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汽车事故自动报警装置 |
申请号 | CN201310178592.1 | 申请日期 | 2013-05-14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0069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IPC分类号 | G;0;8;B;2;1;/;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陕西理工学院 | 申请人地址 |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东关正街505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陕西理工学院 | 当前权利人 | 陕西理工学院 |
发明人 | 康芹;郭建利;常红梅 |
代理机构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娜 |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汽车事故自动报警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检测装置和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分别连接有声光报警装置、位置检测装置和3G通信模块。本发明的一种汽车事故自动报警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主动、准确、详细地将汽车事故信息及时发送出去的问题。并且充分利用汽车上的现有的GPS导航系统、蜂鸣器、闪光灯以及蓄电池等元件,使得本系统成本低廉,并能充分发挥汽车上现有设备的作用。并且可以实时报告事故车辆的地点和状态信息,使驾乘人员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援,有效降低汽车事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1.一种汽车事故自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检测装置(1)和信号处理装置(2),所述信号处理装置(2)分别连接有声光报警装置(3)、位置检测装置(4)和3G通信模块(5);所述检测装置(1)包括分别与信号处理装置(2)相连的翻车传感器(11)、碰撞传感器(12)、湿度传感器(13)以及烟雾传感器(14);所述翻车传感器(1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电源(101)、固定电阻(102)、滑动变阻器(103)、开关(104)、电流表(105)、A/D转换模块(106)和第二单片机(107),所述开关(104)下方通过竖杆(108)连接有金属球(109),所述金属球(109)与车架(111)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金属球(109)的外侧设置有筒形固定架(110);所述声光报警装置(3)包括扬声器(31)和闪光灯(3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事故自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2)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单片机(21)和滤波放大模块(22)。
一种汽车事故自动报警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事故自动报警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汽车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汽车主动安全性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果,然而因汽车事故仍然不可避免,事故导致的人口死亡率也还是在不断上升,因此事故后的被动安全性同样重要。\n[0003] 当汽车出现撞车、翻车等重大事故后,如果能够及时求救并迅速得到救援,将有效减少人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当前事故后的主要报警方式仍然是电话求救的方式,一旦遇到重大事故,人员受伤严重而不具备主动求救的能力,或者由于行车地处偏僻,不易被人发现,而伤者也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位置和事故状态,就常常导致施救困难。\n发明内容\n[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事故自动报警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主动、准确、详细地将汽车事故信息及时发送出去的问题。\n[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事故自动报警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检测装置和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分别连接有声光报警装置、位置检测装置和3G通信模块。\n[0006]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n[0007] 检测装置包括分别与信号处理装置相连的翻车传感器、碰撞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烟雾传感器。\n[0008] 信号处理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单片机和滤波放大模块。\n[0009] 声光报警装置包括扬声器和闪光灯。\n[0010] 翻车传感器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电源、固定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A/D转换模块和第二单片机,开关下方通过竖杆连接有金属球,金属球与车架的上表面相接触,金属球的外侧设置有筒形固定架。\n[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报警装置可以充分利用汽车上的现有的GPS导航系统、蜂鸣器、闪光灯以及蓄电池等元件,使得本系统成本低廉,并能充分发挥汽车上现有设备的作用。并且可以实时报告事故车辆的地点和状态信息,使驾乘人员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援,有效降低汽车事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n附图说明\n[0012]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汽车事故自动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n[0013]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汽车事故自动报警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n[0014]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汽车事故自动报警装置中翻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n[0015] 图中,1.检测装置,2.信号处理装置,3.声光报警装置,4.位置检测装置,5.3G通信模块,11.翻车传感器,12.碰撞传感器,13.湿度传感器,14.烟雾传感器,21.第一单片机,22.滤波放大模块,31.扬声器,32.闪光灯,101.电源,102.固定电阻,103.滑动变阻器,104.开关,105.电流表,106.A/D转换模块,107.第二单片机,108.竖杆,109.金属球,\n110.固定架,111.车架。\n具体实施方式\n[001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n[0017] 本发明的一种汽车事故自动报警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相连的检测装置1和信号处理装置2,信号处理装置2分别连接有声光报警装置3、位置检测装置4和3G通信模块5,其中3G通信模块5采用华为EM660。\n[0018] 如图2所示,检测装置1包括分别与信号处理装置2相连的翻车传感器11、碰撞传感器12、湿度传感器13以及烟雾传感器14。\n[0019] 信号处理装置2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单片机21和滤波放大模块22,其中第一单片机21和滤波放大模块22的型号分别为STC89C52和TLC04。\n[0020] 声光报警装置3包括扬声器31和闪光灯32。\n[0021] 如图3所示,翻车传感器1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电源101、固定电阻102、滑动变阻器103、开关104、电流表105、A/D转换模块106和第二单片机107,开关104下方通过竖杆108连接有金属球109,金属球109与车架111的上表面相接触,金属球109的外侧设置有筒形固定架110。\n[0022] 其中A/D转换模块106的型号为ADC0809,第二单片机107的型号为AT89S52。\n[0023] 当汽车正常行驶时,金属球109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车架111的表面接触,金属球\n109通过竖杆108向开关104施加向下的拉力,使得开关104处于断开状态,翻车传感器11不工作。\n[0024] 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因意外情况出现倾斜,汽车的倾斜角度在不危险的范围为内时,金属球109会随着汽车的倾斜而在固定架110内运动,竖杆108随之运动,推动开关104的位置变化,但是开关104不闭合;而当汽车倾斜到危险角度,直至翻倒的过程中,金属球\n109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固定架110的开口方向移动,竖杆108随着移动,推动开关104闭合,此时翻车传感器11开始工作。\n[0025] 碰撞传感器12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检测汽车碰撞的强度信号。碰撞传感器12的原理与加速度传感器相同,一般由压电材料制造,当在特定方向上加上载荷后,会引起电荷的分布不均,通过测量电荷的大小来判断载荷的多少,进而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如果加速度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就说明是异常减速,即汽车发生了碰撞事故。\n[0026] 碰撞传感器12也可以采用惯性式机械开关结构或其他类型的碰撞传感器。\n[0027] 湿度传感器13用于判断事故车辆是否浸在水中。设置合理的湿度阈值,如果超过阈值,则认为事故汽车掉到水中,救援人员可提前做好落水人员及车辆的救援准备工作。\n[0028] 烟雾传感器14将空气中的烟雾浓度变量转换成有一定对应关系的电压信号输出。根据烟雾的浓度来判断事故车辆是否起火,以便救援时做好灭火准备。\n[0029] 信号处理装置2包括第一单片机21和滤波放大模块22。各种传感器产生信号经过第一单片机21的处理,再经滤波放大模块的处理后以合适的形式发送给声光报警装置3和位置检测装置4以及3G通信模块5。\n[0030] 声光报警装置3分别包括扬声器31和闪光灯32,扬声器31采用汽车上的蜂鸣器,当其接收到信号处理装置2的信号后,就会分别通过发出报警声音和闪烁光束来进行报警。\n[0031] 位置检测装置4用于定位事故地点,该装置主要使用的是车载GPS导航系统。根据存储的地图信息以及实时接收的卫星信息,确定当前车辆所在位置的具体、详细地理信息。\nGPS系统由卫星、监测站、主控制站、地面天线和信号接收器构成。作为用户,我们只需要购买信号接收机就可以使用。\n[0032] 3G通信模块5内插有与车主手机号同号的3G卡,卡内存储有相关的目标手机号码,如交通事故处理部门以及亲友等相关人员的电话号码。3G通信模块5将接收到的事故车位置、事故状态以及预先存储的文字信息以短信的形式发给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以示求救。\n[0033] 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的一种汽车事故自动报警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主动、准确、详细地将汽车事故信息及时发送出去的问题。并且充分利用汽车上的现有的GPS导航系统、蜂鸣器、闪光灯以及蓄电池等元件,使得本系统成本低廉,并能充分发挥汽车上现有设备的作用。并且可以实时报告事故车辆的地点和状态信息,使驾乘人员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援,有效降低汽车事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法律信息
- 2017-06-3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8B 21/02
专利号: ZL 201310178592.1
申请日: 2013.05.14
授权公告日: 2015.09.30
- 2015-09-30
- 2013-10-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8B 21/02
专利申请号: 201310178592.1
申请日: 2013.05.14
- 2013-09-0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09-03-23
| | |
2
| | 暂无 |
2013-05-14
| | |
3
| |
2012-01-25
|
2011-07-20
| | |
4
| | 暂无 |
2012-03-26
| | |
5
| | 暂无 |
1996-01-19
| | |
6
| | 暂无 |
2010-02-26
| | |
7
| |
2012-09-12
|
2012-05-25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