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便携炉 |
申请号 | CN201320029844.X | 申请日期 | 2013-01-18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24C3/14 | IPC分类号 | F;2;4;C;3;/;1;4;;;F;2;4;C;3;/;0;8;;;F;2;4;C;3;/;1;0;;;F;2;4;C;3;/;1;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岩谷气具(珠海)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珠海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鼎北沙河头埔92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岩谷气具(珠海)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岩谷气具(珠海)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三上祐幸 |
代理机构 | 上海麦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董红曼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炉,包括炉体、炉头、燃气瓶安装室、点火针,炉体与燃气瓶安装室相连接,燃气瓶安装室外部设置有打火开关,燃气瓶安装室的侧部设置有保护盖,炉头设置在炉体的中央位置,点火针设置在炉头中,炉头包括分火器和混气管,混气管与分火器固定连接,其中保护盖具有与燃气瓶的侧表面匹配的弧形表面,并与燃气瓶安装室的侧部可转动连接;炉体的高度小于燃气瓶安装室的高度;混气管包括管体以及从管体外表面与炉体的底面平行地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混气管与炉体的底面固定连接;以及燃气瓶安装室的与打火开关相对的一侧具有可使燃气瓶通过的孔。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更小型化,并且制造成本更低。
1.一种便携炉,包括炉体、炉头、燃气瓶安装室、点火针,所述炉体与所述燃气瓶安装室相连接,所述燃气瓶安装室外部设置有打火开关,所述燃气瓶安装室的侧部设置有保护盖,所述炉头设置在所述炉体的中央位置,所述点火针设置在所述炉头中,所述炉头包括分火器和混气管,所述混气管与所述分火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盖具有与燃气瓶的侧表面匹配的弧形表面,并与所述燃气瓶安装室的侧部可转动连接;
所述炉体的高度小于所述燃气瓶安装室的高度;
所述混气管包括管体以及从所述管体外表面与所述炉体的底面平行地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混气管与所述便携炉的炉体的底面固定连接;以及
所述燃气瓶安装室的与所述打火开关相对的一侧具有可使所述燃气瓶通过的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管的管体基本上与所述炉体的底面平行地设置,所述延伸部从所述管体外表面的中央与所述炉体的底面平行地向外延伸,所述混气管通过所述延伸部和所述管体与所述炉体的底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为板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上对应于所述点火针的位置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延伸部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点火针固定部件,所述点火针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以固定所述点火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炉,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燃气瓶被安装到所述燃气瓶安装室中时,所述燃气瓶的一部分被容纳在所述燃气瓶安装室中,所述燃气瓶的其余部分通过所述孔被置于所述燃气瓶安装室外。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器底部设置有控制流入所述分火器内部的空气的流入量的网片。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针的接近所述网片的部位设置有绝缘套。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瓶安装室内设置有可与燃气瓶磁性连接的磁性接合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管的管体的一端具有竖直转接头以与所述分火器配合连接,所述混气管的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便携炉的底面固定连接。
一种便携炉\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炉,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燃气炉。\n背景技术\n[0002] 便携炉因其体积小巧、携带方便以及使用效果好而在各种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便携炉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以下缺点。如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技术的便携炉。图1(a)为该便携炉的俯视图;图1(b)为该便携炉的主视图。该便携炉包括本体1以及与本体1相连接的燃气瓶安装室2。为了将燃气瓶(未图示)整个地容纳在燃气瓶安装室2内,燃气瓶安装室2的尺寸(包括高度和安装状态中的燃气瓶长度方向的尺寸)必须大于燃气瓶。而出于便携炉整体外形美观的考量,便携炉本体1在高度以及纵向上(平行于安装状态中的燃气瓶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也必须随之增大。这样的结构大大地限制了便携炉的小型化。\n[0003] 另外,如图2所示为设置在本体1大致中央部分的炉头3的结构的剖视图。炉头\n3包括具有圆形头部的分火器4、混气管5和支撑架台6。支撑架台6与分火器4及混气管\n5固定连接,且支撑架台6直接设置在便携炉本体1的底面上(未图示)。该便携炉中设置支撑架台6的作用是,由于便携炉本体1的高度需与燃气瓶安装室2的高度大致相同,如不设置支撑架台6,炉头3(指包括分火器4和混气管5)的高度小于便携炉本体1的高度,点火后火焰离锅底距离远,无法有效地集中于锅底,因此必须通过支撑架台6将炉头3升高到与便携炉本体1的顶表面大致齐平的高度,从而使得分火器4的燃气出口处的火焰能有效地集中于锅底。设置支撑架台6的另一个作用是将分火器4和混气管5固定在便携炉的本体中。但是,这样的情况下,使得炉头的部件增多,结构复杂,并且成本也增加了。\n[0004] 为了使得便携炉更小型化,提出了将炉头与便携炉本体一起缩小尺寸。但是这样做的缺点是,由于炉头尺寸缩小,设置在本体顶表面上的位于炉头四周的炉架之间的距离也相应减小,使得无法平稳地支撑各类锅具,不方便使用,并且热能利用率低。\n[0005] 虽然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使得便携炉小型化的方法,但是获得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简单紧凑、体积更小型化、方便使用的便携炉的课题尚未得到解决。\n[0006]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920057882.X\n实用新型内容\n[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炉,包括炉体、炉头、燃气瓶安装室、点火针,所述炉体与所述燃气瓶安装室相连接,所述燃气瓶安装室外部设置有打火开关,所述燃气瓶安装室的侧部设置有保护盖,所述炉头设置在所述炉体的中央位置,所述点火针设置在所述炉头中,所述炉头包括分火器和混气管,所述混气管与所述分火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保护盖具有与燃气瓶的侧表面匹配的弧形表面,并与所述燃气瓶安装室的侧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炉体的高度小于所述燃气瓶安装室的高度;所述混气管包括管体以及从所述管体外表面与所述炉体的底面平行地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混气管与所述便携炉的炉体的底面固定连接;以及所述燃气瓶安装室的与所述打火开关相对的一侧具有可使所述燃气瓶通过的孔。\n[0008] 优选地,所述混气管的管体基本上与所述炉体的底面平行地设置,所述延伸部从所述管体外表面的中央与所述炉体的底面平行地向外延伸,所述混气管通过所述延伸部和所述管体与所述炉体的底面固定连接。\n[0009] 优选地,所述延伸部为板状。\n[0010] 优选地,所述延伸部上对应于所述点火针的位置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延伸部一体成型。\n[0011] 优选地,还包括点火针固定部件,所述点火针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以固定所述点火针。\n[0012] 优选地,当所述燃气瓶被安装到所述燃气瓶安装室中时,所述燃气瓶的一部分被容纳在所述燃气瓶安装室中,所述燃气瓶的其余部分通过所述开口被置于所述燃气瓶安装室外。\n[0013] 优选地,所述分火器底部设置有控制流入所述分火器内部的空气的流入量的网片。\n[0014] 优选地,所述点火针的接近所述网片的部位设置有绝缘套。\n[0015] 优选地,所述燃气瓶安装室内设置有可与燃气瓶磁性连接的磁性接合部。\n[0016] 优选地,所述混气管的管体的一端具有竖直转接头以与所述分火器配合连接,所述混气管的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便携炉的底表面固定连接。\n[001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燃气瓶安装室的保护盖具有与燃气瓶的表面匹配的弧形表面,炉体的高度可以设置为小于燃气瓶安装室的高度,并且直接通过混气管的延伸部将炉头固定于炉体中而不再需要支撑架台,从而使得便携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更小巧。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瓶安装室的与打火开关相对的一侧还具有可使燃气瓶通过的孔,在燃气瓶被安装在燃气瓶安装室中时仅部分瓶体被容纳在便携炉中,可以进一步使得便携炉的体积小型化,更方便携带和使用,并且制造成本也降低了。\n附图说明\n[0018] 图1是现有技术的便携炉,其中(a)为该便携炉的俯视图;(b)为该便携炉的主视图。\n[0019] 图2是现有技术的便携炉的炉头结构的剖视图。\n[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炉,其中(a)为该便携炉的主视图,(b)为该便携炉的俯视图,(c)为该便携炉的后视图。\n[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炉的炉头结构的斜视图,其中(a)是从上向下观察的斜视图;(b)是从下向上观察的斜视图。\n[0022] 图5(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炉的炉头结构的俯视图,图5(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便携炉的炉头结构的主视图。\n[0023]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炉头的分火器的剖视图。\n[0024] 图7(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混气管的仰视图;图7(a)是图7(b)中混气管的沿A-A线的截面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5]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背离实用新型构思的精神和范围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变化和优点都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n[0026]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便携炉,其中(a)为该便携炉的主视图,(b)为该便携炉的俯视图,(c)为该便携炉的后视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炉包括炉体\n31和与炉体31相连接的燃气瓶安装室32。炉体31的顶表面上设置有炉架33以用于支撑各种锅具。炉体31的大致中央位置设置有炉头34。\n[0027] 燃气瓶安装室32的外侧(便携炉的正面)设置有打火开关36。扭动打火开关36可以控制点火针产生电火花,以进行点火。扭动打火开关36的同时还可以控制混气管向分火器提供燃气。当燃气从分火器的燃气出口释放出来即被电火花点燃。\n[0028] 如图3所示,燃气瓶安装室32在远离炉体31的一侧部设置有保护盖35,且保护盖\n35与燃气瓶安装室32的侧部可转动连接,以在暴露燃气瓶安装室32的打开位置和覆盖燃气瓶安装室32的关闭位置之间可转动。保护盖35具有与安装在燃气瓶安装室32内的燃气瓶的侧表面匹配的弧形表面。\n[0029] 炉体31的高度D1(炉体的底面到顶面之间的最短距离)设置为小于燃气瓶安装室32的高度D2(燃气瓶安装室的底面到弧形表面最高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当燃气瓶安装室32的保护盖35为关闭状态时,保护盖35的自由端与炉体31的顶面的靠近燃气瓶安装室的一侧边缘接合。由于燃气瓶安装室32采用了弧形表面的保护盖35,因此炉体31的高度D1可以相应地降低,而不需要如现有的便携炉那样与燃气瓶安装室保持基本齐平的高度,从而可以整体上降低便携炉的高度,也不影响外型的美观。\n[0030] 进一步参考图3(c),燃气瓶安装室32在与打火开关36相对的一侧还具有孔37,以供燃气瓶的瓶体通过。当燃气瓶被安装在燃气瓶安装室32中并关闭保护盖35时,燃气瓶的一部分瓶体被容纳在燃气瓶安装室32中,燃气瓶的其余部分的瓶体通过该孔37暴露在燃气瓶安装室32的外部。即,安装状态下的燃气瓶仅有部分瓶体被容纳在便携炉中。这样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将整个燃气瓶容纳在便携炉中的结构相比,大大地缩小了燃气瓶安装室32的长度,相应地炉体31的纵向(燃气瓶安装室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也缩小了。从而,可以大大缩小便携炉整体上的纵向尺寸,并且不影响便携炉的使用。另外,该开口37是设置在便携炉的背面,因此也不影响便携炉外型的美观。\n[0031] 接下来,参考图4-7,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炉头的结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炉的炉头结构的斜视图,其中(a)是从上向下观察的斜视图;(b)是从下向上观察的斜视图。图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炉的炉头结构的俯视图,图\n5(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炉的炉头结构的主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炉头的分火器的剖视图。图7(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气管的仰视图;图7(a)是图7(b)中混气管的沿A-A线的截面图。\n[0032] 本实施例中,炉头34包括分火器41和与分火器41固定连接的混气管42,通过混气管42可以从燃气瓶向分火器41提供燃气。分火器41具有圆形头部44以及均匀地设置在圆形头部44的内侧壁上的多个燃气出口45。燃气出口45均朝着分火器41的内侧倾斜,并且对着点火针46。由于燃气出口45向内倾斜,当燃气被点燃后,火焰向分火器41内部聚集,可以有效地降低热量的散发,提高热能的利用率。\n[0033] 分火器41内部还具有若干通孔47,以使分火器41内部的空气更充足。本实施例中,通孔47的个数为六个,各相邻通孔之间距离相等。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通孔47的个数和位置。\n[0034] 另外,分火器41的底部还设置有网片48。该网片48全面覆盖分火器41的底部表面,用于控制流入分火器41内部的空气的流入量,并且还可以用于防止产生逆火。\n[0035] 进一步地,混气管42具有基本上与炉体底面平行地设置的管体421以及从管体\n421外表面的大致中央位置向外与炉体底面平行地延伸的延伸部423。该混气管42的管体\n421的一端具有竖直转接头,以与分火器41配合固定连接。该混气管42的管体421的另一端连接到燃气瓶,以从燃气瓶获得燃气,并向分火器41提供燃气。\n[0036] 该延伸部423为平板状,并且与混气管管体421一体成型。炉头34可通过延伸部\n423及管体421与便携炉的炉体底面固定连接,或仅通过延伸部423与便携炉的炉体底面固定连接,以使炉头34固定在炉体中。本实施例中,在延伸部423上设置一个连接点424与炉体底面固定连接,并且在管体421的连接到燃气瓶的一端的边缘部分上设置一个连接点\n426与炉体的底面固定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为螺钉连接,铆钉连接等公知的各种连接方式。另外,也可以仅通过延伸部423将炉头34固定在炉体中。例如,通过在延伸部423的表面上的多个(例如3个)不同位置设置连接点,并通过上述的公知连接方式将延伸部423与炉体的底面固定连接,以将炉头固定在炉体中。\n[0037]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炉体的高度下降,因此通过延伸部423和管体421与便携炉的炉体底面固定连接,或仅通过延伸部423与便携炉的炉体底面固定连接,就可以将炉头固定在炉体中。通过这样的结构,不需要像传统的便携炉那样还要在分火器和混气管下面另外设置支撑架台,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便携炉的内部组件,结构更简单,同时节约材料,降低制造成本。\n[0038] 另外,延伸部423的对应于点火针46的位置具有凹部49。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炉结构紧凑,管体延伸部423与点火针46之间距离很近(例如3mm左右),并且由于延伸部423是金属材质,因此打火时很容易在点火针46的底部462产生电火花,而无法在点火针46尖端产生电火花。该凹部49可以使得点火针46远离延伸部423的金属材质表面,从而能够保证正常地在点火针46的尖端产生电火花。该凹部49的深度例如可以设置为约\n7-10mm。\n[0039] 点火针46包括竖直部461以及与竖直部461形成一角度的底部462。点火针46的竖直部461被设置于分火器41内部的一个通孔47内,网片48的相应位置也具有孔以使得竖直部461通过(见图5(a))。点火针46的竖直部461的尖端对准分火器41的燃气出口45。点火针竖直部461的靠近网片48的部位具有绝缘套,以防止竖直部461与金属网片48之间距离太近而在竖直部461产生电火花,这同样会引起竖直部461的尖端无法正常产生电火花的问题。竖直部461的下方对应于延伸部423的凹部49。凹部49可以使竖直部461与底部462之间的连接处远离延伸部423的金属材质表面,从而打火时不会在点火针底部462产生电火花。\n[0040] 该点火针46的底部462上也设置有绝缘套。绝缘套可以是陶瓷等任何绝缘材质。\n底部462通过点火针固定部50被固定在分火器41与延伸部423之间的空间内,从而竖直部461也被固定在分火器41内部的一个通孔47中。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螺钉连接,铆钉连接等公知的各种连接方式。\n[0041] 该点火针固定部50为L型片状固定部件。该片状固定部件50包括与延伸部423平行的基片501及与基片501大致正交的竖直片502。基片501与竖直片50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基片501与延伸部423固定连接,竖直片502与点火针底部462固定连接,从而将点火针46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如上所述,连接的方式可以为螺钉连接,铆钉连接等公知的各种连接方式。\n[0042]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炉结构紧凑,炉头与燃气瓶安装室之间的距离很近,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炉不像传统的便携炉那样需要在炉体内设置将炉头的热量传导至燃气瓶安装室的导热板,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便携炉内部的组件,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减轻了便携炉的重量。\n[0043] 本实施例中,燃气瓶安装室中设置有磁性接合部(未图示),用于通过磁性连接将燃气瓶固定在燃气瓶安装室中。与传统的杆式固定方法相比,磁性接合方法可以更方便、快速地安装和固定燃气瓶,并且结构也更简单。\n[0044]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n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3-01-18 | 2013-01-18 | | |
2 | | 2013-11-12 | 2013-11-12 | | |
3 | | 2013-11-12 | 2013-11-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