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 |
申请号 | CN202123432035.7 | 申请日期 | 2021-12-2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 公开/公告号 |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60R9/10 | IPC分类号 | B;6;0;R;9;/;1;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宁波市鄞州海胜机械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振狮路323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宁波市鄞州海胜机械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宁波市鄞州海胜机械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李科 |
代理机构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暂无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属于自行车托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自行车托架不可多角度调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包括拖杆、连架、连杆、滑块、卡块、卡孔、拉拔组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防脱组件。当人们要开启后门时,人们需先将防脱组件取下,并将卡块从卡孔内移出,再将第一支撑杆从连架内拔出,使得连杆相对连架向下转动,当连杆相对连架向下旋转至一定角度后,第二支撑杆支撑连杆,如此,该自行车托架便不会阻挡车辆后门的开启或者关闭,从而方便人们开启或者关闭车辆的后门,方便人们使用。
1.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拖杆,所述拖杆上设有连架;
连杆,其一端与连架铰接,所述连杆内滑动穿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两端均设有卡块,所述连架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卡设对应卡块的卡孔,所述连杆内设有用于带动滑块移动的拉拔组件;
第一支撑杆,插设于连架内,所述连架内还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杆位于第二支撑杆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设有同一个防脱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组件包括一对折叠设置的防脱条,两个防脱条的其中一端通过连接条连接,两个防脱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防脱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的两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条的形状为U字形,连接条穿过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每个所述防脱条的另一端均设有弧形条,两个弧形条将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夹持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架内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滑块通过弹簧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固定杆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侧面上设有用于引导对应卡块定向滑动的滑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组件包括扶手,所述滑块与扶手之间铰接有曲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内设有与扶手铰接的铰杆,所述连杆的底部设有用于穿设扶手的活动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远离连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延伸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靠近延伸杆的一端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内嵌杆,所述内嵌杆的一端插入延伸杆内且与延伸杆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一端的两侧以及延伸杆远离连杆一端的两侧均设有支架。
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n技术领域\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托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n背景技术\n[0002] 如今汽车车载自行车架非常常见,人们用这个托架实现了自行车可以用汽车方便的携带,例如公开为一种方便转动的车载自行车托架,其包括一端固定在车后部的L形固定杆,所述L形固定杆另一端上部设有转动底座,所述转动底座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中部之间转动连接支撑梁一端,所述支撑梁另一端连接主体支座,所述主体支座包括两个倒T字形的支座板,所述主体支座的水平两端贯通固定有横杆,所述主体支座上部内转动连接有竖杆,所述横杆两端分别连接有两个轮座,所述竖杆上部设有两个固定钩,虽然上述方案的托架能够实现支撑自行车的作用,但上述托架在使用过程中,因手柄设置在支撑梁的端部,导致该托架不能再增设另一组轮座,另外,当人们将该车托与车尾连接在一起后,人们要开启车辆的尾门时,该尾门极有可能触碰到托架,导致车辆的尾门受损。\n发明内容\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方便使用的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包括:\n[0005] 拖杆,所述拖杆上设有连架;\n[0006] 连杆,其一端与连架铰接,所述连杆内滑动穿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两端均设有卡块,所述连架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卡设对应卡块的卡孔,所述连杆内设有用于带动滑块移动的拉拔组件;\n[0007] 第一支撑杆,插设于连架内,所述连接内还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杆位于第二支撑杆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设有同一个防脱组件。\n[0008] 在上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中,所述防脱组件包括一对折叠设置的防脱条,两个防脱条的其中一端通过连接条连接,两个防脱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防脱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的两端连接。\n[0009] 在上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中,所述防脱条的形状为U字形,连接条穿过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每个所述防脱条的另一端均设有弧形条,两个弧形条将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夹持住。\n[0010] 在上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中,所述连架内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滑块通过弹簧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固定杆铰接。\n[0011] 在上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中,所述连杆的侧面上设有用于引导对应卡块定向滑动的滑孔。\n[0012] 在上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中,所述拉拔组件包括扶手,所述滑块与扶手之间铰接有曲杆。\n[0013] 在上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中,所述连杆内设有与扶手铰接的铰杆,所述连杆的底部设有用于穿设扶手的活动孔。\n[0014] 在上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中,所述连杆远离连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延伸杆。\n[0015] 在上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中,所述连杆靠近延伸杆的一端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内嵌杆,所述内嵌杆的一端插入延伸杆内且与延伸杆可拆卸连接。\n[0016] 在上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中,所述连杆一端的两侧以及延伸杆远离连杆一端的两侧均设有支架。\n[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n[0018] 1、自行车托架在正常使用时,卡块卡入其中一个卡孔内,当需要调节拖杆与连杆的角度时,人们只需操控拉拔组件,使得滑块相对连杆移动,因卡块与滑块连接,使得卡块相对连杆移动,如此,卡块便可从卡孔内脱离出来,此后,人们便可将连杆相对连架转动,当连杆转动至预设角度后,卡块对准该角度对应的卡孔,此后,人们松开拉拔组件,使得卡块自动卡进该卡孔内,如此,便可完成该连杆角度的调整。\n[0019] 2、当人们要开启后门时,人们需先将防脱组件取下,并将卡块从卡孔内移出,再将第一支撑杆从连架内拔出,使得连杆相对连架向下转动,当连杆相对连架向下旋转至一定角度后,第二支撑杆支撑连杆,如此,该自行车托架便不会阻挡车辆后门的开启或者关闭,从而方便人们开启或者关闭车辆的后门,方便人们使用。\n[0020] 3、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卡块嵌进与第一支撑杆相邻的卡孔内,此时的第一支撑杆与连杆的底部接触,如此,便可进一步限制连杆相对连架转动,有效提高对连杆的支撑力。\n附图说明\n[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n[0022] 图2是连杆与连架的组合图。\n[0023] 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除连杆后的结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24]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n[0025]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自行车托架包括拖杆100、连架\n300、连杆200、滑块210、卡块211、卡孔310、拉拔组件400、第一支撑杆320、第二支撑杆330以及防脱组件500。\n[0026] 拖杆100上设有连架300,连杆200的一端与连架300铰接,所述连杆200内滑动穿设有滑块210,所述滑块210的两端均设有卡块211,所述连架300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卡设对应卡块211的卡孔310,所述连杆200内设有用于带动滑块210移动的拉拔组件400,在正常使用时,卡块211卡入其中一个卡孔310内,当需要调节拖杆100与连杆200的角度时,人们只需操控拉拔组件400,使得滑块210相对连杆200移动,因卡块211与滑块210连接,使得卡块211相对连杆200移动,如此,卡块211便可从卡孔310内脱离出来,此后,人们便可将连杆200相对连架300转动,当连杆200转动至预设角度后,卡块211对准该角度对应的卡孔310,此后,人们松开拉拔组件400,使得卡块211自动卡进该卡孔310内,如此,便可完成该连杆200角度的调整;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320插设于连架300内,所述连接内还设有第二支撑杆330,所述第一支撑杆320与第二支撑杆330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杆320位于第二支撑杆330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杆320的两端设有同一个防脱组件500,当人们要开启后门时,人们需先将防脱组件500取下,并将卡块211从卡孔310内移出,再将第一支撑杆320从连架300内拔出,使得连杆200相对连架300向下转动,当连杆200相对连架300向下旋转至一定角度后,第二支撑杆330支撑连杆200,如此,该自行车托架便不会阻挡车辆后门的开启或者关闭,从而方便人们开启或者关闭车辆的后门,方便人们使用,当人们要驾驶车辆行驶时,人们需要再次相对连架300向上旋转连杆200,并将卡块211重新卡进对应的卡孔310内,此后,人们需要将再将第一支撑杆320重新穿设于连架300,再将防脱组件500扣接在第一支撑杆320上,以使得人们驾驶车辆时,连杆200能够与连架300稳定连接在一起;其次,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卡块\n211嵌进与第一支撑杆320相邻的卡孔310内,此时的第一支撑杆320与连杆200的底部接触,如此,便可进一步限制连杆200相对连架300转动,有效提高对连杆200的支撑力。\n[0027] 防脱组件500包括一对折叠设置的防脱条510,两个防脱条510的其中一端通过连接条520连接,两个防脱条5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防脱条5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320的两端连接,防脱条510的形状为U字形,连接条520穿过第一支撑杆320的一端,每个所述防脱条510的另一端均设有弧形条530,两个弧形条530将第一支撑杆320的另一端夹持住,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320的一端设有用于卡设对应弧形条530的环槽(图中未标注),当人们将第一支撑杆320穿过连架300以及连杆200后,人们需要将两个弧形条530卡在环槽上,即,实现弧形条530将第一支撑杆320的一端夹持住,使得自行车托架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支撑杆320不会从连架300内掉落,确保第一支撑杆320与连架300稳定连接。\n[0028] 连架300内设有固定杆340,所述固定杆340与滑块210通过弹簧341连接,所述连杆\n200的一端与固定杆340铰接,连杆200的侧面上设有用于引导对应卡块211定向滑动的滑孔\n220,拉拔组件400包括扶手410,所述滑块210与扶手410之间铰接有曲杆420,连杆200内设有与扶手410铰接的铰杆230,所述连杆200的底部设有用于穿设扶手410的活动孔240,当人们要控制卡块211在滑孔220内移动时,人们只需将作用力作用扶手410上,因扶手410与连杆200通过铰杆230铰接,使得扶手410带动曲杆420以及滑块210移动,如此,便可带动卡块\n211相对滑孔220移动,即,实现卡块211从卡孔310内脱离出来,而在此过程中,弹簧341受力拉伸,当人们撤去作用在扶手410上的作用力时,弹簧341将弹力作用至滑块210上,使得滑块210带动卡块211复位,即,实现卡块211重新卡进对应的卡孔310内,与此同时,扶手410也复位。\n[0029] 连杆200远离连架30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延伸杆250,连杆200靠近延伸杆250的一端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内嵌杆260,所述内嵌杆260的一端插入延伸杆250内且与延伸杆250可拆卸连接,连杆200一端的两侧以及延伸杆250远离连杆200一端的两侧均设有支架270,安装时,人们需将内嵌杆260的一端插入连杆200内,并与连杆200螺纹连接,此后,将内嵌杆\n260的另一端插入延伸杆250内,并与延伸杆250螺纹连接,便完成连杆200与延伸杆250的连接。\n[0030]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n[0031]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n[0032]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n[0033]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