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连续表格打印机 |
申请号 | CN02119958.2 | 申请日期 | 1997-03-18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0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433890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B41J11/42 | IPC分类号 | B41J11/42;B41J15/04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宾得株式会社 | 申请人地址 | 日***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宾得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 | 宾得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高野正寿;石川裕;山口广之;齐藤裕行 |
代理机构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祖昌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连续表格纸的打印机,包括:一个用输送所述纸的牵引装置;一个用于按照打印格式发光的扫描装置;一个接收所述光以形成潜象的光电导鼓;用于在所述光电导鼓上使所述潜象显影的装置,以便将显出的图象转印到所述纸上并将所述转印的图象在所述纸上定影;以及一个用于调整所述扫描装置发出的光在所述光电导鼓上的位置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当扫描装置安装在打印机上时可以工作;所述扫描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将所述发出的光反射到所述光电导鼓的反射件,所述反射件的反射角可以调节;所述反射件由一个支座件支承,一个偏压件偏压所述反射件,使所述反射件抵靠所述支座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连续表格纸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使用连续表格纸的打印机是众所周知的。一般连续表格纸具有 由页间穿孔限定的分离的页长并具有在其两侧的具有一定间隔(一 般为1/2″)的输送孔。
在现有技术中,打印机包括一个牵引装置,它驱动一对牵引带, 牵引带上具有用于接合纸的输送孔的凸起。为了提供用于控制给纸 的反馈,牵引装置一般包括与牵引带同步地被驱动的编码器或类似 装置以便以标准间隔产生给纸脉冲。标准间隔相当于输送孔之间的 距离(一般为1/2″)。打印机还包括一个纸顶传感器,其用于检 测连续表格纸的前缘,并用于在纸顶传感器检测后产生的给纸脉冲 的基础上控制给纸。
一般来说,连续纸的页长为1/2″的倍数(例如3″),如图 1A所示,用于使折叠的连续纸的一页与下一页分开的穿孔定位于 两相邻输送孔之间的中央位置。
然而,页长为1/6″或1/8″的倍数(例如19/6″或25/8″) 的连续表格纸已有人采用。如图1B所示,对于1/6″的倍数的页 长来说,穿孔和输送孔之间的关系具有三种方式:在相邻输送孔之 间的中央位置(a),距右侧最近输送孔1/12″(b),以及距左 侧最近输送孔1/12″(c)。同样,如图1c所示,对于1/8″的 倍数的页长来说,穿孔和输送孔之间的关系具有四种方式:在相邻 输送孔之间的中央位置(d),距右侧最近输送孔1/8″(e),在 一个输送孔的中央(f)和距左侧最近输送孔1/8″。由于上述关 系,从纸的前缘至最近的输送孔的距离是变化的,因此,难于精确 地相对于输送孔的位置限定纸的前缘的位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提供一种连续表格纸打印机,它可与 1/8″、1/6″和1/2″的给纸相关地产生三种信号。这种打印机可 以包括两个产生与1/8″和1/6″给纸相关的信号的编码器,并可 以通过对于1/8″和1/6″给纸的信号进行“与(AND)”操作而 产生与1/2″给纸相关的信号。
如图2所示,如果对于具有1/6″倍数的页长的纸使用与1/6″ 给纸相关的信号,那么,穿孔和输送孔之间的关系是整数的1/6″ 给纸脉冲,因而穿孔应该总是与给纸脉冲一致。同样,如果对具有 1/8″倍数页长的纸使用与1/8″给纸有关的信号,那么,穿孔和 输送孔之间的关系是整数的1/8″给纸脉冲,因而穿孔应该总是与 给脉冲一致。然而,由于连续纸的前缘是通过在穿孔处切割或撕扯 而形成的,因而前缘会是不规则的。前缘的这种不规则性改变了关 于前缘由纸顶传感器检测时间的定时。
图3表示来自纸顶传感器的纸顶信号和(本例的)1/8″给纸 脉冲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实例。如果纸顶信号设计成在给纸脉冲n之 前一个预定的量被产生,但是,由于不规则性,是在给纸脉冲n之 后产生的,那么,打印机将在与穿孔一致的给纸脉冲n+1的基础上 控制给纸。这就在连续纸上引起打印位置的偏离。
这个问题在美国专利第5,564,845中得到解决,该专利公开 了一种打印机,其可计数在纸顶传感器产生信号之后且在给纸脉冲 产生之前发往(用于驱动牵引装置的)驱动电机的脉冲数目。具体 来说,在电机脉冲之间的间隔是1/8″的1/43。如果电机脉冲的 计数的数目大于一阈值(例如23),那么,来自纸顶传感器的信 号被假定为迟延,因而打印在确定有关给纸脉冲时给予补偿,而如 果电机脉冲的计数的数目小于该阈值,那么,控制器不执行这种补 偿。具体来说,阈值是在将牵引装置、纸顶传感器和编码器装在打 印机上之后被确定的。
然而,由于在电子照相打印机中使用了扫描装置(如激光扫描 装置)以便在光电导鼓上形成潜象,因而引起了另外的问题。由于 扫描装置的制造误差,在光电导鼓表面(因而也在纸上)的扫描位 置可偏离设计位置。如图4所示,如果扫描位置在垂直于扫描方向 上(即在给纸方向上)偏离,那么,在纸上的打印位置(PP)也偏 离,如图4中A和B所示。这种误差在打印机装配中也必须补偿, 但是,实现这种补偿时必须不致影响纸顶传感器和给纸脉冲之间的 关系。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用页长不同的纸的连续 表格打印机,其中,在纸上的打印位置可以得到补偿。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使用表格纸的打印机包括:一个 用于输送纸的牵引装置;一个用于产生与一给纸间隔相关的给纸脉 冲的给纸脉冲产生装置;一个用于检测纸的前缘且产生纸顶信号的 纸顶传感器;一个按照给纸脉冲控制牵引装置的控制器;以及一个 用于在纸上调整打印位置又使给纸脉冲和纸顶信号之间的关系保 持不变的机构。
按照上述结构,如果扫描装置具有制造误差,那么,在纸上的 打印位置可被调整以补偿误差而不影响给纸脉冲和纸顶信号之间 的关系。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脉冲产生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与牵引装置 同步地被驱动的编码器和至少一个用于检测编码器运动的检测传 感器。检测传感器的位置可相对于编码器调整,从而改变给纸脉 冲的定时。纸顶传感器的位置可相对于牵引装置调整。按照上述结 构,使得在调整检测传感器的位置之后再调整纸顶传感器的位置成 为可能。
检测传感器最好支承在一个可滑动地设置在牵引装置的牵引 框上的第一支承件上。纸顶传感器装在一个可滑动地设置在牵引装 置上的第二支承件上。第一和第二支承件可独立地滑动,因而纸顶 传感器和检测传感器的位置可以简便地得到调整。另外,打印机包括 导向装置,其用于在给纸方向上相对于牵引框引导第一和第二支承件 中的每一个,因而使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调整成为可能。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检测传感器和纸顶传感器支承在共用 支承件上,该共用支承件可滑动地设置在牵引装置上。按照上述结构, 如果扫描位置具有制造误差,那么可以滑动共用支承件而使在纸上的 打印位置得到调整。由于纸顶传感器和检测传感器都支承在共用支承 件上,给纸脉冲和纸顶信号间的关系不被上述调整改变。
检测传感器的定位最好使得编码器相对于检测传感器的运动方向 与给纸方向一致。遮光式传感器定位在牵引装置上的纸的平面上。另 外,设有导向装置,用于在给纸方向上相对于牵引框引导共用支承件。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编码器、检测传感器和纸顶传感器都设 置在一个支承在一底座上的框架上。按照上述结构,如果扫描位置具 有制造误差,在纸上的打印误差可以通过滑动牵引框的方式得以调 整。由于编码器、检测传感器和纸顶传感器都在给纸方向上支承在牵 引框上,因而给纸脉冲和纸顶信号之间的关系不会被上述调整改变。 打印机最好还包括用于在给纸方向上相对于底座引导框的导向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使用连续表格纸的打印机,包 括:一个用输送所述纸的牵引装置;一个用于按照打印格式发光的扫 描装置;一个接收所述光以形成潜象的光电导鼓;用于在所述光电导 鼓上使所述潜象显影的装置,以便将显出的图象转印到所述纸上并将 所述转印的图象在所述纸上定影;以及一个用于调整所述扫描装置发 出的光在所述光电导鼓上的位置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当扫描装 置安装在打印机上时可以工作;所述扫描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将所述发 出的光反射到所述光电导鼓的反射件,所述反射件的反射角可以调 节;所述反射件由一个支座件支承,一个偏压件偏压所述反射件,使 所述反射件抵靠所述支座件。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调整机构使发出的光可围绕光电导鼓的 圆周调整位置。另外,扫描装置包括用于将光引导到光电导鼓上的反 射件,其中反射件的反射角可以调整。
反射件最好由一支座件和一偏压件支承,该偏压件偏压反射件 使其抵靠在支座件上。该支座件是一个接合在扫描装置壳体上的螺孔 中的螺钉件。扫描装置的壳体设有一个开口,工具可插过该开口以操 作螺钉件。按照上述结构,反射件的反射角的调整能够以简单方式进 行,调整后开口由一密封件密封。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扫描装置装在一个壳体内,该壳体在给 纸方向上在一底座上移动。该壳体设有一个在给纸方向上延伸的长孔 和一个穿过长孔固定在底座上的螺钉。打印机最好还包括用于在给纸 方向上相对于底座引导上述壳体的导向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1B,1C是具有不同页长的各种连续表格纸的示意图;
图2A,2B,2C是各种给纸脉冲的示意图;
图3是1/8″给纸脉冲和来自纸顶传感器的纸顶信号之间关系的 示意图;
图4是在连续表格纸上打印位置偏差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打印机内部结构的侧剖图;
图6是打印机牵引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牵引装置编码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牵引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打印机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打印机的传感器和控制位置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打印控制过程第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给纸脉冲中断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打印控制过程第二部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打印控制过程第三部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打印控制过程第四部分(打印停止过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打印控制过程的顶部设定过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牵引电机相位脉冲计数中断过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顶部设定过程的计算的流程图;
图19是第二实施例的牵引装置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9的牵引装置的侧视图;
图21是第三实施例的牵引装置的立体图;
图22是图21的牵引装置的侧视图;
图23是第四实施例的激光扫描装置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的激光扫描装置的第一固定部分的横剖图;
图25是板簧的立体图;
图26是图23的激光扫描装置的第二固定部分的横剖图;
图27是第五实施例的激光扫描装置的底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打印机10内部结构的侧剖图。打印机10包括一个 壳体12、一个激光扫描装置14、一个光电导鼓16、一个显影装置18、 一个转印装置44、一个牵引装置20和一个定影装置22。
壳体12分成下部12a、中部12b和上部12c。下部12a中装纳一 控制器24。
中部12b装纳定影装置22、光电导鼓16、显影装置18、转印装置 44和牵引装置20。纸入口26和纸出口28设在中部12b两相对侧。纸 路68从入口26通过一对背面张紧滚轮47,穿过光电导鼓16和转印装 置44之间,在牵引装置20上延伸,穿过定影装置22,伸至出口28。
上部12c设有一支承框160,在其内支承扫描装置14。上部12c 通过一个枢轴组件12e相对于中部12b可摆动地支承,并可以摆离中 部12b以便可以接近纸路68。
最初,在上部12c摆开时将纸P(连续表格型)从入口26插入, 用手送过一对背面张紧滚轮47,在光电导鼓16和转印装置44之间 送至牵引装置20。牵引装置20布置在壳体12的主底盘12d上,以 便沿纸路68以正向(箭头A)和反向(箭头B)给纸。
在打印过程中,控制器24控制扫描装置14以便产生扫描激光 束,当光电导鼓16转动时激光束沿光电导鼓16的长度扫描,以便在 光电导鼓16上形成潜象。
显影装置18将色剂施加在潜象上以便在光电导鼓16上形成色 剂图象。转印装置44设置在纸路68与光电导鼓16相对的一侧,并 将色剂图象从光电导鼓16转印到纸P上。
定影装置22包括一个加热辊128和一个加压辊130,以便借助 加热和加压将色剂图象固定在纸P上。加热辊128由定影装置电机 86驱动。加压辊130可自由转动和垂向移动。一对排放辊80设置在 出口28和定影装置22之间,下部排放辊81与加热辊同步地由定影 装置电机86驱动。
在上述操作中,纸P按照光电导鼓16的转动由牵引装置20向 前送进,然后将纸P送至定影装置22。虽然加热辊128、加压辊130 和排放辊80在打印中与纸P接触,但是给纸速度是由牵引装置20 确定的。
打印机10还包括色剂清扫刷36,其用于清除鼓16的光电导表 面上留下的色剂;一个用于除去光电导鼓16上的电荷的放电装置38, 以及一个在鼓16的光电导表面上均匀充电的充电装置40,上述装置 是围绕光电导鼓16的圆周设置的。
控制器24控制一主电机82以驱动光电导鼓16和显影装置18; 控制一牵引电机以给纸;控制定影装置电机86以驱动加热辊128和 下部排放辊81。
现在参阅图6至8详述牵引装置20。图6是牵引装置20的立体 图。牵引装置20包括一个设置在主底盘12d(图5)上的U形牵引 框30。U形牵引框30包括一底板31和二个侧板32。牵引装置20还 包括一对沿纸路68(图5)平行设置的牵引器60。每个牵引器60具 有一个带有与纸P的输送孔接合的凸起牵引带62,一对用于驱动牵 引带62的带轮61a和61b,以及一个用于保证输送孔和牵引带62的 凸起之间的接合的上盖64。
每个牵引器60的带轮61a和61b分别由一支承轴101和一驱 动轴102支承。支承轴101和驱动轴102都穿过侧板32和33之 间。驱动轴102由靠近侧板32一端的从动齿轮108驱动,并驱动 牵引器60。牵引电机84安装在固定在侧板外的电机支架111中。 牵引电机84通过装在电机轴84a上的小齿轮112驱动从动齿轮 108。
用于以1/8″、1/6″和1/2″的间隔输送纸P的给纸脉冲是由 第一旋转编码器104和第二旋转编码器106产生的。第一旋转编 码器104和第二旋转编码器106共轴地装在驱动轴102上。第一 编码器104被编码,为每次1/6″的给纸产生一个给纸脉冲,第二 编码器106被编码,为每次1/8″的给纸产生一个给纸脉冲。第一 编码器104和第二编码器106的运动分别由第一和第二传感器120 和122检测。
图7是第一和第二编码器104和106的布置的分解立体图。第 一编码器104包括一个具有例如20条编码缝104b的盘104a,这 些编码缝在径向上以相应于1/8″的给纸的间隔分布。第二编码器 106具有例15条编码缝106b,这些编码缝在径向上以相应于 1/6″的给纸的间隔分布。第一和第二编码器104和106的缝104b 和106b的尺寸和径向位置相同。
第一和第二编码器104和106安装在定位套116中,和二编码 器106的每个第三条缝106b和第一编码器104的每个第四条缝 104b对准,因此,以相应于1/2″的给纸的间隔提供给纸脉冲。 在这个实例中,共有5个每条缝104b和106b的预定组事相互对 准。
为了适当地对准第一和第二编码器104和106,定位套116在 一侧面116a设有三个凸台116c,在另一平行的相对侧面116b设 有三个相反的凸台116D。凸台116c和116d与设置在第一和第二 编码器104和106中设置的相应定位孔相配合,因而精确地确定 了编码器104和106的位置。
再次参阅图6,第一和第二传感器120和122例如是遮光式传 感器,包括一个受光件和一个发光件。第一和第二编码器104和 106当光被编码器104和106阻断时,输出断(OFF)信号,当光 穿过缝104b和106b时,则输出通(ON)信号。给纸脉冲定义为: 对于1/6″给纸间隔,来自第一传感器120的ON信号;对于1/8″ 给纸间隔,来自第二传感器122的ON信号;对于1/2″给纸间隔, 来自第一和第二传感器120和122的ON信号。设有一个选择器124 (下面将对照图9描述),用于从1/6″、1/8″和1/2″的给纸 脉冲以便按照所需要的给纸间隔监控。因此,控制器24能够通过 三种给纸间隔中的任一种监控纸P的送进。
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进行下面描述的调整,第一和第二传感 器120和122可以沿纸路68在给纸方向(图6中箭头A和B所示) 上进行调整。具体来说,第一和第二传感器120和122固定在一 安装板50上。安装板50支承在从底板31延伸的一基板31b上。 安装板50设有一个在给纸方向上延伸的长孔51,一个螺钉52穿 过长孔51,接合在基板31b上形成的螺孔(未画出)中。因此, 通过松开螺钉52,移动安装板50并拧紧螺钉52的方式可以调整 第一和第二传感器120和122的位置。
牵引装置20还设有一个纸顶传感器126,其用于检测纸P的 前缘。如图6所示,纸顶传感器126设在牵引装置20一侧的牵引 器60之间,因而当向前(图6中箭头A所示方向)给纸时,纸P 将接触纸顶传感器126。图8是牵引装置20的侧视图。如图8所 示,纸顶传感器126包括一个驱动器126a和一个传感体126b。纸 顶传感器126当驱动器126a垂向突出(即伸入图5所示的纸路68 中)时产生OFF信号,而当驱动器126a被纸推入水平位置(即在 纸路68下面)时则产生ON信号。控制器24(图1)监控纸顶传 感器126。
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进行下述的调整,纸顶传感器126的位 置也可沿纸路68调整(如图6中箭头A和B所示)。具体来说, 如图6所示,纸顶传感器126固定在安装件55上。安装件55包 括一个底部55a和一个固定纸顶传感器126的直立部分55b。底部 55a设有沿给纸方向延伸的长孔56。一螺钉57插过长孔56并接 合在底板31上的一个孔(未画出)中。因此,通过松开螺钉57, 移动安装板55并拧紧螺钉57的方式可以调整纸顶传感器126的 位置。另外,为了在给纸方向引导安装件55,底部55a设有一个 在给纸方向延伸的导向槽58,底板31上的方向凸台59接合在导 向槽中。
按照上述的结构,第一和第二传感器120和122的位置,以及 纸顶传感器126的位置都可以在给纸方向上调整。
现在参阅图9至18描述打印机10的控制。图9是表示打印机 1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控制器24连接于激光扫描装置14、主电 机82、显影装置18、定影装置22(包括定影电机86)和牵引电 机84。另外,控制器24也连接于用于输入数据如给纸间隔等的工 作面板125、纸顶传感器126(PTS)、空纸传感器198(PES)和 一个主计算机196,控制器24从主计算机接受如打印数据、给纸 间隔等数据。控制器24也通过选择器124连接于第一和第二传感 器120和122。
图10是表示本说明书中所述控制过程中所使用的、与纸路68 相关的各种位置和长度参数的示意图。转印位置TP定义为光电导 鼓16和在其上转移色剂的转印装置44之间的位置。原始位置HP 定义为在空纸传感器PES和一对背面张紧辊47之间的预定位置。 激光扫描位置LSP定义为在光电导鼓16的向其发射扫描激光束的 表面上的位置。曝光起始位置ESP定义为沿纸路68在转印位置TP 上游相隔一个距离的位置,该距离等于从转印位置TP至激光扫描 位置LSP沿光电导鼓16的圆周距离。定影位置FP定义为定影装 置22的辊128和130的咬合处。纸顶传感位置PTS定义为在牵引 装置20和定影装置22之间的纸顶传感器126被驱动的位置。止 动位置SP定义为在出28之外一预定距离处。
以上述位置为基础,在打印机10中规定了六个沿纸路68的间 隔:在原始位置HP和曝光起始位置ESP之间的间隔L1;在曝光起 始位置ESP和转印位置TP之间的间隔L2;在曝光起始位置ESP和 纸顶传感位置PTS之间的间隔L3;在曝光起始位置ESP和定影位置 FP之间的间隔L4;在曝光起始位置ESP和止动位置SP之间的间隔 LS;以及在原始位置HP和止动位置之间的间隔L6。
现在参阅图11至18描述打印过程。在打印过程开始时,控制 器24检查加热辊128以确定辊128是否热得足以定影(S100)。如 果辊128不够热(在步骤S100的非处),控制器24要求一个启动加 热装置(例如一个卤素灯)直至辊128被加热至定影温度户的加热操 作(S102)。否则(在步骤S100的是处),控制器24直接进入步骤 S104,按照(从操作面板125或主计算机196输入的)纸长,由选择 器124选择给纸脉冲间隔(即1/6″、1/8″或1/2″)。可以设定一个缺 席值,如果没有关于纸长的数据来自操作面板125或主计算机196, 则纸长设定为例如11″。
然后,在步骤S106控制器24检查纸顶传感器126。如果纸顶传 感器126为断(在步骤S106中的非)这表示纸P未到达纸顶传感器 126。在这种情形中则开始如图16所示和下面描述的纸顶调整操作。 如果纸顶传感器126为通(在步骤S106中的是),这表示纸P已到 达纸顶传感器126,控制器进行步骤S108。在步骤S108至S112中, 控制器24分别启动激光扫描装置14、用于驱动显影装置18的主电 机82和用于驱协定影装置22的定影电机86。
在步骤S114,按照预定的间隔L6和选定的给纸脉冲间隔调整 计数器A。设定所选的给纸脉冲间隔为“m”,将计数器A调至L6/m。 调整计数器A之后,在步骤S116中启动给纸脉冲中断过程。
现参阅图12描述给纸脉冲中断过程。给纸脉冲中断过程当控 制器24接到来自选择器124的给纸脉冲时中断运转过程。本实施 例的给纸控制一般是通过在一个计数器中设定一特定值(以被输送 的距离为基础),并在每一个送至控制器24的给纸脉冲时使计算 器减1而进行的。具体来说,控制器24包括一个用于反向给纸的 (上述)计数器A、一个用于正向给纸的计数器B,以及计算器C 和D,它们用于在缩回位置(从纸路缩回)和工作位置之间控制压 力辊130。在图12中,控制器24顺序检查并有条件地减小计数器 A,B,C和D(步骤S212和S224)。更具体来说,检查计数器A 以确定其是否为零(步骤S212),如果其不为零;则计数器A只 减1。同样,检查计数器B和D(S216,S222),如果其不为零, 则只减1(步骤S218,S224)。下面将参阅图13的步骤S140, S142描述计数器C不为零的情况。
再次参阅图11,在步骤S116中启动给纸脉冲中断过程之后, 牵引电机84反向驱动以便在步骤S118中缩回纸P。然后,控制器 24缩环通过检查纸顶传感器126和计数器A直至纸顶传感器126 为断或计数器A为零为止,首先检查纸顶传感器126(S120,S122)。 如果纸顶传感器126在计数器A达到零之前变为断,则指示纸P 的顶缘已到位,例如,最后打印页已在打印机10之外与纸P分离, 纸的前缘限定了待打印的下一个空白页。此时,牵引电机84停止 (S204),控制器24进行至下面将对照图16描述的半纸顶设定 设定(Semi-top set)过程。
如果计数器A在纸顶传感器126变为断之前达到零,则指示纸 P的顶缘尚未到位,例如,打印页尚未分离,打印页已拉回到打印 机10中。在这种情形中,牵引电机84停止(S124),控制器进 行至打印下一页,如在图13中所述。
如图13所示,在步骤S126中,一个偏压加在充电装置40和 显影装置18上。在步骤S128,以从原始位置HP至转印位置TP 的预定间隔(L1+L2)和所选定的给纸脉冲间隔(m)为基础,将 计数器B设定于(L1+L2)/m。
在设定计数器B之后,控制器24使牵引电机84转动以便输送 纸P(S130)。在步骤S 132,以从曝光起始位置ESP至转印位置 TP的间隔(L2)和所选定的给纸脉冲间隔(m)为基础,将计数器 B1设定在L2/m。
在计数器B1设定之后,启动中断过程,对于每次检测来自选 择器124的脉冲,使B减小(S134)。当计数器B达到B1(S136) 时,指示第一页的导孔已达到曝光起始位置ESP,控制器24启动 激光扫描装置14,扫描装置14开始扫描,以便在激光扫描点LSP 在光电导鼓16的表面上形成潜象。当经过显影装置18时潜象变成 在光电导鼓16上的色剂图象。
此时,以从曝光起始位置ESP至定影位置FP的间隔L4为基础, 将计数器C设定于L4/m。另外,在步骤S 140将一个计数目标C1 设定于(L4-L2)/m。在控制器24接到给纸脉冲后需要图12的 脉冲给纸中断路线时,计数器C减数。具体来说,参阅图12,计 数器C在步骤226减1,然后,当计数器C达到值C1,指示下一 页的穿孔处于转印位置TP时,一个偏压作用于转印充电器46,转 印装置44移入工作位置(S230)。当计数器C为零时(S232), 加压辊130被移动而抵靠加热辊128以便定影操作(S234)。定 影装置和转印装置的操作此处不再赘述。
再参阅图13,当计数器B达到零(S142),指示待打印的页 的引导穿孔已到达转印位置TP时,控制器24接通转印装置44以 开始将鼓16上的色剂图象转印到纸P上。在步骤S142之后,以 设定的纸长和选定的给纸脉冲间隔为基础,计数器B复位于(页长) /m(S144)。
在步骤S144,限定了待打印的下一页的前缘。接续页的连续 打印在图14中开始。如图14所示,当计数器达到B1(S146), 指示下一页的穿孔已达到曝光起始位置ESP时,进行错误检查 (S146)。如果检测到错误,例如“色剂用完”、“纸空”或“无 打印数据”类错误(S150),那么,控制器24进行至打印停止过 程(图15)。
如果在步骤S148或步骤S150未检测到错误,那么,控制器 24进行至在鼓16上曝光下一潜象并继续打印过程。在步骤S154, 在以前限定的纸长的基础上再次使计数器B复位。在步骤S156中, 限定所述下一页之后的那一页的前缘,然后,重复步骤S145至 S156,直至在步骤150不再存在打印数据(或在步骤S148检测到 错误)为止,此时,控制器进行至如图15所示的打印停止过程。
在打印停止过程中,图12的给纸中断过程继续对于控制器24 接到的每一给纸脉冲使计数器D减数。如图15所示,在步骤S158 中开始打印停止过程。以从曝光起始位置ESP至止动位置SP的预 间隔(L5)为基础,将计数器设定于L5/m;以曝光起始位置ESP 和转印位置TP之间的间隔为基础,将计数器目标D1设定于(在D 中的值)-L2/m;以曝光起始位置ESP和定影位置FP之间的间隔 为基础,将计数器目标D2设定于(D中的值)-L4/m。
当计数器D达到目标值D1(S160),指示限定最后打印页的 引导穿孔已达到转印位置TP时,控制器24对转印装置44停止偏 压,并将转印装置44从鼓16缩回(S162)。当计数器D达到D2 (S164),指示限定最好打印页的穿孔已达到定影位置FP时,控 制器24停止定影操作,并将加压辊130移离加热辊128(S166)。 当计数器D的值达到零(S168),指示限定最后打印位置的穿过 已到达在打印机10之外的止动位置SP时,控制器24停止牵引电 机(S170);制止给纸脉冲中断过程(S172);从充电装置40和 显影装置(S174)除去偏压(S174);停止主电机(S176);停 止驱动定影装置22的定影装置电机86(S178);并停止激光扫描 装置14(S180)。
控制装置24控制打印机10各构件,使最后打印页的穿孔达到 打印机10之外的止动位置SP,从而使操纵者可以检查或分离最后 打印页。
图16表示在前述步骤S106需要的纸顶设定操作。进行纸顶设 定过程是为了发现处于曝光起始位置ESP上游并与其最接近的穿 孔。纸顶设定过程是在将纸P设置在打印机中之后进行的,或在一 次收缩之后进行,以便在打印之前适当地对齐纸P。纸顶设定过程 的一部分用作(在前述步骤S204需要的)半纸顶设定操作。
在纸顶设定操作开始时启动激光扫描装置14(S184)、驱动 显影装置18的主电机82(S184)和驱动定影装置22的定影装置 电机(S186),将一偏压加在充电装置40和显影装置18上(S188)。 半纸顶设定操作跳过前三个步骤(即,S182,S184,S186),因 为在这种情形中这三个跳过步骤已被记动,其余则与纸顶设定操作 一样。
在步骤S190,牵引电机84转动以输送纸P(S190)。控制器 循环工作直至纸顶传感器变通(S192),然后,将电机脉冲计数器 E调为零(S196)。当牵引电机84转动时,对于牵引电机84的每 个电机脉冲都启动图17的中断。因此,如图17所示,只有当牵引 电机脉冲中断启动时,对于牵引电机84的每个相位脉冲计数器E 才减1(S240)。电机脉冲通过一个(未画出的)电机监控电路送 至控制器24。
然后控制器循环工作直至下一个给纸脉冲送至控制器24 (S198)。此时,电机脉冲中断被禁止(S200)。然后,控制器 24按照图18的计算(S202)将计数器B设定于一个代表从曝光起 始位置ESP至最近的上游穿孔的间隔。
现对照图18描述纸顶设定过程步骤S202的计算。为使最接近 的穿孔定位于原始位置HP而输送纸P的距离L是按照下式计算的:
L=(L3+L1)-页长*n……(1)
式中n为可以定位在纸顶传感器位置PTS和原始位置HP之间 的整页数。
在图18所示的计算中,一般来说,控制器24检查来自纸顶传 感器126(如图3所示)的信号是否存在迟延。如果检查到迟延, 控制器24则改变输送纸P的给纸量,以便将穿孔定位在原始位置 HP上,从而补偿前缘的迟延。具体来说,控制器24首先检查选定 了哪一个给纸脉冲间隔(S250)。如果选定了1/2″的给纸脉冲, 那么,无须补偿。如果选定了1/8″的给纸脉冲间隔,那么,控制 器24则比较计数的电机脉冲E和预定的阈值T1(S254)。如果计 数的电机脉冲小于阈值T1,控制器24则进行至步骤S252,使计 数器B设定于L/m。如果计数的电机脉冲大于阈值T1,则指示来 自纸顶传感器126的信号迟延,如图3所示。因此,控制器24进 行至步骤S256,将计数器B设定于L/m-1。
相似地,如果给纸脉冲间隔选为1/6″,控制器24则比较计 数的电机脉冲E和预定的阈值T2(S258)。如果计数的电机脉冲 小于阈值T2,控制器24则进行至步骤S252,将计数器B设定于 L/m。如果计数的电机脉冲大于阈值T2,控制器24则进行至步骤 S260,将计数器B设定于L/m-1。
以纸顶传感器126及第一和第二传感器120和122的位置为基 础,在组装牵引装置20中确定阈值T1和T2,然后使用上述过程, 控制器24可将穿孔精确地定位在原始位置HP上。
但是,当将牵引装置20装配在打印机上之后,由于扫描激光 束从设计路径偏离,可能产生问题,因而现在描述扫描位置误差的 补偿过程。
在打印机装配之后,选择1/2″给纸脉冲间隔进行打印试验。 如图4所示,如果打印试验表明在纸P上的打印起始位置(由PP 指示)偏离上游(由A指示)或下游(由B指示),那么,按照打 印试验结果,向上游或下游使第一和第二传感器120和122的位 置调节一个偏离量,即可提前或延迟纸P输送的定时。
如果改变第一和第二传感器120和122的位置,则也改变了来 自纸顶传感器126的信号(纸顶信号)和给纸脉冲间隔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纸顶设定操作的计算过程中所用的阈值T1和T2就变得无 效。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纸顶传感器126的位置也是可调的, 因而给纸脉冲和来自纸顶传感器126的信号之间的关系可以保持 不变。为了调整纸顶传感器126的位置,使用1/8″的给纸脉冲间 隔输送纸P,并测定信号从纸顶传感器126发出之后至下一给纸脉 冲产生之前的时间。然后,调整纸顶传感器126的位置,直至所测 定的时间变为预定值。
如上所述,在纸P上的打印位置可以调节以补偿扫描位置的误 差,同时使来自纸顶传感器126的信号和给纸脉冲间隔保持不变。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纸顶传感器 126设置得与第一和第二传感器120和122整体移动。如图19所 示,纸顶传感器126固定在整体安装板250上。安装板250从牵 引框20中央穿过侧壁33上的一条槽233a伸向侧壁33外部。安 装板250的伸出端在侧壁33外还向后(箭头B的方向)延伸并向 上弯曲形成直立部分253,在直立部分的顶部再向后弯曲形成顶板 251。第一和第二传感器120和122安装在顶板251的底面上。安 装板250的另一端向前延伸并向上弯曲形成一个中间直立部分 255,纸顶传感器126就安装在中间直立部分上。
底部252设有一个在给纸方向上延伸的长孔256。一螺钉257 穿过长孔256并接合在底板31上的一个孔(未画出)中。另外, 为了在给纸方向上引导安装板250,安装板250具有两条在给纸方 向上延伸的槽258,槽258与设在底板31上的方凸台259接合。
按照上述结构,纸顶传感器126及第一和第二传感器120和 122可以通过松开螺钉257,移动安装板并拧紧螺钉257的方法调 整位置。
在这个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第二(第一)传感器122(120) 在与纸路68相同的高度上检测第二(第一)编码器106(104)的 缝隙。另外,安装板250的运动导致第一和第二传感器120和122 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编码器104和106的运动,其方向与纸顶传感 器126相地于纸P的送进的运动方向相同。
由于第二实施例的布置,如果(在打印机装配之后的)打印试 验表明在纸P上的打印起始位置(在图3中由PP指示)向上游(由 A指示)或下游(由B指示)偏离,则通过移动安装板250的方式, 向下游或上游将第一和第二传感器120和122的位置改变一个偏 离量。由于纸顶传感器126整体地安装在安装板250上,且第一 和第二传感器120和122相对于纸路68的高度和第一和第二编码 器104和106适当地定位,因而纸顶传感器126也调整了一个相 同的量。因此,来自纸顶传感器126的信号和给纸脉冲间隔之间的 关系可保持不变。
如上所述,按照第二实施例,在纸P上的打印位置可以调节而 不改变来自纸顶传感器126的信号和给纸脉冲间隔之间的关系。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牵引装置20 设有一个可相对于主底盘12d移动的牵引框330。在底板331上形 成一个在给纸方向(方向A和B)上延伸的长孔337,一螺钉336 穿过长孔与底板331上形成的螺孔12e(见图22)接合。另外, 在底板331上形成两条在给纸方向上延伸的导向槽339。
由于上述布置,如果(在装配打印机之后的)的打印试验表明 在纸P上的打印起始位置(由PP指示)向下游(由A指示)或上 游(由B指示)偏离,则将牵引框330的位置向下游或上游改变一 个相同的偏离量。由于纸顶传感器126及第一和第二传感器120 和122都安装在牵引框330上,因而在来自纸顶传感器126的信 号和给纸脉冲间隔之间的关系不会由于调整而改变。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在纸P上的打印位置可以 调节而不改变在来自纸顶传感器126的信号和给纸脉冲间隔之间 的关系。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图23是扫描装置14的立体图。 如图23所示,在壳体140中设有一个激光二极管142、多边形镜 143、Fθ透镜144和镜145。激光二极管142是光源。多边形镜 143扫描来自激光二极管142的光。Fθ透镜144在成象表面上形 成图象。镜143将来自Fθ透镜的光反射至鼓16(图4)。
在壳体140的顶部上设有一盖板148。在壳体140的底部设有 一矩形孔147,来自镜145的光透过矩形孔射到鼓16上。
壳体的纵向(Y轴线)与牵引装置的给纸方向相同。另外,多 边形镜143的扫描方向与纸P的宽度方向相同。如图23所示,镜 145由第一固定部分70和第二固定部分90在其两纵向端固定,使 镜以预定角度倾斜,以便将光导向光电导鼓16。
图24是第一固定部分70的剖视图。第一固定部分70包括上、 下平脊71和72和在两平脊71和72之间的一个中间斜坡73。在 下部平脊72和斜坡73之间形成一凹槽74。
上部平脊71设有一螺孔71a,调节螺钉75接合在该螺孔中。 调节螺钉75具有一个可用改锥D调节的头部75a,改锥D可插过 一个在激光扫描装置14的盖板148上设置的操作孔。在镜145的 一侧设有一V形板簧180。板簧180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40的壁上, 板簧180的另一端抵靠镜145的顶部,板簧180还包括一个抵靠 镜145后侧面的凸起186,如图25所示。因此,板簧180作用一 个将镜145向下压向中间斜坡73的力。镜145由槽74、螺钉75 的头部75a和板簧180支承。图26表示第二固定部分90。第二固 定部分90的结构与固定部分70相似,但固定部分90不需要螺钉 75和螺钉孔71a。
按照上述结构,镜145的倾角可以通过调整螺钉75的接合量 而改变。由于这种结构,如果(打印机装配之后的)打印试验表明 在纸P上的打印起始位置(由PP指示)向下游(由A指示)或上 游(由B指示)偏离,这种偏离可通过改变镜145的倾角而加以调 节。也就是说,将打印机10壳体上部12c的盖11打开,将一工 具(改锥D)插过操作孔149,并上、下调节螺钉75。例如,如果 逆时针方向转动螺钉75,镜145的倾角减小,打印位置(PP)得 到相应调节。如果顺时针方向转动螺钉57,镜145的倾角加大。 在完成调节后,例如可用带子密封操作孔149。
按照上述结构,扫描激光束在光电导鼓16上的位置可以简单 的方式修正,同时保持来自纸顶传感器126的信号和给纸脉冲间隔 之间的关系。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图27是扫描装置440的底视 立体图。第五实施例的扫描装置440的结构使得壳体442可在打 印机10的上部12c的支承板160上滑动,在壳体442的一端设有 两个板部150,每个板部上设有一个长孔151。同样,在壳体442 的另一端设有一个板部152,该板部上设有一长孔153。长孔151, 153在Y轴线方向(与给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壳体442通过接合螺钉151a,153a固定在支承板160上,这 些螺邻穿过长孔151,153与板160上的螺孔161,163接合。在 壳体442的底面上设有向下的凸起,其接合在支承板160上形成 的长导向槽165和166中,导向槽165,166也在Y轴线方向(与 给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以便在Y轴线方向上引导壳体442。
由于上述布置,如果(打印机装配之后的)打印试验表明在纸 P上的打印起始位置(由PP指示)向下游(由A指示)或上游(由 B指示)偏离,这种偏离可通过使扫描装置的壳体442分别向前或 向后滑动一个与偏离相同的量而加以调节。
如上所述,按照第五实施例,扫描激光束在鼓16上的位置可 以简单地修正而不改变在来自纸顶传感器126的信号和给纸脉冲 间隔之间的关系。
本申请是第97103493.1号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法律信息
- 2010-09-0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41J 11/42
专利号: ZL 02119958.2
申请日: 1997.03.18
授权公告日: 2006.02.15
- 2006-02-15
- 2003-08-0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引用任何外部专利数据!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