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 |
申请号 | CN200310121515.9 | 申请日期 | 2003-12-19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508488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暂无 | IPC分类号 | 暂无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大阪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田村健一;近藤康弘 |
代理机构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维宁 |
摘要
在下部形成机械室(1)并在上部形成换热器室(2)的框架构件(3)的中段,布置兼作横梁使用的主冷凝水盘(5)。由于在机械室(1)和换热器室(2)之间没有用以往那样的板状冷凝水盘(5)隔开,所以能很方便地在机械室(1)内进行维修作业。此外,由于能把主冷凝水盘(5)从框架构件(3)上拆卸下来,所以框架构件(3)内的压缩机(11)能很方便地搬运到冷冻装置的外面来。这样,就提供了一种既方便了机械室内的维修作业,又能很方便地把机械室内的机器搬运到外面来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
技术领域\n本发明涉及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n背景技术\n以往,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上部形成换热器 室101,并在下部形成机械室102的框架构件105的中段,固定着大致呈 矩形的构架状的四根横梁107、107…,再在这些横梁107上固定大致呈 矩形的,板状的冷凝水盘109的各条边(参见实公平6-38253号公报, 图1)。\n上述四根横梁107中的一根横梁107做成沟槽状,上述大致呈矩形 的冷凝水盘109的一条边的边缘部分,向上述沟槽状的横梁107的内侧 弯曲。由上述板状的冷凝水盘109,接受布置在上述换热器室101中的换 热器上结露的露水,和进入上述换热器室101中的雨水等等。把上述冷 凝水盘109所接受的水,从上述弯曲的边缘部分引导到上述沟槽状的横 梁107的内侧,再把引导到这根横梁107上的水,通过连接在这根横梁 107底部的排水管110,排到冷冻装置的外部去。\n可是,由于上述以往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中的,固定在上 述横梁107上的矩形板状的冷凝水盘109,布置在上述机械室101上方的 位置上,所以存在着设置在上述机械室101中的压缩机等的维修作业很 困难的问题。\n此外,当为了对上述机械室101内的压缩机等进行大修,要把它从 冷冻装置上拆卸下来时,上述横梁107就成了障碍,存在着很难把上述 压缩机等搬运到冷冻装置外面来的问题。\n发明内容\n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这种 结构便于机械室内的维修作业,而且,也很容易把机械室内的机器搬运 到外面去。\n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的 特征是它由下列各部分构成:\n框架构件,它大致呈长方体形状,具有位于这个长方体的四角的四 根柱子,在其下部形成机械室,并且在其上部形成换热器室;\n主冷凝水盘,它在上述框架构件的中段上,架设在上述框架构件的 相邻的上述柱子之间,用于接受从上述换热器室滴下来的水,并兼作横 梁使用;以及\n布置在上述柱子与主冷凝水盘的连接部分下方的辅助冷凝水盘。\n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记载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由于上 述主冷凝水盘在上述框架构件的中段,架在这个框架构件的相邻的上述 柱子之间,所以上述机械室和换热器室就不是被以往那样的板状冷凝水 盘所隔开。因此,布置在上述机械室中的冷冻机械等,以及布置在上述 换热器室中的换热器等,由于比以往布置得更加靠近了,所以采用这种 冷凝水盘结构的冷冻装置就变得更加紧凑了。\n此外,在上述框架构件的下部形成的机械室的上方,由于没有像以 往那样的板状冷凝水盘的遮挡,所以能很方便地对布置在上述机械室内 的冷冻机械等等进行维修。\n此外,由于上述主冷凝水盘兼作横梁使用,与以往那样的分别设置 冷凝水盘和横梁相比,能减少冷冻装置的零件数量和组装的工序,因而 能降低冷冻装置的制造成本。\n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记载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是在第一方 面所记载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具有下列特征,\n上述主冷凝水盘能安装在上述柱子上,或者从柱子上拆卸下来。\n按照第二方面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由于上述主冷凝水盘 可以安装在上述柱子上,或者从柱子上拆卸下来,所以,只要把上述主 冷凝水盘从柱子上拆卸下来,就能很方便地把高度比上述主冷凝水盘所 布置的位置高的机器搬运到上述框架构件外面来,或者搬运到上述框架 构件的里面去。\n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记载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是在第一方 面所记载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具有下列特征,\n上述框架构件的柱子具有山形断面;\n上述主冷凝水盘具有沟槽形断面;\n上述主冷凝水盘侧面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用螺栓固定在上述柱 子的外表面上。\n按照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只要把将上述 主冷凝水盘的两侧部分固定在柱子外面的螺栓松开,就能很方便地把该 主冷凝水盘从柱子上拆卸下来。因此,就能很方便地将机器搬进或搬出 上述框架构件的机械室。此外,在搬进或搬出上述机器之后,能很方便 地把上述主冷凝水盘固定在柱子上。\n本发明第四方面中所记载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是在第一 方面所记载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具有下列特征,\n上述换热器室在上述框架构件相邻的两根柱子之间,具有平行地布 置的纵向换热器,和其下端接近上述纵向换热器的下端,并且布置成倾 斜的倾斜换热器;\n上述主冷凝水盘的位置在上述纵向换热器下端与倾斜换热器下端的 下方。\n按照第四方面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由于上述主冷凝水盘 位于上述纵向换热器的下端和倾斜换热器下端的下方,所以能高效率地 收集附着在上述纵向换热器的下端和倾斜换热器上的水。\n附图说明\n图1A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凝水盘结构的冷冻装置的侧视图,图 1B是图1A中的冷冻装置的正视图;\n图2是主冷凝水盘的立体图;\n图3是以往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结构的图。\n具体实施方式\n下面,按照附图中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n图1A是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凝水盘结构的冷冻装置的侧视图, 图1B是图1A中的冷冻装置的正视图。这种冷冻装置具有框架构件3,在 框架构件的下部形成机械室1,并在其上部形成换热器室2。这种框架构 件3的形状为长方体,在这种长方体四角的位置上,有断面呈山形的四 根柱子31、31…,和把这四根柱子31的下端互相连接起来的横梁32、 32…。此外,在这个框架构件3的正面和背面的中段,具有向宽度方向 延伸的横梁(图中未表示)。\n在上述框架构件3下部的机械室1中布置了压缩机11。这台压缩机 11的高度,达到与布置在上述框架构件3中段的主冷凝水盘5(将在后 文中描述)的下端大致相同的位置。此外,在该机械室1内,还布置了 膨胀器、水换热器、四通换向阀等控制装置(图中未表示)。\n在上述换热器室2内,布置了由大致呈板状的纵向换热器21和倾斜 换热器22构成的空气换热器。上述纵向换热器21布置在上述框架构件3 侧面的两根相邻的柱子31、31之间,大致与该柱子31平行。这两台纵 向换热器21分别布置在上述框架构件3的两个侧面上。在分别布置在这 两个侧面上的两台纵向换热器21、21之间,倾斜地设置了上述倾斜换热 器22、22。这两台倾斜换热器22、22各自的上端互相接近,并且,各自 的下端分别与上述两台纵向换热器21、21的下端接近。这样,上述两台 纵向换热器21、21和两台倾斜换热器22、22,便如图1B的正视图所示, 大致呈倒M字的形状。在上述两台倾斜换热器22、22的上方,分别布置 了风扇8,用这两台风扇8来产生通过上述纵向换热器21和倾斜换热器 22的气流。\n在上述框架构件3侧面的中段,布置了如图2的立体图所示的主冷 凝水盘5。这个主冷凝水盘5,架在上述框架构件3侧面的两根相邻的柱 子31、31之间,位于上述纵向换热器21的下方,兼作横梁使用。这个 主冷凝水盘5的长度大致与上述纵向换热器21下端的长度相同,并且具 有横贯上述纵向换热器21下端的下方和上述倾斜换热器22下端的下方 的宽度。这个主冷凝水盘5具有沟槽的形状,其侧面长度方向的两端部 分53、53用螺栓固定在上述两根柱子31、31的外表面上。此外,在这 个主冷凝水盘5的上部,安装了跨过该主冷凝水盘5的沟槽的小横梁52、 52,上述纵向换热器21的下端用螺栓固定在这两根小横梁52、52上。\n在上述主冷凝水盘5长度方向两端的下方,布置了辅助冷凝水盘6、 6。该辅助冷凝水盘6固定在上述断面呈山形的柱子31的内侧。该辅助 冷凝水盘6的上面支承着上述主冷凝水盘5的底面,并且还支承着布置 在框架构件3的正面和背面的横梁(图中未表示)的下面。此外,在上 述辅助冷凝水盘6的上面具有开口,这个开口,接受从上述主冷凝水盘5 流过来的水,并且还接受从上述空气换热器21、22端部的水箱24滴下 来的水。此外,排水管9连接在上述辅助冷凝水盘6的底面上。这根排 水管9在上述柱子31的内侧延伸,并且在这根柱子31的下部向外侧开 口,从这个开口向冷冻装置的外部排水。\n这种冷冻装置中的致冷剂在由下列各部件构成的冷冻循环圈内进行 循环:上述压缩机11;上述空气换热器21、22;图中未表示的膨胀器; 图中未表示的水换热器。并且,还将水导入上述水换热器中,使上述致 冷剂与水进行热交换。此外,在上述压缩机11与空气换热器21、22之 间,在上述水换热器与压缩机11之间,用图中未表示的管道连接,并在 这根管道中设置了四通换向阀。通过操作这个四通换向阀,可改变上述 冷冻循环圈中致冷剂的循环方向,对导入上述水换热器的水进行加热和 冷却中的任何一种过程。\n当采用上述结构的冷凝水盘的冷冻装置工作时,上述压缩机11便压 缩致冷剂,受到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致冷剂,被引导到上述空气换热 器21、22中。驱动布置在上述空气换热器21、22上方的风扇8、8,空 气便如箭头A所示的那样,通过上述空气换热器的纵向换热器21,并如 箭头B所示的那样,通过上述空气换热器的倾斜换热器22。导入上述空 气换热器21、22中的致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于是致冷剂的温度便下 降。温度下降后的致冷剂,在图中未表示的膨胀器中减压,就变成了低 温、低压的致冷剂。这种低温、低压的致冷剂在图中未表示的水换热器 中与水进行热交换,便使上述水冷却。\n当切换上述四通换向阀时,由上述压缩机11压缩的高温、高压的致 冷剂便导入上述水换热器中。上述高温、高压的致冷剂在上述水换热器 中与水进行热交换,将上述水加热。在这台水换热器中,与水进行了热 交换后降低了温度的致冷剂在上述膨胀器中减压,变成低温、低压的致 冷剂。这种低温、低压的致冷剂,在上述空气换热器21、22中与空气进 行热交换而升温后,回到上述压缩机11中。\n在对上述水换热器中的水进行加热运转时,在大多数场合下,由空 气中的水分凝结成的霜,会附着在导入上述低温致冷剂的空气换热器21、 22的外表面上。为了除去这种霜,每经过一定的运转时间,要进行除霜 运转。即,切换上述四通换向阀,将高温致冷剂导入上述空气换热器21、 22中,融化并除去附着在该空气换热器21、22上的霜。此时,附着在上 述空气换热器21、22上的霜便融化,生成比较多的水。此外,当雨水混 入上述冷冻装置中时,雨水也会沿着空气换热器21、22流下来。\n附着在上述空气换热器21、22上的霜融化后所变成的水,和混入冷 冻装置中的雨水,沿着上述空气换热器21、22向下流动,从上述纵向换 热器21和倾斜换热器22的下端滴下来。这种滴下来的水,由上述主冷 凝水盘5接受。这个主冷凝水盘5所接受的水向左、右方向流动,从主 冷凝水盘5的左、右两端流下来后,由辅助冷凝水盘6、6接受。此外, 从位于上述空气换热器21、22端部的水箱24滴下来的水,则直接由上 述辅助冷凝水盘6接受。该辅助冷凝水盘6所接受的水,通过上述排水 管9向下流,从上述排水管9在上述柱子31下端附近开口的端部,排出 冷冻装置之外。\n在上述冷冻装置的压缩机11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必须把这台压缩机 11从冷冻装置中搬运出来。此时,就要把上述主冷凝水盘5从上述框架 构件的柱子31、31上拆卸下来。即,要把将上述主冷凝水盘侧面的两个 端部53固定在柱子31上的螺栓拆卸下来,并把上述主冷凝水盘5上部 的小横梁52、52与纵向换热器21的下端固定起来的螺栓拆卸下来之后, 把上述主冷凝水盘5从柱子31、31上拆卸下来。这样,在上述框架构件 3的侧面,就获得了高度达到上述纵向换热器21下端的开口。因此,不 论上述压缩机11在主冷凝水盘5安装在上述柱子31上的情况下,是否 达到与上述主冷凝水盘5下端大致相同位置的高度,都能很方便地把它 从上述框架构件3的机械室1中搬运出来。\n此外,由于上述主冷凝水盘5架在上述冷冻装置的框架构件3的相 邻的柱子31、31之间,所以在机械室1与换热器室3之间没有被以往那 样的矩形的板状冷凝水盘遮挡住。因此,布置在上述机械室1内的冷冻 机械,和布置在上述换热器室2内的空气换热器21、22,就能布置得比 以往更接近,能使得冷冻装置更紧凑。\n此外,由于上述冷冻装置的框架构件3在上述机械室1与换热器室 3之间,没有以往那样的矩形的板状冷凝水盘,所以在上述机械室1的上 方,能形成装得下上述换热器室3的倾斜换热器22、22的比较大的空间。 因此,方便了上述机械室1内的维修作业。\n此外,由于上述主冷凝水盘5兼作横梁使用,与分别设置冷凝水盘 和横梁的以往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相比,能减少零件的数量, 减少组装工序的数量,降低冷冻装置的制造成本。\n在上述实施例中,布置在上述框架构件3的两个侧面并兼作横梁用 的主冷凝水盘5,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可以拆卸的。或者,也可以是布置在 两个侧面的任何一个主冷凝水盘5都是可以拆卸的。此外,设置在正面 和背面的横梁,也可以是能拆卸的。\n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冷冻装置既能对导入上述水换热器中 的水进行加热,也能对它进行冷却,但,这种冷冻装置也可以只对上述 水进行加热和冷却中的一种。\n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由 于它具有下列各部分:框架构件,它大致呈长方体,具有位于这个长方 体的四角的四根柱子,在其下部形成机械室,并且在其上部形成换热器 室;主冷凝水盘,它在上述框架构件的中段上,架设在上述框架构件的 相邻的上述柱子之间,用于接受从上述换热器室滴下来的冷凝水,并兼 作横梁使用;以及布置在上述柱子与主冷凝水盘的连接部分下方的辅助 冷凝水盘。所以,与以往的那种具有把机械室和换热器室隔开的板状冷 凝水盘的结构相比,能把机械室内的冷冻机械和换热器室内的换热器布 置得更接近,于是冷冻装置就能更加紧凑。此外,由于上述机械室的上 方没有以往那样的板状冷凝水盘的遮挡,所以就能很方便地进行上述机 械室内的冷冻机械之类的维修。此外,由于上述冷凝水盘兼作横梁使用, 所以,与分别形成冷凝水盘和横梁相比,能减少零件的数量,减少组装 工序的数量,能降低冷冻装置的制造成本。\n按照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由于上述主冷 凝水盘能安装在上述柱子上,或从其上拆卸下来,所以借助于从柱子上 把上述冷凝水盘拆卸下来,就能很方便地把高度比上述主冷凝水盘的布 置位置还高的机器,搬运到上述框架构件的外面去,此外,也能很方便 地搬运到上述框架构件的里面去。\n按照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借助于拧紧或 松开把上述主冷凝水盘的两侧部分固定在柱子外面的螺栓,就能很方便 地把主冷凝水盘安装在柱子上,或从其上拆卸下来,这样,就能很方便 地把机器搬运进或搬运出上述框架构件的机械室。\n按照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冷冻装置的冷凝水盘的结构,由于上述主冷 凝水盘位于纵向换热器的下端和倾斜换热器的下端的下方,所以能有效 地收集附着在上述纵向换热器和倾斜换热器上的水。
法律信息
- 2020-11-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F24F 13/22
专利号: ZL 200310121515.9
申请日: 2003.12.19
授权公告日: 2005.11.16
- 2005-11-16
- 2004-09-08
- 2004-06-30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