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终端及其前壳\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终端及其前。\n背景技术\n[0002] 请参阅图1和图2,触摸屏手机、平板电脑等触控终端包括前壳11和触摸屏12,所述前壳11具有用于安装触摸屏12的触摸屏安装框13。在安装触摸屏12时,先在前壳11内点胶,然后将所述触摸屏12按图1箭头方向装入触摸屏安装框13中,组装完成后如图2所示。\n[0003] 以触摸屏手机为例,由于触摸屏12易碎,在设计时触摸屏手机的单边至少需要预留一定的间隙L,如图2和图3所示,以便于安装该触摸屏12。一般情况下,该间隙L至少为0.07mm±0.05mm,在间隙不均匀的情况下,触摸屏手机的单边会存在0.15mm±0.05mm的间隙,此间隙会很大将影响触摸屏手机的外观。\n[0004] 如果通过缩小触摸屏12与触摸屏安装框13之间的间隙来改善触摸屏手机的外观,则很可能会出现触摸屏12与触摸屏安装框13发生干涉,跌落测试不能通过等问题。\n[0005] 例如将触摸屏手机的间隙L调整到单边0.05mm±0.05mm,一方面,目前触摸屏手机的前壳11制作工艺很难做到如此高的精度;另一方面,因为触摸屏12的CNC(数控)公差为±0.05mm,如果触摸屏12加工至此公差时,就会与前壳11零配,甚至出现干涉装配,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跌落测试,触摸屏12碎裂的概率会很高。另外,由于触摸屏安装框13和触摸屏12之间存在间隙L,在点胶安装触摸屏12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溢胶的现象,影响触摸屏手机的外观。\n[0006]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消费者对电子产品外观要求已越来越挑剔,特别是触摸屏与触摸屏安装框之间的间隙。又由于触摸屏和触摸屏安装框的间隙作为手机的A+级外观面,是用户观看和接触最为频繁的部位,可见此处的间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n[0007]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n发明内容\n[0008]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终端及其前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摸屏安装框与触摸屏之间存在间隙的问题。\n[0009]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n[0010] 一种触控终端,包括前壳和触摸屏,所述前壳具有触摸屏安装框,所述触摸屏装设于所述触摸屏安装框中,在所述触摸屏安装框的侧壁上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位于所述触摸屏安装框和触摸屏之间。\n[0011] 所述的触控终端中,所述前壳上,沿所述触摸屏安装框的内侧壁的根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缓冲垫嵌入所述凹槽中。\n[0012] 所述的触控终端中,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5mm-1.0mm。\n[0013] 所述的触控终端中,所述缓冲垫的顶面与触摸屏的顶面平齐。\n[0014] 所述的触控终端中,所述缓冲垫围绕所述触摸屏一圈。\n[0015] 所述的触控终端中,所述缓冲垫的厚度为0.3mm-0.6mm。\n[0016] 一种触控终端的前壳,所述前壳具有用于安装触控终端的触摸屏的触摸屏安装框,在所述触摸屏安装框的侧壁上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位于所述触摸屏安装框和触摸屏之间。\n[0017] 所述的触控终端的前壳中,所述前壳上,沿所述触摸屏安装框的内侧壁的根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缓冲垫嵌入所述凹槽中。\n[0018] 所述的触控终端的前壳中,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5mm-1.0mm。\n[0019] 所述的触控终端的前壳中,所述缓冲垫的厚度为0.3mm-0.6mm。\n[0020]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终端及其前壳,通过在触摸屏安装框的侧壁上设置缓冲垫,在安装触摸屏时,使缓冲垫填充在触摸屏安装框与触摸屏之间的间隙中,实现了触控终端前壳与触摸屏零配,改善了触控终端的外观。\n附图说明\n[0021]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终端的结构分解图。\n[0022] 图2为现有技术中触控终端的结构示意图。\n[0023] 图3为图2 A处的放大示意图。\n[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触控终端的结构示意图。\n[0025] 图5为本实用新型触控终端的前壳的结构示意图。\n[0026] 图6为图5 B处的放大示意图。\n[0027] 图7为图4沿I-I处的剖视图。\n[0028] 图8为图7 C处的放大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9]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终端及其前壳,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n[0030] 请参阅图4、图5和图6,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触控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触控终端的前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 B处的放大示意图。\n[0031]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终端包括前壳100和触摸屏200,所述前壳\n100具有触摸屏安装框101。在所述触摸屏安装框101的侧壁上设置有缓冲垫300,所述缓冲垫300位于所述触摸屏安装框101和触摸屏200之间。\n[0032] 所述缓冲垫300最好与触摸屏200平齐,即所述缓冲垫300的顶面与触摸屏200的顶面平齐,使缓冲垫300不会影响触控终端的视觉效果。当然,在具体加工过程中,缓冲垫300的高度允许存在一定的公差,譬如缓冲垫300可略高于触摸屏200,只要不影响触控终端的视觉效果即可。\n[0033] 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300围绕所述触摸屏200一圈,即在所述触摸屏安装框\n101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圈缓冲垫300,使缓冲垫300位于所述触摸屏安装框101的侧壁和触摸屏200的四周直升边之间,从而使触摸屏200与触控终端的前壳100之间没有间隙,改善了触控终端的外观。\n[0034] 所述前壳100为塑料硬壳,通过注塑工艺一次成型,本实用新型在前壳100成型后,再在触摸屏安装框101的内侧壁上进行二次注塑,使触摸屏安装框101的内侧壁上形成一圈缓冲垫300,在安装触摸屏200时,使该缓冲垫300夹在触摸屏安装框101和触摸屏200的四周直升边之间,使触摸屏200与触控终端的前壳100没有间隙,实现零配,改善触控终端的外观。\n[0035] 具体实施时,所述缓冲垫300的厚度可根据触摸屏200与前壳100之间的间隙设置,且根据注塑条件设置为0.3mm-0.6mm,具体可略大于该间隙,在安装触摸屏200时,可使触摸屏200与缓冲垫300之间发生干涉,只要能够安装触摸屏200即可。\n[0036] 为了确保触控终端的可靠性,避免触控终端跌落时导致触摸屏200碎裂,所述缓冲垫300采用硬度为50%的软胶,在进行跌落测试时,该软胶吸收触控终端跌落时对触摸屏\n200的冲击,能够充分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触摸屏200碎裂。\n[0037] 请参阅图7和图8,其中,图7为图4沿I-I处的剖视图。图8为图7 C处的放大示意图。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壳100沿所述触摸屏安装框101的内侧壁的根部开设有一圈凹槽(图中未标出),使所述缓冲垫300嵌入所述凹槽中(如图8所示),从而可增加缓冲垫300与前壳100之间的结合,使缓冲垫300更加牢固,不易脱胶。因此在上述二次注塑的过程中,可采用模内注塑工艺将软胶注塑在前壳与触摸屏配合的侧壁上,同时使较胶嵌入凹槽中。\n[0038]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深度为可根据触控终端结构空间条件的不同的厚度设置为0.5mm-1.0mm。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该深度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值,如1.2mm,只要能够增加缓冲垫300与前壳100之间的结合即可。\n[0039]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根据前壳100的颜色对缓冲垫300的颜色进行配色,如,当前壳100为黑色时,可在注塑缓冲垫300时在软胶原料中加入黑色色粉,使缓冲垫300成型后为黑色,确保缓冲垫300颜色与前壳100颜色一致。\n[0040] 本发明还相应提供一种触控终端的前壳,该前壳具有用于安装触控终端的触摸屏的触摸屏安装框,在所述触摸屏安装框的侧壁上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位于所述触摸屏安装框和触摸屏之间。由于上文已对该前壳进行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n[004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触摸屏安装框的侧壁上设置缓冲垫,在安装触摸屏时,使缓冲垫填充在触摸屏安装框与触摸屏之间的间隙中,实现了触控终端前壳与触摸屏零配,改善了触控终端的外观。并且,缓冲垫在实现零配的情况下,还可吸收触控终端跌落时对触摸屏的冲击,能够充分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触摸屏碎裂。另外,由于增加了缓冲垫也解决了在安装触摸屏出现溢胶的问题,避免溢胶影响触控终端的外观。\n[0042]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4-07-10 | 2014-07-10 | | |
2 | | 2014-07-10 | 2014-07-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