管段33安装于另一个第二安装槽83内。第一安装槽82 和第二安装槽83的设置\n可限制散热管3在前后及左右方向上的窜动。可设置的,第二安装槽83为并列设置的两个,\n第二安装槽83在第一管段或第三管段的延伸方向上贯穿第二安装支架的相对两端。第二安\n装支架的分别对应于两个第二安装槽83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卡勾78,对应于第一管段\n31的第二安装槽 83的第二卡勾78将第一管段31固定在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安装槽83内;对\n应于第三管段33的第二安装槽83的第二卡勾78将第三管段33固定在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安\n装槽83内,以限制散热管3在向靠近盒盖22的方向窜动,即限制了散热管3在上下方向上的\n窜动。\n[0054]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管路压板75上设置有两个第三卡勾84,其中一个第三卡勾84\n设置在对应于第一管段31的凹槽4的端部,以将第一管段31固定于与其对应的凹槽4内。另\n一个第三卡勾84设置在对应于第三管段33的凹槽4 的端部,以将第三管段33固定于与其对\n应的凹槽4内,进一步限制散热管3在向靠近盒盖22的方向窜动,即限制了散热管3在上下方\n向上的窜动。\n[0055] 作为一种实施的方式,连接件24设置有连接槽79,连接槽79由盒盖22 的远离盒体\n21的一侧向靠近盒体21的方向凹陷形成;连接槽79的槽底与PCB 板71靠近盒盖22的端面相\n配合。\n[0056] 连接槽79的槽底设置有连接孔,PCB板、元件支架、发热元件、散热板、管路压板75\n上设置有与连接槽79上的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孔,通过第一固定件81由盒盖22的一侧一次\n穿设连接件、PCB板、元件支架、发热元件、散热板和管路压板75上的连接孔,以将散热管紧\n密贴合在散热板和管路压板75之间。可设置的,第一固定件81采用螺钉,通过螺钉连接各个\n紧密贴合的元件,可以增加导热的效率,提升发热元件的使用寿命。凹陷形成的连接槽79可\n防止螺钉凸出于盒盖22的端面,使螺钉完全收容于连接槽79内。\n[005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包括限定出容置腔的机壳、设置于容置腔内\n的电装盒;电装盒包括其上设有发热元件的PCB板、与发热元件远离PCB 板的一侧相配合的\n散热板、固定于散热板的远离发热元件一侧的管路压板、固定于散热板与管路压板之间的\n散热管;散热管一端空调室外机的节流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空调室外机的低压气管相连\n通;散热板将发热元件所释放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管,并由散热管内的冷媒所吸收;第一固定\n件,其依次穿设连接件、 PCB板、发热元件、散热板和管路压板,以将散热管连接在散热板和\n管路压板之间。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利用冷媒吸收电装盒释放的热量,电装盒的发热元\n件被控制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能够避免其高温老化,进而提高使用可靠性,提高空调室外\n机的运行可靠性。\n[005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n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n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n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n制。\n[0059]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n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n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n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n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n[0060]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n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n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n[0061]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n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n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n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n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n[0062]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n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n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n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n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n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n[0063]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n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n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