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 |
申请号 | CN202220907269.8 | 申请日期 | 2022-04-1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E02D27/44 | IPC分类号 | E;0;2;D;2;7;/;4;4;;;E;0;2;D;3;7;/;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前海路0169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孙春娥;邓忠平;周进;戚金丰;刘杨俊 |
代理机构 | 南京行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培松;张康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包括基座、四个格构柱和电梯基础板;所述基座包括垫层、钢筋结构、纵向支撑柱和顶板,所述纵向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垫层和顶板,所述垫层和顶板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完全覆盖所述钢筋结构;四个所述格构柱呈正方形分布。本实用新型在地库外的原土层上设置基座,基座通过钢板以及钢筋混凝土层制成,再在基座上通过多根格构柱将电梯基础板支撑至施工电梯基础的高度,将施工电梯的基础荷载通过电梯基础板、格构柱传递至基座,再由基座传递至原土层,消除较软的回填土导致的沉降量发生,实现对电梯基础沉降的控制。
1.一种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四个格构柱和电梯基础板;
所述基座包括垫层、钢筋结构、纵向支撑柱和顶板,所述纵向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垫层和顶板,所述垫层和顶板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完全覆盖所述钢筋结构;
四个所述格构柱呈正方形分布,且焊接固定到所述顶板;
所述电梯基础板固定到四个所述格构柱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与地库基础筏板标高相同,所述垫层包括钢板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结构包括单层双向钢筋网和柱插筋,所述柱插筋用于将所述单层双向钢筋网固定到预定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柱包括16根螺栓,16根螺栓呈正方形分布,在沿正方形的路径上,每根螺栓的间距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柱包括四根呈正方形分布的角钢,在处于同一边的两个角钢的外壁固定有多个钢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钢片之间的间距为5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基础板包括底板、支撑柱和承载板,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固定所述底板和承载板,所述底板和承载板之间设有混凝土层和基础钢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钢筋结构包括双层双向钢筋。
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n背景技术\n[0002] 一些住宅项目的主楼地下室外墙和地库外墙重合,为满足施工便利,部分施工电梯将设置在地库外;且为了配合建设单位开发节奏(先施工主楼,后施工地库),导致施工电梯位置将处于地下室外墙。\n[0003] 目前对施工电梯基础施工一般采用回填以及铺设混凝土层的做法,但是这种做法由于回填的土层基础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混凝土层开裂、倾斜的风险,安全保障系数较低,易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n[0004] 现有技术文献:\n[0005] 专利文献1CN113479742A一种室外施工电梯预防沉降的基础加固装置实用新型内容\n[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电梯防沉降结构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通过格构柱与混凝土基座的配合,有效控制电梯基础板的沉降,保证施工工期。\n[0007]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包括基座、四个格构柱和电梯基础板;\n[0008] 所述基座包括垫层、钢筋结构、纵向支撑柱和顶板,所述纵向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垫层和顶板,所述垫层和顶板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完全覆盖所述钢筋结构;\n[0009] 四个所述格构柱呈正方形分布,且焊接固定到所述顶板;\n[0010] 所述电梯基础板固定到四个所述格构柱的顶部。\n[0011] 优选的,所述垫层与地库基础筏板标高相同,所述垫层包括钢板层。\n[0012] 优选的,所述钢筋结构包括单层双向钢筋网和柱插筋,所述柱插筋用于将所述单层双向钢筋网固定到预定高度。\n[0013] 优选的,所述纵向支撑柱包括16根螺栓,16根螺栓呈正方形分布,在沿正方形的路径上,每根螺栓的间距相同。\n[0014] 优选的,所述格构柱包括四根呈正方形分布的角钢,在处于同一边的两个角钢的外壁固定有多个钢片。\n[0015] 优选的,两个所述钢片之间的间距为500mm。\n[0016] 优选的,所述电梯基础板包括底板、支撑柱和承载板,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固定所述底板和承载板,所述底板和承载板之间设有混凝土层和基础钢筋结构。\n[0017] 优选的,所述基础钢筋结构包括双层双向钢筋。\n[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n[0019] 本实用新型在地库外的原土层上设置基座,基座通过钢板以及钢筋混凝土层制成,再在基座上通过多根格构柱将电梯基础板支撑至施工电梯基础的高度,将施工电梯的基础荷载通过电梯基础板、格构柱传递至基座,再由基座传递至原土层,消除较软的回填土导致的沉降量发生,实现对电梯基础沉降的控制。\n附图说明\n[0020] 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n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n[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所处的位置示意图;\n[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的立体图;\n[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n[0024]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格构柱在基座上的分布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5] 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n[0026] 结合图1所示,施工电梯200建立在施工主楼和施工地库的外部,并且根据施工要求,需要先对主楼(一层以上)进行施工,需要对一层以下的高度进行回填,但是回填土无法达到防沉降的要求,使施工电梯基础发生倾斜或沉降,有概率导致施工电梯发生不可控风险。\n[0027] 因此,结合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深基坑回填土上施工电梯基础防沉降平台100,主要包括基座10、四个格构柱20和电梯基础板30,基座10设置在地库外的原土层300上,采用钢板+混凝土结构,四个格构柱20固定到基座10上,并延伸至地面的高度,电梯基础板30固定到四个格构柱20顶部,如此形成对施工电梯的防沉降平台。\n[0028] 通过基座10和格构柱20的刚性结构设计,可使施工电梯的基础荷载通过电梯基础板30、格构柱20传递至基座10,再由基座10传递至原土层300,消除较软的回填土导致的沉降量发生,实现对电梯基础沉降的控制。\n[0029] 结合图2‑3所示,可选的,基座10包括垫层11、钢筋结构、纵向支撑柱13和顶板14,纵向支撑柱13的两端分别连接垫层11和顶板14,垫层11和顶板14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完全覆盖钢筋结构。\n[0030]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垫层11与地库基础筏板标高相同,垫层采用2500*2500*15的Q235b钢板,在垫层11的四周使用400mm高的模板拼接成矩形框,在矩形框内配置C12@200的单层双向钢筋12,并使用柱插筋将单层双向钢筋12固定至200mm的高度,并按照图4所示的位置埋设16根M30高强螺栓,浇筑C30混凝土,等待混凝土凝固。\n[0031] 优选的,16根螺栓呈正方形分布,在沿正方形的路径上,每根螺栓的间距相同。\n[0032] 进一步的,在混凝土的上部,每根螺栓的顶部露出,吊装顶板14,顶板14采用尺寸为2000*2000*15的Q235b钢板,顶板14上设有对应螺栓的孔,并使用至少两个螺母将顶板14固定到混凝土层上,形成基座10。\n[0033] 如此,形成的基座10结构承载力强,且其顶板14可与底部的混凝土结构分离,有利于在施工后拆除进行循环使用。\n[0034] 结合图3‑4所示,四个格构柱20呈正方形分布,且焊接固定到顶板14;其中,格构柱包括四根呈正方形分布的角钢21,为了加强格构柱的承载力,在处于同一边的两个角钢21的外壁固定有多个钢片22。\n[0035] 具体的,采用四根160*160*14的角钢21呈正方形分布,并使用450*200*10的钢板焊接到两个角钢21之间,两个钢片22之间的间距为500mm。如此,对格构柱进行加强处理。\n[0036] 结合图3所示,电梯基础板30固定到四个格构柱20的顶部。\n[0037] 电梯基础板30包括底板31、支撑柱33和承载板34,支撑柱33的两端固定底板31和承载板34,底板31和承载板34之间设有混凝土层和基础钢筋结构。\n[0038] 可选的,电梯基础板30和基座10的结构相似,先在底板31的外围支撑矩形框架,支撑柱33采用16根M30的高强螺栓布置呈等距分布,内部的基础钢筋结构包括双层双向钢筋,并使用柱插筋将双层双向钢筋固定到预定高度,并将双层双向钢筋和高强螺栓焊接,加强钢筋结构的整体性,再向矩形框架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使用带孔的承载板34盖在混凝土上,并使用螺栓拧紧。\n[0039] 可选的,电梯基础板30的平面尺寸为4000*6000mm。\n[0040] 优选的,使用黄油和防锈漆对螺母以及钢结构的格构柱进行防锈处理。\n[0041] 形成基座10、格构柱20和电梯基础板30的基础结构后,在基座10和电梯基础板30之间回填素土,形成对施工电梯进行支撑的防沉降平台。\n[0042] 进一步的,一栋建筑的施工电梯使用完毕后,可通过螺栓拆除基座10、格构柱20和电梯基础板30,并分别吊装至另外的建筑使用,实现可周转循环的在其他楼栋或项目使用。\n[0043] 结合以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在地库外的原土层上设置基座,基座通过钢板以及钢筋混凝土层制成,再在基座上通过多根格构柱将电梯基础板支撑至施工电梯基础的高度,将施工电梯的基础荷载通过电梯基础板、格构柱传递至基座,再由基座传递至原土层,消除较软的回填土导致的沉降量发生,实现对电梯基础沉降的控制。\n[0044]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