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石煤钒矿的磨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石煤钒矿送入鄂式破碎机中进行鄂破,得到粒径小于100mm的鄂破物料;
采用对辊机对所述鄂破物料依次进行四次对辊磨矿,第一次对辊磨矿时所述对辊机的初始对辊间距为16~24mm,处理量为20~30t/h,得到粒径小于25mm的第一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28~35%;第二次对辊磨矿时所述对辊机的初始对辊间距为2.4~3.6mm,处理量为20~30t/h,得到粒径小于5mm的第二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
2mm的物料的含量为45~55%;第三次对辊磨矿时所述对辊机的初始对辊间距为1.2~
1.8mm,处理量为10~15t/h,得到粒径小于3mm的第三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70~80%;第四次对辊磨矿时所述对辊机的初始对辊间距为0.4~0.6mm,处理量为5~7.5t/h,得到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在95%以上的磨矿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对辊机对所述鄂破物料依次进行三次对辊磨矿后,若所述第三次磨矿物料所含水分低于8%,则通过2mm孔径的筛网对所述第三次磨矿物料进行筛分,其中筛下部分为满足要求的粒径小于2mm的磨矿物料,筛上部分继续进行第四次对辊磨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辊机对所述鄂破物料依次进行四次对辊磨矿时的初始对辊间距从大到小依次为20mm、3mm、1.5mm和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对辊机进行对辊磨矿时,若检测到所述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超过所述初始对辊间距的50%时,则需将所述对辊机的对辊间距重新调整至所述初始对辊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辊机在进行第一次对辊磨矿和第二次对辊磨矿时采用带花纹、耐磨强度高的辊轮,所述对辊机在进行第三次对辊磨矿和第四次对辊磨矿时采用曲面光滑、抗压强度高的辊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辊机中采用直径为1200mm、长度为
1000mm的辊轮。
一种石煤钒矿的磨矿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磨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煤钒矿的磨矿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目前,利用石煤型钒矿进行提钒的主要工艺路线有两条,即火法焙烧提钒和全湿法酸浸提钒。但不管是火法焙烧提钒还是全湿法酸浸提钒,都需要先对原矿进行破碎和磨矿处理。\n[0003] 现有技术中,两种提钒工艺一般均采用鄂式破碎机+球磨机的方式进行磨矿,具体过程为:(1)火法焙烧提钒工艺:原矿进入鄂式破碎机后使破碎物料的粒径达到一定粒度以下,进入烘干机烘干至物料含水分小于5%以下,再进入干式球磨机至磨矿细度达到一定粒度后,物料通过制粒后进入焙烧系统;(2)全湿法酸浸提钒工艺:原矿进入鄂式破碎机后使破碎物料的粒径达到一定粒度以下,再进入湿式半自磨球磨机粗磨后,进入分级机使细度在一定粒度以下的合格物料溢流至酸浸系统,不合格粗粒径的物料再返回至湿式球磨机进行细磨后进入分级机。\n[0004] 采用火法焙烧提钒时,干式球磨机对进入物料的水分要求是含水量小于5%,所以原矿通过鄂式破碎机破碎后还需要由烘干机烘干,另外在进行磨矿时对于钢球的配比、填充量、球磨时间等都有严格要求,增加了实际生产难度;采用全湿法酸浸提钒时,湿式球磨机磨矿后须与分级机配套联合使用,另外湿式球磨机磨矿时虽然对鄂破后的物料水分无要求,但在磨矿时需控制磨矿浓、钢球配比、钢球填充量、球磨时间等,同样增加了实际生产难度。因此两种工艺传统采用的磨矿方法均使得工艺流程加长,操作复杂且生产成本高。\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煤钒矿的磨矿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磨矿工艺流程长、操作复杂且生产成本高的问题。\n[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煤钒矿的磨矿方法,包括:\n[0007] 将石煤钒矿送入鄂式破碎机中进行鄂破,得到粒径小于100mm的鄂破物料;\n[0008] 采用对辊机对所述鄂破物料依次进行四次对辊磨矿,得到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在95%以上的磨矿物料。\n[0009]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得到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在95%以上的磨矿物料的步骤中,第一次对辊磨矿时处理量为20~30t/h,得到粒径小于25mm的第一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28~35%;第二次对辊磨矿时处理量为20~30t/h,得到粒径小于5mm的第二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45~55%;第三次对辊磨矿时处理量为10~15t/h,得到粒径小于3mm的第三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70~80%;第四次对辊磨矿时处理量为5~7.5t/h,得到粒径小于2mm的磨矿物料。\n[001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采用对辊机对所述鄂破物料依次进行三次对辊磨矿后,若所述第三次磨矿物料所含水分低于8%时,通过2mm孔径的筛网对所述第三次磨矿物料进行筛分,其中筛下部分为满足要求的粒径小于2mm的磨矿物料,筛上部分继续进行第四次对辊磨矿。\n[001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得到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在95%以上的磨矿物料的步骤中,采用对辊机对所述鄂破物料依次进行四次对辊磨矿时,所述对辊机的初始对辊间距依次减小;其中,所述对辊机的初始对辊间距从大到小依次为16~24mm、2.4~\n3.6mm、1.2~1.8mm和0.4~0.6mm。\n[001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对辊机的初始对辊间距从大到小依次为20mm、3mm、\n1.5mm和0.5mm。\n[001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采用对辊机进行对辊磨矿时,若检测到所述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超过所述初始对辊间距的50%时,则需将所述对辊机的对辊间距重新调整至所述初始对辊间距。\n[0014]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得到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在95%以上的磨矿物料的步骤中,所述对辊机在进行第一次对辊磨矿和第二次对辊磨矿时采用带花纹、耐磨强度高的辊轮,所述对辊机在进行第三次对辊磨矿和第四次对辊磨矿时采用曲面光滑、抗压强度高的辊轮。\n[0015]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对辊机中采用直径为1200mm、长度为1000mm的辊轮。\n[0016] 本发明提供的石煤钒矿的磨矿方法,通过鄂式破碎机和对辊机结合的方式对石煤钒矿进行磨矿,要求原矿物料所含水分的范围较广,原矿物料所含水分在16%以下时均可采用对辊机直接磨矿,而且在磨矿时无需其他设备的辅助即可得到满足要求的磨矿物料,大大减少了磨矿工艺流程,操作简单,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n附图说明\n[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n[0018]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煤钒矿的磨矿方法的流程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9]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n[0020]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石煤钒矿的磨矿方法,该方法包括:\n[0021] S1、将石煤钒矿送入鄂式破碎机中进行鄂破,得到粒径小于100mm的鄂破物料。\n[0022] 该步骤中,先通过鄂式破碎机对大块的石煤钒矿进行破碎,最终得到粒径小于\n100mm的鄂破物料,以满足后续工艺的需要。\n[0023] S2、采用对辊机对鄂破物料依次进行四次对辊磨矿,得到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在95%以上的磨矿物料。\n[0024] 该步骤中,通过对辊机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鄂破物料进行四次对辊磨矿,从而可得到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在95%以上的磨矿物料,该磨矿物料可达到火法焙烧提钒工艺和全湿法酸浸提钒工艺对物料粒径的要求。\n[0025] 采用对辊机磨矿时要求原矿物料所含水分的范围较广,原矿物料所含水分在16%以下时均可采用对辊机直接磨矿,因此有效解决了含水量较高的物料需烘干再磨矿的问题,减少了磨矿工艺流程。同时,采用对辊机磨矿时,无需其他设备的辅助即可得到满足要求的磨矿物料,操作简单,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n[002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2中,第一次对辊磨矿时处理量为20~30t/h,得到粒径小于25mm的第一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28~35%;第二次对辊磨矿时处理量为20~30t/h,得到粒径小于5mm的第二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45~55%;第三次对辊磨矿时处理量为10~15t/h,得到粒径小于3mm的第三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70~80%;第四次对辊磨矿时处理量为5~7.5t/h,得到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在95%以上的磨矿物料。\n[0027] 通过对四次对辊磨矿时的处理量、磨矿后物料粒径以及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的精确控制,可得到满足要求的磨矿物料。\n[0028] 进行第一次对辊磨矿时,由于鄂破物料的粒径分布比较大,在实际生产中可进行重板给料,以确保对辊机可以平稳进料,防止堵料而影响处理量,而处理量可进一步影响到第一次磨矿物料的粒径。因此,将该过程中的处理量设为20~30t/h,同时通过调节对辊机的对辊间距保证磨矿后得到的第一次磨矿物料的粒径小于25mm即可,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即能达到28~35%。\n[0029] 进行第二次对辊磨矿时,由于第一次磨矿物料的粒径分布较小,对辊机的进料较平稳,在实际生产中其处理能力与第一次对辊磨矿的处理能力应该更接近。因此,将该过程中的处理量同样设为20~30t/h,同时通过调节对辊机的对辊间距保证磨矿后得到的第二次磨矿物料的粒径小于5mm即可,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即能达到45~55%。\n[0030] 进行第三次对辊磨矿时,由于需使得到的物料粒径较小,所以该过程的处理能力会有所下降。因此,将该过程中的处理量设为10~15t/h,同时通过调节对辊机的对辊间距保证磨矿后得到的第三次磨矿物料的粒径小于3mm,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可达到\n70~80%。\n[0031] 进行第四次对辊磨矿时,由于需使得到的物料粒径更小,所以该过程的处理能力会更少,仅能达到第三次对辊磨矿处理量的50%左右。因此,将该过程中的处理量设为5~\n7.5t/h,同时通过调节对辊机的对辊间距保证磨矿后得到满足要求的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在95%以上的磨矿物料。\n[003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2中,采用对辊机对鄂破物料依次进行三次对辊磨矿后,若第三次磨矿物料所含水分低于8%时,通过2mm孔径的筛网对第三次磨矿物料进行筛分,其中筛下部分为满足要求的粒径小于2mm的磨矿物料,筛上部分继续进行第四次对辊磨矿。\n[0033] 由于第三次对辊磨矿的处理量已开始下降,而得到的第三次磨矿物料中粒径小于\n2mm的物料的含量可达到70~80%,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若检测到第三次磨矿物料所含水分低于8%时,可通过2mm的筛网对第三次磨矿物料进行筛分。筛下部分即为满足要求的粒径小于2mm的磨矿物料,无需进行第四次对辊磨矿,而筛上部分为不满足要求的粒径大于2mm的物料,则需继续进行第四次对辊磨矿。这样,可有效减少对辊磨矿的过磨现象,还可以有效缓解处理低的问题。\n[003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2中,采用对辊机对鄂破物料依次进行四次对辊磨矿时,对辊机的初始对辊间距依次减小;其中,对辊机的初始对辊间距从大到小依次为16~\n24mm、2.4~3.6mm、1.2~1.8mm和0.4~0.6mm。\n[0035] 由于四次对辊磨矿分别得到的物料的粒径是依次减小的,因此与之对应地,每次对辊磨矿时对辊机的初始对辊间距也是依次减小的,从大到小依次调节为16~24mm、2.4~\n3.6mm、1.2~1.8mm和0.4~0.6mm,即可使每次对辊磨矿得到的物料的粒径满足要求。\n[0036] 每次对辊磨矿时,需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与该阶段的初始对辊间距相一致。\n[0037] 优选地,对辊机的初始对辊间距从大到小依次为20mm、3mm、1.5mm和0.5mm。\n[0038]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2中,采用对辊机进行对辊磨矿时,若检测到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超过初始对辊间距的50%时,则需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重新调整至初始对辊间距。\n[0039] 在每次对辊磨矿时,由于物料长时间地对辊轮进行挤压,实际的对辊间距会比设置的初始对辊间距略微增大,而对辊间距增大时会影响对辊磨矿后得到的物料的粒径。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经常对对辊间距进行检测,若检测到对辊间距超过该阶段的初始对辊间距的50%时,则需将对辊间距重新调整至该初始对辊间距,再继续磨矿,以确保不影响得到的物料的粒径。\n[004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2中,对辊机在进行第一次对辊磨矿和第二次对辊磨矿时采用带花纹、耐磨强度高的辊轮,对辊机在进行第三次对辊磨矿和第四次对辊磨矿时采用曲面光滑、抗压强度高的辊轮。\n[0041] 由于对辊机在对辊磨矿时会出现磨损,其磨损程度很难探测,而对辊机的辊轮又是磨损较严重的部件之一,因此需考虑辊轮的结构及材质。由于第一次对辊磨矿和第二次对辊磨矿时,进入的物料的粒径较大,容易将辊轮卡死,因此这两个阶段需采用带花纹、耐磨强度高的辊轮,可有效防止物料将辊轮卡死,同时还可以减少对辊轮的磨损。而第三次对辊磨矿和第四次对辊磨矿时,进入的物料的粒径较小,其主要作用是将物料进一步细磨,因此这两个阶段需采用曲面光滑、抗压强度高的辊轮。\n[004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2中,对辊机中采用直径为1200mm、长度为1000mm的辊轮。\n[0043]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其他尺寸的管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参数可为不同规模化生产的对辊机的选型提供参考依据。\n[0044] 下面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n[0045] 实施例一\n[0046] 将石煤钒矿送入鄂式破碎机中进行鄂破,得到粒径小于100mm的鄂破物料;其中,石煤钒矿所含水分为9%,粒径小于2mm的物料含量为18%。\n[0047] 采用对辊机对鄂破物料依次进行四次对辊磨矿,其中第一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23mm,设置处理量为23t/h,得到粒径小于25mm的第一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29%;第二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n3.5mm,设置处理量为23t/h,得到粒径小于5mm的第二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46%;第三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1.7mm,设置处理量为11t/h,得到粒径小于3mm的第三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72%;第四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0.5mm,设置处理量为5t/h,得到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95.7%的磨矿物料。\n[0048] 实施例二\n[0049] 将石煤钒矿送入鄂式破碎机中进行鄂破,得到粒径小于100mm的鄂破物料;其中,石煤钒矿所含水分为11%,粒径小于2mm的物料含量为20%。\n[0050] 采用对辊机对鄂破物料依次进行四次对辊磨矿,其中第一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22mm,设置处理量为27t/h,得到粒径小于25mm的第一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30%;第二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n3.3mm,设置处理量为27t/h,得到粒径小于5mm的第二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48%;第三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1.6mm,设置处理量为\n11.5t/h,得到粒径小于3mm的第三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73%;第四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0.45mm,设置处理量为5.5t/h,得到粒径小于\n2mm的物料的含量为96.5%的磨矿物料。\n[0051] 实施例三\n[0052] 将石煤钒矿送入鄂式破碎机中进行鄂破,得到粒径小于100mm的鄂破物料;其中,石煤钒矿所含水分为13%,粒径小于2mm的物料含量为22%。\n[0053] 采用对辊机对鄂破物料依次进行四次对辊磨矿,其中第一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20mm,设置处理量为25t/h,得到粒径小于25mm的第一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32%;第二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n3.0mm,设置处理量为25t/h,得到粒径小于5mm的第二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50%;第三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1.4mm,设置处理量为13t/h,得到粒径小于3mm的第三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75%;第四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0.5mm,设置处理量为6t/h,得到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97.2%的磨矿物料。\n[0054] 实施例四\n[0055] 将石煤钒矿送入鄂式破碎机中进行鄂破,得到粒径小于100mm的鄂破物料;其中,石煤钒矿所含水分为14%,粒径小于2mm的物料含量为23.5%。\n[0056] 采用对辊机对鄂破物料依次进行四次对辊磨矿,其中第一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18mm,设置处理量为22t/h,得到粒径小于25mm的第一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33%;第二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n2.7mm,设置处理量为22t/h,得到粒径小于5mm的第二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53%;第三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1.3mm,设置处理量为14t/h,得到粒径小于3mm的第三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77%;第四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0.55mm,设置处理量为6.5t/h,得到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98%的磨矿物料。\n[0057] 实施例五\n[0058] 将石煤钒矿送入鄂式破碎机中进行鄂破,得到粒径小于100mm的鄂破物料;其中,石煤钒矿所含水分为15%,粒径小于2mm的物料含量为25%。\n[0059] 采用对辊机对鄂破物料依次进行四次对辊磨矿,其中第一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17mm,设置处理量为28t/h,得到粒径小于25mm的第一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34.5%;第二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n2.5mm,设置处理量为28t/h,得到粒径小于5mm的第二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54%;第三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1.3mm,设置处理量为\n14.5t/h,得到粒径小于3mm的第三次磨矿物料,其中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79.6%;\n第四次对辊磨矿时,将对辊机的对辊间距调节至0.4mm,设置处理量为7.5t/h,得到粒径小于2mm的物料的含量为98.7%的磨矿物料。\n[006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22-10-2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02C 21/00
专利号: ZL 201610979300.8
申请日: 2016.11.08
授权公告日: 2019.03.29
- 2019-03-29
- 2017-06-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02C 21/00
专利申请号: 201610979300.8
申请日: 2016.11.08
- 2017-05-10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13-04-17
|
2012-12-28
| | |
2
| | 暂无 |
2004-10-10
| | |
3
| |
2014-08-13
|
2014-06-06
| | |
4
| | 暂无 |
1989-12-09
| | |
5
| | 暂无 |
2009-04-07
| | |
6
| | 暂无 |
2016-03-18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