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家庭景观式厨余垃圾蚯蚓堆肥反应器 |
申请号 | CN201110274294.3 | 申请日期 | 2011-09-15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2347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C05F9/02 | IPC分类号 | C;0;5;F;9;/;0;2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申请人地址 |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37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当前权利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发明人 | 李润东;冯磊 |
代理机构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甄玉荃 |
摘要
家庭景观式厨余垃圾蚯蚓堆肥反应器,包括盆景,带孔隔板,侧壁,脚底架,蚯蚓堆肥反应槽,侧壁插板和布气孔。盆景位于带孔隔板的上端。蚯蚓堆肥反应槽处于带孔隔板内,各个蚯蚓堆肥反应槽之间由侧壁插板分隔。带孔隔板的两侧设有侧壁。侧壁表面、盆景底部和蚯蚓堆肥反应槽侧面上设有布气孔。本发明可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不会影响到家庭生活;使用时无须复杂的操作,只需将每日的厨余垃圾倒入反应槽即可轻松处理垃圾,简单方便。
1.家庭景观式厨余垃圾蚯蚓堆肥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盆景,带孔隔板,侧壁,脚底架,蚯蚓堆肥反应槽,侧壁插板和布气孔;盆景位于带孔隔板的上端;蚯蚓堆肥反应槽处于带孔隔板内,各个蚯蚓堆肥反应槽之间由侧壁插板分隔;带孔隔板的两侧设有侧壁;侧壁表面、盆景底部和蚯蚓堆肥反应槽侧面上设有布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庭景观式厨余垃圾蚯蚓堆肥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蚯蚓堆肥反应槽为敞口的方形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庭景观式厨余垃圾蚯蚓堆肥反应器,其特征在于:上层盆景的高度为14cm,其中9cm为花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庭景观式厨余垃圾蚯蚓堆肥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盆景底部均匀分布漏孔。
家庭景观式厨余垃圾蚯蚓堆肥反应器\n[0001]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器,尤其是一种以蚯蚓为主体,在家庭里对厨余垃圾进行蚯蚓处理的堆肥反应器,属于环境技术领域。\n[0002] 背景技术:城市垃圾的有机成分包括厨余垃圾、餐饮业垃圾、食品行业尾料等,主要以淀粉类、食物纤维类、动物脂肪类等物质为主,突出表现为含水率高,油脂、盐分含量高,易腐烂、发酵、发臭等特点。如果与生活垃圾混合焚烧会大大降低焚烧的热能利用,同时其中的脂类物质在重金属的催化条件下成为产生二恶英的重要因子;而填埋处理则会产生大量沼气及渗滤液,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n[0003] 我国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主要还是依靠填埋和焚烧方法处理。但是,由于我国的土地资源的供应日趋紧张,减少垃圾的填埋数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焚烧技术不仅没有做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和无害化,更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据推算,\n2.6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430亿元,因此,使城市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技术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中当务之急。因此,从对城市有机垃圾的管理由“末端处理”转型向“就地解决”的路线更能够满足我国目前的需求。\n[0004]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套美观的家庭式厨余垃圾蚯蚓堆肥反应器。\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家庭景观式厨余垃圾蚯蚓堆肥反应器,包括盆景,带孔隔板,侧壁,脚底架,蚯蚓堆肥反应槽,侧壁插板和布气孔。盆景位于带孔隔板的上端。蚯蚓堆肥反应槽处于带孔隔板内,各个蚯蚓堆肥反应槽之间由侧壁插板分隔。\n带孔隔板的两侧设有侧壁。侧壁表面、盆景底部和蚯蚓堆肥反应槽侧面上设有布气孔。\n[0006]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n[0007] 特点1:本设计采用上下双层结构,上层为景观盆景,可以根据居民自身的喜好栽种植物,上层盆景的高度为14cm,其中9cm为花土,蚯蚓反应器产生的蚯蚓粪不仅可以充当植物的肥料,而且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以吸附厨余垃圾腐烂而产生的臭味,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n[0008] 特点2:下层为厨余垃圾蚯蚓堆肥反应槽,根据居民家庭人口数及每日厨余垃圾的产量,设计可调节蚯蚓堆肥反应槽的个数,满足不同家庭的需要。本设计以三口之家为例,日产约1kg厨余垃圾,底部平行分布三个反应槽,每个槽的尺寸为33*20*18cm,槽与槽之间相通,当清理槽中的蚯蚓粪时,可用插板隔断后将反应槽从侧面取出,如果家庭人口数目多或厨余垃圾产量多,可以添加一到两个蚯蚓反应槽,这样很好因地制宜设计反应器处理垃圾。\n[0009] 特点3:本设计在下层蚯蚓反应器的侧面均匀分布孔径3mm的气孔若干,便于通风,同时蚯蚓粪能够完全吸附垃圾的腐臭味,达到一个气体内部循环的效果,不会影响到家庭生活;相通的反应槽可以让蚯蚓处理不同时间的垃圾,更能实现与蚓粪的分离;使用时无须复杂的操作,只需将每日的厨余垃圾倒入反应槽即可轻松处理垃圾,简单方便。\n[0010] 特点4:源头处理垃圾,既减少城市垃圾收运处理量,又能够变废为宝,产生高效有机肥料,有效降低生活垃圾含水率,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寿命,提高焚烧厂的运营效益,为“分类收集”的配套设施,为“分类收集”的继续深入开展打下基础,从而提高垃圾管理水平。\n[0011] 特点5:在各种垃圾处理的方法中,本设计具有占地面积小、灵活性高、机动性强、简单便捷等优势。\n附图说明:\n[0012]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n[0013] 图2为图1的左视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14] 如图1和图2所示:家庭景观式厨余垃圾蚯蚓堆肥反应器,包括盆景1,带孔隔板\n2,侧壁3,脚底架4,蚯蚓堆肥反应槽5,侧壁插板6和布气孔7。盆景1位于带孔隔板2的上端。蚯蚓堆肥反应槽5处于带孔隔板2内,各个蚯蚓堆肥反应槽5之间由侧壁插板6分隔。带孔隔板2的两侧设有侧壁3。侧壁3表面、盆景1底部和蚯蚓堆肥反应槽5侧面上设有布气孔7。蚯蚓堆肥反应槽5为敞口的方形槽。\n[0015] 根据居民家庭人口数以及每日厨余垃圾的产量,设计一款适合家庭使用的蚯蚓堆肥反应器用于处理厨余垃圾.本设计克服传统反应器随意性差、外形不美观及有恶臭气体产生影响家庭环境等缺点,在外形设计上,本设计采用上下双层结构,上层为景观盆景,可以根据居民自身的喜好栽种植物,上层盆景的高度为14cm,其中9cm为花土,蚯蚓反应槽产生的蚯蚓粪不仅可以充当植物的肥料,而且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以吸附厨余垃圾腐烂而产生的臭味,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下层为厨余垃圾蚯蚓堆肥反应槽,根据居民家庭人口数及每日厨余垃圾的产量,设计可调节蚯蚓堆肥反应槽的个数,满足不同家庭的需要。本设计以三口之家为例,日产约1kg厨余垃圾,底部平行分布三个蚯蚓堆肥反应槽,每个槽的尺寸为33*20*18cm,槽与槽之间相通,当清理槽中的蚯蚓粪时,可用插板隔断后将反应槽从侧面取出,如果家庭人口数目多或厨余垃圾产量多,可以添加一到两个蚯蚓堆肥反应槽,这样很好因地制宜设计反应器处理垃圾。\n[0016] 本设计在上层盆景区底部均匀分布漏孔,将浇花产出的水分排到下层的蚯蚓堆肥反应槽中,防止蚯蚓槽表层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而干燥缺水,不利于蚯蚓的生长和厨余垃圾的处理;在下层蚯蚓堆肥反应槽的侧面均匀分布孔径3mm的布气孔若干,便于通风,底部同上层盆景区底部一样均匀分布漏孔,防止添加的厨余垃圾过湿或上层盆景区流出的水分过多而导致蚯蚓反应槽内水分的积累,排除的水分在底部通过废液收集槽回收,而收集到的废液同样也可以用来作为植物的肥料。\n[0017] 各部件功能:\n[0018] 1、盆景:将产出的蚯蚓粪作为肥料加以利用,并吸附蚯蚓堆肥过程中的腐败气体,美化,装饰家庭环境,。\n[0019] 2、带孔隔板:分割盆景区和蚯蚓反应区,同时将盆景中过多的水分滴入蚯蚓反应区,防止堆体上层过于干燥而限制反应。。\n[0020] 3、侧壁:遮挡光线,同时可以抽插,便于取出堆肥出的成品蚯蚓粪。\n[0021] 4、脚底架:支撑作用,同时通过地步带孔隔板确保通风及过多水分的排出。\n[0022] 5、蚯蚓堆肥反应槽:利用蚯蚓处理厨余垃圾,为上层盆景提高高效的蚯蚓粪便,实现家庭内部废物资源化利用。\n[0023] 6、侧壁插板:控制反应器内蚯蚓的迁移,为及时取出蚯蚓粪作为肥料提供便利条件。\n[0024] 7、布气孔:通风供氧,为反应器内的环境提供基本保证。\n[0025] 工作流程:\n[0026] 1、打开上层景观区,在左侧的反应器中添加蚯蚓床料及厨余垃圾,并将一定数量的蚯蚓至于蚯蚓堆肥反应槽中,用床料盖上,关闭上层盆景区。\n[0027] 2、每隔两日后在旁边的蚯蚓堆肥反应槽中添加家庭两日产出的厨余垃圾,开启隔板,蚯蚓会再食物的驱动下,向新的蚯蚓堆肥反应槽中迁移。\n[0028] 3、当左侧蚯蚓堆肥反应槽中没蚯蚓时,可以稳定两天后,在隔板和侧板的帮助下,取出该蚯蚓堆肥反应槽中的蚯蚓粪。\n[0029] 4、取出的蚯蚓粪作为肥料,添加到上层的盆景区中。\n[0030] 5、盆景区中浇水产出的过多水分滴入蚯蚓反应区,防止堆体上层过于干燥而限制反应。
法律信息
- 2015-11-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C05F 9/02
专利号: ZL 201110274294.3
申请日: 2011.09.15
授权公告日: 2014.01.01
- 2014-01-01
- 2012-06-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C05F 9/02
专利申请号: 201110274294.3
申请日: 2011.09.15
- 2012-05-02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05-02-07
| | |
2
| | 暂无 |
2010-01-12
| | |
3
| |
2010-02-24
|
2009-08-24
| | |
4
| | 暂无 |
2009-12-30
| | |
5
| | 暂无 |
2011-09-15
| | |
6
| |
2007-07-18
|
2006-12-20
| | |
7
| | 暂无 |
2006-06-22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