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申请号 | CN201210526885.X | 申请日期 | 2012-12-10 |
法律状态 | 暂无 | 申报国家 | 暂无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7406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IPC分类号 | F;2;5;B;2;9;/;0;0;;;F;2;5;B;2;7;/;0;2;;;F;2;5;B;4;9;/;0;0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安徽日源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阜阳北路与固镇路交口骏杰嘉和大厦1幢10层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安徽日源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安徽日源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蒋海洋;张明军 |
代理机构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凯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包括有设置于地下的地热源换热系统、设置于建筑物内用户侧内的热水利用设备和空调末端、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和多个控制阀。本发明在满足建筑的供冷、供暖、供热水需求下,同时能够将建筑物内部产生的冷凝废热、生活热水排放废热加以回收利用,冷凝废热可以用作制备生活热水,生活热水的废热在冬季可以补充地热能,节能便捷,广泛应用于住宅、别墅、酒店、学校等场所。
1.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包括有设置于地下的地热源换热系统、设置于建筑物内用户侧内的热水利用设备和空调末端、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多个控制阀和废热回收水池;
所述的空调末端与第一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空调末端与第一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空调末端与第六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第八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
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七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七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四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第三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
所述的热水利用设备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连接;
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七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九控制阀、废热回收水池、第十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七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九控制阀、废热回收水池、第十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
所述的热水利用设备包括有储水箱和与储水箱的输出端连接的供热水设备,所述的储水箱的输入端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连接,所述的供热水设备的输出端与废热回收水池连接;
所述的空调末端上设置有空调循环水泵,所述的空调末端通过空调循环水泵与第一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空调末端通过空调循环水泵与第一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空调末端通过空调循环水泵与第六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第八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
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上设置有地热源循环水泵,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通过地热源循环水泵与第七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通过地热源循环水泵与第七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通过地热源循环水泵与第四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第三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通过地热源循环水泵与第七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九控制阀、废热回收水池、第十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通过地热源循环水泵与第七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九控制阀、废热回收水池、第十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
所述的储水箱上设置有热水循环水泵,所述的储水箱的输入端通过热水循环水泵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连接,所述的储水箱的输出端和供热水设备的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生活热水供水泵;
所述的第一水源热泵机组是由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阀和第一蒸发器循环连接而成,所述的第一蒸发器端作为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端,所述的第一冷凝器端作为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端;
所述的第二水源热泵机组是由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二蒸发器循环连接而成,所述的第二蒸发器端作为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端,所述的第二冷凝器端作为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端;
所述的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控制方式:
(1)、空调制冷模式:
a、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模式:
首先开启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空调循环水泵、热水循环水泵、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建筑物内用户侧内的空调末端的载冷剂吸收用户侧的热量,然后依次通过空调循环水泵、第一控制阀传递给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一蒸发器,并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一水源热泵机组通过内部制冷循环将第一蒸发器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冷凝器,第一蒸发器换热后降温的载冷剂再依次经第二控制阀传回空调末端,同时与第一冷凝器换热后的热水传输到储水箱中,并给供热水设备提供热水;
b、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模式:
首先开启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空调循环水泵、地热源循环水泵、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第十一控制阀;建筑物内用户侧内的空调末端的载冷剂吸收用户侧的热量,然后依次通过空调循环水泵、第一控制阀传递给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蒸发器,并与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冷循环将第二蒸发器的热量传递给第二冷凝器,第二蒸发器换热后降温的载冷剂再依次经第二控制阀传回空调末端,同时与第二冷凝器换热后的地热水再依次经过第三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传输到地热源换热系统中;
(2)、空调供暖模式:
a、地源热供暖模式:
首先开启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空调循环水泵、地热源循环水泵、第五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七控制阀、第八控制阀和第十一控制阀,地热源换热系统将带有热能的地热水依次经地热源循环水泵、第七控制阀传递给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蒸发器,并与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热循环将第二蒸发器的热量传递给第二冷凝器,最后第二蒸发器换热后降温的地热水依次经过第五控制阀和第十一控制阀传回地热源换热系统,同时第二冷凝器换热后升温的载冷剂经过第八控制阀传回空调末端;
b、废热源与地热源结合的供暖模式:
首先开启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空调循环水泵、地热源循环水泵、第五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七控制阀、第八控制阀、第九控制阀和第十控制阀,地热源换热系统将带有热能的地热水依次经地热源循环水泵、第七控制阀传递给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蒸发器,并与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热循环将第二蒸发器的热量传递给第二冷凝器,最后第二蒸发器换热后降温的地热水依次经过第五控制阀、第九控制阀传递到废热回收水池吸收废热回收水池中的废热,再经过第十控制阀传回地热源换热系统,同时第二冷凝器换热后升温的载冷剂依次通过第八控制阀传回空调末端;其中,废热回收水池中的废热为供热水设备剩余的热水的热能;
(3)、制热水模式:
a、地热源制备热水:
首先开启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地热源循环水泵、热水循环水泵、第五控制阀、第七控制阀和第十一控制阀,地热源换热系统将带有热能的地热水依次经地热源循环水泵、第七控制阀传递给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一蒸发器,并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冷循环将第一蒸发器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冷凝器,第一蒸发器换热后降温的地热水再依次经第五控制阀和第十一控制阀传回地热源换热系统,同时第一冷凝器换热后升温的热水传输到储水箱中,并给供热水设备提供热水;
b、空调末端的热能制备热水:
首先开启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空调循环水泵、热水循环水泵、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建筑物内用户侧内的空调末端的载冷剂吸收用户侧的热量,然后依次通过空调循环水泵、第一控制阀传递给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一蒸发器,并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冷循环将第一蒸发器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冷凝器,第一蒸发器换热后降温的载冷剂再经第二控制阀传回空调末端,同时第一冷凝器换热后升温的热水传输到储水箱中,并给供热水设备提供热水;
c、废热源与地热源结合的制备热水:
首先开启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地热源循环水泵、热水循环水泵、第五控制阀、第七控制阀、第九控制阀和第十控制阀,废热回收水池将从供热水设备中剩余热水的热量收集后,经第十控制阀传递给地热源换热系统中,地热源换热系统中的地热水将吸收的热量与土壤中的热能集中后依次经地热源循环水泵和第七控制阀传递给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一蒸发器,并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冷循环将第一蒸发器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冷凝器,第一蒸发器换热后降温的地热水再依次经第五控制阀和第九控制阀传递到废热回收水池吸收废热回收水池中的废热,再经过第十控制阀传回地热源换热系统,同时第一冷凝器换热后升温的热水传输到储水箱中,并给供热水设备提供热水。
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节能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现有的建筑在供冷、供暖、供热水系统设计上一般有以下不足:第一,传统的制冷设备如风冷式冷水机组或者水冷式冷水机组,安装位置大,同时会产生热岛效应,影响生活环境及系统运行效果;第二,过去的供暖和热水方式多采用锅炉方式,安全性差,且运行费用较高;第三,制冷、制热、制热水设备的分散设置,造成各设备功能单一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且系统总体的能源效率低;第四,建筑在空调、通风、热水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也产生了一定的废弃能量,比如生活热水使用后排放掉的废水,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热能,在过去的建筑热水设计中并没有考虑此部分热能的利用。\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同时对建筑物内的用户侧进行制冷、供暖和供热水,已满足用户侧用户的生活要求。\n[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n[0005] 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包括有设置于地下的地热源换热系统、设置于建筑物内用户侧内的热水利用设备和空调末端、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和多个控制阀;\n[0006] 所述的空调末端与第一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空调末端与第一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空调末端与第六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第八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n[0007] 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七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七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四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第三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n[0008] 所述的热水利用设备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连接。\n[0009] 所述的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有废热回收水池,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七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九控制阀、废热回收水池、第十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七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九控制阀、废热回收水池、第十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n[0010] 所述的热水利用设备包括有储水箱和与储水箱的输出端连接的供热水设备,所述的储水箱的输入端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连接,所述的供热水设备的输出端与废热回收水池连接。\n[0011] 所述的空调末端上设置有空调循环水泵,所述的空调末端通过空调循环水泵与第一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空调末端通过空调循环水泵与第一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空调末端通过空调循环水泵与第六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第八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n[0012] 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上设置有地热源循环水泵,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通过地热源循环水泵与第七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通过地热源循环水泵与第七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通过地热源循环水泵与第四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第三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通过地热源循环水泵与第七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九控制阀、废热回收水池、第十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n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通过地热源循环水泵与第七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九控制阀、废热回收水池、第十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n[0013] 所述的储水箱上设置有热水循环水泵,所述的储水箱的输入端通过热水循环水泵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连接,所述的储水箱的输出端和供热水设备的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生活热水供水泵。\n[0014] 所述的第一水源热泵机组是由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阀和第一蒸发器循环连接而成,所述的第一蒸发器端作为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端,所述的第一冷凝器端作为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端。\n[0015] 所述的第二水源热泵机组是由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节流阀和第二蒸发器循环连接而成,所述的第二蒸发器端作为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端,所述的第二冷凝器端作为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端。\n[0016] 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控制方式:\n[0017] (1)、空调制冷模式:\n[0018] a、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模式:\n[0019] 首先开启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空调循环水泵、热水循环水泵、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建筑物内用户侧内的空调末端的载冷剂吸收用户侧的热量,然后依次通过空调循环水泵、第一控制阀传递给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一蒸发器,并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一水源热泵机组通过内部制冷循环将第一蒸发器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冷凝器,第一蒸发器换热后降温的载冷剂再依次经第二控制阀传回空调末端,同时与第一冷凝器换热后的热水传输到储水箱中,并给供热水设备提供热水;\n[0020] b、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模式:\n[0021] 首先开启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空调循环水泵、地热源循环水泵、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第十一控制阀;建筑物内用户侧内的空调末端的载冷剂吸收用户侧的热量,然后依次通过空调循环水泵、第一控制阀传递给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蒸发器,并与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冷循环将第二蒸发器的热量传递给第二冷凝器,第二蒸发器换热后降温的载冷剂再依次经第二控制阀传回空调末端,同时与第二冷凝器换热后的地热水再依次经过第三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传输到地热源换热系统中;\n[0022] (2)、空调供暖模式:\n[0023] a、地源热供暖模式:\n[0024] 首先开启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空调循环水泵、地热源循环水泵、第五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七控制阀、第八控制阀和第十一控制阀,地热源换热系统将带有热能的地热水依次经地热源循环水泵、第七控制阀传递给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蒸发器,并与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热循环将第二蒸发器的热量传递给第二冷凝器,最后第二蒸发器换热后降温的地热水依次经过第五控制阀和第十一控制阀传回地热源换热系统,同时第二冷凝器换热后升温的载冷剂经过第八控制阀传回空调末端;\n[0025] b、废热源与地热源结合的供暖模式:\n[0026] 首先开启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空调循环水泵、地热源循环水泵、第五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七控制阀、第八控制阀、第九控制阀和第十控制阀,地热源换热系统将带有热能的地热水依次经地热源循环水泵、第七控制阀传递给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蒸发器,并与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热循环将第二蒸发器的热量传递给第二冷凝器,最后第二蒸发器换热后降温的地热水依次经过第五控制阀、第九控制阀传递到废热回收水池吸收废热回收水池中的废热,再经过第十控制阀传回地热源换热系统,同时第二冷凝器换热后升温的载冷剂依次通过第八控制阀传回空调末端;其中,废热回收水池中的废热为供热水设备剩余的热水的热能;\n[0027] (3)、制热水模式:\n[0028] a、地热源制备热水:\n[0029] 首先开启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地热源循环水泵、热水循环水泵、第五控制阀、第七控制阀和第十一控制阀,地热源换热系统将带有热能的地热水依次经地热源循环水泵、第七控制阀传递给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一蒸发器,并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冷循环将第一蒸发器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冷凝器,第一蒸发器换热后降温的地热水再依次经第五控制阀和第十一控制阀传回地热源换热系统,同时第一冷凝器换热后升温的热水传输到储水箱中,并给供热水设备提供热水;\n[0030] b、空调末端的热能制备热水:\n[0031] 首先开启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空调循环水泵、热水循环水泵、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建筑物内用户侧内的空调末端的载冷剂吸收用户侧的热量,然后依次通过空调循环水泵、第一控制阀传递给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一蒸发器,并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冷循环将第一蒸发器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冷凝器,第一蒸发器换热后降温的载冷剂再经第二控制阀传回空调末端,同时第一冷凝器换热后升温的热水传输到储水箱中,并给供热水设备提供热水;\n[0032] c、废热源与地热源结合的制备热水:\n[0033] 首先开启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地热源循环水泵、热水循环水泵、第五控制阀、第七控制阀、第九控制阀和第十控制阀,废热回收水池将从供热水设备中剩余热水的热量收集后,经第十控制阀传递给地热源换热系统中,地热源换热系统中的地热水将吸收的热量与土壤中的热能集中后依次经地热源循环水泵和第七控制阀传递给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一蒸发器,并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冷循环将第一蒸发器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冷凝器,第一蒸发器换热后降温的地热水再依次经第五控制阀和第九控制阀传递到废热回收水池吸收废热回收水池中的废热,再经过第十控制阀传回地热源换热系统,同时第一冷凝器换热后升温的热水传输到储水箱中,并给供热水设备提供热水。\n[0034] 本发明的优点:\n[0035] 本发明在满足建筑的供冷、供暖、供热水需求下,同时能够将建筑物内部产生的冷凝废热、生活热水排放废热加以回收利用,冷凝废热可以用作制备生活热水,生活热水的废热在冬季可以补充地热能,节能便捷,广泛应用于住宅、别墅、酒店、学校等场所。\n附图说明\n[0036]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建筑物内用户侧、2-供热水设备、3-空调末端、4-储水箱、5-生活热水供水泵、6-热水循环水泵、7-第一蒸发器、8-第一节流阀、9-第一冷凝器、10-第一压缩机、11-第一水源热泵机组、12-第二蒸发器、13-第二节流阀、14-第二冷凝器、15-第二压缩机、16-第二水源热泵机组、17-空调循环水泵、18-第一控制阀、\n19-第二控制阀、20-第三控制阀、21-第四控制阀、22-第五控制阀、23-第六控制阀、24-第七控制阀、25-第八控制阀、26-第九控制阀、27-第十控制阀、28-第十一控制阀、29-废热回收水池、30-地热源循环水泵、31-地热源换热系统。\n具体实施方式\n[0037] 一、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包括有设置于地下的地热源换热系统31、设置于建筑物内用户侧1内的热水利用设备和空调末端3、废热回收水池29、第一水源热泵机组11、第二水源热泵机组16、空调循环水泵17、地热源循环水泵30、热水循环水泵6和多个控制阀;\n其中,热水利用设备包括有储水箱4和通过生活热水供水泵5与储水箱2的输出端连接的供热水设备2,第一水源热泵机组11是由第一压缩机10、第一冷凝器9、第一节流阀8和第一蒸发器7循环连接而成,第二水源热泵机组16是由第二压缩机15、第二冷凝器14、第二节流阀13和第二蒸发器12循环连接而成;\n[0038] 空调末端3通过空调循环水泵17与第一控制阀18、第一蒸发器7、第二控制阀19依次循环连接;空调末端3通过空调循环水泵17与第一控制阀18、第二蒸发器12、第二控制阀19依次循环连接;空调末端3通过空调循环水泵17与第六控制阀23、第二冷凝器14、第八控制阀25依次循环连接;\n[0039] 地热源换热系统31通过地热源循环水泵30与第七控制阀24、第一蒸发器7、第五控制阀22、第十一控制阀28依次循环连接;地热源换热系统31通过地热源循环水泵30与第七控制阀24、第二蒸发器12、第五控制阀22、第十一控制阀28依次循环连接;地热源换热系统31通过地热源循环水泵30与第四控制阀21、第二冷凝器14、第三控制阀20、第十一控制阀28依次循环连接;地热源换热系统31通过地热源循环水泵30与第七控制阀24、第一蒸发器7、第五控制阀22、第九控制阀26、废热回收水池29、第十控制阀27依次循环连接;地热源换热系统31通过地热源循环水泵30与第七控制阀24、第二蒸发器12、第五控制阀22、第九控制阀26、废热回收水池29、第十控制阀27依次循环连接;\n[0040] 储水箱4通过热水循环水泵6与第一冷凝器连接,储水箱的4输出端通过生活热水供水泵5和供热水设备2的输入端连接,供热水设备的输出端与废热回收水池29连接。\n[0041] 二、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控制方式:\n[0042] (1)、空调制冷模式:\n[0043] a、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模式:\n[0044] 首先开启第一水源热泵机组11、空调循环水泵17、热水循环水泵6、第一控制阀18和第二控制阀19;建筑物内用户侧1内的空调末端3的载冷剂吸收用户侧的热量,然后依次通过空调循环水泵17、第一控制阀18传递给第一蒸发器7,并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一水源热泵机组通过内部制冷循环将第一蒸发器7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冷凝器9,第一蒸发器7换热后降温的载冷剂再依次经第二控制阀19传回空调末端3,同时与第一冷凝器9换热后的热水传输到储水箱4中,并给供热水设备2提供热水;空调末端3的制冷循环为:3→17→18→7→19→3,第一水源热泵机组11内部制冷循环为:\n7→8→9→10→7,储水箱4的换热循环为:4→6→9→4;\n[0045] b、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模式:\n[0046] 首先开启第二水源热泵机组16、空调循环水泵17、地热源循环水泵30、第一控制阀18、第二控制阀19、第三控制阀20和第十一控制阀;建筑物内用户侧1内的空调末端3的载冷剂吸收用户侧的热量,然后依次通过空调循环水泵17、第一控制阀18传递给第二蒸发器12,并与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冷循环将第二蒸发器12的热量传递给第二冷凝器14,第二蒸发器12换热后降温的载冷剂再依次经第二控制阀19传回空调末端,同时与第二冷凝器14换热后的地热水再依次经过第三控制阀20、第十一控制阀28传输到地热源换热系统31中;空调末端3的制冷循环为:3→17→18→12→19→3,第二水源热泵机组16内部制冷循环为:12→13→14→15→12,地热源换热系统31的换热循环为:\n31→30→21→14→20→28→31;\n[0047] (2)、空调供暖模式:\n[0048] a、地源热供暖模式:\n[0049] 首先开启第二水源热泵机组16、空调循环水泵17、地热源循环水泵30、第五控制阀22、第六控制阀23、第七控制阀24、第八控制阀25和第十一控制阀28,地热源换热系统31将带有热能的地热水依次经地热源循环水泵30、第七控制阀24传递给第二蒸发器12,并与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热循环将第二蒸发器12的热量传递给第二冷凝器14,最后第二蒸发器14换热后降温的地热水依次经过第五控制阀22和第十一控制阀28传回地热源换热系统31,同时第二冷凝器\n14换热后升温的载冷剂经过第八控制阀25传回空调末端3;地热源换热系统31的换热循环为:31→30→24→12→22→28→31,第二水源热泵机组16内部制热循环为:\n12→13→14→15→12,空调末端3的供暖循环为:3→17→23→14→25→3;\n[0050] b、废热源与地热源结合的供暖模式:\n[0051] 首先开启第二水源热泵机组16、空调循环水泵17、地热源循环水泵30、第五控制阀22、第六控制阀23、第七控制阀24、第八控制阀25、第九控制阀26和第十控制阀27,地热源换热系统31将带有热能的地热水依次经地热源循环水泵17、第七控制阀24传递给第二蒸发器12,并与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热循环将第二蒸发器12的热量传递给第二冷凝器14,最后第二蒸发器14换热后降温的地热水依次经过第五控制阀22、第九控制阀26传递到废热回收水池29吸收废热回收水池中的废热,再经过第十控制阀27传回地热源换热系统31,同时第二冷凝器14换热后升温的载冷剂依次通过第八控制阀25传回空调末端;其中,废热回收水池29中的废热为供热水设备2剩余的热水的热能;地热源换热系统31的换热循环为: \n31→30→24→12→22→26→29→27→31,第二水源热泵机组16内部制热循环为:\n12→13→14→15→12,空调末端3的供暖循环为:3→17→23→14→25→3;\n[0052] (3)、制热水模式:\n[0053] a、地热源制备热水:\n[0054] 首先开启第一水源热泵机组11、地热源循环水泵30、热水循环水泵6、第五控制阀\n22、第七控制阀24和第十一控制阀28,地热源换热系统31将带有热能的地热水依次经地热源循环水泵30、第七控制阀24传递给第一蒸发器7,并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冷循环将第一蒸发器7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冷凝器9,第一蒸发器7换热后降温的地热水再依次经第五控制阀22和第十一控制阀28传回地热源换热系统31,同时第一冷凝器9换热后升温的热水传输到储水箱4中,并给供热水设备2提供热水;地热源换热系统31的换热循环为:31→30→24→7→22→28→31,第一水源热泵机组11内部制冷循环为:7→8→9→10→7,储水箱4的换热循环为:4→6→9→4;\n[0055] b、空调末端的热能制备热水:\n[0056] 首先开启第一水源热泵机组11、空调循环水泵17、热水循环水泵6、第一控制阀\n18和第二控制阀19,建筑物内用户侧1内的空调末端3的载冷剂吸收用户侧的热量,然后依次通过空调循环水泵17、第一控制阀18传递给第一蒸发器7,并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冷循环将第一蒸发器7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冷凝器9,第一蒸发器7换热后降温的载冷剂再经第二控制阀19传回空调末端3,同时第一冷凝器9换热后升温的热水传输到储水箱4中,并给供热水设备2提供热水;空调末端3的制冷循环为:3→17→18→7→19→3,,第一水源热泵机组11内部制冷循环为:\n7→8→9→10→7,储水箱4的换热循环为:4→6→9→4;\n[0057] c、废热源与地热源结合的制备热水:\n[0058] 首先开启第一水源热泵机组11、地热源循环水泵30、热水循环水泵6、第五控制阀\n22、第七控制阀24、第九控制阀26和第十控制阀27,废热回收水池29将从供热水设备中剩余热水的热量收集后,经第十控制阀27传递给地热源换热系统31中,地热源换热系统31中的地热水将吸收的热量与土壤中的热能集中后依次经地热源循环水泵30和第七控制阀\n24传递给第一蒸发器7,并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的制冷剂换热,然后经过第一水源热泵机组内部制冷循环将第一蒸发器7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冷凝器9,第一蒸发器7换热后降温的地热水再依次经第五控制阀22和第九控制阀26传递到废热回收水池29吸收废热回收水池中的废热,再经过第十控制阀27传回地热源换热系统31,同时第一冷凝器9换热后升温的热水传输到储水箱4中,并给供热水设备2提供热水;地热源换热系统31的换热循环为: 31→30→24→7→22→26→29→27→31,第一水源热泵机组11内部制热循环为:7→8→9→10→7,储水箱4的换热循环为:4→6→9→4。
法律信息
- 2022-11-1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F25B 29/00
专利号: ZL 201210526885.X
申请日: 2012.12.10
授权公告日: 2014.12.31
- 2015-08-12
专利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5.07.20
专利权人由安徽日源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安徽日源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由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路535号文王大厦8楼变更为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阜阳北路与固镇路交口骏杰嘉和大厦1幢10层
- 2014-12-31
- 2013-05-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F25B 29/00
专利申请号: 201210526885.X
申请日: 2012.12.10
- 2013-04-03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1
| | 暂无 |
2006-12-20
| | |
2
| | 暂无 |
2012-12-10
| | |
3
| | 暂无 |
2011-09-24
| | |
4
| | 暂无 |
2008-07-30
|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