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高透气性抗皱无纺布床垫面料,包括第一无纺布层(10),以及第二无纺布层(11),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与所述第二无纺布层(1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与所述第二无纺布层(11)之间设置有增强丝(70),所述增强丝(70)沿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的边沿设置,所述增强丝(70)分别与第一无纺布层(10)和第二无纺布层(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以及第二无纺布层(11)的边沿还设置有用于包覆固定所述增强丝(70)的包装层(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透气性抗皱无纺布床垫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与第二无纺布层(11)设置有塑料层(50),所述塑料层(50)沿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的边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透气性抗皱无纺布床垫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丝(70)穿设于所述塑料层(50)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透气性抗皱无纺布床垫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层(60)为涂胶层或热熔胶层,所述包装层(60)与所述塑料层(5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透气性抗皱无纺布床垫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与第二无纺布层(11)之间设置有防潮层(30),所述防潮层(30)内设置有防潮袋(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透气性抗皱无纺布床垫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袋(31)内设置有活性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透气性抗皱无纺布床垫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与第二无纺布层(11)之间设置有防霉层(20),所述防霉层(20)上设置有防霉涂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透气性抗皱无纺布床垫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层(30)与所述防霉层(20)之间设置有弹性丝网层(40),所述弹性丝网层(40)与所述防潮层(30)以及所述防霉层(20)固定连接。
一种高透气性抗皱无纺布床垫面料\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垫面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透气性抗皱无纺布床垫面料。\n背景技术\n[0002]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采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材质生产,经过针刺工艺制作而成,可做出不同的厚度、手感、硬度等,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轻薄、阻燃、无毒无味、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可用于不同的行业,比如隔音,隔热,电热片,口罩,服装,医用,填充材料等。\n[0003] 相关技术中,应用在床垫、服装等领域的无纺布要求较高的透气性。无纺布为多孔结构,孔径大小与织物的透气功用密切相关。一般同类面料的平均孔径越大,透气性越好。\n[0004] 然而,由于无纺布自身没有经纬线,当高透气性无纺布的孔径越大,无纺布抗撕裂强度越差,尤其是当高透气性无纺布的侧边受损产生缺口时,使得高透气性无纺布床垫将十分容易被撕裂。\n实用新型内容\n[0005] 为了改善现有的高透气性无纺布床垫抗撕裂强度较差,容易因边沿破损而被撕裂的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透气性抗皱无纺布床垫面料。\n[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透气性抗皱无纺布床垫面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n[0007] 一种高透气性抗皱无纺布床垫面料,包括第一无纺布层,以及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第二无纺布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第二无纺布层之间设置有增强丝,所述增强丝沿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边沿设置,所述增强丝分别与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以及第二无纺布层的边沿还设置有用于包覆固定所述增强丝的包装层。\n[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的边沿增加增强丝,利用沿着边沿设置的增强丝增加无纺布边沿的结构强度,使得当无纺布边沿受到撕扯时,增强丝能够减少对无纺布的损坏,阻止缺口向无纺布的内部扩展。另外,在增强丝外设置有包装层用于限制增强丝的位置,从而使得增强丝能够稳定的位于无纺布的边沿,进一步使得无纺布的边沿受到撕扯时,缺口不易向内部扩展而损坏整块无纺布,有利于延长床垫面料的使用寿命。\n[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第二无纺布层设置有塑料层,所述塑料层沿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边沿设置。\n[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层具有较好的抗拉伸、抗撕裂能力,因此使用塑料层对无纺布的边沿进行补强,使得无纺布更加不易被拉断、撕裂,提高无纺布的结构强度,使得无纺布在使用时,因不易损坏而延长使用寿命;\n[0011] 优选的,所述增强丝穿设于所述塑料层内。\n[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层有利于对增强丝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令增强丝不会轻易发生移位。\n[0013] 优选的,所述包装层为涂胶层或热熔胶层,所述包装层与所述塑料层固定连接。\n[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包装层设置为涂胶层或热熔胶层,是利用涂胶层或热熔胶层使用后会形成较为坚硬的结构,不仅能够限制增强丝的移位问题,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无纺布边沿的结构强度。\n[0015] 优选的,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第二无纺布层之间设置有防潮层,所述防潮层内设置有防潮袋。\n[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潮带有利于吸收无纺布内的水分,保持无纺布的干燥。\n[0017] 优选的,所述所述防潮袋内设置有活性炭。\n[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不仅能够吸附无纺布中的水分,还能将无纺布内的异味进行吸附,提高了无纺布使用的舒适性。\n[0019] 优选的,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第二无纺布层之间设置有防霉层,所述防霉层上设置有防霉涂料。\n[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霉层有利于减少无纺布发霉的情况,提高无纺布使用的舒适性以及使用寿命,令无纺布更加干净。\n[0021] 优选的,所述防潮层与所述防霉层之间设置有弹性丝网层,所述弹性丝网层与所述防潮层以及所述防霉层固定连接。\n[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丝网层的弹性有利于在无纺布折叠后恢复原状,从而提高无纺布的抗皱能力。\n[0023]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n[0024] 1.通过在第一无纺布层以及第二无纺布层的边沿设置有增强丝以及包装层,使得无纺布的边沿的结构强度得到增强,从而无纺布的边沿受到撕扯时,缺口不易向内部扩展而损坏整块无纺布,有利于延长床垫面料的使用寿命;\n[0025] 2.在第一无纺布层之间第二无纺布层设置有弹性丝网层,从而增强了无纺布床垫面料的抗皱能力。\n附图说明\n[0026] 图1是本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的局部剖视图。\n[0027] 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无纺布层;11、第二无纺布层;20、防霉层;30、防潮层;31、防潮袋;40、弹性丝网层;50、塑料层;60、包装层;70、增强丝。\n具体实施方式\n[0028]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n[0029] 一种高透气性抗皱无纺布床垫面料,参照图1,包括第一无纺布层10和第二无纺布层11,第一无纺布层10与第二无纺布层11相背离的一侧为褶皱面。第一无纺布层10与第二无纺布层11之间夹持有防霉层20以及防潮层30,具体的,防霉层20与第一无纺布层10固定连接,防潮层30与第二无纺布层1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防霉层20上喷涂有防霉涂料。防潮层30上安装有若干个用于吸收水分的防潮袋31,防潮袋31内装设有活性炭,若干个防潮袋31位于防潮层30的表面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防潮袋31内的活性炭呈粉末状,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使用的需要选择活性炭的大小以及形状。活性炭不仅可以吸收水分,还能够吸附异味,起到除臭的效果。\n[0030] 第一无纺布层10与第二无纺布层11之间安装有用于增强无纺布抗皱能力的弹性丝网层40,弹性丝网层40夹持于防潮层30与防霉层20之间,弹性丝网层40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弹性丝网层40的两侧分别与防霉层20以及防潮层30固定连接。\n[0031] 本实施例中,防霉层20、防潮层30以及弹性丝网层40层的大小相等,且均小于第一无纺布层10以及第二无纺布层11的大小。第一无纺布层10与第二无纺布层11的边沿固定连接。\n[0032] 第一无纺布层10与第二无纺布层11之间安装有塑料层50,塑料层50换成长条状设置,塑料层50位于第一无纺布层10的边沿,且塑料层50沿着第一无纺布层10的边沿长度方向设置。利用塑料层50优异的抗拉伸、抗撕裂强度能力,使得由无纺布制成的床垫面料的边沿受到撕扯时,不易发生断裂。塑料层50的两侧表面设置有用于令塑料层50与第一无纺布层10以及第二无纺布层11粘连的包装层60,包装层60可为涂胶层或热熔胶层。涂胶层或热熔胶层凝固后令塑料层50硬化,从而使得无纺布的边沿更加结实,不易被损坏。\n[0033] 塑料层50内穿设有用以增加无纺布边沿强度的增强丝70,增强丝70位于第一无纺布层10的边沿,增强丝70沿着塑料层50的长度方向分布,增强丝70与塑料层5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增强丝70可为金属丝。增强丝70进一步增加无纺布边沿的抗撕扯能力。\n[0034] 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在无纺布床垫面料的加工生产过程中,首先摆放好第二无纺布层11,将防霉层20、防潮层30以及弹性丝网层40层依次放置于第二无纺布层11的中心,并令防霉层20、防潮层30以及弹性丝网层40层之间相互连接。然后在第二无纺布层11的边沿安装有包装层60,之后将塑料层50沿着第二无纺布层11的边沿布置,使得增强丝70沿着无纺布的边缘延伸。在塑料层50的表面再次放置有包装层60并将第一无纺布层10放置于第二无纺布层11上。最终令包装层60固化令第一无纺布层10与第二无纺布层11的边沿硬化,增强床垫面料的边沿的强度。\n[0035]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