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基于Wi‑Fi的房屋非法入侵检测方法 |
申请号 | CN201510203849.3 | 申请日期 | 2015-04-27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6427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8B13/18 | IPC分类号 | G;0;8;B;1;3;/;1;8;;;H;0;4;N;7;/;1;8;;;G;0;6;K;9;/;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申请人地址 |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发明人 | 赵菊敏;霍世敏;李灯熬 |
代理机构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朱源 |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非法入侵房屋的方法,具体为一种基于Wi‑Fi的房屋非法入侵检测方法。本方法先采集CSI信号序列,然后对CSI信号序列去噪和离散小波变换处理,然后建立主人的动作模型,对某一个CSI信号序列采集之后,对该CSI信号序列进行去噪和离散小波变换处理,分解为动作序列,接着与之前建立的动作模型进行匹配,进而判断是否非法入侵。本方法利用人的动作对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Information,CSI)的影响,对房屋非法入侵进行检测。该算法避免了购置特殊设备带来的额外开销,使房屋的安全性得到提升。
1.一种基于Wi-Fi的房屋非法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屋内布置无线Wi-Fi发射机和接收机,结合屋内的智能设备产生的无线通信链路,收集主人的动作行为对无线信号的影响而形成的CSI信号序列;
利用离散小波首先对CSI信号序列分解,其次滤除其中的奇异值和噪声,最后进行恢复重构,得到重构信号作为整个系统的输入变量;
对重构信号再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分解为近似尺度因数和详细尺度因数,从而使重构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变换;
按照时间和频率对变换之后的重构信号进行分解,分解为一系列的动作序列,作为系统训练的主人行为特征的动作模型;
对动作序列按照大幅度动作、移动、微动作进行分类,分类方法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并在这各个类别中分别设立重要序列;
在检测阶段,对某一个CSI信号序列采集之后,对该CSI信号序列进行去噪和离散小波变换处理,分解为动作序列,接着与之前建立的动作模型中各个类别进行匹配,匹配过程采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若匹配成功则认定为主人,若匹配不成功则认定为非法入侵。
一种基于Wi-Fi的房屋非法入侵检测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房屋的非法入侵检测方法,具体为一种基于Wi-Fi的房屋非法入侵检测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在无线通信领域中,CSI就是指信道即时状态,描述了通信链路的信道属性,可视为数字滤波器的脉冲响应。而平均CSI是指信道在一段时间内的统计特性。包含了环境衰弱的分布,平均信道增益,视线角分量和空间相关性。在布置有无线Wi-Fi的环境中,人体活动对无线信号会有影响。一连串的动作给无线信号带来的影响,全都反映在CSI中。因此,通过测量CSI,并对人体活动进行学习建模,就能够判断出人体现在在做什么动作,实现对人的探测和跟踪。目前,已经有学者利用CSI信息,对房间内的人进行动作追踪及探测,从而穿墙就能够判断屋里有几个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动作,进而实现各种应用,比如对老年人的起居进行判断,一旦发生摔倒等状况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再比如在警察执行任务时,远距离就可以判断屋内有几个嫌疑人,为下一步抓捕工作做好准备。现有的房屋非法入侵检测系统,大多基于摄像头或者红外线监控。而这两种技术或受限于只视距条件,或受限于光线的明暗程度,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且需要花费额外的开销购买特定的设备。因此,急需一种稳定,且低成本的房屋非法入侵检测系统。\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为了实现低成本、高精度的房屋内非法入侵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基于Wi-Fi的房屋非法入侵检测方法。\n[0004]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Wi-Fi的房屋非法入侵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n[0005] 在屋内布置无线Wi-Fi发射机和接收机,结合屋内的智能设备产生的无线通信链路,收集主人的动作行为对无线信号的影响而形成的CSI信号序列;\n[0006] 利用离散小波首先对CSI信号序列分解,其次滤除其中的奇异值和噪声,最后进行恢复重构,得到重构信号作为整个系统的输入变量;\n[0007] 对重构信号再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分解为近似尺度因数和详细尺度因数,从而使重构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变换;\n[0008] 变换之后,按照时间和频率对重构信号进行分解,分解为一系列的动作序列,作为系统训练的主人行为特征的动作模型;\n[0009] 对动作序列按照进行分类,分类方法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并在这各个类别中分别设立重要序列;\n[0010] 在检测阶段,对某一个CSI信号序列采集之后,对该CSI信号序列进行去噪和离散小波变换处理,分解为动作序列,接着与之前建立的动作模型中各个类别进行匹配,匹配过程采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若匹配成功则认定为主人,若匹配不成功则认定为非法入侵。\n[0011] 本方法利用人的动作对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影响,对房屋非法入侵进行检测。利用机器学习对主人的行为特征进行建模,然后对非法入侵者的动作进行识别与报警。该算法避免了购置特殊设备带来的额外开销,使房屋的安全性得到提升。\n附图说明\n[0012] 图1 为本方法流程图。\n[0013] 图2 为CSI信息收集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4] 一种基于Wi-Fi的房屋非法入侵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0015] 在屋内布置无线Wi-Fi发射机和接收机,结合屋内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和电脑等产生的无线通信链路,收集主人的动作行为对无线信号的影响而形成的CSI信号序列;\n[0016] 利用离散小波对CSI信号序列进行去噪,首先对CSI信号序列分解,其次滤除其中的奇异值等噪声,最后进行恢复重构,得到重构信号,作为整个系统的输入变量;\n[0017] 对重构信号再进行离散小波五级变换,分解为近似尺度因数和详细尺度因数,从而使重构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变换;\n[0018] 变换之后,按照时间和频率对重构信号进行分解,分解为一系列的动作序列,即action(起始时间,动作,持续时间),作为系统训练的主人行为特征的动作模型;\n[0019] 对动作序列按照大幅度动作、移动、微动作进行分类,分类方法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并在这三种类别中分别设立重要序列,大幅度动作重要序列设为换衣服,移动重要序列设为走路,微动作重要序列设为看电视;\n[0020] 在匹配阶段,对某一个CSI信号序列采集之后,对CSI信号序列进行去噪和离散小波变换处理,分解为动作序列。接着与之前建立的动作模型进行匹配,匹配过程采用DTW(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为了减少系统的计算开销,如果有三个主要动作匹配成功,那么就认定为是主人;如果三个有两个匹配成功,则继续匹配两个别的动作,如果匹配成功,则认定为主人;如果三个有一个匹配成功,那么继续匹配四个别的动作,如果匹配成功,则认定为主人;如果三个主要动作都不匹配,那么就认定为非法入侵。\n[0021] 去噪时,利用离散小波滤波器滤除CSI信号序列中的奇异值和噪声,最大限度地保留人对无线信号的影响。详细分为三个步骤:信号分解,阈值细节因数的确定,信号的重建。\n在信号分解中,离散小波变换把CSI信号序列分为高频的详细因数和低频的近似因数;然后基于斯坦无偏估计,动态地选取阈值来去除噪声;最后,对去噪后的信号进行重建。\n[0022] 提取语意。由于人不同的动作会给CSI信号带来不同的幅度、频率及时间变化。对重构信号采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形成一个随频率改变的时间-频率窗口。离散小波变换能使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互相转变,因此根据频率和时间的不同,就能够把重构信号流分解成不同的动作序列,即为action(发生时间,动作,持续时间),在多个链路下进行数据融合。\n接下来进行分类。分类标准分为两个层面:粗粒度的和细粒度的,即先概括后细分。粗粒度地可以分为微动作、大幅度动作和移动;在此之上再在每个类别中细分:微动作包括睡觉、看电视、玩电脑和打电话,大幅度动作包括穿鞋、做饭、换衣服和洗漱,移动包括走路及相关伴随的动作。实际匹配时,不用分清这些所有的细粒度的动作,只需要首先粗粒度地判断属于哪一类,再和这类中所含的动作序列做比较即可。\n[0023] 聚类方法可以采用机器学习中的K-means方法,比较可以采用DTW或者EMD计算距离偏差,低于门限值即可判定为合法动作。\n[0024] 在建立模型时,采用半监督学习模式,如移动这一类,并记录下主人的步速,即行走快慢对频率的影响。在采集到动作时,如若与之前所有的模型都不匹配,且特征也不匹配,那么就判断为非法,发出警告。此时我们设定一个既定动作,如手臂先向右后向左挥动,那么系统即可判断出为主人,同时,把新动作纳入模型库中。如果仍然不匹配,那么就可以判断为非法入侵。可以设定系统通过网络自动向主人手机发送信息,阻止非法动作。
法律信息
- 2017-04-05
- 2015-08-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8B 13/18
专利申请号: 201510203849.3
申请日: 2015.04.27
- 2015-07-08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4-11-26
|
2014-07-21
| | |
2
| |
2015-04-08
|
2014-12-11
| | |
3
| |
2015-01-07
|
2014-09-23
| | |
4
| |
2014-02-26
|
2013-09-30
| | |
5
| |
2015-02-11
|
2013-08-07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