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罐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印刷机,其具有用于印刷不同的颜色的多个印版滚筒且对罐进行印刷;
罐检查装置,其进行罐的印刷状态的检查;和
控制装置,其基于罐检查装置的检查结果来改变印刷机的印刷条件,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构成为,与构成墨斗的墨斗辊接近地配置有沿墨斗辊的长度方向分割的多个传墨辊,且各传墨辊独立地在与墨斗辊接触的传墨位置和从墨斗辊分离的非传墨位置之间切换,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在每隔规定间隔的传墨时刻,切换所需的传墨辊的位置而传出油墨,并按每个传墨辊,通过控制从与墨斗辊接触到分离为止的墨斗辊的旋转角度来控制传墨辊与墨斗辊之间的接触长度,罐检查装置具有:使罐旋转的罐旋转装置、对罐的图像进行拍摄的罐拍摄装置、和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具有浓度测定机构,该浓度测定机构按各颜色且按与各传墨辊相对应的规定部位来测定印刷到罐上的图像的浓度,并将其输出到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基于从罐检查装置的浓度测定机构输出的各浓度值,按各颜色调整各传墨辊与墨斗辊之间的接触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浓度测定机构中,仅设定与所使用的印版滚筒的数量和所使用的传墨辊的数量的乘积数相应的浓度测定部位,在各浓度测定部位中测定与主图像的浓度之间的浓度差。
3.一种罐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印刷机,其具有用于印刷不同的颜色的多个印版滚筒且对罐进行印刷;
罐检查装置,其进行罐的印刷状态的检查;和
控制装置,其基于罐检查装置的检查结果来改变印刷机的印刷条件,
罐检查装置具有:使罐旋转的罐旋转装置、对罐的图像进行拍摄的罐拍摄装置、和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具有对印刷到罐上的印刷偏差检查用标记相对于设定位置的偏差值进行测定的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
印刷机具有基于由罐检查装置测定的印刷偏差值来自动地进行印版滚筒的套准的套准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罐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印刷机的各印版滚筒将用于检测各印版滚筒的印刷偏差值的检查用标记印刷到罐的开口侧的端部上。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罐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套准装置具有使印版滚筒沿轴向移动的轴向移动机构、和使印版滚筒沿周向移动的周向移动机构,
轴向移动机构具有轴向移动部件,该轴向移动部件无法旋转地且能够沿轴向移动地支承在外壳上并与印版滚筒轴一体地沿轴向移动,使轴向移动部件移动的轴向驱动机构具有:无法沿轴向移动地被支承的第1旋转轴、无法旋转地被支承并与设在第1旋转轴上的外螺纹部螺合的第1内螺纹部件、和驱动第1旋转轴的第1马达,
周向移动机构具有周向移动部件,该周向移动部件能够一体旋转地且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地安装在印版滚筒轴上,并且与无法沿轴向移动地设置的斜齿轮啮合,通过沿轴向移动来使印版滚筒轴沿周向移动,使周向移动部件移动的周向驱动机构具有:无法沿轴向移动地被支承的第2旋转轴、无法旋转地被支承并与设在第2旋转轴上的外螺纹部螺合的第2内螺纹部件、和驱动第2旋转轴的第2马达,
控制第1马达的控制装置根据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中的罐在高度方向上的印刷偏差值来使第1马达驱动,由此调整印版滚筒的轴向位置,控制第2马达的控制装置根据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中的罐在周向上的印刷偏差值来使第2马达驱动,由此调整印版滚筒的周向位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罐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构成为,与构成墨斗的墨斗辊接近地配置有沿墨斗辊的长度方向分割的多个传墨辊,各传墨辊独立地在与墨斗辊接触的传墨位置和从墨斗辊分离的非传墨位置之间切换,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在每隔规定间隔的传墨时刻切换所需的传墨辊的位置来传出油墨,并按每个传墨辊,通过控制从与墨斗辊接触到分离为止的墨斗辊的旋转角度来控制传墨辊与墨斗辊之间的接触长度,
罐检查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还具有浓度测定机构,该浓度测定机构按各颜色且按与各传墨辊相对应的规定部位来测定印刷到罐上的图像的浓度,并将其输出到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基于从罐检查装置的浓度测定机构输出的各浓度值,按各颜色调整各传墨辊与墨斗辊之间的接触长度。
7.一种罐检查装置,具有使罐旋转的旋转装置、对旋转的罐的图像进行拍摄的拍摄装置、和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该罐检查装置附设在罐印刷装置上且进行罐的印刷状态的检查,并且将检查结果反馈到罐印刷装置,所述罐检查装置的特征在于,拍摄装置具有对罐整体的图像进行拍摄的第1相机、和对罐的开口侧端部的图像进行拍摄的第2相机,
图像处理装置具有:图像检查机构,其使用由第1相机拍摄到的图像来与主图像进行比较,从而检查图像是否被正确地印刷;浓度测定机构,其使用由第1相机拍摄到的图像,按各颜色测定所指定的位置中的浓度;和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其使用由第2相机拍摄到的图像,按各颜色对印刷到罐的开口侧端部上的印刷偏差检查用标记相对于设定位置的偏差值进行测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罐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旋转装置具有:通过马达而驱动的铅垂状的驱动侧旋转轴、与驱动侧旋转轴一体地旋转的铅垂状的从动侧旋转轴、同心地安装在从动侧旋转轴上并吸附保持罐的圆柱状的保持部件、和检测驱动侧旋转轴的旋转的编码器,驱动侧旋转轴和从动侧旋转轴在上下方向上定位了的状态下沿轴向相对,通过在驱动侧旋转轴的下端部及从动侧旋转轴的上端部分别设置相互施加吸引力的磁铁,来使驱动侧旋转轴和从动侧旋转轴一体地旋转。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罐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拍摄装置进行的图像的取入操作包含:预先设定指定标记和从该指定标记到图像取入开始位置为止的角度的步骤、使罐旋转而找到指定标记位置的步骤、以找到的指定标记为基准求出图像取入开始位置的步骤、和从图像取入开始位置取入一周的量的图像的步骤。
罐印刷装置及罐检查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罐印刷装置及罐检查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具有罐检查装置的罐印刷装置及附设在罐印刷装置上的罐检查装置,其中罐检查装置用于进行罐的印刷状态的检查。\n背景技术\n[0002] 作为面向罐的印刷机而公知如下的印刷机,具有:供给罐的罐供给机构;按各颜色供给油墨的多个油墨供给机构;与各油墨供给机构相对应地设置且涂敷有从该油墨供给机构供给的油墨的多个印版滚筒;和在从该各印版滚筒依次转印了油墨后将油墨转印到从该罐体供给机构供给的罐上的橡皮布(专利文献1)。\n[0003] 另外,作为进行罐的印刷状态的检查的检查装置,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检查装置,具有:使罐旋转的旋转装置;对旋转的罐的图像进行拍摄的拍摄装置;和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n[0004] 在专利文献2的检查装置中,图像处理装置具有通过与主图像(master image)进行比较来检查图像是否被正确印刷的图像检查机构,在图像检查机构中,检查印刷的欠缺和外观上的污渍等。\n[0005] 现有技术文献\n[0006] 专利文献\n[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29968号公报\n[000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126762号公报\n发明内容\n[0009] 上述以往的面向罐的印刷机及罐检查装置分别用作独立的装置,通过罐检查装置得到的检查结果没有反映到印刷机的控制中。\n[0010] 另外,在基于罐检查装置进行的检查中,虽然对于外观能够检查是合格品还是不合格品,但没有检查提高印刷机的印刷精度所需的浓度及印刷偏差。因此,对于浓度不良,按照在通过目测检查发现了不合格品的情况下,由作业者改变印刷机中的油墨供给量这样的顺序来进行应对,从而存在向浓度不良的应对迟延而不合格品增多的问题。同样地,对于印刷偏差不良,按照在通过目测检查发现了不合格品的情况下,由作业者进行印刷机中的套准(register)这样的顺序来进行应对,从而存在向印刷偏差不良的应对迟延而不合格品增多的问题。\n[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大幅地减少浓度不合格品、印刷偏差不合格品的罐印刷装置。\n[0012]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提高印刷机的印刷精度所需的浓度和印刷偏差值的测定的罐检查装置。\n[0013] 本发明的罐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印刷机,其具有用于印刷不同颜色的多个印版滚筒且对罐进行印刷;罐检查装置,其进行罐的印刷状态的检查;和控制装置,其基于罐检查装置的检查结果来改变印刷机的印刷条件。\n[0014] 通常,罐的印刷状态的检查是通过目测来进行的,印刷条件的改变是通过手工作业来进行的。虽然也代替目测而进行使用罐检查装置的检查,但没有立即反馈检查结果并改变印刷机的印刷条件。\n[0015] 在本发明的罐印刷装置中,基于罐检查装置的检查结果,不经由人工地改变印刷机的印刷条件,由此能够提前消除印刷不良而大幅地减少不合格品。\n[0016] 在上述的罐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构成为,与构成墨斗的墨斗辊接近地配置有沿墨斗辊的长度方向分割的多个传墨辊,且各传墨辊独立地在与墨斗辊接触的传墨位置和从墨斗辊分离的非传墨位置之间切换,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在每隔规定间隔的传墨时刻,切换所需的传墨辊的位置来传出油墨,并对每个传墨辊,通过控制从与墨斗辊接触到分离为止的墨斗辊的旋转角度来控制传墨辊与墨斗辊之间的接触长度,罐检查装置具有:使罐旋转的罐旋转装置、对罐的图像进行拍摄的罐拍摄装置、和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具有浓度测定机构,该浓度测定机构按各颜色且按与各传墨辊相对应的规定部位来测定印刷到罐上的图像的浓度,并将其输出到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中,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基于从罐检查装置的浓度测定机构输出的各浓度值,按各颜色调整各传墨辊与墨斗辊之间的接触长度。\n[0017] 优选的是,在浓度测定机构中仅设定与所使用的印版滚筒的数量和所使用的传墨辊的数量的乘积数相应的浓度测定部位,在各浓度测定部位中测定与主图像的浓度之间的浓度差。\n[0018] 例如,在印刷的颜色为8种颜色(印版滚筒的数量为8个)且传墨辊的数量为7个(罐在高度方向上被分为7个区域)的情况下,测定浓度的部位则为8×7=56个部位(墨辊的数量共为56个)。\n[0019] 在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中,以如下方式控制油墨供给量:根据来自罐检查装置的输出进行对于与浓度淡的部位相对应的传墨辊而延长其与墨斗辊之间的接触长度、对于与浓度深的部位相对应的传墨辊而缩短其与墨斗辊之间的接触长度的变更,从而使各颜色的浓度对于所有的传墨辊均相同。\n[0020] 像这样,罐检查装置中的浓度测定结果被立即反馈到印刷机,由此,能够在浓度不合格品出现前修正浓度,从而能够防止浓度不合格品的产生。\n[0021] 优选的是,罐检查装置具有:使罐旋转的罐旋转装置、对罐的图像进行拍摄的罐拍摄装置、和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具有对印刷到罐上的印刷偏差检查用标记相对于设定位置的偏差值进行测定的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印刷机具有基于由罐检查装置测定的印刷偏差值来自动地进行印版滚筒的套准的套准装置。\n[0022] 将由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求出的印刷偏差值测定结果反馈到印刷机,基于印刷偏差值测定结果,通过套准装置自动地调整印版滚筒的位置。由此,能够在印刷偏差不合格品出现前修正(套准)印刷偏差值(印刷机的印版滚筒的位置偏差),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印刷状态。像这样,罐检查装置中的印刷偏差值测定结果被立即反馈到印刷机,由此防止印刷偏差不合格品的产生,能够在印刷偏差不合格品出现前修正印刷偏差,从而能够防止印刷偏差不合格品的产生。\n[0023] 优选的是,印刷机的各印版滚筒将用于检测各印版滚筒的印刷偏差值的检查用标记印刷到罐的开口侧的端部上。\n[0024] 罐的开口侧端部是覆上盖的部分,在以往的罐中是不实施印刷且不需要检查的部位。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在罐的开口侧端部上按各颜色印刷有印刷偏差值检查用标记。\n印刷偏差值检查用标记通过覆上盖而看不到,在填充了饮料而成为产品的状态下,罐与以往的罐在外观上完全无变化。\n[0025] 印刷偏差值检查用标记通过设在罐检查装置上的相机来拍摄。该印刷偏差值检查用相机相对于以往使用的图像检查用的相机而另行设置。\n[0026] 优选的是,套准装置具有使印版滚筒沿轴向移动的轴向移动机构、和使印版滚筒沿周向移动的周向移动机构,轴向移动机构具有轴向移动部件,该轴向移动部件无法旋转地且能够沿轴向移动地支承在外壳上并与印版滚筒轴一体地沿轴向移动,使轴向移动部件移动的轴向驱动机构具有:无法沿轴向移动地被支承的第1旋转轴、无法旋转地被支承并与设在第1旋转轴上的外螺纹螺合的第1内螺纹部件、和驱动第1旋转轴的第1马达,周向移动机构具有周向移动部件,该周向移动部件能够一体旋转地且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地安装在印版滚筒轴上,并且与无法沿轴向移动地设置的斜齿轮啮合,通过沿轴向移动来使印版滚筒轴沿周向移动,使周向移动部件移动的周向驱动机构具有:无法沿轴向移动地被支承的第2旋转轴、无法旋转地被支承并与设在第2旋转轴上的外螺纹螺合的第2内螺纹部件、和驱动第2旋转轴的第2马达,控制第1马达的控制装置根据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中的罐爱高度方向上的印刷偏差值来使第1马达驱动,由此调整印版滚筒的轴向位置,控制第2马达的控制装置根据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中的罐在周向上的印刷偏差值来使第2马达驱动,由此调整印版滚筒的周向位置。\n[0027] 套准装置以往为手动式,对于基于印刷偏差的状态来修正(套准)印版滚筒位置,需要熟练的作业者,但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自动地进行套准。并且,控制第1马达的控制装置根据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中的罐在高度方向上的印刷偏差值来使第1马达驱动,由此调整印版滚筒的轴向位置,控制第2马达的控制装置根据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中的罐在周向上的印刷偏差值来使第2马达驱动,由此调整印版滚筒的周向位置,由此,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高精度的自动套准。\n[0028] 罐检查装置例如具有:使罐旋转的旋转装置、对旋转的罐的图像进行拍摄的拍摄装置、和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在进行罐的印刷状态的检查的罐检查装置中,拍摄装置具有对罐整体的图像进行拍摄的第1相机、和对罐的开口侧端部的图像进行拍摄的第2相机,图像处理装置具有:图像检查机构,其使用由第1相机拍摄到的图像来与主图像进行比较,从而检查图像是否被正确地印刷;浓度测定机构,其使用由第1相机拍摄到的图像,按各颜色测定所指定的位置中的浓度;和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其使用由第2相机拍摄到的图像,按各颜色对印刷到罐的开口侧端部上的印刷偏差检查用标记相对于设定位置的偏差值进行测定。\n[0029] 第1相机是为了进行图像检查而从以往使用的相机,图像检查及浓度测定能够通过使用该第1相机来实施。第2相机仅对罐的开口侧端部进行拍摄。\n[0030] 在基于图像检查机构进行的检查中,对主图像和拍摄图像按每一像素进行比较,来检查图像的局部欠缺和因油墨飞散而导致的污渍等。\n[0031] 优选的是,在具有上述的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的罐印刷装置中,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构成为,与构成墨斗的墨斗辊接近地配置有沿墨斗辊的长度方向分割的多个传墨辊,各传墨辊独立地在与墨斗辊接触的传墨位置和从墨斗辊分离的非传墨位置之间切换,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在每隔规定间隔的传墨时刻切换所需的传墨辊的位置来传出油墨,并按每个传墨辊,通过控制从与墨斗辊接触到分离为止的墨斗辊的旋转角度来控制传墨辊与墨斗辊之间的接触长度,罐检查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还具有浓度测定机构,该浓度测定机构按各颜色且按与各传墨辊相对应的规定部位来测定印刷到罐上的图像的浓度,并将其输出到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油墨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基于从罐检查装置的浓度测定机构输出的各浓度值,按各颜色调整各传墨辊与墨斗辊之间的接触长度。\n[0032] 在基于罐检查装置的浓度测定机构进行的检查中,按各颜色测定所指定的部位(浓度测定部位)中的浓度。将浓度测定结果反馈到印刷机,由此能够在浓度不合格品出现前修正浓度。像这样不仅印刷偏差值被修正,连浓度也被修正,从而能够维持更良好的印刷状态。\n[0033] 本发明的罐检查装置具有:使罐旋转的旋转装置、对旋转的罐的图像进行拍摄的拍摄装置、和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该罐检查装置附设在罐印刷装置上并进行罐的印刷状态的检查,并且将检查结果反馈到罐印刷装置,该罐检查装置的特征在于,拍摄装置具有对罐整体的图像进行拍摄的第1相机、和对罐的开口侧端部的图像进行拍摄的第2相机,图像处理装置具有:图像检查机构,其使用由第1相机拍摄到的图像来与主图像进行比较,从而检查图像是否被正确地印刷;浓度测定机构,其使用由第1相机拍摄到的图像,按各颜色测定所指定的位置中的浓度;和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其使用由第2相机拍摄到的图像,按各颜色对印刷到罐的开口侧端部上的印刷偏差检查用标记相对于设定位置的偏差值进行测定。\n[0034] 第1相机是为了进行图像检查而从以往使用的相机,图像检查及浓度测定能够通过使用该第1相机来实施。第2相机仅对罐的开口侧端部进行拍摄。\n[0035] 在基于图像检查机构进行的检查中,对主图像和拍摄图像按每一像素进行比较,来检查图像的局部欠缺和因油墨飞散而导致的污渍等。\n[0036] 在基于浓度测定机构进行的检查中,按各颜色来测定所指定的部位(浓度测定部位)中的浓度。将浓度测定结果反馈到印刷机,由此能够在浓度不合格品出现前修正浓度,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印刷状态。\n[0037] 在罐的开口侧端部按各颜色印刷有印刷偏差值检查用标记,其由第2相机拍摄,并由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求出印刷偏差值。将印刷偏差值测定结果反馈到印刷机,由此,能够在印刷偏差不合格品出现前修正(套准)印刷偏差值(印刷机的印版滚筒的位置偏差),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印刷状态。\n[0038] 优选的是,旋转装置具有:通过马达而驱动的铅垂状的驱动侧旋转轴、与驱动侧旋转轴一体地旋转的铅垂状的从动侧旋转轴、同心地安装在从动侧旋转轴上并吸附保持罐的圆柱状的保持部件、和检测驱动侧旋转轴的旋转的编码器,驱动侧旋转轴和从动侧旋转轴在上下方向上定位了的状态下沿轴向相对,通过在驱动侧旋转轴的下端部及从动侧旋转轴的上端部分别设置相互施加吸引力的磁铁,来使驱动侧旋转轴和从动侧旋转轴一体地旋转。\n[0039] 在拍摄图像时,需要使罐正确地旋转一周的旋转装置。在上述的旋转装置中,驱动侧旋转轴和从动侧旋转轴通过磁铁彼此的吸引力而一体地旋转,由此能够使罐正确地旋转一周。虽然在驱动侧旋转轴与从动侧旋转轴之间也可以具有细小间隙,但为了增大吸附力而优选无间隙。\n[0040] 发明效果\n[0041] 根据本发明的罐印刷装置,基于罐检查装置的检查结果来改变印刷机的印刷条件,由此能够提前消除印刷不良从而大幅地减少不合格品。\n[0042]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罐检查装置,能够测定以往无法测定的浓度和印刷偏差值。因此,能够通过将其反映到印刷机的印刷条件中来提高印刷精度。\n附图说明\n[0043]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罐印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框图。\n[0044] 图2是示意地表示罐检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n[0045] 图3是表示印刷机的侧视图。\n[0046] 图4是印刷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侧视图。\n[0047] 图5是印刷机的油墨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侧视图。\n[0048] 图6是图5的传墨辊单元的局部剖切俯视图。\n[0049] 图7是图6的横剖视图。\n[0050] 图8是印刷机的套准装置的纵剖视图,是沿着图4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n[0051] 图9是罐检查装置的主视图。\n[0052] 图10是图9的侧视图。\n[0053] 图11是沿着图9的XI-XI线的剖视图。\n[0054] 图12是表示罐检查装置的旋转装置的纵剖视图。\n[0055] 图13是示意地表示基于罐检查装置进行的图像的取入步骤的图。\n[0056] 图14是表示通过罐检查装置得到的浓度数据的图。\n[0057] 图15是表示通过罐检查装置得到的印刷偏差数据的图。\n[0058] 附图标记说明\n[0059] (1) 罐印刷装置\n[0060] (2) 印刷机\n[0061] (3) 油墨供给装置\n[0062] (5) 罐检查装置\n[0063] (47) 印版滚筒\n[0064] (47a) 印版滚筒轴\n[0065] (51) 旋转装置\n[0066] (52) 拍摄装置\n[0067] (53) 图像处理装置\n[0068] (54) 图像检查机构\n[0069] (55) 浓度测定机构\n[0070] (56) 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n[0071] (74) 从动侧旋转轴\n[0072] (75) 保持部件\n[0073] (77) 驱动侧旋转轴\n[0074] (78) 马达\n[0075] (77)(78) 磁铁\n[0076] (79) 第1相机\n[0077] (80) 第2相机\n[0078] (96) 轴向移动机构\n[0079] (97) 周向移动机构\n[0080] (98) 轴向驱动机构\n[0081] (99) 周向驱动机构\n[0082] (101) 外壳\n[0083] (102) 套筒(轴向移动部件)\n[0084] (104) 花键(spline)筒(周向移动部件)\n[0085] (106) 斜齿轮\n[0086] (109) 第1马达\n[0087] (110) 第2马达\n[0088] (111) 外侧旋转轴(第1旋转轴)\n[0089] (111a) 外螺纹部\n[0090] (112) 内侧旋转轴(第2旋转轴)\n[0091] (112a) 外螺纹部\n[0092] (119) 第1内螺纹部件\n[0093] (120) 第2内螺纹部件\n[0094] (124) 第1马达控制装置\n[0095] (125) 第2马达控制装置\n具体实施方式\n[0096]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n[0097] 图1示出本发明的罐印刷装置(1)的实施方式。罐印刷装置(1)具有:对罐(C)进行印刷的印刷机(2);使印刷后的罐(C)的印刷面干燥的干燥机(4);检查印刷面的印刷状态的罐检查装置(5);将罐检查装置(5)的检查结果反馈到印刷机(2)并基于罐检查装置(5)的检查结果来改变印刷机(2)的印刷条件的检查结果反馈用控制装置(49);和搬送罐(C)的搬送装置(50)。\n[0098] 印刷机(2)对顶部开口的圆筒状的罐主体(为二片罐的主体,以下将其简称为罐(C))实施印刷。\n[0099] 罐(C)在被印刷机(2)印刷后,经过干燥机(4)向下游输送。从干燥机(4)通过的多个罐(C)中的一部分在罐检查装置(5)中被检查其印刷状态。\n[0100] 搬送装置(50)具有:将罐(C)向印刷机(2)供给并将印刷过的罐(C)向下游输送的主输送线(50a)、将从干燥机(4)通过的多个罐(C)中的一部分向罐检查装置(5)输送的抽样输送线(50b)、和将在罐检查装置(5)中被视为合格品的罐(C)返回到主输送线(50a)的返回输送线(50c)。\n[0101] 在罐检查装置(5)中,如图2示意地所示,通过旋转装置(51)使罐(C)旋转,旋转装置(51)的驱动侧和从动侧的罐(C)经由编码器(92)而同步,通过拍摄装置(52)来拍摄图像,并在图像处理装置(53)中处理图像。\n[0102] 如图1所示,在罐检查装置(5)中,作为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53),设有图像检查机构(54)、浓度测定机构(55)及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56)。将在罐检查装置(5)中被视为合格品的罐(C)如上述那样返回到主输送线(50a),并将在罐检查装置(5)中被视为检查不合格品的罐(C')排出到检查不合格品保管部(57)中。\n[0103] 由罐检查装置(5)中的浓度测定机构(55)得到的浓度及由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56)得到的印刷偏差值通过检查结果反馈用控制装置(49)反馈到印刷机(2)。在印刷机(2)中,根据浓度并通过控制装置(34)调整油墨供给量,根据印刷偏差值并通过自动套准装置(58)调整印版滚筒位置。\n[0104] 如图3及图4所示,印刷机(2)具有:各自具有用于印刷不同颜色的印版的多个(图示为八个)印版滚筒(47);从印版滚筒(47)转印油墨并对罐进行印刷的橡皮布滚筒(48);用于向各印版滚筒(47)供给油墨的油墨供给装置(3);进行印版滚筒(47)的位置调整(套准)的套准装置(58);和由多个罐输送辊(59a)及罐输送滑槽(59b)构成的罐输送装置(59)。\n[0105] 套准装置(58)具有使印版滚筒(47)沿轴向移动的轴向移动机构(96)、和使印版滚筒(47)沿周向移动的周向移动机构(97)。如图4所示,在套准装置(58)上设有控制装置(124)(125),该控制装置(124)(125)对设在各移动机构(96)(97)上的马达(109)(110)进行控制。\n[0106] 图5到图7示出油墨供给装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5的右侧(图6的下侧)作为前、将图5的左侧(图6的上侧)作为后,将从前观察时的左右作为左右。\n[0107] 如在图5中放大所示,在油墨供给装置(3)中,以与墨斗部件(40)的后端部接近的方式配置有墨斗辊(41),通过它们来构成墨斗(42),在墨斗部件(40)的后端部与墨斗辊(41)的表面之间形成有具有规定间隙的油墨通路(43)。\n[0108] 在墨斗辊(41)的后方配置有多个匀墨辊(44)(46)中的第一个匀墨辊(44),在墨斗辊(41)与该匀墨辊(44)之间,与两者接近地配置有传墨辊单元(45)。如图5所示,辊单元(45)是沿辊(41)(44)的轴向分割的多个(图示中为7个)传墨辊(15)的集合体,这些传墨辊(15)沿轴向隔开小间隔地配置。这些辊(15)(41)(44)的轴相互平行,并沿左右方向延伸。墨斗辊(41)和匀墨辊(44)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印刷机的框架(7)上,并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以相互同步的规定旋转速度沿图4的箭头方向连续旋转。例如,墨斗辊(41)的旋转速度为匀墨辊(44)的旋转速度的1/10左右。\n[0109] 传墨辊单元(45)的详细示出在图6及图7中。图6是辊单元(45)的局部剖切俯视图,图7是从左侧观察到的图6的放大横剖视图。\n[0110] 与辊(41)(44)平行的直线状的支承部件(6)的左右两端部固定在框架(7)上,在支承部件(6)的周围安装有多个可动部件(8)。支承部件(6)为前后宽度比上下宽度稍大的棱柱状。可动部件(8)为短圆柱状,在可动部件(8)上形成有将其沿轴向贯穿的较大的方状的孔(9)。在以相对状固定在框架(7)上且被支承部件(6)贯穿的一对短圆柱状的固定部件(10)之间,沿轴向排列有多个可动部件(8),使支承部件(6)从这些可动部件(8)的孔(9)穿过。可动部件(8)的孔(9)的上下宽度与支承部件(6)的上下宽度大致相等,孔(9)的上下两表面与支承部件(6)的上下两表面滑动接触。另外,孔(9)的前后宽度与支承部件(6)的前后宽度相比稍大,可动部件(8)能够相对于支承部件(6)在孔(9)的后表面与支承部件(6)的后表面接触的前端位置、和孔(9)的前表面与支承部件(6)的前表面接触的后端位置之间沿前后移动。在与支承部件(6)滑动接触的可动部件(8)的孔(9)的上表面上,在可动部件(8)的全长范围内形成有方槽(11)。\n[0111] 各可动部件(8)如后述那样相对于支承部件(6)沿轴向被定位,在可动部件(8)相互之间及与两端的固定部件(10)之间沿轴向设有微小间隙。因此,各可动部件(8)能够相对于支承部件(6)独立地沿前后方向移动。\n[0112] 在各可动部件(8)的外周上固定有作为滚动轴承的球轴承(12)的内圈。在各球轴承(12)的外圈的外周上固定有金属制套筒(14),在套筒(14)的外周上固定有橡胶制厚壁圆筒状的传墨辊(15)。\n[0113] 在相邻的可动部件(8)的外周相互之间嵌覆有短圆柱状的防尘部件(16)。防尘部件(16)例如由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适当的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在其两端部上一体地形成有稍向内侧伸出的凸缘部(16a)。并且,这些凸缘部(16a)嵌于形成在可动部件(8)的靠左右两端的部分的外周面上的环状槽(17)中,由此将防尘部件(16)固定在可动部件(8)上。在左右两端的可动部件(8)和与其相邻的固定部件(10)的外周相互之间也嵌覆有同样的防尘部件(16)。\n[0114] 在各可动部件(8)与支承部件(6)之间的支承部件(6)侧如下那样地设有切换传墨辊(15)的位置的辊位置切换装置(19)。\n[0115] 在与可动部件(8)的轴向中央部相对应的支承部件(6)的部分上,通过形成从前表面稍向后方延伸的孔而形成有缸部(20),并且形成有从后表面稍向前方延伸的弹簧收纳孔(21)。缸部(20)的中心和弹簧收纳孔(21)的中心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一根直线上,该直线处于可动部件(8)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心附近。在缸部(20)内经由O型环(23)前后滑动自如地插入有短圆柱状的活塞(22)。在弹簧收纳孔(21)内前后滑动自如地插入有作为弹压部件的滚珠(24),并且插入有将该滚珠向后弹压的压缩螺旋弹簧(25)。\n[0116] 在与活塞(22)的中心相对的可动部件(8)的孔(9)的前表面及与滚珠(24)的中心相对的孔(9)的后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凹部(26)(27)。各凹部(26)(27)的可动部件(8)的轴向上的宽度固定。各凹部(26)(27)的与可动部件(8)的轴线正交的截面上的截面形状是一样的,为以与上述轴线平行的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在与凹部(26)相对的活塞(22)的端面的中心上形成有尖细锥状的突起(22a),该突起(22a)嵌在凹部(26)中。此外,活塞(22)的除去突起(22a)的部分的长度与缸部(20)的长度相比稍短,则即使在活塞(22)最大程度地退入到缸部(20)内的状态下,突起(22a)的大部分与支承部件(6)的前表面相比也会突出。另一方面,滚珠(24)的外周的一部分嵌在凹部(27)中。\n[0117] 在支承部件(6)的后部,滚珠(24)通常通过弹簧(25)的弹性力而被压接于可动部件(8)的孔(9)的后表面,滚珠(24)的外周的一部分嵌在凹部(27)中并被压接在凹部(27)的前后的缘部上。另一方面,在支承部件(6)的前部,支承部件(6)的前表面或活塞(22)被压接在可动部件(8)的孔(9)的前表面上,活塞(22)的突起(22a)的大部分嵌在凹部(26)中。并且,通过像这样使活塞(22)的突起(22a)的大部分和滚珠(24)的一部分通常嵌在凹部(26)(27)中,来进行可动部件(8)相对于支承部件(6)的轴向上的定位。\n[0118] 在支承部件(6)上形成有从其左端沿轴向延伸并在右端附近封闭的横截面为圆形的进气孔(28),该孔(28)的左端开口端经由适当的配管而与压缩空气源(29)连接。\n[0119] 在与可动部件(8)的槽(11)相面对的支承部件(6)的上表面上安装有切换阀(电磁阀)(30),该阀(30)的两个端口经由形成在支承部件(6)上的连通孔(31)(32)而分别与进气孔(28)和缸部(20)连通。另外,阀(30)的电线(33)从槽(11)的部分通过并向外部引出,而与控制装置(34)连接。\n[0120] 在对阀(20)通电的状态(打开状态)下,缸部(20)经由阀(30)而与进气孔(28)连通,在停止通电的状态(关闭状态)下,缸部(20)经由阀(30)而与大气连通。并且,通过控制装置(34)来独立地切换各切换装置(19)的阀(30)的通电状态,由此独立地切换各传墨辊(15)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n[0121] 在将阀(30)切换到关闭状态时,由于缸部(20)与大气连通,所以活塞(22)成为能够在缸部(20)内自由地移动的状态。因此,可动部件(8)通过弹簧(25)并经由滚珠(24)向后侧移动。其结果为,可动部件(8)及传墨辊(15)切换到后端位置(非传墨位置),传墨辊(15)从墨斗辊(41)分离并压接到匀墨辊(44)上。\n[0122] 当阀(30)切换到打开状态时,由于缸部(20)与进气孔(28)连通以及进一步经由进气孔(28)而与压缩空气源(29)连通,所以向缸部(20)供给压缩空气。因此,活塞(22)抵抗弹簧(25)的力而从支承部件(6)向前方突出,由此使可动部件(8)向前侧移动。其结果为,可动部件(8)及传墨辊(15)切换到前端位置(传墨位置),传墨辊(15)从匀墨辊(44)分离并压接到墨斗辊(41)上。\n[0123] 在与可动部件(8)的孔(9)的底壁滑动接触的支承部件(6)的下表面上,埋入式地固定有由磁传感器构成的位置切换检测传感器(35),在与其相对的可动部件(8)的孔(9)的底壁上,埋入式地固定有永磁铁(36)。传感器(35)的下表面与支承部件(6)的下表面为同一平面、或与其相比稍位于内侧(上侧)。永磁铁(36)的上表面与可动部件(8)的孔(9)的底壁面为同一平面、或与其相比稍位于内侧(下侧)。在可动部件(8)切换到后端位置的状态下,传感器(35)与永磁铁(36)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相对,在可动部件(8)切换到前端位置的状态下,传感器(35)从永磁铁(36)向后方偏离。因此,传感器(35)的输出根据可动部件(8)的位置不同而变化,根据传感器(35)的输出可知可动部件(8)即传墨辊(15)位于哪个位置。\n[0124] 墨斗(42)内的油墨从油墨通路(43)通过而流出到墨斗辊(41)的外周表面。流出到墨斗辊(41)的表面上的油墨的膜厚与油墨通路(43)的间隙的大小相对应,通过调节油墨通路(43)的间隙的大小来调节流出到墨斗辊(41)的表面上的油墨的膜厚。通常,以对于所有的传墨辊(15)使油墨的膜厚相等的方式调节油墨通路(43)的间隙的大小。流出到墨斗辊(41)的外周表面上的油墨在传墨辊(15)切换到前端位置的期间,移到该传墨辊(15),移到各传墨辊(15)的油墨在传墨辊(15)切换到后端位置的期间,移到匀墨辊(44)。移到匀墨辊(44)的油墨进一步经过未图示的其他多个匀墨辊而被供给到印刷面。另外,根据传感器(35)的输出来检测传墨辊(15)的位置切换是否正常,在传墨辊(15)未正常地切换的情况下,发出警报。\n[0125] 在印刷机(2)中,通过控制装置(34)在每隔规定间隔的传墨时刻,切换所需的传墨辊(15)的位置并传出油墨,对于每个传墨辊(15),通过控制从与墨斗辊(41)接触到分离为止的墨斗辊的旋转角度(接触旋转角度),来控制从墨斗辊(41)向传墨辊(15)传出的油墨的周长,其结果为,通过其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来调节向印刷面供给的油墨量。\n[0126] 接触旋转角度的控制通过控制从输出对于传墨辊(15)的朝向传墨位置的切换指令(接触指令)到输出朝向非传墨位置的切换指令(非接触指令)为止的时间(接触指令时间)来进行。\n[0127] 在八色的颜色中的某颜色的浓度浅的情况下,使该颜色的油墨供给装置(3)处的接触时间延长,另外,在某颜色的浓度深的情况下,使该颜色的油墨供给装置(3)处的接触时间缩短,由此能够调整浓度。\n[0128] 在图8中示出印刷机(2)的套准装置(58)。在该套准装置(58)的说明中,上下/左右是指图8的上下/左右。\n[0129] 如图8所示,使印版滚筒(47)沿左右方向(轴向)移动的轴向移动机构(96)具有与印版滚筒轴(47a)一体地沿轴向移动的套筒(圆筒状的轴向移动部件)(102)。套筒(102)无法旋转地且能够沿轴向移动地支承在圆筒状的印版滚筒轴外壳(101)上。印版滚筒轴(47a)经由轴承(103)旋转自如地且无法沿轴向移动地支承在套筒(102)上。印版滚筒轴(47a)、套筒(102)及印版滚筒轴外壳(101)配置为同心状。\n[0130] 使印版滚筒(47)沿周向移动的周向移动机构(97)具有与花键轴部(47b)嵌合的花键筒(周向移动部件)(104),其中花键轴部(47b)设在从印版滚筒(47)的中央部向右方延伸的印版滚筒轴(47a)的右端部上。在花键筒(104)的外周上形成有环状槽,在该环状槽中嵌入地固定有斜齿轮(105)。该斜齿轮(105)与无法沿轴向移动地配置的斜齿轮(106)啮合。花键筒(104)通过花键嵌合而相对于花键轴部(47b)即印版滚筒轴(47a)能够一体旋转地且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地安装。并且,通过斜齿轮(105)(106)彼此的啮合而使印版滚筒轴(47a)随着花键筒(104)的轴向移动而沿周向移动。\n[0131] 印版滚筒轴外壳(101)固定在与印版滚筒轴外壳(101)正交的框架(107)上。在框架(107)上固定有在印版滚筒轴外壳(101)的上方与印版滚筒轴外壳(101)平行地配置的马达外壳(108)的右端部。\n[0132] 在马达外壳(108)的左端部上配置有两个马达,即下侧(接近印版滚筒(47)的一侧)的第1马达(109)、和上侧(远离印版滚筒(47)的一侧)的第2马达(110))。\n[0133] 在马达外壳(108)内能够旋转地配置有通过第1马达(109)而旋转的中空状的外侧旋转轴(第1旋转轴)(111)、和与外侧旋转轴(111)同心地配置并通过第2马达(110)而旋转的实心的内侧旋转轴(第2旋转轴)(112)。\n[0134] 在第1马达(109)的向右方延伸的驱动轴(109a)的右端部上安装有驱动齿轮(113),该驱动齿轮(113)与一体地设在外侧旋转轴(111)的左端部上的从动齿轮(114)啮合。在第2马达(110)的向右方延伸的驱动轴(110a)的右端部上安装有驱动齿轮(115),该驱动齿轮(115)与一体地设在内侧旋转轴(112)的左端部上的从动齿轮(116)啮合。\n[0135] 外侧旋转轴(111)能够旋转地经由轴承(117)支承在马达外壳(108)上。内侧旋转轴(112)能够相对旋转地经由轴承(118)支承在外侧旋转轴(111)上。由此,外侧旋转轴(111)及内侧旋转轴(112)分别独立地旋转。\n[0136] 在外侧旋转轴(111)的右端部上设有外螺纹部(111a),在该外螺纹部(111a)上螺合有第1内螺纹部件(119)。内侧旋转轴(112)的右端部与外侧旋转轴(111)的右端相比向右方突出,在该右端部上设有外螺纹部(112a),在该外螺纹部(112a)上螺合有第2内螺纹部件(120)。\n[0137] 各内螺纹部件(119)(120)能够滑动地嵌入在一对引导杆(121)上,其中该一对引导杆(121)固定在框架(107)上并与各旋转轴(111)(112)平行地向右方延伸。由此,各内螺纹部件(119)(120)无法旋转,而随着各旋转轴(111)(112)的旋转沿左右方向(各旋转轴(111)(112)的轴向)移动。\n[0138] 在与外侧旋转轴(111)螺合的第1内螺纹部件(119)上固定有与套筒(102)卡合并将第1内螺纹部件(119)和套筒(102)连结的第1连结部件(122)。由此,随着外侧旋转轴(111)的旋转而使第1内螺纹部件(119)和套筒(102)沿轴向一体地移动。\n[0139] 在与内侧旋转轴(112)螺合的第2内螺纹部件(120)上固定有与花键筒(104)卡合并将第2内螺纹部件(120)和花键筒(104)连结的第2连结部件(123)。由此,随着内侧旋转轴(112)的旋转,而使第2内螺纹部件(120)和花键筒(104)沿轴向一体地移动。\n[0140] 使作为轴向移动部件的套筒(102)移动的轴向驱动机构(98)由第1马达(109)、外侧旋转轴(111)、第1内螺纹部件(119)及第1连结部件(122)构成。\n[0141] 使作为周向移动部件的花键筒(104)移动的周向驱动机构(99)由第2马达(110)、内侧旋转轴(112)、第2内螺纹部件(120)及第2连结部件(123)构成。\n[0142] 控制第1马达(109)的控制装置(124)根据罐检查装置(5)的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56)中的罐(C)在高度方向上的印刷偏差值来使第1马达(109)驱动,由此调整印版滚筒(47)的轴向位置。控制第2马达(110)的控制装置(125)根据印刷偏差值测定机构(56)中的罐(C)在周向上的印刷偏差值来使第2马达(110)驱动,由此调整印版滚筒的周向位置。\n[0143] 图9到图12示出本发明的罐检查装置(5)的实施方式的机械部分的具体结构。\n[0144] 罐检查装置(5)具有:搬入输送器(61),其依次搬入检查用的罐(C);取出装置(62),其设在搬入输送器(61)的终端部并从搬入输送器(61)取出检查用的罐(C);罐旋转装置(51),其保持通过取出装置(62)取出的检查用的罐(C)并使其旋转;拍摄装置(52),其对罐(C)的图像进行拍摄;控制部(省略图示),其由具有执行图像处理装置(53)的逻辑运算的CPU、存储控制程序的ROM、存储数据等的RAM、显示图像处理结果的显示屏等的计算机构成;\n搬出输送器(63),其搬出为合格品的罐(C);和排出滑槽(64),其排出为检查不合格品的罐(C')。\n[0145] 取出装置(62)具有对通过搬入输送器(61)输送并推出的罐进行吸附的吸附部(65)、和使吸附部(65)向上方移动的缸部(66)。吸附部(65)具有供罐(C)的中间部分嵌入的半圆柱状的凹部(65a)。\n[0146] 罐旋转装置(51)具有通过马达(72)而旋转的主轴(71)、和安装在主轴(71)上的旋转盘(73)。马达(72)安装在外壳(70)的顶壁上表面上,主轴(71)能够旋转地支承在外壳(70)的顶壁上。\n[0147] 旋转盘(73)与主轴(71)同心,并与主轴(71)一体地旋转。在旋转盘(73)的外周上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以相等间隔设有多个臂(73a)。在旋转盘(73)的各臂(73a)上旋转自如地支承有铅垂状的从动侧旋转轴(74)。在从动侧旋转轴(74)上安装有与从动侧旋转轴(74)同心地形成并吸附保持罐(C)的保持部件(75)。\n[0148] 从动侧旋转轴(74)随着旋转盘(73)的旋转而以经过取出装置(62)的设置位置、拍摄装置(52)的设置位置、搬出输送器(63)的设置位置及排出滑槽(64)的设置位置并返回到取出装置(62)的设置位置的方式绕主轴(71)公转。\n[0149] 使从动侧旋转轴(74)旋转(自转)的驱动装置(76)配置在位于拍摄装置(52)的设置位置上的从动侧旋转轴(74)的上侧并支承在外壳(70)的顶壁上。驱动装置(76)具有铅垂状的驱动侧旋转轴(77)、和与驱动侧旋转轴(77)同心地设置的马达(78)。\n[0150] 作为拍摄装置(52)使用对罐整体进行拍摄的第1相机(79)、和对罐的开口侧端部进行拍摄的第2相机(80)。由第1相机(79)拍摄到的图像被图像检查机构(54)及浓度测定机构(55)使用。由第2相机(80)拍摄到的图像被印刷偏差值机构(56)使用。\n[0151] 在拍摄装置(52)的设置位置,驱动侧旋转轴(77)和从动侧旋转轴(74)沿轴向相对,在驱动侧旋转轴(77)的下端部及从动侧旋转轴(74)的上端部,分别固定有相互施加吸引力的磁铁(81)(82)。由此,设在驱动侧旋转轴(77)的下端的磁铁(81)的下表面和设在从动侧旋转轴(74)的上端的磁铁(82)的上表面通过磁铁(81)(82)彼此的吸引力而吸附(一体化)。\n[0152] 从动侧旋转轴(74)能够旋转地且无法沿轴向移动地支承在设于旋转盘(73)的各臂(73a)的圆筒状壳体(83)上。\n[0153] 如图12所示,驱动侧旋转轴(77)由实心的轴部(85)、和与轴部(85)同心且与轴部(85)花键结合的外筒部(86)构成。轴部(85)的下端部与外筒部(86)的下端相比稍向下方突出,磁铁(81)安装在轴部(85)的下端部上。轴部(85)的上部与外筒部(86)的上端相比向上方突出,在轴部(85)的上端经由联轴器(95)安装有检测驱动侧旋转轴(77)的转速(旋转角度)的旋转编码器(60)。\n[0154] 在外筒部(86)的外周上设有外螺纹,与外筒部(86)的下部螺合的螺纹零件(87)和与外筒部(86)的上部螺合的螺纹零件(88)从上下两侧挟持配置在外筒部(86)的外周上的马达转子(76a),由此,外筒部(86)与马达转子(76a)一体地旋转。与之相随地,与外筒部(86)花键结合的轴部(85)也一体地旋转。轴部(85)能够相对于外筒部(86)沿轴向相对移动。\n[0155] 从动侧旋转轴(74)经由轴承(84)支承在壳体(83)上。驱动侧旋转轴(77)和从动侧旋转轴(74)通过磁铁(81)(82)的吸引力而结合(吸附),随着驱动侧旋转轴(77)的旋转,从动侧旋转轴(74)一体地旋转。\n[0156] 在驱动侧旋转轴(77)的轴部(85)的上端部及外筒部(86)的上端部上,分别固定有环状的弹簧承接部(89)(90),且在两弹簧承接部(89)(90)之间配置有压缩螺旋弹簧(91)。\n因此,当轴部(85)向下方移动时,压缩螺旋弹簧(91)被进一步压缩,而将轴部(85)向上方弹压,由此,防止轴部(85)向下方移动。因此,相互施加吸引力的磁铁(81)(82)彼此不会接触而防止磁铁(81)(82)的磨损。\n[0157] 通过由马达(78)驱动来使驱动侧旋转轴(77)旋转,随着该旋转,保持在从动侧旋转轴(74)上的罐(C)旋转,旋转一周的量的图像被拍摄装置(52)取入。此时,为了消除误差,与旋转编码器(60)的输出相匹配地决定与1像素相应的时间。\n[0158] 罐(C)的旋转和旋转编码器(60)的旋转(驱动侧旋转轴(77)的旋转)以无误差的方式同步地旋转。如此,旋转编码器(60)的输出(脉冲)和图像的与1像素相应的图像流同步,即使每个所测定的罐(C)发生旋转不均,各罐的取入图像也不会伸缩地进行稳定的检查。\n[0159] 在从动侧旋转轴(74)上设有一端向下端开口、另一端向上端部附近的外周开口的放气通路(92)。在壳体(83)上安装有用于对放气通路(92)进行真空抽取的真空抽取用配管(93)。\n[0160] 保持部件(75)为树脂制且为圆柱状,在保持部件(75)的下端部上设有向下方开口的圆柱状的吸引室(94)。吸引室(94)与从动侧旋转轴(74)的放气通路(92)相通。经由真空抽取用配管(93)并通过省略了图示的真空泵进行真空抽取,由此吸引室(94)成为负压(真空),而使罐(C)吸附保持在保持部件(75)上。\n[0161] 在检查装置(5)中,罐(C)的印刷面的图像是在罐(C)以任意速度旋转的状态下从罐(C)的任意位置开始拍摄的。\n[0162] 在一周的量的印刷中,虽然通过使印刷结束位置与印刷开始位置对接来使其正好成为一周的量的印刷,但由于在印刷结束位置与印刷开始位置之间的对接部中,印刷在每个罐中微妙地偏差,所以当该对接部处于图像取入的中间部时,在每个罐中会产生大的偏差。因此,若将从指定标记开始到指定标记为止作为一周的量,则印刷的对接部会包含在中间部,而不优选。因此,在取入图像时,取入从印刷开始位置到印刷结束位置为止的一周的量的图像。作为指定标记,使用在被印刷的图像中容易找到的图像,例如条形码。\n[0163] 由于没有规定输送到检查装置(5)的罐(C)的位置,所以罐(C)的与相机(79)(80)相对的位置是随机的。因此,要取入一周的量的图像则需要找到印刷开始位置。因此,在图像的取入操作中,在图13中,由于预先知道从指定标记(M)到印刷开始位置(S1)(S2)的距离(角度),所以首先要找到指定标记(M),在找到指定标记(M)后,只要以与该角度相应的量向反方向移动了a的位置作为印刷开始位置(S1)即图像取入开始位置即可。另外,也可以将向正方向移动了b的位置作为印刷开始位置(S2)即图像取入开始位置。由此,能够取入由L1或L2示出的从印刷开始位置(S1)(S2)到印刷结束位置(E1)(E2)的正好一周的量的图像。\n[0164] 基于检查装置(5)的图像检查机构(54)进行的图像检查是从以往开始就进行的,通过图像检查机构(54)来对主图像和拍摄图像按每一像素进行比较,从而检查图像的局部欠缺和因油墨飞散而导致的污渍等。在图像检查机构(54)中,具有超过了规定大小的缺陷的罐被视为检查不合格品,另外,超过了相对于主图像的偏差容许值的罐也被视为检查不合格品。\n[0165] 基于检查装置(5)的浓度测定机构(55)进行的检查对于单色实心部而进行。即,由于在多个颜色重合的部位中难以测定浓度,所以预先按各颜色来指定具有单色实心部的部位,并测定所指定的部位(浓度测定部位)中的浓度。浓度值能够作为被视为浓度测定部位的像素的RGB成分的算术平均值而求出,在各部位中能够作为与主图像的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而得到。若单色实心部为例如0.8mm×0.8mm的大小,则能够测定浓度,在因该大小无法确保等理由而难以测定正确的浓度的情况下,仅判定其与主图像之间的浓度差是否在基准内。如图14所示,对于一种颜色能够得到与传墨辊(15)的数量(七个)相应的量的浓度。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颜色的数量(印版滚筒的数量)为八个,所以能够得到8×7个浓度测定值。\n图14所示的浓度测定结果显示在检查装置(5)的显示器中。\n[0166] 浓度测定结果通过检查结果反馈用控制装置(49)而不经由人工地反馈到印刷机(2),由此,通过油墨供给装置(3)的控制装置(34)来控制各传墨辊(15)的位置而使供给的油墨量变化。像这样,通过在浓度不合格品出现前修正浓度,来在印刷机(2)中维持良好的印刷状态。\n[0167] 上述的图像检查机构(54)及浓度测定机构(55)使用由第1相机(79)拍摄到的罐整体的图像来进行,与此相对,印刷偏差值机构(56)使用由对罐的开口侧端部进行拍摄的第2相机(80)得到的图像来进行。\n[0168] 罐(C)的开口侧端部是覆上盖的部分,在以往的罐中是没有实施印刷且不需要检查的部位。对于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检查装置(5)来检查的罐(C),在罐(C)的开口侧端部上按各颜色印刷有印刷偏差值检查用标记。即,如图15的(a)所示,在罐(C)的印刷面上,除了产品名、公司名、成分、条形码等以往就有的事项以外,还追加了以A表示的印刷偏差值检查用标记。\n[0169] 如图15的(b)放大所示,从1到8设有与所有八种颜色相应的印刷偏差值检查用标记(A)。在该图中以实线示出的位置是基准位置(主图像中的指定标记的位置),在该图中以双点划线示出的位置是从拍摄图像得到的各颜色的位置。从该图可知,例如关于No.7的颜色,印刷偏差非常小,关于No.3的颜色,罐(C)的高度方向上的印刷偏差值大,关于No.6的颜色,罐(C)的朝向周向的印刷偏差值大。印刷偏差值通过主图像中的指定标记的位置与拍摄图像中的指定标记的位置偏差了多少像素(或多少mm)这一值来求出,且该数值如图15的(c)那样显示到检查装置(5)的显示器中。分别求出罐高度方向(印版滚筒(47)的轴向)及罐圆周方向(印版滚筒(47)的周向)上的偏差量。印刷偏差值测定结果通过检查结果反馈用控制装置(49)不经由人工地反馈到印刷机(2)。此外,印刷偏差值测定结果能够不通过检查结果反馈用控制装置(49)(通过人工)而反馈到印刷机(2)。\n[0170] 油墨供给装置(3)的控制装置(34)基于预先设定的浓度目标值来控制油墨供给装置(3)中的接触时间,由罐检查装置(5)的浓度测定机构(55)得到的浓度测定结果被附加到该控制中。具体地说,在某部位的颜色的浓度比目标值浅的情况下,通过对向该部位供给该颜色的传墨辊延长其与墨斗辊之间的接触长度而加深浓度,在某部位的颜色的浓度比目标值深的情况下,对向该部位供给该颜色的传墨辊缩短其与墨斗辊之间的接触长度。\n[0171] 在图14表示的例子中,例如第一种颜色在No.4的部位中相对较深,而在No.7的部位中相对较浅。并且,第二种颜色在No.4的部位中相对较深,而在No.2的部位中相对较浅。\n当将这样的浓度测定结果输出到印刷机(2)时,在印刷机(2)的油墨供给装置(39)的控制装置(34)中,基于该浓度测定结果的输入例如进行如下变更:对向第一种颜色的印版滚筒供给油墨的No.4的传墨辊缩短其与墨斗辊之间的接触长度,对向第一种颜色的印版滚筒供给油墨的No.7的传墨辊延长其与墨斗辊之间的接触长度。由此,使第一种颜色的浓度变化成整体均一。对其他颜色也同样地进行。\n[0172] 像这样,将罐检查装置(5)中的浓度测定结果立即反馈到印刷机(2),并通过油墨供给装置(3)的控制装置(34)来控制各传墨辊(15)的位置从而使供给的油墨量变化。由此,能够在浓度不合格品出现前修正浓度,从而能够防止浓度不合格品的产生。\n[0173] 罐(C)的高度方向上的印刷偏差值被输送到控制套准装置(58)的第1马达(109)的控制装置(124),控制装置(124)根据该印刷偏差值来使第1马达(109)驱动,由此自动调整印版滚筒(47)的轴向位置。罐(C)的周向上的印刷偏差值被输送到控制套准装置(58)的第2马达(110)的控制装置(125),控制装置(125)根据该印刷偏差值来使第2马达(110)驱动,由此自动调整印版滚筒(47)的周向位置。\n[0174] 像这样,通过检查结果反馈用控制装置(49)将罐检查装置(5)中的印刷偏差值测定结果立即反馈到印刷机(2),并通过套准装置(58)来进行印版滚筒(47)的位置调整(套准)。由此,能够在印刷偏差不合格品出现前修正印刷偏差值,从而能够防止印刷偏差不合格品的产生。\n[0175] 工业实用性\n[0176] 根据本发明的罐印刷装置,基于罐检查装置的检查结果来改变印刷机的印刷条件,由此,由于提前消除印刷不良,所以能够有助于印刷精度的提高及印刷机中的省人工化。
法律信息
- 2018-04-24
- 2016-08-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41F 17/22
专利申请号: 201480052856.1
申请日: 2014.09.22
- 2016-07-1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