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触控面板的手势侦测方法 |
申请号 | CN200910177663.X | 申请日期 | 2009-09-30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3684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G06F3/0488 | IPC分类号 | G;0;6;F;3;/;0;4;8;8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万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万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万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叶恒铭;陈亦达 |
代理机构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触控面板的手势侦测方法,运用手指依序触碰到触控面板的跳跃式触碰并停留一时间,来作为触控面板的手势侦测模式的依据。接着,再依据最后侦测到的单点或多点触碰的触碰结果,亦即,侦测到的触碰点的移动轨迹来作为手势判断的依据,进而产生并传送手势指令。
1.一种触控面板的手势侦测方法,运用于侦测单一触碰点之一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侦测到一第一物件于一第一触碰坐标的一第一击;
侦测到一第二物件于一第二触碰坐标的一第二击;
当该第一击与该第二击为跳跃点击,且该第二物件于该第二击后静止于该第二触碰坐标超过一停留时间时,进入一手势侦测模式;
当侦测到该第二物件由该第二触碰坐标移动后,于一预设时间内,侦测该第二物件的一移动轨迹;及
该移动轨迹,决定一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当侦测该第二对象于该第二击后静止于该第二触碰坐标超过一最大停留时间时,离开该手势侦测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依据该移动轨迹,决定该手势的步骤更包含以下步骤:比对该些移动轨迹与一数据库所储存的多个预设移动轨迹,以决定该手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移动轨迹选自以下轨迹的组合:一第一方向、一第一反方向、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一反方向由一等分线将该触控面板的二维空间切割为两方向向度;其中对应于该移动轨迹的该手势为:第一方向轨迹,放大手势、第一反方向轨迹,缩小手势、顺时针旋转轨迹,画面顺时针旋转手势、逆时针旋转轨迹,画面逆时针旋转手势;该等分线选自以下组合其中之一:一水平线,且该第一方向轨迹为趋势向上轨迹,该第一反方向轨迹为趋势向下轨迹;一水平线,且该第一方向轨迹为趋势向下轨迹,该第一反方向轨迹为趋势向上轨迹;一垂直线,且该第一方向轨迹为趋势向左轨迹,该第一反方向轨迹为趋势向右轨迹;一垂直线,且该第一方向轨迹为趋势向右轨迹,该第一反方向轨迹为趋势向左轨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应于该移动轨迹的该手势选自:
向上轨迹,向上移动手势;
向下轨迹,向下移动手势;
向左轨迹,上一个手势;
向右轨迹,返回手势;
向左上轨迹,删除手势;
向左下轨迹,复原手势;
向右上轨迹,复制手势;
向右下轨迹,贴上手势;
逆时针旋转轨迹,重做手势;
顺时针旋转轨迹,复原手势;
不等长打勾轨迹,核对手势;
等长打勾轨迹,插入手势;
三角形轨迹,插入手势;
来回移动轨迹,删除内容手势;
一次螺旋轨迹,剪下手势;
二次螺旋轨迹,复制手势;
倒勾轨迹,贴上且插入手势;
画圆轨迹,自行定义手势;
画双圆轨迹,贴上手势;及
星形轨迹,行动选项手势。
6.一种触控面板的手势侦测方法,运用于侦测单一触碰点之一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侦测到一第一物件于一第一触碰坐标的一第一击;
侦测到一第二物件于一第二触碰坐标的一第二击;
当该第一击与该第二击为跳跃点击,进入一手势侦测模式;
当侦测到该第二物件由该第二触碰坐标移动后,于一预设时间内,侦测该第二物件的一移动轨迹;及
该移动轨迹,决定一手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移动轨迹选自以下轨迹的组合:一第一方向、一第一反方向、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一反方向由一等分线将该触控面板的二维空间切割为两方向向度;其中对应于该移动轨迹的该手势为:第一方向轨迹,放大手势、第一反方向轨迹,缩小手势、顺时针旋转轨迹,画面顺时针旋转手势、逆时针旋转轨迹,画面逆时针旋转手势;该等分线选自以下组合其中之一:一水平线,且该第一方向轨迹为趋势向上轨迹,该第一反方向轨迹为趋势向下轨迹;一水平线,且该第一方向轨迹为趋势向下轨迹,该第一反方向轨迹为趋势向上轨迹;一垂直线,且该第一方向轨迹为趋势向左轨迹,该第一反方向轨迹为趋势向右轨迹;一垂直线,且该第一方向轨迹为趋势向右轨迹,该第一反方向轨迹为趋势向左轨迹。
触控面板的手势侦测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是关于一种触控面板的手势侦测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公元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电容式触控手机iPhone,其创下了手机市场在74天就销售一百万台的记录。这个纪录,由公元2009年苹果公司所推出iPhone 3GS版打破,其创下3天就销售一百万台的纪录。这说明了触控面板技术,已充分展现了其在商业上的成功。\n[0003] iPhone所 采 用 的 电 容 式 触 控 面 板,为 投 射 电 容 式 触 控 面 板(ProjectiveCapacitive Touch Panel,PCT),其采用单层多个X轴电极与单层多个Y轴电极交叉排列的电极结构,并运用X轴与Y轴的扫描来侦测对象的触碰。因此,其可达到多点触碰的技术要求,而多点触碰可以执行许多单点触碰所不能执行的动作。\n[0004] 如此的多点触碰功能,已充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技术上相对成熟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Surface Capacitive Touch Panel,SCT),目前仅能达到单点触碰的功能。因此,在多点触碰的应用产品上,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就很难切入了。而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结构与工艺因素影响,其成本结构相对比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为低,因此,若其能达到多点触碰侦测的功能,其仍有相当大的竞争优势。\n[0005] 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者。触控面板1由四个角落电极N1,N2,N3,N4供应不同电压,以形成均匀分布于面板表面的电场。在静态时,电场将由提供给电极串12,14,16,18的电压而均匀分布,并依序形成X轴向与Y轴向均匀分布的电场,而上层电极层与下层电极层(未画出)构成稳定的静态电容。由于电极层采用高阻抗设计,因此,其耗电量相当低。当有对象触碰至触碰面板的触碰点T1而产生电容效应时,将引发触控面板产生电流。依供应电压所形成的X轴均匀电场与Y轴均匀电场,将经由连接器20将四个角落所产生的电流量相比较,即可计算出触碰点T1的X轴、Y轴坐标。对于有多点所产生的触碰,目前的技术上,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仍会视其为单一点的触碰。\n[0006] 另外,在多点触控的应用上,无论多点触控的点数多少,最终还是紧送出一条手势指令。因此,若能运用单点的触碰来模拟多点的触碰手势指令,可将以往被视为单点触碰用的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让使用者以多点的方式来进行触碰手势的指令输出。\n[0007] 除了电容式触控面板外,电阻式触控面板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因此,如何让电阻式触控面板与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能够将多点的触碰转换为手势的指令输出,成为众多触控面板厂商专研的课题之一。\n发明内容\n[0008] 鉴于以上公知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手势侦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侦测到第一对象于第一触碰坐标的第一击;侦测到第二对象于第二触碰坐标的第二击;当第一击与第二击为跳跃点击,且第二物件于第二击后静止于第二触碰坐标超过停留时间时,进入手势侦测模式;当侦测到第二对象由第二触碰坐标移动后,于预设时间内,侦测第二对象的移动轨迹;及,依据第一击的点击数、第二击的点击数与移动轨迹,决定一手势。\n[0009] 本发明更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手势侦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侦测到第一对象于第一触碰坐标的第一击;侦测到第二对象于第二触碰坐标的第二击;当第一击与第二击为跳跃点击,进入手势侦测模式;当侦测到第二对象由第二触碰坐标移动后,于预设时间内,侦测第二对象的移动轨迹;及,依据第一击的点击数、第二击的点击数与移动轨迹,决定一手势。\n[0010] 本发明尚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手势侦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侦测到第一对象于第一触碰坐标的第一单击;侦测到第二对象于第二触碰坐标的第二单击;当第一击与第二击为跳跃点击,且第二物件于第二单击后静止于第二触碰坐标超过停留时间时,进入手势侦测模式;当侦测到第二对象由第二触碰坐标移动后,于预设时间内,侦测该第二对象的移动轨迹;及,依据移动轨迹,决定一手势。\n[0011] 本发明实现了让使用者以多点的方式在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上来进行触碰手势的指令输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降低了成本。\n[0012]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熟熟悉相关技术人员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n附图说明\n[0013] 图1:公知技术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触碰侦测示意图;\n[0014] 图2A~2I: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手势侦测模式与移动轨迹示意图;\n[0015] 图3A~3D: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手势侦测模式与移动轨迹中的放大、缩小示意图;\n[0016] 图4A~4D: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手势侦测模式与移动轨迹中的旋转示意图;\n[0017] 图5: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手势侦测方法流程图的一例;及\n[0018] 图6: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手势侦测方法流程图的另一例。\n[0019] 符号说明\n[0020] 1 电容式触控面板 12、14、16、18 电极串\n[0021] 20 连接器 D1 距离\n[0022] N1~N4 角落电极 P1~P2 触碰坐标\n[0023] T1 触碰点\n具体实施方式\n[0024] 本发明的特征主要在于,运用手指依序触碰到触控面板的跳跃式触碰,来作为触控面板的手势侦测模式产生的依据。亦即,使用者想进入手势侦测模式,并且,想以多支手指来进行触控面板的控制,可运用本发明的方法来操作触控面板,即可获得想要的手势指令。\n[0025] 请参考图2A~2H,其为本发明的电容式触控面板手势侦测模式与移动轨迹示意图。图2A、2B为触控面板1侦测到触碰点P1(X1,Y1)与P2(X2,Y2)的示意图。其中,当触碰点由P1(X1,Y1)移动到P2(X2,Y2)时,其距离为D1,其移动速度为V1。当移动速度V1超过预设的速度,亦即,触控面板所侦测到的触碰点为跳跃性地由P2移动到P1,可能有两种情形:I.一支手指触碰触控面板,随即第二支手指触碰触控面板,因此,产生跳跃性的触碰,其中,第二次所侦测到的触碰点,应为第一次的触碰点与第二次的触碰点的中点;II.一支手指触碰触控面板,另一支手指随即触碰触控面板同时第一支手指离开触控面板。\n[0026] 无论是哪一种情形,本发明皆可采用的。重点在于,产生跳跃性触碰的动作,本发明皆可将其视为进入手势侦测模式的起始。当然,三支手指,四支手指或者五支手指接续式触碰的情形,亦可进行判断。对应于不同的接续式触碰,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所侦测到的触碰点都只会有一个。不过,通过接续式触碰所产生的跳跃性触碰结果,成为可判断的部分。\n本发明即将此可判断的部分加以运用,并藉其作为进如手势侦测模式的起始点。\n[0027] 一旦进入手势侦测模式,系统接着就必须判断使用者的“单指”或“多指”手势为何。也就是,依照进入“手势侦测模式”后的轨迹来进行手势的判断,此轨迹为最后单指或者多指同时产生的结果,亦即,最后侦测到的触碰点为单指或者多指的综合结果。无论其为几支手指的触碰,其移动轨迹都成为手势判断的依据。\n[0028] 接着,请参考图2C~2H,其说明了几种移动轨迹的范例,例如,图2C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左上、向左下、向右上、向右下等八个方位的移动轨迹,其为触控面板1所侦测到的跳跃触碰点的最后一个的移动轨迹,亦即,触碰点P2(X2,Y2)。\n[0029] 图2D则为画圆圈的移动轨迹,同样地,其为触控面板1所侦测到的跳跃触碰点的最后一个的移动轨迹,亦即,触碰点P2(X2,Y2)。图2E则为左右来回画动的轨迹,同样地,其为触控面板1所侦测到的跳跃触碰点的最后一个的移动轨迹,亦即,触碰点P2(X2,Y2)。\n图2F则为两段不同长度的打勾移动轨迹,同样地,其为触控面板1所侦测到的跳跃触碰点的最后一个的移动轨迹,亦即,触碰点P2(X2,Y2)。图2G则为两段长度约略相同的打勾移动轨迹,同样地,其为触控面板1所侦测到的跳跃触碰点的最后一个的移动轨迹,亦即,触碰点P2(X2,Y2)。图2H则为三角形移动轨迹,同样地,其为触控面板1所侦测到的跳跃触碰点的最后一个的移动轨迹,亦即,触碰点P2(X2,Y2),其中的三角形,可为一般三角形即可。\n图2I则为单次螺旋的移动轨迹,同样地,其为触控面板1所侦测到的跳跃触碰点的最后一个的移动轨迹,亦即,触碰点P2(X2,Y2)。\n[0030] 除了图2C~2I的轨迹范例外,其它的移动轨迹,亦可事先定义好后,纳入本发明的移动轨迹范例。整理一些范例如下:向上轨迹,向上移动手势(DragUp);向下轨迹,向下移动手势(Drag Down);向左轨迹,上一个手势(Forward);向右轨迹,返回手势(Back);向左上轨迹,删除手势(Delete);向左下轨迹,复原手势(Undo);向右上轨迹,复制手势(Copy);向右下轨迹,贴上手势(Paste);逆时针旋转轨迹,重做手势(Redo);顺时针旋转轨迹,复原手势(Undo);不等长打勾轨迹,核对手势(Check-off);等长打勾轨迹,插入手势(Insert);来回移动轨迹,删除内容手势(Erase Content);一次螺旋轨迹,剪下手势(Cut);三角形轨迹,插入手势(Insert);画圆轨迹,自行定义手势;二次螺旋轨迹,复制手势(Copy);倒勾轨迹,贴上且插入手势(Paste,Insert);画圆轨迹,自行定义手势(Application specific);画双圆轨迹,贴上手势(Paste);及星形轨迹,行动选项手势(Action item);其它不同的手势亦可由设计人员自行定义。\n[0031] 除了图2A~2I的手势外,一般多点触碰常用的放大、缩小手势亦可透过本发明加以模拟,请参考图3A~3D,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手势侦测模式与移动轨迹中的放大、缩小示意图。触控面板侦测到的手指第一触碰点T1与第二触碰点T2为综合的触碰点P1,亦即,第一触碰点T1与第二触碰点T2的中点。一般的使用者大都会使用食指与大拇指来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动作,而要达到放大或缩小的动作,有几种可能的手指动作:I.大拇指不动而食指进行放大、缩小动作;II.食指不动,而大拇指进行放大或缩小动作;III.大拇指与食指共同进行放大、缩小动作。无论是哪种可能动作,一般来讲,大拇指与食指的移动速度会有些微的差异。\n[0032] 图3A即为说明了代表大拇指的T1与代表食指的T2的一动作,此时,T2朝T1移动而造成综合的触碰点P1同样朝T1移动。此动作即为缩小的动作。\n[0033] 图3B即说明了代表大拇指的T1与代表食指的T2的另一动作,此时,T2朝T1远离而造成综合的触碰点P1同样朝T1远离。此动作即为放大的动作。\n[0034] 由图3A与图3B可知,基本上,由于一般使用者的手指动作的速度差,将造成放大、缩小手势会有相反的移动趋势。本发明即运用此一特点,而运用单点的移动轨迹来模拟由两点的放大、缩小手势。亦即,本发明运用一等分线将触控面板的二维空间切割的两方向向度,而区分为第一方向、一第一反方向。如图3C所示者,本发明可采用第一种相反趋势的界定,采取水平线将触控面板区分为趋势向上与趋势向下两个方向,将手势所代表的移动轨迹分为趋势向上12与趋势向下14。其中,可以定义趋势向上12为放大,而趋势向下14为缩小;或者,反过来,定义趋势向上为缩小,而趋势向下14为放大。\n[0035] 如图3D所示者,本发明的第二种相反趋势的界定,采取左右方向的界定,亦即,运用垂直线将手势所代表的移动轨迹分为趋势向左18与趋势向右16两个方向向度。其中,可以定义趋势向左18为放大,而趋势向右16为缩小;或者,反过来,定义趋势向左18为缩小,而趋势向右16为放大。当然,亦可采取斜线区分为两方向向度的方式。\n[0036] 因此,在触控面板上当手指要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动作时,即可透过本发明进行单点的模拟。\n[0037] 当然,在实际的使用者操作上,有多种不同的动作同样可做到本发明的放大、缩小模拟。例如,实际采用单指跳跃后,来进行单指的移动等等。端视使用者如何运用本发明的手势定义。\n[0038] 此外,另一种常用的多点触碰手势为旋转,亦可透过本发明加以模拟,请参考图\n4A~4D,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手势侦测模式与移动轨迹中的旋转示意图。其中,图4A、4B为顺时针旋转的两种类型,分别为向上顺时针旋转,与向下顺时针旋转;图4C、4D为逆时针旋转的两种类型,分别为向上逆时针旋转,与向下逆时针旋转。这四种旋转轨迹皆可以单点的方式进行模拟。同样地,不论采取二支或三支手指的动作,其最终的单点模拟,可做到多点模拟的效果。\n[0039] 本发明进入手势侦测模式有多种方式:I.单击后产生跳跃点击;II.双击或连三击或连四击等复数连击后产生跳跃点击,此时的复数连击为于同一点,而同一点的定义可扩张为接近的点;III.单击后产生跳跃点击,并停止一预设时间;IV.双击或连三击或连四击等复数连击后产生跳跃点击,并停止一预设时间,此时的复数连击为于同一点,而同一点的定义可扩张为接近的点。此外,其它的做法亦可,例如:V.单击后产生跳跃的复数连击;\nVI.双击或连三击或连四击等复数连击后产生跳跃的复数连击,此时的复数连击为于同一点,而同一点的定义可扩张为接近的点;VII.单击后产生跳跃的复数连击,并停止一预设时间;VIII.双击或连三击或连四击等复数连击后产生跳跃的复数连击,并停止一预设时间,此时的复数连击为于同一点,而同一点的定义可扩张为接近的点。\n[0040] 以上的动作,触碰面板1均可侦测到,而由不同的点击或连击,可搭配作为相同的轨迹或轨迹趋势来作为不同的手势指令。如前述的八种情形中,均为进入手势侦测模式的起点,而后续的轨迹,可以相同,而输出的手势指令不同,则可获得八大类的手势指令。而其中的复数连击,又可分为数类,而可获得变化多端的手势指令。\n[0041] 例如,第I种手势侦测模式与第V种手势侦测模式采用放大、缩小的轨迹趋势定义,分别为:向上轨迹,放大手势(Zoom in);向下轨迹,缩小手势(Zoom out);顺时针旋转轨迹,画面顺时针旋转手势(Clockwise rotation);及逆时针旋转轨迹,画面逆时针旋转手势(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或者,定义为:向上轨迹,缩小手势(Zoom out);向下轨迹,放大手势(Zoom in);顺时针旋转轨迹,画面顺时针旋转手势(Clockwise rotation);\n及逆时针旋转轨迹,画面逆时针旋转手势(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或者,定义为:向左轨迹,放大手势(Zoom in);向右轨迹,缩小手势(Zoom out);顺时针旋转轨迹,画面顺时针旋转手势(Clockwise rotation);及逆时针旋转轨迹,画面逆时针旋转手势(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或者,定义为:向右轨迹,放大手势(Zoom in);向左轨迹,缩小手势(Zoom out);顺时针旋转轨迹,画面顺时针旋转手势(Clockwise rotation);及逆时针旋转轨迹,画面逆时针旋转手势(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n[0042] 而双击后跳跃点击(II)与双击后跳跃点击后经过一预设时间(VI)的类型,采用图2A~2I的轨迹与手势定义。\n[0043] 或者,前述两种手势定义对调,皆可。以下,将以流程图的方式分别说明的:\n[0044] 请参考图5,其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手势侦测方法流程图的一例,包含以下的步骤:\n[0045] 步骤112:侦测到一第一对象于一第一触碰坐标的一第一击。\n[0046] 步骤114:侦测到一第二对象于一第二触碰坐标的一第二击。\n[0047] 步骤116:当该第一击与该第二击为跳跃点击,且该第二物件于该第二击后静止于该第二触碰坐标超过一停留时间时,进入一手势侦测模式。\n[0048] 步骤118:当侦测到该第二对象由该第二触碰坐标移动后,于一预设时间内,侦测该第二对象的一移动轨迹。\n[0049] 步骤120:依据该移动轨迹,决定一手势。\n[0050] 其中,步骤112与步骤114为决定前述I~VIII类手势侦测模式者,而步骤116则为决定为前述I~VI类手势侦测模式的步骤。\n[0051] 此外,在步骤116当中,若侦测该第二对象于点击后该第二触碰坐标静止超过一最大停留时间(例如,3秒)时,离开该手势侦测模式。此种情形,常发生在使用者并没有要进行本发明的特殊手势动作,或者,还不清楚要做甚么动作,本发明将判定为其它的动作。\n[0052] 除了以上的步骤外,亦可进行以下的动作:依据手势输出一手势指令;或者,输出第二对象的坐标;或者,输出一手势模式指令;或者,输出第二对象的坐标。\n[0053] 其中,该依据该移动轨迹,决定该手势的步骤还包含以下步骤:比对该些移动轨迹与一数据库所储存的多个预设移动轨迹,以决定该手势。而比对该些移动轨迹与该些预设移动轨迹的方法,是采取模糊比对方式或者采取趋势分析的比对方式。\n[0054] 请参考图6,其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手势侦测方法流程图的另一例,包含以下的步骤:\n[0055] 步骤112:侦测到一第一对象于一第一触碰坐标的一第一击。\n[0056] 步骤114:侦测到一第二对象于一第二触碰坐标的一第二击。\n[0057] 步骤122:当该第一击与该第二击为跳跃点击,进入一手势侦测模式。\n[0058] 步骤118:当侦测到该第二对象由该第二触碰坐标移动后,于一预设时间内,侦测该第二对象的一移动轨迹。\n[0059] 步骤120:依据该移动轨迹,决定一手势。\n[0060] 其中,步骤112与步骤114为决定前述I~VIII类手势侦测模式者,而步骤122则为决定为前述V~VIII类手势侦测模式的步骤。\n[0061] 补充说明,图5与图6的流程差异在于步骤116与步骤122。步骤116当中具有一停留时间的判定,而步骤122则无,一者须待停留时间(如0.1秒~3秒均可),另一则无须等待,直接进入手势侦测模式判断。\n[0062]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项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根据权利要求所界定者的内容为准。
法律信息
- 2021-09-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6F 3/0488
专利号: ZL 200910177663.X
申请日: 2009.09.30
授权公告日: 2013.01.02
- 2013-01-02
- 2011-06-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6F 3/048
专利申请号: 200910177663.X
申请日: 2009.09.30
- 2011-04-27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8-07-30
|
2008-01-25
| | |
2
| |
2008-04-09
|
2005-06-20
| | |
3
| |
2009-06-17
|
2007-12-10
| | |
4
| |
2008-06-11
|
2007-06-27
| | |
5
| |
2009-06-17
|
2008-12-09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