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电磁发射脉冲电源同轴电缆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铜导体、压块和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在同轴电缆(108)外,同轴电缆(108)通过所述压块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压块与所述铜导体连接,所述铜导体与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射脉冲电源同轴电缆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包括正极压块(112)和负极压块(110),分别连接同轴电缆(108)的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发射脉冲电源同轴电缆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导体包括正极铜块(105)和负极铜块(106),所述正极铜块(105)通过两个第一螺栓与所述正极压块(112)连接,所述负极铜块(106)通过两个第二螺栓与负极压块(1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发射脉冲电源同轴电缆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压板(111)和负极压板(109),所述同轴电缆(108)的正极线束位于所述正极压板(111)和正极压块(112)之间,负极线束位于负极压板(109)和负极压块(11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发射脉冲电源同轴电缆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包括正极法兰套(113),所述正极法兰套(113)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一法兰板,所述第一法兰板设在第一套管的上端,所述第一套管套在正极线束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发射脉冲电源同轴电缆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还包括负极法兰套(114),所述负极法兰套(114)包括第二套管和第二法兰板,所述第二法兰板设在第二套管的下端,所述第二套管套在负极线束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发射脉冲电源同轴电缆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板和第二法兰板分别卡在所述正极压块(112)的上端和负极压块(110)的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发射脉冲电源同轴电缆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绝缘板(101)、第二绝缘板(102)和支撑板(107),所述支撑板(107)包括相互垂直的横板和竖板,所述第一绝缘板(101)和第二绝缘板(102)分别紧贴在所述竖板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发射脉冲电源同轴电缆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板(101)的宽度和第二绝缘板(102)的宽度相同,所述竖板的宽度小于第一绝缘板(101)的宽度,竖板位于第一绝缘板(101)和第二绝缘板(102)宽度方向的中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发射脉冲电源同轴电缆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宽度方向的两边分别设有第三绝缘板(103)和第四绝缘板(104)。
一种电磁发射脉冲电源同轴电缆汇流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发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发射脉冲电源同轴电缆汇流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电磁发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力来驱动负载,将电磁能转化为电枢的动能。目前,电磁发射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与传统发射相比,电磁发射技术是利用电磁能来加速负载,具有速度高,安全性高等诸多特点,另外通过对电能的控制,达到对发射负载出口速度的控制,使其发射也更加稳定,已成为未来作战武器的主流发展趋势。\n[0003] 脉冲电源作为电磁发射装置的储能系统,决定了电磁发射的能力,脉冲电源系统通过汇流装置与电磁发射系统连接,汇流装置能够将脉冲电源模块中的电流汇聚并传导到同轴电缆中,并通过同轴电缆连接电磁发射系统中,从而将电能转化为发射的动能。因此,汇流装置是连接电磁发射系统与脉冲电源模块的关键装置,决定了电磁发射的能力。\n[0004] 现有的汇流装置在放电的情况下,电缆受到的电动力较强,电缆线芯的线丝容易断裂,导致线缆的使用寿命降低。且汇流装置在将电缆传导到同轴电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尖端放电,出现烧蚀汇流装置的情况,缩短了脉冲电源模块的使用寿命。\n实用新型内容\n[0005] 鉴于以上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磁发射脉冲电源同轴电缆汇流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脉冲电源模块使用寿命低的问题。\n[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n[0007] 一种电磁发射脉冲电源同轴电缆汇流装置,包括支架、铜导体、压块和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在同轴电缆外,同轴电缆通过所述压块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压块与所述铜导体连接,所述铜导体与电源连接。\n[0008] 进一步地,所述压块包括正极压块和负极压块,分别连接同轴电缆的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n[0009] 进一步地,所述铜导体包括正极铜块和负极铜块,所述正极铜块通过两个第一螺栓与所述正极压块连接,所述负极铜块通过两个第二螺栓与负极压块连接。\n[0010] 进一步地,还包括正极压板和负极压板,所述同轴电缆的正极线束位于所述正极压板和正极压块之间,负极线束位于负极压板和负极压块之间。\n[0011]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包括正极法兰套,所述正极法兰套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一法兰板,所述第一法兰板设在第一套管的上端,所述第一套管套在正极线束的外侧。\n[0012]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还包括负极法兰套,所述负极法兰套包括第二套管和第二法兰板,所述第二法兰板设在第二套管的下端,所述第二套管套在负极线束的外侧。\n[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法兰板和第二法兰板分别卡在所述正极压块的上端和负极压块的下端。\n[0014]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相互垂直的横板和竖板,所述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分别紧贴在所述竖板的两侧。\n[00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板的宽度和第二绝缘板的宽度相同,所述竖板的宽度小于第一绝缘板的宽度,竖板位于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宽度方向的中间。\n[0016] 进一步地,所述竖板宽度方向的两边分别设有第三绝缘板和第四绝缘板。\n[0017]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电套管,四个所述导电套管分别套在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外周。\n[0018] 本实用新型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n[0019] (1)本实用新型的汇流装置的支架采用由环氧树脂板和不锈钢板组成的复合多层结构,在提高支撑强度的同时,保证电气绝缘性。\n[0020] (2)本实用新型的汇流装置设有导电套管,导电套管连接压块和铜导体,且导电套管与压块和铜导体之间过盈配合,使得在螺栓预紧力的作用下压块、导电套管和铜导体形成一体结构,从而能够平稳导通电流,避免在瞬间大电流流过时产生尖峰放电。\n[0021] (3)本实用新型的汇流装置设有正极法兰套和负极法兰套,分别套在同轴电缆的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的外侧,且法兰套的法兰板分别卡在正极压块的上端和负极压块的下端,一方面避免同轴电缆的线束受到挤压,另一方面对同轴电缆起到限位作用,即使在将强的电动力拖拽线缆的情况下,阻止了同轴电缆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从而避免电缆线芯受损,增加了整套系统的安全性。\n[0022]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n附图说明\n[0023]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n[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汇流装置结构示意图;\n[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n[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电套管安装示意图;\n[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法兰套安装示意图。\n[0028] 附图标记:\n[0029] 1‑汇流装置、101‑第一绝缘板、102‑第二绝缘板、103‑第三绝缘板、104‑第四绝缘板、105‑正极铜块、106‑负极铜块、107‑支撑板、108‑同轴电缆、109‑负极压板、110‑负极压块、111‑正极压板、112‑正极压块、113‑正极法兰套、114‑负极法兰套、115‑导电套管。\n具体实施方式\n[0030]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n[003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n[0032] 全文中描述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在……上方”、“下”和“在……上”是相对于装置的部件的相对位置,例如装置内部的顶部和底部衬底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装置是多功能的,与它们在空间中的方位无关。\n[0033]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公开了一种电磁发射脉冲电源同轴电缆汇流装置,包括支架、铜导体和压块,同轴电缆108通过压块固定在支架上,压块与铜导体连接,铜导体与电源连接,同轴电缆108在电源工作过程中能够与铜导体完全紧固在一起,从而为电磁发射系统提供可靠的供电输出结构。\n[0034] 具体地,支架包括第一绝缘板101、第二绝缘板102和支撑板107,支撑板107为L形,包括横板和竖板,第一绝缘板101和第二绝缘板102分别紧贴在竖板的两侧,支架通过横板与脉冲电源模块固定连接。\n[0035]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板101的宽度和第二绝缘板102的宽度相同,竖板的宽度小于第一绝缘板101的宽度,竖板位于第一绝缘板101和第二绝缘板102宽度方向的中间。\n[0036] 进一步地,竖板宽度方向的两边分别设有第三绝缘板103和第四绝缘板104。也就是说,第三绝缘板103和第四绝缘板104位于第一绝缘板101和第二绝缘板102之间形成的缝隙内,第一绝缘板101、第二绝缘板102、第三绝缘板103和第三绝缘板103将竖板的前后左右方向围合。\n[0037] 示例性地,第一绝缘板101、第二绝缘板102、第三绝缘板103和第四绝缘板104为环氧树脂板,支撑板107为不锈钢板,在保证支架的电气绝缘性的同时,提高支架的支撑强度,以保证支架能够承受放电时电动力的冲击。\n[0038] 进一步地,压块包括正极压块112和负极压块110,分别连接同轴电缆108的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将同轴电缆108压紧在支架上。\n[0039] 进一步地,铜导体包括正极铜块105和负极铜块106,正极铜块105和负极铜块106分别与第二绝缘板102外侧紧贴。\n[0040] 具体地,正极铜块105与正极压块112连接,负极铜块106与负极压块110连接,从而使得同轴电缆108与电源连接。\n[0041] 进一步地,还包括正极压板111和负极压板109,同轴电缆108的正极线束位于正极压块112和正极压板111之间,正极压块112与正极铜块105通过两个第一螺栓连接,第一螺栓分别穿过第一绝缘板101、第三绝缘板103/第四绝缘板104和第二绝缘板102,正极压板\n111和正极压块112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螺栓的预紧力从而压紧正极线束。\n[0042] 类似地,同轴电缆108的负极线束位于负极压块110和负极压板109之间,负极压块\n110与负极铜块106通过两个第二螺栓连接,负极压板109和负极压块110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螺栓的预紧力从而压紧负极线束。\n[0043]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护同轴电缆108的铜芯线,避免电缆在受到脉冲电源高压放电的冲击下损伤铜芯线,还设有保护套,保护套套在铜芯线外周。\n[0044] 进一步地,保护套包括正极法兰套113和负极法兰套114,分别通过锡焊并封胶与同轴电缆108的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紧固连接。\n[0045] 具体地,正极法兰套113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一法兰板,第一法兰板设在第一套管的上端,第一套管套在正极线束的外侧。第一套管的圆柱面在正极压块112和正极压板111的紧固作用下受压紧力。\n[0046] 进一步地,负极法兰套114包括第二套管和第二法兰板,第二法兰板设在第二套管的下端,第二套管套在负极线束的外侧。第二套管的圆柱面在负极压块110和负极压板109的紧固作用下受压紧力。\n[0047] 当同轴电缆108被压块压紧在支架上后,第一法兰板和第二法兰板分别卡在正极压块112的上端和负极压块110的下端,对同轴电缆108起到限位作用,即使在将强的电动力拖拽线缆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法兰板和第二法兰板分别卡在正极压块112的上端和负极压块110的下端,阻止了同轴电缆108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从而避免电缆线芯受损,增加了整套系统的安全性。\n[0048] 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电源与同轴电缆108之间的导电性能,还设有导电套管115。\n[0049] 具体地,导电套管115设有四个,分别套在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外周,且导电套管115的长度大于第一绝缘板101、第二绝缘板102和第三绝缘板103的厚度总和,导电套管\n115的两端分别与正极压块112/负极压块110及正极铜块105/负极铜块106之间过盈配合,以保证在螺栓预紧力的作用下使正极压块112、导电套管115及正极铜块105/负极压块110、导电套管115及负极铜块106形成一体结构,便于电流的传输,使得电流能够平稳地在正极压块112和正极铜块105或负极压块110和负极铜块106之间传输,瞬间大电流流过时不会有尖峰放电的情况,避免了对汇流装置的烧蚀。示例性地,导电套管115为铜套管,从而提高导电性能。\n[0050] 可选地,正极压块112和正极铜块105为一体结构。具体地,第一绝缘板、第三绝缘板/第四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安装正极压块的部位设有开口,正极压块112和正极铜块105在开口处连为一体,从而保证电流在电源和同轴电缆直接传输的稳定性。\n[0051] 类似地,可选地,负极压块110和负极铜块106为一体结构。\n[005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汇流装置通过由不锈钢板支架、环氧树脂板组成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支架固定在脉冲电源模块内,在提高支撑强度的同时,保证电气绝缘性。汇流装置通过设置导电套管和保护套,提高汇流装置的导电性能的同时,保护了同轴电缆108的线芯,提高了系统的使用寿命。\n[005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