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齿轮热套定位工装及其所应用的发动机总成及汽车 |
申请号 | CN201210124009.4 | 申请日期 | 2012-04-25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5469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IPC分类号 | B;2;3;P;1;9;/;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湖西南路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魏顺冬;付艳丽;庞进军;于洋;彭升平;郭明;左洋 |
代理机构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百令;刘大玲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齿轮热套定位工装,该热套定位工装与曲轴连接,其包括上盖以及可与上盖固定连接以形成曲轴轴颈配合孔的下盖,上盖一侧端面具有与曲轴上的台肩配合的台肩抵靠上端面以及与齿轮抵接的齿轮抵靠上端面,下盖一侧端面具有与台肩配合的台肩抵靠下端面以及与齿轮抵接的齿轮抵靠下端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齿轮热套定位工装的发动机总成以及具有该发动机总成的汽车。本发明提供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通过设置上盖和下盖,将齿轮抵接于分别设置于上盖和下盖上的齿轮抵靠上端面和齿轮抵靠下端面,减小了工人通过肉眼观察的方式实现齿轮定位所导致的定位误差,从而提高了齿轮热套于曲轴上时的定位精度。
1.一种齿轮热套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该热套定位工装与曲轴(1)连接,其包括上盖(3)以及可与所述上盖(3)固定连接以形成曲轴轴颈配合孔的下盖(4),所述上盖(3)一侧端面具有与所述曲轴(1)上的台肩(11)轴向配合的台肩抵靠上端面(31)以及与齿轮(2)抵接的齿轮抵靠上端面(32),所述下盖(4)一侧端面具有与所述台肩(11)轴向配合的台肩抵靠下端面(41)以及与所述齿轮(2)抵接的齿轮抵靠下端面(42);所述上盖(3)上具有所述台肩抵靠上端面(31)的一侧设置有沿所述曲轴(1)的轴向延伸的上凸缘,所述上凸缘的端面形成所述齿轮抵靠上端面(32),且所述上凸缘的内径大于所述台肩(11)的外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4)上具有所述台肩抵靠下端面(41)的一侧设置有沿所述曲轴(1)的轴向延伸的下凸缘,所述下凸缘的端面形成所述齿轮抵靠下端面(42),且所述下凸缘的内径与所述上凸缘的内径相等。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与所述下盖(4)通过固定螺栓和定位销连接,所述定位销和所述固定螺栓至少为两组。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和所述定位销均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固定螺栓和两组所述定位销呈对角线布置。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为内六角螺栓(5)。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为圆柱定位销(6)。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的外表面为圆柱面。
8.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曲轴(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曲轴(1)连接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所述齿轮热套定位工装为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
9.一种汽车,包括车架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总成为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总成。
齿轮热套定位工装及其所应用的发动机总成及汽车\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齿轮热套定位工装。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齿轮热套定位工装的发动机总成。\n背景技术\n[0002] 发动机总成作为工程机械中较为核心的动力部件,其安装精度直接决定了发动机工作时的可靠性,随着工程机械的应用不断拓展,发动机总成中零部件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n[0003] 在发动机总成中,曲轴上通常通过热套的方式连接有附件齿轮,以机油泵驱动齿轮为例,具体操作时,将加热后的机油泵驱动齿轮套在曲轴轴颈上,在常温下进行冷却,即可保证机油泵驱动齿轮在曲轴上的固定。为了保证机油泵驱动齿轮在曲轴上准确定位,一般在曲轴上的对应位置处加工台肩,而所需热套的机油泵驱动齿轮的端面则与该台肩的边缘对齐,以此确保机油泵驱动齿轮的位置准确度。\n[0004] 目前,机油泵驱动齿轮的定位主要由人工完成,其与曲轴上的台肩的位置确定则主要通过肉眼实现。显然,这一技术对工人的经验要求较高,一旦工人经验不足,将大大降低机油泵驱动齿轮的定位精度,较难满足其圆跳度、平面度等精度要求,最终导致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较低。\n[0005] 因此,如何提高齿轮热套于曲轴上时的定位精度,已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n发明内容\n[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齿轮热套定位工装,该工装可提高齿轮热套于曲轴上时的定位精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齿轮热套定位工装的发动机总成以及具有该发动机总成的汽车。\n[0007]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n[0008] 一种齿轮热套定位工装,该热套定位工装与曲轴连接,其包括上盖以及可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以形成曲轴轴颈配合孔的下盖,所述上盖一侧端面具有与所述曲轴上的台肩配合的台肩抵靠上端面以及与齿轮抵接的齿轮抵靠上端面,所述下盖一侧端面具有与所述台肩配合的台肩抵靠下端面以及与所述齿轮抵接的齿轮抵靠下端面。\n[0009] 优选地,所述上盖上具有所述台肩抵靠上端面的一侧设置有沿所述曲轴的轴向延伸的上凸缘,所述上凸缘的端面形成所述齿轮抵靠上端面,且所述上凸缘的内径大于所述台肩的外径。\n[0010] 优选地,所述下盖上具有所述台肩抵靠下端面的一侧设置有沿所述曲轴的轴向延伸的下凸缘,所述下凸缘的端面形成所述齿轮抵靠下端面,且所述下凸缘的内径与所述上凸缘的内径相等。\n[0011] 优选地,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通过固定螺栓和定位销连接,所述定位销和所述固定螺栓至少为两组。\n[0012] 优选地,所述固定螺栓和所述定位销均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固定螺栓和两组所述定位销呈对角线布置。\n[0013] 优选地,所述固定螺栓为内六角螺栓。\n[0014] 优选地,所述定位销为圆柱定位销。\n[0015] 优选地,所述上盖的外表面为圆柱面。\n[001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包括上盖以及下盖,上盖与下盖固定连接后可形成曲轴轴颈配合孔,上盖一侧端面具有与曲轴上的台肩配合的台肩抵靠上端面以及与齿轮抵接的齿轮抵靠上端面,下盖一侧端面具有与台肩配合的台肩抵靠下端面以及与齿轮抵接的齿轮抵靠下端面。使用该工装时,首先将上盖和下盖固定连接,使得台肩抵靠上端面和台肩抵靠下端面与曲轴上的台肩配合,然后将加热后的齿轮套到台肩上,同时将齿轮与齿轮抵靠上端面和齿轮抵靠下端面抵接,从而完成齿轮的定位。\n[0017] 从上述描述可知,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发明提供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通过设置上盖和下盖,将齿轮抵接于分别设置于上盖和下盖上的齿轮抵靠上端面和齿轮抵靠下端面,减小了工人通过肉眼观察的方式实现齿轮定位所导致的定位误差,从而提高了齿轮热套于曲轴上时的定位精度。\n[0018]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总成,该发动机总成包括曲轴,还包括与所述曲轴连接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所述齿轮热套定位工装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由于上述齿轮热套定位工装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齿轮热套定位工装的发动机总成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n[0019] 为了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架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发动机总成,所述发动机总成为上述发动机总成。由于上述发动机总成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发动机总成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n附图说明\n[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n[002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的安装位置示意图;\n[002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n[0023] 图3为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n[0024]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n[0025] 图5为图4的仰视结构示意图;\n[0026]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n[0027] 其中,图1-6中:\n[0028] 曲轴1、台肩11、齿轮2、上盖3、台肩抵靠上端面31、齿轮抵靠上端面32、下盖4、台肩抵靠下端面41、齿轮抵靠下端面42、内六角螺栓5、圆柱定位销6。\n具体实施方式\n[0029]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齿轮热套定位工装,该工装可提高齿轮热套于曲轴上时的定位精度。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齿轮热套定位工装的发动机总成以及具有该发动机总成的汽车。\n[0030]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n[0031]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与曲轴1的轴颈连接,其包括上盖3以及下盖4,上盖3与下盖4固定连接后可形成曲轴轴颈配合孔,即上盖3和下盖4的内径均与曲轴1的轴颈大小相等。上盖3一侧端面具有与曲轴1上的台肩11配合的台肩抵靠上端面31以及与齿轮2抵接的齿轮抵靠上端面32,下盖4一侧端面具有与台肩11配合的台肩抵靠下端面41以及与齿轮2抵接的齿轮抵靠下端面42。上盖3与下盖4可通过铆钉或其他连接件连接,只要保证台肩抵靠上端面31与台肩抵靠下端面41位于同一平面内,齿轮抵靠上端面32与齿轮抵靠下端面42位于同一平面内即可。具体实施时,可将台肩抵靠上端面31、齿轮抵靠上端面32、台肩抵靠下端面41和齿轮抵靠下端面42均设置于同一平面内。\n[0032] 使用上述工装时,首先将上盖3和下盖4固定连接至曲轴1轴颈上,使得台肩抵靠上端面31和台肩抵靠下端面41与曲轴1上的台肩11配合,然后将加热后的齿轮2套到台肩11上,同时将齿轮2与齿轮抵靠上端面32和齿轮抵靠下端面42抵接,从而完成齿轮2的定位。\n[0033] 从上述描述可知,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发明提供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通过设置上盖3和下盖4,将齿轮2抵接于分别设置于上盖3和下盖4上的齿轮抵靠上端面32和齿轮抵靠下端面42,减小了工人通过肉眼观察的方式实现齿轮2的定位所导致的定位误差,从而提高了齿轮2热套于曲轴1上时的定位精度。\n[0034]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上盖3上具有台肩抵靠上端面31的一侧设置有沿曲轴1的轴向延伸的上凸缘,此上凸缘的端面形成齿轮抵靠上端面32,且上凸缘的内径大于台肩11的外径。如此,齿轮抵靠上端面32即位于台肩抵靠上端面31的外侧,齿轮2在定位过程中仅与齿轮抵靠上端面32配合,从而避免齿轮抵靠上端面32与台肩抵靠上端面31之间存在平面度误差时,所导致的齿轮2定位不准,以此进一步提高齿轮2在热套至曲轴1上时的定位精度。\n[0035]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也可在下盖4上具有台肩抵靠下端面41的一侧设置沿曲轴1的轴向延伸的下凸缘,此下凸缘的端面形成齿轮抵靠下端面42,且下凸缘的内径与上凸缘的内径相等。此时,通过上凸缘和下凸缘的共同作用,不仅可以提高齿轮2的定位精度,还可使该定位工装的中心基本位于曲轴1的中心处,避免仅设置上凸缘时出现定位工装偏心的情况,进而避免此情况对齿轮2的定位精度产生的负面影响。\n[0036]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上盖3和下盖4还可通过固定螺栓和定位销同时实现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该固定螺栓和定位销均至少为两组,以保证上盖3的两端与下盖4的两端均可靠连接。具体地,在上盖3和下盖4的连接面上均开设销孔,且上盖3上还开设光孔,下盖\n4上则开设与该光孔对应的螺纹孔。结合曲轴1轴颈的尺寸,本发明实施例将固定螺栓和定位销均设置为两组,且两组固定螺栓的中心连线平行于两组定位销的中心连线。\n[0037] 为了更显著地提高齿轮2的定位精度,本发明实施例将上述两组固定螺栓和上述两组定位销以对角线的形式布置,进而平衡固定螺栓和定位销施加于上盖3和下盖4的力,提高该定位工装的工作可靠性。\n[0038] 结合工程实际需要,本发明实施例将固定螺栓设置为内六角螺栓5,以便于上盖3和下盖4的快速拆装。进一步地,还可将定位销设置为圆柱定位销6,以保证台肩抵靠上端面\n31与台肩抵靠下端面41以及齿轮抵靠上端面32与齿轮抵靠下端面42的平面度。\n[0039] 通常,为了保证上盖3与下盖4的连接,需要在上盖3或下盖4上加工一水平面,固定螺栓和定位销均通过该水平面向上盖3和下盖4施加作用力,因此可将上盖3或者下盖4的外表面设置为椭圆状,以此形成所需的水平面。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鉴于定位操作的方便性考虑,将该水平面设置于上盖3上,使得固定螺栓和定位销均沿竖直方向向下进入上盖3和下盖4上相应的孔内。更优选地,可将上盖3的外表面设置为圆柱面,且该圆柱面的边缘为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切面,以此保证上盖3和下盖4通过固定螺栓和定位销可靠连接。\n[0040] 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总成包括曲轴1以及与曲轴1连接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该齿轮热套定位工装为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由于上述齿轮热套定位工装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齿轮热套定位工装的发动机总成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作详细介绍。\n[0041]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包括车架以及设置于车架上的发动机总成,该发动机总成为上述发动机总成。由于上述发动机总成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发动机总成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作详细介绍。\n[0042]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齿轮热套定位工装及其所应用的发动机总成及汽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法律信息
- 2016-11-30
- 2013-11-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16B 21/06
专利申请号: 201210124009.4
申请日: 2012.04.25
- 2013-10-30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08-12-08
| | |
2
| | 暂无 |
2012-04-25
| | |
3
| | 暂无 |
2007-02-12
| | |
4
| | 暂无 |
2009-05-26
| | |
5
| | 暂无 |
2011-07-21
| | |
6
| |
2007-05-09
|
2006-10-27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