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 |
申请号 | CN202220705079.8 | 申请日期 | 2022-03-2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IPC分类号 | E01D19/0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杨槐峰 | 申请人地址 |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东胜广场A座1***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杨槐峰 | 当前权利人 | 杨槐峰 |
发明人 | 白金;金顺宗;杨槐峰;王伟;杨娜芳 |
代理机构 | 北京子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倩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支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包括装置主体、第一旋转机和螺纹杆,装置主体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机,第一旋转机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滑槽板,滑槽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短杆,第一旋转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滑槽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长杆,长杆提高桥面调节,提高实用性,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利用电机将顶部和底部第二旋转机打开匀速向右旋转,利用拉伸带匀速向右旋转带动着活动块在活动槽内部中间部位向右移动,以此类推,利用底部第二旋转机带动着活动块在活动槽内部中间部位向左移动,随后通过上下二端活动块分别向两侧移动将拉伸杆从套杆内部拉出形成支架。
1.一种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包括装置主体(1)、第一旋转机(2)和螺纹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机(2),所述第一旋转机(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滑槽板(3),所述滑槽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短杆(5),所述第一旋转机(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滑槽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长杆(7),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机(8),所述第二旋转机(8)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拉伸带(9),所述拉伸带(9)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块(10),所述活动块(10)的外围固定连接有活动槽(11),所述活动块(10)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套杆(12),所述套杆(1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拉伸杆(13),所述装置主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4),所述活动块(10)的右侧中间部位贯穿连接有活动钉(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槽口(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7),所述第二弹簧(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8),且第二弹簧(17)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杆(5)和长杆(7)均为圆形,且长杆(7)的截面尺寸大于短杆(5)的截面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机(2)、螺纹杆(4)和滑槽板(3)共设有两个,且第一旋转机(2)、螺纹杆(4)和滑槽板(3)以装置主体(1)为轴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12)和拉伸杆(13)均为圆形,且套杆(12)紧密包裹着拉伸杆(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带(9)和第一弹簧(14)均为圆形,且拉伸带(9)和第一弹簧(14)的截面形状呈“O”形。
一种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支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
背景技术
[0002] 我们国家是一个多山、多丘陵的地势不平整的国家,很多地方需要修建具有坡度
的桥梁,在桥梁结构中,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重要部件,桥梁支座必
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以保证安全可靠的将支座垂直反力和水平反力传递给下部结构。
[0003] 如我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22346896.2,其使桥梁在建设时,可根据建设需求进行
桥梁支座的坡度调节,结构简单,易调节,提高了桥梁建设的效率,然而机构简单,通过设置
提调节机构,不具有稳定性,且支撑性不强,只是单方面达到调节作用,若桥面承载过多物
品容易导致桥进行损坏。
[0004]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
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解
决了调节机构和支撑机构的问题。
[0007] (二)技术方案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
支座,包括装置主体、第一旋转机和螺纹杆,所述装置主体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
机,所述第一旋转机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滑槽板,所述
滑槽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短杆,所述第一旋转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滑槽板的顶
部固定连接有长杆,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机,所述第二旋转机的
右侧活动连接有拉伸带,所述拉伸带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外围固定连
接有活动槽,所述活动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拉伸杆,所述
装置主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动块的右侧中间部位贯穿连接有活动钉,所
述活动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槽口。
[0009]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固定连
接有底座,且第二弹簧为圆形。
[0010] 优选的,所述短杆和长杆均为圆形,且长杆的截面尺寸大于短杆的截面尺寸,所述
第一旋转机、螺纹杆和滑槽板共设有两个,且第一旋转机、螺纹杆和滑槽板以装置主体为轴
对称分布。
[0011] 优选的,所述套杆和拉伸杆均为圆形,且套杆紧密包裹着拉伸杆,所述拉伸带和第
一弹簧均为圆形,且拉伸带和第一弹簧的截面形状呈“O”形。
[0012] (三)有益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当需要调节左侧高度时,通过电机匀速向右
旋转带动着两台旋转机匀速向右旋转带动着滑槽板向上移动,通过滑槽板向上移动带动着
短杆向上移动将顶部桥面左侧增高,当需要右侧增高时,利用电机将右侧二端旋转机打开
向右旋转带动着滑槽板向上移动,随后利用滑槽板向上移动带动着长杆向上移动,将顶部
桥面右侧增高。
[0015]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当调节左侧桥面坡度时,利用电机将顶部和
底部第二旋转机打开,通过顶部第二旋转机匀速向右旋转,利用拉伸带匀速向右旋转带动
着活动块在活动槽内部中间部位向右移动,以此类推,利用底部第二旋转机带动着活动块
在活动槽内部中间部位向左移动,随后通过上下二端活动块分别向两侧移动将拉伸杆从套
杆内部拉出形成支架。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拉伸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拉伸杆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装置主体;2、第一旋转机;3、滑槽板;4、螺纹杆;5、短杆;6、电机;7、长杆;
8、第二旋转机;9、拉伸带;10、活动块;11、活动槽;12、套杆;13、拉伸杆;14、第一弹簧;15、活动钉;16、槽口;17、第二弹簧;18、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3]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
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
座,包括装置主体1、第一旋转机2和螺纹杆4,装置主体1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机
2,第一旋转机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螺纹杆4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滑槽板3,滑槽板3的
顶部固定连接有短杆5,第一旋转机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滑槽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
长杆7,装置主体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机8,第二旋转机8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拉
伸带9,拉伸带9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块10,活动块10的外围固定连接有活动槽11,活动块
10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套杆12,套杆1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拉伸杆13,装置主体1的左侧固定连
接有第一弹簧14,活动块10的右侧中间部位贯穿连接有活动钉15,活动块10的右侧固定连
接有槽口16。
[0025] 优选的,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7,第二弹簧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
底座18,且第二弹簧17为圆形,现有的装置底部不具有缓冲结构,当桥上方承载太多,容易
导致桥底承载不了,出现裂缝,通过设置第二弹簧17,装置底部装有第二弹簧17,当桥上方
承载物品太多,利用底部第二弹簧17进行缓冲,第二弹簧17共设有十个,防止桥支架承载不
了,出现裂缝,通过设置第二弹簧17,利用第二弹簧17提高桥支架保护性。
[0026] 优选的,短杆5和长杆7均为圆形,且长杆7的截面尺寸大于短杆5的截面尺寸,第一
旋转机2、螺纹杆4和滑槽板3共设有两个,且第一旋转机2、螺纹杆4和滑槽板3以装置主体1
为轴对称分布,由第一旋转机2、滑槽板3、螺纹杆4、短杆5、电机6和长杆7共同组成调节机
构,现有的斜坡通常都是固定无法调节,不能适应桥面坡度,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当工作人
员需要调节左侧高度时,装置左侧底部装有两台旋转机,随后通过电机6将两台旋转机打
开,随后通过电机6匀速向右旋转带动着两台旋转机,第一旋转机2右侧装有螺纹杆4,螺纹
杆4顶部装有滑槽板3,通过二台旋转机匀速向右旋转带动着滑槽板3向上移动,滑槽板3顶
部装有短杆5,通过滑槽板3向上移动带动着短杆5向上移动将顶部桥面左侧增高,当需要右
侧增高时,以此类推,利用电机6将左侧二端旋转机匀速向左旋转带动着滑槽板3向下移动,
随后利用滑槽板3向下移动带动着短杆5向下移动,随后当短杆5向下移动最底端时,随后利
用电机6将右侧二端旋转机打开向右旋转带动着滑槽板3向上移动,随后利用滑槽板3向上
移动带动着长杆7向上移动,将顶部桥面右侧增高,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利用短杆5和长杆7
调节桥面坡度,加强实用性。
[0027] 优选的,套杆12和拉伸杆13均为圆形,且套杆12紧密包裹着拉伸杆13,拉伸带9和
第一弹簧14均为圆形,且拉伸带9和第一弹簧14的截面形状呈“O”形,由第二旋转机8、拉伸
带9、活动块10、活动槽11、套杆12、拉伸杆13、第一弹簧14和活动钉15共同组成支撑机构,现
有的装置将桥面调节坡度,不具有支架进行支撑,若桥面承载物品太多导致桥面受到损坏,
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当调节左侧桥面坡度时,随后利用电机6将顶部和底部第二旋转机8打
开,第二旋转机8左侧和右侧装有活动块10,随后通过顶部第二旋转机8匀速向右旋转,利用
拉伸带9匀速向右旋转带动着活动块10在活动槽11内部中间部位向右移动,以此类推,利用
底部第二旋转机8带动着活动块10在活动槽11内部中间部位向左移动,活动块10底部装有
套杆12和拉伸杆13,随后通过上下二端活动块10分别向两侧移动将拉伸杆13从套杆12内部
拉出形成支架,装置顶部二端装有第一弹簧14,随后桥面右侧向下移动利用底部第一弹簧
14进行缓冲,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利用套杆12和拉伸杆13起到支撑效果,提高固定性。
[0028]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当桥上方承载物品太多,利用底部第二弹簧17
进行缓冲,第二弹簧17共设有十个,防止桥支架承载不了,出现裂缝,通过设置第二弹簧17,
利用第二弹簧17提高桥支架保护性,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当工作人员需要调节左侧高度时,
装置左侧底部装有两台旋转机,随后通过电机6将两台旋转机打开,随后通过电机6匀速向
右旋转带动着两台旋转机,第一旋转机2右侧装有螺纹杆4,螺纹杆4顶部装有滑槽板3,通过
二台旋转机匀速向右旋转带动着滑槽板3向上移动,滑槽板3顶部装有短杆5,通过滑槽板3
向上移动带动着短杆5向上移动将顶部桥面左侧增高,当需要右侧增高时,以此类推,利用
电机6将左侧二端旋转机匀速向左旋转带动着滑槽板3向下移动,随后利用滑槽板3向下移
动带动着短杆5向下移动,随后当短杆5向下移动最底端时,随后利用电机6将右侧二端旋转
机打开向右旋转带动着滑槽板3向上移动,随后利用滑槽板3向上移动带动着长杆7向上移
动,将顶部桥面右侧增高,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利用短杆5和长杆7调节桥面坡度,加强实用
性,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当调节左侧桥面坡度时,随后利用电机6将顶部和底部第二旋转机8
打开,第二旋转机8左侧和右侧装有活动块10,随后通过顶部第二旋转机8匀速向右旋转,利
用拉伸带9匀速向右旋转带动着活动块10在活动槽11内部中间部位向右移动,以此类推,利
用底部第二旋转机8带动着活动块10在活动槽11内部中间部位向左移动,活动块10底部装
有套杆12和拉伸杆13,随后通过上下二端活动块10分别向两侧移动将拉伸杆13从套杆12内
部拉出形成支架,装置顶部二端装有第一弹簧14,随后桥面右侧向下移动利用底部第一弹
簧14进行缓冲,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利用套杆12和拉伸杆13起到支撑效果,提高固定性。
[002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003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