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分割单元,其被配置为在输入的打印作业的打印设置操作的数量大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操作的最大数量的情况下,将所述打印作业分割为多个数据块;
定义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所分割的数据块中的各个使用的对象,定义为所述数据块中的各个能够使用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
存储单元,其被配置为存储所定义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寿命;
删除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打印作业的打印完成之后,基于所存储的寿命删除所述全局可再利用对象;
获取单元,其被配置为获取针对所述打印作业设置的后续阶段处理操作的数量;以及重排单元,其被配置为根据所分割的数据块中的各个的所述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重新排列所分割的数据块的打印顺序,
其中,所述分割单元基于所获取的处理操作的数量,将所述打印作业分割为多个数据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分割单元包括:
最大数量获取单元,其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装置能够设置并存储的后续阶段处理操作的最大数量;以及
记录数量确定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获取的最大数量,确定在所述分割单元分割的所述数据块中能够包括的记录的数量,并且
其中,所述分割单元根据所确定的记录数量,将所述打印作业分割为多个数据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重排单元包括:
次数获取单元,其被配置为获取由所述数据块中的各个参照所定义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次数;以及
基准点确定单元,其被配置为将具有最小的所获取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参照次数的数据块确定为基准点,并且
其中,所述重排单元将所确定的基准点的数据块重新排列在所述打印顺序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第二分割单元,其被配置为根据包含在所述打印作业中的要再使用的所述对象的使用顺序,将所述打印作业分割为多个数据块;以及
第二定义单元,其被配置为将在所述第二分割单元分割的所述数据块中的各个中使用的所述对象定义为可再利用对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分割单元包括:
确定单元,其被配置为确定用于分割所述打印作业的记录;
管理单元,其被配置为对所确定的记录使用的、在记录间公用的可再利用对象进行管理;以及
提取单元,其被配置为提取使用所管理的对象的记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在数据块中使用的所述可再利用对象的起始点、结束点以及使用时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重排单元包括:
次数获取单元,其被配置为获取参照在记录间公用的对象的次数;
基准点确定单元,其被配置为将具有最小的所述次数获取单元获取的参照次数的对象确定为基准点;
提取单元,其被配置为提取使用所述基准点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对象的记录;以及指定单元,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记录的顺序来指定记录的打印顺序。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处理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并处理能够针对各页面指定后续阶段处理的打印作业,所述作业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输入的打印作业的打印设置操作的数量大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操作的最大数量的情况下,将所述打印作业分割为多个数据块;
将所分割的数据块中的各个使用的对象,定义为所述数据块中的各个能够使用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
存储所定义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寿命;
在基于所述打印作业的打印完成之后,基于所存储的寿命删除所述全局可再利用对象;
获取针对所述打印作业设置的后续阶段处理操作的数量;
基于所述处理操作的数量,将所述打印作业分割为多个数据块;以及根据所分割的数据块中的各个的所述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重新排列所分割的数据块的打印顺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处理方法,所述作业处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设置并存储的后续阶段处理操作的最大数量;
基于所获取的最大数量,确定在要分割的所述数据块中能够包括的记录的数量;以及根据所确定的记录的数量,将所述打印作业分割为多个数据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处理方法,其中所述重新排列所分割的数据块的打印顺序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由所述数据块中的各个参照所定义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次数;
将具有最小的所获取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参照次数的数据块确定为基准点;以及将所确定的基准点的数据块重新排列在所述打印顺序的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处理方法,所述作业处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包含在所述打印作业中的要再使用的所述对象的使用顺序,将所述打印作业分割为多个数据块;以及
将在所分割的数据块中的各个中使用的所述对象定义为可再利用对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作业处理方法,所述作业处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用于将所述打印作业分割为多个数据块的记录;
对所确定的记录使用的、在记录间公用的可再利用对象进行管理;以及提取使用所管理的对象的记录。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处理方法,所述作业处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存储在数据块中使用的所述可再利用对象的起始点、结束点以及使用时段。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处理方法,所述作业处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参照在记录间公用的对象的次数;
将具有最小的所获取的次数的对象确定为基准点;
提取使用所确定的对象的记录;以及
根据所提取的记录的顺序指定记录的打印顺序。
图像形成装置及作业处理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收并处理打印作业的图像形成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在将打印内容从一个打印内容改变为另一打印内容、以打印包括个人数据、使用数据和根据各客户改变的数据的账单和直接邮件(direct mail)的打印方法中,存在可变数据打印(VDP,Variable Data Printing)。一种支持VDP的技术是个性化打印标记语言(PPML,Personalized Print MarkupLanguage)。PPML是一种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的打印机语言,并且是开放标准。作为数字打印服务协会的按需打印倡议组织(PODi,Printing On Demand Initiative)负责PPML的规范。\n[0003] PPML使得能够简单地描述包括诸如定义页面内部要布置对象的区域、使用PostScript(附言)(PS)、便携式文档格式(PDF,Portable DocumentFormat)或联合图像专家组(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绘制(render)对象、以及将对象布置在页面内的预定位置的操作的指令。\n[0004] 换句话说,PS、PDF和JPEG用于绘制片材上的对象,而PPML用于控制在片材上布置这种对象的布局引擎。\n[0005] 根据PPML,定义要再次使用的可再利用对象的名称。一旦定义了名称,则从此时起通过定义的名称来参照对象。将该特征称为Reusable Object(可再利用对象)。在一旦将对象光栅化的情况下,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消除了使用绘制引擎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光栅化。\n[0006] 此外,PPML使得能够使用Global Reusable Object(全局可再利用对象)。根据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可以由不同的打印作业参照具有根据某一打印作业定义的名称的对象。\n[0007] 基于确定对象的布置区域的模板数据以及在数据库中保持的打印对象信息,绘制要在页面上打印的图像。\n[0008] 如上所述,根据VDP,用户能够改变要针对各页面打印的对象。用户还能够针对各页面指定后续阶段处理。将设置能够在一个文档中设置的多个后续阶段处理操作称为子任务(subset finishing)。\n[0009] 然而,对于使得能够在文档内指定多个后续阶段处理操作的子任务,除非存储区域是无限的,否则无法设置操作者请求的所有设置。因此,针对能够设置的子任务操作的数量,设置最大数量的操作。\n[0010] 例如,可能存在成千上万的客户打印账单或产品小册子。如果例如将图像形成装置用于打印这些账单或产品小册子的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次数设置为400,则图像形成装置可能无法存储操作者期望的所有子任务设置。\n[0011] 因此,传统上,将发送给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打印作业根据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分割为多个文件。由于各文件的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是确定的,因此执行打印时使用的存储区域在针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子任务设置的存储区域内。\n[0012] 然而,即使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是确定的,当再次使用可再利用对象时,仍然要针对各文件定义在一个作业中重复使用的可再利用对象。\n[0013] 例如,在第一文件中定义为可再利用对象的对象A可以在第二文件中再次使用。\n[0014] 在这种情况下,在打印第一文件时光栅化的对象A,在打印第二文件时要重新进行定义并再次进行光栅图像处理(RIP,raster image process)。\n[0015] 由于不能在不同的文件中使用可再利用对象,因此从第一文件中删除可再利用对象,在第二文件中再次生成可在利用对象(进行光栅图像处理)。相应地,要执行额外的重新生成处理。\n[0016] 因此,根据传统技术,由于要对同一对象进行重新生成处理,因此打印性能降低。\n[0017]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如日本特开2007-226465号公报讨论的传统技术,当将一个作业分割为多个文件时,根据在各页面中使用的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频率来分割作业。\n[0018] 此外,通过将文件传输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来提高打印性能。\n发明内容\n[0019]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分割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打印作业分割为多个数据块;定义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所分割的数据块中的各个使用的对象,定义为所述数据块中的各个能够使用的可再利用对象;存储单元,其被配置为存储所定义的可再利用对象的寿命;以及删除单元,其被配置为在基于所述打印作业的打印完成之后,删除所存储的可再利用对象。\n[0020]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清楚。\n附图说明\n[0021]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n[0022] 图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示例。\n[0023] 图2是例示图1所示的多功能外围设备(MFP)的配置的框图。\n[0024] 图3是例示图2所示的MFP控制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n[0025] 图4是例示图2所示的另一MFP控制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n[0026] 图5是例示图2所示的存储器的管理结构的概念图。\n[0027] 图6是例示图2所示的图像处理/RIP单元的框图。\n[0028] 图7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引擎配置的截面图。\n[0029] 图8是例示图2所示的后处理单元(联线整理器)的配置示例。\n[0030] 图9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可变打印处理的示例。\n[0031] 图10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针对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的作业设置的子任务的设置示例。\n[0032] 图1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分割作业之后的文件间公用的对象。\n[0033] 图12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的作业的结构。\n[0034] 图13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作业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n[0035] 图14例示了图4所示的作业重新生成单元生成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寿命表的示例。\n[0036] 图15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文件的打印顺序重排处理。\n[0037] 图16是例示图4所示的作业重新生成单元的配置的框图。\n[0038] 图17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作业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n[0039] 图18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作业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n[0040] 图19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作业的重排处理。\n[0041] 图20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作业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n[0042] 图2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作业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n[0043] 图22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处理作业时的存储器状态。\n[0044] 图23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作业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n[0045] 图24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存储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读取的各种数据处理程序的存储介质的存储器映射。\n具体实施方式\n[0046]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n[0047] 作为适用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来描述激光束打印机的配置。\n[0048] 本实施例不仅适用于激光束打印机,还适用于处理能够可视化的图像的装置,例如喷墨打印机、图像排版机(image setter)以及胶印(offset)图像形成装置。下文中,将由激光束打印机作为代表的图像形成装置称作多功能外围设备(MFP)。MFP内部包括能够存储多个作业的数据的存储器。该存储器例如是硬盘。打印机部分可以根据复印功能,利用存储器来打印从扫描器输出的作业数据。此外,MFP包括多个功能,包括使得打印单元能够利用存储器执行从外部装置(例如计算机)输出的作业数据的打印的打印功能。\n[0049] 存在全色MFP和单色MFP两种MFP。除了用于进行颜色处理和内部数据处理的配置以外,全色MFP基本包括单色MFP的大部分配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描述全色MFP,按照需要添加对单色MFP的描述。\n[0050] 此外,尽管上述图像形成系统包括具有多个功能的多功能图像形成装置,但是图像形成系统可以附加地包括作为打印专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单功能外围设备(SFP,single function peripheral)。此外,图像形成系统可以包括MFP或SFP。此外,图像形成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而不管装置的类型。图像形成系统的配置不限于这种类型和数量的图像形成装置,只要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能够控制图像形成系统即可。\n[0051] 图1例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示例。\n[0052] 在图1中,MFP 1经由网络3连接到主计算机2a和2b。下文中,将主计算机2a和\n2b统称为主计算机2。不限制主计算机的数量,系统中可以包括大量主计算机。网络3用于将数据从主计算机2发送到彩色MFP(下文中称为“MFP”)1或者在主计算机2与MFP 1之间交换命令。\n[0053] 现在,描述MFP 1的功能。\n[0054] 下面的列表例示了MFP 1的功能以及执行各功能时的数据流。\n[0055] 复印功能:输入图像处理单元→输出图像处理单元→打印机部分[0056] FAX(传真)发送功能:输入图像处理单元→FAX单元\n[0057] FAX接收功能:FAX单元→输出图像处理单元→打印机部分\n[0058] 网络扫描:输入图像处理单元→NIC单元\n[0059] 网络打印:NIC单元→RIP单元→输出图像处理单元→打印机部分[0060] 外部装置中的图像扫描:输入图像处理单元→专用I/F单元\n[0061] 外部装置中的图像打印:专用I/F单元→输出图像处理单元→打印机部分[0062] 外部存储器中的图像扫描:输入图像处理单元→USB I/F单元\n[0063] 外部存储器中的图像打印:USB I/F单元→RIP单元→输出图像处理单元→打印机部分\n[0064] 箱(box)扫描功能:输入图像处理单元→输出图像处理单元→文档管理单元[0065] 箱打印功能:文档管理单元→打印机部分\n[0066] 箱接收功能:NIC单元→RIP单元→输出图像处理单元→文档管理单元[0067] 箱发送功能:文档管理单元→NIC单元\n[0068] 预览功能:文档管理单元→操作单元\n[0069] 除了上述功能以外,还可以通过组合功能来得到各种组合,例如电子邮件服务和web服务器功能。然而,为了简单,省略了它们。\n[0070] 图2是例示图1所示的MFP 1的配置的框图。\n[0071] 在图2中,输入图像处理单元12对扫描器11通过扫描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数据(下文中称为“扫描图像”)执行图像处理。\n[0072] 网络接口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13将经由网络3输入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处理/RIP单元17。此外,NIC 13经由网络3将MFP 1中的图像数据和装置信息发送到外部装置。\n[0073] MFP控制单元15a执行控制,使得输入到MFP 1的图像按原样存储在存储器16a中。输入的图像例如是扫描图像或网络图像。\n[0074] 图像处理/RIP单元17使用软件对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图像执行图像处理。诸如校正扫描图像的倾斜或删除孤立点(噪声去除)的这种处理花费较长的时间。此外,图像处理/RIP单元17对经由网络3输入的页面描述语言(PDL,page description language)数据的代码进行解码,并通过执行光栅图像处理生成光栅数据。\n[0075] MFP控制单元15b执行控制,使得将从图像处理/RIP单元17输出的图像数据(光栅数据)存储在存储器16b中。存储在存储器16a中的作业A和存储在存储器16b中的作业B相互关联,使得能够立即调用它们。\n[0076] 此外,用户能够通过对操作单元14进行操作或经由网络3输入指令,来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6a或存储器16b中的作业。\n[0077] 输出图像处理单元20对从MFP控制单元15b发送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使得能够打印图像数据。\n[0078] 打印机21提供记录纸,并依次将从输出图像处理单元20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打印在提供的纸上。后处理单元22对打印的记录纸执行分拣处理或整理处理(后续阶段处理)。如果打印作业指定了后续阶段处理,则可以针对各片材改变后续阶段处理。\n[0079] 当用户选择上述操作和功能时,用户对操作单元14进行操作。然而,如果包括在操作单元14中的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的显示设备能够生成高分辨率图像,则能够在打印存储在存储器16a或存储器16b中的图像之前对其进行预览和确认。\n[0080] 在图2中作为不同的部件例示了MFP控制单元15a和15b。这是因为在上面的描述中分别描述了它们的功能。\n[0081] 然而,由于MFP控制单元15a和15b通常是集成的,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在某些情况下将它们称为MFP控制单元15。\n[0082] 类似地,在图2中作为不同的部件例示了存储器16a和存储器16b。这是因为在上面的描述中分别描述了它们的功能。\n[0083] 然而,由于可以将存储器16a和16b分配到一个硬盘上或者不同的硬盘上,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在某些情况下将它们称为存储器16。\n[0084] 图3是例示图2所示的MFP控制单元15a的配置的框图。\n[0085] 在图3中,输入作业管理单元151管理输入的作业,并控制作业从存储器16a的读取或到作业存储器16a的写入以及作业处理的顺序。此外,输入作业管理单元151还在设备输入作业时控制该设备。\n[0086] 输入作业控制单元152包括协议解释单元153和作业生成单元154。接收从输入作业管理单元151发送到输入作业控制单元152的一系列操作请求,作为称为命令(协议)的指令信号。\n[0087] 协议解释单元153解释操作请求的概要,并将其转换为MFP 1可理解的操作过程。\n[0088] 作业生成单元154生成诸如打印作业、扫描作业、PDL绘制作业以及FAX接收作业的各种作业。生成的作业包含包括MFP 1执行的处理的内容和所处理的作业的目的地的脚本(scenario(script))。根据脚本在MFP 1中对各作业进行处理。\n[0089] 压缩/解压缩单元155按照需要对作业进行压缩,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器16a中。当从存储器16a中读出压缩的作业时,压缩/解压缩单元155对其进行解压缩。由输入作业管理单元151输出从存储器16a中读出的作业数据。\n[0090] 图4是例示图2所示的MFP控制单元15b的配置示例的框图。\n[0091] 在图4中,输出作业管理单元181管理从存储器16a和16b读出的作业。此外,输出作业管理单元181控制作业到存储器16b的写入以及作业的处理顺序。\n[0092] 输出作业控制单元182包括作业分析单元183、装订机(binder)分析单元184、文档分析单元185以及页面分析单元186。输出作业控制单元182生成作业设置信息(所谓的作业单)和图像信息。\n[0093] 作业分析单元183分析诸如文档名或要打印的打印物的数量、输出打印文档的排出盘以及装订顺序(如果作业包括多个装订机)的关于作业整体的设置信息的详情,并生成作业设置信息183a。\n[0094] 装订机分析单元184分析诸如书册装订设置、订钉位置以及文档顺序(如果装订机包括多个文档)的关于装订机整体的设置信息的详情,并生成装订机信息184a。\n[0095] 文档分析单元185分析诸如文档的页面顺序(如果文档包括多个页面)、双面打印的指定、是否使用附加封面或衬纸(cardboard)的关于文档整体的设置信息的详情,并生成文档设置信息185a。\n[0096] 页面分析单元186分析诸如分辨率、图像方向(横向或纵向)的关于页面整体的设置信息的详情,并生成页面设置信息186a。\n[0097] 作业分割单元191在输入的作业的打印设置操作的数量(子任务操作的数量)大于MFP 1中的操作的最大数量的情况下,执行分割处理,将作业分割为文件。\n[0098]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作为MFP 1执行的处理描述了输出作业管理单元181执行的处理,但是该处理还可以由主计算机2来执行。此外,通过在连接主计算机2和MFP 1的网络3上设置执行作业管理的打印服务器,可以由设置的打印服务器来管理上述作业。\n[0099] 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将通过作业分割单元191执行的分割而获得的各个数据能够使用的对象重新定义为全局可再利用对象。\n[0100] 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生成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寿命表。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寿命表包括包含重新定义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文件的信息(即包括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起始文件和最后文件的信息)。\n[0101] 对象管理单元193管理由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生成的包括对象寿命信息的寿命表。此外,在打印文件之后,对象管理单元193基于上述寿命表,从存储器16b中移除后续文件不使用的对象。\n[0102] 通过针对扫描图像使用图像处理对图像进行处理,来生成扫描图像的图像信息。\n通过调用图像处理/RIP单元17并绘制数据,来生成PDL数据的图像信息。以这种方式,生成页面图像信息17a。在压缩/解压缩单元187对页面图像信息17a进行压缩之后,将其与脚本和设置信息相关联,然后存储在存储器16b中。\n[0103] 设备管理单元188包括设备分配单元189和设备控制单元190。压缩/解压缩单元187对从存储器16b读出的页面图像信息与关联的脚本和设置信息一起进行解压缩。然后,将脚本、设置信息和页面图像信息作为一组信息输入给设备管理单元188。\n[0104] 当基于脚本分配设备时,设备分配单元189解决在同时处理多个作业时发生的设备冲突。设备控制单元190调整要使用的设备(例如打印机21或后处理单元22)的安排。\n[0105] 现在,定义三个数据存储方案。\n[0106] 第一存储方案是称为“保持作业”的临时存储方案。在作业完成、存储器16(存储器或硬盘)的存储器使用超过预先设置的某个限制、或装置的电源切断时,删除存储的数据。换句话说,该存储方案仅在有限的时间段期间有效。\n[0107] 第二存储方案称为“箱作业”。根据箱作业,用户能够自由地将数据存储在MFP的硬盘中,删除存储的数据,并设置存储时间段或安全密码。\n[0108] 第三方案称为“存档作业”。根据存档作业,将设置信息(作业单)和图像信息一起存储在MFP外部的可移动介质或文件服务器中。\n[0109] 图5是例示图2所示的存储器16的管理结构的概念图。一般可以将下面描述的方法应用于上述各存储方案。\n[0110] 在图5中,存储器16包括存储关于文件夹(folder)管理的设置信息的一个文件夹管理单元31a或多个文件夹管理单元31a至31n。一个或多个文件夹管理单元31a至31n包括存储作业设置信息的一个作业管理单元32a或多个作业管理单元32a至32n。\n[0111] 一个或多个作业管理单元32a至32n包括存储装订机设置信息的一个装订机管理单元33a或多个装订机管理单元33a至33n。此外,一个或多个装订机管理单元33a至33n包括存储文档设置信息的一个文档管理单元34a或多个文档管理单元34a至34n。\n[0112] 一个或多个文档管理单元34a至34n包括存储页面设置信息的一个页面管理单元\n35a或多个页面管理单元35a至35n。一个或多个页面管理单元35a至35n存储各页面的页面图像信息36a至36n。\n[0113] 上述作业设置信息、装订机设置信息、文档设置信息以及页面设置信息是图4所示的设置信息(作业单)。在设置信息中包括作业处理使用的各种属性值(参数)的信息。\n[0114] 存储在页面管理单元35a至35n中的页面图像信息36a至36n表示扫描器11扫描的一个页面的图像数据,通过对从装置外部发送的PDL数据进行光栅化而获得的一个页面的图像数据,或从传真机发送的一个页面的图像数据。页面图像信息36a至36n可以是压缩/解压缩单元155或187压缩的图像数据或未压缩的图像数据。\n[0115] 图6是例示图2所示的图像处理/RIP单元17的框图。RIP是用于在存储器16上将各对象信息光栅化为光栅图像,使得在页面上同时再现通过诸如PDL的描述语言描述的字符、艺术线条(line art)以及图形的向量信息或位图信息的处理。\n[0116] 传统上,图像处理/RIP单元17作为硬件部件设置在装置中。然而,当前,由于中央处理单元(CPU)的处理速度提高,因此经常以软件的形式来实现图像处理/RIP单元17。\n[0117] 图像处理/RIP单元17主要包括解释器41和绘制单元42。\n[0118] 在图6中,解释器41包括用于分析PDL数据的PDL分析单元43、以及用于根据分析的PDL数据生成称为显示列表的中间文件的显示列表(DL)生成单元44。\n[0119] PDL分析单元43分析输入的各种PDL数据。已知的PDL数据格式有Adobe开发的PostScript(R)和Hewlett Packard开发的Printer ControlLanguage(PCL)(打印机控制语言)。使用打印机控制代码来描述PDL数据,以页面为单位生成图像。PDL数据包括简单字符代码以及图形绘制代码和照片图像代码。\n[0120] 此外,在各种行业中广泛使用Adobe开发的称为PDF的文档文件格式。PDL分析单元43还处理不转换为PDL数据(不使用驱动程序)而直接输入MFP 1的PDF数据。\n[0121] PDL分析单元43处理的其它格式有诸如个性化打印标记语言(PPML)的可变数据打印(VDP)格式、以及诸如联合图像专家组(JPEG)和标签图像文件格式(TIFF,Tagged Image File Format)的图像压缩格式。\n[0122] 绘制单元42包括执行显示列表的颜色匹配的颜色匹配模块(CMM)45以及将显示列表绘制为位图数据(光栅图像)的DL绘制单元46。\n[0123] CMM 45接收各种类型的图像数据,例如灰度级(gray scale)、RGB以及CMYK数据。如果数据基于不同的颜色空间,则通过CRD(颜色绘制词典,Color Rendering Dictionary)临时将其转换到CMYK空间并进行颜色匹配。CMM 45根据国际色彩协会(ICC,International ColorConsortium)配置文件调整颜色。\n[0124] ICC配置文件包括源配置文件45a和打印机配置文件45b。源配置文件45a将RGB(或CMYK)数据临时设置到标准化CIELAB空间,然后将L*a*b*数据转换为基于适合目标打印机的CMYK空间的数据。\n[0125] 源配置文件45a包括RGB配置文件和CMYK配置文件。如果输入图像是RGB图像,则选择RGB配置文件。如果输入图像是CMYK系图像,则选择CMYK配置文件。\n[0126] 根据各打印机的颜色特性生成打印机配置文件45b。对于RGB图像,选择“感知度(Perceptual)”或“饱和度(Saturation)”。对于CMYK图像,选择“色度(Colorimetric)”。\n[0127] 通常,ICC配置文件是查找表格式的。如果输入RGB数据,则源配置文件45a唯一地输出L*a*b*数据。此外,如果输入L*a*b*数据,则打印机配置文件45b唯一地输出与打印机21匹配的CMYK数据。\n[0128] 根据默认颜色转换,将不需要颜色匹配的RGB数据转换为CMYK数据。按原样输出不需要颜色匹配的CMYK数据。\n[0129] 图7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引擎配置的截面图。图\n7中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具有4鼓(4D)彩色系配置的打印机21。\n[0130] 在图7中,4D彩色打印机21包括扫描器11、激光曝光单元71、感光鼓72、图像形成单元73、定影单元74、纸进给/输送单元75以及控制这些单元的打印机控制单元(未示出)。\n[0131] 扫描器11对放置在原稿定位台上的原稿进行照射以对原稿图像进行光扫描,将图像转换为电信号,并形成图像数据。\n[0132] 激光曝光单元71将根据图像数据调制的光束(例如激光束)导向以恒定角速度旋转的多棱镜。将从多棱镜反射的光作为扫描光发射到感光鼓72。\n[0133] 图像形成单元73被配置为通过包括旋转感光鼓72、向充电单元施加电荷、使用调色剂对激光曝光单元71在感光鼓72上形成的潜像进行显影以及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的一系列电子照相处理来形成图像。\n[0134] 图像形成单元73还回收感光鼓72上残留的未转印的少量调色剂。通过上述一系列电子照相处理的4个显影单元(显影站)来实现图像形成。\n[0135] 按照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的顺序布置4个显影单元。在从青色站的图像形成开始的预定时间之后,依次执行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图像形成操作。使用这种定时控制,将没有色偏的全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n[0136] 定影单元74包括辊和带的组合以及诸如卤素加热器的热源。定影单元74施加热和压力,以对转印到片材的调色剂进行定影。\n[0137] 纸进给/输送单元75包括至少一个由片材盒或纸仓代表的片材存储空间76。根据来自打印机控制单元的指令,分离存储在片材存储空间76中的多个片材中的一个片材,并将其输送到图像形成单元73和定影单元74。\n[0138] 上述显影单元将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输送的片材上,使得最终在片材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n[0139] 此外,为了在片材的两面形成图像,控制通过定影单元74的片材,通过双面输送路径78将其再次输送到图像形成单元73。\n[0140] 打印机控制单元与控制整个MFP 1的MFP控制单元15进行通信。基于来自MFP控制单元15的指令,打印机控制单元控制扫描器11、激光曝光单元71、图像形成单元73、定影单元74以及纸进给/输送单元75的各状态,使得平稳地操作整个打印处理。\n[0141] 现在,描述从装置的断电状态到可操作状态的各单元的操作的概要。\n[0142] 当接通装置的电源时,打印机控制单元指示扫描器11、激光曝光单元71、图像形成单元73、定影单元74以及纸进给/输送单元75开始准备工作,并等待与管理整个MFP的MFP控制单元15的通信开始。\n[0143] 当建立与MFP控制单元15的通信时,打印机控制单元和MFP控制单元交换它们的规范。之后,当打印机控制单元控制的各单元的准备工作完成,可以进行图像形成操作时,打印机控制单元通知MFP控制单元各单元处于可操作状态。\n[0144] 此外,打印机控制单元检测各单元的各种状态,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MFP控制单元15。该信息包括存储在片材存储空间76中的片材的尺寸、堆叠的纸的数量以及纸进给/输送单元75的驱动单元的操作状态(例如驱动单元可操作还是失效)。此外,打印机控制单元提供调色剂容器的调色剂余量(level)的信息。\n[0145] 现在,描述包括可操作状态的开始、来自MFP控制单元15的操作的指示以及打印操作的执行的各单元的操作的概要。\n[0146] MFP控制单元15向打印机控制单元发送操作开始命令。当接收到操作开始命令时,打印机控制单元指示激光曝光单元71、图像形成单元73、纸进给/输送单元75以及定影单元74开始打印操作。\n[0147] 根据打印机控制单元给出的指令,激光曝光单元71驱动移动多棱镜71M的电机(多棱镜驱动电机),图像形成单元73通过旋转感光鼓来开始对感光鼓充电。定影单元74启动定影加热器并将温度提高到调色剂定影温度。此外,纸进给/输送单元75对驱动电机进行驱动,使其处于片材可输送状态。\n[0148] 当各单元准备好时,打印机控制单元通知MFP控制单元15准备工作完成。当接收到该通知时,MFP控制单元15指示打印机控制单元以页面为单位执行打印操作。\n[0149] 如果打印作业是打印20组10页的打印物的作业,则MFP控制单元15指示打印机控制单元打印200页。当接收到打印操作指令时,打印机控制单元指示纸进给/输送单元\n75开始进纸。\n[0150] 如果可以获得片材,则纸进给/输送单元75进给并输送一个片材。当片材到达预定位置时,纸进给/输送单元75通知打印机控制单元片材已到达该位置。\n[0151] 如果在片材存储空间76中不能获得片材,则纸进给/输送单元75通知打印机控制单元不能进纸。纸进给/输送单元75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在路径上一次进给两张纸(双进给状态)的双进给传感器和用于检测片材厚度的厚度传感器。\n[0152] 当双进给传感器或厚度传感器检测到双进给状态或错误时,纸进给/输送单元75停止纸进给/输送操作,并将错误通知给打印机控制单元。当接收到错误通知时,打印机控制单元将停止操作的原因以及片材在装置中的位置通知给MFP控制单元15。\n[0153] 如果纸进给/输送单元75通知打印机控制单元片材正常输送到了预定位置,则打印机控制单元指示图像形成单元73根据该定时开始图像形成操作。根据该定时控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尽管定影单元74监视并控制定影温度,但是如果片材吸收的热量太大,则定影温度可能降低。\n[0154] 在这种情况下,定影单元74通知打印机控制单元定影温度下降。当接收到该通知时,打印机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使得延长片材的输送间隔,从而不会发生定影温度的进一步下降。如果即使采取了上述措施,定影单元的温度也没有恢复,则打印机控制单元临时停止操作。在定影温度回到合适的温度之后,打印机控制单元再次开始操作。\n[0155] 当排出所有的片材时,打印机控制单元指示各单元停止操作。当从各单元接收到操作已停止的通知时,打印机控制单元通知MFP控制单元15操作已完成。\n[0156] 图8是例示图2所示的后处理单元(联线整理器)22的配置示例。\n[0157] 在图8中,如果连接了整理器,则将从打印机21的定影单元74排出的片材输送到联线整理器22。将片材排出到样本盘81或堆叠盘82,其根据作业的类型或要排出的片材的数量来切换。\n[0158] 存在两种分拣方法。根据库(bin)分拣法,准备多个库并将片材分拣到相应的库中。根据移位分拣法,将电子分拣功能和库(或盘)在深度方向上移位,以针对各作业分拣出排出的片材。\n[0159] 将电子分拣功能称为修整(collation)。如果MFP控制单元15的存储器16是大容量存储器,则可以通过使用该大容量存储器和用来改变缓冲的页顺序和排出顺序的所谓的修整功能来实现电子分拣功能。\n[0160] 除了分拣功能,还有称为分组功能的功能。与针对各作业对片材进行分拣的分拣功能不同,分组功能针对各页面对片材进行分拣。\n[0161] 此外,如果针对要排出的作业设置了订钉模式,则在将片材排出到堆叠盘82之前,针对各作业将这些片材依次累积在整理器内部的处理盘中。随后,在处理盘中由订书器对这些片材进行装订。然后,将片材束排出到堆叠盘82。\n[0162] 另外,在将片材排出到上述两个盘之前,还设置了将片材折叠成Z折叠的Z折叠单元以及对文件打2个(或3个)孔的打孔器。根据作业的类型执行Z折叠处理和打孔处理。\n[0163] 例如,如果对操作单元14进行操作的用户设置了Z折叠处理,则Z折叠单元对作业的各片材进行Z折叠。然后,在将Z折叠的片材输送到联线整理器22内部之后,将Z折叠的片材排出到诸如堆叠盘82或样本盘81的排出盘。\n[0164] 此外,如果针对作业设置了打孔处理,则打孔器对作业的各片材进行打孔。然后,在将打孔的片材输送到联线整理器22内部之后,将其排出到排出盘。\n[0165] 此外,设置骑马订书器83以执行生成诸如产品小册子的小册子的处理(书册装订处理)。骑马订书器在两个位置对片材进行装订,并将片材输送到辊,以进行中心折叠。然后,将骑马订书器83处理的片材排出到小册子盘84。如上所述,骑马订书器83执行的诸如书册装订处理的片材处理是否可执行,取决于用户针对要输出的作业设置的片材处理设置。\n[0166] 插入器85用于将放置在插入盘86上的片材直接输送到诸如堆叠盘82或样本盘\n81的排出盘中的一个,而不使片材通过打印机21。使用这种结构,可以在要发送到联线整理器22的片材(打印机21打印的片材)之间插入放置在插入器85中的片材。以面朝上的方式放置插入盘86上的片材。根据拾取辊的操作,从堆叠的片材顶部开始依次进给片材。当将放置在插入器85中的片材输送到堆叠盘82或样本盘81时,以面朝下的方式排出片材。\n[0167] 如果将片材输送到骑马订书器83,则将片材临时导向打孔器侧,然后导回骑马订书器83。以这种方式,调整片材的面。如上所述,插入器85执行的插入处理是否可执行,基于用户针对要输出的作业设置的片材处理设置。\n[0168] 当将骑马订书器83形成的小册子(骑马装订的小册子)输送到修剪器(纸裁剪单元)87时,辊将小册子进给预定长度,裁剪单元88将小册子的尾端裁剪预定长度。\n[0169] 这样,即使小册子具有不均匀的尾端,粗糙的边缘也会被修剪并去除。然后,将小册子存储在小册子保持单元中。如上所述,修剪器87执行的裁剪处理是否可执行,基于用户针对要输出的作业设置的片材处理设置。\n[0170] 接下来,作为使得能够针对各页面指定对象和后处理的技术,来描述PPML。\n[0171]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PPML,可以进行诸如在页面内定义要布置对象的区域、用PS或PDF绘制对象以及将对象布置在页面上的预定位置的操作。\n[0172] 这样,可以根据PPML执行针对各客户的不同页面的打印。因此,可以打印面向个人的账单和直接邮件。\n[0173] 现在,参照图9描述使用PPML作业进行打印的示例。\n[0174] 图9例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可变打印处理的示例。图9所示的示例是使用客户数据打印账单的情况。\n[0175] 如图9中的账单所例示的,基于客户数据库(DB)91中包含的客户信息或每月使用情况,针对各客户执行不同的页面数据的打印。在打印页面数据之前,将包含在客户DB 91中的各客户的数据插入定义对象的布置区域的模板数据92中。\n[0176] 例如,通过将姓名设置在客户DB 91的姓名栏中的客户A、客户B和客户C布置在模板数据92的预定姓名栏中,可以针对各客户生成不同的页面数据。\n[0177] 尽管在客户DB 91中包含电话号码栏,但是由于它们没有设置在模板数据92中,因此在要打印的页面数据中不包括电话号码。DB中由记录单元生成的页面数据如图9的下部中的页面数据93a、93b和93c所示。\n[0178] 模板数据92包括固定区域和可变区域。可变区域包括根据客户DB 91中的各客户改变的数据。根据图9所示的示例,姓名、地址和总和栏是可变区域。将指定的客户DB \n91中的对象插入可变区域中。\n[0179] 固定区域用于指定不根据背景或记录改变的对象。由于固定对象由不同的记录使用多次,因此将其定义为可再利用对象。\n[0180] 根据传统技术,在针对各客户执行这种使用不同的设置的打印时,针对MFP 1设置子任务(后续阶段处理)操作的最大数量。这样,将作业分割为文件,使得子任务操作的数量小于其最大数量。\n[0181] 现在,使用图10来描述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根据图10所示的示例,针对一个记录设置了8个装订机。更具体地说,针对一个记录设置了前封面页、A4彩色页、A4黑白(BW)页、A5Z折叠页、A4彩色页、A4BW页、后封面页以及对所有页进行打孔总共8个装订机(设置操作的数量)。\n[0182] 换句话说,图10例示了在一个记录中设置的子任务操作的数量。作为打印作业的第一记录的人物A的账单打印包括总共8个子任务操作。人物B及后续人物的账单打印也包括8个子任务操作。\n[0183] 因此,如果MFP 1的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为“400”,则传统上将作业分割为各自包括50个记录的文件。\n[0184] 然而,如图11所示,当将接收的打印作业分割为多个文件时,不能在两个文件中保持对象。这样,如果要在不同的文件中使用一次生成的对象,则要删除并重新生成该对象。\n[0185] 例如,在图11中,在分割作业之后,在文件2和文件1中使用对象A和B。然而,当文件1的打印完成时,删除了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对象A和B。\n[0186] 这样,在打印文件2时,不能得到对象A和B的数据。因此,要再次执行对象A和B的光栅化。这意味着向处理中增加了在正常状况下不需要的对象的删除和重新生成。其结果是,性能降低。\n[0187] 由于该原因,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下面的特征配置,以防止在执行分割处理时由于对象的删除和重新生成处理而导致的性能降低。\n[0188] 图12例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的作业的结构。根据本实施例,描述PPML作业结构的示例。\n[0189] 根据PPML作业,首先,定义多次使用的对象的名称。然后,作出可再利用对象的声明,使得能够通过定义的名称来参照定义了名称的对象。\n[0190] 通过使用可再利用对象,能够指定要参照的对象的名称、文件格式、绘制对象的区域的宽度和高度以及可再利用对象的定义的范围。\n[0191] 根据声明单元1201执行的可再利用对象的定义,后续的各个记录可以参照可再利用对象。\n[0192] 如果PPML作业的各记录如上所述使用可再利用对象,则执行参照的定义。此外,还定义仅在一个记录中使用而不在其它记录中使用的对象。\n[0193] 接下来,参照图13和图14描述PPML作业的MFP的处理。\n[0194] 图13是例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作业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是在提交PPML作业时执行的处理的示例。当在主计算机2上运行的驱动程序或提交工具提交了PPML作业时,MFP控制单元15执行该流程图中的各步骤。MFP控制单元15包括诸如CPU、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硬件资源以及软件资源。\n[0195] 图14例示了图4所示的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生成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寿命表的示例。现在,参照图14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作业处理。\n[0196] 对于图14所示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寿命表,在文件1至3中使用全局可再利用对象A和B,在文件1和2中使用全局可再利用对象D,在文件1和3中使用全局可再利用对象C。此外,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寿命表包括在文件中使用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第一个文件、最后的文件以及文件区间的数量的信息。\n[0197] 在步骤S1101中,图3所示的输入作业管理单元151接收来自主计算机2的PPML作业。在步骤S1102中,作业生成单元154使用接收到的PPML作业生成作业单,并将生成的作业单存储在存储器16a中。\n[0198] 在步骤S1103中,输出作业管理单元181获取在MFP 1中设置的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在步骤S1104中,输出作业控制单元182提取在作业单中描述的设置操作的总数。\n在提取之前,作业分析单元183、装订机分析单元184、文档分析单元185以及页面分析单元\n186分析生成的作业单。根据图10所示的示例,设置操作的总数是在作业单中描述的子任务操作的总数,针对各记录设置了8个子任务操作。\n[0199] 在步骤S1105中,作业分割单元191确定在作业单中描述的设置操作的总数是否大于针对MFP 1能够设置的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如果作业分割单元191确定设置操作的总数大于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步骤S1105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06。在步骤S1106中,作业分割单元191将作业分割为文件。\n[0200] 另一方面,如果作业分割单元191确定设置操作的总数不大于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步骤S1105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10。\n[0201] 在步骤S1110中,由于不需要进行将作业分割为文件的分割处理,因此图像处理/RIP单元17将作业中包括的对象转换为可打印的光栅数据(执行RIP)。然后,将转换后的光栅数据与对应页面的图像信息一起存储在存储器16b中。之后,根据设备管理单元188安排的打印定时,从打印机21输出数据。\n[0202] 如果在步骤S1105中作业分割单元191确定设置操作的总数大于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步骤S1105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06。在步骤S1106中,作业分割单元191确定不大于MFP 1的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的分割作业之后的各文件的记录数量。\n随后,作业分割单元191根据确定的记录数量将一个作业分割为多个文件。\n[0203] 例如,如果将“10”设置为MFP 1的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并且针对第一个记录的后续阶段处理操作的数量为3,针对第二个记录的后续阶段处理操作的数量为2,针对第三个和第四个记录的后续阶段处理操作的数量为3,则作业分割单元191执行分割处理,使得第一个至第三个记录包括在一个文件中。以这种方式,根据通过分析作业单而获得的后续阶段处理操作的数量,将打印作业分割为多个文件。\n[0204] 在步骤S1107中,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将在文件间公用的可再利用对象定义为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在步骤S1108中,根据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重新排列各文件的打印顺序。下面将详细描述步骤S1108中的重排处理的详情。\n[0205] 在步骤S1109中,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生成包括包含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文件(即包括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第一个文件和最后的文件)的信息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寿命表。此外,对象管理单元193管理由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生成的包括对象寿命的信息的寿命表。该表存储在存储器16中。\n[0206] 在步骤S1110中,图像处理/RIP单元17将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生成的各文件转换(进行光栅图像处理)为可打印的光栅数据,随后将其与对应页面的图像信息一起存储在存储器16b中。由设备管理单元188安排存储在存储器16b中的光栅数据的打印定时。\n将数据输出到打印机21进行打印。\n[0207] 在步骤S1111中,对象管理单元193参照图14所示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寿命表,确定是否要在后续文件中再次使用在文件中使用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如果对象管理单元\n193确定在后续文件中不再使用全局可再利用对象(步骤S1111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12。\n[0208] 在步骤S1112中,对象管理单元193从存储器16b中删除不再使用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n[0209] 另一方面,在步骤S1111中,如果对象管理单元193确定要在后续文件中再次使用全局可再利用对象(步骤S1111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13。因此,全局可再利用对象不从存储器16b中删除,而在打印后续文件时再次使用。\n[0210] 根据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删除处理,删除存储在存储器16b中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光栅数据。当MFP控制单元15b接收到已完成从输出作业管理单元181输出的分割的文件的打印的信息时,MFP控制单元15b通知对象管理单元193已完成打印。\n[0211] 由于对象管理单元193管理诸如图14所示的寿命表,因此可以确定是否要在后续文件中使用包括在完成打印的文件中的对象。\n[0212] 根据图14所示的示例,如果第二文件的打印完成,则不再在第三文件中使用全局可再利用对象D。因此,可以在完成第二文件的打印时删除全局可再利用对象D。\n[0213] 此外,对象管理单元193从存储器16b中删除要删除的对象的光栅数据。根据本实施例的删除处理是指释放分配的存储器16b的具有对象的光栅数据的大小的区域。\n[0214] 在步骤S1113中,MFP控制单元15确定是否完成了文件的打印。如果MFP控制单元15确定打印完成(步骤S1113中的“是”),则处理结束。如果MFP控制单元15确定打印尚未完成(步骤S1113中的“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110,重复进行打印,直到打印了所有文件为止。\n[0215] 接下来,参照图15至图17描述根据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的在步骤S1108中获得的各文件的打印顺序重排处理。\n[0216] 图15例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文件的打印顺序重排处理。在图15中,例示了在各记录中使用的可再利用对象的对应关系表以及包括可再利用对象的文件。\n将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设置为5(5个记录),并且相应地将打印作业分割为文件。\n[0217] 图15中的箭头左侧的文件的状态是将作业分割为文件而不进行文件顺序重排处理的情况。\n[0218] 图15例示了以下情况:作业分割单元191分割作业,尽管仅在文件1和3中使用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重新定义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C,但是它也保留在文件2中。因此,当打印文件2时,不需要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C保留在存储器16中,因此没有有效地利用存储器16。由于该原因,MFP控制单元15b执行打印顺序改变处理以优化打印顺序。现在,参照图16和图17,描述本实施例的文件打印顺序重排处理。\n[0219] 图16是例示图4所示的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的配置的框图。\n[0220] 在图16中,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包括获取单元1501、重排单元1502、提取单元\n1503以及插入单元1504。获取单元1501获取各记录参照由对象管理单元193管理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次数。\n[0221] 重排单元1502重新排列文件的打印顺序。提取单元1503基于提取条件,提取要包括在将作业分割为文件之后的文件中的对象。\n[0222] 插入单元1504将提取单元1503提取的可再利用对象插入分割后的文件中。\n[0223] 图17是例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作业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描述了在图13的步骤S1108中重排单元1502执行的打印顺序重排处理的详细过程。由MFP控制单元15执行步骤S1401至S1405中的处理。\n[0224] 如上所述,MFP控制单元15包括诸如CPU、ROM和RAM的硬件资源以及软件资源。\n[0225] 在步骤S1401中,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的获取单元1501获取各文件参照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次数。\n[0226] 由于在第一至第三文件中使用全局可再利用对象A和B,因此参照次数为3。另一方面,对于全局可再利用对象C和D中的各个,参照次数为2。在步骤S1402中,获取单元\n1501获取参照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次数,并将具有最小参照次数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确定为可再利用对象的基准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将全局可再利用对象C设置为基准可再利用对象。\n[0227] 接下来,在步骤S1403中,重排单元1502重新排列文件,使得将使用基准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文件设置为第一个文件。\n[0228] 在图15的情况下,将使用全局可再利用对象C的文件1和3中的一个重新排列为第一个文件。\n[0229] 因此,当重排处理完成时,打印顺序将是“文件1→3→2”或者“文件3→1→2”。\n[0230] 在步骤S1404中,由于连续执行文件1和3的打印,因此重排单元1502确定打印顺序的组合是“文件1→3→2”还是“文件3→1→2”。\n[0231] 在步骤S1405中,重排单元1502基于是否存在要重新排列的文件的信息,确定重排处理是否完成。如果重排单元1502确定文件的重新排列尚未完成(步骤S1405中的“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403。\n[0232] 另一方面,如果重排单元1502确定文件的重新排列完成(步骤S1405中的“是”),则处理结束。\n[0233] 如果根据图17所示的流程图处理图14所示的文件,则获取单元1501将具有第二小的参照次数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确定为基准点,以确定下一个基准点(步骤S1402)。\n[0234] 由于全局可再利用对象D的参照次数为两次,是最小的次数,因此全局可再利用对象D是此时的基准点。如图14所示,由于在文件1和2中使用全局可再利用对象D,因此排列文件1和2,使得在文件1之后处理文件2,或者在文件2之后处理文件1。因此,尽管根据步骤S1403中的处理将打印顺序暂时确定为“文件1→3→2”或“文件3→1→2”,但是根据步骤S1404,最终将打印顺序确定为“文件3→1→2”。\n[0235] 由于在所有文件中使用了全局可再利用对象A和B,因此这些对象不改变文件的打印顺序。在图15的示例中,如果将箭头左侧(未重新排列)与右侧(根据生成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寿命表进行了重新排列)相比较,则可以看出在文件2中不包括全局可再利用对象C。这是因为在完成文件1的打印输出时,对象管理单元193删除了全局可再利用对象C。\n[0236]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根据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重新排列文件的打印顺序,减小了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寿命。因此,能够减小分配的存储器的区域,并且能够提高性能。\n[0237]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将打印作业分割为文件,之后根据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来重新排列文件的打印顺序。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根据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再次设置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并且相应地重新排列记录的打印顺序。\n[0238] 图18是例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作业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当在主计算机2上运行的驱动程序或提交工具提交PPML作业时,MFP控制单元15执行步骤S1601至S1613中的处理。如上所述,MFP控制单元15包括诸如CPU、ROM和RAM的硬件资源以及软件资源。\n[0239] 在步骤S1601中,输入作业管理单元151接收来自主计算机2的PPML作业。在步骤S1602中,作业生成单元154使用接收到的PPML作业生成作业单,并将生成的作业单存储在存储器16a中。\n[0240] 在步骤S1603中,输出作业管理单元181获取在MFP 1中设置的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预先将最大数量存储在存储器16中。\n[0241] 在步骤S1604中,输出作业控制单元182提取在作业单中描述的设置操作的总数。\n在提取之前,作业分析单元183、装订机分析单元184、文档分析单元185以及页面分析单元\n186分析生成的作业单。\n[0242] 在步骤S1605中,作业分割单元191确定在作业单中描述的设置操作的总数是否大于针对MFP 1可以设置的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如果作业分割单元191确定设置操作的总数大于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步骤S1605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606。\n[0243] 在步骤S1606中,作业分割单元191根据MFP 1的设置操作的最大数量以及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将作业分割为文件。在步骤S1607中,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将能够在文件间公用的可再利用对象定义为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在步骤S1608中,根据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重新排列各文件的打印顺序。\n[0244] 在步骤S1609中,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生成包括包含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文件(即包括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第一个文件和最后的文件)的信息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寿命表。此外,对象管理单元193管理由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生成的图14所示的包括对象寿命的信息的寿命表。该表存储在存储器16中。\n[0245] 在步骤S1610中,图像处理/RIP单元17将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生成的各文件转换(进行光栅图像处理)为可打印的光栅数据,随后将其与对应页面的图像信息一起存储在存储器16b中。设备管理单元188安排存储在存储器16b中的光栅数据的打印的定时。\n将数据输出到打印机21进行打印。\n[0246] 在步骤S1611中,对象管理单元193参照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寿命表,并确定是否要在后续文件中再次使用在文件中使用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如果对象管理单元193确定在后续文件中不再使用全局可再利用对象(步骤S1611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612。\n在步骤S1612中,对象管理单元193从存储器16b中删除不再使用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n[0247] 在步骤S1613中,MFP控制单元15确定文件的打印是否完成。如果MFP控制单元\n15确定打印完成(步骤S1613中的“是”),则处理结束。如果MFP控制单元15确定打印尚未完成(步骤S1613中的“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610,重复打印处理。\n[0248] 另一方面,如果作业分割单元191确定设置操作的总数不大于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步骤S1605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610。由于不需要进行将作业分割为文件的分割处理,因此图像处理/RIP单元17将作业中包括的对象转换为可打印的光栅数据(执行RIP)。然后,将图像处理/RIP单元17转换的光栅数据与对应页面的图像信息一起存储在存储器16b中。之后,根据设备管理单元188安排的打印定时,从打印机21输出数据。下面将详细描述在步骤S1606中执行的作业处理的详情。\n[0249] 图19例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打印作业的重排处理。本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在步骤S1608中执行的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来重新排列记录的打印顺序。\n[0250] 图19所示的示例是将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设置为5(5个记录)并相应地将打印作业分割为文件的情况。\n[0251] 图19中的箭头左侧的文件的状态例示了在不进行打印顺序重排处理的情况下打印文件的情况。在可再利用对象A至F中,将对象A至D定义为全局可再利用对象。\n[0252] 由于该原因,在文件间使用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设置操作的数量增大,相应地使用的存储区域增大。此外,尽管仅在文件1和3中使用全局可再利用对象C,但是它也保留在文件2中。因此,使用了不需要的存储区域。\n[0253] 根据本实施例,为了有效地使用图像形成装置的存储器资源,如下面所描述的,执行打印顺序的改变处理。\n[0254] 图20是例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作业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由作业分割单元191和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执行文件打印顺序重排处理。\n[0255] 当在主计算机2上运行的驱动程序或提交工具提交PPML作业时,MFP控制单元15执行该流程图中的步骤S1801至S1805中的各个处理。此外,如上所述,MFP控制单元15包括诸如CPU、ROM和RAM的硬件资源以及软件资源。\n[0256] 在步骤S1801中,作业分割单元191执行用于确定可以作为分割处理的基准点的记录的基准点确定处理。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9所示,作为“可再利用对象A,记录1”来描述基准点。\n[0257] 在步骤S1802中,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向文件添加确定的基准点的记录。在图\n19中,将记录1作为完成分割的文件添加到文件1,并将结果存储在存储器16b中。\n[0258] 在步骤S1803中,对象管理单元193从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获取基准点记录使用的可再利用对象是可再利用对象A至F的信息。然后,对象管理单元193将获取的可再利用对象作为要在其它文件中使用的可再利用对象存储在存储器16b中,并管理存储的可再利用对象。以这种方式,可以管理在其它记录间公用的可再利用对象。\n[0259] 在步骤S1804中,重排单元1502确定提取的记录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PPML作业的记录的数量(此情况下为“5”)。如果重排单元1502确定提取的记录的数量大于或等于5,则由于完成了对到文件的记录的排列(步骤S1804中的“是”),因此分割处理结束。\n[0260] 另一方面,如果重排单元1502确定提取的记录的数量小于5,则由于尚未完成对到文件的记录的排列(步骤S1804中的“否”),因此处理进行到步骤S1805。在步骤S1805中,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执行搜索处理并确定要在文件中使用的记录。下面,参照图21描述搜索处理的详情。\n[0261] 图21是例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作业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提供了对图20的步骤S1805中的记录搜索处理的详细描述。当在主计算机\n2上运行的驱动程序或提交工具将PPML作业提交到MFP 1时,MFP控制单元15执行流程图中的步骤S1901至S1910中的各处理。此外,如上所述,MFP控制单元15包括诸如CPU、ROM和RAM的硬件资源以及软件资源。\n[0262] 在步骤S1901中,获取单元1501获取当前从对象管理单元193提取的完成提取的对象的数量N。在步骤S1902中,提取单元1503确定完成提取的对象的数量N是否等于“0”。在此阶段,如图19所示,由于可再利用对象A和F是完成提取的对象,因此完成提取的对象的数量N为2。因此,提取单元1503确定完成提取的对象的数量N不是“0”(步骤S1902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1903。\n[0263] 在步骤S1903中,提取单元1503搜索是否存在仅使用提取的可再利用对象A和F的记录。如果提取单元1503检测到这种记录(步骤S1903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904。在步骤S1904中,插入单元1504向文件添加记录。\n[0264] 如果基准记录是图19中的记录1,则没有检测到满足该条件的记录(步骤S1903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1907。\n[0265] 在步骤S1907中,提取单元1503从完成提取的对象的数量N中减去“1”并得到“1”。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902。\n[0266] 在步骤S1904中插入单元1504将记录添加到文件中之后,在步骤S1905中,提取单元1503确定文件中包括的所有记录的子任务操作的总数是否大于在MFP 1中设置的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如果提取单元1503确定所有记录的子任务操作的总数大于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步骤S1905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906。\n[0267] 在步骤S1906中,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生成新文件(新文件2)。在步骤S1907中,提取单元1503从完成提取的对象的数量N中减去“1”,处理返回到步骤S1902。\n[0268] 另一方面,在步骤S1905中,如果提取单元1503确定子任务操作的总数不大于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步骤S1905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907。在步骤S1907中,提取单元1503从完成提取的对象的数量N中减去“1”并得到“1”。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902,并搜索在文件中要包括的对象。\n[0269] 由于完成提取的对象的数量N当前为“1”,因此处理进行到步骤S1903。在步骤S1903中,搜索到仅包括一个对象(完成提取的对象A或F)的记录。由于提取单元1503无法检测到满足该条件的记录(步骤S1903中的“否”),因此处理进行到步骤S1907。在步骤S1907中,完成提取的对象的数量N为“0”,处理返回到步骤S1902。\n[0270] 在步骤S1902中,提取单元1503确定完成提取的对象的数量N为“0”,处理进行到步骤S1908。\n[0271] 如果完成提取的对象的数量N为“0”,则意味着提取了仅包括完成提取的对象的所有记录。在步骤S1908及后续步骤中,执行对包括完成提取的对象的记录的提取处理。\n[0272] 因此,在步骤S1908中,提取单元1503确定是否检测到包括完成提取的对象A和F中的至少一个的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9所示,记录4包括完成提取的对象A。因此,在步骤S1908中,提取单元1503确定检测到包括完成提取的对象A和F中的一个的记录(步骤S1908中的“是”),处理进行到步骤S1909。\n[0273] 在步骤S1909中,提取单元1503将检测到的记录4设置为新的基准点,然后处理结束。然后,处理进行到图20的步骤S1802。\n[0274] 在步骤S1908中,如果提取单元1503确定没有检测到包括完成提取的对象A和F中的一个的记录(步骤S1908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910。\n[0275] 在步骤S1910中,插入单元1504将下一个记录确定为新的基准点,然后处理结束。\n然后,处理进行到图20的步骤S1802。\n[0276] 根据上述情况,在图20的步骤S1802中,向文件新添加记录4。在步骤S1803中,对象管理单元193作为要在当前文件中使用的可再利用对象,存储并管理在记录4中使用的可再利用对象A和C。\n[0277] 此时,对象管理单元193管理的文件1中的记录是记录1和4。因此,可再利用对象处于图19中的箭头右侧所示的包括提取的可再利用对象A、F和C的第一文件1所示的状态。\n[0278] 类似地,通过执行包括图20和图21所示的记录的重排的分割处理,获得图19中的箭头右侧所示的文件。换句话说,获得包括5个记录(即记录1、4、12、5和11)的第一文件和包括5个记录(即记录9、3、6、10和13)的第二文件。\n[0279] 类似地,获得包括5个记录(即记录14、15、2、7和8)的第三文件。\n[0280] 此外,对文件和全局可再利用对象执行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根据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的打印顺序重排处理。然而,即使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应用重排处理,也不改变文件和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排列。\n[0281]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由于不考虑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而对作业进行分割,因此不考虑在将作业分割为文件之后的文件中使用的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数量。这样,作为全局可再利用对象设置并保持的对象浪费了存储器资源。\n[0282] 然而,如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通过根据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执行分割处理,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了3个全局可再利用对象(A、B和F),而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了4个全局可再利用对象(A、B、C和D)。这样,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仅设置3个全局可再利用对象来执行打印。\n[0283]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根据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对记录的打印顺序进行重排,减少了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数量。因此,能够减小分配的存储器的区域,并且能够提高性能。\n[0284] 根据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当针对PPML作业设置的后续阶段处理操作的数量大于MFP的子任务操作的最大数量时,执行分割处理。此外,根据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将可再利用对象重新定义为全局可再利用对象并重新排列打印顺序,来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处理的性能。\n[0285] 然而,通过不考虑分割处理,而根据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重新排列记录的打印顺序,能够减少使用存储器的时间并提高性能。现在,参照图22和图2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的打印顺序的重排处理。\n[0286] 图22例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处理作业时的存储器状态。图22包括在记录中使用的可再利用对象的对应关系表以及可再利用对象使用存储器的时间。\n[0287] 在图22中,箭头的左侧例示了不执行记录的打印顺序的重排的情况下的输出示例。使用可再利用对象A的第一个记录是记录1,最后的记录是记录13。因此,将可再利用对象A存储在存储器16b中,直到完成记录13的打印为止。\n[0288] 此外,使用可再利用对象B的第一个记录是记录2,使用可再利用对象B的最后的记录是记录15。因此,将可再利用对象B存储在存储器16b中,直到完成记录15的打印为止。\n[0289] 如上所述,参照图12所示的PPML作业结构,执行PPML作业的可再利用对象的声明。\n[0290] 当MFP 1接收到PPML作业时,对声明的可再利用对象执行RIP。\n[0291] 这样,当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的获取单元1501计算各可再利用对象的寿命时,根据记录1生成各可再利用对象的光栅化图像。\n[0292] 因此,如果在不考虑寿命的情况下打印对象,则可再利用对象的寿命对于可再利用对象A为13个记录区间,对于对象B为15个记录区间,对于对象C为12个记录区间,对于对象D为10个记录区间,对于对象E为8个记录区间,对于对象F为2个记录区间。因此,总寿命为60个记录区间。\n[0293] 接下来,参照图23描述本实施例的记录重排处理。\n[0294] 图23是例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作业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该流程图例示了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执行的记录重排处理过程的示例。当在主计算机2上运行的驱动程序或提交工具提交PPML作业时,MFP控制单元控制的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执行步骤S2101至S2106中的处理。如上所述,MFP控制单元15包括诸如CPU、ROM和RAM的硬件资源以及软件资源。\n[0295] 在步骤S2101中,作业重新生成单元192的获取单元1501获取各可再利用对象的参照次数。根据图22所示的情况,由于可再利用对象A在记录1、4、9、12和13中使用,因此参照次数为5。类似地,获得其它可再利用对象的参照次数。因此,可再利用对象B的参照次数为5,对象C和D的参照次数为4,对象E和F的参照次数为2。\n[0296] 在步骤S2102中,获取单元1501提取具有最小参照次数的可再利用对象作为基准点。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再利用对象E和F参照次数为2,其最小,因此基准点可以是可再利用对象E或F。然而,此时,将基准点临时确定为可再利用对象E。\n[0297] 在步骤S2103中,提取单元1503提取仅包括作为基准点的可再利用对象E的记录。然后,根据图22所示的示例,提取记录8。\n[0298] 在步骤S2104中,提取单元1503提取包括可再利用对象E的记录。根据图22所示的示例,提取记录7。\n[0299] 由于记录7包括在其它记录中使用的可再利用对象B,因此在步骤S2105中,提取单元1503将可再利用对象B添加到完成提取的对象的列表中。\n[0300] 在步骤S2106中,提取单元1503确定是否完成了所有记录的处理。如果提取单元\n1503确定完成了所有记录的处理(步骤S2106中的“是”),则处理结束。\n[0301]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06中,如果提取单元1503确定尚未完成所有记录的处理(步骤S2106中的“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2103。\n[0302] 在步骤S2103中,提取仅包括提取的可再利用对象B的记录。在这种情况下,提取记录14和15。接下来,在步骤S2104中,提取单元1503提取包括可再利用对象B的记录。\n因此,提取记录2和13。\n[0303]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记录2包括可再利用对象F以及可再利用对象B,因此在步骤S2105中,提取单元1503将可再利用对象F添加到完成提取的对象的列表中,然后提取使用可再利用对象F的记录1。\n[0304] 如果以这种方式执行记录重排,则确定图22中的箭头右侧所示的打印顺序。根据该示例,可再利用对象的寿命对于可再利用对象A为10个记录区间,对于对象B为6个记录区间,对于对象C为12个记录区间,对于对象D为15个记录区间,对于对象E为2个记录区间,对于对象F为7个记录区间。因此,记录区间的总数为52。\n[0305]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进行重排处理之前的记录区间的总数为60,因此可以理解重排处理在减少8个记录区间的可再利用对象的寿命方面有效。\n[0306]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存储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读出的各种数据处理程序的存储介质的存储器映射。\n[030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通过根据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重新排列文件的打印顺序,来减小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寿命。因此,能够减小针对对象分配的存储器的区域。\n[030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通过根据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使用顺序重新排列记录的打印顺序,来减小全局可再利用对象的数量。因此,能够减小针对对象分配的存储器的区域。\n[030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通过重新排列记录的打印顺序并缩短可再利用对象的寿命,能够减小针对对象分配的存储器的使用时间。\n[0310] 本发明的各方面还能够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装置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诸如CPU或MPU的装置)、以及由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装置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来执行步骤的方法来实现。鉴于此,例如经由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计算机提供程序。\n[0311]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种变型、等同结构及功能。
法律信息
- 2018-03-0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G06F 3/12
专利号: ZL 201010001157.8
申请日: 2010.01.13
授权公告日: 2013.05.15
- 2013-05-15
- 2010-09-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4N 1/00
专利申请号: 201010001157.8
申请日: 2010.01.13
- 2010-07-14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2006-02-08
|
2005-08-05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