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水路开关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且具有一敞开端的容纳空间;
导流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中,包括呈凹槽状的本体部,以及位于所述本体部中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贯穿所述本体部,且所述第一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导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管上,所述第一导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导管内且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导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本体部中,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密封连接;
阀芯座,包括安装槽和位于所述安装槽底部的第一进水部和第二进水部,所述第一进水部上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第一进水孔洞,所述第二进水部上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第二进水孔洞;所述导流件位于所述第一进水部和所述第二进水部之间,所述安装槽的底部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导管的第一端的出水孔洞;
主控阀芯,设于所述阀芯座的所述安装槽中,所述主控阀芯用于控制所述安装槽中的所述第一进水孔洞与所述第二进水孔洞的开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开关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座与所述阀体及所述阀芯座的安装面呈中心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开关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流件朝向所述阀体的方向上,所述阀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呈减缩状,所述导流件的所述本体部呈减缩状,所述阀芯座的所述第一进水部和所述第二进水部相背的表面配合呈减缩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开关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管的第二端的开口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开关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导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管长度的二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开关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在所述阀体依次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开关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部上的所述第一进水孔洞上设有第一密封圈,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进水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进水部上的所述第二进水孔洞上设有第二密封圈,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进水口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开关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二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开关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开关切换阀还包括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固定连接,所述主控阀芯的控制端从所述压盖的通孔中伸出。
10.一种淋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水路开关切换阀;
上出水组件,通过第一出水管路与所述阀体上的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
下出水组件,通过第二出水管路与所述阀体上的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下出水组件包括水路开关阀。
水路开关切换阀与淋浴器\n技术领域\n[0001] 本公开涉及卫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路开关切换阀与淋浴器。\n背景技术\n[0002] 在目前的可浴缸出水的淋浴器系统中,通常包括一个浴缸出水龙头和头部淋浴花洒,以及控制出水的操作件。传统的操作件是分立的,浴缸出水龙头和头部淋浴花洒分别由一个独立的开关控制出水或者止水,控制起来比较麻烦,并且两个开关一起打开时,会出现逆流现象,使得浴缸出水龙头和头部淋浴花洒同时出水,造成误操作发生。\n[0003] 此外,控制出水的操作件包括预埋主题和主控装置,主控装置与预埋主体为固定方向安装,当预埋实际冷热水路进水与主控装置冷热进水不一致时,需拆除预埋主体,重新布置冷热进水水路,或须拆除主控装置,调整压力配合阀180度旋转,重新安装后才可实现水路纠正调整。\n[000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n实用新型内容\n[0005]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路开关切换阀与淋浴器,能够通过导流件产生的文丘里效应实现对出水方向的控制。\n[0006]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水路开关切换阀,该水路开关切换阀包括:\n[0007] 阀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且具有一敞开端的容纳空间;\n[0008] 导流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中,包括呈凹槽状的本体部,以及位于所述本体部中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贯穿所述本体部,且所述第一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导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管上,所述第一导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导管内且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导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本体部中,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密封连接;\n[0009] 阀芯座,包括安装槽和位于所述安装槽底部的第一进水部和第二进水部,所述第一进水部上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第一进水孔洞,所述第二进水部上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第二进水孔洞;所述导流件位于所述第一进水部和所述第二进水部之间,所述安装槽的底部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导管的第一端的出水孔洞;\n[0010] 主控阀芯,设于所述阀芯座的所述安装槽中,所述主控阀芯用于控制所述安装槽中的所述第一进水孔洞与所述第二进水孔洞的开合。\n[001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座与所述阀体及所述阀芯座的安装面呈中心对称。\n[0012]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导流件朝向所述阀体的方向上,所述阀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呈减缩状,所述导流件的所述本体部呈减缩状,所述阀芯座的所述第一进水部和所述第二进水部相背的表面配合呈减缩状。\n[0013]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管的第二端的开口平齐。\n[0014]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管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导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管长度的二分之一。\n[0015]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在所述阀体依次均匀分布。\n[0016]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部上的所述第一进水孔洞上设有第一密封圈,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进水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进水部上的所述第二进水孔洞上设有第二密封圈,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进水口密封连接。\n[0017]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二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n[0018]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水路开关切换阀还包括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固定连接,所述主控阀芯的控制端从所述压盖的通孔中伸出。\n[0019]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淋浴器,该淋浴器包括:\n[0020] 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水路开关切换阀;\n[0021] 上出水组件,通过第一出水管路与所述阀体上的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n[0022] 下出水组件,通过第二出水管路与所述阀体上的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下出水组件包括水路开关阀。\n[0023] 本公开提供的水路开关切换阀,阀体上设有四个过水水道,其中左右例如可为冷热进水通道,上下例如可为头部和浴缸出水通道;当主控阀芯控制安装槽中的第一进水孔洞和第二进水孔洞打开,水流通过第一进水孔洞和第二进水孔洞进入主控阀芯与安装槽之间腔体中;水流从腔体经安装槽的底部的出水孔洞流向导流件中,由导流件中的第二导管的第一端流向第二出水口;由于导流件产生的文丘里效应,第二出水口连接的水路打开时,在第一导管的第二端产生了负压,即第一导管的第二端相对第一端为负压,避免了水流从第一导管的第二端向第一端逆流;当第二出水口连接的水路关闭时,此时水流从第一导管的第二端向第一端流动,从阀体的第一出水口流出,实现出水方向的切换。\n[0024]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n附图说明\n[0025]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n[0026] 图1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暗装式淋浴器的示意图;\n[0027] 图2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暗装式淋浴器的水路示意图;\n[0028] 图3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水路开关切换阀的示意图;\n[0029] 图4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水路开关切换阀的主视图;\n[0030] 图5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水路开关切换阀的爆炸图;\n[0031] 图6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阀体的示意图;\n[0032] 图7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件的示意图;\n[0033] 图8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件的剖视图;\n[0034] 图9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阀芯座的示意图;\n[0035] 图10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阀芯座的截面图;\n[0036] 图11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阀芯座的截面图;\n[0037] 图12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水路开关切换阀的截面图;\n[0038] 图13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水路开关切换阀的截面图;\n[0039] 图14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暗装式淋浴器的下出水组件出水的示意图;\n[0040] 图15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下出水组件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n[0041] 图16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暗装式淋浴器的上出水组件出水的示意图;\n[0042] 图17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下出水组件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43]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n[0044]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n[0045]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n[0046]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水路开关切换阀10,如图1‑图13所示,该水路开关切换阀10包括:阀体110、导流件120、阀芯座130和主控阀芯140。阀体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进水口111和第二进水口112,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水口113和第二出水口114,以及连通第一进水口111、第二进水口112、第一出水口113和第二出水口114且具有一敞开端的容纳空间\n115;导流件120设于容纳空间115中,包括呈凹槽状的本体部123,以及位于本体部123中的第一导管121和第二导管122;第一导管121贯穿本体部123,且第一导管121的第一端1211与第一出水口113密封连接;第二导管122套设在第一导管121上,第一导管121的第二端1212位于第二导管122内且与第二出水口114连通;第二导管122的第一端1221位于本体部123中,第二端1222与第二出水口114密封连接;阀芯座130包括安装槽133和位于安装槽133底部的第一进水部131和第二进水部132,第一进水部131上设有连通安装槽133的第一进水孔洞1310,第二进水部132上设有连通安装槽133的第二进水孔洞1320;导流件120位于第一进水部131和第二进水部132之间,安装槽133的底部上形成有连通第二导管122的第一端1221的出水孔洞134;主控阀芯140设于阀芯座130的安装槽133中,主控阀芯140用于控制安装槽\n133中的第一进水孔洞1310与第二进水孔洞1320的开合。\n[0047] 本公开提供的水路开关切换阀10,阀体110上设有四个过水水道,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左右例如可为冷热进水通道,上下例如可为头部和浴缸出水通道;如图12所示,当主控阀芯140控制安装槽133中的第一进水孔洞1310和第二进水孔洞1320打开,水流通过第一进水孔洞1310和第二进水孔洞1320进入主控阀芯140与安装槽133之间腔体中;如图13所示,水流从腔体经安装槽133的底部的出水孔洞134流向导流件120中,由导流件120中的第二导管122的第一端1221流向第二出水口114;由于导流件120产生的文丘里效应,第二出水口114连接的水路打开时,在第一导管121的第二端1212产生了负压,即第一导管121的第二端1212相对第一端1211为负压,避免了水流从第一导管121的第二端1212向第一端1211逆流;当第二出水口114连接的水路关闭时,此时水流从第一导管121的第二端1212向第一端\n1211流动,从阀体110的第一出水口113流出,实现出水方向的切换。\n[0048]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阀芯座130与阀体110及阀芯座130的安装面呈中心对称。通过使阀芯座130与阀体110及阀芯座130的安装面呈中心对称,阀芯座130与阀体110装配时,阀芯座130的第一进水部131与阀体110的第一进水口111对应设置,阀芯座130的第二进水部132与阀体110的第二进水口112对应设置;或者,阀芯座130的第一进水部131与阀体\n110的第二进水口112对应设置,阀芯座130的第二进水部132与阀体110的第一进水口111对应设置;也就是说,阀芯座130可在阀体110中180°正反安装;导流件120独立安装于阀体110中,不受阀芯座130安装方式变化的影响。当阀体110的第一进水口111与第二进水口112其中一个为热水进水口,另一个为冷水进水口时,其冷热进水口连接可依据预埋实际冷热水路进水,来调整阀芯座130的安装方向,实现预埋阀体110安装后,在免拆预埋阀体110的情况下,即可实现水路纠正调整。\n[0049]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在导流件120朝向阀体110的方向上,如图6所示,阀体\n110的容纳空间115从敞开端向底部呈减缩状;如图7和图8所示,导流件120的本体部123呈减缩状;如图9和图10所示,阀芯座130的第一进水部131和第二进水部132相背的表面配合呈减缩状。通过上述设计,导流件120和阀芯座130与阀体110的密封采用了斜面密封面设置,有利于采用密封圈封堵过水孔时,避让相贯线,避免安装时密封圈与相贯线挤压割破影响密封,提高了导流件120和阀芯座130与阀体110之间水路连接处的密封性。\n[0050]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进水口111、第一出水口113、第二进水口112与第二出水口114在阀体110依次均匀分布,及第一进水口111、第一出水口113、第二进水口112与第二出水口114之间互呈90°夹角分布。当然,第一进水口111、第一出水口113、第二进水口112与第二出水口114也可在阀体110上非均匀分布,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n[0051] 其中,阀体110可采用金属材料形成,例如铜、铝、铁或其合金材料等;阀体110也可由非金属材料形成,例如塑料、陶瓷等;还可由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通过注塑工艺形成,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n[0052] 其中,如图6所示,阀体110可的第一进水口111、第一出水口113、第二进水口112与第二出水口114均设有凸出的连接端,连接端上均设有外螺纹,以便于与目标管路进行螺纹连接,提高了阀体110的适配性。当然,阀体110可的第一进水口111、第一出水口113、第二进水口112与第二出水口114可为通过卡接、热熔连接等方式与目标管路连接,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n[0053]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导流件120整体呈矩形,两端为与阀体110配合安装的斜面,两侧位于阀芯座130的第一进水部131和第二进水部132之间;第一导管\n121的直径小于第二导管122,第一导管121贯穿两端的斜面使两端开口露出。第二导管122的第一端1221位于导流件120的凹槽中,以使阀芯座130的出水孔洞134流出的水流能够通过凹槽从第二导管122的第一端1221进入第二导管122中,水路从第一导管121与第二导管\n122之间的流道流向第二导管122的第二端1222,从而从阀体110的第二出水口114流出。\n[0054] 其中,如图8所示,导流件120在第一导管121的第一端1211与第一出水口11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第二导管122的第二端1222与第二出水口114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以实现与阀体110第一出水口113和第二出水口114的密封连接。由于导流件120与阀体110的密封面为斜面,能够避免安装时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与相贯线挤压割破影响密封,提高了导流件120与阀体110之间水路连接处的密封性。\n[0055] 其中,第一导管121的第二端1212与第二导管122的第二端1222的开口平齐,以使第一导管121的第二端1212通过文丘里效应产生足够的负压。当然,第一导管121的第二端\n1212也可与第二导管122的第二端1222具有一定的距离,即第一导管121的第二端1212位于第二导管122的中间区域,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n[0056] 其中,第二导管122的长度小于第一导管121的长度,大于第一导管121长度的二分之一。通过使第二导管122的长度大于第一导管121长度的二分之一,能够使流出第二导管\n122的第二端1222的水流具有足够的流速,以使水流尽可能的趋近于层流,从而进一步增强文丘里效应在第一导管121的第二端1212产生的负压。\n[0057]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阀芯座130包括形成安装槽133的筒状侧壁部,和位于安装槽133下方的第一进水部131和第二进水部132;如图10所示,第一进水部131上设有连通安装槽133的第一进水孔洞1310,第二进水部132上设有连通安装槽133的第二进水孔洞1320;如图11所示,安装槽133的底部上形成有连通第二导管122的第一端1221的出水孔洞134。\n[0058] 其中,如图12所示,在打开主控阀芯140通过第一进水孔洞1310和第二进水孔洞\n1320进水时,水流流至安装槽133的底部腔体中;如图13所示,第一进水孔洞1310和第二进水孔洞1320通过腔体连通出水孔洞134,水流通过出水孔洞134流向导流件120中,即通过主控阀芯140实现水路的开合。其中,出水孔洞134可设置两个、三个或更多个,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n[0059] 其中,如图10所示,第一进水部131上的第一进水孔洞1310上设有第一密封圈\n1311,通过第一密封圈1311与第一进水口111密封连接;第二进水部132上的第二进水孔洞\n1320上设有第二密封圈1321,通过第二密封圈1321与第二进水口112密封连接。由于第一进水部131和第二进水部132与阀体110的密封面为斜面,能够避免安装时第一密封圈1311和第二密封圈1321与相贯线挤压割破影响密封,提高了阀芯座130与阀体110之间水路连接处的密封性。\n[0060]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水路开关切换阀10还包括压盖150,主控阀芯140设于阀芯座130的安装槽133中,压盖150与安装槽133的开口固定连接,主控阀芯\n140的控制端从压盖150的通孔中伸出。\n[0061] 其中,如图9所示,阀芯座130的安装槽133的开口上设有外螺纹,主控阀芯140安装与安装槽133中后,通过压盖150与阀芯座130的开口螺纹连接,实现对主控阀芯140的固定安装;压盖150与阀芯座130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切换阀的安装、拆卸和维修。当然,压盖150还可与安装槽133的开口过盈配合扣设在阀芯座130的,或者与安装槽133的开口卡接、粘接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n[0062]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淋浴器,如图1、图2、图14和图16所示,该淋浴器包括:上述水路开关切换阀10、上出水组件30和下出水组件40。上出水组件30通过第一出水管路53与阀体110上的第一出水口113连接,下出水组件40通过第二出水管路54与阀体110上的第二出水口114连接,下出水组件40包括水路开关阀410。\n[0063] 本公开的提供的淋浴器,各管路和水路开关切换阀10可实现暗装。如图1和图2所示,水路开关切换阀10左侧的第一进水管路51例如可为热进水通道,右侧的第二进水管路\n52例如可为冷进水通道,上方的第一出水管路53可为下例如可为头部花洒的出水通道,下方的第二出水管路54例如可为浴缸的出水通道。如图15所示,在下出水组件40的水路开关阀410打开时,如图12所示,当主控阀芯140控制安装槽133中的第一进水孔洞1310和第二进水孔洞1320打开,水流通过第一进水孔洞1310和第二进水孔洞1320进入主控阀芯140与安装槽133之间腔体中;如图13所示,水流从腔体经安装槽133的底部的出水孔洞134流向导流件120中,由导流件120中的第二导管122的第一端1221流向第二出水口114;由于导流件120产生的文丘里效应,第二出水口114连接的水路打开时,在第一导管121的第二端1212产生了负压,即第一导管121的第二端1212相对第一端为负压,避免了水流从第一导管121的第二端1212向第一端逆流;此时,如图14所示所示,淋浴器处于下出水状态。如图17所示,在出水组件的水路开关阀410关闭时,水流通过逆流流向上出水组件30;此时,如图16所示,淋浴器处于上出水状态。通过控制下出水组件40的水路开关阀410,即可实现淋浴器出水方向的切换。\n[0064] 其中,主控阀芯140的控制端上设有控制手柄20,例如通过提拉控制手柄20可打开安装槽133底部的第一进水孔洞1310和第二进水孔洞1320,从而使第一进水孔洞1310和第二进水孔洞1320的进水流向出水孔洞134;通过左右转动控制手柄20,可控制出水温度;当控制手柄20左侧的第一进水管路51的进水为热水,右侧的第二进水管路52为冷水,通过向左侧转动控制手柄20时第一进水孔洞1310的开口变大,第二进水孔洞1320的开口变小,从而提升出水温度;若控制手柄20转动至左侧极限位置,则第一进水孔洞1310的开口完全打开,第二进水孔洞1320的完全关闭,即出水管路流出的为第一管路的热水。相反,通过向右侧转动控制手柄20时第二进水孔洞1320的开口变大,第一进水孔洞1310的开口变小,从而降低出水温度;若控制手柄20转动至右侧极限位置,则第二进水孔洞1320的开口完全打开,第一进水孔洞1310的完全关闭,即出水管路流出的为第二管路的冷水。\n[0065]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7所示,下出水组件40的水路开关阀410包括提拉杆和封堵盖,封堵盖固定设置在提拉杆上,随着提拉杆的上下移动带动封堵盖同步移动。如图15所示,当提拉杆位于按压位置,封堵盖向下移动打开管路;如图17所示,当提拉杆位于提拉位置,封堵盖向上移动封堵管路,从而实现对出水的开关。当然,还可设置其他开关阀,例如旋转式开关阀,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凡是能够实现水路开合的开关阀,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n[0066]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