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粉丝类食品,其特征在于:它是以松茸鲜品、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加入制备粉丝类食品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制备而成;
其制备方法如下:
a、按重量配比称取松茸鲜品1~50份、马铃薯淀粉50~200份;
b、将松茸鲜品,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食品添加剂,混合制成面团;
c、熟化成型:将面团经粉丝机或手工加工成型为粉丝、粉皮、粉片或粉条;
其中所述的食品添加剂为明矾,添加量为0.05~5%w/w;或为大豆卵磷脂,添加量为
0.05~5w/w;或为大豆油、花生油、棕榈油、菜籽油或其它食用植物油脂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添加量为0.05~2.5w/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丝类食品,其特征在于:松茸鲜品与马铃薯淀粉的其重量配比为:
松茸鲜品10~30份、马铃薯淀粉70~1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丝类食品,其特征在于:松茸鲜品与马铃薯淀粉的其重量配比为:
松茸鲜品15~20份、马铃薯淀粉85份。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丝类食品的制备方法,它是由如下步骤完成:
a、按重量配比称取松茸鲜品1~50份、马铃薯淀粉50~200份;
b、将松茸鲜品,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食品添加剂,混合制成面团;
c、熟化成型:将面团经粉丝机或手工加工成型为粉丝、粉皮、粉片或粉条。
一种粉丝类食品及其制备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食用菌和植物淀粉为原料制备粉丝类食品,属于食品领域。\n背景技术\n[0002] 通常制备粉丝、粉皮、粉片或粉条等食品的原料有豆类、禾谷类、薯类和混合类几种,常用的有绿豆、蚕豆、玉米、高梁、红薯、马铃薯、木薯、魔芋、山芋、藕等植物的淀粉。上述植物淀粉虽被广泛采用,但是因其口味单一,不能满足大众对口感和营养越来越高的需求。\n[0003]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品,菌肉细嫩、质韧,菌体鲜香可口、清香四溢,适口性极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食用菌普遍含有的多糖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癌、抗癌、防治多种疾病的功能;所含的不饱脂肪酸能促进血脂代谢,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其细胞壁主要成分几丁质对肝脏具有解毒的功效;富含的多种维生素具有抗辐射和升高白细胞,延缓衰老的作用;食用菌还具有促进核糖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抗自由基活动,延长体外传代细胞分裂代数的能力等多种有益功能;是一种健康的绿色保健食品。\n[0004] 目前还没有以食用菌为原料制备粉丝、粉皮、粉片、粉条等食品的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报道,也没有将食用菌与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山芋淀粉、玉米淀粉等植物淀粉配伍制备粉丝类食品的相关报道。\n发明内容\n[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粉丝类食品,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还提供了该粉丝类食品的制备方法。\n[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丝类食品,它是含有以重量百分比为0.5~50%的食用菌、植物淀粉为原料,加入制备粉丝类食品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制备而成。本发明所述的粉丝类食品是粉丝、粉皮、粉片或粉条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食品还可以制备为其他任意形状的粉丝类食品,实质在于原料的选择,而产品的最终形状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n[0007] 本发明粉丝类食品所述的食用菌是松茸、香菇、白菌、羊肚菌、獐子菌、大球盖菇、鸡腿蘑、阿魏菇、姬松茸、真姬菇、金针菇、平菇、板菇、巴西蘑菇、双孢麦粒菌、双孢蘑菇、凤尾菇、蘑菇、草菇、猴头菇、牛肝菌、黑木耳、白灵菇、杏鲍菇、天麻、银耳、毛木耳、冬菇、双孢菇、鸡腿菇、天麻、冬虫夏草、北虫草、竹荪、灰树花、茶薪菇、红菇、大盖菇、长根菇、金蘑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可以使用食用菌鲜品、食用菌干品和食用菌提取物,优选食用菌鲜品;本发明粉丝类食品添加食用菌提取物仅可以增加食用菌清香气味,添加食用菌干品口感不如添加食用菌鲜品口感脆嫩;食用菌之间可以任意重量配比随意搭配,均不影响本发明粉丝类食品的口感气味与营养价值。\n[0008] 食用菌多口感爽滑脆嫩、鲜香可口、清香四溢,适口性极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食用菌普遍含有的多糖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癌、抗癌、防治多种疾病的功能;常期食用食用菌可以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保护肝脏,抗辐射,升高白细胞,延缓衰老的作用。\n[0009] 其中,松茸(学名松口蘑),属青纲菌,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松茸鲜品,形若伞状,色泽鲜明,菌盖褐色,菌柄白色,菌肉白嫩肥厚,质地细密;口感如鲍鱼,极润滑爽口,有浓郁的特殊香气;松茸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鲜品原粉或干品原粉加入制备本发明粉丝类食品保留了松茸的口感与香味。松茸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干品松茸中氨基酸含量高达11%,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7种,其它氨基酸9种。据报道:松茸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够保持水分,促进血液循环,且具有抗细菌、防癌、抗过敏、抗氧化和增强免疫的特性;松茸还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等功效。长期食用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n[0010] 牛肝菌、白菌、羊肚菌、獐子菌、鸡腿菇、大盖球菇、杨树菇、灰树花、姬松茸、盖囊菇、白背木耳、真姬菇、紫木耳、鸡纵等食用菌菌肉肥厚、脆嫩,口感香滑,营养丰富;香菇、猴头菇、银耳、松茸、双孢蘑菇、金针菇、茯苓、猪苓、草菇、彩绒革盖菌等食用菌含有的多糖、异种蛋白或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防癌、抗癌的功效。\n[0011] 将食用菌添加至粉丝类食品中可以改善粉丝类食品原有的口味单一、营养成分单一的问题,添加了食用菌的粉丝类食品口感香滑脆嫩并有极高的营养价值。\n[0012] 进一步地,所述的原料食用菌的重量百分比为0.5~35%。\n[0013]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原料食用菌的重量百分比为15%。\n[0014] 本发明粉丝类食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是常规使用的明矾(添加量约为\n0.05~5%w/w),也可以是大豆卵磷脂(添加量约为0.05~5%w/w),也可以是大豆油、花生油、棕搁油、菜籽油或其它食用植物油脂中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添加量约为0.05~2.5%w/w)。\n[0015] 本发明粉丝类食品,它是含有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n[0016] 食用菌1~50份、植物淀粉50~200份。\n[0017] 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n[0018] 食用菌1~50份、植物淀粉50~200份。\n[0019] 更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n[0020] 食用菌10~30份、植物淀粉70~120份。\n[0021] 更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n[0022] 食用菌15~20份、植物淀粉85份。\n[0023] 其中食用菌中优选松茸作为原料;所述的植物淀粉是红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葛根淀粉、魔芋淀粉、豌豆淀粉、绿豆淀粉、木薯淀粉、藕淀粉、蚕豆淀粉、高梁淀粉、山芋淀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植物淀粉之间可以以任意重量配比随意搭配,均不影响本发明粉丝类食品的口感与营养价值。\n[0024] 本发明提供的粉丝类食品,是以食用菌、植物淀粉为原料,加入常规食品添加剂制备而得的粉丝、粉皮、粉片或粉条中的任意一种。\n[0025] 进一步优选松茸、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本发明粉丝类食品,4kg松茸鲜品约可以凉晒得1kg松茸干品。\n[0026] 本发明粉丝类食品优选松茸鲜品为原料,其中松茸与马铃薯淀粉的重量配比为:\n松茸鲜品1~50份、马铃薯淀粉50~200份;\n[0027] 进一步地,松茸与马铃薯淀粉的重量配比为:松茸鲜品10~30份、马铃薯淀粉\n70~120份;\n[0028] 优选松茸与马铃薯淀粉的重量配比为:松茸鲜品15~20份、马铃薯淀粉85份。\n[0029]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粉丝类食品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n[0030] a、按重量配比称取食用菌1~50份、植物淀粉50~200份;\n[0031] b、将食用菌、植物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食品添加剂,混合制成面团;\n[0032] c、熟化成型:将面团经粉丝机或手工加工成型为粉丝、粉皮、粉片或粉条。\n[0033] 本发明粉丝类食品经水煮5~8分钟即可食用,也可以经开水浸泡后食用(即如方便粉丝类食品)。\n[0034] 本发明采用食用菌、植物淀粉制备的粉丝、粉皮、粉片、粉条,营养丰富、口感滑嫩细腻、清香爽口;其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为公众提供了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佳、对身体有益的粉丝类食品。\n[0035]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n[0036]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n具体实施方式\n[0037] 实施例1本发明粉丝的制备\n[0038] a、称取松茸0.1kg、马铃薯淀粉5kg、明矾0.01kg;\n[0039] b、将松茸、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明矾,混合制成面团;\n[0040]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丝。\n[0041] 实施例2本发明粉皮的制备\n[0042] a、称取松茸1kg、马铃薯淀粉1kg、明矾0.01kg;\n[0043] b、将松茸、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明矾,混合制成面团;\n[0044]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皮。\n[0045] 实施例3本发明粉条的制备\n[0046] a、称取松茸3kg、马铃薯淀粉7kg、大豆卵磷脂0.1kg;\n[0047] b、将松茸、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048]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条。\n[0049] 实施例4本发明粉片的制备\n[0050] a、称取松茸3kg、马铃薯淀粉12kg、明矾0.15kg;\n[0051] b、将松茸、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明矾,混合制成面团;\n[0052]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片\n[0053] 实施例5本发明粉条的制备\n[0054] a、称取松茸1kg、马铃薯淀粉12kg、大豆卵磷脂0.2kg;\n[0055] b、将松茸、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056]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条。\n[0057] 实施例6本发明粉丝的制备\n[0058] a、称取松茸3kg、马铃薯淀粉8.5kg、明矾0.15kg;\n[0059] b、将松茸、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明矾,混合制成面团;\n[0060] c、将面团经手工加工制成粉丝。\n[0061] 实施例7本发明粉丝的制备\n[0062] a、称取松茸1kg、马铃薯淀粉2kg、大豆卵磷脂0.01kg;\n[0063] b、将松茸、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064]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丝。\n[0065] 实施例8本发明粉片的制备\n[0066] a、称取松茸1kg、马铃薯淀粉200kg、大豆卵磷脂1kg;\n[0067] b、将松茸、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068] c、将面团经手工加工成粉片。\n[0069] 实施例9本发明粉丝的制备\n[0070] a、称取松茸1.5kg、马铃薯淀粉7kg、大豆卵磷脂0.02kg;\n[0071] b、将松茸、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072]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丝。\n[0073] 实施例10本发明粉皮的制备\n[0074] a、称取松茸1.5kg、马铃薯淀粉8.5kg、大豆卵磷脂0.02kg;\n[0075] b、将松茸、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076]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皮。\n[0077] 实施例11本发明粉丝的制备\n[0078] a、称取松茸1kg、马铃薯淀粉4kg、大豆卵磷脂0.01kg;\n[0079] b、将松茸、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080] c、将面团经手工加工成粉丝。\n[0081] 实施利12本发明粉丝的制备\n[0082] a、称取松茸干品0.05kg、马铃薯淀粉5kg、明矾0.01kg;\n[0083] b、将松茸干品、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明矾,混合制成面团;\n[0084]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丝。\n[0085] 实施例13本发明粉丝的制备\n[0086] a、称取松茸1.5kg、绿豆淀粉8.5kg、大豆卵磷脂0.02kg;\n[0087] b、将松茸、绿豆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088]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丝。\n[0089] 实施例14本发明粉片的制备\n[0090] a、称取松茸1kg、木薯淀粉200kg、大豆卵磷脂1kg;\n[0091] b、将松茸、木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092] c、将面团经手工加工成粉片。\n[0093] 实施例15本发明粉条的准备\n[0094] a、称取松茸1kg、马铃薯淀粉6kg、红薯淀粉6g、大豆卵磷脂0.2kg;\n[0095] b、将松茸、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096]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条。\n[0097] 实施利16本发明粉丝的制备\n[0098] a、称取松茸提取物0.5kg、马铃薯淀粉7kg、大豆卵磷脂0.02kg;\n[0099] b、将松茸提取物、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100]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丝。\n[0101] 实施例17本发明粉丝的制备\n[0102] a、称取松茸1kg、玉米淀粉4kg、大豆卵磷脂0.01kg;\n[0103] b、将松茸、玉米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104] c、将面团经手工加工成粉丝。\n[0105] 实施例18本发明粉丝的制备\n[0106] a、称取松茸1kg、藕淀粉4kg、大豆卵磷脂0.01kg;\n[0107] b、将松茸、藕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108] c、将面团经手工加工成粉丝。\n[0109] 实施例19本发明粉条的制备\n[0110] a、称取松茸1kg、马铃薯淀粉4kg、大豆油0.01kg;\n[0111] b、将松茸、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油,混合制成面团;\n[0112] c、将面团经手工加工成粉条。\n[0113] 实施例20本发明粉片的制备\n[0114] a、称取松茸1kg、藕淀粉4kg、花生油0.005、菜籽油0.005kg;\n[0115] b、将松茸、藕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花生油、菜籽油,混合制成面团;\n[0116] c、将面团经手工加工成粉片。\n[0117] 实施例21本发明粉丝的制备\n[0118] a、称取松茸1.5kg、绿豆淀粉8.5kg、花生油0.005、菜籽油0.005kg、大豆油\n0.005kg棕搁油0.005kg;\n[0119] b、将松茸、绿豆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棕搁油,混合制成面团;\n[0120]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丝。\n[0121] 实施例22本发明粉片的制备\n[0122] a、称取松茸1kg、红薯淀粉4kg、花生油0.005、菜籽油0.005kg;\n[0123] b、将松茸、红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花生油、菜籽油,混合制成面团;\n[0124] c、将面团经手工加工成粉片。\n[0125] 实施例23本发明粉条的制备\n[0126] a、称取香菇1kg、马铃薯淀粉4kg、大豆油0.01kg;\n[0127] b、将香菇、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油,混合制成面团;\n[0128] c、将面团经手工加工成粉条。\n[0129] 实施例24本发明粉条的准备\n[0130] a、称取金针菇1kg、马铃薯淀粉6kg、葛根淀粉6g、大豆卵磷脂0.2kg;\n[0131] b、将金针菇、马铃薯淀粉、葛根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132]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条。\n[0133] 实施例25本发明粉丝的制备\n[0134] a、称取松茸1.5kg、羊肚菌1.5kg、鸡腿蘑1.5kg、绿豆淀粉8.5kg、马铃薯淀粉\n10kg、红薯淀粉10g、大豆卵磷脂0.08kg;\n[0135] b、将松茸、羊肚菌、鸡腿蘑、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136]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丝。\n[0137] 实施例26本发明粉丝的制备\n[0138] a、称取松茸干品0.5kg、羊肚菌干品0.5kg、鸡腿蘑干品0.5kg、绿豆淀粉8.5kg、马铃薯淀粉10kg、红薯淀粉10g、大豆卵磷脂0.08kg;\n[0139] b、将松茸干品、羊肚菌干品、鸡腿蘑干品、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140]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丝。\n[0141] 实施例27本发明粉丝的制备\n[0142] a、称取松茸1.5kg、双孢蘑菇1.5kg、天麻1.5kg、藕淀粉8.5kg、马铃薯淀粉9kg、红薯淀粉8g、大豆油0.08kg;\n[0143] b、将松茸、双孢蘑菇、天麻、藕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油,混合制成面团;\n[0144]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丝。\n[0145] 实施例28本发明粉片的制备\n[0146] a、称取冬虫夏草1kg、魔芋淀粉200kg、大豆卵磷脂1kg;\n[0147] b、将冬虫夏草、魔芋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148] c、将面团经手工加工成粉片。\n[0149] 实施例29本发明粉皮的制备\n[0150] a、称取茶薪菇1kg、红菇1kg、马铃薯淀粉2kg、明矾0.01kg;\n[0151] b、将茶薪菇、红菇、马铃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明矾,混合制成面团;\n[0152]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皮。\n[0153] 实施例30本发明粉条的制备\n[0154] a、称取松茸3kg、草菇1kg、猴头菇1kg、牛肝菌1kg、马铃薯淀粉7kg、魔芋淀粉\n2kg、绿豆淀粉2kg、豌豆淀粉2kg、大豆卵磷脂0.2kg;\n[0155] b、将松茸、草菇、猴头菇、牛肝菌、马铃薯淀粉、魔芋淀粉、绿豆淀粉、豌豆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156]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条。\n[0157] 实施利31本发明粉条的准备\n[0158] a、称取松茸提取物0.6kg、马铃薯淀粉6kg、红薯淀粉6g、大豆卵磷脂0.2kg;\n[0159] b、将松茸提取物、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粉碎成细粉,加入大豆卵磷脂,混合制成面团;\n[0160] c、将面团经粉丝机加工成粉条。\n[0161] 实施例32本发明粉片的制备
法律信息
- 2018-04-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A23L 1/0522
专利号: ZL 200610020647.6
申请日: 2006.04.03
授权公告日: 2011.12.28
- 2011-12-28
- 2009-06-03
- 2007-10-10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2-01-30
|
2001-01-03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