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首页专利查询专利详情

*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仅供参考,实际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展示为准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发明专利有效专利
  • 申请号:
    CN202011410603.0
  • IPC分类号:H01L27/088;H01L27/092;H01L21/8234;H01L21/8238
  • 申请日期:
    2020-12-04
  • 申请人: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申请号CN202011410603.0申请日期2020-12-04
法律状态实质审查申报国家中国
公开/公告日2021-07-30公开/公告号CN113192953A
优先权暂无优先权号暂无
主分类号H01L27/088IPC分类号H;0;1;L;2;7;/;0;8;8;;;H;0;1;L;2;7;/;0;9;2;;;H;0;1;L;2;1;/;8;2;3;4;;;H;0;1;L;2;1;/;8;2;3;8查看分类表>
申请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人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权利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当前权利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陈维宁;蔡邦彦;奥野泰利
代理机构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代理人章社杲;李伟
摘要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减少半导体器件的异质外延界面中的应力引起的缺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具有鳍部基底的鳍部结构、位于鳍部基底上的超晶格结构;形成位于鳍部结构上的多晶硅栅极结构;形成位于鳍部结构的未由多晶硅栅极结构覆盖的部分内的源极/漏极(S/D)开口;修改第一层的第一表面以弯曲第一表面的轮廓;沉积分别位于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上的第一钝化层、第二钝化层、和第三钝化层;形成位于源极/漏极开口内的外延源极/漏极区;以及用金属栅极结构替代多晶硅栅极结构。超晶格结构包括分别具有第一晶格常数和第二晶格常数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并且第一晶格常数和第二晶格常数彼此不同。本申请的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

我浏览过的专利

专利服务由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