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应急传令钟 |
申请号 | CN201520583201.9 | 申请日期 | 2015-08-05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8B9/00 | IPC分类号 | G;0;8;B;9;/;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杭州瑞欣电气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街街道盛中村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杭州瑞欣电气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杭州瑞欣电气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高盼;张德礼 |
代理机构 | 暂无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急传令钟,涉及信息传输设备领域,驾驶室发送主机包括第一供电模块、第一电源保护模块、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和第一保护通讯模块,第一保护通讯模块包括第一保护模块、第一隔离模块和第一CAN传输模块,第一保护模块、第一隔离模块和第一CAN传输模块耦合,集控室接收主机包括第二供电模块、第二电源保护模块、第二接收报警显示操作模块和第二保护通讯模块,机舱接收主机包括第三供电模块、第三电源保护模块、第三接收报警显示操作模块、第三延伸报警模块和第三保护通讯模块,第一CAN传输模块、第二CAN传输模块和第三CAN传输模块分别通过CAN总线耦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应急传令钟低成本的通信连接,同时抗干扰能力强,信号稳定。
一种应急传令钟\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传输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急传令钟。\n背景技术\n[0002] 应急传令钟又名应急车令,是一种用于轮船驾驶室与机舱收发主机转速命令及执行情况的装置。应急传令钟一般分为主控器和接收器,主控器多安装在驾驶室内,负责收发控制信息和接收反馈信息,接收器则多安装在集控室、机舱内,负责接收和回答主控器发出的命令,通过应急传令钟的配合,实现了对轮船的精确控制,保证了控制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尤其适合大型轮船使用。\n[0003] 但是,现有的应急传令钟在使用的时候,线路连接数量大,成本高,安装麻烦,经济性差,同时抗干扰能力弱,不能够保证传输的稳定性,一旦发生系统不稳定的现象,很容易导致驾驶室与机舱失联,引发安全事故。\n实用新型内容\n[0004]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急传令钟,以改善上述问题。\n[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急传令钟包括驾驶室发送主机和多个接收主机,多个接收主机包括集控室接收主机和机舱接收主机。\n[0006] 所述驾驶室发送主机包括第一供电模块、第一电源保护模块、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和第一保护通讯模块,所述第一电源保护模块和所述第一供电模块耦合,所述第一供电模块与所述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耦合,所述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与所述第一保护通讯模块耦合,所述第一保护通讯模块包括第一保护模块、第一隔离模块和第一CAN传输模块,所述第一保护模块、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和所述第一CAN传输模块耦合。\n[0007] 所述集控室接收主机包括第二供电模块、第二电源保护模块、第二接收报警显示操作模块和第二保护通讯模块,所述第二电源保护模块和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耦合,所述第二供电模块与所述第二接收报警显示操作模块耦合,所述第二接收报警显示操作模块与所述第二保护通讯模块耦合,所述第二保护通讯模块包括第二保护模块、第二隔离模块和第二CAN传输模块,所述第二保护模块、所述第二隔离模块和所述第二CAN传输模块耦合。\n[0008] 所述机舱接收主机包括第三供电模块、第三电源保护模块、第三接收报警显示操作模块、第三延伸报警模块和第三保护通讯模块,所述第三电源保护模块和所述第三供电模块耦合,所述第三供电模块与所述第三接收报警显示操作模块耦合,所述第三接收报警显示操作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三保护通讯模块和所述第三延伸报警模块耦合,所述第三保护通讯模块包括第三保护模块、第三隔离模块和第三CAN传输模块,所述第三保护模块、所述第三隔离模块和所述第三CAN传输模块耦合。\n[0009] 所述第一CAN传输模块、所述第二CAN传输模块和所述第三CAN传输模块分别通过CAN总线耦合。\n[0010] 以上所述的应急传令钟,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和所述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之间,所述第一保护模块包括电感、热敏电阻、恢复二极管、气体放电管和电容,所述第一隔离模块与所述电感耦合,所述电感与五个恢复二极管耦合,所述五个恢复二极管并联,所述五个恢复二极管依次与所述热敏电阻和所述气体放电管耦合,所述气体放电管接有地线,所述气体放电管与所述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耦合。\n[0011] 所述第一隔离模块与所述电容耦合,所述电容与热敏电阻并联,所述电容与所述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耦合,所述电容与所述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耦合之间设有地线。\n采用这种的保护模块设置在第一隔离模块和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之间,能够对隔离模块和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起到保护作用,保证驾驶室发送主机内的电路不会被破坏,保证通讯可靠。\n[0012] 以上所述的应急传令钟,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源保护模块包括过电流保护模块。过电流保护(Over Current Protection)模块就是当电流超过预定最大值时,使保护装置动作的一种保护方式。当流过被保护原件中的电流超过预先整定的某个数值时,保护装置启动,并用时限保证动作的选择性,使断路器跳闸或给出报警信号,通过过电流保护模块能够避免电源在恶劣的工作环境条件下,不稳定的电源造成过大的电流而将整个电路损坏甚至是烧毁。\n[0013] 以上所述的应急传令钟,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包括光耦隔离模块。光耦隔离就是采用光耦合器进行隔离。光耦合器的结构相当于把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封装在一起。光耦隔离电路使被隔离的两部分电路之间没有电的直接连接,通过光耦隔离模块能够低压的控制电路与外部高压电路之间的干扰。\n[0014]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急传令钟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急传令钟包括驾驶室发送主机、集控室接收主机和机舱接收主机,每个主机内均设有电源保护模块,避免电源不稳定,导致电路的损坏,同时,还在每个主机内设置保护模块、隔离模块和CAN传输模块,通过保护模块一方面能够有效屏蔽外界对电路的干扰,另一方面避免电路受损,通过隔离模块能够有效地将高压电源电路和低压控制电路隔开,减少电源电路对控制电路的干扰,保证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设置CAN传输模块,通过CAN传输模块的设置,能够实现多个主机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连接,CAN传输成本低、需要的线缆连接数少,同时信号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实现了驾驶室发送主机、集控室接收主机和机舱接收主机之间低成本的通信连接,同时抗干扰能力强,信号稳定。\n附图说明\n[0015]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n[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应急传令钟的结构示意图;\n[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应急传令钟的第一保护模块的电路图。\n[0018]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第一供电模块101,第一电源保护模块102,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103,第一保护通讯模块104,第一保护模块105,第一隔离模块106,第一CAN传输模块107,电感108,热敏电阻109,恢复二极管110,气体放电管\n111,电容112,第二供电模块201,第二电源保护模块202,第二接收报警显示操作模块203,第二保护通讯模块204,第二保护模块205,第二隔离模块206,第二CAN传输模块207,第三供电模块301,第三电源保护模块302,第三接收报警显示操作模块303,第三延伸报警模块\n304,第三保护通讯模块305,第三保护模块306,第三隔离模块307,第三CAN传输模块308。\n具体实施方式\n[0019] 现有的应急传令钟在使用的时候,线路连接数量大,成本高,安装麻烦,经济性差,同时抗干扰能力弱,不能够保证传输的稳定性,一旦发生系统不稳定的现象,很容易导致驾驶室与机舱失联,引发安全事故。\n[0020]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急传令钟来改善上述问题。\n[0021]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n[0022]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第三等均为区别示意,并不是限定。\n[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应急传令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传令钟包括驾驶室发送主机和多个接收主机,多个接收主机包括集控室接收主机和机舱接收主机。\n[0024] 驾驶室发送主机包括第一供电模块101、第一电源保护模块102、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103和第一保护通讯模块104,第一电源保护模块102和第一供电模块101耦合,第一供电模块101与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103耦合,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103与第一保护通讯模块104耦合,第一保护通讯模块104包括第一保护模块105、第一隔离模块106和第一CAN传输模块107,第一保护模块105、第一隔离模块106和第一CAN传输模块107耦合。\n[0025] 集控室接收主机包括第二供电模块201、第二电源保护模块202、第二接收报警显示操作模块203和第二保护通讯模块204,第二电源保护模块202和第二供电模块201耦合,第二供电模块201与第二接收报警显示操作模块203耦合,第二接收报警显示操作模块\n203与第二保护通讯模块204耦合,第二保护通讯模块204包括第二保护模块205、第二隔离模块206和第二CAN传输模块207,第二保护模块205、第二隔离模块206和第二CAN传输模块207耦合。\n[0026] 机舱接收主机包括第三供电模块301、第三电源保护模块302、第三接收报警显示操作模块303、第三延伸报警模块304和第三保护通讯模块305,第三电源保护模块302和第三供电模块301耦合,第三供电模块301与第三接收报警显示操作模块303耦合,第三接收报警显示操作模块303分别与第三保护通讯模块305和第三延伸报警模块304耦合,第三保护通讯模块305包括第三保护模块306、第三隔离模块307和第三CAN传输模块308,第三保护模块306、第三隔离模块307和第三CAN传输模块308耦合。\n[0027] 第一CAN传输模块107、第二CAN传输模块207和第三CAN传输模块308分别通过CAN总线耦合。\n[0028] 本实施例提供的应急传令钟包括驾驶室发送主机、集控室接收主机和机舱接收主机,每个主机内均设有电源保护模块,避免电源不稳定,导致电路的损坏,同时,还在每个主机内设置保护模块、隔离模块和CAN传输模块,通过保护模块一方面能够有效屏蔽外界对电路的干扰,另一方面避免电路受损,通过隔离模块能够有效地将高压电源电路和低压控制电路隔开,减少电源电路对控制电路的干扰,保证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设置CAN传输模块,通过CAN传输模块的设置,能够实现多个主机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连接,CAN传输成本低、需要的线缆连接数少,同时信号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实现了驾驶室发送主机、集控室接收主机和机舱接收主机之间低成本的通信连接,同时抗干扰能力强,信号稳定。\n[0029] 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简称,是由研发和生产汽车电子产品著称的德国BOSCH公司开发了的,并最终成为国际标准,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在北美和西欧,CAN总线协议已经成为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嵌入式工业控制局域网的标准总线,并且拥有以CAN为底层协议专为大型货车和重工机械车辆设计的J1939协议。近年来,其所具有的高可靠性和良好的错误检测能力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环境温度恶劣、电磁辐射强和振动大的工业环境。\n[0030] CAN控制器工作于多种方式,网络中的各节点都可根据总线访问优先权(取决于报文标识符)采用无损结构的逐位仲裁的方式竞争向总线发送数据,且CAN协议废除了站地址编码,而代之以对通信数据进行编码,这可使不同的节点同时接收到相同的数据,这些特点使得CAN总线构成的网络各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实时性强,并且容易构成冗余结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系统的灵活性。而利用RS-485只能构成主从式结构系统,通信方式也只能以主站轮询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较差。\n[003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应急传令钟的第一保护模块的电路图。如图\n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应急传令钟是在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应急传令钟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保护模块105设置在第一隔离模块106和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103之间,第一保护模块105包括电感108、热敏电阻109、恢复二极管110、气体放电管111和电容112,第一隔离模块106与电感108耦合,电感108与五个恢复二极管110耦合,五个恢复二极管110并联,五个恢复二极管110依次与热敏电阻109和气体放电管111耦合,气体放电管111接有地线,气体放电管111与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103耦合。\n[0032] 第一隔离模块106与电容112耦合,电容112与热敏电阻109并联,电容112与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103耦合,电容112与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103耦合之间设有地线。\n采用这种的保护模块设置在第一隔离模块106和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103之间,能够对第一隔离模块106和主机报警显示操作模块103起到保护作用,保证驾驶室发送主机内的电路不会被破坏,保证通讯可靠。第二保护模块205和第三保护模块306均采用相同的结构。\n[0033] 进一步地,第一电源保护模块102包括过电流保护模块。过电流保护(Over Current Protection)模块就是当电流超过预定最大值时,使保护装置动作的一种保护方式。当流过被保护原件中的电流超过预先整定的某个数值时,保护装置启动,并用时限保证动作的选择性,使断路器跳闸或给出报警信号,通过过电流保护模块能够避免电源在恶劣的工作环境条件下,不稳定的电源造成过大的电流而将整个电路损坏甚至是烧毁。第二电源保护模块202和第三电源保护模块302结构与第一电源保护模块102相同。\n[0034] 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离模块106、第二隔离模块206和第三隔离模块307均包括光耦隔离模块。光耦隔离就是采用光耦合器进行隔离。光耦合器的结构相当于把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封装在一起。光耦隔离电路使被隔离的两部分电路之间没有电的直接连接,通过光耦隔离模块能够低压的控制电路与外部高压电路之间的干扰。\n[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法律信息
- 2019-07-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8B 9/00
专利号: ZL 201520583201.9
申请日: 2015.08.05
授权公告日: 2015.12.09
- 2015-12-0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