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照相机系统 |
申请号 | CN200410056521.5 | 申请日期 | 2004-08-06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580931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3B15/03 | IPC分类号 | G03B15/03;H04N5/225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株式会社尼康 | 申请人地址 | 日***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株式会社尼康 | 当前权利人 | 株式会社尼康 |
发明人 | 山崎博史;铃木政央;竹本正生 |
代理机构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钟强;关兆辉 |
摘要
照相机系统是由照相机、第1闪光装置、第2闪光装置构成,照相机具有测光部件和第1发光控制部件;第1闪光装置具有用上述第1发光控制部件控制发光的第1闪光发光部件,被装在上述照相机中或设置在外部;第2闪光装置具有第2闪光发光部、接受光部和第2发光控制部,与上述照相机分开设置;上述第1发光控制部使上述第1闪光发光部发光,向上述第2闪光装置传送预备发光指令的光信号;上述第2发光控制部用上述接受光部接收到预备发光指令的光信号时,利用上述第2闪光发光部进行预备发光;上述第1发光控制部用上述测光部对上述第2闪光装置预备发光时的被摄物体进行测光,此测光值在预先确定的阀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在上述照相机和上述第2闪光装置之间可以进行光通信,允许拍摄。
1.一种照相机系统,由照相机、第1闪光装置、第2闪光装置构成,照相机具有测光部和第1发光控制部;第1闪光装置具有用所述第1发光控制部控制发光的第1闪光发光部,该第1闪光装置被内置在所述照相机中或设置在外部;第2闪光装置具有第2闪光发光部、接受光部和第2发光控制部,该第2闪光装置与所述照相机分开设置,其中, 所述第1发光控制部在进行拍摄前使所述第1闪光发光部发光,向所述第2闪光装置发送预备发光指令的光信号; 所述第2发光控制部,在所述接受光部接收到预备发光指令的光信号时,利用所述第2闪光发光部进行正式发光前的预备发光; 所述第1发光控制部用所述测光部对所述第2闪光装置的预备发光时的被摄物体进行测光,在此测光值在预先确定的阀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在所述照相机和所述第2闪光装置之间能够进行光通信,允许进行拍摄。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照相机系统,所述第l发光控制部,在预 备发光时的测光值小于预先确定的阀值的情况下,判断在所述照相机 和所述第2闪光装置之间不能进行光通信,禁止进行拍摄,同时发出 警告。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照相机系统,所述预备发光指令包括利用 光脉冲序列对所述第2闪光装置的正式发光时的发光量指令值进行了 编码的信号。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系统,所述照相机具备存储部,用 于存储对应于预备发光时的测光值而确定的正式发光时适合的发光量 的表,所述第1发光控制部从所述表读出对应于预备发光时的测光值的正式发光时适合的发光量,在所述发光量指令值比所述适合的发光量 少的情况下,把所述发光量指令值变更到所述适合的发光量以上,利 用光脉冲序列对变更后的发光量指令值进行编码,并从所述第1闪光发光部向所述第2闪光装置发送。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系统,所述照相机具备拍摄被摄物 体的电荷耦合器件;和增益调整部,在所述第2闪光装置的最大发光量不能满足所述适 合的发光量的情况下,对应于预备发光时的测光值提高对从所述电荷 耦合器件输出的拍摄信号的增益。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相机系统,所述照相机的 所述第1闪光发光部不进行正式发光,只有所述第2闪光装置的所述 第2闪光部进行正式发光。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照相机系统,所述照相机具有拍摄被摄物 体的拍摄装置,所述拍摄是由所述拍摄装置进行的拍摄。
8. —种进行增加灯光的同步闪光拍摄的照相机,具有测光部和控 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内置在所述照相机或设置在外部的第1闪光装置 的发光,在进行拍摄前使所述第1闪光装置发光,向与所述照相机分 开设置的第2闪光装置发送预备发光指令的光信号,所述测光部对所述第2闪光装置的正式发光前的预备发光时的被 摄物体进行测光,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测光部测得的测光值在预先确定的阀值 以上的情况下,允许进行拍摄。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相机,所述控制部,在预备发光时的测 光值在预先确定的阀值以下的情况下,禁止进行拍摄,同时发出警告。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相机,所述预备发光指令包含利用光 脉冲序列对所述第2闪光装置的正式发光时的发光量指令值进行了编 码的信号。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照相机,具备存储部,用于存储对应于 预备发光时的测光值而确定的正式发光时适合的发光量的表,所述控制部从所述表读出对应于预备发光时的测光值的正式发光 时适合的发光量,在所述发光量指令值比所述适合的发光量少的情况 下,把所述发光量指令值变更到所述适合的发光量以上,利用光脉冲 序列对变更后的发光量指令值进行编码,从所述第1闪光装置向所述 第2闪光装置发送。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照相机,具备拍摄被摄物体的电荷耦合 器件;和增益调整部,在所述第2闪光装置的最大发光量不能满足所述适 合的发光量的情况下,对应于预备发光时的测光值提高对从所述电荷 耦合器件输出的拍摄信号的增益。
13. 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照相机,所述第1闪光装 置不进行正式发光,只有所述第2闪光装置进行正式发光。
14.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相机是数码相机。
15.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相机,具备拍摄被摄物体的拍摄装置, 所述拍摄是由所述拍摄装置进行的拍摄。
照相机系统
以下在先申请的公开内容被合并在此作为参考-
日本专利申请No. 2003-290129,于2003年8月提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照相机上的主闪光灯和外置式从动闪光灯进行闪 光拍摄被摄物体的照相机系统。
技术背景
把闪光装置(Electronic Flash;在此说明书中称为"闪光灯")安 装在照相机的附件上,与用于增加灯光的另外设置的闪光灯一起,对 被摄物体进行增加灯光的闪光拍摄的照相机系统已被公知(例如,参 照特开平11 -212148号公报)。
在此照相机系统中,在外置式的从动闪光灯一侧监测照相机侧的 主闪光灯的发光量,与主闪光灯的开始发光同步,从动闪光灯开始发 光,与主闪光灯停止发光同步,从动闪光灯停止发光。也就是,利用 主闪光灯的发出的闪光与从动闪光灯进行光的通信,来控制从动闪光 灯的发光。
发明内容
可是在上述现有照相机系统中,由于在主闪光灯和从动闪光灯之 间进行光通信,进行从动闪光灯的发光控制,所以存在有从主闪光灯 发出的光被某个物体遮挡的话就会产生通信错误,从动闪光灯不发光 而只是主闪光灯发光,进行一般的拍摄动作的问题。
采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话,照相机系统是由照相机、第1闪光
装置、第2闪光装置构成,照相机具有测光部件和第1发光控制都; 第1闪光装置具有用上述第1发光控制部控制发光的第1闪光发光部, 被内置在上述照相机中或设置在外部;第2闪光装置具有第2闪光发 光部、接受光部和第2发光控制部,该第2闪光装置与上述照相机分
开设置。上述第1发光控制部使上述第1闪光发光部发光,向上述第
2闪光装置传送预备发光指令的光信号,上述第2发光控制部用上述 接受光部接收到预备发光指令的光信号时,利用上述第2闪光发光部 进行预备发光,上述第1发光控制部用上述测光部对上述第2闪光装 置预备发光时的被摄物体进行测光,此测光值在预先确定的阀值以上 的情况下,判定在上述照相机和上述第2闪光装置之间可以进行光通 信,允许进行拍摄。
采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话,在第1方式的照相机系统中,上述 第1发光部在预备发光时的测光值小于预先确定的阀值的情况下,判 定在上述照相机和上述第2闪光装置之间不能进行光通信,禁止拍摄, 同时希望发出警告。
采用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话,在第l方式的照相机系统中,上述 预备发光指令优选包括用光脉冲序列对上述第2闪光装置的正式发光 时的发光量指令值进行编码的信号。
采用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话,在第3方式的照相机系统中,上述 照相机设有存储部,存储对应于预备发光时测光值而确定的正式发光 时适合的发光量的表,上述第1发光控制部从上述表读出对应于预备 发光时的测光值的正式发光时适合的发光量,上述发光量指令值比上 述适合的发光量少的情况下,优选把上述发光量指令值变更到上述适 合的发光量以上,把变更后的发光量指令值用光脉冲序列进行编码, 从上述第1闪光发光部向上述第2闪光装置发送。
采用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话,在第4方式的照相机系统中,优选上述照相机具有拍摄被摄物体的CCD和增益调整部,增益调整都是 在上述第2闪光装置的最大发光量不能满足上述适合的发光量的情况
下,对应于预备发光时测光值提高对从上述CCD输出的拍摄信号的 增益。
采用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话,在第1〜5任何一个方式的照相机 系统中,优选上述照相机的上述第1闪光发光部不进行正式发光,只 有上述第2闪光装置的上述第2闪光部进行正式发光。
采用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话,进行增加灯光的同步闪光拍摄的照 相机具有测光部和控制部,上述控制部控制装在上述照相机上或设置
在外部的第1闪光装置的发光,使上述第1闪光装置发光向与上述照 相机分开设置的第2闪光装置发送预备发光指令的光信号,上述测光 部对上述第2闪光装置预备发光时的被摄物体进行测光,在用上述测 光部测得的测光值在预先确定的阀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允许 进行拍摄。
采用本发明的第8方式的话,在第7方式的照相机中,优选在预 备发光时的测光值在预先确定的阀值以下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禁止 拍摄,同时发出警告。
采用本发明的第9方式的话,在第7方式的照相机中,优选包括 上述预备发光指令用光脉冲序列对上述第2闪光装置正式发光时的发 光量指令值进行编码的信号。
采用本发明的第10方式的话,在第9方式的照相机中,设有存 储部,存储对应于预备发光时测光值确定的正式发光时适合的发光量 的表,上述控制部从上述图表读出对应于预备发光时测光值的正式发 光时适合的发光量,上述发光量指令值比上述适合的发光量少的情况 下,优选把上述发光量指令值变更到上述适合的发光量以上,把变更
后的发光量指令值用光脉冲序列进行编码,从上述第1闪光发光部向 上述第2闪光装置发送。
采用本发明的第11方式的话,在第IO方式的照相机中,希望上
述照相机具有拍摄被摄物体的CCD和增益调整部,增益调整部是在 上述第2闪光装置的最大发光量不能满足上述适合的发光量的情况 下,对应于预备发光时测光值提高对从上述CCD输出的拍摄信号的 增益。
采用本发明的第12方式的话,在第7〜11任何一个方式的照相 机中,优选上述第1闪光发光装置不进行正式发光,只有上述第2闪 光装置进行正式发光。
釆用本发明的第13方式的话,第7方式的照相机优选是数码相机。
采用本发明的第14方式的话,在第1方式的照相机系统中,优 选上述照相机具有拍摄被摄物体的拍摄装置,上述拍摄是用上述拍摄 装置的拍摄。
采用本发明的第15方式的话,在第7方式的照相机中,优选上 述照相机具有拍摄被摄物体的拍摄装置,上述拍摄是用上述拍摄装置 的拍摄。
附图说明
图1为简要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的图示。
图2A、 2B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增加灯光同步拍摄时动作的图
图3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结构的图示。 图4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从动闪光灯结构的图示。
图5A、 5B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继续图5A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简要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数码相机1设有弹出式内置闪光灯 (以下称为主闪光灯)2。另外,外置式闪光灯(以下称为从动闪光 灯)3是增加灯光用的,用光电二极管4a、 4b接收主闪光灯2的闪光 发光。在此实施方式中,利用主闪光灯2和从动闪光灯3对被摄物体 5进行照明,进行增加灯光的同步闪光拍摄。
用图2A、 2B对一个实施方式的增加灯光的同步闪光拍摄进行说 明。图2A表示增加灯光的同步闪光拍摄时主闪光灯2的发光量,图 2B表示从动闪光灯3的发光量。在时刻tl,主闪光灯2向从动闪光 灯3发送指令,进行在正式发光前的预备发光(也称为预发光)。此 预备发光指令是把从动闪光灯3正式发光时的发光量用光脉冲序列信 号进行了编码的指令。
从动闪光灯3利用光电二极管4a、 4b接受从主闪光灯2来的预 备发光指令的光脉冲序列,在时刻t2进行预备发光。预备发光时的发 光量是预先设定的发光量。
数码相机1的测光用光电二极管(未图示,后面详细叙述)接受 来自通过从动闪光灯3的预备发光照射被摄物体5的反射光,测光值 在预先设定的阀值以上的话,则从照相机一侧的主闪光灯2来的预备 发光指令正常地被从动闪光灯3接收。也就是判断为照相机一侧的主 闪光灯2和外置的从动闪光灯3之间的光通信正常进行。
在预备发光造成的被摄物体反射光的测光值低于阀值的情况下, 判断为在主闪光灯2和从动闪光灯3之间有障碍物,阻碍了两者之间 的光通信。
数码相机1以因从动闪光灯3预备发光时形成的被摄物体反射光 的测光值为基础,判断由预备发光指令指定从动闪光灯3的正式发光 时的发光量是否足够。对应于预备发光时的测光值确定的正式发光时 适合的发光量的表存储在数码相机1中,査表计算相应于预备发光时 被摄物体的反射光测光值的正式发光时的适合的发光量。
数码相机1在根据预备发光指令指定从动闪光灯3的正式发光时 的发光量低于适合的发光量的情况下,至少要变更到适合的发光量以 上。在正式发光前的时刻t3,从照相机一侧的主闪光灯2输出把正式 发光量变更值进行编码后的光脉冲序列。再有,在正式发光时的发光 量在适合的发光量以上的情况下,不进行正式发光量的变更。
从动闪光灯3用光电二极管4a、 4b接受从照相机一侧主闪光灯2 发出的变更正式发光量指令,变更正式发光时的发光量。从动闪光灯 3在从时刻t2的预备发光到预先设定的时间Tl后的时刻t4,用预备 发光指令指定的发光量或用正式发光量变更指令变更后的发光量进行 正式发光。
在此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数码相机1 一侧的主闪光灯2专门用于对 从动闪光灯3进行光通信,不用主闪光灯2进行正式发光的示例,而 如图2A虚线所示,也可以用主闪光灯2进行正式发光。在用主闪光 灯2和从动闪光灯3双方进行正式发光的情况下,可以分别设定发光 量,使两者的发光量之和在适合的发光量以上。
由于把主闪光灯2作为专门用于对从动闪光灯3进行光通信,这 样就没有必要把大闪光系数的闪光灯内置在数码相机1中,可以实现 数码相机l的小型化。
另一方面,在用主闪光灯2和从动闪光灯3双方进行正式发光的 情况下,由从动闪光灯3的光电二极管4a、 4b检测主闪光灯2的正 式发光,可以与主闪光灯2的正式发光的开始和停止同步,控制从动 闪光灯3的正式发光的开始和停止。
图3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的结构。CCD (电荷耦合器 件)11是用摄影透镜(未图示)使被摄物体成像,对其进行拍摄的 拍摄元件,把对应于被摄物体亮度的模拟信号以一个个像素输出。也 就是,CCD ll拍摄被摄物体。输入电路12对从CCD 11的模拟信号 进行增益调整等处理后,进行A/D转换,再进行白平衡调整、轮廓调 整、灰度系数修正等的图像处理,作为原图像数据输出。压縮/解压縮 电路13把原图像数据按照JPEG等规定的压縮比例进行压縮,同时把 压縮图像数据解压縮成原来的原图像数据。
光电二极管14和测光电路15对被摄区域进行测光,输出测光值。 光电二极管14和测光电路15还对从动闪光灯3预备发光时从被摄物 体5反射的光进行测光。开关16是数码相机1的电源开关,开关17 为快门释放开关。
控制器18具有CPU 18a、 ROM 18b、 RAM 18c、 EEPROM 18d 等,除了进行焦点检测计算、测光计算、曝光计算等各种计算以外, 还要进行照相机的顺序控制、主闪光灯2和从动闪光灯3之间的光通 信控制等。在EEPROM 18d中存储对应于预备发光时的测光值确定的 正式发光时适合的发光量的表。
缓冲存储器19是临时存储拍摄后的原图像数据和压縮后的压縮 图像数据的存储器,可以使用SRAM、 VRAM、 SDRAM等。存储卡 20是可以取出的存储介质,可以使用闪速存储器等。LCD 21显示曝 光值、帧数等拍摄信息。
监视器23显示由监视器图像生成电路22从用CCD 11拍摄的原
图像数据生成的显示用图像数据,并且,在设定重放模式时,把从存
储卡20读出的压縮图像数据通过压縮/解压縮电路13解压縮,用监视 器图像生成电路22生成显示用图像数据并进行显示。闪光灯发光部24 是上述主闪光灯2的闪光部。
图4表示从动闪光灯3的结构。光电二极管4a、 4b接受来自主 闪光灯2的光脉冲序列信号。再有,如图1所示,在从动闪光灯3的 侧面和背面设有2个光电二极管4a、 4b,这是由于因从动闪光灯3与 被摄物体5的位置关系,来自主闪光灯2的光脉冲序列信号的入射方 向要发生变化,可以对应于所有的位置关系。控制器31设有CPU31a、 ROM 31b、 RAM 31 c、计时器31d,对闪光灯发光部32的发光进行控 制。
图5A和图6为表示数码相机1和主闪光灯2动作的流程图。此 外,图5B为表示从动闪光灯3动作的流程图。用这些流程图说明一 个实施方式的动作。在第1步中,启动快门释放开关17后,照相机l 的控制器18开始图5A和图6所示的动作。
在第2步向从动闪光灯3发送预备发光指令。如上所述,此预备 发光指令是把从动闪光灯3正式发光时的发光量用光脉冲序列信号进 行了编码的指令。 —
在第21步中,从动闪光灯3的控制器31用光电二极管4a、 4b 接受从主闪光灯2来的预备发光指令的光脉冲序列信号,与预先设定 的光电二极管4a、 4b的受光信号电平的阀值进行比较。受光信号电 平是阀值以上的话,判断已接受从主闪光灯2来的预备发光指令,把 预备发光指令的光脉冲序列信号解码后,求出正式发光时的发光量指 令值,存储到RAM31c中。然后进入到第22步,用闪光灯发光部32 以预先设定的发光量进行预备发光。在第23步用计时器31 d开始计 时。
在第3步中,数码相机1的控制器18用光电二极管14接受并测
定从动闪光灯3的预备发光形成的从被摄物体5来的反射光。在下面 的第4步中,确认测光值是否在预先设定的阀值以上。在预备发光时 的测光值在阀值以上的情况下进入第5步,判断从动闪光灯3响应预 备发光指令而进行预备发光,与从动闪光灯3之间的光通信正常进行。
在主闪光灯2和从动闪光灯3之间的光通信正常进行的情况下, 在第6步,从存储在EEPROM 18d中的确定对应于预备发光时的测光 值的适合的正式发光量的表中,查表计算与来自预备发光时的被摄物 体5的反射光测光值对应的适合的正式发光量。
在第7步中,判断发送预备发光指令时(第2步)的正式发光量 指令值是否在适合的正式发光量以上,在正式发光量指令值在适合的 正式发光量以上的情况下进入第10步,在正式发光量指令值小于正 式发光量的情况下进入第8步。在第8步中把正式发光量指令值变更 为适合的正式发光量以上的发光量,然后在第9步中把表示变更后的 正式发光量指令值的光脉冲序列信号进行编码,向从动闪光灯3发送。
此外,在从动闪光灯3的发光量即使达到最大也不满足正式发光 时合适的发光量的情况下,在输入电路12中提高对从CCD ll读出的 图像信号的增益。以上由于完成了拍摄的准备,进入第10步,打幵 快门(未图示)开始用CCD11拍摄。
在第24步中,从动闪光灯3的控制器31接受从主闪光灯2来的 正式发光量变更指令,变更存储在RAM 31c中的正式发光量指令值。 随后在第25步中,确认计时器31d的计时时间是否到了规定的时间 Tl,如果从开始预备发光经过的时间到了规定的时间Tl则进入到第 26步,用闪光灯发光部32按照存储在RAM 31c中的正式发光量指令 值进行正式发光。在拍摄后的图6的第14步中,数码相机1的控制器18从CCD 11 读出图像,然后在第15步中用输入电路12和压縮/解压縮电路13进 行图像处理。再在第16步中把图像存储到存储卡20。
另一方面,在第4步中,在预备发光时的测光值小于阀值的情况 下进入到图6的第11步,判断主闪光灯2和从动闪光灯3之间的光 通信出现异常,从动闪光灯3中不进行预备发光。这种情况下,在第 12步中,禁止用CCD11拍摄,随后在第13步中,在LCD21上进行 警告显示,同时用蜂鸣器(未图示)进行报警。此外,在距被摄物体 过远的情况下测光值也会小于阀值。这种情况下也禁止用CCD 11拍 摄,在LCD 21上进行警告显示,同时也用蜂鸣器(未图示)进行报 警。
此外,在主闪光灯2和从动闪光灯3之间的光通信存在障碍,用 从动闪光灯3未进行预备发光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禁止拍摄,提高对 输入电路12的图像信号增益,进行强制拍摄,进行图像处理,存储 图像。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使主闪光灯2的闪光灯发光部24发光,向 另外设置的从动闪光灯3发送预备发光指令的光信号,在另外设置的 从动闪光灯3中用光电二极管4a、 4b接受了预备发光指令的光信号 时,由闪光灯发光部32进行预备发光,利用光电二极管14和测光电 路15对外置的从动闪光灯3预备发光时的被摄区域进行测光,在此 测光值在预先确定的阀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数码相机1和外置的从 动闪光灯3之间可以进行光通信,决定可以拍摄。因此,进行增加灯 光的同步闪光拍摄时,.确实能够检测出照相机一侧的主闪光灯和外置 的从动闪光灯之间光通信的异常,可以防止在未进行闪光发光、或不 充分发光的情况下就这样进行增加灯光的闪光拍摄。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把预备发光指令、外置的从动闪光 灯3的正式发光时的发光量指令值变成编码后的信号,可以用1次光 通信对外置的从动闪光灯3合理地发送预备发光指令和正式发光量指 令。
再有,根据该实施方式,预先存储确定了的对应于预备发光时的 测光值的正式发光时合适的发光量的表,从表中读出对应于预备发光 时的测光值的正式发光时合适的发光量,在发光量指令值比适合的发 光量少的情况下,将其变更到适合的发光量以上,把变更后的发光量 指令值用光脉冲序列进行编码,然后从数码相机1的闪光灯发光部24 向外置的从动闪光灯3发送光,所以,可以对被摄物体进行适当照明 后进行增加灯光的同步闪光拍摄。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外置的从动闪光灯3的最大发光量小于适合 的发光量的情况下,由于设置有控制器18,用于提高对应于预备发光 时的测光值的从CCD 11输出的拍摄信号的增益,所以,即使闪光灯 的发光量不足,也能够进行增加灯光的同步闪光拍摄,能够可靠地捕 捉到一瞬间的拍摄机会。
根据该实施方式,数码相机1的闪光灯发光部24不进行正式发 光,只用外置的从动闪光灯一3的闪光灯发光部32进行正式发光,所 以就没有必要把大闪光系数的闪光灯内置在数码相机中,可以实现数 码相机的小型化。
从动闪光灯3对应于闪光装置、闪光灯发光部24对应于闪光发 光部、光电二极管14和测光电路15对应于测光部、控制器18对应 于发光控制部和增益调整部、闪光灯发光部32对应于闪光发光部、 光电二极管4a、 4b对应于接受光部、控制器31对应于发光控制部、 EEPROM 18对应于存储部。此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特征的功能的条 件下,各结构主要因素并不限定上述结构。
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以用主闪光灯和1台从动闪光灯进行增 加灯光的同步闪光拍摄的照相机系统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用主闪光 灯和2台以上的从动闪光灯进行多灯同步闪光拍摄的照相机系统也适 用于本申请的发明。
此外,在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把主闪光灯2内置在数 码相机1内的示例,也可以通过数码相机的附件把主闪光灯放在外面, 或也可以把主闪光灯从数码相机分离,用电缆连接。
再有,在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以数码相机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为数码相机,也可以适用于用银盐胶片的照相机,
可以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允许用CCD 11拍摄, 变换成通过开关快门允许向银盐胶片曝光。
上述实施例是作为示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可以作各 种变形。
法律信息
- 2021-07-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3B 15/03
专利号: ZL 200410056521.5
申请日: 2004.08.06
授权公告日: 2009.01.28
- 2009-01-28
- 2006-08-16
- 2005-02-1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1981-09-21
| | |
2
| | 暂无 |
1994-07-12
| | |
3
| | 暂无 |
1996-01-30
| | |
4
| |
1994-07-27
|
1993-10-23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