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单车前踏板超载警报装置 |
申请号 | CN202221173267.7 | 申请日期 | 2022-05-16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2J3/12 | IPC分类号 | B;6;2;J;3;/;1;2;;;B;6;2;J;4;5;/;4;1;;;B;6;2;J;4;5;/;4;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申请人地址 | 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丰华路8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当前权利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发明人 | 唐春娟;康莉;胡秋波;刘嘉;王昶清 |
代理机构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亚莉 |
摘要
一种单车前踏板超载警报装置,包括设置在单车上且依次串联的压电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控制器、喇叭,压电传感器设置在单车的前踏板上,热释电传感器的滤光片朝向前踏板的上方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热释电传感器与压电传感器串联,该装置只有在人体开始站立或蹲在单车的前踏板上时,才会同时触发压电传感器和热释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和热释电传感器同时发出信号,使喇叭发出警报,提醒单车的使用人不要违规操作;而放上其他物体或者人们仅仅经过前踏板而未站立在前踏板上时,不会触发警报,也避免了警报声干扰没有违反规则的使用人。
1.一种单车前踏板超载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单车上且依次串联的压电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控制器、喇叭,压电传感器设置在单车的前踏板上,热释电传感器的滤光片朝向前踏板的上方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车前踏板超载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踏板上设置槽,压电传感器嵌套在槽内,压电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与前踏板的上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车前踏板超载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车上的前支架下部设置槽,槽内嵌套热释电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车前踏板超载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开口处罩盖有格栅或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车前踏板超载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车的前支架上部设置喇叭。
一种单车前踏板超载警报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车前踏板超载警报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交通工具这一领域内的技术演变反应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于古人来说,马车就是最佳的交通工具;200多年前,自行车问世并迅速成为风靡全球的交通工具;100多年前,第一辆现代汽车在德国问世,汽车成为现今社会人类最重要的代步工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汽车,甚至一家拥有几辆汽车,随着汽车的日渐增多,交通拥堵成为困扰居民出行的大问题。对于在城市里生活的人来说,城市的拥堵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麻烦;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开车出门成为一种煎熬。目前,各个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地铁的快速发展也为广大上班族提供了便利,设置的公交车专用车道,保证公共交通在上下班高峰期的畅通。但是不管地铁还是公交车站,都不可能到达每个人的上班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共享单车”这样的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受到了民众的青睐。\n[0003] 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出行工具,共享电动自行车已经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它们的出现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由于共享电动自行车价格较高,且共享电动自行车的监管人员比较少,个别市民就采用不正确的使用方式,无形中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虽然明文规定骑行共享电动自行车需一车一人,不允许超载,但还存在共享单车搭载多人的情况,特别是在学校和商圈等重点场所的周边道路,这种情况尤其严重。\n由于目前上市的电动车是单座,超载时通常是一个人蹲在前踏板上,鉴于此,我们设计一种前踏板超载警报装置,一旦出现前踏板搭载人的情况,警报装置上的小喇叭就会开启,提示共享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者遵守共享单车的使用规则。\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为避免上述单车前踏板载人的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车前踏板超载警报装置。\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单车前踏板超载警报装置,包括设置在单车上且依次串联的压电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控制器、喇叭,压电传感器设置在单车的前踏板上,热释电传感器的滤光片朝向前踏板的上方空间。\n[0006] 进一步的,所述前踏板上设置槽,压电传感器嵌套在槽内,压电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与前踏板的上表面平齐。\n[0007] 进一步的,所述单车上的前支架下部设置槽,槽内嵌套热释电传感器。\n[0008] 进一步的,所述槽的开口处罩盖有格栅或玻璃。\n[0009] 进一步的,所述单车的前支架上部设置喇叭。\n[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热释电传感器与压电传感器串联,该装置只有在人体开始站立或蹲在单车的前踏板上时,才会同时触发压电传感器和热释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和热释电传感器同时发出信号,使喇叭发出警报,提醒单车的使用人不要违规操作;而放上其他物体或者人们仅仅经过前踏板而未站立在前踏板上时,不会触发警报,也避免了警报声干扰没有违反规则的使用人。\n[0011]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n附图说明\n[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车前踏板超载警报装置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n[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车前踏板超载警报装置实施例的框图;\n[0014] 图3a为图1中热释电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n[0015] 图3b为图1中热释电传感器的另一形式的安装示意图。\n[0016] 【附图标记】\n[0017] 1‑压电传感器,2‑热释电传感器,3‑喇叭,4‑控制器,5‑格栅,6‑玻璃,7‑前支架,8‑前踏板。\n具体实施方式\n[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n[0019] 本实用新型一种单车前踏板超载警报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b所示,包括设置在单车上的压电传感器1、热释电传感器2、喇叭3。压电传感器1设置在单车的前踏板8上,前踏板8上开设有槽,压电传感器1嵌套在槽内,压电传感器1的敏感元件与前踏板8的上表面平齐,当前踏板8上站立有人或者放上物体,压电传感器1感受到压力并且达到一定的压力值时,发出电信号。当骑车人坐在单车的座椅上,双脚放置在前踏板上,骑车人的重心位于座椅上,双脚对压电传感器施加的压力不足以触发压电传感器。\n[0020] 热释电传感器2利用热释电效应,当人体进入热释电传感器监测范围时,因人体温度与环境温度有差别,热释电传感器监测范围内受到红外辐射而温度升高,产生ΔT,则有信号输出;若人体进入热释电传感器监测范围不动,则温度没有变化,热释电传感器也没有输出,所以这种传感器能检测人体或动物的活动。发热体均会发出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通过接收红外线感应温度的变化。当人体移动时,就会使环境温度发生变化,该传感器对人体的移动或运动敏感,对静置或移动很缓慢的人体不敏感,并且可以抗可见光和大部分红外线的干扰。上述热释电传感器为现有技术。\n[0021] 热释电传感器2设置在单车的前支架7下部,前支架7上设置有槽,槽内嵌套有热释电传感器2,热释电传感器的滤光片朝向前踏板上方的空间,用于接收此处的红外线。为了保护热释电传感器,该槽的开口处罩盖格栅5,格栅由多个隔板组成,两个隔板留有间隙;该槽的开口处也可罩盖玻璃6。格栅或玻璃在防止热释电传感器掉落并对其进行保护的同时,使得热释电传感器依然能够接收外界环境的红外线。当人体开始移动至前踏板上时,热释电传感器检测到该处的温度变化,发出电信号。\n[0022] 喇叭3设置在前支架7的上部,将压电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单车中的控制器4、喇叭依次串联。人体进入热释电传感器的监测区并位于前踏板上后,热释电传感器发出信号,同时,前踏板上的压电传感器感受到的压力并发出信号,控制器接收到热释电传感器和压电传感器的信号后,给喇叭发出信号,喇叭发出警报提醒单车的使用人。如果单纯在前踏板放置物品,即使物品很重,达到了压力值,可以触发压电传感器,但由于物品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变化不大,热释电传感器不会发出信号,也不会触发警报;如果人体只是经过前踏板,使用人正常踩在前踏板上,并未站立在前踏板上,压电传感器不会感受到压力,即使只有热释电传感器感受到温度变化,也不会触发警报。\n[0023] 在其他实施例中,热释电传感器2、喇叭3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单车的其他位置,例如,热释电传感器2可设置在座椅下方,保证滤光片朝向前踏板的上方空间;喇叭3可以设置在车把上。\n[0024] 尽管已经展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